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国际组织名称英汉互译

常用国际组织名称英汉互译

一、常见国际组织名称英汉对译(论文文献综述)

张鑫宇[1](2021)在《《旅游目的地管理:工具、产品和案例研究》(第1-3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佟丽楠[2](2021)在《“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下的俄汉翻译报告》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机器翻译以其“秒翻”的速度逐渐成为学习翻译人员的得力助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国际的舞台上。由此,我们经常听到“机器翻译会取代人工翻译吗”这样的质疑声,似乎翻译职业遇到了严重的“危机”。虽然,机器翻译以高速的特点得到大家的青睐,但总体来看机器翻译的译文质量并不能满足翻译标准的要求,这就需要译员对译文进行再加工。由此出现了一种新的翻译模式—“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本篇论文作者应用“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模式完成俄汉翻译,本文选用的文本为《“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备忘录》,签署于2019年4月18日在乌镇举行的首届“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论坛。由于本次翻译任务量大且时间要求紧迫,因此作者首先应用谷歌翻译软件对其进行预翻译,并用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工具Yi Cat平台进行译后编辑,以此对机器翻译的局限性和译后编辑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本翻译实践报告首先对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定义进行概述。对项目的来源和翻译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机器翻译的译文进行译后编辑处理,在此次翻译实践过程中分析机器翻译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译后编辑。最后本文总结了机器翻译出现的高频错误类型并对机器翻译的发展进一步展望,着重探讨了未来人工翻译的改进方案。

蒋兆雪[3](2021)在《《上海合作组织及地区事务管理:新理念和新方法》圆桌会议模拟同传实践报告》文中提出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国际局势更加变幻莫测。上海合作组织成立至今已有20年,其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在新形势下召开本次会议,对促进自身发展、维护地区稳定是十分有必要的。本实践报告所选素材为于2020年9月28日由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圆桌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及地区事务管理:新理念和新方法”。该会议由中俄两国政府外交官员及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一起探讨在疫情影响下上合组织的新作用,及在地区事务管理中的新理念。全文主要通过描述译前、译中和译后翻译过程,以及讲述翻译中同传策略的运用、漏译及其他失误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最后对此次模拟同传实践进行总结,评价本次翻译任务,并陈述本次收获。本报告意义在于,通过对同声传译全过程的模拟,更加熟悉同传实践的相关步骤,总结同传策略的运用心得、同传方法的实践见解,为从事相关工作的译员提供些许借鉴。

徐伽易[4](2021)在《口译准备不足对英汉交替传译产出质量的影响及改进策略 ——以“新冠肺炎对难民的影响”模拟会议为例》文中提出充分、高效的口译准备对口译任务的圆满完成至关重要。口译准备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本文聚焦广义的口译准备。本文运用认知负荷模式,论述口译准备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笔者的一次模拟会议英汉交替传译实践案例,会议主题为“新冠肺炎对难民的影响”,笔者发现译语中主要存在诸如:误译、措辞不当、不当停顿与逻辑错置等问题。尽管造成上述口译问题出现的表层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口译准备不足是造成译员口译困难的深层次、主要的触发因素。针对译语中出现的四大主要问题,本文进而提出口译准备的改进策略。笔者希望本文中针对个案的典型口译问题分析及改善之法探讨,可对其他译员,特别是新手译员开展类似的会议口译准备工作提供灵感与帮助。

