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探索

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探索

一、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袁娇[1](2020)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性,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在《纲要》精神引导下,应打造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模式,实现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培养和发展。大力倡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而且有助于在社会高速发展进程中,培养具备全面技能和创新思维的个性化人才,以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需要。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积极推进个性化培养模式,关注大学生个体成长和思想动态发展,及时采取有效的疏导和教育措施,排除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和消极思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90"后大学生具有十分显着的个性特征,他们崇尚自由、平等、正义,但心理素质水平较差,缺少良好的辩证思维能力,沉迷于网络游戏、电子产品无法自拔,这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杜琳琳[2](2020)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创新探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个性化培养模式,旨在强化思政教育效果,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效助力。高校思政教育基于新时代背景创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思政教师了解个性化培养的理论基础,把握个性化培养创新的意义,针对现有思政教育问题,实施革新培养观念、创新教育方式、构建信息系统、搭建成长平台、健全评价体系等策略,以期提高思政教育个性化人才培养质量。

卜宇芳[3](2020)在《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相比于普通的大学生,艺术类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更追求个性化。所以,为了保证教育成效艺术类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实现个性化发展。该文就以此为切入点,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内涵以及其发展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论述了实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参考。

王樱岚[4](2020)在《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模型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现已有很多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对国内多所高校的就业指导网站进行调研发现,当前各高校采用的就业指导方式较为陈旧,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专家讲座制、网络咨询制等,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就业指导方法较为传统,由于实体教师数量、精力有限导致个性化培训理念缺失,缺乏针对性,不能一对一因材施教;缺乏对求职后的学生进行信息的有效收集和分析,忽略了就业指导信息复盘等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精准就业培训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高效化的迫切需求。利用信息化培训思想开展就业能力指导活动逐渐成为国内外高校培训学生就业知识、就业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提出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模型并对其进行实例化设计。首先,研究精准就业设计过程中依托的理论基础。深入分析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合理规划就业指导方案,以提高培训效率。其次,构建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模型。深入研究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流程,确定了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模型的构建原则;分析了模型的设计思想及培训机理;构建了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模型的总体结构,详细阐述了模型的组成;剖析了模型的特点,为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提供完整的理论指导。最后,设计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系统并验证应用效果。以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模型为理论支撑,设计并开发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系统,将其应用在日常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通过培训系统的辅助培训教会受训者岗位技能和面试技能,达到提高应聘成功率、节省受训者时间等目的。系统中利用专家推理技术设计虚拟教师,实现了就业指导方案的个性化与精准定制,使就业指导过程能够自适应学习者自身特征与学习需求。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模型的设计能够真实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应聘成功率,减少所需时间,降低教师成本。

廖清云[5](2020)在《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研究》文中提出自“钱学森之问”提出以来,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新需求,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实践都证明,校企合作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人才培养改革的趋势。为全面了解我国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开展状况,本研究开展了对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本研究将我国目前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划分为三种模式:置校入企模式,校企共建模式和引企入校模式。首先通过案例分析法详细分析了各个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实践做法,探讨和分析了各个培养模式的典型特征及优缺点。接着通过对三大培养模式进行系统的比较和分析,揭示了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五大共性特征:一是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统筹双方职责分工;二是面向行业需要,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要素制定培养目标;三是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分阶段分模块设置前沿的培养内容;四是重视科研实践,实施研究型教学;五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学生主体。并且发现了这些模式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组织形式、企业参与联合培养的程度、培养内容的侧重点、各阶段的具体培养路径”这些方面存在差异。然后通过分析各个案例反映的实际问题以及对照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发现在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五大问题:联合培养的制度体系不健全、个性化培养计划执行不到位、过度重视科研项目实践培养、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不足、政府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最后,针对上述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构建了一种新的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校企紧密互动型”模式。

