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OPD并重症肺性脑病机械通气的监护(论文文献综述)
刘祖洪[1](2020)在《无创呼吸机通气联用乙酰半胱氨酸吸入治疗在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道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情严重、死亡率高、预后差等临床特点,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是我国城市人口第4大疾病死亡原因,在农村更是高居10大死亡病因的第3位。近年来,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空气污染加重、有害物质浮尘、吸烟人口增加等不良因素影响加剧,COP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COPD发病机制复杂,以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及呼吸道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呼吸系统将会出现诸如动态肺顺应性降低、肺泡及毛细血管丧失、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病理改变,进而导致肺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引起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最终出现呼吸功能衰竭;使得呼吸衰竭成为其最常见且最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干预治疗,患者则可发生低氧血症、CO2潴留综合征,这也是患者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以往对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性COPD患者的治疗手段有限,疗效不佳,一度成为临床治疗瓶颈。近年来,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性COPD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其中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COPD已成为一种共识,其疗效也逐渐得到临床肯定。本研究旨在观察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对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为相关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为COPD临床防治提供新的切入点。方法:筛选、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06月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患者知情同意及依从性、治疗及随访完整性及病例信息齐全等条件,最终筛选87例病例纳入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并收集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标本。另外收集同期收治的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2例,为对照组,同样收集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标本。两组患者均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等常规治疗。在此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进行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并予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除不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外,其它治疗均同观察组。观察患者胸闷气短、咳嗽咳痰、肺部干湿啰音、呼吸音较低等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判定患者治疗前后治疗效果;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l)及1秒率(FEVl%)的肺功能指标,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和血二氧化碳分压,即动脉血PaO2和PaCO2;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分析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对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血氧分压改善、蓄积的CO2缓解、炎症反应及疗效的影响。结果:1、观察组患者87例,其中男67例,女20例,平均年龄64.38±7.52岁,中位数年龄68岁;患者体重指数(BMI)为23.14±1.36 Kg/m2;吸烟指数为396.53±27.82;病程为17.34±6.89年;治疗前PaCO2(mm Hg)为82.46±9.13,PaO2(mm Hg)为56.54±11.25;治疗前FEV1为0.93±0.11 L,FEV1%为51.43±6.42;治疗前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4(ng/L)为1.67±0.24,IL-6(ng/L)为43.07±6.24。对照组患者82例,其中男64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18±9.45岁,中位数年龄67岁;患者体重指数为23.57±2.08 Kg/m2;吸烟指数为402.15±18.35;病程为19.17±4.25年;治疗前PaCO2(mmHg)为81.67±11.03,PaO2(mmHg)为57.39±9.82;治疗前FEV1为0.95±0.08 L,FEV1%为50.87±8.96;治疗前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4(ng/L)为1.64±0.43,IL-6(ng/L)为41.39±9.5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吸烟指数、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等一般临床资料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为1.47±0.16 L,FEV1%为62.36±7.3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FEV1为1.26±0.11 L,FEV1%为56.72±6.59。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及FEV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CO2(mmHg)为59.38±11.84,PaO2(mmHg)为82.63±10.32;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PaCO2(mmHg)为65.72±8.35,PaO2(mmHg)为76.44±12.0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ng/L)为19.76±4.34,IL-4(ng/L)为1.23±0.27;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ng/L)为34.28±6.19,IL-4(ng/L)为1.15±0.38;治疗后观察组的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的IL-4水平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有效及无效率分别为47.13%、36.78%及16.09%,总有效率为83.9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显效、有效及无效率分别为39.02%、26.83%及34.15%,总有效率为65.85%;治疗后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有效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6,P=0.166),但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1、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提高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及FEV1%,改善其肺功能;2、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氧分压及缓解CO2蓄积。3、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6水平,缓解患者炎症反应。4、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音较低、干湿啰音等呼吸道症状体征,提高其疗效。
