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美学与新型建筑材料

工业美学与新型建筑材料

一、工业美学与新型建材(论文文献综述)

李楚婧,任力之[1](2022)在《技术美学与理想空间》文中指出科学实验具备极高的专业性,形成了实验建筑高度功能化的特征。不同的实验种类有其独特的工艺要求,满足实验工艺是实验建筑的核心诉求。在高度功能化的建筑中创造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理想空间,将实验建筑的内在技术语言外化为具有建筑美学的呈现,通过近年的两个实验建筑实践,探索技术美学与理想空间统一的实现路径。

楚童,赵誉行,孙淼[2](2021)在《产业变迁对工业遗存改造中物质真实性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工业遗存改造是产业变迁在物质空间的映射。根据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产业变迁的历程,将工业遗存改造划分为4个阶段。通过建立"建筑、场地、景观、其他工业要素"4个方面的物质真实性评价框架,评析不同阶段的代表性案例,验证了产业变迁中的城市宏观产业结构和改造对象的微观产业功能对工业遗存改造中物质真实性特征存续的不同影响,指出物质真实性是产业催生下城市经济发展真实需求的完整写照。研究结果可为上海在新一轮产业转型中的工业遗存改造提供参考。

武建光[3](2021)在《建筑适应性再利用视角下的筒仓改造设计策略研究 ——以大同煤气厂储焦仓改扩建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城市被重新定位,产业结构升级后的废旧工业园区面临改造或拆迁。如何能让脱离城市发展的旧工业建筑回归,使工业建筑承载的个体记忆、集体记忆得到延续,成为当今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工业园区众多建筑类型中,筒仓建筑因其特殊的结构特征成为了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是城市工业化历史进程的鲜活载体。那么筒仓建筑能否被再利用以及怎样再利用,成为了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本文将筒仓建筑作为研究主体,基于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理论及原则,展开对筒仓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研究,为工业遗产筒仓建筑的再利用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设计思路。本文以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理论原则为指导,以筒仓建筑改造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建筑专业网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筒仓建筑类型、特征及再利用现状进行系统认知。结合建筑适应性再利用原则与筒仓再利用现状,总结出筒仓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内部空间、外部形态、功能模式和经济性等四方面的影响因素,并从以上四方面对国内外的优秀筒仓建筑改造的实践案例展开分析与讨论,继而得出筒仓建筑适应性再利用四个方面的设计策略,最终用于指导大同市煤气厂储焦仓改造设计。本文创新性地将筒仓这一具体的建筑类型作为研究主体,与建筑适应性再利用原则相结合,提出四个有针对性的筒仓建筑适应性再利用设计策略。为我国筒仓建筑再利用研究提供了参考,既有助于完善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理论研究,又为筒仓建筑的改造设计提出了新策略,同时也有助于我国既有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快速发展。

张永超,陶其然,王学勇[4](2021)在《传统民居建筑中植物覆材屋面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方式和建材选择多因地制宜,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建筑屋面覆材形式,木、竹、草等植物材料作为屋面覆材在我国传统民居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该文分析了植物覆材在传统民居建筑屋面中的应用情况,绘制出传统民居建筑中不同类型植物覆材屋面的空间分布图,并分析植物覆材在当前传统民居营建过程中的应用困境,探讨改良植物覆材性能,延续传统民居建筑风貌,推广应用绿色环保型植物覆材的策略。

朱圣英[5](2020)在《非典型工业城市工业遗存适宜性耦合利用设计研究 ——以泰州梅兰春酒厂旧址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时代,中国的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不断得到完善,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已走向正轨。但因城市发展进程的差异和对遗存价值评估标准的缺失,导致政府对价值并不突出的非典型工业城市工业遗存的忽视,使其面临大量灭失的风险。因此,通过城市精神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些遗存刻不容缓,本文从适宜性的视角对非典型工业城市工业遗存进行耦合利用的研究与发展,把控遗存的核心价值,以期使其发挥出适宜的社会功能,并为当代城市工业历史文化留下传承。本文在第一章,通过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工业遗存保护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工业遗存的实际情况,提出非典型工业城市工业遗存的概念、特点及其价值。并在第二章介绍适宜性利用和耦合利用的定义以及适宜性再利用模型,梳理工业遗存的价值评价体系,为其他非典型工业城市工业遗存的价值评判给出参考。随后在第三章,通过对工业遗存再利用方式的探讨,概括适宜性耦合利用的原则及其与场地环境、功能空间、建筑形式、结构材料和造型美学的设计研究。最后在第四章,根据理论结合梅兰春酒厂旧址的再利用实践,提出最适合的再利用设计方案。初步探索出针对非典型城市泰州市工业遗产的适宜性耦合利用模式,为其它非典型城市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提出新的思路。最后希望本文的一点尝试能推动非典型工业城市工业遗存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科学体系的建立,使其最终与周边城市功能空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仅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更能展示城市自己的文化特色,改善提升城市环境,最终促进城市的转型与发展。

