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虫草的研究与应用(综述)

蛹虫草的研究与应用(综述)

一、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研究应用概况(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朱碧纯,曾玮,吴爱民,章思思,柴一秋[1](2021)在《基于CiteSpace的蛹虫草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运用CiteSpace 5.0R1软件对国内外近20年来蛹虫草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为快速掌握蛹虫草的研究现状和判断研究热点提供参考。选择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蛹虫草研究的发文量、机构等指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功能对蛹虫草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突现分析。经过筛选最终获得中文文献1 100篇,英文文献1 019篇。蛹虫草研究发文量分析显示蛹虫草研究国内发文量下降,国际发文量持续增长,研究仍处于发展期但已进入国际化阶段。发文机构分析显示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分别是蛹虫草中文和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表明国内外蛹虫草研究仍以我国科研机构为主。中英文关键词分析显示,蛹虫草研究领域国内聚焦在人工栽培,活性成分的优化提取及功效作用。国际上关注蛹虫草活性成分结构表征及作用机理探索,其中固态发酵、信号通路等是目前研究前沿。通过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明确了蛹虫草研究领域的热点和研究前沿,为拓宽蛹虫草研究视野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李小凤[2](2021)在《基于交配型基因的蛹虫草单孢菌株分离与杂交育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是一种食药用菌,菌种退化导致蛹虫草子实体产量降低、活力下降,是制约蛹虫草栽培的最突出问题之一。蛹虫草是异宗配合真菌,存在两类不同源的交配型MAT1-1和MAT1-2。本研究以采集并分离的蛹虫草子实体为材料,开展菌株分离与交配型鉴定、单孢分离与鉴定、菌丝培养条件比较、基于交配型基因继代培养退化、单孢杂交育种实验、杂交子代交配型基因表达分析、虫草素关键酶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等研究,为选育性状优良、遗传稳定的蛹虫草菌株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内容如下:1.经形态与ITS鉴定,确定CM1901、YNCC04菌株为蛹虫草。经交配型基因鉴定,CM1901菌株为含有MAT1-1、MAT1-2的双交配型菌株,YNCC04菌株为仅含有MAT1-1的单交配型菌株。2.以蛹虫草CM1901菌株为材料,获得了102株子囊孢子单孢菌株。测定单孢菌株交配型基因,结果显示子囊孢子菌株交配型存在3种类型,包括仅含MAT1-1、仅含MAT1-2的单交配型和同时含有MAT1-1和MAT1-2的亲本型,数量分别为57、24和21株,MAT1-1:MAT1-2为78:45。基于单因素培养条件实验,亲本菌株与不同交配型单孢菌株表现出了不同营养需求。3.基于q PCR的继代培养退化研究结果表明,MAT1-1在仅含MAT1-1、亲本型单孢菌株和亲本菌株中表达均相对稳定;MAT1-2仅在MAT1-2单孢菌株中表达相对稳定,而在亲本型单孢菌株和亲本菌株中,随继代培养的进行,表达量迅速下降直至缺失。4.利用性状优良的单交配型菌株各3株、两两杂交(共9组),3种单孢型菌株各3个及亲本(共10组)为对照组,进行蛹虫草杂交出菇实验。结果显示:CM1901亲本可以在培养基中产生带有成熟子囊壳的子实体,但其鲜重为5.77 g/瓶,表现出菌株退化现象。在9个杂交组合中,7个出草,出草率为78%,优秀率为100%,产量范围在6.37-18.00 g/瓶;其中仅含MAT1-1的CMSS02菌株参与的杂交组合平均产量最高,为14.79 g/瓶,是亲本菌株的2.5倍;仅含MAT1-2的CMSS30菌株参与的杂交组合(除CMSS102×CMSS30)平均产量最高,为15.10 g/瓶,是亲本菌株的2.6倍。在9株单孢菌株中,出菇率为66.6%,优秀率为11.1%,产量范围在5.23-18.00 g/瓶;其中CMSS30产量最高,为19.17 g/瓶,是亲本菌株的3.3倍,有子囊壳,但子实体颜色发白,直径较细;其次是CMSS07,为17.23 g/瓶,是亲本菌株的2.9倍,但无成熟的子囊壳。综合各性状说明,基因不同交配型的单孢杂交可以提高蛹虫草子实体的性状和产量。5.子实体交配型基因表达结果显示,与继代培养的菌丝体相比较,交配型基因表达有明显的的差异,MAT1-1相对表达较低,MAT1-2相对于MAT1-1表达量较高。6.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AMI)、IMP脱氢酶(Imp)、GMP合成酶(Gmp)报道是虫草素合成关键酶基因。q PCR结果表明,AMI、IMP都有较高的相对表达量,Gmp在各菌株中低表达。

徐妍[3](2020)在《农杆菌介导蛹虫草多糖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文中提出蛹虫草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可食用真菌,因其包含有多种活性物质,被广泛运用于医药行业。蛹虫草多糖是其最主要的活性化学成分之一,发挥着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等多种生物功能。由于传统的多糖提取受限于原料供应不稳定、多糖产物含量低等问题,研究蛹虫草多糖的增产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目前,蛹虫草多糖主要从发酵液、菌丝体及子实体中获得,研究增加产量的方向多集中在如何改善培养条件及提取工艺上,但如何定向地改良蛹虫草菌株的研究尚属欠缺。本研究主要通过分子水平操作来调控多糖合成代谢过程中相关酶的表达来研究这些酶系在多糖合成代谢中的作用。本课题通过构建重组质粒,采用根癌农杆菌转化法(ATMT)使得蛹虫草多糖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半乳糖激酶(GALK1)和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GALT)的基因在蛹虫草原生质体内过表达,通过Western-Blot检测目的基因在重组型菌株内的表达量,并对蛹虫草多糖产量,单糖组成及蛹虫草多糖合成途径中相关酶活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主要有:1.查阅KEGG数据库,查找编码蛹虫草菌株中半乳糖激酶和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的基因序列。以CDS序列设计引物,提取的蛹虫草c DNA作为模板,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目的基因gallk1和galt。p CAMBIA1302质粒载体线性化,同源重组构建重组质粒PJW-GALK1和PJW-GALT,重组质粒转化根癌农杆菌,筛选出加载有目的基因gallk1和galt的农杆菌菌株。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蛹虫草原生质体,从含有潮霉素和卡那霉素的平板中筛选出重组型蛹虫草菌株。2.研究发现重组型蛹虫草菌株PJW-GALK1和PJW-GALT的生物量与野生型相比有较大的提高,而且重组型菌株的还原糖消耗速度加快。在整个代谢过程中,重组型菌株的多糖产量明显高于野生型蛹虫草菌株。在对发酵过程中多糖组成及比例变化进行研究时发现,由于galk1、galt基因的过表达,半乳糖的组分明显增多。3.运用Western-Blot定性检测参与核苷酸供体重要酶的表达发现,由于galk1、galt基因的过表达,使得半乳糖激酶和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的表达量增加,而且两种酶的比酶活也明显高于野生型。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合成蛹虫草多糖生物合成关键酶——半乳糖激酶,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并验证其在多糖产量,比酶活方面与野生型蛹虫草间的差异,用以研究其在蛹虫草多糖生物合成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为蛹虫草多糖生物合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张晓美[4](2020)在《利用蛹虫草菌丝体表达hFGF21及其降糖降脂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FGF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具有显着的降血糖降血脂功效,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治疗Ⅱ型糖尿病候选药物。然而,反复注射FGF21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为患者及其家庭甚至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为了开发出FGF21的口服制剂,本课题选用蛹虫草菌丝体为生物反应器高效表达人FGF21,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深入研究转hFGF21重组蛹虫草菌丝体的降糖降脂作用。1. 