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点零线断线对安全用电的影响

不同地点零线断线对安全用电的影响

一、零线在不同地点断路对安全用电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陈航宇[1](2021)在《不同接地型式的低压配网剩余电流保护适应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用电的需求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用电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大,电气火灾和人身触电事故是主要的安全风险。目前,我国剩余电流保护在运行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总保安装及投运率均较低的瓶颈问题,在预防火灾和防人身触电方面效果不够理想。针对这个问题,本论文以0.4k V低压配电网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接地型式的剩余电流保护适应性展开分析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首先,对福建地区低压配电网接地型式及部分配电台区剩余电流保护装置运行现状展开调研,了解现场低压接地型式。调研结果表明,TN-C、TN-C-S接地系统在福建部分地区低压配电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TN-C、TN-C-S接地系统中的配电变压器处均无法装设总保,对配电网的泄露电流以及人身触电无法起到保护作用,安全性差,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在国内针对TN-C、TN-C-S接地系统总保无法投运问题,还没有人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其次,本论文对TN-C、TN-C-S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相线碰壳故障、断零故障时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计算。由于总保无法投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本论文重点针对两个接地系统中总保无法投运问题,分析总保发生误动作的原理,提出将所有PEN线重复接地分流的电流接至原先总保处所测电流处的方法来消除重复接地分流的影响,使得总保在理论上能够投入运行。利用配电物联网技术对多端数据进行合成,采用配电物联网领域所用到的低功耗广域网技术(LPWAN)以及安全保护技术设计了系统总体构架,通过物联网的三层体系结构的功能及相互联系,实现对6个电流矢量和相加,理论上消除了PEN线重复接地的影响,使得总保能够在TN-C、TN-C-S接地系统中正常投运,并建立剩余电流在线监测云平台对总保进行实时监控。最后,以TN-C接地系统为例,验证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和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TN-C接地系统配电网仿真模型,对总保正常运行存在三相负荷不平衡时发生误动作进行分析验证;接着对所提出的利用配电物联网技术实现总保投运的方法进行验证;在总保能够投运的基础上,本论文验证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总保能够检测出单相接地故障时的对地泄漏电流并成功实现跳闸,保障设备及人身安全。本论文研究了总保在TN-C、TN-C-S接地系统中投运的理论可行性,对提高低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徐扬[2](2021)在《居民用电安全监测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九十年代开始,电气火灾发生概率不断提高,据统计已占火灾总数量的30%以上,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安全用电变得越来越重要,安全用电被放在了重要的研究位置。如何在改善电气火灾防控效果的基础上,在该领域上实现明显的突破,需要切实加强源头治理、关注用电监控技术领域的突破。传统的用电安全监控系统存在着许多不足,市场对新型用电安全监控产品的需求显而易见。用电监控领域的技术突破对电气火灾的防控意义非凡,这将切实提升居民住宅的电气火灾防控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电气火灾对我国居民生命安全的威胁。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我国居民用电安全服务水平较低的现状,开展居民安全用电诊断技术的研究及装置研发,采用系统负荷辨识技术获取的用户细粒度用电数据,通过电路原理分析,建立线路阻抗计算模型,提出低压供电线路健康度诊断方法,对居民用电安全监测诊断技术展开深入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低压供电线路在不同环境下的运行特点,建立了线路阻抗计算模型,主要包括回路阻抗的计算方法和户内阻抗的计算方法两类。其次,详细介绍了线路健康程度的检验方法,并综合以上技术方案建立了用于低压供电线路的健康度诊断模型建模。(2)建立漏电及短路事件时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不同环境下的漏电及短路事件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故障监测的相关技术及故障定位方法,在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故障监测模型,建立了不同环境下的用户故障监测模型,研究在不同环境下对用户用电事件进行监测和故障定位的方法。算例分析表明,所建模型可有效监测到不同用户的异常用电情况,提升用电的安全性,并减少电能的浪费。(3)为进一步提升用户安全用电监测系统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电器危险运行的模式识别技术,对不同家用电器的负荷类型及可以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用户安全用电综合诊断模型。为了增强用户安全用电综合诊断模型的实用性,本文进行了便携式用户安全用电综合诊断装置的研发及应用测试。算例分析表明,装置可有效诊断用户用电情况并进行危险预警。

