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干预

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干预

一、脊髓损伤病人的心理干预(论文文献综述)

马军梅,刘玲姣[1](2021)在《尿控管理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病人临床症状及病耻感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尿控管理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病人临床症状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2019年7月—2020年7月选取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病人8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尿控管理,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病耻感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干预后30 d恢复自主排尿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重置尿管率、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每日导尿次数、每次导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病耻感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病人实施尿控管理措施能使病人排尿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改变病人排尿方式,预防尿路感染,减轻病人病耻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张欣婷[2](2021)在《89例脊髓损伤患者过渡期非正式照顾者照顾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了解脊髓损伤患者过渡期内不同时间其非正式照顾者照顾负担的现状及变化情况,分析过渡期内不同时间照顾负担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减轻非正式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干预研究、过渡期护理模式的应用实施以及临床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纵向调查方法,于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以吉林省某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脊柱外科符合标准的脊髓损伤患者及其非正式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和康复相关资料)、照顾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照护相关资料)、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Zarit护理负担量表为研究工具,在患者出院、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分别对脊髓损伤患者和照顾者进行调查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究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在过渡期内随时间推移的动态变化趋势,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出院、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1.共纳入106例脊髓损伤患者的照顾者,其中,死亡2例,再入院4例,更换照顾者6例,家庭发生重大变故1例,中途退出研究2例,失联2例,最终剩余89例。在照护的患者中,80.9%为男性患者,工人和农民是主要患者群体,超过2/3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少于2000元,73%的患者是自费医疗,59.6%来自于农村,有22.5%的照顾者无收入来源,在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时离职率较高,分别为61.8%和47.2%,脊髓损伤患者家庭存在很高的疾病经济风险。在患者致伤后的1个月内,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照顾者每日照顾时长超过12小时。69.7%和50.6%的照顾者在出院1个月和3个月时身体和/或心理出现新增的疾病/症状。2.在过渡期内不同时间,脊髓损伤患者非正式照顾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照顾负担,在出院和出院1个月时,100%的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处于中、重度水平,在出院3个月时,82%的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处于中、重度水平,在出院6个月时,56.2%的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处于中、重度水平。3.过渡期内四个时间点的照顾负担总分分别为61.96±7.96、65.74±10.14、54.17±15.48、42.85±16.6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脊髓损伤患者非正式照顾者出院1个月时照顾负担得分最高,出院6个月时得分最低,照顾负担出现增长的阶段是在出院1个月内,而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照顾负担得分呈逐渐下降趋势(F=197.870,P<0.001),但在出院6个月时照顾负担仍处于中度以上水平。4.将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在出院时,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损伤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数量的照顾负担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1个月时,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损伤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数量、有无合并伤、照顾者有无新增疾病/症状的照顾负担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3个月时,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照顾者性别、损伤原因、损伤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数量、每日照顾患者时长、照顾者有无新增疾病/症状的照顾负担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6个月时,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损伤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数量、每日照顾患者时长、照顾者有无新增疾病/症状的照顾负担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分别将过渡期内4个不同时间点差异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元线性回归中,结果显示,在出院时,影响因素为损伤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在出院1个月时,影响因素为损伤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数量、照顾者有无新增疾病/症状;在出院3个月时,影响因素为损伤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数量、照顾者有无新增疾病/症状;在出院6个月时,影响因素为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数量、每日照顾患者时长。结论:1.脊髓损伤患者过渡期内其非正式照顾者在生理、心理、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受到较大影响,一直存在较高水平的照顾负担。2.在脊髓损伤患者出院1个月时,非正式照顾者照顾负担出现峰值,是其家庭需要加强支持的关键时期。3.过渡期内不同时间点脊髓损伤患者非正式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存在变化和差异,在出院时,损伤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为主要影响因素;在出院1个月时,损伤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数量、照顾者有无新增疾病/症状为主要影响因素;在出院3个月时,损伤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数量、照顾者有无新增疾病/症状为主要影响因素;在出院6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数量、每日照顾患者时长为主要影响因素。应根据过渡期不同时间段内的影响因素识别重点人群,并采取预防性和针对性措施,以减轻照顾者负担,提高照护质量。