王家阳[6](2020)在《我国大学本科荣誉学院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拔尖创新人才是社会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和领军人物,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界都呼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荣誉学院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从“少年班”、“实验班”等发展而来,到现在大学竞相建立荣誉学院。然而,目前对我国荣誉学院并没有全国性的研究和分析,荣誉学院在发展上也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对我国大学本科荣誉学院发展研究势在必行。我国荣誉学院经历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下曲折的发展,人们在分析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认识到了拔尖创新人才和荣誉学院的重要性。回顾我国荣誉学院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典型建设和全面推进三大阶段。当前,我国“985工程”建设大学、“211工程”建设大学、地方大学三种层次大学的荣誉学院在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上既存在共同点,也存在差异。在管理创新上,他们都有卓越的培养目标、多元高水平师资和校内多方协同的制度支撑;在人才培养上,他们建立了多样化、强竞争的选拔机制,基于高平台的个性化培养并取得了显性化、可称赞的培养成效。但在培养目标、师资力量、校领导重视程度、委员会制度、分流淘汰标准、国际合作交流层次和形式以及培养成效上有较大差异。当前我国荣誉学院还存在扎堆建立、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职责划分、与校内其他专业学院的协同等长效管理机制建设问题,选拔标准的“成绩导向”、生源的“非差异化”、分流淘汰标准的过分“学科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性”、国际合作培养的“全方位落地”等人才培养问题。可以通过明晰办学定位,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建立独立的师资体系,加强针对性培养;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学校上下合力;坚持严格选拔的原则,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健全访学制度,提升国际交流能力等改革举措进行优化。荣誉学院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改革与发展不仅仅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特征,也是标志性成果。大学的荣誉学院后续建设和创新,需要在汲取前期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继续保持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方向,为培养高端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刘京丽,祝恩智[7](2020)在《大健康时代中医药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了适应大健康时代对中医药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笔者导师团队通过在中医药院校统一教育模式下,结合中医类本科师承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赛、实验室开放中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目标及措施的探索与实践,探讨中医药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有效途径,但要培养出高素质拔尖的创新中医药人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及评价体系。

于瑾[8](2019)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大数据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数据是继互联网、云计算相继发展的又一颠覆性技术革命。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开启了又一次重大的教育转型,数据与教育的有机融合,正在助推教育模式的升级,助力教师职业技能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将大数据运用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是时代应有之义。本文从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和技术创新出发,基于新时代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战略要求,提出应用大数据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手段。论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其一,阐释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这部分首先介绍了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大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和可视化等技术路线,以及大数据在探索事物发展过程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中所具有的管理、分析和预测的功能。与此同时,从辅导员在培养大学生时代新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入手,围绕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这条主线,解析了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相关概念、阐述了辅导员职业的目标、任务和环节,进而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与辅导员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基本理论,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最后,分析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与大数据的内在关联,阐明应用大数据是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最科学和有效的路径。其二,考察大数据时代给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部分系统阐述了大数据时代所引发的思维转变、社会变革和管理革命的现实影响;全面分析了这一系列变革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影响,给自身建设带来的动态化呈现、个性化需求、高效管理的发展机遇;通过反思,本文认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面临大数据应用的意识不足、政策导向欠缺、技术处理能力不够等现实困境;进而提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有必要建立大数据管理系统,以便动态呈现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在完备的数据技术支撑下,科学化、个性化、动态化地开展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其三,分析和反思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的数据应用现状。论文指出,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能考核体系中缺乏个人信息和个性化培养机制的数据积累和数据管理;究其原因,认为在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观念薄弱、思维欠缺、主动性意识不够,缺乏对大数据技术引用、培训和管理的投入;提出“用数据分析、用数据管理、依数据评价、靠数据决策”进行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理念,应将大数据技术作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其四,应用大数据加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构想。一是科学搭建多层次联动的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大数据管理平台,规划组织平台的技术架构,搭建辅导员职业档案的云数据库,从宏观层面的组织活动和微观层面的个人活动中提取与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活动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二是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信息资源的整合应用,可视化地精准分析和评价辅导员群体对职业发展关注的焦点和辅导员个体对职业能力建设的反馈情况,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建设、个性化教育管理水平和自我提升发展能力;三是通过可视化地分析和预估研判,重点把握辅导员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职业心理环境等激励机制建设,尝试对辅导员的职业选聘、职业培养和考评晋升等建设机制的完善提供科学决策和方案;四是在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中,要注意科学选择和防范大数据应用的风险,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及泄密防控等问题。