高超[3](2021)在《开发区110kV变电站工程的安全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国民用电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电力建设项目的施工规模、种类、数量的都不断增加,电力行业的改革步伐也不断加快。变电站工程是电力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属于高风险、高强度作业,由于其施工种类多、过程复杂、难点多、工期要求高、施工人员构成复杂等特点,其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复杂、难度大,亟待解决和完善。本文从安全管理理论出发,以110kV变电站建设工程为研究对象,将安全审查和沟通工作深入到安全管理的每个环节,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安全管理风险管控研究。首先,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及其方法和内容进行阐述,同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接着概述了输变电工程作业管理方面的概念及特征,并总结了其安全管理系统的执行规范和方法。其次,对案例110kV工程进行了介绍,并对工程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采用故障树法分析110kV输变电工程的作业中主要事故的发生率和重要度,以变电站项目施工安全事故为顶事件构建多层故障树,分析各子事件及其最小割集,结合事故统计数据,分别对子事件的重要度进行计算排序,总结出排名前三的底事件,从而系统分析了项目危险点控制的主要事件。构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隶属度原则的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并对案例工程的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价。最后,针对故障树分析结果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4](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冯思瑄[5](2020)在《智能用电监测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针对智能电网及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中对于智能量测设备的需要,满足电力市场化环境下,用户对用电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电能质量的更高诉求,本文设计了一种集电能计量、电能质量分析与用电安全监测于一体的智能用电监测系统。本系统不仅能够对建筑或工业配电的主要节点进行各类用电信息的全面采集和监测,还具备电能质量及谐波分析、异常用电报警等功能,可通过LoRa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至远程监视中心,方便管理人员对整体用电情况进行远程监测和管理。首先,本文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明确了智能用电监测系统的功能需求,对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了设计。其次,从设备层、网络层、监视层三个系统构成层面详细阐述了智能用电监测系统的设计过程。其中设备层由安装在各节点的智能用电监测前端组成,前端采用了DSP+ARM核心架构,利用专用电能测量芯片ADE9000集成的DSP内核对电网中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实时运算和处理,获得各种用电数据。使用ARM内核的STM32处理器所构成的主控单元完成数据存储、异常报警、人机界面显示以及数据传输等任务流程。网络层采用LoRa数传模块实现无线组网,数据传输遵循工业仪表中较为通用的Modbus RTU协议。监视层包括PC端监视主站和SQL数据库,既实现了用电数据的远程监视,还可以进行谐波分析,管理人员可以通过SQL数据库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本文从测量性能和通信稳定性两方面对系统进行了测试,该系统能够准确、实时地帮助用户掌握自身用电情况、电能质量以及异常用电信息。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本系统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吴仉蓉,彭妙[6](2019)在《以欧姆定律为主线的安全用电高端备课策略》文中认为以自制教具演示人体触电实施"安全用电"教学,以欧姆定律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阐述了以物理核心素养培养为指向的高端备课策略.

张国华[7](2018)在《电热水器触电事故安全分析及司法鉴定研究》文中指出电热水器在现代社会家庭、旅馆、公寓、学校中的应用范围日益普遍,其带来的方便性越来越受重视,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使用安全问题,造成了人身伤亡事故,给社会、家庭留下了不和谐因素,甚至是人间的悲剧。如何杜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是目前我们讨论的社会热点话题和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以保障人身、财产安全。本研究拟采用理论分析、实地勘验调研及模型构建等方法针对电热水器工艺结构安全及司法鉴定支持开展研究,注重研究成果的理论创新性和工程实用性。本文主要研究进展和成果总结如下:(1)依托近今年发生在辖区内的几起电热水器人身伤亡事故,经过法院委托、业务受理、当事人问询、现场实物勘验、试验室内检验检测,并根据当前家用电热水器国家标准,依据法院委托的鉴定事项分别给出结果及原因分析,得出判定结论,为法院解决人身伤害事故责任划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提出基于STAMP方法的电热水器系统安全触电事故分析方法,明确触电事故中的风险演化路径及关键节点,指出不同安全控制结构在阻断事故演化路径中的作用,探索电热水器不同触电方式对于触电者的后果严重程度,根据事故调研和电热水器的结构分析,考虑多种情况下电流来源;基于STAMP方法,提出电热水器的全寿命周期内的风险管控措施。(3)结合案例,阐述产品质量鉴定工作的必要性、必备要素。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机构作为出具数据、给予判定结论用以司法机关责任认定的主体,其合法性、规范性、准确性、公正公平性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司法部门的责任认定警示设备生产方、消费者,房屋住宅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在产品生产、安装、使用等环节上必须严格按法律法规、条例规范要求,真正落实好主体责任,以最大程度减小安全隐患。