陈勇[5](2020)在《中国领导人着作翻译规范及其嬗变的话语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无论在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抑或是在当今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其对内和对外政策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对世界局势和相关国家的利益产生一定影响,因而都受到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各国了解中国政策方针和治国理念的一个重要渠道,是翻译成外语的中国领导人着作。翻译的准确度、对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处理方法、对政治的敏感性等因素会影响外国人士对中国领导人着作的理解,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对华态度。中国领导人着作对外翻译已有近百年历史,对这些翻译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评价其得失、效果,有助于改进当今和今后政治文献外译的质量,取得理想的效果。鉴于此,本文以《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部领导人着作及其英译本为研究语料,探索领导人着作英译的翻译规范及其嬗变的轨迹,发现这种翻译实践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为译者提供一定的借鉴。鉴于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能深刻揭示语言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且与翻译规范(研究)在学术理念、研究视野、研究路径等方面高度契合,本研究借用其学术理念和分析框架,提出了翻译规范的话语分析框架,以便有效重构领导人着作英译的规范,深入分析领导人着作英译受社会因素制约的具体机制。本文通过改造图里(Toury)等学者关于翻译规范的分类从而将领导人着作英译的规范分为操作规范和社会规范,并借鉴费尔克劳(Fairclough)的批评话语分析框架,提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该框架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通过对标题、比喻、词语和注释四个方面的英译方法进行充分描写,发现其规律性,以此为基础重构领导人着作英译的操作规范;第二,从机构、外交、伦理和意识形态四个方面重构领导人着作英译的社会规范,分析社会因素对政治文献翻译产生影响的具体方式;第三,分析上述翻译规范所形成的总体秩序,主要包括:规范的层次结构,即每部译作及其所处时代中并存的主流规范、过时规范和先锋规范;规范的约束力,即当规范发生冲突时哪些规范约束力强哪些弱,以及从总体上来讲原语规范和目的语规范哪个约束力更强;“正确”观念,即当时的“正确”翻译的标准;此外,还分析层次结构、约束力和“正确”观念在三部着作英译中的变迁过程。通过微观的文本分析、宏观的社会背景分析以及中观的影响机制分析,本研究发现:第一,领导人着作英译的所有规范中,国家利益伦理的约束力强于其它任何翻译规范。第二,领导人着作翻译规范的约束力难以做到百分之百,总有少数例外情况。第三,随着时代发展,原语规范在领导人着作英译中有逐渐减弱之势,但均强于目的语规范。第四,领导人着作英译的翻译规范及其层次结构是动态的,“正确”观念也随之变化,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本研究有三个创新点:第一,理论创新:提出了翻译规范秩序这一概念和翻译规范研究的话语分析框架;第二,观点创新:国家利益伦理具有最强约束力;第三,视角创新:挖掘出了翻译规范研究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点,提出翻译规范的话语分析视角。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检验并充实翻译规范理论,将其研究范围从文学翻译扩大到政治翻译;应用价值在于,为今后的领导人着作翻译提供有益借鉴,为中共中央编译局等中央文献翻译单位提供参考。

赖翔宇[6](2021)在《英汉交替传译中的冗余及对策 ——以“新冠疫情下的难民营”模拟会议为例》文中认为信息论揭示信息传递不可避免噪音的干扰,交际中的信息必定含有一定冗余,以避免重要信息遗失。英汉交替传译是特殊的交际活动,源语信息经译员加工输出,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译语冗余失衡。冗余过度,有效信息减少,妨碍听众理解。本文研究英汉交替传译中译语冗余问题,以线上模拟会议“新冠疫情下的难民营”为案例,旨在分析冗余原因和应对策略。笔者认为英汉交传的译语冗余分为受源语影响冗余和非源语影响冗余,非源语影响冗余为译员自行添加的非源语固有冗余。因此,译语冗余有两种,一种是为未能删除受源语影响的冗余,另一种是自行创造的冗余。笔者结合案例和前人研究,指出造成这两种冗余的三大笔记问题和三大汉语表达问题。三大笔记为笔记无用信息较多、笔记逻辑不清和读笔记视幅窄。三大表达问题为英化词语滥用、长句组织不当和口头禅及复音词过多。最后,基于笔者学习经验和相关文献,针对六大问题,分别提出六个应对策略。笔记策略为优先记录重要信息、突出笔记逻辑关系和培养预读笔记习惯。表达策略为规范汉语表达、多用简单句式和刻意避免口头禅。

