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下生殖道 HPV 感染和 HPV 相关宫颈肿瘤

女性下生殖道 HPV 感染和 HPV 相关宫颈肿瘤

一、女性下生殖道HPV感染和HPV相关的宫颈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沈丹华[1](2022)在《下生殖道鳞状上皮病变的病理诊断和分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技术的进步, 已经明确大部分下生殖道鳞状上皮病变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相关, 少部分病变具有特异性的分子遗传学改变, 且不同的发病途径以及分级其病变的进展不同, 因此, 近年对于下生殖道鳞状上皮病变的病理诊断和分级不断进行修订, 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本文结合第5版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 重点介绍子宫颈、阴道及外阴发生的鳞状上皮病变的病理诊断和分级变化, 以及这些变化对于临床治疗与预后判断的影响。

蔡卉苒,邢燕[2](2022)在《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上皮内瘤变临床诊治进展》文中指出阴道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包括鳞癌、腺癌,以及更为少见的阴道黑色素瘤和肉瘤,约占所有妇科恶性肿瘤的3%[1]。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作为女性阴道鳞状细胞癌及下生殖道癌的癌前病变,发病率不到1%[2-3],但发展为侵袭性癌症的风险高达10%[4]。

张恩俊,丁尚玮,秦海燕[3](2022)在《年轻女性妊娠合并巨大尖锐湿疣5例》文中认为尖锐湿疣是由HPV感染引起的鳞状上皮增生性疣状病变,约90%的生殖道尖锐湿疣与低危型HPV6、11感染有关[1],但也有部分尖锐湿疣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2]。巨大尖锐湿疣由于疣体过度增生,类似鳞状细胞癌。其组织病理学提示为良性病变。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渐提高,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巨大尖锐湿疣少见。本文对云南省传染病医院妇科门诊接诊的5例妊娠合并巨大尖锐湿疣的年轻女性相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谢玲玲,林荣春,林仲秋[4](2022)在《《FIGO 2021癌症报告》——外阴癌诊治指南解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外阴癌是一种罕见的好发于绝经后女性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并未有针对外阴癌的特别筛查方法,降低其发生率最有效的方法是及时治疗与其发生发展相关的外阴癌前病变。虽然外阴癌可以无症状,但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外阴瘙痒或疼痛,发现外阴肿块或溃疡。因此,

刘君,宋静慧,王颖梅[5](2022)在《绝经后妇女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全球癌症中排名第3位,在发展中国家最常见,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为癌前病变,具有癌变前的潜能,宫颈HPV持续感染是首要致病原因。绝经后女性的阴道微生态及子宫颈病变的特点与未绝经妇女不尽相同,由于一系列原因,临床上容易被忽略,故老年妇女的子宫颈癌发现时的期别通常较晚,而且预后差,并且治疗后并发症多。因此本文将绝经后女性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 HPV感染、阴道微生态特点及宫颈病变Wnt信号通路激活进行阐述,为绝经后妇女宫颈病变的早期发现和诊治提供新思路。

谢聪,魏艳,冯丹,罗剑儒,胡茜[6](2021)在《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之间的相关性,为调节阴道微生态平衡、防治HR-HPV持续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于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进行检查的200例HR-HPV持续感染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200例HR-HPV一过性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开展前瞻性研究。对比两组患者阴道炎性疾病类型、阴道微生态相关指标;分析HR-HPV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细菌性阴道炎、需氧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及混合感染性阴道炎发生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白细胞酯酶阳性率、唾液酸甘酶阳性率及过氧化氢(H2O2)阳性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微生态正常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pH值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唾液酸甘酶阳性、H2O2阳性、pH值阳性均是导致HR-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OR=3.564、3.133、3.766、1.921,均P <0.05)。结论阴道微生态失调是HR-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改善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可降低HR-HPV持续感染发生的风险,从而降低女性发生宫颈病变的风险。

杨宝华,徐灵,朱修香,夏子茵,谢晓丽,曹云桂[7](2021)在《p16/Ki-67双染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妇女的分流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 HR-HPV)阳性妇女的分流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于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HR-HPV阳性女性776例,行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同时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以宫颈活检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和TCT对HR-HPV阳性女性宫颈病变筛查的预测价值。计算不同阴道镜转诊策略每发现1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阳性所需的阴道镜转诊频数。结果:p16/Ki-67(趋势χ2=141.324,P<0.001)和TCT(趋势χ2=81.328,P<0.001)的预测阳性率均随宫颈病变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升高。p16/Ki-67与TCT比较预测宫颈病变的特异度(80.3%vs 84.0%,P=0.07)和阳性预测值(28.9%vs 24.8%,P=0.405)相当,p16/Ki-67灵敏度(75.7%vs 50.0%,P=0.001)和阴性预测值(96.9%vs 94.1%,P=0.019)更高。其他12种HR-HPV阳性受试者中,p16/Ki-67每检出1例宫颈HSIL+(HSIL及以上病变)所需的阴道镜转诊例数少于TCT(P=0.036)。结论:对于下生殖道HR-HPV阳性的女性,p16/Ki-67双染操作简单、结果易判读,且较TCT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及较低的阴道镜转诊率,有望成为阴道镜医师缺乏地区HR-HPV阳性女性分流的新方法。