徐文俊[6](2020)在《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研究 ——以南昌市工业遗产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源于最早经历工业化进程的欧美国家,直到20世纪初期才进入国内学术视野,并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于工业遗产是记录工业文明和工业文化的现实载体,对研究工业技术发展、保护传统建筑、传承历史文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保护意识不足、制度体系不完善、市场运作不充分等多种因素,一些工业遗产遭到破坏、损毁甚至消亡,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解放初期,南昌曾经是全国重要的航空工业、机械制造业、纺织工业、轻工业制造基地,为我国工业化进程做出过突出贡献,留存有大量具有保护和利用价值的工业遗产。本文以南昌市城市工业遗产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评估、理论运用等手段,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利用策略。首先,文章对南昌工业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通过实地考察对南昌工业遗产留存在现状进行了普查、记录、分析,基于此思考工业遗产保护的科学有效路径。随后通过建立一套符合南昌实际的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对全市工业遗产保护和综合利用价值进行合理量化。最后,文章站在全市层面,分别从宏观、微观角度提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策略建议,并结合具体案例加以分析运用。相较以往该领域多数研究针对特定工业遗产项目进行微观的探讨,本文在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上都有所创新,对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实务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焦杨明慧[7](2020)在《当代建筑结构的表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结构一直是建筑设计与理论中传统而重要的课题,直到当代数字化技术空前发展,建筑设计的自由度大大扩展,结构设计也进入了一个更加开放的领域。以什么样的结构去支撑建筑形体已不再是关键难题,如何发掘结构的表现力更具挑战性。因此,本文将“表现”这一艺术概念视为建筑结构创作与艺术审美相结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并引入类型学“元”理论与艺术自律与他律的概念分别指导当代建筑结构的构成解析与艺术表现,以期重新思考建筑结构所必须的、以及所承载的表现内容,探究建筑结构表达的潜在可能性。本文前两章是关于研究对象的理论建构与历史认知,对选题原因、研究对象、研究现状,以及建筑结构中的“表现”美学、建筑风格与结构工程中的建筑结构表现等内容作基本阐述;第三、四章结合大量实例研究当代建筑结构的具体表现内容,其中第三章基于类型学“元”理论解析当代建筑结构中柱与梁的构件单元到构件整合的构成层级;第四章基于自律性与他律性概念分析当代建筑结构的自律性原则与他律性精神的艺术表现;最后回归对当代建筑结构创作的反思:是否采用了新潮的结构与建筑所具有的价值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如何构筑人们的生活,如何贴近我们的社会,才是结构表现的意义所在。

陈耀桥[8](2020)在《北京旧厂区改造类创意园区再更新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创意园区是当代大都市的文化符号之一,然而在调研北京市由旧厂区改造形成的创意园区后笔者了解到: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园区普遍出现小规模且长周期的城市微更新现象。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后,发现尽管当今大量论文对如何将旧工厂规划改造为创意园区这一问题做了较为深刻的研究,但是对创意园区改造完成后的发展与变迁却较少涉及。因此把旧工厂改造类创意园区再更新现象的研究作为本文的研究方向。进一步的调研显示:创意园区的再更新现象存在三个层面——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以及微观层面。宏观层面包括园区产业定位以及运营规模的变化;中观层面分为街道空间以及建筑空间的调整;微观层面则聚焦于建筑立面重点部位、室内设计、景观与小品的再更新。笔者发现,在宏观层面的再更新过程中存在着产业变化导致的园区特色下降、运营规模扩大导致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中观层面出现了过度改造掩盖旧厂区工业特色、违规加建侵占步行空间的问题;微观层面中出现部分公共装饰作品主题具有小众化倾向引发社会争议、广场空间景观设计缺失致其失去吸引力的问题。本文认为,经济发展因素是园区再更新现象的内在动力,在宏观上对园区产业和布局改变的影响较大;不同时期标准各异的创意园区审美倾向、随当代审美不断变化的建构与材料的发展、临时性设施的频繁尝试导致了园区中观和微观空间在再更新过程中呈现丰富的形式。为使创意园区在维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良性发展,本文基于宏观的更新因素提出明确园区定位且避免核心创意群体流失的建议,在管理层面强化园区创意群体准入机制,鼓励相似产业入驻,建立灵活的改造标准,鼓励创意群体自主参与等策略。中观、微观层面的再更新现象则是本文更为关注的内容,基于当代艺术与建筑设计的结合、社会审美对园区风貌的影响、临时性构筑物对园区特色的全面表达、后工业时代形式消费倾向以及空间主体改变导致的改造需求等因素,笔者在空间改造层面提出如下建议:应该在尊重原有建筑风貌的前提下适度改造;鼓励临时性与永久性改造相互搭配,为再次改造留有余地;增加体验空间,强调创意园区的公众参与性;在空间设计上维持工业建构特征;在园区景观的再更新过程中,提出公共艺术作品顺应社会文化发展,避免小众化倾向;采用形式统一的公共服务设施凸显园区特色;重视景观设施与园区环境相互协调等若干建议。图109幅,表18个,参考文献81篇。