柳阳亭[8](2017)在《施工安全知识结构与获取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筑行业发展势头较好,但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状况仍不容乐观,安全形势依旧严峻,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反应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在众多安全事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施工安全知识的缺乏导致的,因此构建完善的施工安全知识结构,提升施工安全知识水平非常迫切。本文首先通过大量文献和工程资料的整理、阅读和分析,分析研究了施工安全知识的相关理论基础。其次基于系统论原理将施工安全知识结构分解为四个部分,即安全职责、安全行为、危险源管理和典型事故预防,并深入阐述各部分的详细内容,从而构建合理的施工安全知识结构。然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调查研究施工安全知识的获取现状,针对管理人员和工人的特点,分别设计合适的问卷,邀请施工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工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实填写问卷,采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计算出来的均值和方差作为施工安全知识获取现状的质量,并探析产生的内在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改善措施,促进施工安全知识地获取和发展,以达到提高整个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施工企业安全知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升管理者和工人的施工安全知识水平,帮助改善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也为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姜春莹[9](2015)在《农村电网漏电保护器分级管理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每年因漏电引起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防止因漏电而引起人身触电以及因接地故障而使供电线路损坏甚至发生火灾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对农村低压电网漏电保护进行合理配置和监测对于提高农村低压电网的用电水平、减少低压电网漏电事故、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单相和三相配电网络中的漏电电流特性,根据漏电电流的特性分析了漏电保护器的基本原理,并根据农村低压配电网的特点,以每一个台区为基本对象,一个台区内漏电保护器采用三级配置,介绍以一个台区为单元的三级漏电保护器配置系统。此外,本文分析研究了漏电保护监测系统,以实现对所有的漏电保护器进行监测,该漏电保护监测系统以具有通信功能的智能漏电保护器为基础,以专线GPRS为通信方式,旨在提高漏电保护器的运行和维护效率,保证供电可靠性,全面提升低压配电网的智能化。最后,本文基于已经投入使用并取得很好经济效益的浙江电网漏电保护监测系统对农村电网三级漏电保护进行了举例说明,系统介绍了漏电保护监测系统的基本功能和高级应用,研究成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低压电网漏电保护的更新改造,提高农村电网供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李进卫[10](2014)在《浅叙低压配电装置的接地及其解决方案》文中提出低压配电系统保护接地有不同的方式,只有正确做到概念清楚、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用电设备采用不同的接地方式及接地故障保护措施,来达到供电的安全性能,才能有效地防止触电和火灾发生,提高安全用电水平。