王凤娇,赵海平[3](2020)在《基于CiteSpace分析我国近10年脊髓损伤护理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我国脊髓损伤护理研究的作者、机构合作、领域热点及研究前沿,为今后脊髓损伤护理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使用CiteSpace 5.7.R1软件对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脊髓损伤护理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2 343篇文献,发文量最多作者是丁俊琴,共发表了11篇文献,27.23%的作者发文量仅为1篇。发文最多的机构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共发文18篇。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和中山大学护理学院之间开展了多次合作,其余机构间缺少合作。该领域研究热点为神经源性膀胱、压疮、尿潴留等并发症的护理、间歇导尿护理、病人的心理护理、病人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照顾者、抑郁、急诊、综合护理为脊髓损伤护理领域的研究前沿。[结论]我国脊髓损伤护理研究的中心作者群还不够广泛,未形成大规模作者合作群,合作的紧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深。机构间的合作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合作。

方茂华[4](2020)在《脊髓损伤患者反刍性沉思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脊髓损伤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和生存质量的现状,分析脊髓损伤患者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因素,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反刍性沉思与生存质量之间的相关性。为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促进脊髓损伤患者身心健康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19年02月至2019年11月间,抽取湖南省长沙市三家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脊髓损伤2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简体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后,剔除无效问卷,统一进行编码,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双人核对后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率描述,计量资料用?±描述;采用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脊髓损伤患者不同一般资料反刍性沉思得分差异;分析脊髓损伤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反刍性沉思和生存质量的关系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脊髓损伤患者反刍性沉思总得分为(29.99±9.71)分,其中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维度得分为(14.04±5.65)分,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维度得分为(15.91±6.02)分。2、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总得分为(80.67±11.14)分,其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4个维度得分分别为(20.68±3.48)分、(19.70±3.43)分、(10.00±2.04)分、(25.36±5.29)分,生存质量主观感受得分为(2.57±0.78)分,健康状态主观感受得分为(2.37±0.73)分。3、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月收入、费用支付方式、婚姻状况、疾病了解程度等7个因子对脊髓损伤患者反刍性沉思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X2)、宗教信仰(X3)、费用支付方式(X5)、婚姻状况(X6)和疾病了解程度(X7)进入逐步回归方程,F=20.558,<0.001,说明拟合的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反刍性沉思影响的大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疾病了解程度、费用支付方式、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4、反刍性沉思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脊髓损伤患者反刍性沉思得分与生存质量得分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1、脊髓损伤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处于中等水平。2、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3、文化程度、宗教信仰、费用支付方式、婚姻状况、疾病了解程度是脊髓损伤患者反刍性沉思的主要影响因素。4、脊髓损伤患者反刍性沉思与生存质量成一定正相关。

王亚芬[5](2020)在《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间歇导尿患者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是探讨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对于患者脊髓遭受损伤后发生神经源性膀胱采用间歇性导尿方式的护理成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5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28例,在实施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而针对试验组的患者则用到协同护理的方式,本次护理干预期为28天,最后依据国际脊髓损失下尿路功能基本数据集、WHO生存质量测定表综合评定患者下尿路功能和生存质量,统计干预4周过程中患者泌尿系感染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干预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下尿路功能均明显较干预前改善,且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在干预4周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协同护理方式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间歇导尿患者的膀胱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使患者更好的重返家庭和社会,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白洋[6](2020)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脊髓损伤后患者下肢功能康复干预效果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患者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下肢肌力、功能独立性及心理状况的干预效果。方法:在某三甲医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连续收集符合纳入标准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诊断为B-D级脊髓损伤的患者(诊断依据为2000年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残损分级)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名患者分为四组,A组采用常规护理法,B组采用常规护理法+运动想象疗法,C组采用常规护理法+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疗法,D组采用常规护理法+运动想象疗法+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疗法。经过四组比较分析,对四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第6周和第12周的下肢运动功能(FMA下肢部分)、下肢肌力(MMT)、功能独立性(SCIM-Ⅲ)及心理状况(SAS、SD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1.干预前,四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下肢肌力、功能独立性、心理状况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6周和12周四组的下肢运动功能、下肢肌力(除腓肠肌)、功能独立性及心理状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比较得出,D组较A、B、C三组,其下肢运动功能、下肢肌力(除腓肠肌)及功能独立性评分显着增高,SAS及SDS得分显着降低。干预后12周的效果均优于干预后6周,干预后12周D组量表评分最高(P<0.05);下肢腓肠肌:干预后6、12周,四组比较分别为(P=0.876、0.763,P>0.05),四组比较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腓肠肌显示出积极的临床趋势,但不能说明优于其他组别。2.患者下肢功能、下肢肌力(除腓肠肌)、功能独立性、心理状况: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下肢运动功能(F交互=20.589,P<0.05),下肢肌力(除腓肠肌)(F交互=3.910、2.681、2.242、2.606,P<0.05),SCIM-Ⅲ(F交互=10.107,P<0.05),心理状况(F交互=20.448、136.50,P<0.05);干预时间越长,干预措施对以上指标的影响越显着;下肢腓肠肌:时间与组间的交互作用比较(F交互=0.319,P>0.05),表明在不同时间点不同分组的腓肠肌评分无统计学差异。3.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下肢功能、下肢肌力(除腓肠肌)、功能独立性、心理状况两两比较发现,干预后6周各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12周各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后6周(P<0.05);下肢腓肠肌:干预后6周与干预前、干预后12周与干预后6周、干预后12周与干预前P值(分别为P=0.236,P=0.008,P=0.004)。结论:1.MI结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提高SC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效果明显;2.MI结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改善SCI患者部分下肢肌力效果明显;3.MI结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可以提高SCI患者的功能独立性;4.MI结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有利于改善SCI患者的心理状态。