陈新如[9](2020)在《工业风创客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业风创客空间是历史文脉与信息时代碰撞的产物,两者的结合在设计创意层面、资源利用层面和创新创业层面等,都具有巨大的潜力。工业风创客空间在中国的发展,不单单是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实践,已成为地段复兴与城市更新强有力的手段,它以建筑设计的形式推动了中国产业经济的再生产,因此对工业风创客空间进行设计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实践价值。本文以工业风创客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工业革命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工业风创客空间特殊的历史文脉和国内外的发展进程,并将工业风格的设计理念总结为简约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大理念对工业风创客空间的共同作用,使其同时具备功能性、实用性和装饰性。文中还揭示了工业建筑与工业风创客空间的内在联系,即工业风创客空间由工业建筑改造而成,继承了工业建筑宽敞开阔、自由灵活和粗犷硬朗的空间设计特征。除此之外,还追溯了工业风格与LOFT风格的联系与区别,得出LOFT强调空间形态,而工业风强调设计手法,两者虽然均起源于产业建筑的改造,但却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同时,本文在探究工业风创客空间的设计特点的过程中,分析了798创意产业园的改造契机与改造方式,并列举了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的经典案例,揭示了工业风创客空间在设计过程中尊重原始建筑和鼓励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业风创客空间的设计特点,是坚持理性主义的审美性、提倡现实主义的包容性以及发扬时代主义的新颖性。同时,文中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比了工业风创客空间与传统办公空间的差异,得出了工业风创客空间具有开放、多元、灵活的优势。最后,本文将工业风创客空间放置在智能化的设计语境下,通过对智能化工业风创客空间和普通工业风创客空间进行对比分析,挖据出智能化的工业风创客空间的优势:更加崇尚使用新技术解决办公问题,更加强调通过智能技术来解放人力,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从而实现以人为本。还有,本文基于工业4.0的背景,架构了工业风创客空间“双线智能化”的技术应用模式,就是以“快速型”的智能硬件为主,以“培养型”的智能开发为辅。论文最终指出,中国未来的智能化工业风创客空间发展会相对缓慢,并遵循不断修正的学习制度。

周澎[10](2020)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手法研究 ——以西安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的产业结构向“退二进三”的目标升级,对高科技的技术进行开发和引用,城市的类型也从工业化时代的“生产城市”向后工业时代的“消费城市”转化,进而带来城市中旧工业难以生存的情况,传统工业逐渐衰败,面对对工业遗产建筑的保护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将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相协调?如何在遵循原真性的原则下发挥其最大的使用价值?这些问题都是现实中急需解决的。本文以旧工业建筑空间改造设计手法研究为核心,结合西安旧工业建筑改造实例为主体研究对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追溯与建构,第二部分梳理西安工业建筑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并展开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空间再利用具体实例现状调研与分析,第三部分总结具体改造设计方法。第一部分由前两章基础理论研究内容构成,第一章首先分析当前城市更新背景下旧工业建筑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梳理相关宪章与理论的发展,确定选题依据与目标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整体方法与框架。第二章则进一步深入阐述了关于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空间再利用理论基础与发展,界定了相关概念,结合再利用动因,分析其改造由“静态”保护理念向多层级的保护与利用理念的转变,在遵循改造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不同旧工业建筑改造类型与方式。第二部分为全文核心部分,其中第三章梳理了西安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沿革,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西安城市工业空间格局演进过程与旧工业建筑遗存的分布,结合现状遗存整体分布情况,重点研究三个典型片区的具体优势与存在问题,进而分类总结了西安旧工业建筑空间现状类型特征与相应改造再利用设计模式。第四章与第五章内容展开两个具体旧工业建筑片区空间改造实证研究,分别从区位背景,建筑群体外部环境,单体建筑三个层面论述其空间特征,结合现状改造措施,以此为重点,分别提出相应的整体与单体改造策略,针对设计策略的基础研究,从整体环境空间序列重构、单体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研究方面提出相对应的改造再利用设计具体操作方法。最后为总结和思考部分,以西安具体旧工业建筑实例改造策略与设计手法为基础,结合经典案例,探讨有关于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操作语汇。

二、工业美学与新型建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业美学与新型建材(论文提纲范文)

(1)技术美学与理想空间(论文提纲范文)

1技术美学之缘起
2实验建筑的建构
3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土木工程抗火科研综合楼
    3.1高密度、复合性
    3.2技术与美学
4海底科学观测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监测与数据中心
    4.1“内在机制”驱动的设计
    4.2抽象空间的美学建构
5结语

(2)产业变迁对工业遗存改造中物质真实性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研究
    1.1 工业遗存的物质真实性内涵
    1.2 产业对工业遗存改造的影响
    1.3 上海工业遗存改造的历史演进
2 工业遗存改造的物质真实性分析
    2.1 制造业存续下的真实性消亡(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
    2.2 制造业疏解中的真实性初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2.3 文创产业导向下真实性的异化(21世纪前10年)
    2.4 多元服务业催生真实性的符号化(2010年以来)
3 讨 论
4 结束语