二、零线在不同地点断路对安全用电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零线在不同地点断路对安全用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接地型式的低压配网剩余电流保护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低压接地型式应用情况
        1.2.2 剩余电流保护技术研究现状
        1.2.3 触电保护技术研究现状
        1.2.4 配电物联网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与剩余电流保护
    2.1 福建地区接地型式及台区RCD运行调研
        2.1.1 福建地区接地型式情况
        2.1.2 配电台区的现场调研
    2.2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
        2.2.1 TT接地系统
        2.2.2 TN接地系统
        2.2.3 IT接地系统
        2.2.4 各接地型式综合分析
    2.3 剩余电流保护
        2.3.1 剩余电流保护动作原理
        2.3.2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分类
        2.3.3 剩余电流保护与人身触电保护的关系
        2.3.4 分布式电源对剩余电流的影响
    2.4 剩余电流保护的配置与整定
        2.4.1 剩余电流保护的配置
        2.4.2 剩余电流保护的整定
        2.4.3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安装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N-C、TN-C-S系统安全性分析
    3.1 单相接地故障
        3.1.1 金属性接地分析
        3.1.2 高阻性接地分析
    3.2 相线碰壳故障
    3.3 断零故障
    3.4 总保无法投运原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配电物联网技术的剩余电流保护
    4.1 总保正常投运解决方法
    4.2 物联网技术在TN-C、TN-C-S中应用的需求分析
        4.2.1 配电物联网关键技术
        4.2.2 系统总体构架
    4.3 系统技术方案
        4.3.1 智能终端设备分布
        4.3.2 总保正常投运工作流程
        4.3.3 剩余电流在线监测云平台工作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仿真分析
    5.1 总保发生误动作原理验证
    5.2 总保正常投运方法验证
    5.3 模拟总保正常投运单相接地故障验证
        5.3.1 金属性接地故障仿真分析验证
        5.3.2 高阻性接地故障仿真分析验证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居民用电安全监测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低压供电线路健康度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1.2.2 漏电及短路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1.2.3 安全用电综合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低压供电线路健康度诊断模型建立与应用
    2.1 引言
    2.2 线路阻抗计算模型
        2.2.1 建模分析
        2.2.2 回路阻抗求解方法
        2.2.3 户内阻抗计算方法
        2.2.4 线路健康程度检验
    2.3 装置开发及应用
        2.3.1 便携式阻抗分析仪
        2.3.2 装置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环境下的用户故障事件监测模型
    3.1 引言
    3.2 漏电保护机理分析
        3.2.1 短路性漏电
        3.2.2 高阻性漏电
        3.2.3 电容性漏电
    3.3 漏电等效负载建模
        3.3.1 线性负载等效电路模型
        3.3.2 非线性负载等效电路模型
        3.3.3 间歇性漏电故障模型
    3.4 漏电监测技术
        3.4.1 正弦剩余电流检测法
        3.4.2 脉动直流剩余电流检测技术
        3.4.3 差分漏电流测量方案
        3.4.4 突变漏电流检测方案
    3.5 漏电原因诊断及定位
        3.5.1 漏电场景分析
        3.5.2 漏电原因诊断
        3.5.3 漏电原因定位
    3.6 短路事件在线监测
        3.6.1 短路特征捕获及原因诊断
        3.6.2 过载故障研判识别
    3.7 装置应用案例分析
        3.7.1 用户漏电诊断应用
        3.7.2 用户短路诊断应用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细粒度用能数据的用户安全用电综合诊断模型设计与应用
    4.1 引言
    4.2 家用电器的负荷类型
    4.3 家用电器的特征参数
        4.3.1 稳态特征参数
        4.3.2 暂态特性参数
    4.4 电器危险运行模式识别
        4.4.1 专家系统
        4.4.2 电器故障诊断解决思路
    4.5 基于大数据算法的用户用电安全综合诊断模型
    4.6 应用设计及装置研发
        4.6.1 功能设计
        4.6.2 流程设计
        4.6.3 软件设计
        4.6.4 硬件设计
    4.7 装置应用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和科研成果)

