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催化合成DBP的研究

树脂催化合成DBP的研究

一、树脂催化合成DBP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苗伟涛,姚宁,李俊华[1](2020)在《邻苯类增塑剂生产用催化剂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无机酸、树脂、固体超强酸、无机盐、杂多酸、钛酸酯等催化剂和微波辐射技术在制备邻苯类增塑剂中的研究进展情况,对各类催化剂性能的优劣进行了评述,为邻苯类增塑剂合成用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实验筛选及工业化应用提供借鉴。

黄飞,戴璐,王溪溪,张浩冉,吴琳,余锐,魏先文[2](2020)在《微波协同离子液体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工艺及其性能》文中研究说明制备了七种绿色高效离子液体催化剂,采用微波协同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了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柠檬酸与正丁醇物质的量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反应温度进行探究,对比了各实验因素对合成柠檬酸三丁酯产率的影响。经过实验优化筛选,实验结果表明:以离子液体[HSO3-pMIM]HSO4为催化剂,其用量为柠檬酸质量的3.5%,柠檬酸和丁醇物质的量比为1:4,微波功率为450 W,微波时间为5 min,反应温度为120℃时,柠檬酸三丁酯产率可达99.3%。该催化剂经过10次循环使用,柠檬酸三丁酯的产率仍可达到97%以上,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增塑性能测试表明,柠檬酸三丁酯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弯曲强度和拉伸剪切强度等均优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可以很好的替代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薛真真[3](2017)在《用于聚甲氧基二甲醚合成的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n)作为优异的柴油调和组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一种典型的酸催化反应,PODEn的合成催化剂的设计与选择对PODEn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系统地研究催化剂酸强度、酸量、酸类型以及催化剂孔径大小对PODEn合成反应的影响,从而为PODEn合成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提供理论基础,并制备出高收率、高选择性的PODEn合成的催化剂。采用后嫁接法制备了一系列硅铝比从2.5到200的Al-SBA-15分子筛催化剂,研究了酸量、酸强度对产物收率、选择性以及产物分布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硅铝比催化剂的比较发现,催化剂的酸量和酸强度需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相对较弱的酸强度以及相对较低的酸量更有利于PODEn的合成,在只有0.163mmol·g-1酸量以及弱酸位的Al-SBA-15-150(硅铝比为150的Al-SBA-15)的催化作用下,达到了最高的三聚甲醛和甲缩醛转化率以及最高的PODEn收率和选择性,显示了最佳的催化性能。三聚甲醛的解聚反应作为一种酸催化反应,也需要一个相对适中的酸量,酸量过大及过小都会造成三聚甲醛的解聚不完全。三聚甲醛的解聚反应和甲缩醛或PODEn-1与甲醛单体的缩合反应的反应速率对主产物与副产物的选择性及产物分布和产物最大链长具有决定作用。随着催化剂酸性的降低,PODE2的选择性先减小后增大,而相反地PODE3-8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催化剂酸性的降低,产物的最大链长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对催化剂孔径大小对产物分布、产物链长以及产物收率、选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选取了不同硅铝比的微孔分子筛ZSM-5,并制备了高度有序的Al-MCM-41介孔分子筛以及三种不同孔径的Al-SBA-15分子筛,几种催化剂的孔径大小从0.54nm到7.95nm之间。研究发现,在具有强酸或较大酸量的催化剂下,较大的催化剂孔径有利于PODEn的合成反应。当三聚甲醛的解聚率远远大于其与甲缩醛的缩合率,甲醛在酸性位上的聚集会导致形成大量的副产物甲酸甲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相对较大的孔径更有利于甲醛单体的扩散与相对较小的孔径大小,从而抑制甲酸甲酯副产物的形成。然而,在具有相对较少酸含量的催化剂下,PODEn的收率和选择性几乎没有变化,孔径大小对反应体系的影响是非常小的。在最佳的硅铝比下,其中五种不同孔径大小的催化剂均显示出几乎相同的催化性能。不同孔径的催化剂催化作用下的产物分布和产物的最大链长基本相同,说明小孔径催化剂对PODEn的生成并没有表现出择形催化作用。系统地研究了酸类型对三聚甲醛的解聚反应和甲缩醛或PODEn-1与甲醛的缩合反应的影响以及对产物分布、产物收率、选择性的影响,并对两种酸类型之间是否存在协同效应进行了考察。选取了磷钨酸、对甲苯磺酸、硫酸、盐酸作为Br?nsted酸的代表,选取了氯化锌、氯化铁、氯化铝作为Lewis酸的代表,研究表明,单独的Br?nsted酸与单独的Lewis酸均能催化PODEn的合成。然而,单独的Br?nsted酸的催化性能要优于单独的Lewis酸的催化性能。与DMM或PODEn-1与甲醛单体的缩合反应相比,Lewis酸更有利于TOX的解聚反应。在Lewis酸的催化作用下,三聚甲醛的解聚速率远大于缩合速率,导致大量副产物甲酸甲酯的生成,并且抑制了PODEn主产物的生成,在一定量的Br?nsted酸中心上,缩合反应和解聚反应能够达到一种平衡,使得PODEn获得较高收率的同时也获得较高的选择性。Br?nsted酸与Lewis酸的混合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表明,Br?nsted酸与Lewis酸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其催化效果略差于单独的Br?nsted酸的催化效果,而优于单独的Lewis酸的催化效果。提出了Br?nsted酸和Lewis酸的催化反应机理,从机理上为Br?nsted酸优于Lewis酸的催化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对Br?nsted酸和Lewis酸以及混合催化剂催化作用下的合成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数据表明,Br?nsted酸催化下PODEn合成反应的活化能低于Lewis酸以及混合催化剂催化作用下的活化能,从而进一步证实了Br?nsted酸更有利于PODEn的合成反应。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有机硅烷MPTMS含量改性的Br?nsted酸SO3H-SBA-15催化剂,研究了不同磺酸接枝含量对原料转化率和PODEn收率以及选择性的影响,并对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原料摩尔配比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不同磺酸接枝含量含量催化剂的对比发现,在酸量为0.166 mmol·g-1的SO3H-SBA-15(0.8)(其中“n”代表每克SBA-15中滴加MPTMS的质量)催化作用下,达到了最高的三聚甲醛和甲缩醛转化率和最高的PODEn收率和选择性以及最适宜的产物链长。通过对反应温度的对比发现,温度对三聚甲醛的解聚速率以及主副产物的选择性具有决定性作用;通过反应压力的优化发现,反应初始压力对产物分布及收率的影响较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调节DMM和TOX的摩尔配比发现,提高三聚甲醛的比例有利于促进反应向生成高聚合度产物的方向进行。在最优的工艺条件下以及SO3H-SBA-15(0.8)催化作用下,得到了优异的反应结果,PODE2-8的收率和DMM、TOX的转化率分别达到了61.86%,51.84%和95.57%。