(3)建筑适应性再利用视角下的筒仓改造设计策略研究 ——以大同煤气厂储焦仓改扩建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工业建筑改造
        1.1.2 筒仓建筑再利用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外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研究综述
        1.3.2 国内外筒仓建筑再利用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及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建筑适应性再利用及筒仓再利用概述
    2.1 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相关研究
        2.1.1 适应性再利用概念
        2.1.2 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缘起
        2.1.3 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发展
        2.1.4 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基本原则
    2.2 筒仓的类型特征及再利用
        2.2.1 筒仓的分类及发展
        2.2.2 筒仓的形体与构成
        2.2.3 筒仓的改造再利用
    2.3 建筑适应性再利用在筒仓改造中的运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筒仓适应性再利用的影响因素探究
    3.1 筒仓改造实践案例调研
        3.1.1 调研范围与方式
        3.1.2 调研对象选取
        3.1.3 筒仓再利用的现状
    3.2 筒仓适应性再利用的影响因素
        3.2.1 筒仓内部空间方面
        3.2.2 筒仓外部形态方面
        3.2.3 筒仓再利用的功能模式选择方面
        3.2.4 筒仓再利用经济性方面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筒仓的适应性再利用分析
    4.1 筒仓内部空间的再利用分析
        4.1.1 筒仓内部空间的整合
        4.1.2 筒仓内部空间的重塑
    4.2 筒仓外部形态的再利用分析
        4.2.1 筒仓的外表面装饰
        4.2.2 筒仓外部形态的修整
        4.2.3 筒仓外部加、扩建
    4.3 筒仓再利用功能模式分析
        4.3.1 筒仓再利用为公共建筑
        4.3.2 筒仓再利用为居住建筑
        4.3.3 筒仓再利用为综合建筑
    4.4 筒仓再利用经济性分析
        4.4.1 筒仓作为工业遗产的价值
        4.4.2 筒仓再利用改造方式的经济性
        4.4.3 筒仓改造的现实价值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筒仓适应性再利用设计策略研究
    5.1 筒仓内部空间的适应性再利用设计策略
        5.1.1 整合并置
        5.1.2 翻新置入
        5.1.3 结构改造
    5.2 筒仓外部形态的适应性再利用设计策略
        5.2.1 表皮再生
        5.2.2 筒仓裁剪
        5.2.3 外部加、扩建
    5.3 筒仓适应性再利用功能模式设计策略
        5.3.1 改造为公共设施
        5.3.2 改造为居住设施
        5.3.3 改造为综合设施
    5.4 筒仓适应性再利用经济性
        5.4.1 筒仓的改造方式选择
        5.4.2 筒仓再利用的现实价值
        5.4.3 工业遗产价值的体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筒仓适应性再利用设计实践——大同市煤气厂储焦仓改扩建设计
    6.1 项目概况
        6.1.1 项目背景
        6.1.2 项目区位
        6.1.3 园区规划
        6.1.4 储焦仓现状
    6.2 设计构思
        6.2.1 设计理念
        6.2.2 功能构成
        6.2.3 储焦仓改扩建设计侧重点
    6.3 筒仓适应性再利用设计策略应用
        6.3.1 储焦仓改扩建内部空间再利用
        6.3.2 储焦仓改扩建外部形态再利用
        6.3.3 储焦仓改扩建的功能模式选择
        6.3.4 储焦仓改扩建的经济性体现
    6.4 技术图纸
    6.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图录
附录B 调研样本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介
附件

(4)传统民居建筑中植物覆材屋面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覆材屋面在传统民居中的应用
2 传统民居植物覆材屋面的分类
3 传统民居植物覆材屋面的空间分布
    3.1 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3.2 空间分布图解
4 植物覆材屋面在当前传统民居中的应用困境
    4.1 营建方:建筑审美取向
    4.2 原材料:性能弊端和资源匮乏
    4.3 施工方:传统工艺消亡
5 植物覆材屋面应用发展策略
    5.1 设计理念
    5.2 技术路径
结语