刘辰召[7](2020)在《释意理论视角下《青春期医学》讲座口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内医学研究领域不断与国际接轨,医学类口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针对医学讲座类的口译研究较少。本报告是以美国医学专家威廉·保罗·阿德尔曼教授的《青春期医学》讲座的交替传译实践为研究对象,在释意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医学类讲座口译实践。报告由任务概述和释意理论概述、活动描述、译例分析和总结组成。通过对讲座内容和口译现场情况的分析,译者发现医学类讲座具有医学专业性强、信息来源多样、内容多元化和语言口语化等特征。同时,译语中容易出现用语不规范和表述有误等问题。因此,在进行医学讲座类口译时,译者不必过度关注词语对应,而是应当宏观把握整场讲座,遵循脱离源语外壳,实现意义对等的原则,整合源语信息,规范译语表达。由此,医学类讲座口译可以运用提升译语的医学专业性、修正源语偏差、注意英汉语言差别和充分利用资源等口译对策,达到更好的译语效果,也希望对今后医学类讲座的口译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张楠[8](2019)在《模拟交传实践报告 ——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口译在不同国家间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过程中扮演着功不可没的角色。高质量的口译可以为双方交流奠定夯实的基础,并为合作进展扫清语言障碍。然而,不合格的口译则会严重阻碍合作的进程,更甚者会直接影响国家间的外交关系。基于美国着名翻译学家尤金.奈达的翻译指导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本文选取《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主旨演讲》为实践语料,对“功能对等理论”下的四个具体分支原则“词汇对等原则”、“句法对等原则”、“语篇对等原则”与“文体对等原则”在交替文本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译者对间接平行文本《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练习文本《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元首会议开幕讲话》和《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直接平行文本《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进行了口译练习,旨在为本次模拟交传奠定词汇基础。此外,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对临场翻译中出现的专业词汇错译、复杂内容漏译以及注意力涣散问题进行了即时处理。本文通过对比译者译文与官方译文在“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应用,总结了官方译文的翻译优点以及自身翻译的不足之处,旨在最终达到提升译者自身翻译水平的目标.译者对翻译指导理论与翻译实践活动的结合具有深层次认知,可有效提升译者在此后翻译活动中的理论应用能力。此外,译者需要在翻译译前准备阶段付诸更多努力,通过丰富词汇量与背景知识来提升自身翻译水平。

许天虎[9](2019)在《传播学视角下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的“降噪”研究 ——以《黄帝内经·素问》的9个英译本对比分析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加以及世界各国人民健康理念的转变,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正受到越来越多外国民众的关注。中医药文化深深扎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是独具中国文化特色而同时具有巨大应用价值的宝贵文化遗产。翻译本身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因此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离不开翻译。从信息论和传播学的角度看,传播中的信号(或讯息)会受到外界各种干扰的影响,要想提高传播效率,就要努力去消除这些干扰,即“降噪”。本文以传播学中的“降噪”为研究视角,以传播学中施拉姆的“经验场”观点和阐释学中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为研究切入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了中医药文化英译中如何降低读者阅读难度和消除误解即翻译“降噪”的问题。本文选取了《黄帝内经·素问》的9个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到了译本的翻译年代、读者对象、翻译风格与策略等各方面的因素,确保了研究对象比较的有效性。在文本分析中,笔者从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的跨文化传播性、学科专业性和翻译准确性等角度进行了条分缕析,为中医药文化的外宣翻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论文在中医药文本的英译研究中实现了两方面的突破:一是突破了以往仅从语言学视角研究文字处理问题或仅从宏观战略视角对中医药文化问题进行探讨,而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全面探讨“降噪”策略,以期为今后的翻译实践提供思路,为中医翻译研究拓宽视野;二是以“经验场”和“视域融合”度为衡量标准,不再拘囿于笼统的“归化”和“异化”探讨,以更加客观、全面的案例向读者呈现各译者的“降噪”策略与不足,为中医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在我国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如何让译文以更加“亲近”读者的方式准确阐释中医药文化已成为摆在我国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愿笔者的拙作能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工作提供些许有益的思路。

