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活动(1999年12月)

中国投资活动(1999年12月)

一、中国投资大事记(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超[1](2020)在《(道光)广东通志艺文畧史部订补》文中指出

邢耀方[2](2020)在《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集注》文中指出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是战国末期一部非常重要的史料,它的出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出土至今,学者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对目前学界关於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注释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并且按照一定的体例,形成了比较全面的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集注。本文共分为绪论、上编、中编、下编四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基本情况,梳理了学界对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价值,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上编为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第一章至第十四章集注,中编为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第十五章至第十九章集注,下编为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第二十章至第二十七章集注。

张晶宇[3](2020)在《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1953-1956)》文中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稳定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国家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轻工业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日常需要。手工业作为地方工业历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行业和品种之多,基本可以覆盖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手工业的重要性在此时尤为明显。但就当时的发展现状而言,手工业作为小商品经济,其不仅规模小、资金少、生产分散、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而且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弱。如不通过改造,任其自由发展,手工业将在生产和销售方面遇到诸多困难,甚至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由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需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走向合作化的道路,变更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所有关系以向社会主义靠拢具有重要意义。1953年随着全国开始正式进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湘潭县在中央“加强领导、全面规划、逐步发展”的方针政策的引导下,通过组建手工业供销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种组织形式,采取从供销入手的方法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全县已有4245个手工业个体劳动者自愿加入各个合作组织,基本完成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面达99.7%。在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湘潭县县委十分重视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对象的划分和思想教育,通过制定社章、对社组员进行“三查”运动、开办短期积极分子训练班等举措,提高了社员、社干的思想觉悟,增强了干部队伍力量,加强了经营管理思想,促进了合作社积极稳固的向前发展。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湘潭县合作组织的优势,县委还通过建立合作组织的辅助组织,如手工业劳动组织协会、财计互助组等群众性的组织和逐步调整合作组织的经营生产方式,为湘潭县顺利完成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虽然湘潭县在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摸索过程中也不乏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譬如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手工业合作化过程中产、供、销之间的矛盾、经营模式上是采取集中生产还是分散生产上存在着争议,等等。这在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尤其是囿于手工业本身行业众多、区域和行业差异的复杂性和其一直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中,出现一些“阵痛性”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从总体来看,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和诸多成效,其中比较直观的成效表现在个体手工业者在改造后收益的普遍提高和文化生活的进一步丰富。在当时的复杂局面之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极其不易的。本文以湘潭县档案馆所藏历史档案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方法,通过梳理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全过程,总结我国地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及教训,了解不同区域的建设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宽经济史研究视域,有利于深化地方区域史研究。同时,研究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可以以史为鉴,便于总结中国共产党经济建设的经验,加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以及对当下我国经济所有制的理解。

张好好[4](2019)在《东方鳯羽——韩爱萍传》文中研究表明一中羽伊始韩爱萍和郭鸣伉俪,我在二○一八年十月十二日和他们见面。这一年深秋里的武汉城处处在紧锣密鼓地修葺老建筑,是为迎接二○一九年十月第七届世界军运会在武汉的举办。我们见面的地方在老汉口解放公园路,建国初期栽种的巨大梧桐树,七十年岁月,枝繁叶茂——运动,人民,国家,这三个词语会令人悠悠回到祖国初建时。

赵炎鹏[5](2019)在《场所记忆—王莽九庙与现代工业遗产保护研究初探》文中认为王莽九庙遗址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礼制建筑物遗址,它背后所隐含的宗庙文化及历史记忆是中国人整体情感的依托。伴随着西安城市规模的扩大,王莽九庙遗址已淹没在现代城市之中。建设在王莽九庙遗址之上的中钢厂是建国以来陕西省建设的第一个冶金机械生产厂,其充分见证了西安冶金工业从无到有的历史。伴随着西安城市结构的更新,中钢厂已停产搬迁,由曾经的生产厂区转变为如今的工业遗存后,为城市核心区留下了大量的工业景观和空间资源。除此之外,中钢厂旧厂区中还尘封着遗址考古的记忆和无数曾经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的工人们的记忆,这些记忆都不能轻易的被抹去。针对一个特定的城市地段,从历史到现在,存在着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也存在着不同历史遗迹的叠加。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城市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常态。针对一个特定的场所,按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观点来审视,场所中发生的所有“记忆”都是我们需要予以珍视的对象。本文以中钢厂旧厂区为研究主体,以中钢厂旧厂区场所中的王莽九庙遗址、工业遗存、工人及考古记忆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围绕场所探讨自王莽九庙一直到今天所发生的所有“记忆”的遗产保护问题。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等方法的基础上,对王莽九庙遗址的历史概况、考古信息、遗址现状及遗产价值进行回顾梳理;对中钢厂旧厂区工业遗存的现存状态、遗产价值进行调研分析;对工人及考古的记忆进行记录整理。再基于以上梳理、整理与记录的结果,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中已有的成熟手法,对性质不同的三个遗产保护对象分别进行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最后,通过地图叠加法对场所中不同遗产的相互关系进行分类,并探讨其共生保护的策略与方法,使三者的保护自成体系又能相互对话。