(5)非典型工业城市工业遗存适宜性耦合利用设计研究 ——以泰州梅兰春酒厂旧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论文研究目的
        1.2.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1.3.1 国外工业遗存保护与利用研究回顾
        1.3.2 国外工业遗存保护与利用研究的理论着作
        1.3.3 国内工业遗存保护与利用研究回顾
        1.3.4 国内工业遗存保护与利用研究的理论着作
    1.4 研究框架
        1.4.1 文章结构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工业遗存与适宜性耦合利用的相关探究
    2.1 工业遗存的定义、类型与价值构成
        2.1.1 工业遗存的定义
        2.1.2 工业遗存的类型划分
        2.1.3 工业遗存的价值构成
        2.1.4 非典型工业城市工业遗存的概念
    2.2 适宜性耦合利用的定义与评价标准
        2.2.1 适宜性再利用的定义
        2.2.2 耦合利用的定义
        2.2.3 适宜性耦合利用理论
        2.2.4 非典型工业城市工业遗存适宜性耦合利用潜力评价
    2.3 章节总结
第三章 非典型工业城市工业遗存适宜性耦合利用设计研究
    3.1 非典型工业城市工业遗存适宜性耦合利用设计的原则
        3.1.1 预保护优先
        3.1.2 尊重上位规划
        3.1.3 因地制宜
        3.1.4 环境友好
        3.1.5 “可持续空间”
    3.2 适宜性耦合利用的场地、环境设计研究
        3.2.1 功能布局与分区
        3.2.2 道路与交通系统
        3.2.3 停车设计
        3.2.4 消防设计
        3.2.5 绿地系统与景观设计
    3.3 适宜性耦合利用的功能、空间设计研究
        3.3.1 功能转换
        3.3.2 空间转换
        3.3.3 建筑形式的转换
    3.4 适宜性耦合利用的结构、材料设计研究
        3.4.1 原有结构再利用的前提: 鉴定、检测与抗震加固
        3.4.2 新结构与原有结构的代替与并存
        3.4.3 原有材料的再利用与新材料的和谐运用
    3.5 适宜性耦合利用的造型美学设计研究
        3.5.1 完全保留
        3.5.2 突出对比
        3.5.3 和谐统一
    3.6 章节总结
第四章 泰州梅兰春酒厂旧址适宜性耦合利用设计研究
    4.1 项目背景
        4.1.1 泰州城市发展历程
        4.1.2 泰州地区工业遗存现状
        4.1.3 泰州地区工业遗存分布与价值特点
    4.2 项目概况
        4.2.1 项目区位分析
        4.2.2 泰州梅兰春酒厂的历史文化
    4.3 厂区遗存现状
        4.3.1 场地区位及现状
        4.3.2 厂区建筑现状
        4.3.3 项目场地环境分析
        4.3.4 梅兰春酒厂旧址及其现状建筑价值评分
    4.4 项目发展定位
        4.4.1 设计理念
        4.4.2 设计定位
    4.5 梅兰春酒厂适宜性耦合利用设计研究
        4.5.1 场地规划
        4.5.2 建筑设计
        4.5.3 梅兰春酒厂旧址的结构与材料设计研究
        4.5.4 梅兰春酒厂旧址的造型美学设计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研究 ——以南昌市工业遗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缘起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思路、方法及概念界定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概念界定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工业遗产文献研究
    2.2 国外工业遗产文献研究
    2.3 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第3章 基于实地调查的南昌市工业遗产现状梳理
    3.1 南昌工业发展概述
        3.1.1 古代南昌工业
        3.1.2 近代南昌工业
        3.1.3 解放后南昌老工业发展(1978年以前)
    3.2 南昌工业遗产现状调查
        3.2.1 南昌工业遗产存量盘查
        3.2.2 南昌市工业遗产分布特点
        3.2.3 工业遗产的生存方式
        3.2.4 工业遗产的资源特色
        3.2.5 南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
        3.2.6 南昌工业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第4章 南昌市工业遗产资源价值评估
    4.1 工业遗产资源价值评判体系
    4.2 工业遗产价值评估流程
        4.2.1 确定评价权重
        4.2.2 评价标准
        4.2.3 初步评分
        4.2.4 二次判断
    4.3 南昌市市区工业遗产保护价值评价结果与分析
        4.3.1 南昌工业遗产评分情况
        4.3.2 结果分析
第5章 南昌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策略建议
    5.1 宏观层面策略建议
        5.1.1 夯实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制度基础
        5.1.2 编制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
        5.1.3 建立工业遗产普查、评估、分级体系
        5.1.4 拓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资金渠道
        5.1.5 引导社会公众及民间组织共同参与
    5.2 微观层面策略建议
        5.2.1 强调历史和建筑景观的完整性保护
        5.2.2 注重功能重构和新旧融合
        5.2.3 创新业态避免同质化发展
        5.2.4 灵活运用聚集式、串联式开发模式
    5.3 对部分重点工业遗产单位保护开发模式的建议
        5.3.1 江西氨厂保护利用建议
        5.3.2 中行洪都工业保护利用建议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表:南昌市现存工业遗产基本情况列表