张瀚[7](2020)在《基于行动研究的膀胱功能康复方案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病例回顾调查分析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因素;根据文献回顾、病例调查结果以及专家咨询和小组讨论意见,制定基于行动研究的膀胱功能康复干预方案;探讨该方案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上指导该类患者开展膀胱功能康复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1)应用电子病历信息系统,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衡阳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符合纳排标准的88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人口学资料、损伤特征、术后常见并发症及膀胱功能康复情况中15个预测因素与患者膀胱功能评分差值之间的相关性。(2)采用类实验研究的方法,便利抽取2018年1月4日至2019年12月30日在衡阳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住院符合纳排标准的72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6人。根据文献回顾、病例调查结果以及专家咨询和小组讨论意见,制定基于行动研究的膀胱功能康复干预方案。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及常规膀胱功能康复,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基于行动研究的膀胱功能康复干预,在干预前和术后8周时,分别用神经源性膀胱症状量表(Neurogenic Bladder Syptoms Scale,NBS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以及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安全容量、膀胱功能评分、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患者连续7天记录排尿日记的执行率、患者自我执行间歇性导尿率评估其神经源性膀胱症状、焦虑抑郁水平、膀胱功能状态以及自我膀胱管理情况的差异。(3)运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Pearson卡方检验等等。结果(1)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脊髓损伤程度分级、患者术后到行间歇性导尿的间隔时间、是否根据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结果使用改善膀胱功能药物3个变量是影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主要因素。(2)干预前,两组患者在人口学资料、残余尿量、膀胱功能分级、神经源性膀胱症状以及焦虑抑郁水平得分上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残余尿量、膀胱功能评分、膀胱安全容量、平衡膀胱率、泌尿系感染发生率、连续7天记录排尿日记的执行率以及自我执行间歇性导尿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干预前,膀胱功能分级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神经源性膀胱症状总分、储存和排空维度、后果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禁维度得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失禁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储存和排空维度得分低于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后果维度得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症状总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及总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脊髓损伤程度分级、术后到行间歇性导尿的间隔时间、是否根据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结果使用改善膀胱功能药物是影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主要因素。(2)基于行动研究的膀胱功能康复干预方案可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状态,减少其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提升其自我膀胱管理能力,减轻其神经源性膀胱症状,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蒋茜璇[8](2020)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健康行为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创伤性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及相关医护人员的质性访谈,探讨其现存的健康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并初步构建健康行为干预方案。在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跨理论模型指导制定干预方案,并评价该干预方案对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健康行为得分、行为转变意愿、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的效果。方法研究一为质性研究:采用关键知情人访谈法,对12名医务人员和11名创伤性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开展个人深入访谈,探讨创伤性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健康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二为平行对照、重复测量类实验性研究: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1例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干预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行为干预:住院期间行健康教育,出院后予以指导和电话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为期6个月的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行为干预,并在术后第1、3、6个月进行复测,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比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比较行为转变意愿、健康行为水平、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焦虑抑郁程度、生活质量。结果研究一:创伤性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健康行为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信心和动力、依从性差、获取信息能力参差不齐这三个方面。创伤性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健康行为的促成因素有家庭、医护人员支持,良好遵医行为,接触相同疾病患者,心理护理;创伤性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健康行为的阻碍因素有认知水平低下,行为改变意愿薄弱,人际关系变淡,巨大的经济压力,负性情绪。研究二: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健康行为、行为改变意愿、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抑郁程度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干预组健康行为、行为改变意愿均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3、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创伤性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建立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多元化的,通过制定系统而全面的、分阶段的健康行为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提高健康信息认知水平、家庭支持水平,减少负性情绪,建立并维持患者健康行为;对创伤性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行为干预方案不仅针对性强,还能改善不良健康行为,督促建立健康行为并进行维持,降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李免花,李亚敏[9](2019)在《认知行为治疗在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介绍认知行为治疗的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技术,总结认知行为治疗对脊髓损伤病人抑郁、焦虑和疼痛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形式。指出认知行为治疗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病人而国内研究不多,未来可以借鉴经验在国内开展脊髓损伤病人的认知行为治疗。