以GPD为真菌特异性启动子,以潮霉素为抗性筛选标记,利用PEG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将真菌特异性表达重组载体pCB130-hFGF21转化至蛹虫草原生质体中,分别考察350、400、450、500和550 mg/L潮霉素对蛹虫草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450 mg/L潮霉素为筛选的临界浓度。进一步通过基因组PCR、SDS-PAGE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检测,最终获得了8株含有目的基因hFGF21的阳性菌丝体转化子,其转化率为12.3%,并将表达量最高的菌株命名为X06-49。2. 为了考察hFGF21在蛹虫草菌丝体的生长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遗传稳定性,利用摇瓶发酵培养菌株X06-49,通过ELISA法检测菌株X06-49中的hFGF21含量,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时间为7天,hFGF21含量为1.8 mg/g菌丝体;进一步将菌株X06-49摇瓶连续传代培养11代,通过ELISA法检测每一代菌丝体中hFGF21的含量,结果表明,转hFGF21重组蛹虫草菌株可稳定遗传至第7代,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3. 为了检测rhFGF21的体外活性,利用Ni-NTA镍离子亲和层析柱对含有组氨酸标签的rhFGF21进行纯化,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法检测rhFGF21对小鼠前脂肪胚胎成纤维细胞(3T3-L1)的葡萄糖吸收活性。结果显示,与市售的FGF21相似,rhFGF21可促进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吸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进一步通过检测ERK代谢通路相关指标的表达变化,表明rhFGF21是与FGFR结合后通过激活ERK途径下游相关蛋白的磷酸化,进而发挥其对3T3-L1细胞的葡萄糖吸收作用。此外,将菌株X06-49和市售FGF21分别置于-20°C、4°C和37°C条件下储存24个月后,进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蛹虫草中rh FGF21的相对活性分别为95%、80%和48%,明显优于市售FGF21干粉,说明蛹虫草菌丝体作为宿主具有保护rhFGF21活性的作用。4. 为了考察口服转h FGF21的重组蛹虫草菌丝体对Ⅱ型糖尿病的降糖和降脂作用,将db/db小鼠连续口服蛹虫草菌丝体60天,通过血糖检测、空腹血糖IGTT试验、胰岛素含量以及血脂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口服重组蛹虫草菌丝体可以有效降低db/db小鼠的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显着降低(P<0.01)血液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O)、游离脂肪酸(NEFA),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浓度,显着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浓度(P<0.01),有效缓解糖尿病小鼠的血脂代谢紊乱。5. 为了考察口服转hFGF21蛹虫草菌丝体对db/db小鼠脂肪肝和胰腺的作用,分别检测db/db小鼠血清ALT和AST的含量,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脂肪肝相关炎症因子MCP-1、Cd11b、F4/80、CD68和TNF-a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并观察脂肪肝组织的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口服转hFGF21蛹虫草菌丝体显着降低db/db小鼠血液ALT和AST的含量(P<0.01),显着降低脂肪肝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P<0.01),明显减少db/db小鼠的脂肪肝中的脂肪颗粒数量。同时以细胞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 3为检测指标进行胰腺组织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口服转hFGF21蛹虫草菌丝体可以通过降低胰岛β细胞的凋亡来保护胰腺组织。6. 为了评估转hFGF21蛹虫草菌丝体的安全性,进行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证实,最大给药量为15 g·kg-1/d时未见死亡现象。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大鼠分高(10.5 g·kg-1/d)、中(1.05 g·kg-1/d)、低(0.35 g·kg-1/d)剂量给药28天,结果表明,口服中低剂量的重组蛹虫草菌丝体并未显着改变大鼠体重、各器官脏器比、血液学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各个脏器的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中也未见有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初步证明转hFGF21蛹虫草菌丝体作为口服制剂安全无毒。

江志彬,苏思韵,李斌,钟先锋[5](2019)在《北冬虫夏草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北冬虫夏草多糖具有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通过查阅、归纳和总结国内外关于北冬虫夏草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其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北冬虫夏草多糖在抗肿瘤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赵庆枫[6](2019)在《蛋虫草培养物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将北虫草菌种接种在鸡蛋尿囊腔内成功培育出蛋虫草培养物,利用喷雾干燥工艺制备蛋虫草培养物粉,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和北虫草菌丝体一致,基因测序序列一致性和北虫草相似,经动物试验,提高正常小鼠和显着提高免疫力低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改善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提高血清生化指标、提高新城疫抗体水平,提高蛋鸡产蛋后期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1、选育北虫草菌种,以0.1ml、0.3ml、0.5ml接种在360d蛋鸡所产的无公害鸡蛋尿囊腔和卵黄囊腔内,以在尿囊腔内接种0.3ml菌种培养18d时,菌丝体生长明显,喷雾干燥蛋虫草培养物粉重量显着。2、蛋虫草培养物经消毒、粉碎、打浆、过滤后喷雾干燥,以蛋虫草培养物粉重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影响产物指标的最佳工艺参数:进风温度150℃、进样量300 mL/h、空气流量600 L/h、干燥剂比例4%时,色泽正常,蛋虫草培养物粉重量达最高7.59 g。3、生物显微镜下观察蛋虫草培养物和北虫草菌丝体一致,呈管状有分枝。以磁珠法提取总基因组DNA,ITS区引物设计,PCR扩增产物双向测序,通过BLAST程序和多种相关菌株序列分析,并构建发育进化树,发现菌株ZK-1在GenBank中的相似序列较多,尤其和Cordyceps militaris strain CICC 14013(AY899259)同源性高达100%,属于北虫草。4、蛋虫草培养物粉按高、中、低剂量灌胃,体温、饮水、体重等一般状态与正常小鼠差异不明显,高剂量蛋虫草培养物显着提高正常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廓清指数、吞噬指数,高、中、低剂量蛋虫草培养物提高免疫力低下小鼠的采食量和体重,增殖免疫器官细胞,显着提高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廓清指数、吞噬指数,显着提高免疫力低下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5、高、中、低剂量蛋虫草培养物、阳性药物小鼠比正常小鼠显着增加白细胞,其他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对正常小鼠的免疫力均有所提高。高、中、低剂量蛋虫草培养物、阳性药物小鼠白细胞比免疫力低下小鼠显着增加56.55%、42.77%、37.93%、44.84%,中性粒细胞数量显着增加127.29%、90.93%、63.65%、109.11%,红细胞显着增加18.08%、14.94%、13.25%、9.01%,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显着减少3.75%、3.58%、2.12%、1.04%,血小板显着增加30.76%、31.38%、0.69%、34.65%,高、中剂量蛋虫草培养物、阳性药物小鼠的淋巴细胞比免疫力低下小鼠显着增加20.45%、14.39%、15.91%,低剂量不显着增加9.85%,高、中、低剂量蛋虫草培养物和阳性药物显着提高免疫力低下小鼠的细胞免疫机能,对小鼠的机体免疫功能调节水平相当。高、中、低剂量蛋虫草培养物之间小鼠的血液指标差异不显着,以高剂量蛋虫草培养物比中、低剂量蛋虫草培养物更能提高小鼠的细胞免疫水平。