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制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情况调查

对改制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情况调查

一、改制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情况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黄旭妍[1](2020)在《赤峰市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责研究》文中指出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需要政府的金融支持。赤峰市的民营经济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就业、生产总值、税收、技术创新、公益等方面,然而民营经济的融资难题也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赤峰市政府通过出台政策、资金奖励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本文通过对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责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赤峰市政府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应主要履行引领、调节、公益、开拓、监管的职责。在认真梳理现阶段赤峰市政府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履行职责情况与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经过实地走访调研,结合现阶段工作情况,总结出赤峰市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责发挥存在的问题包括金融供给不能满足需求、金融“竞争中性”原则难实施、基础保障不到位、融资渠道不畅通、监管手段不充足,并找出了政府履行职责不充分的原因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客观存在、政府职责缺位、越位以及部门各自为政且职责有重叠。通过借鉴山东省潍坊市与浙江省杭州市政府的先进经验,对赤峰市政府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职责发挥提出优化建议。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主要切入点,以革新行政观念、优化服务为根本遵循,促进当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林彬[2](2020)在《惠州地区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政府监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我国力图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使之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其业务监管已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方面,政府监管部门通过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和业务发展进行引导,实现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而商业银行执行政府监管政策的情况和效果,也直接反映出政府监管的有效性。目前农村中小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在当前持续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背景下,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执行情况将直接影响国家扶持小微企业政策的成效。本文以惠州地区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监管为切入点,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梳理了目前惠州地区监管部门对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的概况,并通过政府失灵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分析监管存在的几点问题:一是政府对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二是政府内部落实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政府监管资源投入不足,监管政策执行缺乏保障;四是监管政策落实所需的配套体系建设不到位;五是政府监管部门对小微信贷政策论证科学性不足。究其原因,主要体现为监管理念滞后、监管资源紧缺、监管法规缺位、监管体制不畅等。对此,本文借鉴国内和国外小微企业信贷发展及监管的经验启示,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改进监管思路,实现风险监管与政策发展有机统一;二是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监管法规制度体系;三是加大监管正向激励引导,激发政策执行动能;四是加大监管资源投入,强化监管执行保障;五是加快监管配套体系建设,助力监管政策落地;六是加强监管政策设计,减少监管的负外部效应。

李晓倩[3](2020)在《昆明市CG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融资难、融资贵是一直困扰着小微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尽管国家一直在不断出台多项举措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但是由于小微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政府层面等多方面的原因,小微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当然,在云南省内也不例外。金融机构作为小微企业提供直接资金支持的服务方,直接影响到小微企业生命活力的保障。因此,本文结合作者日常工作,选取在小微金融支持的实践中颇有建树的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的小微金融服务为现实的案例素材,分析他们的风险控制手段和产品创新措施,总结和提炼经验。然后,选取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体系内的一家地方性法人机构-昆明市CG银行进行具体分析。运用战略管理学中钻石模型和PEST模型,对昆明市CG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进行SWOT分析,指出CG银行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及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方面存在的优势、劣势,分析CG银行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外部环境下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发现昆明市CG银行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具有着网点多、决策链条短、门槛低、方式灵活等的优势,但是在服务经验、风险管控、金融产品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劣势;同时,又因有着地方政府支持、区域经济建设发展、农商行改制等方面的外部发展机遇,给昆明市CG银行小微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巨大资金需求和小微信贷业务,但是,金融同业的激励竞争、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加剧、经济下行、金融市场风险加大等因素给昆明市CG银行的小微金融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最后,构建昆明市CG银行小微金融支持策略的矩阵模型,形成增长型、扭转型、多元化经营型和防御型四种策略方案,为昆明市CG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方面指出了短期和长期两时期下的不同策略选择,明确了两时期下昆明市CG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策略的实施方向。

徐京平[4](2014)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我国当前发展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经济社会的重大战略转变进程中,科学技术进步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科技创新的活跃、科技成果的研发以及高效的产业化都需要至关重要的市场载体——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已成为承载科技开发、成果转化、推进科技产业发展以及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柱,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具有较高的贡献度。然而与之不相符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中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桎梏。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也是学术界的热点研究问题,也已经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很多研究都是简单地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或者某一方面出发,通过简单的视角去研究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涉及到的诸如中小企业融资的结构和效率、融资的渠道和创新、融资成本和收益等问题,缺乏一些系统全面地研究有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文献。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市场经济发展尚不完善,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还比较狭窄。因此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系统地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使其与各类融资主体、融资环境在体系中和谐共生、互促共荣。基于此,本文选取美国、德国、印度等典型国家的融资体系做对比评价,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现有融资体系尚不完善,探索我国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有效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介绍本文研究背景、意义和研究现状,并对文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界定;其次是分析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其融资体系现状,并选取典型国家做比较分析,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再次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总体构建思路。主要是在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特征、资金缺口以及融资能力的基础上,采用可拓方法对现有融资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总体构建设想。最后是策略层面,构建多重一体两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以多层次直接融资体系为主导,以多元化间接融资体系和功能性社会支持体系为两翼。其中多层次直接融资体系又以涵盖中小板、创业板的上市融资体系和创业投资为主导,以企业债券融资以及场外交易市场为两翼:多元化间接融资体系则是以包括科技银行、社区银行以及民营银行为主的中小商业银行为主导,以传统大型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体系为两翼;功能性社会支持体系则以信用体系为主导,以财税、法规支持和政策性金融支持为两翼。

李俊德[5](2014)在《建构中小企业优质融资环境研究 ——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之比较》文中研究指明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均是国民经济最活跃的主体,不仅其户数占全体企业户数均逾九成五,且提供约三分之二就业岗位机会,且孵育未来大企业、促进经济成长、增进社会安定与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对经济社会稳定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学术界、金融界、及企业界进行广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生产模式更加灵活,在促进就业、打破垄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在稳定与刺激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重新审视,经济实践推动了理论的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理论逐步形成。尽管中小企业发展理论日臻完善,近几年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商业银行也努力尝试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越发明显,「融资难」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之道在于营造中小企业优质融资环境,亦即进行金融制度的创新,即建立金融制度创新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匹配的完整金融制度。另中小企业之所以融资困难之最重要原因在于其经营体质薄弱,面对外在环境恶化之抵抗力相对较差,金融机构即认为中小企业是贷款风险较大的一群。因此须进行扎根建设—强化中小企业健全体质,着手改造中小企业经营体质,将会改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刻板印象,也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之最佳保证,包括中小企业应不断充实自我提升、完善中小企业经营所需各功能协助之服务机构、建构中小企业辅导服务网络等。因此,如何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建构优质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与制度,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之问题是本论文之研究目的。惟本论文内涵精髓贵在实践,尤其在扎根建设—强化中小企业健全体质方面,可选择适当试点落实实践,相信可使我国中小企业有焕然一新的气象。