(3)开发区110kV变电站工程的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2.1 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2.1.1 安全管理的概念
        2.1.2 安全风险及管理的定义
    2.2 输变电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2.2.1 输变电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特点
        2.2.2 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
        2.2.3 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标准
    2.3 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2.4 安全和风险管理相关技术与方法
        2.4.1 安全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2.4.2 风险管理的方法
第三章 开发区110kV变电站工程施工概况及安全管理现状
    3.1 开发区110kV变电站工程施工概况
        3.1.1 建设规模
        3.1.2 站址概况
        3.1.3 工程环境条件
        3.1.4 工程建设参建单位及其管理体系
    3.2 开发区110kV变电站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现状
    3.3 开发区110kV变电站项目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开发区110kV变电站项目安全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4.1 基于故障树分析的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4.1.1 构建110kV变电站项目安全管理风险故障树
        4.1.2 造成安全事件的因素权重分析
    4.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施工安全评价体系
        4.2.1 风险专家评价
        4.2.2 层次分析法构建风险因素
        4.2.3 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
        4.2.4 根据权重值的分析结果
    4.3 构建110kV变电站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综合评价模型
        4.3.1 评价模型构建
        4.3.2 评价计算
        4.3.3 110kV变电站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综合评价
第五章 110kV变电站项目安全管理对策
    5.1 基于故障树分析结果的安全管理对策
    5.2 基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安全管理措施
        5.2.1 加强安全隐患及危险点源分析
        5.2.2 完善安全规划
        5.2.3 规范安全作业措施
        5.2.4 保障全过程安全管理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5)智能用电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智能用电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智能用电监测系统功能需求
    2.2 智能用电监测系统基本设计要求
    2.3 智能用电监测系统总体架构
        2.3.1 智能用电系统技术指标
        2.3.2 智能用电监测系统组成
        2.3.3 智能用电监测系统工作机制
        2.3.4 无线通信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用电监测前端设计
    3.1 硬件整体架构
    3.2 信号输入单元设计
    3.3 测量单元设计
        3.3.1 专用测量芯片选型
        3.3.2 测量单元硬件电路设计
    3.4 主控单元设计
        3.4.1 主控MCU选型
        3.4.2 STM32 最小系统设计
        3.4.3 存储模块电路设计
        3.4.4 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3.4.5 温度检测模块电路设计
        3.4.6 报警模块电路设计
        3.4.7 按键电路设计
        3.4.8 显示模块电路设计
        3.4.9 主控单元PCB设计
    3.5 软件整体架构
    3.6 软件开发平台及开发流程
        3.6.1 开发平台
        3.6.2 开发流程
    3.7 SPI通信程序设计
        3.7.1 SPI概述
        3.7.2 SPI通信原理
        3.7.3 SPI读写操作
    3.8 智能用电监测前端测量功能实现
        3.8.1 测量操作流程
        3.8.2 基本电力参数测量
        3.8.3 电能质量参数测算
        3.8.4 异常用电报警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Modbus协议的LoRa无线通信设计
    4.1 无线通信整体结构设计
    4.2 无线通信模块选型
    4.3 Modbus协议程序设计
        4.3.1 Modbus协议概述
        4.3.2 Modbus通信原理
        4.3.3 Modbus RTU程序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用电远程监测平台设计
    5.1 相关技术概要
        5.1.1 C#语言
        5.1.2 WinForm
        5.1.3 SQL Server
    5.2 基本架构
    5.3 软件界面
    5.4 谐波分析方法及程序实现
        5.4.1 谐波的产生和危害
        5.4.2 谐波的分析方法
        5.4.3 基于FFT的谐波分析原理
        5.4.4 FFT算法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智能用电监测系统测试
    6.1 性能测试
        6.1.1 交流电压、电流有效值测量准确度测试
        6.1.2 相位测量准确度测试
        6.1.3 频率测量准确度测试
    6.2 通信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致谢

(6)以欧姆定律为主线的安全用电高端备课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挖掘核心素养,形成教学策略
    1.1 科学知识
    1.2 科学方法
    1.3 科学精神和态度
    1.4 科学应用
2 精心设计问题,培养核心素养
    2.1 从词语的再认知,到科学概念的再理解
    2.2 从知识的再应用,到科学方法的再巩固
    2.3 从方法的再强化,到科学素养的再提升
    2.4 从实验的再递进,到科学价值的再体验
    2.5 从目标的再落实,到爱国情怀的再激发
3 教后反思

