论政府促进电子政务发展

论政府促进电子政务发展

一、浅论政府对电子政务发展的推动(论文文献综述)

唐雷[1](2021)在《基于智网工程的出租屋安全管理研究 ——以东莞市大岭山镇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重大决策部署,东莞市决定全面推进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东莞市大岭山镇在改革开放后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化城市,常住人口近30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租房是他们的主要选择。通过大力推进安全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智网工程”,大岭山镇初步实现了从“人海战术”到依靠技术、从“条块”分割转向资源整合、从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从“运动式”管理到日常制度化管理进行转型。基于公安部门的“二标四实”的成果,不断推进基础数据平台建设,全面改善网格平台的基本数据,和动态信息库的建设发展。初步实现了精细化的管理目标,能够确保在出租屋安全管理上,有效减少管理成本,从而有效降低治安灾害的发生概率,促使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升。本文对东莞市大岭山镇基于智网工程的出租屋安全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在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参考数字政府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等研究理论基础上,结合大岭山镇实际情况,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分析现阶段基于“智网工程”的大龄山镇出租屋安全管理的相关举措和成效,指出大岭山镇运用“智网工程”对出租屋进行安全管理中存在信息化设备和人才建设不充分;租户法规意识淡薄;网格化管理不完善;精细化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并对此分析其原因。然后借鉴北京市、广州市和东莞市其他镇街的主要经验,提出加大信息化设备和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强法规宣传力度;加强网格化管理主体间协作;严格落实责权利统一原则等对策建议,进一步推动运用“智网工程”的出租屋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为出租屋实现安全、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余紫垠[2](2021)在《省级政府部门IT投资决策模式演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各个国家积极探寻信息技术与公共治理、政务服务等方面融合的新突破,全球进入政府数字化转型新时代。各国相继制定数字政府发展战略,并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政府信息系统建设。但是政府信息化高增长背后伴生着高失败率,导致政府IT投资效果不理想和财政资源浪费严重,信息技术治理的相关论述引起学者和行政人员广泛关注。学者们普遍认为良好的信息技术治理机制能有效提高IT项目投资效果,而信息技术治理的核心就是对IT投资决策的治理。但由于政府的权力特征和多变的管理方式,导致政府IT投资决策模式及其演化实践仍处于黑箱中,阻碍了信息技术治理对政府IT投资效果影响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本文尝试从决策主体及结构、决策流程和决策权配置方面剖析我国省级政府IT投资决策实践,揭开我国政府IT投资治理的黑箱,提高政府IT投资效果。本研究以权力寻租理论、信息技术治理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为指导,首先根据公开资料、访谈记录分析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三十年的政策法规、互联网技术发展情况及公众政务服务需求变化情况,梳理出地方政府IT投资发展的四个阶段;其次,运用多案例研究法和归纳法,从45个省级政府信息化项目案例中总结出四种政府IT投资决策模式,并详细剖析了每种决策模式的决策主体、决策流程及决策权配置方式;最后,通过案例统计发现四种IT投资决策模式与四个IT投资发展阶段具有对应关系,据此分析省级政府IT投资决策模式的演化规律,构建IT投资决策模式演化模型。此外,本研究总结政府IT投资决策的经验教训,提出政府IT投资决策实施原则。笔者对IT投资决策模式及演化规律的分析,有力的回答了我国政府IT投资决策模式“是什么”的问题,帮助政府以史为鉴完善IT投资决策治理机制。本研究从政府部门IT投资视角回顾我国政府信息化发展阶段并构建政府IT投资决策模式演化阶段模型,不仅有助于分析新形势下的数字政府建设面临的挑战,而且总结政府IT投资决策的经验教训,对未来完善政府IT治理提供实践指导。此外,本研究基于中国特殊政治背景,探索有别于西方的政府IT投资决策实践,为信息技术治理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模式和理论解释,丰富国际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

白杨[3](2021)在《数字政府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效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全球电子政务模式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尤其是2020年,全球爆发新冠疫情,电子政务模式已经成为政府向公众提供服务的重要渠道。我国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效能。目前我国数字政府逐步实现了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治理模式。但是,多地方政府在数字政府打造过程中,仍然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情况。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数字政府和政府效能的研究现状,阐释了地方政府效能的相关理论,说明了数字政府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并分析了数字政府的优势与挑战。本研究勾勒了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历程,总结了政府效能建设取得的决策科学化、过程透明化、范围多元化等成效,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效能建设面临的困境有信息素养教育淡薄、数据处理能力不足、传统体制模式阻滞、安全隐私保障欠缺,分析了社会环境、政府自身的不足和社会公众群体三大因素对地方政府治理效能的影响。在总结国内外政府效能建设的实践经验及启示的基础上,探索出地方政府治理效能的路径有:适应数字政府建设需求,更新政府效能建设价值理念;完善数字政府体系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数字政府长效建设,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创新数字政府建设思维,健全政府运行机制;增强数字政府内生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团队。地方政府在提升政府效能的过程中,应切实针对地区发展情况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地方政府在数字政府背景下效能提升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以此建立更为切合当地发展的政府效能提升路径。