李宜昭[6](2010)在《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和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现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研究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路径选择问题。探讨在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社会支持体系、间接融资体系、直接融资体系的优先顺序选择和重要性排列,并提出在上述三个体系的建设中各自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为阐述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接着简要回顾企业融资理论的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的研究现状,以及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功经验。在梳理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历程的基础上,简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特点和融资现状之后,本文以符合中小企业融资规律和我国实际的融资优序理论和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路径选择的总体思路,即发展内源融资体系优先于外源融资体系,债权融资体系优先于股权融资体系。在随后的三章,按照优先性和重要性的顺序分别探讨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社会支持体系、间接融资体系和直接融资体系的路径选择并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以完善税制、间接财政支持和政策性银行体系为主体,以提高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调整中小企业结构、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和增加就业为目的的社会支持体系构建;以贷款审批机制安排为手段,发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众多的优势,拓展大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和以农村信用合作社股份制改造为重点发展中小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体系构建;以规范和完善场外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市场为重点的直接融资体系构建。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的欠缺并提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谢琼[7](2009)在《农村金融:体制突破与机制改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但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慢于城市,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村金融发展落后,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自1996年农村金融市场改革以来,农村金融市场逐步形成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与合作银行并存的格局。但农村金融体系依然处于金融抑制之下,难以发挥有效配置农村资金的金融功能。随着2003年新一轮农信社改革,农村金融领域的改革突飞猛进,农行股改、农发行拓展业务、邮政储蓄银行成立,2006年农村金融“新政”实施,这些变化使得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服务“三农”的能力得以提升。然而,新的发展总会受到原有制度的桎梏,并伴随着一些新的问题。笔者建议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同时推进改革深化。横向改革强调农村金融体制突破:巩固和创新存量改革,大力引进增量改革;纵向改革强调农村金融机制改进,其中关键是引导资金回流农村,并将信贷资金有效的投放和利用于“三农”经济,而提高农村信贷资金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并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本文在审视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从体制突破和机制改进两个角度出发,对农村金融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主要内容如下:(1)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典型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分析研究二者的互动性,以及利用多变量VAR系统协整分析和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VEC)研究前者对后者的贡献效率。结果发现在我国农村并没有实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等主流观点,而是不可思议的反向结论。事实上,农村正规金融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外生于农村经济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目标存在偏差,导致了其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使得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促进缺乏效率。因此农村金融改革首先必须坚守农村金融服务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期目标,校正农村金融发展中的目标、结构和功能的失衡。(2)我国目前农村金融需求旺盛、范围广泛、层次鲜明,针对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的资金供给主体。然而农村金融体系中各类银行业务定位模糊且互相交叉,导致对农村金融市场细分不足,难以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因此需要将农村金融的需求层次与金融机构的业务类型进行一定的匹配,最终形成多元并存、各有侧重、适度竞争的格局。(3)关于农村传统金融机构的改革。新一轮农信社改革已初见成效,“花钱买机制”的政策效应初步显现。农信社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方向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维护和保持县级联社的独立法人地位;落实农村社区金融机构政策,增强服务“三农”的功能。农业发展银行构建了“一体两翼”的整体业务布局,需要进一步调整农发行的职能定位,适应粮棉油流通体制改革的新情况,实行政策性和经营性业务分开管理的体制改革,尝试商业化和市场化经营运作。农业银行在股改已完成,但同时需要面向“三农”,实施县域“蓝海战略”:突出差异化,在农村金融高端市场上树立和维持领先性的竞争地位;完善“一行两制”的思路,保持“三农”业务的独立性;挖掘县域蓝海市场空间,拓宽农村金融服务业务渠道。(4)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典型的农村合作金融,能够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的合作。其试点中的问题包括股本金增长缓慢,存款不足,融入资金困难等,而资金互助社缺乏资金支持政策是其难以为继的要害。要解决该问题,一要发挥货币政策引导作用;二要实行差别存款利率;三要建立商业银行商业批发与农村资金互助社服务零售互惠机制,及配套的担保体系等。(5)村镇银行是典型的农村商业性金融,在试点中建立了多种信贷模式,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推动了民间金融正规化。村镇银行的发展面临各种问题,一是盈利后劲不足,可持续性将经受考验;二是存、贷款业务进一步拓展面临困难;三是支农效率偏弱,“厌农”、“弃农”现象让人堪忧;四是配套政策、监管资源不足。建议从拓宽资金渠道、放开利率限制、创新产品与服务、本土人才培养等方面加以突破。(6)农户家庭的金融行为方面。通过建立联立方程(GMM估计)对农户家庭金融行为和收入支配行为分析得知:农户家庭储蓄与存款基准利率和农村金融发展均存在正向关系;农户投资与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负相关,与农村金融发展正相关;农户的金融行为、信贷需求与农村金融制度之间存在脱节。因此,建议要扩大农村金融机构规模,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同时加快利率市场化。(7)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我国县域和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具体成因包括:商业银行撤并、授信管制,统一货币政策,无差别信贷政策以及担保体系能力有限等等。从经济学角度可归纳为:信贷风险责任制度和中小企业诚信缺失共同导致“信贷配给”,以及过度集中集权的信贷管理和过高的不良资产率共同导致“利率抑制”。建议从建立多层次的银行融资体系和进行更为实质性的信贷基础结构建设两方面解构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8)农村资金外流问题与回流机制研究。通过对1998-2006年的地区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估计发现,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增加值、农村贷款还贷率是影响农村资金外流率的三个因素。但在不同区域,这三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也各有特征。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增加值的提高和贷款还贷的改善可以明显降低农村资金的外流率;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的提高却大大增加了农村资金的外流率。目前,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存在措施不明确、缺乏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等问题。通过对机制设计理论和激励机制基本模型的分析,笔者建立了农村资金回流机制改进的理论模型,认为要引导资金回流,机制改进的几个重点方面在于金融机构运营的信用环境及其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农村和县域信贷资金收益率,以及政策当局的奖励、补偿和支持。(9)我国的小额信贷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历经了三个阶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逐渐从扶贫功能过度到金融功能;小额信贷运作依托农信社,带有明显的自上而下的政府导向性;民间小额信贷逐渐受到重视,政府试图引导小额信贷市场步入竞争时代。我国小额信贷在发展中帮助农民脱贫、增加农民收入,打击了高利贷活动,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市场竞争,改善了农村的信用环境。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考虑地区差别,选择与地方经济水平相适宜的发展模式;立足小额信贷功能实现的目标,创新以小额信贷为中心的功能化信贷产品;应采取灵活的差别利率定价策略;优化小额信贷监管等。(10)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量化研究有利于帮助排查影响某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某个子系统,具有针对性的改善薄弱环节,提高改进效率。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健全多元化、有序竞争的农村金融生态主体;二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夯实农村、县域经济基础;三是改善金融法制环境;四是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五是加强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组织领导;六是规范和强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社会中介服务;七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切实维护金融债权。