6、高剂量蛋虫草培养物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细胞比正常小鼠显着增加,中剂量抗体生成细胞比正常小鼠显着增加,高、中剂量蛋虫草培养物显着提高正常小鼠的体液免疫水平。高剂量蛋虫草培养物显着增加免疫力低下小鼠的血清溶血素,极显着增加抗体生成细胞;中剂量蛋虫草培养物的血清溶血素比免疫力低下小鼠显着增加14.87%,中、低剂量蛋虫草培养物小鼠的抗体生成细胞比免疫力低下小鼠显着增加93.04%、84.58%,表明高剂量蛋虫草培养物比阳性药物显着提高小鼠的体液免疫水平,中、低剂量蛋虫草培养物与阳性药物显着提高小鼠的体液免疫水平相当,高、中、低剂量蛋虫草培养物之间提高小鼠的体液免疫水平相当。7、在蛋鸡产蛋后期饲料中添加蛋虫草培养物粉,总蛋白、白蛋白显着增加,甘油三脂、胆固醇减少0.87%、0.46%,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低密度蛋白含量减少,促进体内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利用,产蛋率、平均蛋重显着增加,砂皮蛋显着减少,提高了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蛋形指数显着改善1.82%、蛋壳强度显着增加4.37%、蛋壳重显着提高6.94%,蛋白重显着减少3.77%,蛋黄颜色显着加深6.55%,蛋白高度显着增加3.08%,哈夫单位显着增加2.48%,蛋新鲜度和均匀度增加,蛋黄颜色加深,蛋品质明显得到改善。新城疫抗体滴度显着提高14.58%,使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显着提高了机体免疫水平,将蛋虫草培养物作为蛋鸡饲料添加剂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综上所述,将北虫草菌种接种在鸡蛋成功培育出蛋虫草培养物,利用喷雾干燥工艺制备出蛋虫草培养物粉,其形态结构和北虫草菌丝体一致,基因序列和北虫草一致性相似,能提高正常小鼠和显着提高免疫力低下小鼠的免疫力,改善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将其做为动物生产的新型免疫增强剂和饲料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徐冲[7](2018)在《DNA去甲基化的蛹虫草高产虫草酸菌株选育及发酵工艺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因组DNA去甲基化能够激活沉默基因,改变次级代谢产物谱,是一种全新的菌种改良途径。本实验使用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aza C处理蛹虫草菌株,降低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激活相关基因高表达,提升虫草酸产量,为构建高产虫草酸菌株提供新的途径。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明确蛹虫草菌株DNA去甲基化后对菌株遗传稳定性及生物学特性所产生的影响,获得虫草酸显着提高且性状优良的适用于栽培生产的菌株。通过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 C)诱导处理蛹虫草菌种CM-L1,筛选出虫草酸含量高的正突变菌株并作遗传稳定性研究及子实体结实性验证,最终得到优良诱变菌株D-2-7。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设计、响应曲面法(RSM)等方法优化蛹虫草液体培养基配方。通过对蛹虫草诱变株D-2-7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种类及其浓度、无机盐浓度进行单因素优化实验,得出最佳碳源为葡萄糖30.0 g·L-1、最佳氮源为蛋白胨+酵母膏10.0 g·L-1、无机盐的最适浓度为KH2PO4 2.0 g·L-1、Mg SO4 1.5 g·L-1。用已获得的最适液体发酵培养基组分作为考察变量,菌丝体中虫草酸含量作为响应值,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试验结果与模型拟合良好,并可达到试验过程中的最高得率,说明此响应面模型具有可行性。对D-2-7菌丝体液体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对初始p H值、培养温度、接种量、装液量和摇床转速进行考察,优化出最适的培养工艺为,初始p H为6.5,培养温度为26℃,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150 m L、转速为150 r·min-1时,菌丝体的生物量和虫草酸含量可达到17.25 g·L-1和13.46%。本试验将甘露醇作为培养添加物添加到蛹虫草固体麦粒培养基中,在甘露醇添加量为1.5%时,菌株D-2-7子实体虫草酸含量达到最佳,含量达到69.596 mg·g-1,相比不填加甘露醇菌株子实体虫草酸含量提高了13.99%,而相较原始菌株CM-L1虫草酸含量总体提高了54.00%,提升效果显着。后期栽培试验表明菌株D-2-7通过继代培养,菌丝体表现极好的遗传稳定性,随着培养周期的增加,虫草酸积累量也得到了增加,最终表现出虫草酸含量的上升趋势。

肖愈[8](2018)在《蛹虫草SN-18固态发酵鹰嘴豆对其理化特性和功能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鹰嘴豆是世界第二大消费豆类,富含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营养和保健的双重功效,在世界粮食生产及消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外对于鹰嘴豆的研究和食品中的开发应用已有多年,然而,目前我国对于鹰嘴豆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处于初级阶段,深加工利用比较少,未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开发的格局。固态发酵食品基质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高环保的生产加工方式,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大规模利用,还可以充分提高食品的营养保健价值,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蛹虫草作为一种公认的安全性丝状食用真菌,除菌体本身具有丰富的营养保健价值外,也像其他丝状真菌一样,具有产酶种类丰富、活性强、催化效率高等特点,同时蛹虫草固态发酵可以对植物基质进行生物转化,提高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及其生物活性功能。另一方面,由于豆类成分的添加能弥补面包等谷物类食品中必需氨基酸及生物功能活性成分的不足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对于诸如此类面包的开发及品质改善的研究,多局限于豆类成分的简单加入及改良剂如真菌酶等的使用,关于对原料成分的加工处理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以蛹虫草为菌种,对鹰嘴豆进行固态发酵处理,系统研究蛹虫草固态发酵过程中产酶情况以及固态发酵对鹰嘴豆酚类物质含量、生物活性功能和理化特性的影响,并以蛹虫草发酵的鹰嘴豆基质作为功能性辅料,研究其对面包加工特性的影响,研制出一种新型鹰嘴豆面包。本研究包含五部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蛹虫草固态发酵鹰嘴豆过程中产酶情况和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研究蛹虫草SN-18发酵鹰嘴豆能产生丰富的微生物酶系,包括α-淀粉酶、β-葡糖苷酶、木聚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及酯酶,且初期产酶能力较弱,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产酶能力逐渐提高。鹰嘴豆中总酚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含量显着增加,发酵8天后,其总酚含量由未发酵的659.17 μg没食子酸当量/g干重鹰嘴豆(μg GAE/g d.w.)提高至1928.21 μg GAE/g d.w.。研究显示酚类化合物的增加与蛹虫草发酵鹰嘴豆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微生物酶系密切相关,总酚含量与α-淀粉酶、β-葡糖苷酶、木聚糖酶、蛋白酶、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及酯酶的决定系数R2值分别为0.9358、0.8228、0.7496、0.8157、0.8690、0.8591 和 0.4661。2.蛹虫草固态发酵对鹰嘴豆抗氧化活性及DNA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蛹虫草固态发酵显着提高了鹰嘴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潜力、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以及由Fenton试剂诱导的pUC18质粒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不同极性提取溶剂分析表明,提取溶剂的极性对鹰嘴豆中多酚及皂苷类抗氧化物的提取效率有显着影响。在所用到的80%甲醇,80%乙醇和去离子水3种不同提取溶剂中,发酵鹰嘴豆80%甲醇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潜力在所评价的样品中抗氧化效果最强,其EC50值分别为1.21 mg/mL、0.94 mg/mL和4.15 mg/mL,同时,80%乙醇提取效果显着优于去离子水提取的效果。