罗艺[4](2021)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文中指出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助力社会知识体系的不断解构与重塑。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素养需求与结构面临新的变革契机。信息素养成为技术变革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布拉格宣言》、《亚历山大宣言》等国际性纲要文件彰显着信息素养的时代意义,并将信息素养纳入系统的教育计划之中,无容置疑凸显了信息素养在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信息安全意识薄弱等现象频现,其在应对技术变革层面胜任力明显不足。为此,本研究尝试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究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关议题。参照美国、欧盟等陆续推出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本研究较为认同信息素养即能力这一概念,并将大学生信息素养界定为大学生发展中所应该具备的信息理解、选择、运用、评价、反思、创造能力。基于对境脉理论和学习者特征理论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理论视角,本文从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教育支持维度来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困境表征及教育支持路径。首先,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调研、教育比较、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设计和验证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测量指标体系,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六个省份12所大学近2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而对60余名大学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和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其次,结合大学生信息素养构成和教育支持的相关维度,构建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的实施构想,注重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力求在分析问题时使得两者互为补充、相互验证。研究发现,在信息素养现状方面,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且教育成效不显着,具体存在的六个方面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受信息影响大但规范意识较弱;大学生信息依赖性强但选择能力较弱;大学生信息获取以网络为主但工具运用能力较弱;大学生接收信息质量参差且评价辨识能力较弱;大学生信息反思意识不强且反思行为较少;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不足且缺乏主动性等。在信息素养影响因素方面,研究者进一步分析提出个人特质和外部环境两大教育支持影响因素,个人特质具体是指信息行为极易受到个人特质影响,且不易受大学教育影响而转变;外部环境则囊括大学、网络、社会三方,主要面临以下现实问题:大学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不足;专业师资缺乏;相应教育项目和举措不完善;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未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充分重视;缺乏系统性成效评估体制机制;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尚未形成良好的氛围等。基于以上发现,归纳得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四项实然困境:其一,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理念滞后;其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不足;其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多元主体缺失;其四,大学生信息素养政策大学供给匮乏。立足现状和问题,本研究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支持三个原则构想,分别为“教育模式的个性化与精准化原则”、“教育环境的专业化与规范化原则”、“教育环境的系统化与长效性原则”,同时从大学生个体、大学本身、政府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出发,遵循微观到宏观、外促到到内生、泛化到专业、单主体到全育人的基本思路,提出构建“以内生为核心、大学为重点、网络为依托、全社会共同参与”四位一体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想四条实施路径,以期能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政策制定和管理机制创新提供价值参考。

陈晶[5](2021)在《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政务服务企业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电子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深远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方式,重新构造了各社会主体的生存现状。企业充分利用信息传递的电子化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这也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提出了新的期许和标准,政府各部门也不断探索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提升内部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探讨电子政务在企业服务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政务服务企业现状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对比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升电子政务服务企业水平提供建议。本文对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前的电子政务服务企业状态为研究对象,按照“理论基础—现状研究—供需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对比分析—优化建议”的研究思路,主要将在以下部分中展开: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从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对象、目标和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主要从相关概念、理论基础等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对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政务服务企业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从不同的应用场景(“一站式”行政审批、政府门户网站、政府微信服务平台、办税服务、司法服务等),从区内企业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和政府服务现状进行匹配度分析;第四部分是对电子政务服务企业供需不平衡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以在电子政务服务企业方面国内领先的深圳市、杭州市为例作对比分析;第六部分对开发区电子政务服务企业水平提升进行对策分析,提出了强化制度建设、深化改革措施、提升融合程度、保障配套支持等建议。

刘世鑫[6](2020)在《S县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基层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重要的一环,在提高服务效能、增加政府透明度、增强群众满意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目前不同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S县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基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另一方面对加快我国欠发达地区基层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通过实证和比较研究发现,S县电子政务建设目前在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务服务、数据共享方面存在着突出问题,而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财政资金投入少、缺乏足够认识、体制机制不健全和和专业人才短缺等,通过整合资源,拓宽资金渠道,营造电子政务建设氛围、健全机构制度等几个方面的做法可以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加快S县电子政务的建设。