张荣昌[8](2008)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中小企业要想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资金的供应与支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建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现实中中小企业融资始终处于不利的地位,即使在经济发展快、市场机制灵活、资本市场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也同样面临者重重困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扶助和支持。在我国,由于中小企业发展起步晚,市场机制还不完善、不成熟,风险投资实业不发达,中小企业融资受到的限制比较多,融资渠道十分不畅,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困难更大。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是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结果,同时又是融资效率的反映。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呈现高负债、高流动负债的特点。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现状,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银行和融资环境的方面的原因,还有制度设计和法规建设方面因素的制约。本文从实证、定性、理论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如果无视商业银行本质,将中小企业融资难归咎于商业银行不贷款是不正确的。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应当且必须正确认识和区分哪些企业融资难,哪些企业融资不难;哪些企业融资难是正常的,哪些企业融资难是不正常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特别注重从融资方面扶持中小企业,成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在金融、财政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为我国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组织支持体系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方案。对于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状况的思路和建议,总的来说需要从政府、银行以及中小企业自身三个方面入手。具体而言,当前见效最快的方法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短期目标是重塑银企关系,拓展融资渠道,分散银行体系的系统风险;当然,标本兼治的策略则是增强中小企业自身的自我积累能力。关于民间融资。民间融资满足了许多在官方的金融体系中难以满足、但是确实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的投资机会的融资需求。在中国内地,经济增长最为活跃的地区如浙江和广东,实际上也是民间融资最为活跃的地区。“民间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减轻了中小民营企业对银行的信贷压力,转移和分散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在《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对民间融资的评价。如何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给民间融资合法定位,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是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汤继强[9](2008)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 ——基于政府的视角》文中提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建设所需资金少,建成周期短,决策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廉,能够适应市场多样性的需求等特点,特别是在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方面具有其它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科技型中小企业既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近年来的发展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新的重要的增长点。可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重要而光荣的国家使命。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融资难。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上的特征决定了它的发展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又很难从传统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因此,在市场还没有完全接受科技型中小企业之前,政府的强势介入、扶持推动,往往是其发展的关键力量。纵观全世界,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文章、着作汗牛充栋,但是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作为单独选项的相对较少,特别是从政府这个视角来研究它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本文以政府为视角,着重研究以下三个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和困境;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形成原因和理论解释;解决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特别是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本文以政府管制经济学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理论基础,结合信贷配给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及Allen和Gale(1999)的新兴产业融资模型等理论知识,从转型时期政府职能的角度出发,讨论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的作用。全文共分为六章,共四个部分,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提出基于政府视角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理论基础:政府管制经济学。政府管制经济学(Economics of Regulation)是研究政府职能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本章首先分析了政府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在对政府管制经济学的理论进行较详细的综述后,分析了政府管制经济学中对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职能的理解。西方学者提出的政府管制经济学理论大多针对的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而对转型时期国家与一般市场经济国际政府职能的差异的研究很少。我们应用政府管制经济学关于政府职能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总结了转型期国家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职能的差异。尝试地概括了转型时期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并指出转型时期国家政府不仅要弥补市场失灵,更要承担起初创期市场培育的历史任务。值得注意的是,以转型时期实际总结出的政府职能,并不意味着我国政府可以不遵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相反,我国政府在市场发育不成熟的领域,起到培育市场的作用,当市场相对成熟后,要按照政府退出机制,将主导权让位于市场。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信贷配给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及Allen和Gale(1999)的新兴产业融资模型等理论知识,较详细地分析了政府在培育金融市场方面发挥的作用。指明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总体框架。第二章是本文问题的提出部分,利用实证方法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曾联合成都高新区融资及担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了较详细的“成都市科技型企业融资情况调查问卷”活动。利用此次问卷调查取得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本文第二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特征、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征、融资困境现状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现状进行了比较可靠的实证研究。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分析问题部分,通过理论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第三章分别采用信贷配给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及Allen和Gale(1999)的新兴产业融资模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理论解释。第四章通过对国内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功模式的案例研究,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总结出各国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政策措施,指出我国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中的不足之处。第五章和第六章是对策研究部分。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与融资战略的分析基础上,本文第五章创新性地提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梯形融资模式,并通过构建促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支持体系,分析政府在梯形融资模式中的作用。最后,在上述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第六章明确地提出了解决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政府策略。包括制定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引导资本流动,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及改善政府隐性补贴,创新土地融资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本文对融资问题的研究视角具有创新性。在国内已有的研究文献中,对政府管制经济学的研究仍局限于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职能的分析,对我国转型时期的实际情况考察不足。本文以政府为研究视角,以政府管制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转型时期国家政府的职能为切入点,分析转型时期政府在培育金融市场方面的特殊作用。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现状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国际比较等方面的实证分析,提出了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策略选择。第二,选择成都高新区作为研究的案例,与高新区政府进行合作,采用座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企业的基本特征、融资需求特征、供给体系及融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得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基本特征及融资规律,创新性地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梯形融资模式”。第三,将我国政府的强势地位与科技型产业集群作为我们的研究背景,引入金融缺口概念,综合运用新型产业融资模型、信贷配给模型及集群理论对我国科技型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合理融资谱系,重点研究了资本流动、产业集聚与科技型企业融资之家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挖掘出政府、企业、金融中介在科技型企业融资谱系中的作用。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由于企业对自身经营及业务数据的保密性,许多敏感的财务数据的无法直接获得,导致本文无法运用严格的计量经济模型对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只能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调研资料。第二,本文没有能够解决好市场和政府在企业融资问题中的职能边界问题。是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是政府先主导然后让位给市场主导?还是共同混合进行?本文始终未能提出一个全新的政府主导下的融资新模式,这也是作者最希望本文能作出的贡献。