帅垠琦[2](2020)在《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评价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为推广三桔咳喘口服液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与临床数据支持。2.简要整理张晓云教授中医治疗肺心病的经验,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经验,为临床治疗肺心病提供可借鉴的学术经验。方法:1.临床研究(1)采用Excel生成随机数的方法将69名(最终完成64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基本情况及基线水平情况的比较,确保受试者基线水平一致。(2)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桔咳喘口服液,连续观察14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治疗第14天观测中医证候总积分、血气分析等指标。(3)收集数据,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并对三桔咳喘口服液的疗效及安全性做出评价。2.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经验3.概括总结张晓云教授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经验。结果:1.临床研究(1)总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愈显率12.5%。试验组:总有效率87.5%,愈显率40.6%。在临床疗效上,对照组与试验组之间的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中医症状体征、痰液总积分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次要症状积分在治疗前对比已经具有统计学意义,故通过(治疗前-治疗后)的次要症状积分差值来对比,组间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肺功能比较:FEV1/FVC在治疗14天后,两组比较表现出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FEV1预计值百分比在治疗后,组间比较并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未优于对照组。(4)血气分析的比较:试验组Pa O2、Pa O2测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5)炎症指标的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6)营养指标、电解质水平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的经验中医全程参与、畅通气道、慎用利尿剂、强心剂等。3.张晓云教授治疗肺心病的经验天人合一,三因制宜;辨病与辨证结合。结论:1.两组的治疗方案在此临床研究中均表现了有效性,但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三桔咳喘口服液在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过程中,疗效肯定且安全性高。
马双燕[3](2020)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慢阻肺的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而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症状更加明显及严重,II型呼吸衰竭是AECOP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分析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在无创呼吸机(Non-invasive Ventilator,NIV)辅助通气治疗下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今后呼吸危重症医学的临床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2016年9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101例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无创呼吸机分为常规组(A组)和无创组(B组),其中常规组采用一般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化痰、糖皮质激素、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无创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通过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COPD病程长短、合并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方式、住院时间、住院次数、住院费用、总有效率、气管插管、病死率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本次研究总共纳入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101例,A组有51例患者,占的比例为50.5%,B组有50例患者,占的比例为49.5%。2、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COPD病程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基础疾病上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H、Pa CO2、Pa O2、Sa O2、PCT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气分析比较,PH、Pa O2、Sa 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B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气分析比较,PH、Pa O2、Pa CO2、Sa 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Pa O2、Pa CO2、Sa O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次数及住院费用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及病死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无创组(B组)相比较,常规组(A组)患者住院次数较多,住院费用较高。2、对于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下效果优于常规治疗。3、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AECO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4、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在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韩婷[4](2020)在《健脾养肺汤对AE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成功率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1目的探讨健脾养肺汤(安徽省中医院周大勇主任经验方)对AECOPD呼衰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等方面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为临床中医药干预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临床脱机难题开辟一条新的治疗思路。2方法本研究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设计执行前瞻性的研究方案,观察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中医院综合ICU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56例,中医辨证属肺脾气虚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机械通气、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养肺汤,组方:党参、薏苡仁、山药、白扁豆、桔梗、炙甘草各12g,白术、茯苓、黄芩、陈皮、法半夏、莲子、连翘、大枣各9g,砂仁(后下)6g。上药由我院煎煮室煎成汤剂,每袋200m L,400ml/d,经鼻胃管注入,早晚分服。观察两组治疗前、第7天及第14天呼吸指标(氧合指数、潮气量、浅快呼吸指数)、动脉血气分析、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APACHEI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中医疗效判定等变化。3结果(1)两组治疗前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感染指标、营养指标、呼吸指标等)无显着差异。(2)两组总疗程内(14d)持续机械通气时间和脱机成功率比较,治疗组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7天和14天后,APACHE I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PACHE II评分第7天及第14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7天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第14天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7天和14天后,PH、PaO2及氧合指数均较前上升(P<0.05),PaCO2均较前下降(P<0.05);两组第7天PH、Pa O2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第14天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第7天及第14天Pa CO2下降水平、氧合指数上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治疗7天和14天后,潮气量和浅快呼吸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第7天及第14天潮气量升高水平及浅快呼吸指数下降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治疗7天和14天后,WBC、N%、CR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在第7天及第14天WBC、CRP下降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7天N%比较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治疗7天和14天后,AL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第7d的HG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第7天及第14天ALB上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7天HGB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总疗程内(14d),治疗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92.86%>78.57%)明显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健脾养肺汤联合西医相关治疗,有助于改善AE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中医疗效,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指标、改善营养状态、增强机体机能,改善呼吸指标,提高氧合,最终达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前脱机时间窗,提高脱机成功率的目标,对脱机患者的预后转归也有着重要意义。