何红鹏,李伟强,高歌,赵蕾,郭昌林,刘浩成[8](2021)在《阴道益生菌制剂在女性生殖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概述》文中研究指明健康育龄女性下生殖道分布着大量的微生物,其中的优势菌群是维持阴道酸性环境的乳杆菌.女性生殖道微生态紊乱与下生殖道感染、生殖道恶性肿瘤、不孕等关系密切.应用阴道益生菌制剂是改善生殖道微生态紊乱的有效方法.研究证明,口服或阴道外用益生菌制剂具有辅助治疗下生殖道感染、辅助清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改善孕妇阴道微生态环境以及预防早产等作用.本文对阴道益生菌制剂在女性生殖道疾病治疗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阴道益生菌制剂相关的问题.

张希,苏征,徐慧芳,余艳琴,李扬,乔友林[9](2021)在《2009—2016年中国大陆女性HPV疫苗认知及接种意愿汇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中国女性对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汇总分析方法对2009—2016年中国开展的以人群为基础的HPV疫苗接种意愿调查研究进行汇总,收集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对HPV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等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13 914名≤45岁女性纳入汇总分析, 3 353人(24.12%)听说过HPV疫苗,10 592人(76.12%)愿意接种HPV疫苗。不愿意接种疫苗的原因是:认为没有罹患HPV相关疾病的风险(52.73%)、疫苗尚未大范围使用(34.98%)及疫苗的有效性(31.72%)和安全性(30.30%)。仅3 094人(24.14%)和1 628人(12.72%)愿意支付≥1 000元/三剂购买进口和国产HPV疫苗,2 254人(17.59%)和3 528人(27.56%)仅愿意支付<100元/三剂购买进口和国产HPV疫苗。结论 2009—2016年期间,中国女性对HPV疫苗的认知水平较低,但接种意愿较高。增加HPV疫苗相关的公众教育、降低疫苗的价格对未来我国HPV疫苗的推广和普及十分必要。

陈秀杰,王嫱,王雅楠,郭洁,赵琳,张崴,宋殿荣[10](2021)在《宫颈HPV感染状况及其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妇科门诊就诊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况及其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相关性,为HPV感染防治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HPV检测的1 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年龄范围为21~65岁,就诊原因主要包括生殖内分泌疾病、阴道分泌物异常、既往HPV感染、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妇科体检,记录妇科检查时肉眼观察下的宫颈外观,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对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分析不同年龄、就诊原因和宫颈外观者的HPV感染情况。结果:HPV的总感染率为40%(452/1 130)。前5位最常见的HPV感染型别依次是HPV16,58,52,51和18型。在就诊患者中,60~65岁年龄组HPV感染率最高,达74.07%;因阴道分泌物异常就诊患者HPV感染率最高(54.57%),其次是因既往HPV感染者(50.77%)。宫颈光滑组及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组间HPV总感染率(39.94%vs. 40.08%)、高危型HPV感染率(33.75%vs. 34.09%)、低危型HPV感染率(4.33%vs. 3.93%)、疑似高危型HPV感染率(1.86%vs. 2.07%)、单一型别HPV感染率(28.95%vs. 28.10%)和多重型别HPV感染率(10.99%vs. 11.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无关,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高龄、阴道分泌物异常及既往HPV感染患者HPV筛查,及时发现HPV持续感染,针对性地予以干预,有效预防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

二、女性下生殖道HPV感染和HPV相关的宫颈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女性下生殖道HPV感染和HPV相关的宫颈肿瘤(论文提纲范文)

(2)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上皮内瘤变临床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疾病分类
2 致病原因
    2.1 年龄
    2.2 HPV持续感染
    2.3 宫颈病变
    2.4 全子宫切除术后
    2.5 阴道微生态
3 临床症状
4 诊断
    4.1 TCT检查
    4.2 HPV检测
    4.3 阴道镜检查
    4.4 p16/Ki-67双染检测
5 治疗
    5.1 局部药物治疗
        5.1.1 咪喹莫特:
        5.1.2 5-氟尿嘧啶:
        5.1.3 三氯醋酸:
    5.2 物理治疗
        5.2.1 CO2激光疗法:
        5.2.2 光动力疗法:
        5.2.3 超声抽吸术:
    5.3 放疗
    5.4 手术治疗
    5.5 HPV疫苗
    5.6 阴道微生态调节治疗
6 预后及随访

(3)年轻女性妊娠合并巨大尖锐湿疣5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表现
2 治疗方法
3 妊娠结局及随访
4讨论