侯英杰,李思俊,赵利启,易重庆,程米亮[4](2015)在《磷钨酸/硅胶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苯酐和正丁醇为原料,以石油醚为带水剂,以磷钨酸/硅胶为催化剂,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考察了醇酐摩尔比、磷钨酸/硅胶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DBP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丁醇:苯酐摩尔比为3.0:1、磷钨酸/硅胶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2.5%,反应时间为3.0h的条件下,其产率达94.4%以上;催化剂寿命长、可多次重复使用、产物易纯化分离,可望代替浓硫酸催化剂应用于DBP的合成。

牟燕[5](2015)在《内生真菌Dzf12螺二萘类化合物Palmarumycins C12和C13的生产调控》文中研究指明植物内生真菌能够产生多种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新型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在农业、医药业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有效提高内生真菌中活性物质的产量,对于代谢产物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围绕药用植物盾叶薯蓣内生真菌Dzf12中螺二萘类化合物,通过金属离子、固-液两相培养系统、液-液两相培养系统等途径促进内生真菌Dzf12中螺二萘类化合物的合成,并对生产调控过程中产生的螺二萘类化合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和生物活性评价。同时,为了研究内生真菌Dzf12中螺二萘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对内生真菌Dzf12进行了基因组测序,预测其次生代谢产物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为了研究金属离子对内生真菌Dzf12产螺二萘类化合物的影响,首先建立和优化了内生真菌Dzf12中Palmarumycins C12和C13的提取方法以及HPLC定量分析条件。通过单因素方差法,对8种金属离子(Na+、Ca2+、Ag+、Co2+、Cu2+、A13+、Zn2+和Mn4+)进行初筛,明确利于内生真菌 Dzf12 生产 Palmarumycins C13 的金属离子为 Ca2+、Cu2+和 A13+。Ca2+、Cu2+和Al3+的添加量和添加时间对内生真菌Dzf12菌丝生物量及其Palmarumycins C12和C13产量有重要的影响。Ca2+对内生真菌Dzf12菌丝生物量及其Palmarumycins C12和C13产量的促进作用最大时,其最佳添加时间为第3天、最佳添加量取值范围为5.0~10.0 mmol/L;Cu2+对内生真菌Dzf12菌丝生物量及其Palmarumycins C12和C13产量的促进作用最大时,其最佳添加时间为第3天,最佳添加量取值范围为1.0~2.0mmol/L;Al3+对内生真菌Dzf12菌丝生物量及其Palmarumycins C12和C13产量的促进作用最大时,其最佳添加时间为第6天,最佳添加量取值范围为 1.5~2.5 mmol/L。进一步研究了 Ca2+、Cu2+和Al3+的复合效应对内生真菌Dzf12菌丝生物景及其Palmarumycins C12和C13产量的影响。利用CCD和RSM分析分别建立了 Ca2+、Cu2+和A13+与菌丝生物量和Palmarumycin C13 产量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当 Ca2+为 12.38 mmol/L、Cu2+为 1.62 mmol/L、Al3+为1.50 mmol/L时,所得到的内生真菌Dzf12菌丝生物量的实际最大值为8.95 g dw/L,为对照(6.39 g dw/L)的 1.40 倍;当 Ca2+为 7.58 mmol/L、Cu2+为 1.36 mmol/L、Al3+为 2.05 mmol/L 时,所得到的Palmarumycin C13产量的实际最大值为203.85 mg/L,为对照(33.98 mg/L)的6.00倍。2、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研究了固-液两相培养系统对内生真菌Dzf12产螺二萘类化合物的影响,在 10 种大孔吸附树脂(D-101、D1300、HPD-100、X-5、AB-8、DM130、ADS-17、DA-201、NKA-9和S-8)中,X-5、AB-8和ADS-17对内生真菌Dzf12菌丝生长有轻微的促进作用;HPD100、AB-8和DA-201能同时提高Palmarumycins C12和C13的产量,其中DA-201的促进作用最为显着。