任珺,卢火佺[5](2019)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肺性脑病昏迷患者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肺性脑病昏迷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肺性脑病昏迷患者17例,评估患者意识状态、血气分析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通气治疗12 h、24 h、48 h后意识状态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24 h、48 h的p H值与通气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4 h、12 h、24 h、48 h的PaCO2值与通气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12 h、24 h、48 h的PaO2与通气前相比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面部压迫部位皮肤潮红及破溃7例,胃胀气5例,恶心2例,呕吐1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谵妄3例。结论肺性脑病昏迷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疗效确切,并发症轻微。
杨益宝,陈斯宁,莫雪妮[6](2019)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醒脑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醒脑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5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pH值、PaO2值、Pa CO2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 3%,高于对照组的73. 3%(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pH值、PaO2值均升高,PaCO2值均下降,并且观察组患者GCS评分、PaO2、PaCO2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醒脑静治疗COPD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好,能促进患者意识障碍恢复,并改善呼吸功能。
张华根,曾伟坚,彭贵霞,张春平,刘妙兰[7](2018)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性脑病的效果》文中认为目的评价无创正压无创通气对肺性脑病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肺性脑病昏迷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45例患者中,34例患者好转出院,7例放弃治疗,有效率75%。结论肺性脑病昏迷患者并非无创通气的绝对禁忌证,在严格的监护条件下,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昏迷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杨益宝[8](2018)在《无创通气联合醒脑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研究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Glasgow昏迷评分、动脉血p H值、PaO2、PaCO2值、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评估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性脑病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和救治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共6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常规支气管扩张剂舒张气道、甲泼尼龙抗炎、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合并肺部感染给予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并发心力衰竭者酌情使用改善心功能等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接受上述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ST模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5天。观察两组前后呼吸困难、神志改善情况,统计患者气管插管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Glasgow昏迷评分,动脉血pH值、PaO2、PaCO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6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病例脱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Glasgou昏迷评分,动脉血PH、PaO2、PaCO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气管插管率比较:治疗组气管插管率6.7%,观察组气管插管率26.7%,治疗组气管插管率低于观察组。(3)Glasgou昏迷评分比较:Glasgou昏迷评分较对照组增高(P<0.05),治疗组神志改善及脑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4)血气分析结果比较:组内PH值、PaO2、PaCO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治疗干预,两组均能改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组间PH值、PaO2、PaCO2比较:治疗组PH值、PaO2、PaCO2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提示无创机械通气经合用醒脑静注射液干预后,更能改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比较:组内治疗后,两组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治疗前后均有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疗效显着,能促进意识障碍较快恢复,改善呼吸功能,减少气管插管率,对临床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王化洋[9](2018)在《呼吸兴奋剂与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方便选取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与呼吸兴奋剂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探讨该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以NIPPV治疗,观察组加以尼可刹米、纳洛酮联合NIPPV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气管插管率和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气管插管率为86.67%、11.11%,与对照组的64.44%、4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8、22.135,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a CO2、Pa O2及p H分别为(48.64±5.23)mm Hg、(73.78±6.39)mm Hg、(7.58±0.23),均显着优于对照组(t=6.171、7.737、5.330,P<0.05)。结论NIPPV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COPF合并肺性脑病疗效确切,可显着降低患者气管插管率,改善患者血气指标。
王金荣,邵立业,郭伟,崔朝勃[10](2018)在《无创通气治疗肺性脑病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根据现有指南意见,无创通气治疗肺性脑病是禁忌的,主要是因为患者意识障碍,呼吸机耐受性差,以及由于缺乏气道保护,误吸风险较高。尽管有创通气是治疗此类患者的金标准,但在治疗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方面,尚无有效数据表明无创与有创通气究竟孰优孰劣。实际上,在无创通气治疗高碳酸性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中,神志改变的患者是被排除在外的。近来多个研究表明,对于高选择性的肺性脑病患者,若无禁忌、治疗团队经验丰富、能够进行密切监护和紧急气管插管,初始是可以谨慎尝试无创通气治疗的。本综述将讨论肺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学、临床特点以及无创通气代替有创通气,作为肺性脑病一线治疗措施方面的一些问题。
二、COPD并重症肺性脑病机械通气的监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PD并重症肺性脑病机械通气的监护(论文提纲范文)
(1)无创呼吸机通气联用乙酰半胱氨酸吸入治疗在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一般材料 |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3 治疗方案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判定标准 |
2.6 IL-4、IL-6 的检测 |
2.7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3.2 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
3.3 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氧分压及缓解CO2蓄积 |
3.4 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炎症反应 |
3.5 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提高疗效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
6.1 本研究的局限性 |