杨娥[10](2019)在《“共建‘一带一路’五年进展情况及展望”新闻发布会汉泰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国家新闻办就“共建’一带一路’五年进展情况及展望”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译者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对这场新闻发布会进行了汉泰模拟交替传译,旨在探讨“一带一路”主题新闻发布会的词汇与句子的难点及口译策略。本文第一章是任务描述,描述了本次模拟翻译实践的任务背景、任务意义和任务过程,其中任务过程包括译前准备、口译过程与译后事项;第二章通过概述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原则与标准,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对本次新闻发布会模拟交替传译的适用性,第三章与第四章是主体部分,分别以词汇难点与句子难点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原文与初译,总结模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改译,提出各个难点的翻译策略。其中词汇难点的一个内容是“一带一路”主题词汇,主要探讨了“一带一路”项目名称、机构组织名称和专业术语的翻译策略,另一个内容是中国特色词汇,从缩略词、四字格、成语三方面展开。句子难点则是对汉语无主语并列句、高密度信息句、逻辑关系模糊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五章是本次模拟实践的总结。

二、常见国际组织名称英汉对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常见国际组织名称英汉对译(论文提纲范文)

(2)“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下的俄汉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前言
第一章 术语概述
    1.1 机器翻译的定义
    1.2 译后编辑的定义
    1.3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定义
第二章 翻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过程
        2.1.1 项目介绍
        2.1.2 翻译方式的选择
    2.2 译后编辑过程
        2.2.1 机器预翻译
        2.2.2 译后编辑
第三章 机器翻译的局限及译后编辑
    3.1 词汇层面
        3.1.1 固定表达错误
        3.1.2 词语搭配不当
        3.1.3 词义选择错误
    3.2 句法层面
        3.2.1 句子冗余
        3.2.2 语序对译
        3.2.3 词类转换
    3.3 篇章层面
        3.3.1 语义重复
        3.3.2 逻辑不畅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译文对照

(3)《上海合作组织及地区事务管理:新理念和新方法》圆桌会议模拟同传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前言
第一章 翻译过程描述
    1.1 译前准备
        1.1.1 会议项目背景
        1.1.2 了解发言人相关信息
        1.1.3 会议术语的准备
        1.1.4 同传辅助工具及环境准备
    1.2 译中实践过程
        1.2.1 工作量预估
        1.2.2 实践过程概述
    1.3 译后总结与评价
第二章 口译案例分析
    2.1 同传策略的实施
        2.1.1 随时调整策略的运用
        2.1.2 顺句驱动策略的运用
        2.1.3 简繁有度策略的运用
    2.2 漏译案例及解决措施
        2.2.1 信息过多导致漏译
        2.2.2 过度依赖文稿导致漏译
        2.2.3 漏译解决方案
    2.3 其他失误案例分析
        2.3.1 超负荷导致的精力分配失衡
        2.3.2 心理素质的影响
第三章 翻译实践总结
    3.1 评价本次翻译任务
    3.2 口译实践中的收获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原文/译文

(4)口译准备不足对英汉交替传译产出质量的影响及改进策略 ——以“新冠肺炎对难民的影响”模拟会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口译准备
    一、口译准备的定义
    二、口译准备的重要性
        (一)口译认知负荷模式
        (二)口译准备的意义:优化精力分配,降低认知负荷
第二章 案例分析:“新冠肺炎对难民的影响”模拟会议
    一、案例描述
    二、模拟会议的口译准备工作
        (一)会议主题与内容相关背景知识
        (二)词汇表构建
        (三)笔记符号设计
        (四)熟悉讲话人背景
        (五)预期讲话内容与形式
        (六)熟悉工作设备与会议流程
    三、模拟会议口译准备不足的表现与成因分析
        (一)可由主题与内容背景知识弥补的误译
        (二)对会议语体与结构不熟导致译语措辞不当
        (三)专业术语与信息提取过慢导致不当停顿
        (四)注意力分配不当导致逻辑错置
第三章 模拟会议口译准备不足的改进策略
    一、构建主题基本知识体系
    二、掌握会议的发言结构规律
    三、改善词汇记忆方式
    四、扩充和完善译员个人知识储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案例源语转写文本
附录二 :案例译语转写文本