HPLC分析结果表明蛹虫草发酵期间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莽草酸、绿原酸、芦丁、大豆苷元、染料木黄酮和鹰嘴豆芽素A得到了释放。鹰嘴豆抗氧化活性的提高与发酵过程中多酚及皂苷类物质的增加有显着的相关性。3.蛹虫草固态发酵鹰嘴豆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通过建立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研究了蛹虫草发酵的鹰嘴豆(CFC)及未发酵鹰嘴豆(UFC)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细胞的保护作用。MTT实验结果表明,CFC及UFC提取物在50-800μg/mL浓度下对PC12细胞增殖无显着影响。CFC及UFC不同溶剂提取物可以不同程度的减轻由H20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提高细胞的存活率,且呈剂量依赖效应。倒置相差显微镜结果显示CFC/UFC提取物处理可以显着改善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同时研究发现各CFC提取物处理组对细胞的保护效果要显着强于UFC提取物处理组。在800μg/mL的浓度下,CFC80%甲醇、80%乙醇及去离子水提取物(M-CFC,E-CFC,W-CFC)处理后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84.80%,77.24%及71.99%,显着高于同浓度下UFC相对应的各溶剂提取物处理组,且以M-CFC处理组效果最佳。生化分析结果表明,CFC/UFC不同溶剂提取物可以显着降低H2O2诱导的PC12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泄露,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提高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且呈剂量依赖效应。该研究结果表明CFC/UFC提取物可通过改善细胞内抗氧化系统,清除胞内ROS,发挥保护作用。CFC处理组对GSH含量、SOD及CAT活力的提升效果及LDH和ROS水平的降低效果要显着强于UFC组。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也表明,与UFC提取物相比,CFC提取物更能显着降低PC12细胞的凋亡率,PC12细胞经M-CFC,E-CFC及W-CFC组处理后,细胞凋亡率由模型组的54.67%分别降为29.78%,32.80%及36.21%。以上结果表明,固态发酵显着提高了鹰嘴豆对抗H20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能力,从而能够保护PC12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相关性分析表明,发酵鹰嘴豆对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提高主要归因于样品中酚类及皂苷类物质含量的提高。4.蛹虫草固态发酵鹰嘴豆营养价值、物理化学性质和功能特性研究研究了蛹虫草固态发酵对鹰嘴豆粉营养价值和蛋白质组成的影响,以及随之引起的对鹰嘴豆粉物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固态发酵提高了鹰嘴豆粗蛋白、真蛋白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以及体外蛋白质消化率。在蛹虫草发酵过程中,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分子量大的鹰嘴豆蛋白降解产生了一些新的小分子蛋白。对于发酵后的鹰嘴豆(CFC),分子量大于60kDa的蛋白条带消失了,降解成了更多小分子量的蛋白,其中小于30 kDa的蛋白含量占66.87%。此外,发酵期间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小分子生物活性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肽,其半抑制浓度为0.668 mg/mL。鹰嘴豆粉的吸水性指数、持水能力、脂肪吸收能力和蛋白的乳化性能在固态发酵后得到了显着提高。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发酵鹰嘴豆粉可作为营养及功能性配料应用到食品中,如焙烤食品,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品质特性。5.发酵和未发酵鹰嘴豆粉的添加对小麦面包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与普通小麦面包作比较,研究了蛹虫草发酵鹰嘴豆粉(CFC)和未发酵鹰嘴豆粉(NFC)的添加对面包品质(包括主要营养成分、比容、面包色泽、分子流动性、面包质构及感官评价)以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小麦面包相比,在面包中添加CFC显着提高了面包比容、降低了面包硬度,改善了面包质构、持气能力提升、使面包质地变得疏松,这得益于CFC中含有丰富的真菌酶系以及固态发酵对鹰嘴豆蛋白理化和功能特性的改善。然而,NFC的添加对面包品质产生了不良影响,降低了面包比容、增强了面包硬度。低场核磁共振(LF-NMR)结果表明,三种面包中1H NMR流动性不同,水分结合状态差别比较大,这可能影响面筋网络结构的形成,引起面包质构特性的差异。CFC面包感官评价效果最好,且在外观、组织、色泽和总体接受度上得分最高。NFC及CFC的添加均能提高面包中总酚含量,增强了面包的抗氧化活性,且CFC的添加对面包抗氧化性能的改善效果更显着。

仝晶晶[9](2018)在《两种培养条件下蛹虫草代谢成分及其转录调控比较研究》文中认为虫草属模式种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Fr.)Link.是一种重要的食药用真菌,已形成良好的人工培养基础,并实现了产业化,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近年来针对蛹虫草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关于人工培养蛹虫草过程中其基因和代谢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利用同样具有抗癌活性的红豆杉浸膏进行蛹虫草发酵,进而发掘新的药用价值的试验更是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PDA和红豆杉浸膏两种培养基,对蛹虫草进行为期150 d的黑暗静置培养。并对2种培养基中培养了不同时期的蛹虫草开展转录组测序及重要功效成分检测,主要获得以下结果:为了比较2种不同培养条件下蛹虫草生长曲线及其功效成分的变化规律,选取不同时间的菌丝体测定生物量,并进行多糖、虫草酸、总皂苷、黄酮、腺苷、虫草素及麦角甾醇的测定,同时检测了菌丝体和培养基残基中紫杉醇的含量。结果发现,2种培养基培养下菌丝体生物量都呈现先升高后逐渐平稳的变化趋势。PDA组中多糖含量在培养期变化较大;黄酮及总皂苷的含量都在菌丝生长的稳定期稳定在了一个较高的范围内;腺苷和虫草酸的含量在培养初期急剧下降;而虫草素含量在前期升高在培养后期缓慢降低;麦角甾醇的含量则一直上升。浸膏培养下的蛹虫草出现了生长滞后、虫草酸和腺苷含量升高、多糖及虫草素含量降低的现象,而在菌丝体中未检测到紫杉醇,培养残基中紫杉醇的含量并未产生显着变化。相对来说,PDA培养基更适宜蛹虫草的培养,最佳培养时间为4045 d,利用浸膏培养的蛹虫草约在30 d时处于培养过程中的最优状态。选取PDA培养10、20和45 d,浸膏培养20、45和110 d的菌丝体进行转录组测序。选取相同培养条件下随时间变化产生不同表达模式的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均显示,蛹虫草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增强蛋白质的合成,在生长后期减弱了膜的转运和合成过程,浸膏培养110 d后,其氨基酸与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明显。同时发现在两种培养基培养下表达量都一直上调的22个差异基因中包括1个可能与溶菌酶有关的基因。虫草素合成相关基因Cns1、Cns2的表达量在PDA培养下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浸膏培养基中一直降低,且都在20 d时表达量相对最高。而麦角甾醇合成关键基因(基因簇),在两种培养条件下,都于20 d时活跃表达。选取部分基因进行荧光定量验证,发现与转录组结果一致。以PDA培养10 d的蛹虫草菌丝体为对照,将PDA培养20 d、45 d时上调或下调的差异基因同红豆杉浸膏培养20、45和110 d时上调或下调的差异基因进行对比,通过GO富集与KEGG富集分析添加红豆杉浸膏后对蛹虫草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入红豆杉浸膏后,蛹虫草对蛋白质合成的响应机制减弱,脂肪酸以及糖类、硒的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了影响,同时,控制辅酶Q6合成的基因也因浸膏的加入上调了表达量,推测辅酶Q6的含量可能发生了变化。本论文从转录组水平解析蛹虫草在人工培养过程中基因表达差异,明确了不同时期其基因水平动态变化引起的物质合成、能量传递差异,为后期有目的的开发利用蛹虫草的单一成分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获得了红豆杉浸膏影响蛹虫草生长的转录组差异,为两者的联合培养提供数据支撑,也为探讨添加具有药用成分的辅料培养蛹虫草,进而发掘新的药用价值提供了范例。

呼晨,姚金水[10](2015)在《北冬虫夏草多糖的研究概述》文中提出北冬虫夏草是我国药用价值较高的虫草菌之一,其主要活性物质北冬虫夏草多糖近年来受到科学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并做了大量实验研究。本文主要从北冬虫夏草多糖的提取工艺、药理作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做简要概述,为进一步开发北冬虫夏草产品提供依据。