高雄伟[10](2007)在《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以国内外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为基础,从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按照问卷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系统研究我国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确定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管理防范、控制、化解及长效机制,构造了我国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的全过程管理系统。基本观点为:第一,本文从界定县域金融概念入手,系统地分析了县域金融信贷资金的运动特点、信贷风险的内涵和特征,对县域金融信贷主要风险源和风险值的测定进行探讨,认为县域金融信贷资金运动与一般性金融信贷资金运动有着明显的差异,县域金融信贷风险存在着普遍性高风险、静态窒息性风险和动态震荡性风险三个基本特征,农业信贷风险源是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的核心,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管理应重点关注农民贷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和农村公共产品贷款三个风险点。第二,借鉴国际最新的信贷风险类别划分,提出我国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的主要类型是政策风险、环境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6个类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生成机理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认为,金融生态的劣质性是导致县域金融信贷风险产生的土壤和温床,县域金融信贷风险存在着行政制度的不规范、信贷制度的不规范、法律制度的不规范和信用制度的不规范等几个制度性缺陷。通过对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生成机理的研究,为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的防范、控制和化解提供科学依据。第三,根据国内外风险管理原理和乡村银行经验,从事前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从借款人的信用估测、贷款前对贷款风险度的计量、主要风险管理环节的监测与处置,分析县域金融信贷风险防范的一般性方法,重点探讨分析农民贷款信贷风险的防范;农村中小企业贷款信贷风险防范;农村公共产品信贷风险防范,设计县域金融信贷风险防范方案。第四,县域金融信贷风险控制是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事中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引入定量贷后风险分析方式,建立贷后风险数据模型,通过量化数据准确地识别贷后风险。依据Zeta分析法、复审模型、分类和回归树、信贷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县域金融信贷风险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个体信用跟踪分析和整体信用预警分析,提出分散贷款、合理定价和贷款政策科学、适用等县域金融信贷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从法人治理、人力资源、内控体系、金融文化方面,对我国县域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进行控制,构造金融生态的内优化机制。第五,在汲取国内外先金融信贷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从事后风险化解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资本充足率和呆账贷款准备金制度建设,增强县域金融自身化解信贷风险的能力;系统地总结整理了国内银行业的多种方法,结合我国县域金融的实际,在资产清收保全、资产盘活激活、资产抵债补偿、资产打包出售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和方法创新,从而突破传统的化解信贷风险方法,提高县域金融化解信贷风险效率。第六,结合县域金融的实际,以县域金融主要风险点为依据,从财政补贴政策、农地抵押制度、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农业保险创新和农村金融体系再造等方面进行研究,重点解决农民贷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和农村公共产品贷款等相关信贷风险的配套措施和宏观战略。一是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增强货币政策稳定、东西融资互动、金融生态建设等途径,消除县域金融风险;二是以国内外农地金融制度成功的经验为依据,分析我国农地金融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农民贷款抵押担保产生的信用风险问题;三是构造县域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问题;四是进行县域农业保险制度创新,解决县域金融环境风险问题;五是通过农村金融体系的再造,构造多元化的县域金融格局,解决县域金融的结构性问题,为我国县域金融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提供保障。

二、改制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情况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制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情况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赤峰市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一、民营经济发展中政府金融支持的必要性和职责界定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2.地方政府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职责定位
        3.政府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则
    (二)相关理论
        1.信贷人权利保护理论
        2.社会关系变迁理论
        3.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失灵理论
        4.异质性理论
    (三)民营经济发展中政府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1.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民营企业融资的现实困境
        3.政府的职责义务
二、赤峰市政府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履职现状
    (一)赤峰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1.赤峰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概述
        2.赤峰市金融业发展及民营企业融资的基本情况
    (二)赤峰市政府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职责发挥和取得的成效
        1.赤峰市政府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履职机构及群团组织
        2.强化组织引导,履行引领者职责
        3.调节信贷发放,履行调节者职责
        4.做好后勤保障,履行公益者职责
        5.拓宽融资渠道,履行开拓者职责
        6.防范金融风险,履行监管者职责
三、赤峰市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府职责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责发挥存在的问题
        1.金融供给不能满足需求
        2.金融“竞争中性”原则难实施
        3.基础保障不到位
        4.融资渠道不畅通
        5.监管手段不充足
    (二)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府职责发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部门各自为政且职责有重叠
        2.信息不对称
        3.政府职责缺位
        4.政府职责越位
四、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责发挥的先进经验及启示
    (一)山东省潍坊市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府职责发挥经验介绍与借鉴
        1.相关经验介绍
        2.经验借鉴
    (二)浙江省杭州市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府职责发挥经验介绍与借鉴
        1.相关经验介绍
        2.经验借鉴
五、赤峰市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责优化建议
    (一)政府引导金融,提高信贷供给
        1.引导金融机构提高信贷供给有效性
        2.构建多层次企业金融扶持机制
    (二)完善政府建设,平衡市场竞争
        1.完善政府机构设置
        2.强化政策制定与执行
    (三)提升服务理念,夯实发展基础
        1.打造优良政务环境
        2.强化财政政策支持
        3.加强专业培训
        4.增强宣传力度
    (四)革新行政观念,开拓融资渠道
        1.持续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2.完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五)丰富监管手段,防范金融风险
        1.严惩企业失信
        2.强化金融监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惠州地区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政府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对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监管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对农村中小银行信贷业务监管的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政府监管
        2.1.2 农村中小银行
        2.1.3 小微信贷
    2.2 我国小微信贷监管政策体系概述
        2.2.1 监管制度体系
        2.2.2 政策核心内容
        2.2.3 评价体系
    2.3 我国小微信贷监管职能体系概述
        2.3.1 监管职能体系
        2.3.2 监管实施主体
        2.3.3 监管执行方式
    2.4 理论基础
        2.4.1 政府失灵理论
        2.4.2 公共产品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惠州市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政府监管概况
    3.1 惠州市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3.1.1 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的发展规模
        3.1.2 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的结构分布
    3.2 惠州市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监管现状
        3.2.1 监管的内容
        3.2.2 监管实施主体
        3.2.3 监管的主要手段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惠州市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惠州地区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监管情况问卷调查
        4.1.1 问卷调查的方式和对象
        4.1.2 监管部门人员的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问卷情况分析
        4.1.3 银行从业者的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问卷情况分析
        4.1.4 金融消费者的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问卷情况分析
    4.2 惠州市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监管存在的问题
        4.2.1 政府对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4.2.2 政府内部落实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工作积极性不高
        4.2.3 政府监管资源投入不足,监管政策执行缺乏保障
        4.2.4 监管政策落实所需的配套体系建设不到位
        4.2.5 政府监管部门对小微信贷政策论证科学性不足