(7)当代建筑结构的表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与目的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当代建筑结构的表现溯源
    2.1 建筑结构中的“表现”美学
        2.1.1 形式美
        2.1.2 移情说
        2.1.3 表现说与二者的关系
    2.2 建筑风格中的建筑结构表现
        2.2.1 骨架雏形:原始社会时期
        2.2.2 兴起:古典建筑时期
        2.2.3 革新:现代主义时期
        2.2.4 现代主义之后
    2.3 结构工程中的建筑结构表现
        2.3.1 学科准备:直觉经验时代
        2.3.2 结构体系建立:力学建构时代
        2.3.3 数字建构时代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类型学“元”理论的结构构成解析
    3.1 类型学“元”理论
    3.2 当代建筑结构表现的“元语言”:柱与梁
        3.2.1 柱元
        3.2.2 梁元
    3.3 当代建筑结构表现的“元逻辑”:结构层级
        3.3.1 柱元+墙
        3.3.2 梁元+板
        3.3.3 柱元+梁元
        3.3.4 元整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结构艺术表现
    4.1 自律性与他律性的概念
        4.1.1 艺术的自律性与他律性
        4.1.2 建筑艺术的自律性与他律性
    4.2 当代建筑结构表现的自律性原则
        4.2.1 结构力学
        4.2.2 结构材料
        4.2.3 结构的几何构形
        4.2.4 结构的设计工具
    4.3 当代建筑结构表现的他律性精神
        4.3.1 自然环境
        4.3.2 场所特质
        4.3.3 传统民俗
    4.4 自律性与他律性表现的张力关系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反思与展望
    5.1 对当代建筑结构的表现创作的反思
    5.2 展望
        5.2.1 建筑与结构的同质化
        5.2.2 结构的智能集成
        5.2.3 可持续的生态结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北京旧厂区改造类创意园区再更新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旧厂区成为创意园区发展新方向
        1.1.2 北京创意园区的再更新现象频发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结论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当前研究的结论与不足之处
    1.3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1.3.1 提出问题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2 北京市创意园区发展现状及再更新现象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创意园区
        2.1.2 再更新现象与微更新
    2.2 北京市创意园区总体发展情况调研
        2.2.1 北京市创意园区总体分布情况
        2.2.2 北京市创意园区分类
        2.2.3 区位条件对园区分布的影响
        2.2.4 北京市创意园区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2.3 旧厂区改造类创意园区现状及再更新现象
        2.3.1 北京市旧厂区改造为创意园区的原因
        2.3.2 北京市旧厂区改造类创意园区运营现状
        2.3.3 旧厂区改造类创意园内部变化零散发生
    2.4 本章小结
3 创意园区不同层面再更新现象及问题
    3.1 宏观层面再更新现象
        3.1.1 园区运营规模变动
        3.1.2 园区产业定位变化
    3.2 宏观层面再更新存在的问题
        3.2.1 产业变化导致城市创意氛围下降
        3.2.2 服务设施变化不足影响园区运营
    3.3 中观层面再更新现象
        3.3.1 街道空间的变化
        3.3.2 室内空间的改造
        3.3.3 整体立面的更新
        3.3.4 入口与重点部位改造
    3.4 中观层面再更新存在的问题
        3.4.1 过度改造掩盖工业特色
        3.4.2 外部加建侵占公共空间
    3.5 微观层面再更新现象
        3.5.1 建筑标识的升级
        3.5.2 环境与装饰更新
    3.6 微观再更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6.1 公共装饰作品引发审美争议
        3.6.2 忽视景观的功能与实用性
    3.7 本章小结
4 再更新问题不同层面形成因素及发展建议
    4.1 宏观层面再更新形成因素
        4.1.1 租金地价与盈利的因素
        4.1.2 创意产业孵化周期因素
        4.1.3 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因素
    4.2 宏观层面再更新发展策略
        4.2.1 加强重点培植避免创意群体流失
        4.2.2 建立准入机制合理管控入驻企业
        4.2.3 完善服务配套设施适应园区变化
        4.2.4 制定弹性改造规则鼓励共同参与
    4.3 中微观层面再更新形成因素
        4.3.1 当代艺术与建筑设计的兼顾因素
        4.3.2 园区风貌与社会审美的协调因素
        4.3.3 园区特色表达与临时构筑物协调
        4.3.4 后工业时代形式消费的影响因素
        4.3.5 空间主体更替频繁的灵活性应对
    4.4 中微观层面再更新发展建议
        4.4.1 控制改造力度尊重旧厂区原貌
        4.4.2 永久性与临时性改造适度搭配
        4.4.3 多功能叠加与空间复合化设计
        4.4.4 增加适合公众参与的体验空间
        4.4.5 强调当代建构美学的设计本底
        4.4.6 题材形式合益的装饰手法搭配
        4.4.7 景观小品生态设施的优化协调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记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工业风创客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研究的溯源
        1.1.1 选题的缘起
        1.1.2 研究背景
        1.1.2.1 工业风创客空间在欧美蓬勃发展的背景
        1.1.2.2 工业风创客空间在中国发展的背景
        1.1.2.3 工业风创客空间在中国存在的问题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工业风格
        1.2.2 创客空间
        1.2.3 智能化
        1.2.4 创意产业经济
        1.2.5 工业4.0
        1.2.6 798创意园区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2.1 理论意义
        1.3.2.2 实践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4.2 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4.3 国内外研究成果的主要贡献及不足之处
        1.4.3.1 主要贡献述评
        1.4.3.2 不足之处分析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5.1 研究内容
        1.5.2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6 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1.1 文献研究法
        1.6.1.2 案例研究法
        1.6.1.3 归纳分析法
        1.6.1.4 图表分析法
        1.6.1.5 实地考察法
        1.6.1.6 比较研究法
        1.6.2 技术路线
    1.7 课题创新点
        1.7.1 挖掘了工业风“象征符号”突破“结构裸露”的设计理念
        1.7.2 贯通了创客空间与工业风格的“开放美学”特征
        1.7.3 架构了工业风创客空间“双线智能化”的技术应用模式
    本章小结
2 工业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2.1 工业风格的起源与发展
        2.1.1 工业风格的起源
        2.1.2 工业风格的发展阶段
        2.1.3 工业风格的发展原因
        2.1.4 工业风格的发展特点
    2.2 早期工业风格的特点与影响
        2.2.1 早期工业风在建筑中的设计特点
        2.2.2 早期工业风格对商业空间的影响
    2.3 工业风格与LOFT风格的联系与区别
        2.3.1 工业风格与LOFT风格的联系
        2.3.2 工业风格与LOFT风格的区别
    2.4 工业风格在中国当代的产生与发展
        2.4.1 旧工业建筑在中国的新生再利用
        2.4.2 旧工业建筑供给侧改造的创客空间
    本章小结
3 工业风空间的设计理念与特征
    3.1 工业风空间的设计理念
        3.1.1 推崇简约主义
        3.1.2 崇尚结构主义
        3.1.3 引入后现代主义
    3.2 工业风的设计特征
        3.2.1 工业风的平面布局特征