二、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研究应用概况(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研究应用概况(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iteSpace的蛹虫草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分析
    2.1 蛹虫草研究发文趋势
    2.2 研究机构分布
    2.3 关键词共现分析
    2.4 关键词聚类分析
    2.5 阶段性前沿研究领域分析
3 讨论
    3.1 蛹虫草研究进入国际化阶段
    3.2 蛹虫草研究国内机构活跃
    3.3 国内外蛹虫草研究侧重点不同
4 结论

(2)基于交配型基因的蛹虫草单孢菌株分离与杂交育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蛹虫草的研究进展
        1.1.1 简介
        1.1.2 生活史
        1.1.3 人工培养
        1.1.4 退化及其原因
    1.2 交配型基因的研究进展
        1.2.1 有性生殖
        1.2.2 子囊菌交配型基因
        1.2.3 蛹虫草交配型基因
    1.3 蛹虫草育种研究
        1.3.1 人工选择育种
        1.3.2 杂交育种
        1.3.3 诱变育种
        1.3.4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1.3.5 基因工程育种
    1.4 蛹虫草虫草素代谢途径及关键酶
        1.4.1 虫草素
        1.4.2 虫草素合成代谢途径
        1.4.3 虫草素合成关键酶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蛹虫草的分离、鉴定与交配型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
        2.1.2 培养基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菌株分离与培养
        2.2.2 分子鉴定
        2.2.3 交配型基因克隆
        2.2.4 交配型基因鉴定
    2.3 实验结果
        2.3.1 形态与分子鉴定
        2.3.2 交配型基因鉴定
    2.4 分析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蛹虫草CM1901 的单孢分离、交配型鉴定及培养条件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分离与保存
        3.1.2 培养基
        3.1.3 实验试剂
        3.1.4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CM1901 菌株单孢分离与培养
        3.2.2 交配型基因鉴定
        3.2.3 菌丝体形态观察
        3.2.4 培养条件比较
        3.2.5 统计学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单孢分离与培养
        3.3.2 单孢子菌株交配型基因鉴定
        3.3.3 亲本菌株及单孢菌株菌丝体形态观察
        3.3.4 亲本及单孢菌株培养条件比较
    3.4 分析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交配型基因的单孢杂交育种
    4.1 实验材料
        4.1.1 菌株
        4.1.2 培养基
        4.1.3 试剂
        4.1.4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拮抗实验
        4.2.2 基于交配型基因的继代退化研究
        4.2.3 单孢杂交育种实验
        4.2.4 子实体农艺性状分析
        4.2.5 杂交子代子实体交配型基因表达分析
        4.2.6 虫草素关键酶基因克隆与表达
    4.3 实验结果
        4.3.1 拮抗实验结果
        4.3.2 交配型基因在各继代菌株中的表达
        4.3.3 杂交育种实验结果
        4.3.4 蛹虫草杂交子代子实体交配型基因表达分析
        4.3.5 虫草素合成关键酶基因克隆
        4.3.6 虫草素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
    4.4 分析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进一步工作
    5.1 全文结论
    5.2 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3)农杆菌介导蛹虫草多糖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简述冬虫夏草
        1.1.1 冬虫夏草概述
        1.1.2 冬虫夏草有效成分
        1.1.3 冬虫夏草的药理学活性
    1.2 简述蛹虫草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
        1.2.1 蛹虫草概述
        1.2.2 蛹虫草活性成分
        1.2.3 蛹虫草多糖的测定方法
        1.2.4 蛹虫草多糖的提取方法
        1.2.5 蛹虫草多糖培养条件
        1.2.6 蛹虫草多糖的生物学活性
    1.3 简述农杆菌介导真菌遗传转化
        1.3.1 真菌遗传转化方法概述
        1.3.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
    1.4 真菌多糖的合成综述
        1.4.1 真菌多糖合成途径
        1.4.2 影响真菌多糖生物合成的基因
        1.4.3 提高真菌多糖产量的方法
    1.5 研究目的
        1.5.1 影响蛹虫草多糖生物合成的调控基因研究进展
        1.5.2 研究目的
    1.6 研究方案
        1.6.1 研究内容
        1.6.2 实验技术路线图
    1.7 预期目标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菌株
        2.1.2 培养基
        2.1.3 化学试剂
    2.2 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同源重组构建含有目的基因galk1和galt的载体
        2.3.2 体外异源表达目的基因galk1与galt
        2.3.3 蛹虫草原生质体制备
        2.3.4 目的基因载体转化根癌农杆菌
        2.3.5 根癌农杆菌介导ATMT的蛹虫草原生质体转化
        2.3.6 重组型蛹虫草菌株多糖及酶的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重组载体的构建
        3.1.1 分析扩增目的基因galk1与galt
        3.1.2 线性化载体质粒
        3.1.3 二元载体的构建
    3.2 目的基因galk1与galt在毕赤酵母GS115 的异源表达
    3.3 农杆菌介导重组目的基因galk1与galt转化蛹虫草原生质体
    3.4 分析重组蛹虫草菌株的菌体生长状况
    3.5 重组型蛹虫草菌株多糖产量的研究
    3.6 重组型蛹虫草菌株多糖中单糖组分的研究
    3.7 重组型蛹虫草菌株多糖合成过程中相关酶基因表达的研究
        3.7.1 Western-Blot定性检测相关酶基因表达情况
        3.7.2 重组型蛹虫草半乳糖激酶酶活分析
        3.7.3 重组型蛹虫草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酶活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4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利用蛹虫草菌丝体表达hFGF21及其降糖降脂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选题依据及研究背景
    2.本研究的基本内容
    3.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4.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FGF21的研究进展
        1.1 FGF21的体外活性
        1.2 FGF21的体内活性
        1.3 FGF21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的靶标验证
        1.4 FGF21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5 FGF21相关制剂的研发
    第二章 菌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2.1 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2.2 蛹虫草的研究进展
        2.3 蛹虫草的活性成分