林融[7](2020)在《F省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共享的信息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互联网+”时代,一些地方政府致力于利用互联网来改善政府工作流程及服务模式,优化政府办公效率。当前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虽取得长足发展,但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这一环节涌现的安全风险问题也日益增多。改善电子政务系统在信息资源共享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推进电子政府信息安全管理,成为信息化时代各级政府网络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自实施“数字F”战略以来,F省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信息安全直接关系到F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对F省整体建设和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力求从信息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将思考方向引导至保障共享信息安全层面之上,并引用国家总体安全观、新木桶理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等理论,对当前我国F省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的现状予以精细分析,认为影响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的因素包括管理制度、法律法规、人才培养、技术环境等,并进一步发现要改善信息共享安全的环境,应该需要从多层次制定相应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及标准,力图在总体上给电子政务信息标准化工作赋予安全意义;应大力发展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合理化使用信息技术,力求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还应强调创新精神,倡导研发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从根本上大大减轻对技术的依赖;另外,健全信息人才支撑体系,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最后着力优化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应急体系建设等。本文的最终目的,是希冀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水平的提升能服务于我国当下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加强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

徐浩[8](2019)在《中国政治情境中的弹性行政研究(1949-2019)》文中研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尤为世人所瞩目的是,中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还保持了政治和社会的持续稳定。中国奇迹成为中外学者持续关注的重大议题。论文从行政改革的一个环节——运行机制角度,以政府的行政执行为切入点,梳理1949—2019年行政执行的形态特征、转换机理与变化趋势,为在中国政治情境下探寻中国奇迹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弹性行政。弹性行政,指为实现一定行政目标,行政主、客体以非强制手段,单方或共同对既有政策法规、决策部署的变通执行,或对新政策法规的创制。与弹性行政相对应的是刚性行政,即为实现一定行政目标,行政主、客体以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命令性的执行手段,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决策部署。弹性行政与刚性行政并非截然二分,亦非有此无彼,在一定时期,基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境,二者的显示度有高有低。在毛泽东时期,适应全能式政府需求,行政执行以刚性为主。这一时期的刚性行政源自三个动力:政治忠诚的激励机制、政治动员的运行机制、行政主体的“向上负责制”。这一时期刚性行政的效度正负相依。一方面,刚性行政保证了国家决策部署的有效执行,另一方面,刚性行政的确立更多地源于意识形态的引领、组织的强制力、领袖的超级权威,常常导致不可控的负外部性,或者说导致一种另类的弹性行政,如过度执行、虚假执行、目标置换和行政自主性丧失等。改革初期,面对文革带来的全面危机,推进改革,成为中国自救、脱贫的应然要求。改革从经济入手,经济改革又引发政治改革。行政改革是政治改革的突破口,政府通过简政放权给新路的探索者留下行政自由裁量空间,弹性行政出现躁动。从体制机制因素看,弹性行政的躁动源于“政出一孔”和执行主体多样化的矛盾、层级结构下的执行偏离、基于制度缺陷的刚性缺失、权力交换的潜在需求。此外,政府追求发展的内在动力因素,包括不同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对行政效能的追求以及“政绩优先”的推动等,也进一步催生了弹性行政。基于改革探索的弹性行政大致分为两类:中央政府授权试点和地方政府自行探索。市场化推进时期,弹性行政快速扩张。一方面,中央政府为推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放权让利”,但相关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国家能力有所衰减;另一方面,市场快速发展,但机制并不健全,市场对政府的反制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导致了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弹性行政的扩张。这一时期的弹性行政主要有纵向的央地博弈、地方合谋,横向的区域竞争、地方保护,以及权力失范下的过度弹性行政。博弈和竞争类弹性行政激发了地方的发展动能,但也带来了分散主义、恶性竞争等问题。随着弹性行政的蔓延,其负面效应日益凸显,包括导致制度弱化、行政效能低下、经济异常波动、滋生行政腐败、降低政府公信力等。针对上述负面效应,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措并举,对弹性行政进行了矫正。治标方面,主要是加强政治巡视、铁腕反腐、强化政务督查、推动政策落实审计;治本方面,从从严治党和依法行政两个路径来强化刚性行政,以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的刚性挤压弹性行政的自由裁量空间。弹性行政特别是各种过度弹性行政大幅收缩,刚性行政开始回归。这一时期刚性行政的刚性,主要源于制度约束。弹性行政这一貌似不合理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国家治理的一个部分。弹性行政的形成和发展,除了深受中国政治情境——帝制时代的行政遗产、古老大国的衰败与振兴、共产党人谋民族复兴的强烈诉求的影响,其躁动、扩张、收缩,还直接受到当代政府治理环境的制约,包括意识形态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政府职能的转变、经济体制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社会发展的影响。既有的行政实践表明,弹性行政是特定组织环境中基于目标导向的带有亚制度化特征的非正式行为。它在客观上推动了社会转型,取得了明显的行政绩效,但也引发了对国家整体权威的分割和交易,并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在当代中国政治情境中,弹性行政有其“临界点”,即坚守政治路线、维护中央权威、服务全局利益,以之为标准,中央政府随时可以纠正、叫停弹性行政。总体来看,弹性行政是在特定阶段的一种政治策略,一种过渡性行政行为方式,其发展方向是法治行政。强化法治行政,并不是简单地摒弃、杜绝弹性行政。一方面,要进一步压缩弹性行政的自由裁量空间,坚决减少不必要的弹性行政;另一方面,要避免机械追求行政执行的极端刚性,防止过于严苛的行政要求使懒政由个别现象变成普遍现象。因此,应允许保留适度的行政弹性,以保障政府灵活回应复杂社会、风险社会的需求,此外,还要通过容错纠错、激励担当等制度设计,鼓励政府官员大胆实施基于公共利益的改革探索、先行先试的弹性行政。