(5)中国领导人着作翻译规范及其嬗变的话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预期突破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领导人着作英译和出版过程
        2.1.1 《毛选》英译和出版过程
        2.1.2 《邓选》英译和出版过程
        2.1.3 《习谈》英译和出版过程
    2.2 领导人着作英译研究
        2.2.1 《毛选》英译研究
        2.2.2 《邓选》英译研究
        2.2.3 《习谈》英译研究
    2.3 话语视角下领导人着作翻译规范对比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3.1 批评话语分析
    3.2 翻译规范
        3.2.1 翻译规范研究的源起
        3.2.2 翻译规范的分类和涵盖范围
    3.3 翻译规范研究与批评话语分析的契合之处
        3.3.1 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
        3.3.2 从语言到社会的研究视野
        3.3.3 权力关系
        3.3.4 意识形态
        3.3.5 历史性
        3.3.6 中介性
        3.3.7 阐释性
        3.3.8 小结:“翻译规范的话语分析”的理据
    3.4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3.4.1 费尔克劳的批评话语分析框架
        3.4.2 翻译规范的话语分析框架
        3.4.3 领导人着作翻译规范的话语分析框架
第四章 领导人着作英译的操作规范
    4.1 标题英译的操作规范
        4.1.1 标题语义信息的翻译方法
        4.1.2 标题语法形式的处理策略
        4.1.3 总结:标题英译的操作规范
    4.2 比喻英译的操作规范
        4.2.1 比喻简述
        4.2.2 本研究中比喻的界定标准和翻译方法
        4.2.3 比喻翻译方法统计和分析
        4.2.4 总结:比喻英译的操作规范
    4.3 词语英译的操作规范
        4.3.1 共同词译法分类
        4.3.2 分析
        4.3.3 总结:词语英译的操作规范
    4.4 注释英译的操作规范
        4.4.1 《毛选》注释英译方法统计与分类
        4.4.2 《邓选》注释英译方法统计与分类
        4.4.3 《习谈》注释英译方法统计与分类
        4.4.4 三部着作注释英译方法对比与分析
        4.4.5 总结:注释英译的操作规范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领导人着作英译的社会规范
    5.1 领导人着作英译的机构规范
        5.1.1 外文局及其翻译理念的渊源和变迁
        5.1.2 中共中央编译局及其翻译理念的渊源和变迁
        5.1.3 外文局和中共中央编译局机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5.2 领导人着作英译的外交规范
        5.2.1 毛泽东时期外交政策及其对《毛选》英译的影响
        5.2.2 邓小平时期外交政策及其对《邓选》英译的影响
        5.2.3 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政策及其对《习谈》英译的影响
    5.3 领导人着作英译的伦理规范
        5.3.1 作为领导人着作翻译伦理的爱国伦理
        5.3.2 领导人着作翻译伦理的分析思路
        5.3.3 三部译作的翻译伦理分析
    5.4 领导人着作英译的意识形态规范
        5.4.1 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及其对领导人着作英译的影响
        5.4.2 权力关系及其对领导人着作英译的影响
        5.4.3 翻译意识形态及其对领导人着作英译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翻译规范秩序的话语分析
    6.1 翻译规范的层次结构及其变迁
        6.1.1 《毛选》英译时代翻译规范的层次结构
        6.1.2 《邓选》英译时代翻译规范的层次结构
        6.1.3 《习谈》英译时代翻译规范的层次结构
    6.2 翻译的“正确”观念及其变迁
        6.2.1 三部着作标题英译的“正确”观念及其变迁
        6.2.2 “正确”观念及其变迁的社会动因分析
    6.3 翻译规范的约束力
        6.3.1 翻译规范约束力的非绝对性
        6.3.2 原语规范的减弱之势与相对于目的语规范的强势地位
        6.3.3 具有最强约束力的国家利益伦理
    6.4 领导人着作翻译规范的两个“变”和两个“不变”
第七章 结论
    7.1 总结
    7.2 结论
    7.3 创新
    7.4 启示
    7.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6)英汉交替传译中的冗余及对策 ——以“新冠疫情下的难民营”模拟会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英汉交替传译中译语的冗余及分类
    一、冗余的定义
    二、冗余的分类
第二章“新冠疫情下的难民营”模拟会议案例介绍
    一、案例介绍
    二、译前准备
    三、译后自我评价
第三章 “新冠疫情下的难民营”模拟会议案例中译语冗余的原因
    一、笔记问题引起冗余
        (一)笔记无用信息较多
        (二)笔记逻辑不清
        (三)读笔记视幅窄
    二、汉语表达问题引起冗余
        (一)英化词语滥用
        (二)长句组织不当
        (三)口头禅及复音词过多
第四章 英汉交替传译中译语冗余的应对策略
    一、笔记问题造成冗余的应对策略
        (一)优先记录重要信息
        (二)突出笔记逻辑关系
        (三)培养预读笔记习惯
    二、汉语表达问题造成冗余的应对策略
        (一)规范汉语表达
        (二)多用简单句式
        (三)刻意避免口头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源语文本
附录二 :译语文本