温凤鸾[10](2019)在《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多发病突然,有着高并发症、高致残性,且预后较差,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医疗、社会负担。康复训练能显着减少患者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是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无法有效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如何满足患者康复需求是医护人员重点关注问题。众所周知,康复需求可通过科学方法调查、检测和评估而来。调查显示,临床上康复需求评估工具较少,且缺乏科学性,针对康复需求的健康指导手册更是鲜有,因此,寻求一个科学的康复需求评估工具,并在其基础上构建康复指导手册极其具有实用价值和创新性。本研究在文献研究、质性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临床观察形成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SCI患者康复需求问卷,以该问卷为评估工具,对SCI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进行调查,经查阅文献、专家共识,构建《脊髓损伤(SCI)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并验证该指导手册临床实用价值。研究目的1.构建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评估问卷,对SCI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进行调查。2.构建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3.验证SCI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临床实用价值,为临床SCI患者康复需求的评估和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具体内容如下:1.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的构建(1)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条目的形成采用质性研究,对2018年01月~2018年06月入住康复科的20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情况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访谈内容进行资料的提取、分析,结合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和临床观察,形成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初始条目。(2)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条目的修改和确定运用二轮德尔菲专家咨询、10名患者小样本预实验的方法,根据专家意见和预实验结果对问卷维度、条目进行论证、修改、整理,最终形成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为后续指导手册的构建提供评估工具。2.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1)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调查选取扬州市三家医院在2018年5月~2019年01月期间入住的300名脊髓损伤患者,运用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对SCI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进行调查,并对需求之间的差异进行探索和分析。(2)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基于前期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调查,通过查阅文献、参考指南,形成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初稿,运用专家共识法,对手册框架、内容进行修订、论证,最终形成《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3.奥马哈问题分析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临床实用性验证选取2019年02月~06月入住康复医学科的64例脊髓损伤患者,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用构建的SCI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进行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100量表评分(WHOQOL-100)、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情况。研究结果1.构建了条目清晰、科学性较强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以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为框架,对质性访谈内容深度剖析,反复分析、归纳、提炼、萃取患者资料、凝练问卷主题,结合临床观察、德尔菲专家咨询、小样本预实验,构建了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该问卷由三大部分组成:①患者一般资料;②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由环境(3个条目)、社会心理(4个条目)、生理(9个条目)、健康相关行为(7个条目),共4大维度23个条目;③健康指导方式的选择。2.构建了《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通过对300例脊髓损伤患者需求现状调查,结合文献查阅,临床观察、专家意见,构建了以康复需求为导向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该手册由绪论、脊髓损伤基础知识介绍、康复需求内容指导、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健康需求问卷表四大部分组成。3.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利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对脊髓损伤患者干预3个月后发现,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泌尿系统结石、便秘、尿潴留、深静脉血栓(DVT)总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25.00%(P<0.05);干预后两组ADL评分、WHOQOL-100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实验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87.50%、87.5%)高于对照组(59.38%、54.17%)(P<0.05)。研究结论1.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构建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具有体系结构清晰,条目全面科学的特点,能够较准确评估患者康复需求;2.以患者康复需求为导向,基于专家共识构建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手册的应用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的发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且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士工作热情。因此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构建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健康指导手册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使用和推广。

二、脊髓损伤病人的心理干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脊髓损伤病人的心理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1)尿控管理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病人临床症状及病耻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干预方法
    1.3 评价指标及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治疗总有效、自主排尿、重置尿管、尿路感染情况比较
    2.2 两组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病耻感评分比较
    2.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3.1 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危害
    3.2 尿控管理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病人临床症状的影响
    3.3 尿控管理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病人病耻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4 小结