        2.4 蛹虫草菌丝体作为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前景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pCB130-hFGF21 重组载体在蛹虫草菌丝体中转化及鉴定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蛹虫草菌丝体表达的hFGF21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蛹虫草菌丝体表达的hFGF21的体外活性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转hFGF21蛹虫草菌丝体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转hFGF21基因蛹虫草菌丝体对糖尿病小鼠肝脏和胰腺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转hFGF21蛹虫草菌丝体的毒理试验研究
        6.1 材料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6.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北冬虫夏草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北冬虫夏草概述
2 北冬虫夏草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2.1 北冬虫夏草多糖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2.2 北冬虫夏草多糖对黑色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2.3 北冬虫夏草多糖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体外增殖的影响
    2.4 北冬虫夏草多糖对人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的影响
    2.5 北冬虫夏草多糖对Eca-109人食管癌细胞的影响
    2.6 北冬虫夏草多糖对人肺癌细胞的影响
    2.7 北冬虫夏草多糖对HT-29人结肠癌细胞的影响
    2.8 北冬虫夏草多糖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影响
    2.9 北冬虫夏草多糖对胃癌细胞的影响
    2.1 0 北冬虫夏草多糖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
3 结语

(6)蛋虫草培养物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概况
        1.2.1 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历史
        1.2.2 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分类
        1.2.3 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
        1.2.4 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依据和研究基础
    1.3 中药免疫增强剂概述
        1.3.1 中药免疫增强剂在动物中的应用
        1.3.2 中药免疫增强剂中动物常用的类型
        1.3.3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主要成分
        1.3.4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常用剂型
        1.3.5 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
    1.4 北虫草的研究概述
        1.4.1 北虫草的药用价值
        1.4.2 北虫草的免疫调节作用
        1.4.3 北虫草的生长需求
        1.4.4 北虫草的制备
    1.5 禽类免疫系统的构成
        1.5.1 禽类的免疫器官
        1.5.2 禽类的免疫细胞
    1.6 构建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免疫抑制模型
第2章 北虫草在鸡蛋内培养与制备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剂与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
        2.2.1 菌种接种剂量
        2.2.2 鸡蛋接种部位
        2.2.3 接种培养时间
    2.3 讨论
        2.3.1 接种剂量对蛋虫草培养物发酵培养影响
        2.3.2 接种部位对蛋虫草培养物发酵培养影响
        2.3.3 接种时间对蛋虫草培养物发酵培养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蛋虫草培养物粉喷雾干燥制备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3.1.3 工艺流程
        3.1.4 操作要点
    3.2 结果
        3.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3.2.2 正交试验结果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蛋虫草培养物形态、分子学特征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剂与仪器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
        4.2.1 蛋虫草培养物形态特征鉴定
        4.2.2 蛋虫草培养物分子学鉴定及序列分析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的试验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检测指标
    5.2 结果
        5.2.1 一般状态的结果
        5.2.2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变化的结果
        5.2.3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a)变化的结果
    5.3 讨论
        5.3.1 一般状态的影响
        5.3.2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变化的影响
        5.3.3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a)变化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试验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1.3 检测指标
    6.2 结果
        6.2.1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白细胞变化的结果
        6.2.2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中性粒细胞变化的结果
        6.2.3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淋巴细胞变化的结果
        6.2.4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红细胞变化的结果
        6.2.5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的结果
        6.2.6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血小板变化的结果
    6.3 讨论
        6.3.1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白细胞变化的影响
        6.3.2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中性粒细胞变化的影响
        6.3.3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淋巴细胞变化的影响
        6.3.4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红细胞变化的影响
        6.3.5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的影响
        6.3.6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血小板变化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影响的试验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材料
        7.1.2 试验方法
        7.1.3 检测指标
    7.2 结果
        7.2.1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变化的结果
        7.2.2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PFC)变化的结果
    7.3 讨论
        7.3.1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血清溶血素(HClgm)变化的影响