(7)释意理论视角下《青春期医学》讲座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口译任务概述
    1.1 口译任务背景
    1.2 口译材料概况
    1.3 选材可行性分析
2 口译活动描述
    2.1 译前准备
        2.1.1 演讲材料准备
        2.1.2 相关背景资料查找
        2.1.3 口译理论准备
    2.2 口译开展过程描述
    2.3 译后事项
        2.3.1 质量评价
        2.3.2 转写与分析
3 口译案例分析
    3.1 医学讲座口译特征
        3.1.1 医学专业性强
        3.1.2 信息来源多样
        3.1.3 内容多元化
        3.1.4 语言口语化明显
    3.2 口译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3.2.1 语言不规范
        3.2.2 表述有误
    3.3 医学讲座口译对策
        3.3.1 提升译语的医学专业性
        3.3.2 修正源语偏差
        3.3.3 注意英汉语言差别
        3.3.4 利用非语言资源
4 口译实践总结
    4.1 对主要研究发现的总结
    4.2 对未解决问题的思考
    4.3 对今后学习及工作的启发
参考文献
术语表
源语转录文本
译语转录文本
致谢
作者简介

(8)模拟交传实践报告 ——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模拟交传实践背景
    1.1 模拟交传语料的选取
    1.2 模拟交传对译员素养的要求
    1.3 模拟交传的预期目标
第2章 模拟交传实践过程
    2.1 模拟交传准备阶段
        2.1.1 功能对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2.1.2 平行文本的口译练习
        2.1.3 模拟交传实践环境与资料准备
    2.2 模拟交传过程描述
        2.2.1 交传实践时长与译员状态
        2.2.2 交传中遇到的困难与即时应对策略
第3章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策略与交传译文分析
    3.1 词汇对等原则
        3.1.1 字词对等
        3.1.2 多词同义
        3.1.3 一词多义
        3.1.4 词义交织
        3.1.5 无对等语
    3.2 句法对等原则
        3.2.1 英汉单复数表达
        3.2.2 英汉主被动转换
        3.2.3 英汉主语补足
    3.3 篇章对等原则
        3.3.1 上下文语境
        3.3.2 情景语境
        3.3.3 文化语境
    3.4 文体对等原则
        3.4.1 语意传达
        3.4.2 语气强调
第4章 模拟交替传译经验总结
    4.1 翻译理论应用
    4.2 译前准备
        4.2.1 词汇量储备
        4.2.2 背景知识储备
    4.3 口译实践经验
附录1 口译原文及官方译文
附录2 平行文本术语总结表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参考文献
后记