(2)89例脊髓损伤患者过渡期非正式照顾者照顾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3 研究现状
        1.3.1 照顾负担的测量工具
        1.3.2 SCI患者非正式照顾者照顾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
        1.3.3 SCI患者非正式照顾者照顾负担影响因素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类型
        2.2.2 研究工具
    2.3 资料收集方法
    2.4 统计分析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原则
    2.7 技术路线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SCI患者及其非正式照顾者一般资料情况
        3.1.1 SCI患者及其非正式照顾者社会人口学资料情况
        3.1.2 SCI患者疾病和康复相关资料情况
        3.1.3 SCI患者非正式照顾者照护相关资料情况
    3.2 SCI患者非正式照顾者过渡期内照顾负担现状及变化情况
        3.2.1 SCI患者非正式照顾者过渡期内照顾负担现状
        3.2.2 SCI患者非正式照顾者过渡期内照顾负担变化情况
    3.3 SCI患者非正式照顾者过渡期内照顾负担的单因素分析
    3.4 SCI患者非正式照顾者过渡期内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
第4章 讨论
    4.1 SCI患者及其非正式照顾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4.2 SCI患者非正式照顾者过渡期内照顾负担现状及变化情况分析
        4.2.1 SCI患者非正式照顾者过渡期内照顾负担现状分析
        4.2.2 SCI患者非正式照顾者过渡期内照顾负担变化情况分析
    4.3 SCI患者非正式照顾者过渡期内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家庭人均月收入对照顾负担的影响
        4.3.2 损伤程度对照顾负担的影响
        4.3.3 日常生活能力对照顾负担的影响
        4.3.4 并发症数量对照顾负担的影响
        4.3.5 有无新增疾病/症状对照顾负担的影响
        4.3.6 每日照顾患者时长对照顾负担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性
    5.3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脊髓损伤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3 脊髓损伤患者非正式照顾者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4 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
    附录5 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
    附录6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附录7 焦虑自评量表
    附录8 抑郁自评量表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CiteSpace分析我国近10年脊髓损伤护理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数据转换和处理
2 结果
    2.1 作者合作情况
    2.2 机构合作分布
    2.3 研究热点
    2.4 研究前沿
3 讨论
    3.1 作者和机构合作情况分析
    3.2 研究热点分析
        3.2.1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
        3.2.2 脊髓损伤病人的延续性护理
        3.2.3 间歇导尿技术
        3.2.4 脊髓损伤病人的心理护理
    3.3 研究前沿分析
        3.3.1 照顾者
        3.3.2 抑郁
        3.3.3 急诊
        3.3.4 综合护理
4 小结

(4)脊髓损伤患者反刍性沉思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抽样方法
        2.2.2 样本量估计
        2.2.3 研究工具
        2.2.4 统计学方法
    2.3 质量控制
        2.3.1 研究设计阶段
        2.3.2 研究实施阶段
        2.3.3 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2.4 伦理学原则
    2.5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脊髓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脊髓损伤患者反刍性沉思得分情况
    3.3 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情况
    3.4 脊髓损伤患者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因素分析
    3.5 脊髓损伤患者反刍性沉思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脊髓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4.2 脊髓损伤患者反刍性沉思现状分析
    4.3 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分析
    4.4 脊髓损伤患者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因素分析
    4.5 脊髓损伤患者反刍性沉思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4.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4.7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5)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间歇导尿患者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1 立题依据
    1.1 研究背景
        1.1.1 脊髓损伤
        1.1.2 神经源性膀胱
        1.1.3 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1.2 护理模式
        1.2.1 协同护理模式
        1.2.2 协同护理模式在国内应用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的可行性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预实验
        2.2.1 预实验结果
        2.2.2 样本量计算
        2.2.3 伦理原则
    2.3 干预方案实施
        2.3.1 分组方案
        2.3.2 对照组与试验组一般资料比较
        2.3.3 对照组与试验组医疗资料对比
    2.4 观察指标与测评工具
        2.4.1 国际脊髓损伤下尿路功能基本数据集
        2.4.2 干预前后尿路感染发生情况
        2.4.3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
    2.5 基础护理措施
        2.5.1 根据患者膀胱功能确定间歇导尿次数
        2.5.2 指导饮水计划及饮食
        2.5.3 间歇导尿操作
        2.5.4 膀胱括约肌控制能力训练
        2.5.5 做好心理护理,维护患者自尊
    2.6 常规护理模式
    2.7 协同护理模式
    2.8 技术路线
3 结果及分析
    3.1 统计学处理
    3.2 两组患者国际脊髓损伤下尿路功能基础数据集比较情况
        3.2.1 干预前两组患者下尿路功能基础数据集比较情况
        3.2.2 干预后两组患者下尿路功能基础数据集比较情况
    3.3 干预后两组患者泌尿系感染情况对比
    3.4 两组患者 WHO-QOL-BREF评分比较情况
        3.4.1 干预前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比较情况
        3.4.2 试验组患者干预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情况
        3.4.3 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情况
        3.4.4 干预后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比较情况
4 讨论及分析
    4.1 协同护理模式帮助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间歇导尿患者国际脊髓损伤下尿路功能基础数据集相关症状
    4.2 协同护理模式有效减少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间歇导尿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4.3 协同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间歇导尿患者的生活质量
5 结论
6 创新与展望
    6.1 创新性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国际脊髓损伤下尿路功能基本数据集
附录 B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