严进进[6](2019)在《乡村振兴视域下贵州民族传统村寨发展问题研究 ——以侗寨彦洞为对象》文中研究表明发展(development),一般指事物发生变化的过程,如经济的变迁、国家的发展、工业的开发与利用等,即指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实践历程。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我们国家正面临全面建设的新时期,作为相对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民族地区来讲,发展问题与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相行并进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始终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议题之一。而作为民族地区发展基础单元的民族村寨,由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资源禀赋等原因,在发展的历程上可谓千差万别、参差不齐,如何在精准脱贫取得攻坚、决胜成果而又开启可持续精准扶贫,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际有必要就其中的传统村落的发展问题进行个案分析,以从中寻析经验,发挥问题服务发展实践。正是基于上述思考,本文以乡村振兴视域下贵州民族传统村寨发展问题研究为题,开展了较为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文章以位于清水江边,一个典型的北侗民族传统村寨彦洞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参与观察以及抽样调查等研究方法获得了大量的实证资料,并从民族经济学的角度对侗寨彦洞的文化、经济、生态、社会治理等多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彦洞村自解放初期以来其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逐步得到改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着的提高,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打工热潮的开启,地方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精准扶贫过后,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另一个方面而言,从现在精准脱贫和已经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来讲,当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种问题既有短期性的,也有长期性的。如地方生计方式单一,产业基础薄弱、交通信息闭塞、人口问题突出、文化的传承出现断裂及精准可持续的能力脆弱等问题,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当地资源的匮乏、环境的制约、当地人的观念意识以及地方政府决策与工作中的缺位与偏差等原因起着制约性的作用。民族地区既是传统村落分布集中的区域,又是民族传统文化比较典型的社区,它们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对整个美丽乡村目标的实现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不可忽视的,基于彦洞的实地分析,笔者认为,下一步决胜精准脱贫、精准可持续脱贫以及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中,应该注重地方发展的特殊性以及发展目标的可持续性。

龚明德[7](2017)在《艾芜八十二岁时的“鄂行”》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家艾芜在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一年,有过长达六年的“南行”,即漂泊於我国云南并再往南去到紧邻云南的国外如缅甸和马来西亚等地漂泊的经历,并产生了一部着名的经典短篇小説集《南行记》和一部经典散文集名着《漂泊杂记》;在一九五四年和一九五七年之间,有过陆续的“欧行”,即前往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访问的经历,有一本散文特写集《欧行记》出版。包括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八一年艾芜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南行”,也都是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衆所周知的史实。但是,这位以“南行”

龚明德[8](2017)在《艾芜八十二岁时的“鄂行”》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家艾芜在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一年,有过长达六年的"南行",即漂泊於我国云南并再往南去到紧邻云南的国外如缅甸和马来西亚等地漂泊的经历,并产生了一部着名的经典短篇小説集《南行记》和一部经典散文集名着《漂泊杂记》;在一九五四年和一九五七年之间,有过陆续的"欧行",即前往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访问的经历,有一本散文特写集《欧行记》出版。包括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八一年艾芜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南行",也都是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衆所周知的史实。但是,这位以"南行"