张慧[9](2019)在《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区县级财政电子政务建设研究 ——以镇海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财政电子政务建设是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的重要保障,这不仅是建立规范有序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政府管理改革的客观要求。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基层财政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随着政府和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面对在新常态下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挑战,目前区县财政电子政务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财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已有的研究对财政职能、电子政务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但缺乏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对基层财政电子政务进行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考。本文从新公共管理的视野,通过对区县财政电子政务管理模式系统地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分析视角,是对新公共管理适用领域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是对当前财政电子政务管理模式的一次总结与反思。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新公共管理思想的管理理念、需求导向、公共服务等不同视角,以镇海区为例,对我国区县级财政电子政务管理模式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研究。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不论是当前还是从长远来看,财政电子政务对地方财政管理和服务将继续产生积极影响。但是,目前基层财政电子政务普遍存在建设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信息系统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系统割裂引起数据孤岛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职责定位不准确、管理手段落后、社会力量利用少和社会公众参与度低等。针对上述问题及其成因,应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推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角色转变和组织结构改革;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财政电子政务理念,以政府财政管理需求引导财政管理信息化,以公众需求引导财政服务信息化;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的途径。本文为区县级财政电子政务管理模式研究提供了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和思维方式,对相关地方政府完善电子政务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陈冬云[10](2018)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公共传播的管理创新研究》文中提出新媒体的到来正深刻又全面地改变着当下世界,它把传播权利变成了传播权力,公众获得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作为当下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异军突起的新媒体,必然引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调整。在新媒体引发我国政府执政方式的变化当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新媒体的发展为我国各级政府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执政与执政环境。目前,我国的舆论环境分为“官方”与“民间”两种,前者是主流报刊、广播电视等“主流舆论场”,视为官方舆论场;后者则是新媒体时代产生的“民间舆论场”,通过各种媒体平台,民众可以自由发表观点,讨论时政,自由评价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和水准。公众越来越多地利用新媒体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并且公众舆论反过来影响政府行为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政府公共传播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实现管理创新,成为紧迫且重要的课题。本文基于以上背景,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从新媒体背景下对政府公共传播模式的变化进行分析,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方面指出在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公共传播创新的价值所在,总结我国目前政府公共传播的现状,分析在政府公共传播中顺应新媒体要求发展的意义,了解政府在公共传播过程中的困境并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政府在公共传播中的举措,提出优化政府公共传播效能的对策,包括完善政府公共传播管理机制,优化不同形式传播的技巧,构建适应于新媒体传播的环境,健全政府传播的评估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等。同时,结合政府传播及公共传播的基本要素,阐述了政府传播管理的内涵,旨在从传播学的角度阐释公共传播学研究的必要性。总之,政府公共传播的发展模式和最终效率,是实现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目标核心所在,只有适应了新媒体时代的全新传播方式,政府的公共传播才可以实现管理创新,才能更加有利于施政行政,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政府与公众关系,有利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

二、浅论政府对电子政务发展的推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政府对电子政务发展的推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智网工程的出租屋安全管理研究 ——以东莞市大岭山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的背景
        2.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国内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分析法
        3.个案研究法
    (四)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
        1.研究的重、难点
        2.研究的创新点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智网工程的内涵
        2.网格与网格化
        3.网格化管理
        4.出租屋安全管理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数字政府理论
        2.协同治理理论
    (三)运用智网工程对出租屋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大岭山镇出租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大岭山镇运用“智网工程”对出租屋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二、基于“智网工程”的大岭山镇出租屋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大岭山镇出租屋安全管理的历史沿革
        1.第一阶段:健全安全规章制度(2013 年以前)
        2.第二阶段:创新出租屋安全管理模式(2013 年-2015 年)
        3.第三阶段:开展“智网工程”建设(2016 年-至今)
    (二)基于“智网工程”的大岭山镇出租屋安全管理的相关举措
        1.基于“智网工程”实现对出租屋安全管理的网格化和信息化
        2.基于“智网工程”提高出租屋安全管理的效率
        3.基于“智网工程”实现出租屋安全管理的精细化
        4.基于“智网工程”实现出租屋安全管理的协同
        5.基于“智网工程”建立“采办分离”和“五步闭环”的工作机制
    (三)基于“智网工程”的大岭山镇出租屋安全管理取得的成效
        1.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2.消除了安全隐患苗头
        3.提升了政府对出租屋安全管理的效率
        4.推动了群众参与出租屋安全管理
        5.出租屋安全管理数据质量大幅提升
三、基于“智网工程”的大岭山镇出租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基于“智网工程”的大岭山镇出租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设备和人才建设不充分