(4)《FIGO 2021癌症报告》——外阴癌诊治指南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解剖
3 预防
    3.1 一级预防(疫苗)
    3.2 二级预防(筛查)
    3.3 三级预防(癌前病变的管理)
4 外阴癌的诊治
    4.1 病变范围的解剖
        4.1.1 原发灶
        4.1.2 淋巴结
        4.1.3 转移部位
    4.2 手术分期
    4.3 组织病理学类型
    4.4 组织学分级
    4.5 治疗
5 鳞状细胞癌的诊治
    5.1 临床症状
    5.2 诊断
    5.3 辅助检查
6 外阴鳞癌手术治疗
    6.1 微浸润型外阴癌(ⅠA期)
    6.2 早期外阴癌
    6.3 晚期外阴癌
    6.4 肿瘤距手术切缘过近
    6.5 复发性外阴癌
    6.6 随访
7 罕见外阴恶性肿瘤
    7.1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
    7.2 巴氏腺(前庭大腺)癌
    7.3 外阴Paget病
8 病理
9 讨论
    9.1 预防
    9.2 FIGO分期
    9.3 手术治疗
    9.4 靶向治疗
    9.5 复发外阴癌
    9.6 罕见外阴恶性肿瘤

(5)绝经后妇女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宫颈病变和绝经后宫颈病变的特点
2 宫颈病变和HPV
3 宫颈病变和阴道微生态
4 宫颈病变和Wnt信号通路
5 绝经后女性宫颈病变的诊治

(6)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疾病类型
    2.2 阴道微生态指标阳性率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7)p16/Ki-67双染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妇女的分流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脱落细胞采集及HPV分型检测
    1.3 观察指标及判读
        1.3.1 TCT
        1.3.2 p16/Ki-67蛋白双染
        1.3.3 组织学病理
    1.4 阴道镜转诊策略及HSIL+检出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2.2 2种检测方法宫颈病变检出率比较
    2.3 2种检测方法检出HSIL+病变有效性比较
    2.4 不同阴道镜转诊策略HSIL+检出情况
3 讨 论

(8)阴道益生菌制剂在女性生殖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殖道微生态紊乱与疾病的关系
    1.1 细菌性阴道病
    1.2 其他类型阴道病
    1.3 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
    1.4 宫颈癌等妇科肿瘤
    1.5 女性生殖和妊娠相关疾病
2 阴道益生菌制剂改善生殖道微生态
    2.1 在细菌性阴道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2.2 在其他类型阴道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2.3 在清除高危型HPV感染中的辅助作用
    2.4 在宫颈癌的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2.5 在改善孕产妇的阴道微生态中的应用
3 阴道益生菌制剂的研究现状
    3.1 益生菌制剂的菌株
    3.2 益生菌制剂的剂型和使用方式
4 目前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9)2009—2016年中国大陆女性HPV疫苗认知及接种意愿汇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对象人口学特征(表1)
    2.2 女性对HPV疫苗的态度及其支付意愿(表2)
    2.3 影响女性接种HPV疫苗的多因素分析(表3)
3 讨论

四、女性下生殖道HPV感染和HPV相关的宫颈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 [1]下生殖道鳞状上皮病变的病理诊断和分级[J]. 沈丹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2(01)
  • [2]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上皮内瘤变临床诊治进展[J]. 蔡卉苒,邢燕. 临床误诊误治, 2022(01)
  • [3]年轻女性妊娠合并巨大尖锐湿疣5例[J]. 张恩俊,丁尚玮,秦海燕.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2(01)
  • [4]《FIGO 2021癌症报告》——外阴癌诊治指南解读[J]. 谢玲玲,林荣春,林仲秋.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2(01)
  • [5]绝经后妇女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 刘君,宋静慧,王颖梅. 中国妇幼保健, 2022(01)
  • [6]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研究[J]. 谢聪,魏艳,冯丹,罗剑儒,胡茜.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24)
  • [7]p16/Ki-67双染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妇女的分流作用[J]. 杨宝华,徐灵,朱修香,夏子茵,谢晓丽,曹云桂. 中国临床医学, 2021(06)
  • [8]阴道益生菌制剂在女性生殖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概述[J]. 何红鹏,李伟强,高歌,赵蕾,郭昌林,刘浩成.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21
  • [9]2009—2016年中国大陆女性HPV疫苗认知及接种意愿汇总分析[J]. 张希,苏征,徐慧芳,余艳琴,李扬,乔友林. 中国公共卫生, 2021(12)
  • [10]宫颈HPV感染状况及其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相关性研究[J]. 陈秀杰,王嫱,王雅楠,郭洁,赵琳,张崴,宋殿荣.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21(06)

标签:;  ;  ;  ;  ;  

女性下生殖道 HPV 感染和 HPV 相关宫颈肿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