(7)电热水器触电事故安全分析及司法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家用电热水器结构系统
    2.1 结构及分类
    2.2 电热水器用电环境因素
        2.2.1 电源插座
        2.2.2 住宅电气线路
        2.2.3 住宅外部供配电
        2.2.4 质量标准要求
    2.3 触电事故的本质
第三章 触电事故案例现场勘验与分析
    3.1 事故案例一分析
        3.1.1 案例一现场勘验及检测
        3.1.2 案例一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3.2 事故案例二分析
        3.2.1 案例二现场勘验及检测
        3.2.2 案例二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3.3 事故案例三分析
        3.3.1 案例三现场勘验及检测
        3.3.2 案例三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3.4 事故案例四分析
        3.4.1 案例四现场勘验及检测
        3.4.2 案例四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3.5 电热水器触电事故案例总结
第四章 电热水器事故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
    4.1 电热水器事故风险分析
        4.1.1 电热水器事故类型及原因分析
        4.1.2 电热水器事故树构建与分析
        4.1.3 电热水器事故风险分析责任认定
    4.2 基于STAMP电热水器触电事故分析
        4.2.1 电热水器STAMP模型构建
        4.2.2 电热水器漏电模式分析
        4.2.3 电热水器触电模式分析
        4.2.4 电热水器安全控制结构失效分析
    4.3 电热水器风险防控措施
        4.3.1 消费者
        4.3.2 生产企业
        4.3.3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4.3.4 电力部门
        4.3.5 电热水器全寿命周期触电风险管控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热水器事故处置预案及司法鉴定
    5.1 电热水器事故处置预案
        5.1.1 成立组织机构
        5.1.2 事前制定程序文件
        5.1.3 事中现场应急处置
        5.1.4 事后调查处理
        5.1.5 预案完善
    5.2 产品质量司法鉴定
        5.2.1 基本含义
        5.2.2 司法鉴定必要性
        5.2.3 司法鉴定必备要素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施工安全知识结构与获取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施工安全知识结构与获取相关理论研究
    2.1 施工安全知识管理理论
    2.2 施工安全知识共享理论
    2.3 基于系统论施工安全知识结构分解
    2.4 施工安全知识获取途径
    2.5 本章小结
3 施工安全管理职责与安全行为
    3.1 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和工人类型
    3.2 各类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
    3.3 各类施工工人的安全行为准则
    3.4 本章小结
4 施工危险源管理和典型事故预防救援
    4.1 施工危险源和典型事故定义及类型
    4.2 施工危险源管理
    4.3 施工典型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
    4.4 本章小结
5 施工安全知识现状问卷调查
    5.1 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方法
    5.2 结果分析
    5.3 启示与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二 施工安全知识获取现状调查问卷(管理人员)
附录三 施工安全知识获取现状调查问卷(工人)

(9)农村电网漏电保护器分级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分级漏电保护系统
    2.1 关于漏电保护器
        2.1.1 低压接地方式
        2.1.2 电网中的漏电电流
        2.1.3 漏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2.1.4 智能漏电保护器的基本结构
    2.2 分级漏电保护
        2.2.1 概述
        2.2.2 分级漏电保护技术要求和参数选配
        2.2.3 分级漏电保护系统的优点
        2.2.4 分级漏电保护实施方案
        2.2.5 分级漏电保护运维
        2.2.6 漏电流查找和排除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漏电保护器监测系统的设计
    3.1 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
        3.1.1 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3.1.2 监测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2 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
    3.3 监测系统通信网络的构建
        3.3.1 常见无线通信方式的比较
        3.3.2 GPRS的通信原理
        3.3.3 GPRS建网方式
        3.3.4 通信通道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村漏电保护监测系统
    4.1 农村漏电保护监测系统简介
    4.2 农村漏电保护监测系统主要功能
        4.2.1 设备管理模块
        4.2.2 数据管理模块
        4.2.3 运行管理模块
        4.2.4 系统管理模块
    4.3 农村漏电保护监测系统高级应用
    4.4 农村漏电保护监测系统的实践
        4.4.1 浙江省应用现状
        4.4.2 监测系统调试
        4.4.3 智能总保投运
        4.4.4 常见异常处理
        4.4.5 应用实践总结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课题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
    5.2 研究结论
    5.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浅叙低压配电装置的接地及其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接地是防止电气设备漏电事故的重要安全措施
2 低压系统的接地型式、要求及其适用范围
3 建筑物电气接地配置关键部件的调控功能及保护措施
4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与漏电保护装置的应用
5 结束语

四、零线在不同地点断路对安全用电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接地型式的低压配网剩余电流保护适应性研究[D]. 陈航宇. 厦门理工学院, 2021(08)
  • [2]居民用电安全监测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D]. 徐扬.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开发区110kV变电站工程的安全管理研究[D]. 高超.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5]智能用电监测系统设计[D]. 冯思瑄. 长春工程学院, 2020(03)
  • [6]以欧姆定律为主线的安全用电高端备课策略[J]. 吴仉蓉,彭妙. 中学物理, 2019(16)
  • [7]电热水器触电事故安全分析及司法鉴定研究[D]. 张国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9)
  • [8]施工安全知识结构与获取现状调查研究[D]. 柳阳亭.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4)
  • [9]农村电网漏电保护器分级管理的研究[D]. 姜春莹. 华北电力大学, 2015(02)
  • [10]浅叙低压配电装置的接地及其解决方案[J]. 李进卫. 电工文摘, 2014(04)

标签:;  ;  ;  ;  ;  

不同地点零线断线对安全用电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