        2.租户法规意识淡薄
        3.网格化管理不完善
        4.精细化服务不到位
    (二)基于“智网工程”的出租屋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2.法规宣传不够精准
        3.网格化管理主体间协同不到位
        4.责权利不匹配
四、基于“智网工程”出租屋安全管理的经验及借鉴
    (一)北京市利用“智网工程”对出租屋进行安全管理的做法
    (二)广州市利用“智网工程”对出租屋进行安全管理的做法
    (三)东莞市其他镇街利用“智网工程”对出租屋进行安全管理的做法
        1.高埗镇
        2.石排镇
        3.桥头镇
    (四)经验借鉴
五、基于“智网工程”的租屋安全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加大信息化设备和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2.完善镇村两级处置队伍建设
    (二)加强法规宣传力度
    (三)加强网格化管理主体间协作
    (四)严格落实责权利统一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2)省级政府部门IT投资决策模式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权力寻租
        2.1.2 信息技术治理(ITG)
        2.1.3 公共选择理论
    2.2 政府信息化发展阶段研究综述
    2.3 IT投资决策研究综述
        2.3.1 IT投资决策方法研究
        2.3.2 IT投资决策模式研究
        2.3.3 IT投资决策模式影响因素研究
        2.3.4 IT投资决策模式研究评述
第三章 政府IT投资发展阶段
    3.1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3.2 通用业务系统建设阶段
    3.3 专用业务系统建设阶段
    3.4 统筹集成阶段
    3.5 政府IT投资发展阶段总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
    4.2 调研方法
    4.3 数据分析
第五章 省级政府部门IT投资决策模式研究
    5.1 模式A
        5.1.1 模式A的决策主体及结构
        5.1.2 模式A的决策流程
        5.1.3 模式A的决策权配置
    5.2 模式B
        5.2.1 模式B的决策主体及结构
        5.2.2 模式B的决策流程
        5.2.3 模式B的决策权配置
    5.3 模式C
        5.3.1 模式C的决策主体及结构
        5.3.2 模式C的决策流程
        5.3.3 模式C的决策权配置
    5.4 模式D
        5.4.1 模式D的决策主体及决策结构
        5.4.2 模式D的决策流程
        5.4.3 模式D的决策权配置
第六章 省级政府部门IT投资决策模式演化与实施原则
    6.1 政府决策模式与IT投资的共同演化
        6.1.1 模式A与IT基础设施建设
        6.1.2 模式B与通用型业务系统建设
        6.1.3 模式C与专用型业务系统建设
        6.1.4 模式D与政府一体化项目建设
        6.1.5 政府决策模式演化模型构建
    6.2 决策模式-IT投资特征的匹配与投资效果
    6.3 政府IT投资决策实施原则
        6.3.1 用户参与决策原则
        6.3.2 权力与知识-能力匹配原则
        6.3.3 权力与责任匹配原则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数字政府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五)创新之处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
    (一)地方政府效能相关理论基础
    (二)数字政府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
    (三)数字政府的优势与挑战
    (四)数字政府与政府效能的关系分析
二、我国地方政府效能建设现状
    (一)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历程
    (二)政府效能建设成效
    (三)我国地方政府效能建设面临的困境
    (四)地方政府治理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三、国内外政府效能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一)国内政府效能建设的实践经验
    (二)国外政府效能建设的实践经验
四、地方政府治理效能路径建设探索
    (一)适应数字政府建设需求,更新政府效能建设价值理念
    (二)完善数字政府体系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三)强化数字政府长效建设,深化政府机构改革
    (四)创新数字政府建设思维,健全政府运行机制
    (五)增强数字政府内生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团队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一、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现象频现
        二、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缺乏
    第二节 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价值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信息
        二、素养与素质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
        四、教育支持
第二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信息素养的内涵发展
        一、媒介素养
        二、数据素养
        三、网络素养
        四、信息素养
        五、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政策文本研究
        一、时代性标杆:《布拉格宣言》和《亚历山大宣言》
        二、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研究
        三、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政策研究
        四、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理论研究
        一、基于境脉理论视角的研究
        二、基于学习者特征理论视角的研究
        三、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文献述评与研究框架
        一、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启示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三、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路线
    第二节 测量工具编制
        一、问卷编制的步骤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评价指标
    第三节 调查数据搜集
        一、问卷预测与检验
        二、正式问卷的施测
        三、调查对象概况
第四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总体特征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构成表现
        一、大学生信息理解能力
        二、大学生信息选择能力
        三、大学生信息运用能力
        四、大学生信息评价能力
        五、大学生信息反思能力
        六、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
    第二节 小结与讨论
        一、大学生受信息影响大但规范意识较弱
        二、大学生信息依赖性强但选择能力较弱
        三、大学生信息获取以网络为主但工具运用能力较弱
        四、大学生接收信息质量参差且评价辨识能力较弱
        五、大学生信息反思意识不强且反思行为较少
        六、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不足且缺乏主动性
第五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支持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特质与信息素养教育