向春霞[9](2019)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析 ——基于2016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迅速发展以及创业热潮的风起云涌,创新创业成为经济增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各国纷纷高度重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重地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因此,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比较好的一些高校的模式、经验和问题,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显得颇为必要。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6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本为基础,基于三螺旋理论探索性地研究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运行的现状,总结出对我国高校的借鉴和启示。通过对40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当前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为以大学生为主体,在政府引领、高校实施、企业协作下而形成的“三位一体”协同模式。其中,作为实施者的高校:出台相关政策激励、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类课程和教材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和学生实训能力提升;作为协作者的企业: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师资支持、课程与教材建设、资金支持等方式来协同育人;作为引领者的政府: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实训平台建设方式来协同育人。结合本研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现状,研究又分别从高校、企业、政府及其他四个层面分析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并通过对斯坦福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运行现状进行案例分析,从中得出一些启示。并结合我国高校的问题和国外高校案例的经验,本研究对当前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现状进行了一定优化:由主要为以大学生为主体,在政府引领、高校实施、企业协作下而形成的“三位一体”协同模式优化为以大学生为主体,在政府引领、高校实施、企业协作、社会各方协助下而形成的“四位一体”协同模式。

管理要[10](2019)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在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展开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实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发展现状展开了分析,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因此需要从个性化体系建立、个性化内容设计、推行自我管理等方面加强学生个性化教育,从而有效采取个性化培养模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2)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创新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理论基础
    (一)个性与共性的辩证
    (二)因材施教教育思想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创新的意义
    (一)践行以人为本理念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困境
    (一)教学观念滞后
    (二)教学内容单一
    (三)实践教学薄弱
四、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创新路径
    (一)革新培养观念
    (二)创新教育方式
    (三)构建信息系统
    (四)搭建成长平台
    (五)健全评价体系
五、结束语

(3)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内涵
2 目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思政教育个性化教学理念缺失
    2.2 思政教育个性化教育方法不当
    2.3 思政教师个性化教学能力不足
3 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原则
    3.1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3.2 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原则
4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途径探索
    4.1 树立思政教育个性化培养理念
    4.2 丰富思政教育个性化培养方法
    4.3 提升思政教师个性化教育能力
5 结语