肖熹[9](2017)在《戛纳电影节的历史演进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一九三九年至二〇〇一年间的历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外文史料的梳理,对戛纳电影节在策展选片、评审组织、奖项设定、形式沿革、重要事件、经典作品、美学倾向和文化策略等方面展开历史性分析。论文根据二十世纪对欧洲以及法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政治、经济事件,以及戛纳电影节自身发展的重要事实,把戛纳电影节的历史划分为五个时期,在每个时期大量参展、参赛的电影作品和电影现象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展开分析与评述。绪论部分先对电影节研究的趋势、方法进行了综述和概括,重点围绕针对戛纳电影节的史料研判、文献类型和研究倾向进行了综合,并通过“艺术界”、“艺术惯例”、“世界电影”等理论构想,把“艺术等级体制”作为研究戛纳电影节历史的核心方法,重点研究不同时期在作品、名人和美学方面的积极倾向与历史特征。第一章通过对一九三九年到一九五八年间历史资料的爬梳,对戛纳电影节的充满对抗性和政治性的起源展开研究,对一九四六年到一九五八年间戛纳电影节初创时期的展赛形式、选片规则、单元设定、举办时间、硬件建设、奖项设定等重要环节的调整与固定进行了考证,并分析了戛纳电影节早期通过明星效应来引起媒体关注,但扶植《第三人》《花都艳舞》这些边缘类型片和标榜《朱丽小姐》《神秘的毕加索》等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这些文化策略让戛纳电影节完成成长中的蜕变,从初创的电影节向国际化的电影节过度。第二章主要研究一九五九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到一九六八年“五月风暴”之间,重点结合史料,分析戛纳电影节如何通过“新浪潮运动”、“五月风暴”等重大电影史事件,介入欧洲的社会运动,把电影节的评选活动变成制造电影史的历史现场,成为见证电影史上重要的美学、电影运动和政治活动的特定时空。同时,戛纳在费里尼、安东尼奥尼等现代主义电影大师的创作不被承认时,抵制社会偏见和舆论偏见,支持他们的作品在电影节上加冕。第三章研究了从一九六九年“一种关注”单元的创立到一九八一年弗朗索瓦·密特朗赢得法国总统大选,戛纳电影节在选片、策展和评奖方面不断变化,逐渐运用新的竞赛单元和展映单元,把青年导演在性与政治方面具有挑衅性、争议性、探索性的作品呈现出来,在选片方面完成“去政治化”,由法国政府占主导的选片模式改为由电影节形成选片人制度,通过选片人和选片小组邀请优秀的导演和作品,同时也运用“争议政治”的策略进一步提高电影节在全球文化中的影响力,推出了《如果》《感官王国》等具有争议性的经典作品。戛纳在这个时期,通过对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等美国导演的支持,完成了对“新好莱坞”的历史建构。第四章从一九八二年雅克·朗格推行“文化例外”政策到一九九一年的冷战结束,结合个案作品研究了戛纳电影节如何在电影艺术的体系中巩固地位,强化电影作为艺术的地位及其纯粹性,强化电影创作的多元性,与美国商业电影展开对抗。因此除了在选片上更为开放,也强化电影作为表达工具的创作自由,为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基耶斯洛夫斯基等在社会主义国家遭遇政治压迫和文化冷遇的导演提供文化流亡的栖居地,并通过《鸟人》《天堂电影院》等作品表达出观众在冷战后期对新鲜美学风格的呼唤。第五章的历史节点设定在一九九二年“冷战”结束到二〇〇一年“九一一事件”之间,戛纳电影节一方面把电影市场建成欧洲最大的电影贸易展会,一方面推行“去西方中心主义”,向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敞开大门,以消除冷战时期的文化对抗心理。这个时期是华语电影通过戛纳电影节在国际电影界迅速崛起的十年,陈凯歌、侯孝贤、王家卫、杨德昌等一大批优秀的华语导演被介绍到西方,以及把阿巴斯等伊朗电影推介到欧洲,同时,戛纳在一九九〇年代开始扶植美国新一代独立电影导演,通过《性、谎言、录像带》《巴顿·芬克》《低俗小说》等影片把美国新独立电影运动推向高潮。