        二、外部环境与信息素养教育
        三、讨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维度影响情况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困境
        一、信息素养教育支持重视不够
        二、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不足
        三、信息素养教育教育支持体制机制不完善
        四、信息素养教育政策大学供给不充分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的关系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的互动模型
        二、分析与讨论
第六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基本思路
        一、教育模式从外促到内生
        二、教育环境从泛化到专业
        三、教育主体从单主体到全维度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原则构想
        一、教育模式的个性化、精准化原则
        二、教育环境的专业化、规范化原则
        三、教育体系的系统化、长效性原则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实施路径构想
        一、以内生为核心,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自我支持
        二、以大学为重点,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水平
        三、以网络为依托,优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制机制
        四、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治理生态圈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与价值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5)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政务服务企业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对象、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电子政务
        2.1.2 地方政府服务企业的职能边界
        2.1.3 服务型政府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政府再造理论
        2.2.3 无缝隙政府理论
第3章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政务服务企业现状
    3.1 开发区及其产业发展情况
    3.2 开发区企业电子政务需求分析
    3.3 开发区电子政务供给分析
        3.3.1 “一站式”行政审批
        3.3.2 政府门户网站
        3.3.3 政府微信服务平台
        3.3.4 办税服务
        3.3.5 司法服务
第4章 开发区电子政务服务企业供需不平衡及其原因分析
    4.1 供需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形式
        4.1.1 电子政务使用度不够高
        4.1.2 提升服务效能程度不够显着
    4.2 供需不平衡的具体问题
        4.2.1 政务数据不及时、不全面
        4.2.2 电子政务统筹谋划缺失
        4.2.3 政务系统与业务应用分离
        4.2.4 电子政务运营效率不够高
    4.3 供需不平衡的原因
        4.3.1 制度建设不完善
        4.3.2 改革不够深入
        4.3.3 “数字鸿沟”问题
        4.3.4 资金、人才保障不足
第5章 其他地区电子政务服务企业现状和借鉴
    5.1 深圳市“移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5.1.1 深圳市电子政务整体发展方面
        5.1.2 深圳市市级政务APP发展方面——以“i深圳”为例
        5.1.3 深圳市宝安区电子政务发展方面——以“宝i企”为例
    5.2 杭州市提升政府网站信息服务能力的做法
        5.2.1 杭州市电子政务整体发展方面
        5.2.2 杭州市政务数字平台发展方面——以“亲清在线”为例
        5.2.3 杭州高新区政务服务发展方面——以政府网站为例
    5.3 借鉴意义
第6章 提升开发区电子政务服务企业水平的对策
    6.1 强化制度建设
        6.1.1 加强顶层设计
        6.1.2 完善评价机制
    6.2 深化改革措施
        6.2.1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6.2.2 提高审批集中度
    6.3 提升融合程度
        6.3.1 提升信息交互水平
        6.3.2 促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
        6.3.3 加强政企常态化联系
    6.4 保障配套支持
        6.4.1 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
        6.4.2 提高电子政务服务人员水平
        6.4.3 完善督查考核
参考文献
附录: 企业家座谈提纲
致谢

(6)S县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0.3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0.4 研究方法
    0.5 本文的创新点
1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电子政务
        1.1.2 服务型政府
    1.2 相关理论基础
        1.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1.2.2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1.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2 S县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及探索
    2.1 S县情况简介
    2.2 S县建设电子政务的必要性
    2.3 S县电子政务建设的积极探索
        2.3.1 O2O为民服务中心
        2.3.2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
        2.3.3 微警务平台
    2.4 S县建设电子政务的成效
3 S县电子政务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3.1 S县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3.1.1 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落后
        3.1.2 政务新媒体实用性差
        3.1.3 “互联网+”与政务服务不能完全同步
        3.1.4 数据孤岛问题仍然存在
    3.2 S县电子政务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3.2.1 财政资金投入较少
        3.2.2 缺乏对电子政务建设足够认识
        3.2.3 专业人才短缺
        3.2.4 工作机制欠缺
4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借鉴
    4.1 国外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借鉴
        4.1.1 美国电子政务建设实践
        4.1.2 新加坡电子政务建设实践
        4.1.3 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借鉴
    4.2 国内其他城市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借鉴
        4.2.1 青岛市“数字青岛”建设实践
        4.2.2 杭州市“智慧杭州”改革实践
        4.2.3 国内其他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借鉴
5 加快S县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5.1 加强资金投入
    5.2 营造电子政务建设氛围
    5.3 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5.4 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5.5 扩大服务范围