    4.3 惠州市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监管理念滞后
        4.3.2 监管资源紧缺
        4.3.3 监管法规缺位
        4.3.4 监管体制不畅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内国外小微信贷业务监管经验借鉴
    5.1 国内的监管经验启示
        5.1.1 台州市的监管经验启示
        5.1.2 宁波市的监管经验启示
    5.2 国外的监管经验启示
        5.2.1 美国的监管经验启示
        5.2.2 日本的监管经验启示
        5.2.3 德国的监管经验启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完善惠州地区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监管的政策建议
    6.1 改进监管思路,实现风险监管与政策发展有机统一
        6.1.1 平衡政府监管和市场配置的有机统一
        6.1.2 适度提升监管容忍度
        6.1.3 培育银行自治能力
    6.2 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监管法规制度体系
        6.2.1 完善小微信贷监管制度
        6.2.2 理清小微信贷监管体制
        6.2.3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6.3 加大监管正向激励引导,激发政策执行动能
        6.3.1 优化监管部门内部考核导向
        6.3.2 重塑农村中小银行监管考核机制
    6.4 加大监管资源投入,强化监管执行保障
        6.4.1 加快监管人力资源优化
        6.4.2 加强垂直监管部门与地方监管部门的资源优势互补
    6.5 加快监管配套体系建设,助力监管政策落地
        6.5.1 建立小微信贷配套评级体系
        6.5.2 建立小微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6.5.3 培育小微信贷中介服务体系
    6.6 加强监管政策设计,减少监管的负外部效应
        6.6.1 做好监管政策设计论证
        6.6.2 做好监管政策执行监督
        6.6.3 做好监管政策效果评估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关于惠州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监管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 2 惠州地区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监管情况问卷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昆明市CG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理论解释
        1.3.2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影响因素
        1.3.3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解决途径
    1.4 研究述评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小微企业界定
        2.1.2 金融支持的界定
    2.2 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理论
        2.2.1 市场细分下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理论
        2.2.2 金融创新下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下的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理论
第三章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案例分析
    3.1 民生银行小微金融风险控制案例剖析与经验总结
        3.1.1 民生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概述
        3.1.2 民生银行小微金融产品设计中的风险控制手段分析
        3.1.3 民生银行小微企业金融风险控制手段的经验总结
    3.2 浦发银行小微金融产品创新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3.2.1 浦发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概述
        3.2.2 浦发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创新分析
        3.2.3 浦发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创新的经验提炼
第四章 基于钻石模型和PEST模型的昆明市CG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SWOT分析
    4.1 昆明市CG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发展概况
        4.1.1 昆明市CG银行概述
        4.1.2 昆明市CG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发展业务概述
    4.2 基于钻石模型的CG银行小微金融支持优势和劣势分析
        4.2.1 基于钻石模型的CG银行小微金融支持优势分析(S)
        4.2.2 基于钻石模型的CG银行小微金融支持劣势分析(W)
    4.3 基于PEST模型的CG银行小微金融支持机遇和挑战分析
        4.3.1 昆明市CG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机遇分析(O)
        4.3.2 昆明市CG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威胁分析(T)
第五章 昆明市CG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策略构建与选择分析
    5.1 昆明市CG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策略矩阵构建
    5.2 昆明市CG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短期策略选择
        5.2.1 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
        5.2.2 提高资产质量和内控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5.2.3 吸取先进服务经验,探索新型服务方式
        5.2.4 引进专业人才,打造专业服务团队
        5.2.5 打造属于CG银行自己的小微金融服务品牌
    5.3 昆明市CG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长期策略选择
        5.3.1 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扩大小微金融产品研发和供给
        5.3.2 加快转型发展,适应新经济的市场变化
        5.3.3 打造互联网金融平台,满足小微企业需求
        5.3.4 紧抓农商行改制契机,精准定位小微金融业务
        5.3.5 提升服务质量,塑造优质服务品牌形象
        5.3.6 抓好政策机会,发挥自身优势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4)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2.1 相关融资理论
        2.1.1 融资结构理论
        2.1.2 企业优序融资的相关理论
        2.1.3 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2.2 科技型企业融资相关概念界定
        2.2.1 科技型企业相关概念
        2.2.2 融资体系相关概念
        2.2.3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界定
第三章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总体分析
    3.1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3.1.1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演变
        3.1.2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3.2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和融资能力分析
        3.2.1 基于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分析
        3.2.2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分析
    3.3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现状
        3.3.1 直接融资体系状况
        3.3.2 间接融资体系状况
        3.3.3 政策扶持性融资状况
第四章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国际比较和总体架构
    4.1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国际比较
        4.1.1 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4.1.2 印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4.1.3 德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4.1.4 国际经验的借鉴
    4.2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评价及总体框架构建
        4.2.1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评价
        4.2.2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总体框架思路
第五章 多层次直接融资体系的完善路径
    5.1 企业上市融资体系
        5.1.1 中小板和创业板存在的问题及制约
        5.1.2 完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的路径
    5.2 创业投资市场融资体系
        5.2.1 我国创业投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均衡性
        5.2.2 阶梯式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体系的构建
        5.2.3 创业投资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路径分析
    5.3 在产权交易基础上完善场外交易市场
        5.3.1 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制约表现
        5.3.2 完善我国区域产权交易市场的总体思路与途径
        5.3.3 技术产权交易模式探讨
        5.3.4 新三板扩容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5.4 企业债券市场融资体系
        5.4.1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面临的问题
        5.4.2 中小企业私募债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第六章 完善多元化间接融资体系的路径选择
    6.1 商业银行融资体系的主体创新路径
        6.1.1 大力发展中小商业银行
        6.1.2 规范发展社区银行
        6.1.3 强化科技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定向服务作用
    6.2 商业银行融资体系的业务创新路径
        6.2.1 发展关系型融资
        6.2.2 创新动产担保模式
        6.2.3 开发组合销售型贷款产品
        6.2.4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
    6.3 规范引导影子银行发展
        6.3.1 影子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促进作用
        6.3.2 影子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路径
第七章 完善功能性社会支持体系
    7.1 法律税收支持体系
        7.1.1 完善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法律体系
        7.1.2 强化税收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倾斜
    7.2 政策性金融的支持
        7.2.1 政策性金融的内涵及特征
        7.2.2 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及体系
        7.2.3 政策性金融支持的路径
    7.3 信用支持体系
        7.3.1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7.3.2 科技型中小企业征信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建构中小企业优质融资环境研究 ——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与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第四节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相关理论之文献探讨