(6)运动想象疗法结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脊髓损伤后患者下肢功能康复干预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脊髓损伤后患者下肢功能康复干预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7)基于行动研究的膀胱功能康复方案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注释表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 操作性定义
    1.5 理论基础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行动研究的膀胱功能康复方案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4章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健康行为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s)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创伤性脊髓损伤术后患者概述
        1.2 TSCI术后患者健康行为研究现状
        1.3 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图
研究一 基于跨理论模型TSCI术后患者健康行为干预方案的初步构建—质性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2.1 访谈对象的基本资料
        2.2 TSCI术后患者健康行为现状
        2.3 TSCI术后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
        2.4 医护人员促进TSCI术后患者健康行为的措施探讨
    3 讨论
    4 结论
研究二 基于跨理论模型干预方案对TSCI术后患者健康行为的效果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比较
        2.2 术后健康行为比较
        2.3 行为改变意愿比较
        2.4 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2.5 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2.6 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质量控制
伦理原则
创新性、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跨理论模型在健康行为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研究所用调查问卷
    附录2 :本人简历
致谢

(9)认知行为治疗在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认知行为治疗
    1.1 CBT的发展历程
    1.2 现代CBT的基本原则
        1.2.1 认知主义原则
        1.2.2 行为主义原则
        1.2.3 治疗联盟原则
        1.2.4 关注当下原则
        1.2.5 相互作用系统原则
    1.3 CBT技术
2 CBT在脊髓损伤病人康复中的应用
    2.1 抑郁和焦虑
    2.2 疼痛
3 CBT在脊髓损伤病人中开展的形式
    3.1 个体CBT和团体CBT
    3.2 “面对面”CBT和基于网络的CBT
    3.3 联合治疗和多学科协作
        3.3.1 联合治疗
        3.3.2 多学科协作
4 文化适应
5 小结

(10)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相关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第三节 理论框架
    第四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六节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的构建
    第一节 需求问卷初始条目的形成
    第二节 需求问卷的修改和确立
第三章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
    第一节 SCI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调查
    第二节 健康指导手册的构建和修订
第四章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试用研究及效果评价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本研究创新点
    第三节 本研究局限性
    第四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脊髓损伤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
    附录一 医学伦理审批报告
    附录二 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专家询函表
    附录三 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调查表(终稿)
    附录四 SCI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初稿
    附录五 SCI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终稿
    附录六 患者满意度问卷表
    附录七 护士满意度问卷表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四、脊髓损伤病人的心理干预(论文参考文献)

  • [1]尿控管理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病人临床症状及病耻感的影响[J]. 马军梅,刘玲姣. 循证护理, 2021(10)
  • [2]89例脊髓损伤患者过渡期非正式照顾者照顾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张欣婷. 吉林大学, 2021(01)
  • [3]基于CiteSpace分析我国近10年脊髓损伤护理研究现状[J]. 王凤娇,赵海平. 循证护理, 2020(12)
  • [4]脊髓损伤患者反刍性沉思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 方茂华.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间歇导尿患者的效果研究[D]. 王亚芬.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6]运动想象疗法结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脊髓损伤后患者下肢功能康复干预效果的研究[D]. 白洋.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7]基于行动研究的膀胱功能康复方案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D]. 张瀚. 南华大学, 2020(01)
  • [8]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健康行为干预研究[D]. 蒋茜璇.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认知行为治疗在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进展[J]. 李免花,李亚敏. 全科护理, 2019(27)
  • [10]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D]. 温凤鸾. 苏州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干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