        7.3.2 蛋虫草培养物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PFC)变化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蛋虫草培养物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
    8.1 材料与方法
        8.1.1 试验材料
        8.1.2 试验方法
        8.1.3 蛋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测定
    8.2 结果
        8.2.1 蛋虫草培养物对蛋鸡生产性能变化的结果
        8.2.2 蛋虫草培养物对鸡蛋蛋品质变化的结果
        8.2.3 蛋虫草培养物对蛋鸡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的结果
        8.2.4 蛋虫草培养物对蛋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变化的结果
    8.3 讨论
        8.3.1 蛋虫草培养物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8.3.2 蛋虫草培养物对鸡蛋蛋品质的影响
        8.3.3 蛋虫草培养物对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8.3.4 蛋虫草培养物对蛋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8.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致谢

(7)DNA去甲基化的蛹虫草高产虫草酸菌株选育及发酵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蛹虫草研究概述
        1.1.1 蛹虫草简介
        1.1.2 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条件
        1.1.3 蛹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用价值
        1.1.4 蛹虫草的研究现状
    1.2 虫草酸
        1.2.1 虫草酸的药理作用
        1.2.2 虫草中甘露醇含量测定方法
        1.2.3 虫草酸的液体深层发酵技术
    1.3 DNA甲基化
    1.4 立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内容、目标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因组DNA去甲基化诱变的高产虫草酸的蛹虫草菌株选育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菌株
        2.1.2 培养基
        2.1.3 仪器设备与化学试剂
        2.1.4 培养条件
        2.1.5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菌株CM-L1显微图片
        2.2.2 虫草酸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3 诱变菌株的初筛
        2.2.4 诱变菌株的复筛
        2.2.5 诱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评价
        2.2.6 子实体结实性验证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高产虫草酸的蛹虫草菌株D-2-7发酵培养基和工艺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菌株
        3.1.2 化学试剂与仪器设备
        3.1.3 培养基
        3.1.4 实验方法
        3.1.5 诱变菌株D-2-7液体发酵工艺优化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诱变菌株D-2-7最佳碳源和浓度的确定
        3.2.2 最佳氮源和浓度的确定
        3.2.3 KH_2PO_4和MgSO_4浓度的确定
        3.2.4 发酵培养基的响应曲面优化分析
        3.2.5 模型方程的验证
        3.2.6 菌丝体液体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高产虫草酸蛹虫草菌株D-2-7的栽培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菌株
        4.1.2 培养基
        4.1.3 仪器设备与化学试剂
        4.1.4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蛹虫草D-2-7与原始菌株CM-L1子实体形成及虫草酸含量比较研究
        4.2.2 蛹虫草D-2-7继代培养子实体形成及虫草酸含量的遗传稳定性
        4.2.3 蛹虫草D-2-7中甘露醇添加量对子实体形成及虫草酸含量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全文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8)蛹虫草SN-18固态发酵鹰嘴豆对其理化特性和功能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鹰嘴豆研究进展
        1.1 鹰嘴豆资源概况
        1.2 鹰嘴豆的营养成分
        1.3 鹰嘴豆的功效与作用
        1.4 鹰嘴豆的加工现状
        1.5 鹰嘴豆在面包加工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2 固态发酵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2.1 概述
        2.2 传统固态发酵食品
        2.3 固态发酵用于改善食品营养价值及理化特性
        2.4 固态发酵用于生产食用酶制剂
        2.5 固态发酵在物质转化及生物活性增效方面的应用
        2.6 固态发酵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3 蛹虫草及其应用
        3.1 蛹虫草概述
        3.2 蛹虫草营养成分及功能活性
        3.3 蛹虫草在物质代谢及生物转化方面的应用
        3.4 蛹虫草相关食品的开发现状及应用
    4 本课题立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4.1 立题背景
        4.2 主要研究内容
        4.3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蛹虫草固态发酵鹰嘴豆过程中产酶情况和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分析和讨论
        2.1 蛹虫草SN-18发酵过程中产酶情况
        2.2 蛹虫草SN-18发酵过程中总多酚含量的变化情况
        2.3 蛹虫草发酵过程中酚类物质释放量与产酶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蛹虫草固态发酵对鹰嘴豆抗氧化活性及DNA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分析和讨论
        2.1 鹰嘴豆发酵后总酚和总皂苷含量变化
        2.2 鹰嘴豆发酵后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2.3 鹰嘴豆发酵后对DNA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变化
        2.4 鹰嘴豆发酵前后酚类化合物的HPLC分析
        2.5 鹰嘴豆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与总酚、总皂苷的关系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蛹虫草固态发酵鹰嘴豆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CFC/UFC样品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
        2.2 H_2O_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
        2.3 CFC/UFC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4 CFC/UFC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形态学变化
        2.5 荧光染色法观察结果
        2.6 CFC/UFC处理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内ROS的影响
        2.7 CFC/UFC对细胞外LDH泄漏率的影响
        2.8 CFC/UFC对细胞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2.9 细胞凋亡率的变化
        2.10 CFC/UFC处理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周期的影响