    第一节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相关理论
    第二节 文献评析
    第三节 建构适合中小企业优质融资环境的必要性
第三章 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制度
    第一节 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制度之重要作用与理论分析
    第二节 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制度之经验
    第三节 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中小企业政策金融机制架构模式之启示
第四章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第一节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之功能
    第二节 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中小企业政策性信用担保制度
    第三节 台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保证制度
    第四节 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信用担保制度之经验
第五章 落实中小企业辅导体系
    第一节 台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中小企业融资、经营诊断与经营辅导间之关联性
    第三节 我国中小企业辅导体系
    第四节 台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辅导机制
    第五节 提升中小企业负责人素质
    第六节 防范中小企业财务危机之机制
第六章 结论—建构中小企业优质融资环境
    第一节 基础建设—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第二节 扎根建设—强化中小企业健全体质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1 中小企业的界定
        1.1.1 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1.1.2 中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1.2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2.1 建国初期中小企业的发展(1949——1952)
        1.2.2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中小企业发展(1978——1991)
        1.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发展(1992 年至今)
        1.2.4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1.3 选题的背景、研究的方法、结构安排和创新之处
        1.3.1 选题的背景
        1.3.2 研究方法
        1.3.3 结构安排
        1.3.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研究
    2.1 一般企业融资理论
        2.1.1 融资的概念和方式
        2.1.2 企业资本结构理论
    2.2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2.2.1 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的理论解释
        2.2.2 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解释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国际比较
    3.1 美国的中小企业融资
        3.1.1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3.1.2 美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扶持
    3.2 德国的中小企业融资
        3.2.1 德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3.2.2 德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扶持
    3.3 日本的中小企业融资
        3.3.1 日本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3.3.2 日本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扶持
    3.4 台湾的中小企业融资
        3.4.1 台湾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3.4.2 台湾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扶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4.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4.1.1 中国金融体系的变革与发展
        4.1.2 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4.2 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4.2.1 我国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状况
        4.2.2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
        4.2.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路径选择
    5.1 路径选择的总体思路
        5.1.1 政府主导推动融资体系的完善
        5.1.2 按照融资优序理论规律完善融资体系
    5.2 完善社会扶持体系的路径选择
        5.2.1 以税收为杠杆的扶持为主
        5.2.2 以间接补贴为主的财政手段
        5.2.3 发展非营利组织
    5.3 完善间接融资体系的路径选择
        5.3.1 大型商业银行以贷款审批权安排的改革为重点
        5.3.2 发展中小商业银行以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为突破口
        5.3.3 以合作金融形式规范民间金融
    5.4 以规范和发展场外市场为中心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社会支持体系
    6.1 中小企业扶植的理论解释
        6.1.1 发展中小企业的合理性
        6.1.2 扶持中小企业的必要性
    6.2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府支持体系
        6.2.1 财政支持政策
        6.2.2 税收支持政策
        6.2.3 产业支持政策
    6.3 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策略
        6.3.1 分阶段有差别扶持的策略
        6.3.2 分类型有差别扶持的策略
        6.3.3 引导与调控的策略
    6.4 非营利组织
        6.4.1 非营利组织的优势
        6.4.2 非营利组织的支持形式
        6.4.3 发展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非营利组织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的路径
    7.1 大型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7.1.1 关系型贷款
        7.1.2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制度改革及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7.1.3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特点与关系型贷款
    7.2 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7.2.1 发展中小商业银行
        7.2.2 发展民间合作金融机构
    7.3 间接融资体系的业务创新路径
        7.3.1 动产担保
        7.3.2 组合销售型贷款
        7.3.3 中小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的路径
    8.1 完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的路径
        8.1.1 中小企业板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8.1.2 创业板市场的现状
        8.1.3 完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的路径
    8.2 完善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市场建设
        8.2.1 推进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8.2.2 完善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市场的路径
    8.3 做市商制度在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体系的作用
        8.3.1 做市商制度及其优点
        8.3.2 做市商制度的基本框架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本文观点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7)农村金融:体制突破与机制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的研究
        1.2.2 农村金融改革研究
        1.2.3 其他农村金融问题
    1.3 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框架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本章参考文献
2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沿革
    2.1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理论
        2.1.1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论
        2.1.2 斯蒂格利茨的“金融约束”论
    2.2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及其实践范式
        2.2.1 农村金融抑制与农业补贴信贷范式
        2.2.2 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村金融市场范式
        2.2.3 农村金融约束与农村金融不完全市场范式
    2.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沿革和反思
        2.3.1 农贷制度的陨落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初始环境
        2.3.2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金融体制的变迁
        2.3.3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总结与反思
    2.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3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3.1 文献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3.2 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的互动性研究
        3.2.1 指标选择、数据及初步分析
        3.2.2 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互动关系的经验分析
    3.3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性研究
        3.3.1 前提假设、指标选择与数据
        3.3.2 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贡献的多变量VAR系统分析
        3.3.3 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贡献的三变量VEC模型估计
    3.4 结论与思考
    本章参考文献
4 农村金融体制突破(一):传统金融机构改革
    4.1 农村金融需求层次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格局
    4.2 农信社新一轮体制的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服务功能
        4.2.1 新一轮农信社改革的内容及其成效
        4.2.2 农信社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方向及措施
    4.3 农业发展银行业务拓宽:一体两翼,支持新农村建设
        4.3.1 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背景和内容
        4.3.2 农业发展银行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的措施
    4.4 农业银行蓝海战略:面向“三农”,服务县域