进一步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DA-201的添加量对内生真菌Dzf12生长及其Palmarumycins C12和C13产量的影响。当树脂DA-201的添加量为4.17%(g/mL)时,Palmarumycin C12和Palmarumycin C13各自的总产量均达到最大值144.64 mg/L和48.30 mg/L,分别为对照(2.18和30.37 mg/L)的66.34 和 1.59 倍。在明确了 DA-201树脂最佳添加量的基础上,研究了树脂DA-201的添加时间对内生真菌Dzf12生长及其Palmarumycins C12和 C13产量的影响。当4.17%(g/mL)的树脂DA-201于第11天加入内生真菌Dzf12发酵培养基中,共培养至第15天收获,Palmarumycins C12和C13各自的总产量均达到最大值149.86和55.78 mg/L,分别为对照(2.12和30.70 mg/L)的70.69和1.82倍,其中 95.81%的 Palmarumycin C12 和 87.20%的Palmarumycin C13 被吸附至树脂 DA-201 中。3、为了研究液-液两相培养系统对内生真菌Dzf12产螺二萘类化合物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从10种有机化合物中筛选出三十二烷、正十六烷、1-十六烯、液体石蜡、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汕酸丁醋和油酸,均能不同程度促进内生真菌Dzf12中Palmarumycin C12或C13的合成。通过研究7种有机化合物的添加量和添加时间的复合效应发现:①正十六烷、1-十六烯和液体石蜡可以促进内生真菌Dzf12菌丝的生长,其中1-十六烯的促进作用最大。当5%(v/v)1-十六烯于第6天添加,菌丝生物量最大为9.60gdw/L,相比对照(6.20gdw/L)提高了 1.55倍;②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油酸丁酯和油酸3种有机化合物能够吸附螺二萘类化合物,主要利于Palmarumycin C12的合成,其中油酸的促进作用最大。当5%(v/v)油酸在第0天添加,Palmarumycin C12的产量最大为184.74 mg/L,约为对照的45倍;③正十二烷、正十六烷、1-十六烯和液体石蜡4种有机化合物不能吸附螺二萘类化合物,主要有利于Palmarumycin C13的合成,其中液体石蜡的促进作用最大。当液体石蜡在第0天添加10~15%、在第3天添加10%或在第6天添加5%时,Palmarumycin C13在菌丝和培养液中的总产量均能达到130mg/L以上,约为对照的4.22倍。在内生真菌Dzf12发酵培养基中添加1-十六烯后,从共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和鉴定得到两个螺二萘类化合物Palmarumycins C2和C3,这是首次从内生真菌Dzf12中分离得到。通过活性测定,Palmarumycins C2和C3表现出了很好的抗细菌活性,对稻瘟病菌孢子的萌发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抗氧化活性较弱。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内生真菌Dzf12中Palmarumycins C2和C3的合成,优化了 1-十六烯的最佳添加条件:当在第6天添加10%(v/v)1-十六烯,Palmarumycin C2产量达到最大值0.40 g/L,为对照(0.01 g/L)的40.00倍,Palmarumycin C3的产量达到最大值1.19 g/L,为对照(0.02g/L)的59.50倍。1-十六烯是首次用作两相培养系统的第二相,能有效促进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4、对内生真菌Dzf12进行了基因组测序,预测其次生代谢产物基因。在内生真菌Dzf12基因组中共有35个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其中包括19个PKS基因,1个PKS-like基因,7个NRPS基因,6个NRPS-like基因和2个TS基因。通过与文献比对,推测g5855基因可能为螺二萘类化合物合成的相关酶基因。本论文研究有效提高了内生真菌Dzf12中螺二萘类化合物的产量,为阐明螺二萘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内生真菌Dzf12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螺二萘类化合物提供了依据。