通过对史实、作品和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论文认为,戛纳电影节通过积极的、策略性的评审和展映活动,已成为世界电影界最为活跃、最为重要的环节,尤其在生产电影经典、缔造导演和明星、培植电影文化等方面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然而世界电影史研究中,往往忽视了戛纳国际电影节在电影美学的发生、电影经典的缔造和电影人的流动交往等方面的贡献,戛纳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电影节,在于它在以下三个方面不断努力。首先,不断摆脱起源时携带的政治对抗性和文化外交属性,逐渐实现办展选片的独立性,这激发了戛纳电影节积极主动选择商业合作和媒体合作的发展路线。其次,把新的电影美学和艺术风格推送到观众面前,是戛纳最为坚定的美学策略,尤其对于大众难以理解、无法接受、充满争议的作品与风格,戛纳电影节始终推动这些作品与观众和国际电影界相遇。最后,戛纳电影节不断强化一种文化平等意识,发现和推送文化弱国、电影小国的作品,展示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优秀影片,建构了一个世界电影彼此相遇、相互影响、彼此竞争的文化空间,强化了电影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柴鹏辉[10](2017)在《西潼铁路筹建史研究(1905-191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潼铁路是近代陕西省筹建的第一条铁路。诸多因素驱使各方考虑筹修西潼铁路的“动力选择”,主要包括:清廷准许各省自办铁路和粤汉铁路的收回引起的各省自建铁路的热潮;防止外国人对陕西路权的窥伺;陕西连接东西在巩固西北边防上的重要性;铁路对开通商务、变通风气等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这些是驱使各方考虑筹修西潼铁路的“动力选择”。然而,西潼铁路从开始的“动力选择”上,即深深地打上了国运衰微的烙印,自保路权和巩固边防成为最首要的因素,而铁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功效,则成为次要的筹筑动力。西潼铁路的从1905年至1911年,经历了“官商合办”、商办、收归国有三个阶段,蹉跎复蹉跎,始终处于阶段,而未有尺寸进展。筹修西潼铁路本是现代化事业中的一项经济问题,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却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意义,鲜明地体现出了社会转型。整个过程中,参与其中的包括政府、民间、外国三股势力。政府力量对铁路的修建从理想化到重现实、规划明晰,反应出其理性化的一面,但其内部已经严重分裂,官僚集团在具体施政方针上难以达成共识,政府的权威丧失,失去社会控制能力,无力整合支持修造铁路而又相互对立的各方。民间力量方面,农民是被裹挟者,是社会转型成本的负担者,因此加重了对现代化的误解和对清廷的仇视。士绅是领导者,学生是先锋军,他们从传统体制内脱离出来,“改变了政治力量对比”,处于政府的对立面,用现代思维评判政府,用现代传播媒介争取路权,把保路自办作为现实地方自治和民族独立的具体途径,却显得执拗而过于情绪化。铁路的中,一直存在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路径,这种路径的博弈反应出现代化发展的不同操作取向,即权利与资源由谁来掌握的问题。而外国力量的介入,总是被外界视为其与政府力量的勾结,引起民间力量的警觉,成为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进一步对立的催化剂,政府的“媚外”形象已经在民众心中定格。围绕西潼铁路的可以看到,现代化事业中掺杂着错综复杂的纠葛,映射出社会转型的实态,社会控制机制的失效,各方的蜕变和离心倾向,现代因素的增长,使得清廷统治潜存着权利与利益之间结构性裂变的深刻危机,脆弱而孤立的清廷无力应对这些困境与转变,只能是奄奄待毙了。