6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7)F省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共享的信息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的创新与特色
2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
        2.1.2 信息共享安全
    2.2 基础理论
        2.2.1 总体国家安全观
        2.2.2 新木桶理论
        2.2.3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3 F省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共享的信息安全管理做法及成效
    3.1 初步建立了电子政务资源共享信息安全应用体系
    3.2 资源共享信息安全支撑保障体系基本成形
    3.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已组建
    3.4 信息共享安全管理法规框架初步搭建
4 F省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共享的信息安全管理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F省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共享的信息安全管理突出问题
        4.1.1 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发展不足
        4.1.2 信息安全管理方面人才缺乏
        4.1.3 信息安全管理措施不完善
        4.1.4 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较为滞后
    4.2 F省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共享的信息安全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4.2.1 信息安全技术环境比较薄弱
        4.2.2 对信息安全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4.2.3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4.2.4 信息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5 完善F省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共享的信息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发展自主技术,提升系统安全保障
        5.1.1 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产业和国产信息技术
        5.1.2 健全资源共享系统信息安全体系,巩固信息技术环境
    5.2 健全信息人才支撑体系,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
    5.3 优化安全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
        5.3.1 安全组织体系建设
        5.3.2 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5.3.3 安全应急体系建设
    5.4 完善信息安全标准,加快法制环境建设
        5.4.1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配套法律法规
        5.4.2 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
6 结论及研究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中国政治情境中的弹性行政研究(1949-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二、探寻中国奇迹的一个视角:弹性行政
        三、中国政治情境中行政的刚性与弹性
    第二节 核心概念与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
        二、文献综述
        三、可能创新之处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框架
第二章 毛泽东时期刚性行政的锻造(1949—1977)
    第一节 集权体制下的全能式政府运行模式
        一、全能式政府之生成
        二、全能式政府的运行模式
    第二节 刚性行政:全能式政府的应然需求
        一、革命建政体制形塑的“命令一服从”体制
        二、刚性行政的内生动因
        三、刚性行政对政府执行力的提升
    第三节 刚性行政的困境
        一、过度执行
        二、虚假执行
        三、目标置换
        四、行政自主性缺失
第三章 改革初期弹性行政的躁动(1978—1991)
    第一节 改革破冰与渐进路径的选择
        一、现实倒逼改革
        二、经济改革牵动政治改革
        三、渐进主义改革路径的择定
    第二节 行政自由裁量空间的扩大和弹性行政的躁动
        一、改革冲动呼吁更大的行政自由裁量空间
        二、简政放权与行政自由裁量空间的扩大
        三、弹性行政躁动的体制因素
        四、弹性行政躁动的主体诉求
    第三节 基于改革的弹性行政的主要类型
        一、中央政府授权试点
        二、地方政府自行探索
    第四节 改革初期弹性行政的两面性
        一、弹性行政助推改革进程
        二、缺少反制的过度弹性行政
        三、四项基本原则、稳定压倒一切对弹性行政的约束
第四章 市场化推进时期弹性行政的扩张(1992—2011)
    第一节 政府职能转变与弹性行政的扩张
        一、市场经济的“姓氏”之辩和改革再出发
        二、市场化改革与弹性行政的内在关联
        三、深化行政改革与弹性行政的扩张
    第二节 央地博弈和区域竞争
        一、政府的层级结构与职责同构
        二、纵向利益抵牾与央地博弈
        三、层级博弈的衍生品:地方合谋
        四、区域竞争与地方保护
    第三节 权力失范下的过度弹性行政
        一、政府官员的自利性膨胀与角色错乱
        二、低成本高收益的违规行为助推过度弹性行政
        三、晋升的“零和博弈”与政府官员行为扭曲
    第四节 服务型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对弹性行政的有限抑制
        一、服务型政府建设对弹性行政的抑制
        二、依法行政的推进对弹性行政的抑制
第五章 十八大以来对弹性行政的矫正(2012—2019)
    第一节 弹性行政负外部性的凸显
        一、接近临界点的弹性行政
        二、矫正弹性行政:态势和挑战
    第二节 全面从严治党对弹性行政的遏制
        一、完善党内制度建设
        二、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三、强化政治巡视
        四、“零容忍”的铁腕反腐
    第三节 依法(规)行政对弹性行政的管控
        一、强化依法(规)行政
        二、治理型政府的应然诉求
    第四节 政务督查、政策落实审计对弹性行政的挤压
        一、政务督查的强化:力破“中梗阻”
        二、审计监督的拓展:重大政策落实审计
第六章 弹性行政与刚性行政限度之辨析
    第一节 中国政治情境中行政执行之审视
        一、弹性行政与刚性行政的历史维度
        二、弹性行政与刚性行政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弹性行政的亚制度化特征及其“临界点”
        一、弹性行政的亚制度化特征
        二、弹性行政“临界点”的把控
    第三节 弹性行政的宽度与刚性行政的强度之辨析
        一、行政执行与法治行政
        二、法治视角下弹性行政的宽度
        三、法治视角下刚性行政的强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区县级财政电子政务建设研究 ——以镇海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电子政务理论研究情况
        1.2.2 国内电子政务理论研究情况
        1.2.3 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的电子政务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难点
2 财政电子政务与新公共管理理论
    2.1 财政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历史
        2.1.1 财政电子政务的概念