        3.2.2 工业风的功能分区特征
        3.2.3 工业风的界面处理特征
    3.3 工业风的环境构成要素
        3.3.1 工业风的材料组织
        3.3.2 工业风的色彩表现
        3.3.3 工业风的陈设设计
    本章小结
4 工业风创客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与主要手法
    4.1 工业风创客空间的内涵
        4.1.1 什么是创客文化
        4.1.2 工业风创客空间的界定
    4.2 工业风创客空间设计的基本特点
        4.2.1 坚持理性主义的审美性
        4.2.2 提倡现实主义的包容性
        4.2.3 发扬时代主义的新颖性
    4.3 工业风创客空间与传统办公空间的差异比较
    4.4 工业风创客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4.4.1 复合性原则
        4.4.2 开放性原则
        4.4.3 传达性原则
    4.5 工业风创客空间设计的主要手法
        4.5.1 结构裸露手法
        4.5.2 模糊边界手法
        4.5.3 符号象征手法
    本章小结
5 信息时代工业风创客空间的智能化设计
    5.1 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浪潮
        5.1.1 信息时代智能化设计的起源
        5.1.2 工业4.0与工业风创客空间
    5.2 智能化工业风创客空间的创新价值
        5.2.1 智能创客与普通创客的差异比较
        5.2.2 工业风创客空间智能化设计的研究价值
    5.3 工业风创客空间对智能化的诉求
        5.3.1 智能化是信息时代工业风创客空间设计的审美需求
        5.3.2 智能化设计在工业风创客空间中的应用模式
    5.4 工业风创客空间智能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5.4.1 智能化设计在工业风创客空间中的发展现状
        5.4.2 智能化设计在工业风创客空间中存在的问题
        5.4.3 智能化设计在工业风创客空间中的未来趋势
    本章小结
6 工业风创客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
    6.1 工业风创客空间在全球的发展趋势
        6.1.1 创客成为创新的主要模式
        6.1.2 工业风创客空间引导城市空间创新
    6.2 工业风创客空间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6.2.1 中国工业风创客空间面临的困境
        6.2.2 中国工业风创客空间的未来展望
    本章小结
结论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手法研究 ——以西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西安城市更新下的“增量”转“存量”
        1.1.2 城市工业遗产的亟待保护
        1.1.3 后工业时代消费空间观念转变
    1.2 旧工业建筑概念界定与特征
        1.2.1 旧工业建筑相关概念界定
        1.2.2 旧工业建筑空间类型特征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研究历程
        1.4.2 相关纲领文献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理论基础与发展
    2.1 工业建筑发展背景
        2.1.1 工业建筑兴起与发展
        2.1.2 工业建筑与现代主义
        2.1.3 工业建筑艺术化与遗产化时期
    2.2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动因
        2.2.1 改造与再利用概念辨析
        2.2.2 城市旧工业区空间结构调整
        2.2.3 旧工业产业调整与置换
        2.2.4 实践主体关系的互动与平衡
    2.3 旧工业建筑保护再利用理念
        2.3.1 静态保护修复理念
        2.3.2 动态再循环理念
        2.3.3 分级保护与再利用理念
    2.4 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基本原则
        2.4.1 尊重历史本体的真实性原则
        2.4.2 强调新旧共生的整体性原则
        2.4.3 基于建筑更新的动态性原则
    2.5 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实践
        2.5.1 城市事件策动类型
        2.5.2 创意产业导入类型
        2.5.3 文化教育综合类型
        2.5.4 商业消费嫁接类型
        2.5.5 居住生活开发类型
        2.5.6 工业景观再生类型
    2.6 本章小结
3 西安旧工业建筑历史发展概况
    3.1 西安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沿革
        3.1.1 近代工业萌芽时期(1869—1934)
        3.1.2 近代工业起步发展时期(1835—1948)
        3.1.3 社会主义初步发展时期(1949—1962)
        3.1.4 现代工业曲折发展时期(1963—1978)
    3.2 西安近现代城市工业空间格局演进历程
        3.2.1 清末、民国时期——近代工业格局雏形初构
        3.2.2 “一五计划”时期——现代工业基础格局奠基
        3.2.3 “二五计划”时期——现代工业基础格局混乱
        3.2.4 “三线建设”时期——现代工业基础格局成型
    3.3 西安重要旧工业建筑遗存分布与现状
        3.3.1 韩森寨地区旧工业建筑遗存分布与现状
        3.3.2 大庆路地区旧工业建筑遗存分布与现状
        3.3.3 纺织城地区旧工业建筑遗存分布与现状
    3.4 西安既有旧工业建筑空间类型及改造再利用实践现状
        3.4.1 西安既有旧工业建筑空间类型特征
        3.4.2 西安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实践现状
    3.5 本章小结
4 西安大华纱厂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研究
    4.1 西安大华纱厂更新改造背景分析
        4.1.1 区位背景
        4.1.2 历史沿革
    4.2 基于原有整体环境空间特征的改造发展模式
        4.2.1 基于保护修缮的空间谨慎加减——密度疏解
        4.2.2 边界的介入与渗透——城市街区的形成
        4.2.3 历史工业建筑转向商业消费空间——“符号的象征”
    4.3 总体环境空间序列重构
        4.3.1 功能业态构成
        4.3.2 公共空间与流线构成
    4.4 基于原有单体建筑空间特征的改造策略——“空间——事件”:边界介入与组织的空间序列
    4.5 单体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研究
        4.5.1 增补叠加式屋顶标识空间——一期生产厂房
        4.5.2 并置开放式柔性廊空间——二期生产厂房
        4.5.3 织补围合式院空间——老南门办公区及动力用房
        4.5.4 扩张包容式庭空间——厂区锅炉房
        4.5.5 折叠嵌入式体空间——新布厂车间
    4.6 本章小结
5 陕钢厂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研究
    5.1 陕钢厂更新改造背景分析
        5.1.1 区位背景
        5.1.2 历史沿革
    5.2 基于原有整体环境空间特征的改造发展模式
        5.2.1 面向产业的恢复与安置
        5.2.2 面向大学校园的改造
        5.2.3 面向房地产项目的推到重建
        5.2.4 面向老钢厂创意设计产业园的整体改造
    5.3 总体环境空间序列重构
        5.3.1 功能业态构成
        5.3.2 公共空间与流线构成
    5.4 基于原有单体建筑空间特征的改造策略——“多米诺”结构框架与自由平面:相似结构单元下的空间拓扑与界面异质拼贴
    5.5 单体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研究
        5.5.1 外部相邻异质体量扩建与内部多重空间重组型——产业园7.8号楼
        5.5.2 外部界面消解与内部盒体嵌入——1.2号教学楼
        5.5.3 外部基本保留原状与内庭空间围合——产业园 11 号楼
        5.5.4 外部体量局部加减与内部多层级空间叠置——产业园12号楼
    5.6 本章小结
6 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语汇
    6.1 基于外部整体环境的空间再利用操作
        6.1.1 外部整体环境肌理拆分与整合
        6.1.2 外部整体环境界面连续与引导
        6.1.3 外部整体环境公共空间介入与渗透
    6.2 基于建筑外部空间体量的介入与共生操作
        6.2.1 空间体量的介入
        6.2.2 空间体量的并置
        6.2.3 空间体量的叠加
    6.3 基于建筑界面的整合与重塑操作
        6.3.1 界面的自性整合
        6.3.2 界面的片段(废墟)处理
        6.3.3 界面的消解渗透
        6.3.4 界面的拼贴异质
    6.4 基于建筑内部空间秩序重构操作
        6.4.1 拆分与重组——空间的自由与流动
        6.4.2 叠合与渗透——空间的层析与透明
        6.4.3 嵌入与加建——空间的体积与扩展
    6.5 本章小结
7 结语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表录
    图录
致谢