二、中国投资大事记(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投资大事记(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论文提纲范文)

(2)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集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战国纵横家书》基本情况
    二、《战国纵横家书》研究现状
        (一)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定名、分批、抄写年代研究
        (二)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文学、史学研究
        (三)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语法研究
        (四)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文本校读相关研究
    三、研究目的与价值
    四、相关问题说明
上编
    一 苏秦自赵(?)(献)书燕王章
    二 苏秦使韩山献书燕王章
    三 苏秦使盛庆献书於燕王章
    四 苏秦自齐献书於燕王章
    五 苏秦谓燕王章
    六 苏秦自梁献书於燕王章(一)
    七 苏秦自梁献书於燕王章(二)
    八 苏秦谓齐王章(一)
    九 苏秦谓齐王章(二)
    十 苏秦谓齐王章(三)
    十一 苏秦自赵献书於齐王章(一)
    十二 苏秦自赵献书於齐王章(二)
    十三 韩献书於齐章
    十四 苏秦谓齐王章(四)
中编
    十五 须贾说穰侯章
    十六 朱己谓魏王章
    十七 谓起贾章
    十八 触龙见赵太后章
    十九 秦客卿造谓穰侯章
下编
    二十 谓燕王章
    二十一 苏秦献书赵王章
    二十二 苏秦谓陈轸章
    二十三 虞卿谓春申君章
    二十四 公仲倗谓韩王章
    二十五 李园谓辛梧章
    二十六 见田仆於梁南章
    二十七 麛皮对邯郸君章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3)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1953-195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起及意义
        0.1.1 选题的缘起
        0.1.2 选题的意义
    0.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0.2.1 国内关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研究
        0.2.2 国外关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研究
    0.3 概念界定
        0.3.1 湘潭县的区域范围界定
        0.3.2 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对象的界定
        0.3.3 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范围的界定
    0.4 基本思路
    0.5 理论方法与创新
        0.5.1 理论方法
        0.5.2 创新之处
第1章 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背景
    1.1 新中国成立前湘潭县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1.2 新中国成立后湘潭县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1.3 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1.3.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1.3.2 人民政权的巩固
        1.3.3 阶级关系发生的变化
第2章 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与发展历程
    2.1 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2.1.1 中央关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2.1.2 湖南省关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2.1.3 湘潭县关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2.2 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历程
        2.2.1 新中国成立后湘潭县手工业行业的恢复与发展
        2.2.2 湘潭县手工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
第3章 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主要改造对象及组织形式
    3.1 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改造对象
        3.1.1 改造对象类型
        3.1.2 改造对象的思想情况变化
    3.2 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组织形式类型
        3.2.1 手工业供销生产小组
        3.2.2 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
        3.2.3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2.4 其他辅助合作组织
    3.3 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合作组织形式的发展
        3.3.1 合作组织的建立
        3.3.2 合作组织的发展
        3.3.3 合作组织的巩固
第4章 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产、供、销及其与工农业等部门的矛盾
    4.1 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产、供、销
        4.1.1 手工业产品的原料供应
        4.1.2 手工业产品的生产
        4.1.3 手工业产品的销路
        4.1.4 产、供、销平衡问题
    4.2 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手工业部门与其他工农业部门的矛盾
        4.2.1 手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的矛盾
        4.2.2 手工业部门与工商业及其他部门的矛盾
第5章 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收益分配及福利制度
    5.1 收益分配方式
        5.1.1 生产资料的折价及股金缴纳
        5.1.2 工资分配情况
    5.2 福利制度
        5.2.1 福利待遇
        5.2.2 福利事业
第6章 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效及启示
    6.1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的问题
    6.2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取得的成效
    6.3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A 湘潭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章程
    附录 B 湘潭县手工业供销生产小组组织简则(草案)
    附录 C 湘潭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章程(草案)一九五五年七月
    附录 D 湖南省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供销生产社、供销生产小组登记暂行办法(草案)
    附录 E 湘潭县一九五五年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供销社、供销生产小组建社、建组计划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东方鳯羽——韩爱萍传(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羽伊始
二初识韩爱萍
三韩爱萍在一九七四
四磨剑
五磨难
六武汉的女儿
七至亲
八恩师
九伉俪
十归来
十一羽毛球外交
十二理想
十三双姝
十四东渡
十五脉络
十六澳洲
十七心愿
十八妈妈
十九韩南鹏
二十朋友
二十一桃李
二十二四十年
二十三华年
二十四薪火
二十五刘霞
二十六姐妹
二十七新健将
二十八李玲蔚
二十九韩爱萍赛事