        2.11 总酚及总皂苷与细胞各测定指标之间的关系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蛹虫草固态发酵对鹰嘴豆营养价值及理化功能特性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分析和讨论
        2.1 基本营养成分
        2.2 氨基酸组成分析
        2.3 CFC和NFC中蛋白质的分子量分布
        2.4 物理化学特性分析
        2.5 功能特性分析
        2.6 ACE抑制活性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发酵和未发酵鹰嘴豆粉的添加对小麦面包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三种面包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2.2 面包的比容和密度
        2.3 面包的色泽
        2.4 面包的质构特性
        2.5 低场核磁共振(LF-NMR)分析
        2.6 面包的感官评价分析
        2.7 NFC及CFC的添加对面包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工作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两种培养条件下蛹虫草代谢成分及其转录调控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蛹虫草研究进展
        1.1 蛹虫草研究优势
        1.2 蛹虫草代谢成分简介
        1.3 蛹虫草产业化发展现状
    2 药用真菌发酵方式
        2.1 药用真菌发酵现状
        2.2 双向发酵研究进展
    3 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3.1 转录组学概述
        3.2 转录组学研究方法
        3.2.1 基因芯片技术
        3.2.2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
        3.2.3 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
        3.2.4 RNA测序技术
        3.3 真菌转录组研究进展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两种培养基培养下蛹虫草代谢成分变化趋势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材料
        1.3.1 红豆杉浸膏
        1.3.2 培养基种类
        1.3.3 菌种活化
        1.3.4 液体培养
        1.3.5 液体扩大培养
        1.3.6 样品制备
        1.4 实验方法
        1.4.1 生物量的测定
        1.4.2 多糖的测定
        1.4.2.1 样品多糖的测定
        1.4.2.2 标准曲线的制备
        1.4.2.3 方法性验证
        1.4.3 虫草酸的测定
        1.4.3.1 样品虫草酸的测定
        1.4.3.2 标准曲线的制备
        1.4.3.3 方法性验证
        1.4.4 总皂苷的测定
        1.4.4.1 样品总皂苷的测定
        1.4.4.2 标准曲线的制备
        1.4.4.3 方法性验证
        1.4.5 总黄酮的测定
        1.4.5.1 样品总黄酮的测定
        1.4.5.2 标准曲线的制备
        1.4.5.3 方法性验证
        1.4.6 腺苷及虫草素的测定
        1.4.6.1 样品腺苷及虫草素的测定
        1.4.6.2 HPLC色谱条件及标准曲线的制备
        1.4.6.3 方法性验证
        1.4.7 麦角甾醇的测定
        1.4.7.1 样品麦角甾醇的测定
        1.4.7.2 HPLC色谱条件及标准曲线的制备
        1.4.7.3 方法性验证
        1.4.8 紫杉醇的测定
        1.4.8.1 样品紫杉醇的测定
        1.4.8.2 HPLC色谱条件及标准曲线的制备
        1.4.8.3 方法性验证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过程中蛹虫草形态及生物量的变化
        2.2 培养过程中发酵体系代谢成分的变化
        2.2.1 虫草多糖的变化
        2.2.2 虫草酸的变化
        2.2.3 黄酮的变化
        2.2.4 总皂苷的变化
        2.2.5 腺苷的变化
        2.2.6 虫草素的变化
        2.2.7 麦角甾醇的变化
        2.2.8 紫杉醇的变化
    3 讨论
第三章 时间对蛹虫草菌丝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菌株
        1.2 实验材料
        1.2.1 培养基种类
        1.2.2 菌种活化及扩大培养
        1.2.3 样品制备
        1.3 实验方法
        1.3.1 总RNA提取
        1.3.2 建库测序流程
        1.3.3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
        1.3.3.1 测序质量控制
        1.3.3.2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1.3.3.3 GO富集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
        1.3.3.4 聚类热图绘制
        1.3.3.5 RNA的反转录
        1.3.3.6 内参基因筛选
        1.3.3.7 引物设计
        1.3.3.8 RT-qPCR
        1.3.3.9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转录组测序数据
        2.2 参考序列比对结果
        2.3 时间对蛹虫草菌丝体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2.3.1 差异基因聚类分析
        2.3.1.1 PDA培养下蛹虫草菌丝体表达趋势分析
        2.3.1.2 浸膏培养下蛹虫草菌丝体表达趋势分析
        2.3.1.3 一直上调表达的共有差异基因分析
        2.3.2 时间对主要代谢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的影响
        2.3.2.1 虫草素及腺苷代谢通路
        2.3.2.2 麦角甾醇代谢通路
        2.4 荧光定量结果
        2.4.1 内参基因筛选结果
        2.4.2 荧光定量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不同培养基对蛹虫草菌丝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菌株
        1.2 实验材料
        1.2.1 培养基种类
        1.2.2 菌种活化及扩大培养
        1.2.3 样品制备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GO富集分析
        2.2 KEGG富集分析
        2.3 浸膏培养下特定上调表达的基因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研究应用概况(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iteSpace的蛹虫草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J]. 朱碧纯,曾玮,吴爱民,章思思,柴一秋. 中国食用菌, 2021(11)
  • [2]基于交配型基因的蛹虫草单孢菌株分离与杂交育种研究[D]. 李小凤. 北京农学院, 2021(08)
  • [3]农杆菌介导蛹虫草多糖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 徐妍.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4]利用蛹虫草菌丝体表达hFGF21及其降糖降脂的作用研究[D]. 张晓美.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1)
  • [5]北冬虫夏草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J]. 江志彬,苏思韵,李斌,钟先锋. 农产品加工, 2019(23)
  • [6]蛋虫草培养物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与应用[D]. 赵庆枫. 吉林大学, 2019(02)
  • [7]DNA去甲基化的蛹虫草高产虫草酸菌株选育及发酵工艺优化研究[D]. 徐冲.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8]蛹虫草SN-18固态发酵鹰嘴豆对其理化特性和功能活性的影响[D]. 肖愈.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9]两种培养条件下蛹虫草代谢成分及其转录调控比较研究[D]. 仝晶晶. 云南大学, 2018(01)
  • [10]北冬虫夏草多糖的研究概述[J]. 呼晨,姚金水. 中兽医学杂志, 2015(03)

标签:;  ;  ;  ;  ;  

蛹虫草的研究与应用(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