6.2 研究前景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2)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病例选择 |
2.3 不良事件的处理 |
3 研究方案 |
3.1 技术路线 |
3.2 样本含量的估计 |
3.3 治疗方案 |
3.4 观察指标 |
3.5 疗效判定 |
3.6 统计分析方法 |
4 统计分析结果 |
4.1 病例分组情况 |
4.2 脱落与剔除病例统计 |
4.3 基线分析 |
4.4 试验数据分析 |
4.5 对数据分析结果的解读 |
讨论 |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之间的关系 |
2 研究三桔咳喘口服液的意义 |
3 研究基础 |
3.1 中医对肺心病病名的认识 |
3.2 中医学对肺心病病位的认识 |
3.3 中医学对喘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
4 三桔咳喘口服液处方分析 |
4.1 桔梗汤 |
4.2 香砂六君子 |
4.3 瓜蒌薤白半夏汤 |
4.4 三拗汤 |
4.5 合方分析 |
5 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机制讨论 |
5.1 祛痰止咳,改善通气 |
5.2 改善胃肠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
6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
6.1 强调中医全程参与 |
6.2 畅通呼吸道 |
6.3 慎用无创呼吸机 |
6.4 慎用强心剂 |
6.5 慎用利尿剂 |
6.6 慎用糖皮质激素 |
6.7 慎用碱剂 |
6.8 慎用镇静催眠药物 |
7 张晓云教授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经验 |
7.1 天人合一,三因制宜 |
7.2 辨病与辨证结合 |
结论 |
特色与创新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1 中医治疗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研究进展 |
1.1 中医病机 |
1.2 中医证型 |
1.3 治法方药 |
1.4 讨论 |
2 现代医学对肺心病合并呼衰的研究进展 |
2.1 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 |
2.2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
2.3 现代医学对肺心病失代偿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 |
3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
(3)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写名词英汉对照 |
前言 |
临床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健脾养肺汤对AE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成功率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AECOPD呼衰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与脱机困难 |
1 AECOPD的病因、发病机制与呼吸衰竭 |
2 AECOPD呼衰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与脱机困难 |
3 AECOPD呼衰患者脱机困难的对策的研究现状 |
第二节 健脾养肺法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
第三节 评述与展望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内容与方法 |
2.4 数据管理及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基线资料比较 |
3.2 临床疗效 |
3.3 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 |
4 讨论 |
4.1 健脾养肺汤的组成及方解 |
4.2 健脾养肺汤现代药理作用 |
4.3 健脾养肺汤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
4.4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 AECOPD 呼衰机械通气患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介 |
(5)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肺性脑病昏迷患者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3.1 意识状态程度 |
1.3.2 血气分析指标 |
1.3.3 并发症评估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 |
2.1.1 治疗前后意识状态评估 |
2.1.2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参数变化情况 |
2.2 并发症情况 |
3 讨论 |
(6)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醒脑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临床疗效评定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pH、PaO2、PaCO2比较 |
3 讨论 |
(7)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性脑病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情况 |
2.2 血气分析 |
2.3 气管镜吸痰情况 |
3 讨论 |
(8)无创通气联合醒脑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1.1 病例资料来源 |
1.1.2 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
1.1.3 两组治疗前Glasgou评分比较 |
1.1.4 两组治疗前动脉血PH、PaO_2、PaCO_2比较 |
1.1.5 两组治疗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比较 |
1.2 诊断标准及病例选择标准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2.4 脱落标准 |
1.3 治疗方案 |
1.3.1 分组 |
1.3.2 药物与仪器 |
1.3.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4.1 安全性观察 |
1.4.2 临床疗效观察 |
1.4.3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PH、PaO_2、PaCO_2检测 |
1.4.4 治疗前后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和分析 |
2.1 安全性检测及脱落病例 |
2.2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2.3 治疗后气管插管率比较 |
2.4 治疗后Glasgou昏迷评分比较 |
2.5 治疗后动脉血PH、PaO_2、PaCO_2比较 |
2.6 治疗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比较 |
2.7 研究结果分析 |
2.7.1 临床疗效及Glasgou昏迷评分比较 |
2.7.2 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分析 |
2.7.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结果分析 |
2.8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3.1 研究背景 |
3.2 肺性脑病发病机制 |
3.3 肺性脑病现代医学治疗 |
3.4 肺性脑病的机械通气治疗 |
3.5 传统医学对肺性脑病的认识和研究 |
3.5.1 中医病名病因病机 |
3.5.2 中药治疗肺性脑病 |
3.6 醒脑静对肺性脑病的治疗研究 |
4 存在问题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9)呼吸兴奋剂与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率和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
3 讨论 |
四、COPD并重症肺性脑病机械通气的监护(论文参考文献)
- [1]无创呼吸机通气联用乙酰半胱氨酸吸入治疗在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疗效观察[D]. 刘祖洪. 南昌大学, 2020(08)
- [2]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D]. 帅垠琦.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D]. 马双燕.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4]健脾养肺汤对AE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成功率影响的临床观察[D]. 韩婷.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肺性脑病昏迷患者疗效分析[J]. 任珺,卢火佺. 中国现代医生, 2019(32)
- [6]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醒脑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 杨益宝,陈斯宁,莫雪妮. 广西医学, 2019(14)
- [7]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性脑病的效果[J]. 张华根,曾伟坚,彭贵霞,张春平,刘妙兰. 广东医学, 2018(S2)
- [8]无创通气联合醒脑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的临床研究[D]. 杨益宝.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呼吸兴奋剂与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探讨[J]. 王化洋. 中外医疗, 2018(11)
- [10]无创通气治疗肺性脑病研究进展[J]. 王金荣,邵立业,郭伟,崔朝勃. 国际呼吸杂志, 2018(02)
标签:肺性脑病论文; 呼吸衰竭论文; 呼吸机论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论文; 机械通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