(5)场所记忆—王莽九庙与现代工业遗产保护研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范围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场所记忆相关研究
        1.4.2 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究
        1.4.3 工业遗产保护相关研究
        1.4.4 共生理论相关研究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2.王莽九庙的历史研究及遗址考古
    2.1 历史概况
        2.1.1 王莽九庙的始建
        2.1.2 王莽九庙的格局及形制
        2.1.3 王莽九庙的毁弃
        2.1.4 新朝以后的王莽九庙
    2.2 历史文献研究
        2.2.1 有关王莽九庙的史料记载
        2.2.2 有关王莽九庙遗址的文献研究
    2.3 王莽九庙遗址考古
        2.3.1 遗址考古简况
        2.3.2 王莽九庙遗址考古
    2.4 本章小结
3.王莽九庙遗址价值评估及遗址现状评估
    3.1 文化遗产价值判定标准
    3.2 王莽九庙遗址价值评估
        3.2.1 遗址历史价值
        3.2.2 遗址利用价值
    3.3 王莽九庙遗址现状评估
        3.3.1 遗址环境现状评估
        3.3.2 遗址本体现状评估
        3.3.3 遗址保护现状评估
    3.4 本章小结
4.中钢厂旧厂区工业遗存现状调查分析
    4.1 中钢厂旧厂区总体概述
        4.1.1 中钢厂历史及旧厂区建设历史
        4.1.2 中钢厂旧厂区范围界定
        4.1.3 中钢厂旧厂区范围内现状构成
    4.2 中钢厂旧厂区工业遗存现状调查分析
        4.2.1 金工车间区
        4.2.2 铸钢车间区
        4.2.3 结构车间区
        4.2.4 电气车间区
        4.2.5 动力车间区
        4.2.6 锻压车间区
        4.2.7 热处理车间区
        4.2.8 木型车间区
        4.2.9 厂办区
        4.2.10 供应库房区
        4.2.11 其他区域
    4.3 本章小结
5.中钢厂旧厂区工业遗存价值评估
    5.1 工业遗产价值评估标准
    5.2 中钢厂旧厂区工业遗存价值评估
        5.2.1 历史价值
        5.2.2 社会文化价值
        5.2.3 科技价值
        5.2.4 艺术价值
        5.2.5 经济价值
        5.2.6 城市区位价值
        5.2.7 生态价值
    5.3 本章小结
6.中钢厂旧厂区场所中工人及考古记忆收集与工业遗存场所记忆度测评
    6.1 中钢厂旧厂区场所中工人及考古记忆收集
        6.1.1 记忆收集方法
        6.1.2 工人记忆收集
        6.1.3 考古记忆收集
    6.2 中钢厂旧厂区工业遗存场所记忆度测评
        6.2.1 记忆度测评目的
        6.2.2 记忆度测评方法
        6.2.3 记忆度测评对象
        6.2.4 记忆度测评结果
    6.3 本章小结
7.中钢厂旧厂区场所中王莽九庙遗址、工业遗存及记忆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7.1 王莽九庙遗址保护及展示策略研究
        7.1.1 保护及展示原则
        7.1.2 保护及展示目标
        7.1.3 土遗址保护措施
        7.1.4 土遗址展示方式
        7.1.5 王莽九庙遗址保护及展示策略探讨
    7.2 中钢厂旧厂区工业遗存保护及更新策略研究
        7.2.1 保护及更新原则
        7.2.2 保护及更新目标
        7.2.3 保护及更新方法
        7.2.4 中钢厂旧厂区工业遗存保护及更新策略探讨
    7.3 中钢厂旧厂区场所中工人及考古记忆的保护及唤醒策略研究
        7.3.1 保护及唤醒目标
        7.3.2 保护及唤醒方法
        7.3.3 中钢厂旧厂区场所中工人及考古记忆的保护及唤醒策略探讨
    7.4 本章小结
8.基于地图叠加法对场所中王莽九庙遗址、工业遗存及记忆的相互关系研究
    8.1 地图叠加法及其优势分析
        8.1.1 地图叠加法相关概念
        8.1.2 地图叠加法优势分析
    8.2 叠加后相互关系分类
        8.2.1 叠加方法步骤
        8.2.2 叠合关系分类
    8.3 本章小节
9.中钢厂旧厂区场所中王莽九庙遗址、工业遗存及记忆的共生保护研究
    9.1 共生保护的关键性问题
        9.1.1 对共生保护的认识不足
        9.1.2 对共生保护的定位不清
    9.2 共生保护的系统性原则
        9.2.1 国家遗产——以王莽九庙遗址保护为“本”
        9.2.2 城市遗产——以中钢厂旧厂区工业遗存保护为“辅”
        9.2.3 精神遗产——以场所中工人及考古记忆保护为“魂”
    9.3 共生保护的多重目标
        9.3.1 双遗产共生——王莽九庙遗址与旧厂区工业遗址互利共生
        9.3.2 多记忆共生——确保场所历史文脉连续
        9.3.3 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服务现代西安城市生活
    9.4 共生保护的整体策略研究
        9.4.1 “遗址公园”——遗址保护的平台
        9.4.2 “产业园区”——区域发展的引擎
        9.4.3 “记忆公园”——记忆激发的触媒
    9.5 共生保护的案例研究
        9.5.1 叠合关系一共生保护案例研究
        9.5.2 叠合关系二共生保护案例研究
        9.5.3 叠合关系三共生保护案例研究
        9.5.4 叠合关系四共生保护案例研究
        9.5.5 叠合关系五共生保护案例研究
    9.6 本章小结
10.结论
    10.1 论文研究的结论
    10.2 论文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一 中钢厂旧厂区工业遗存场所记忆度调查问卷
附录二 口述历史
附录三 图像记忆
附录四 档案记忆