(4)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模型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就业能力培养研究现状分析
        1.2.2 就业指导系统应用分析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1.3.1 论文研究思路
        1.3.2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就业指导培训基础理论及模型分析
    2.1 就业指导培训模型理论
        2.1.1 个性化学习教育理论
        2.1.2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2.1.3 任务驱动教育理论
        2.1.4 终身教育理论
        2.1.5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2.2 就业指导模型分析
        2.2.1 典型培训模型分析
        2.2.2 大学生岗位技能培训模型分析
        2.2.3 培训模型分析综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模型的构建
    3.1 基于培训理论构建就业指导模型的基本思路
    3.2 模型构建原则
    3.3 模型设计方法
        3.3.1 模型设计思想
        3.3.2 精准就业指导流程分析
        3.3.3 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模型提出
    3.4 模型基本模块
        3.4.1 个性化培训内容组织
        3.4.2 学习者特征分析
        3.4.3 个性化培训方案定制
        3.4.4 精准就业指导效果评估
        3.4.5 培训监听
    3.5 模型构建优势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思想
        4.1.1 系统设计路线
        4.1.2 系统应用流程
    4.2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4.3 系统资源组织策略
        4.3.1 精准就业指导资源库设计
        4.3.2 学习活动设计
    4.4 系统业务逻辑层设计
        4.4.1 虚拟教师模型框架结构设计
        4.4.2 学习者特征分析设计
        4.4.3 个性化培训方案定制
        4.4.4 精准就业指导效果评估设计
    4.5 系统应用层设计
        4.5.1 学习者培训模型框架设计
        4.5.2 学习者培训应用功能设计
    4.6 系统设计实例
        4.6.1 油田类岗位个性化培训方案定制流程
        4.6.2 设计论证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系统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5.1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配置
        5.1.1 系统开发环境
        5.1.2 系统运行环境
    5.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5.3 系统培训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5.3.1 系统界面与功能评价
        5.3.2 系统培训效果分析
        5.3.3 系统培训满意度分析
        5.3.4 培训系统建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5)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相关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研究型大学
        (二)校企联合培养
        (三)拔尖创新人才
        (四)人才培养模式
    二、理论基础
        (一)拔尖创新人才的特征
        (二)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
        (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
    三、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分析框架构建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
    一、置校入企模式
        (一)典型案例分析
        (二)模式特征
        (三)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二、校企共建模式
        (一)典型案例分析
        (二)模式特征
        (三)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三、引企入校模式
        (一)典型案例分析
        (二)模式特征
        (三)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分析
    一、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共性特征
        (一)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统筹协调双方职责分工
        (二)面向行业需要,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要素制定培养目标
        (三)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分阶段分模块设置前沿的培养内容
        (四)重视科研实践,实施研究型教学
        (五)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学生主体
    二、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差异分析
        (一)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组织形式不同
        (二)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程度不同
        (三)培养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四)各阶段的具体培养路径不同
    三、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联合培养的制度体系不健全
        (二)个性化培养计划执行不到位
        (三)过度重视科研项目实践培养
        (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不足
        (五)政府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创新
    一、“校企紧密互动型”培养模式构建的策略
        (一)组织建设——校企合作联盟下设各类“校企联合培养创新班”
        (二)培养内容——“一对一”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
        (三)培养方式——本硕博一体化递进式融合创新教育
        (四)培养评价——双环联动真实性综合评价体系
    二、“校企紧密互动型”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以完善运行机制为目标,构建健全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
        (二)以提升培养质量为导向,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以发挥引领作用为核心,提高政府在联合培养中的参与力度
    三、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6)我国大学本科荣誉学院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荣誉学院
        1.3.2 拔尖创新人才
        1.3.3 通识教育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重难点
        1.4.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大学本科荣誉学院建设的发展历程
    2.1 初期探索:以实验之名的“零的突破”
    2.2 典型建设:以名校引领的“高峰探索”
    2.3 全面推进:多类型院校参与的“高原效应”
第三章 以卓越之名:荣誉学院的管理创新
    3.1 以国际化和优势学科定位培养目标
    3.2 多元高水平组建师资团队
        3.2.1 多元的导师制
        3.2.2 高水平教学团队
    3.3 校内多方协同的制度支撑
        3.3.1 校领导直接负责制
        3.3.2 多元化的委员会制度
        3.3.3 专业学院协同管理制度
        3.3.4 独立的荣誉生权益保障
第四章 促卓越之实:荣誉学院的人才培养
    4.1 多样化、强竞争的选拔机制
        4.1.1 选拔时间:入学前、入学后和二次选拔
        4.1.2 选拔标准:成绩为主和综合考察
        4.1.3 分流淘汰:自主退出和考核退出
    4.2 基于高平台的个性化培养过程
        4.2.1 实行分段式培养模式
        4.2.2 构建交叉复合型课程体系
        4.2.3 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
        4.2.4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4.2.5 搭建国际国内交流平台
    4.3 显性化、可称赞的培养成效
        4.3.1 毕业生继续深造率高
        4.3.2 毕业生就业前景好
        4.3.3 毕业生学业成果丰富
第五章 拷卓越之问:荣誉学院的发展困境
    5.1 长效管理机制建设问题
        5.1.1 荣誉学院的扎堆成立
        5.1.2 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职责划分
        5.1.3 荣誉学院与校内其他专业学院的协同
    5.2 深度开展卓越人才培养问题
        5.2.1 选拔标准的“成绩导向”
        5.2.2 生源的“非差异化”
        5.2.3 分流淘汰标准的过分“学科化”
        5.2.4 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性”
        5.2.5 国际合作培养缺乏“全方位落地”
第六章 续卓越之路:给荣誉学院的若干建议
    6.1 管理机制
        6.1.1 明晰办学定位,发挥自身特色优势
        6.1.2 建立独立的师资体系,加强针对性培养
        6.1.3 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学校上下合力
    6.2 人才培养
        6.2.1 坚持严格选拔的原则,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
        6.2.2 健全访学制度,提升国际交流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我国荣誉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情况
附录2 我国荣誉学院导师制设置情况
附录3 我国荣誉学院任课教师水平
附录4 我国荣誉学院校领导任职情况
附录5 我国荣誉学院委员会制度设置情况
附录6 我国荣誉学院分段式培养对照表
附录7 我国荣誉学院国际合作交流情况
附录8 我国荣誉学院毕业生升学情况
附录9 我国荣誉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
附录10 我国荣誉学院毕业生荣誉获奖情况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大健康时代中医药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健康时代个性化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
    1.1大健康时代需要个性化中医药专业人才
    1.2 新时期中医药大学生渴望个性化培养
    1.3 中医药人才个性化培养有待发展
2 中医药人才个性化培养的途径
    2.1 个性化培养思路
    2.2 个性化培养有效途径
        2.2.1结合中医类本科师承教育
        2.2.2 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2.2.3 结合互联网+大赛
        2.2.4 结合实验室开放
3 小结