        2.1.2 我国财政电子政务的发展历史
    2.2 财政电子政务对政府公共管理的影响
        2.2.1 财政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政府财政管理效率
        2.2.2 财政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财政领域公共服务的质量
        2.2.3 财政电子政务有助于促进政府决策变革
        2.2.4 财政电子政务有助于建设透明政府和廉洁政府
    2.3 新公共管理及其对财政电子政务的指导意义
        2.3.1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涵
        2.3.2 新公共管理对财政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义
        2.3.2.1 通过改革重新定位政府在财政电子政务中的位置
        2.3.2.2 借鉴企业化管理方式提高财政电子政务建设效益
        2.3.2.3 引入“顾客导向”理念提升财政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质量
        2.3.2.4 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财政电子政务建设
3 宁波市镇海区财政电子政务建设的案例分析
    3.1 镇海区财政电子政务发展过程
    3.2 镇海区财政电子政务管理体系
    3.3 镇海区财政电子政务经费投入
    3.4 镇海区财政电子政务建设分析
        3.4.1 基础设施方面
        3.4.2 行政办公方面
        3.4.3 财政公共服务方面
        3.4.4 政府财政管理方面
    3.5 镇海区财政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5.1 财政电子政务忽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3.5.2 财政电子政务管理机制存在不足
        3.5.3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职责定位不准确
        3.5.4 财政电子政务管理手段落后
        3.5.5 社会力量利用少和社会公众参与度低
4 提升区县级财政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改进和优化财政电子政务管理主体的职能
        4.1.1 推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角色转变
        4.1.2 推进政府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改革
    4.2 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财政电子政务理念
        4.2.1 以政府财政管理需求引导财政管理信息化
        4.2.2 以公众需求引导财政服务信息化
    4.3 将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引入财政电子政务
    4.4 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的途径
5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新媒体时代政府公共传播的管理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选题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新媒体时代
        2.1.2 政府公共传播
    2.2 相关理论
        2.2.1 公共关系理论
        2.2.2 公共管理理论
        2.2.3 公共服务理论
        2.2.4 人民主权理论
第三章 我国政府公共传播现状与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3.1 当前我国政府公共传播现状
        3.1.1 实现了传播渠道的多样化
        3.1.2 公共传播效率得到了提高
        3.1.3 内容上有所创新
        3.1.4 反馈机制优化
    3.2 新媒体时代政府公共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
        3.2.1 新媒体传播效果评估尚不完善
        3.2.2 新媒体平台有待发展
        3.2.3 政府舆论引导力不足
        3.2.4 政府公共传播存在片面性
    3.3 我国政府公共传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公共传播体制建设与新媒体不协调
        3.3.2 政府对舆情监督的不足
        3.3.3 政府与受众的沟通不足
        3.3.4 政府传播主体的职责缺位
        3.3.5 缺乏专业的政府公共传播人才
第四章 国内外政府公共传播的已有经验借鉴
    4.1 国外政府公共传播的发展情况
        4.1.1 美国以网络为中心传播
        4.1.2 日本实行平行管理方式
        4.1.3 韩国强化新闻发布体制
        4.1.4 欧盟国家的公共传播机制
    4.2 国内政府公共传播的发展情况
        4.2.1 山东省以微博作为主要传播平台
        4.2.2 江苏省监管媒体言论
        4.2.3 浙江省事前预测方式
        4.2.4 天津市“善治”理念
第五章 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公共传播的创新对策
    5.1 完善政府公共传播管理机制
        5.1.1 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效率
        5.1.2 提高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协调作用
        5.1.3 明确传播主体
    5.2 优化不同形式传播的技巧
        5.2.1 社交媒体传播技巧
        5.2.2 公共危机传播技巧
        5.2.3 政府形象传播技巧
    5.3 构建适应于新媒体传播的环境
        5.3.1 以客观的社会言论为导向
        5.3.2 构建以新媒体为中心的传播平台
        5.3.3 重视新媒体传播方式
        5.3.4 健全政府传播的评估体系
    5.4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5.4.1 提升信息发布人员专业水准
        5.4.2 提高入职门槛
    5.5 优化新媒体公共传播体系
        5.5.1 完善新媒体公共传播的法律法规
        5.5.2 优化新闻发言人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浅论政府对电子政务发展的推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智网工程的出租屋安全管理研究 ——以东莞市大岭山镇为例[D]. 唐雷.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省级政府部门IT投资决策模式演化研究[D]. 余紫垠. 吉林大学, 2021(01)
  • [3]数字政府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效能研究[D]. 白杨. 延安大学, 2021(11)
  • [4]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D]. 罗艺.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2)
  • [5]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政务服务企业现状与对策研究[D]. 陈晶. 扬州大学, 2021(09)
  • [6]S县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D]. 刘世鑫.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7]F省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共享的信息安全管理研究[D]. 林融.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8]中国政治情境中的弹性行政研究(1949-2019)[D]. 徐浩. 南京大学, 2019(07)
  • [9]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区县级财政电子政务建设研究 ——以镇海区为例[D]. 张慧. 宁波大学, 2019(06)
  • [10]新媒体时代政府公共传播的管理创新研究[D]. 陈冬云. 东南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论政府促进电子政务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