(6)乡村振兴视域下贵州民族传统村寨发展问题研究 ——以侗寨彦洞为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传统村寨振兴的模式
        四、研究述评
第一章 彦洞:“九寨”之“司治”
    第一节 村寨史略
    第二节 彦洞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彦洞的人文环境
第二章 侗寨彦洞发展概览
    第一节 升降起伏的人口变动
        一、人口数量
        二、人口结构
        三、人口质量
    第二节 特色鲜明的村容村貌
        一、生产生活场所
        二、公共场所及碑刻
        三、祭祀场所
        四、道路交通
    第三节 稳中有变的农耕经济
        一、稻杂并作:种植业
        二、个体经营:养殖业
        三、技艺传承:手工艺
        四、小本经营:商铺经济
        五、劳务输出:打工经济
    第四节 多姿多彩的文化图景
        一、生命“大事”之生命仪式
        二、生产“要事”之岁时节日
        三、人生“大事”之知识传授
    第五节 和谐民主的治理格局
        一、家族议事:家规族规
        二、民主治理:村规民约
    第六节 不断向好的民众生活
        一、生活环境显着改善
        二、家庭收入渐以较高
        三、生活质量不断向好
第三章 侗寨彦洞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节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计方式单一,产业基础薄弱
        二、交通、信息闭塞
        三、人口问题突出
        四、文化传承出现断裂
        五、产业兴旺难以找到突破口
        六、人民生活与全面小康、精准脱贫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
    第二节 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资源的匮乏
        二、环境的制约
        三、当地人的观念意识
        四、政府的决策与工作中的缺位与偏差
第四章 新时代民族村寨发展的目标、机遇及其路径思考
    第一节 发展的目标与机遇
        一、发展的目标
        二、发展的机遇
    第二节 发展的路径思考
        一、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
        二、充分开发地方性知识的软实力价值
        三、激发、调动村民为主体的内生动力
        四、因地制宜、特色开发地方“物产”资源
        五、重视“连横”“合纵”的优势互补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戛纳电影节的历史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电影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选题缘起
        一、戛纳电影节的地位与影响
        二、戛纳电影节的研究价值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五个研究方向
        二、三种研究立场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理论预设
        一、戛纳的历史与文化战略
        二、戛纳电影节是文化生产机制
    第四节 研究思路
        一、生产自身
        二、生产经典作品
        三、生产名人与明星
        四、生产艺术等级
第一章 戛纳电影节的缘起与形塑(一九三九—一九五八)
    第一节 戛纳的缘起与自我塑造
        一、戛纳的缘起:与威尼斯对抗
        二、戛纳的初创与形成:组织、评选与仪式
        三、冷战中的电影、外交与政治
    第二节 边缘类型片的舞台
        一、《第三人》
        二、《花都艳舞》与《四海一家》
        三、《恐惧的代价》
    第三节 名人与明星的传奇场域
        一、孤傲艺术家:让·谷克多
        二、失落的明珠:大卫·里恩
        三、新现实主义领袖:德·西卡
        四、印度电影灵魂:萨蒂亚吉特·雷伊
        五、明星神话:褒曼与格蕾丝·凯丽
    第四节 现代主义的转折
        一、黑色电影的加冕
        二、现代主义美学的发端
第二章 电影史的现场(一九五九—一九六八)
    第一节 见证电影史的现场
        一、参赛片与市场的扩大
        二、狂欢派对与评委升级
        三、第三世界的大门
        四、组委会制的确立
        五、商业宣传的阵地
    第二节 新浪潮的兴起
        一、从《广岛之恋》到《四百击》
        二、瓦尔达与德米
        三、回归本真的《男欢女爱》
    第三节“五月风暴”的电影史现场
    第四节 现代电影的舞台
        一、现代生活观念的兴起
        二、现代美学风格的彰显
    第五节 作者论视野下的风格家
        一、类型改良家奥托·普雷明格
        二、风格大师小林正树
        三、《饥饿》与《洞》
第三章 议题政治的年代(一九六九—一九八一)
    第一节 多板块化与再政治化
        一、“导演双周”与多元板块的形成
        二、一九七二年的转折