四、工业美学与新型建材(论文参考文献)

  • [1]技术美学与理想空间[J]. 李楚婧,任力之. 当代建筑, 2022(01)
  • [2]产业变迁对工业遗存改造中物质真实性影响研究[J]. 楚童,赵誉行,孙淼. 工业建筑, 2021(09)
  • [3]建筑适应性再利用视角下的筒仓改造设计策略研究 ——以大同煤气厂储焦仓改扩建设计为例[D]. 武建光.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
  • [4]传统民居建筑中植物覆材屋面应用研究[J]. 张永超,陶其然,王学勇. 华中建筑, 2021(03)
  • [5]非典型工业城市工业遗存适宜性耦合利用设计研究 ——以泰州梅兰春酒厂旧址为例[D]. 朱圣英. 扬州大学, 2020(04)
  • [6]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研究 ——以南昌市工业遗产为例[D]. 徐文俊. 南昌大学, 2020(03)
  • [7]当代建筑结构的表现方法研究[D]. 焦杨明慧. 天津大学, 2020(02)
  • [8]北京旧厂区改造类创意园区再更新问题研究[D]. 陈耀桥.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9]工业风创客空间设计研究[D]. 陈新如.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10]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手法研究 ——以西安为例[D]. 周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工业美学与新型建筑材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