        4.4.1 农业银行股改中面向“三农”的改革内容和试点进展
        4.4.2 农业银行实施“蓝海战略”的进一步思考和措施
    4.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5 农村金融体制突破(二):新型金融机构建设
    5.1 农村新型社区性金融机构发展的逻辑起点:民间金融正规化
        5.1.1 民间金融的范畴、优势和普遍有效性
        5.1.2 民间金融发展成农村新型社区性金融机构的理论依据
    5.2 农村资金互助社:合作性金融,形成合作
        5.2.1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优势
        5.2.2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试点现状与问题
        5.2.3 支持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5.3 村镇银行:商业性金融,促进竞争
        5.3.1 村镇银行的试点现状
        5.3.2 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5.3.3 支持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5.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6 农村金融微观需求主体行为洞悉与融资困境解析
    6.1 农户家庭金融行为洞悉
        6.1.1 问题的提出和文献综述
        6.1.2 农户家庭金融行为的理论分析
        6.1.3 农户家庭金融行为的经验分析:联立方程的GMM估计
        6.1.4 农户家庭收入支配金融行为的习惯分析:基于收入分解视角
        6.1.5 农户家庭借贷行为分析:调研文献归纳
        6.1.6 结论
    6.2 现行金融体制下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解析
        6.2.1 文献回顾及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成因的梳理归纳
        6.2.2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经济学解释
        6.2.3 现行金融体制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6.2.4 解构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6.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7 农村金融机制改进(一):引导资金回流
    7.1 农村资金外流的历史与现状、影响及原因剖析
        7.1.1 农村资金外流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7.1.2 农村资金外流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7.1.3 农村资金外流的原因与渠道剖析
    7.2 农村资金回流的机制改进
        7.2.1 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模型
        7.2.2 农村资金回流机制的改进
    7.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附录
8 农村金融机制改进(二):发展小额信贷
    8.1 小额信贷的国际经验总结
    8.2 尤努斯的小额信贷实践与实用主义经济思想的启示
        8.2.1 尤努斯成功的关键来自于他的实用主义经济思想
        8.2.2 格莱珉银行成功的基础是以人为本
        8.2.3 格莱珉银行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的机制改进
        8.2.4 格莱珉小额信贷实践的评价与启示
    8.3 中国的小额信贷实践
        8.3.1 中国小额信贷的实践历程
        8.3.2 中国小额信贷的总结评价
        8.3.3 探索发展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功能性小额信贷
    8.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附录
9 农村金融机制改进(三):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9.1 金融生态理论及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问题
        9.1.1 金融生态与金融生态环境
        9.1.2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及其现状
    9.2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量化研究:基于县域层面
        9.2.1 文献回顾
        9.2.2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量化研究的原则及指标体系设计
        9.2.3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量化研究的方法
        9.2.4 以湖北省为例的实证研究
    9.3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措施
    9.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附录
致谢
硕博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8)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构架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2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概述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 2.2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3.1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理论解释 3.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分析 3.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 4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国际经验借鉴 4.1
    有关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简介 4.2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经验 4.3
    国外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主要特点分析及启示 5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和建议 5.1
    从中小企业角度来考察 5.2
    从银行机构角度来考察 5.3
    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角度考察① 5.4
    民间融资 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 ——基于政府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0.1 选题意义
    0.2 相关概念
        0.2.1 中小企业概念界定
        0.2.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0.2.3 对融资困境的界定
    0.3 研究的视角、方法与框架
        0.3.1 研究视角与方法
        0.3.2 本文的逻辑框架
    0.4 论文的创新与局限
1. 基于政府视角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理论基础:政府管制经济学
    1.1 政府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必要性
        1.1.1 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1.1.2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经营上的局限需要政府扶持
    1.2 政府管制经济学理论综述
        1.2.1 政府管制经济学的经济学基础
        1.2.2 政府管制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2.3 我国对政府管制经济学的研究
    1.3 政府管制经济学对政府职能的界定
        1.3.1 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
        1.3.2 转型时期国家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职能的差异
        1.3.3 转型时期政府在培育金融市场中的作用
2. 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征及其融资困境——基于成都市高新区的实证分析
    2.1 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特征分析
        2.1.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规模特征
        2.1.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
        2.1.3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特征
        2.1.4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
    2.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特征
        2.2.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状况
        2.2.2 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期限结构
    2.3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现状
        2.3.1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综合体现:金融缺口(Financial Gap)分析
        2.3.2 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缺口
    2.4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现状分析
        2.4.1 政策性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2.4.2 风险投资发展缓慢
        2.4.3 以银行信贷为主体的间接融资明显不足
        2.4.4 权益融资体系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小结
3.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理论解释
    3.1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制度根源:新兴产业融资模型
        3.1.1 新兴产业融资模型简介
        3.1.2 Allen 和Gale 的新兴产业融资模型
        3.1.3 不同融资方式在科技型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3.1.4 新兴产业融资模型对我国科技型企业融资困境的解释
    3.2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理论解释:信贷配给理论
        3.2.1 信贷配给理论研究概述
        3.2.2 S-W 模型分析
        3.2.3 信贷配给模型对融资困境的理论解释
    3.3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理论解释:集群理论
        3.3.1 产业集群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基础
        3.3.2 基于集群理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解释
    小结
4.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国际比较
    4.1 国内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案例研究
        4.1.1 国外主要科技园区基本情况简介
        4.1.2 各主要科技园区比较
    4.2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
        4.2.1 政策性融资模式
        4.2.2 市场化融资模式
        4.2.3 自助式融资模式
    4.3 各国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政策措施
        4.3.1 政府影响企业的主要政策工具
        4.3.2 各国政府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政策措施
        4.3.3 我国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政策措施及不足
    小结
5. 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形融资模式
    5.1 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与融资战略
        5.1.1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规律的理论综述