        三、弗朗索瓦·萨冈事件
    第二节 新好莱坞的推手
        一、戛纳的宠儿科波拉
        二、罗伯特·奥特曼的《陆军野战医院》
        三、沙茨伯格的《稻草人》
    第三节 政治介入主义
        一、黑名单上的人
        二、政治争议导演:科斯塔·加夫拉斯
        三、阿尔及利亚独立运动与戛纳
    第四节 宗教批判与天主教奖
        一、戛纳的宗教问题
        二、《如果》对教会寄宿学校的批判
        三、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第五节 性禁忌的边界
第四章 文化例外的博弈(一九八二—一九九一)
    第一节“文化例外”与戛纳
        一、电影节升级
        二、周年纪念奖和一种关注单元
        三、从戴安娜王妃到麦当娜
        四、美法的文化博弈
        五、冷战的结束与戛纳
    第二节 流亡者的圣地
        一、塔可夫斯基与戛纳
        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追问
    第三节 平均主义的噩梦
        一、一片多奖
        二、双黄蛋
        三、双金棕榈
    第四节 法国电影的舞台
        一、新浪潮在继续
第五章 东方电影的崛起(一九九二—二〇〇一)
    第一节 推陈出新的全球化电影舞台
        一、金棕榈中的金棕榈
        二、新旧更替与全球视野
        三、争议中的法国新电影
    第二节 华语电影的崛起
        一、华语电影与戛纳电影节的早期交往
        二、“第五代”的登场
        三、侯孝贤与李安:两种命运
        四、杨德昌的《一一》
        五、《鬼子来了》一鸣惊人
    第三节 美国独立电影的博兴
        一、“天才”索德伯格与《性、谎言、录像带》
        二、“鬼才”塔伦蒂诺与《低俗小说》
        三、“怪才”特里·吉列姆与《恐惧拉斯维加斯》
    第四节 戛纳的性别政治
        一、简·坎皮恩与女导演加冕
        二、阿莫多瓦的女性形象
    第五节 后冷战时期的加冕
        一、乌托邦绘图员: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二、希腊历史的沉思者安哲罗普洛斯
    第六节 阿巴斯与伊朗电影的发现
结论 欧洲电影节体系的作用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10)西潼铁路筹建史研究(1905-1911)(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创新点
一、引子:迟到的西潼铁路
二、西潼铁路的动力选择
    (一)路权开放与粤汉效应
    (二)杜绝觊觎与自保利权
    (三)边防之需与枢纽之区
    (四)开通商务与变通风气
    (五)小结
三、西潼铁路的筹建
    (一)西潼铁路筹建的发端
    (二)商办,抑或官商合办?
    (三)西潼铁路的“官商合办”
        1、人事安排
        2、勘路
        3、筹款
    (四)再起路权之争:官商合办,商办,抑或洋商办?
        1、曹抚力争官商合办
        2、三国争办西潼铁路
        3、各界力争商办
    (五)西潼铁路的商办
    (六)收归国有
    (七)小结
四、各方力量对西潼铁路反应的透视
    (一)政府力量
        1、清廷
        2、陕甘总督
        3、陕西抚藩
        4、州县官
    (二)民间力量
        1、农民
        2、士绅
        3、学生
    (三)外国力量
    (四)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中国投资大事记(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论文参考文献)

  • [1](道光)广东通志艺文畧史部订补[D]. 张志超. 暨南大学, 2020
  • [2]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集注[D]. 邢耀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3]湘潭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1953-1956)[D]. 张晶宇. 湘潭大学, 2020(12)
  • [4]东方鳯羽——韩爱萍传[J]. 张好好. 芳草, 2019(04)
  • [5]场所记忆—王莽九庙与现代工业遗产保护研究初探[D]. 赵炎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6]乡村振兴视域下贵州民族传统村寨发展问题研究 ——以侗寨彦洞为对象[D]. 严进进. 贵州大学, 2019(12)
  • [7]艾芜八十二岁时的“鄂行”[J]. 龚明德. 蜀学, 2017(02)
  • [8]艾芜八十二岁时的“鄂行”[J]. 龚明德. 蜀学, 2017(02)
  • [9]戛纳电影节的历史演进研究[D]. 肖熹.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8)
  • [10]西潼铁路筹建史研究(1905-1911)[D]. 柴鹏辉. 曲阜师范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中国投资活动(1999年12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