(8)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大数据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现状
        (一)关于大数据概念及应用研究
        (二)关于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三)关于大数据与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研究
    四、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应用大数据的概念阐释与理论资源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应用大数据的概念解读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基本要素
        (三)大数据及其技术应用
    二、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一)恢复重建期(1977年至1989年)
        (二)科学建制期(1990年至2003年)
        (三)内涵式发展(2003年至今)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理论资源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向指导
        (二)社会学相关理论的合理借鉴
        (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充分探索
        (四)大数据基本原理的技术支撑
第二章 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变革
    一、大数据时代引发的社会变革
        (一)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的转变
        (二)大数据时代社会生活的变革
        (三)大数据时代引发的管理革命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应用大数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应用大数据的必要性
        (二)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应用大数据的可行性
    三、大数据时代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挑战和机遇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面临的机遇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大数据应用的现状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大数据应用的缺失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中大数据应用的欠缺
        (二)高校辅导员考核体系中缺乏大数据的统计分析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大数据应用的影响因素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数据管理意识欠缺
        (二)高校大数据平台建设投入不足
第四章 运用大数据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构想
    一、建立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大数据应用平台
        (一)建立辅导员职业管理服务的大数据平台
        (二)辅导员职业管理服务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与管理
    二、推进大数据在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的应用
        (一)数据的可视化研判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新靶标
        (三)职业行为的数据挖掘
    三、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
        (一)实现高校辅导员数据化的职业准入与淘汰机制
        (二)完善高校辅导员数据化的培养系统
        (三)健全高校辅导员数据化的考评反馈机制
        (四)构建高校辅导员数据化的晋级管理机制
    四、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高校辅导员个性化养成教育
        (一)把握高校辅导员的个性特征
        (二)完善高校辅导员的个性培养方案
        (三)利用大数据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进行调适
    五、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应用大数据的风险控制
        (一)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数据真实性的保障
        (二)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数据规范化的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9)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析 ——基于2016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概念界定
    1.5 理论基础
    1.6 研究设计
2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现状分析
    2.1 文本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2.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运行中高校角色:实施者
    2.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运行中企业角色:协作者
    2.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运行中政府角色:引领者
    2.5 本章小结
3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问题分析
    3.1 高校层面:实施效果欠佳
    3.2 企业层面:协同存在偏差
    3.3 政府层面:引领不到位
    3.4 其他层面:资源整合不全面
4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案例分析
    4.1 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运行现状:磁石模式
    4.2 牛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运行现状:互动模式
    4.3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借鉴及启示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5.3 研究反思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
三、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发展现状调查
    (一)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学生思想脱节
    (二)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符合学生需求
    (三)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忽视学生主体性
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 建立个性化教育体系
    (二) 突出个性化设计内容
    (三) 推行大学生自我管理
五、结论

四、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探索[J]. 袁娇.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28)
  • [2]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创新探究[J]. 杜琳琳.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09)
  • [3]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研究[J]. 卜宇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20)
  • [4]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模型的研究与实践[D]. 王樱岚.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5]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研究[D]. 廖清云.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我国大学本科荣誉学院发展研究[D]. 王家阳.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4)
  • [7]大健康时代中医药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刘京丽,祝恩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05)
  • [8]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大数据应用研究[D]. 于瑾.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6)
  • [9]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析 ——基于2016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D]. 向春霞.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10]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 管理要. 智库时代, 2019(02)

标签:;  ;  ;  ;  ;  

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