        5.1.2 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特征
    5.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梯形融资模式构想
        5.2.1 初创期:内源融资+政府扶持资金
        5.2.2 成长期:吸引风险投资
        5.2.3 扩张期:债权融资比重上升
        5.2.4 成熟期:股权融资+改制上市
    5.3 政府在梯形融资模式中的作用——构建促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支持体系
        5.3.1 创新间接融资体系
        5.3.2 构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5.3.3 完善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
    小结
6. 解决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政府策略
    6.1 制定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6.1.1 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重复课税现象及影响
        6.1.2 制定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6.1.3 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
    6.2 引导资本流动,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集聚
        6.2.1 整合科技园区,打造品牌优势
        6.2.2 整合国家资源,创新国家资源的使用方式
        6.2.3 转变国家的优惠政策
    6.3 改善政府隐性补贴,创新土地融资模式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成都科技型企业融资情况调查问卷
后记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10)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不断加剧的国际经济金融竞争形势及全球信用环境的恶化使信贷风险管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挑战性课题
        1.1.2 我国金融体制的全面改革和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对县域金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1.3 发展县域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县域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1.4 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为县域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1.5 县域金融信贷风险问题是推进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县域经济发展一切矛盾问题的焦点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价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县域金融及其信贷风险
    2.1 县域金融发展概述
        2.1.1 县域金融的内涵
        2.1.2 县域金融的发展历程
        2.1.3 县域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 县域金融信贷的含义及其特殊性
        2.2.2 县域金融信贷资金的运动特点及其客观要求
        2.2.3 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的内涵及主要特点
    2.3 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的主要风险源和风险点
        2.3.1 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的主要风险源
        2.3.2 县域金融信贷风险主要风险源的风险量化估值说明
        2.3.3 县域金融信贷风险主要风险源风险值的区域估值
        2.3.4 县域金融信贷风险主要风险点的综合量化估值
        2.3.5 结论
第三章 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的类别及生成机理
    3.1 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的类别
        3.1.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金融风险的理性整合
        3.1.2 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的类型识别
    3.2 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生成机理的综合分析
        3.2.1 政策风险的生成机理
        3.2.2 环境风险的生成机理
        3.2.3 信用风险的生成机理
        3.2.4 操作风险的生成机理
    3.3 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生成机理的实证分析
        3.3.1 金融生态的悲哀:一个基于破产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实例
        3.3.2 金融生态的劣质性:导致县域金融信贷风险产生的土壤和温床
第四章 县域金融信贷风险防范
    4.1 国外信贷风险防范模式
        4.1.1 荷兰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模式
        4.1.2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模式
    4.2 我国县域金融信贷风险防范的传统方法
        4.2.1 借款人信用分析
        4.2.2 贷款前对贷款风险度的计量
        4.2.3 主要风险管理环节的评价、监测与处置
    4.3 农民贷款信贷风险防范
        4.3.1 农民贷款信贷风险机理的特殊性研究
        4.3.2 农民贷款信贷风险的微观因素分析
        4.3.3 农民贷款信贷风险的防范模式
    4.4 农村中小企业贷款信贷风险防范
        4.4.1 农村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几个制约因素分析
        4.4.2 县域金融对农村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范的策略
    4.5 农村公共产品贷款信贷风险防范
        4.5.1 农村公共产品贷款的内在风险特征
        4.5.2 农村公共产品信贷风险的政府性陷阱
        4.5.3 地方政府背景下农村公共产品信贷风险的体制缺陷
        4.5.4 农村公共产品贷款信贷风险防范模式
第五章 县域金融信贷风险控制
    5.1 县域金融贷后风险的计量
        5.1.1 县域金融贷后风险的传统计量方法
        5.1.2 Zeta 分析法
        5.1.3 复审模型
        5.1.4 分类和回归树
        5.1.5 信贷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5.2 县域金融信贷风险控制的方法
        5.2.1 个体信用跟踪分析
        5.2.2 整体信用预警分析
        5.2.3 风险控制策略选择
    5.3 县域金融信贷风险控制的金融生态内优化
        5.3.1 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5.3.2 优化人力资源组合
        5.3.3 完善内控机制
        5.3.4 塑造金融文化
第六章 县域金融信贷风险化解
    6.1 创新县域金融信贷资产清收保全机制
        6.1.1 县域金融信贷资产清收保全的制度设计
        6.1.2 县域金融信贷资产清收保全的策略和方法
        6.1.3 案例分析
    6.2 营造县域金融信贷资产盘活激活机制
        6.2.1 县域金融信贷资产盘活激活的策略和方法
        6.2.2 县域金融信贷资产盘活激活的主要误区
        6.2.3 案例分析
    6.3 健全县域金融信贷资产抵债补偿机制
        6.3.1 县域金融抵债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3.2 县域金融抵债资产管理方法
        6.3.3 案例分析
    6.4 构造县域金融信贷资产打包出售机制
        6.4.1 县域金融信贷资产打包出售的制度设计
        6.4.2 县域金融信贷资产打包出售的采用方式
        6.4.3 案例研究
    6.5 构建合理完善的贷款核销机制
        6.5.1 贷款核销制度的内在特征
        6.5.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要求
        6.5.3 我国县域金融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6.5.4 我国县域金融贷款核销制度的合理构建
    6.6 提高资本充足率
        6.6.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6.6.2 我国县域金融资本充足率的现状
        6.6.3 县域金融机构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
第七章 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管理的配套保障措施
    7.1 实施财政金融和谐支持政策
        7.1.1 实施切实可行的财政扶持政策
        7.1.2 实施积极稳健的金融支持政策
    7.2 推进农地金融制度改革
        7.2.1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局限性
        7.2.2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实践与探索
        7.2.3 构建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有效途径
    7.3 建立县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7.3.1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现状
        7.3.2 县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构建
    7.4 推进县域农业保险发展
        7.4.1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
        7.4.2 我国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7.4.3 农户贷款理赔案例
    7.5 重塑县域金融体系
        7.5.1 塑造功能完善形式多样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
        7.5.2 塑造制度合理信誉良好的县域社会信用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改制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情况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赤峰市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责研究[D]. 黄旭妍.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2]惠州地区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政府监管研究[D]. 林彬.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昆明市CG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策略研究[D]. 李晓倩.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D]. 徐京平. 西北大学, 2014(04)
  • [5]建构中小企业优质融资环境研究 ——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之比较[D]. 李俊德.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6]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路径研究[D]. 李宜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10)
  • [7]农村金融:体制突破与机制改进[D]. 谢琼.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 [8]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 张荣昌.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3)
  • [9]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 ——基于政府的视角[D]. 汤继强. 西南财经大学, 2008(11)
  • [10]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高雄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对改制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情况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