(9)传播学视角下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的“降噪”研究 ——以《黄帝内经·素问》的9个英译本对比分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医药文化英译的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2 研究理论与方法
        1.2.1 研究理论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的历史与现状
    2.1 概念的界定
        2.1.1 “中医药”
        2.1.2 “中医药文化”
        2.1.3 “降噪”
    2.2 中医药文化英译史简述
        2.2.1 17—18世纪:中医英文译介的起步阶段
        2.2.2 19世纪:传教士中医英文译介的发展阶段
        2.2.3 20世纪初—文革前:中国译者开始参与译介的阶段
        2.2.4 文革—80年代末:中医译者广泛参与及中医翻译理论初探阶段
        2.2.5 90年代初—今:理论争鸣阶段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医药文化英译“噪音”源及“降噪”策略研究
    3.1 传播学中的“降噪”理论
        3.1.1 传播学发展概述
        3.1.2 “噪音”概念的跨学科演化
    3.2 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与“降噪”
        3.2.1 宏观“噪音”源
        3.2.2 宏观“降噪”策略
        3.2.3 微观“噪音”源
        3.2.4 微观“降噪”策略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黄帝内经·素问》9译本的英译“降噪”策略对比
    4.1 《素问》英译现状简述
        4.1.1 20世纪70年代以前
        4.1.2 20世纪70年代以后
    4.2 各译者翻译“降噪”策略分析
        4.2.1 伊尔扎·威斯的“以介为主,贴近读者”
        4.2.2 文树德的“保留文化元素,遍列各家观点”
        4.2.3 李照国的“译古如古,求同存异”
        4.2.4 罗希文的“简化医理,面向大众”
        4.2.5 吴氏父子的“注重医理阐释”
        4.2.6 倪懋兴的“大胆增删,为我所用”
        4.2.7 吕聪明的“尊重传统,适度阐释”
        4.2.8 朱明的“通俗阐释,精简内容”
        4.2.9 杨明山的“保留古体风格,注重结构对应”
    4.3 各译本“降噪”策略的综合对比分析
        4.3.1 增译—充分运用文本的阐释功能
        4.3.2 省译和改译—避免译文产生理解“噪音”
        4.3.3 考证—中医文本准确翻译的重要手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本研究的内容总结
        5.1.1 翻译的本质
        5.1.2 可译性问题
        5.1.3 如何译的问题—“降噪”与“视域融合”
        5.1.4 文本分析所得结论
    5.2 创新、局限与展望
        5.2.1 创新
        5.2.2 局限
        5.2.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0)“共建‘一带一路’五年进展情况及展望”新闻发布会汉泰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第一节 任务背景
    第二节 任务意义
    第三节 任务过程
        一、译前准备
        二、口译过程
        三、译后事项
第二章 功能对等理论对新闻发布会与交替传译的适用性
    第一节 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一、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
        二、功能对等理论的原则与标准
    第二节 功能对等理论对新闻发布会翻译的适用性
    第三节 功能对等理论对交替传译的适用性
第三章 词汇难点与翻译策略
    第一节 “一带一路”主题词汇
        一、“一带一路”项目名称
        二、机构组织名称
        三、专业术语
    第二节 中国特色词汇
        一、缩略词
        二、四字格
        三、成语
第四章 句子难点与翻译策略
    第一节 汉语无主语句及并列句
    第二节 高密度信息句
    第三节 逻辑关系模糊句
第五章 总结
附录一: 音频转录
附录二: “一带一路”常用表述
附录三: 词汇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常见国际组织名称英汉对译(论文参考文献)

  • [1]《旅游目的地管理:工具、产品和案例研究》(第1-3章)翻译实践报告[D]. 张鑫宇. 青岛科技大学, 2021
  • [2]“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下的俄汉翻译报告[D]. 佟丽楠.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上海合作组织及地区事务管理:新理念和新方法》圆桌会议模拟同传实践报告[D]. 蒋兆雪.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口译准备不足对英汉交替传译产出质量的影响及改进策略 ——以“新冠肺炎对难民的影响”模拟会议为例[D]. 徐伽易.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5)
  • [5]中国领导人着作翻译规范及其嬗变的话语分析[D]. 陈勇.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12)
  • [6]英汉交替传译中的冗余及对策 ——以“新冠疫情下的难民营”模拟会议为例[D]. 赖翔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4)
  • [7]释意理论视角下《青春期医学》讲座口译实践报告[D]. 刘辰召. 郑州大学, 2020(04)
  • [8]模拟交传实践报告 ——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为例[D]. 张楠.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9]传播学视角下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的“降噪”研究 ——以《黄帝内经·素问》的9个英译本对比分析为例[D]. 许天虎.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10]“共建‘一带一路’五年进展情况及展望”新闻发布会汉泰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D]. 杨娥.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常用国际组织名称英汉互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