崔海波[6](2015)在《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合成及性能测试》文中研究指明用对甲苯磺酸替代浓硫酸作催化剂,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以合成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增塑剂添加到PVC塑料板,测试塑料板的各项力学性能。

夏海虹,蒋剑春,徐俊明,李静,刘朋[7](2014)在《微波加热促进离子液体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及其性能》文中研究指明制备了咪唑类酸性离子液体,用于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使用微波加热可使反应时间由4 h缩短至0.5 h。通过试验得出,在微波加热方式下[HSO3-pmim]+[HSO4]-催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醇酸比为6∶1,催化剂用量为柠檬酸质量的15%,微波辐射功率为650 W,反应时间为0.5 h,羧基转化率可达99%。反应过的催化剂不经任何处理可重复使用7次,转化率仍在96%以上。增塑性能测试表明,添加15%的TBC,拉伸强度降至35.19 MPa,压缩强度降至57.35 MPa,弯曲强度降至70.61 MPa,拉伸剪切强度增至11.94 MPa,说明柠檬酸三丁酯可以作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良好替代品。

柴凤兰,徐海云,杨诗佳[8](2014)在《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绿色合成》文中指出用一水合硫酸氢钠催化邻苯二甲酸酐和正丁醇酯化反应,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最佳反应条件为:正丁醇与苯酐的摩尔比为2.5∶1,催化剂与苯酐摩尔比为1∶500,反应温度195℃,反应2 h,酯化率98.5%,DBP的产率96%,纯度>99.8%;苯酐消耗定额<0.6,正丁醇消耗定额<0.7。催化剂安全、经济,不污染环境,符合绿色合成化学原则。

赵素粉,陈云斌,王世伟,强林萍,齐庆辰[9](2011)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合成及其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研究了以苯酐和正丁醇为原料,用催化剂JY-0719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方法,探讨了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并对酯化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JY-0719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最佳条件是,醇酸摩尔比为1∶3,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8%,反应在回流温度下进行270 min。酯化反应收率达到94%以上,产品分布符合连串反应的规律。单酯酸的生成是快反应,单酯酸与丁醇的反应是慢反应,且反应速率常数为0.9×10-3 L/(mol.min)。

王吉林,王璐璐[10](2011)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的制备及其催化酯化反应的性能》文中研究指明以磷酸三丁酯和1-甲基咪唑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离子液体。利用FTIR和TG方法对该离子液体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以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反应为探针考察了该离子液体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反应条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在正丁醇与乙酸摩尔比3.0、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8%、反应温度115℃、反应时间2.0h的条件下,乙酸转化率为90.3%,反应后产物与催化剂自动分相。该离子液体重复使用6次后乙酸转化率变化不大,且该离子液体对于其他酯化反应也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

二、树脂催化合成DBP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树脂催化合成DBP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邻苯类增塑剂生产用催化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酸性催化剂
2 树脂催化剂
3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4 无机盐催化剂
5 杂多酸催化剂
6 钛酸酯催化剂
7 微波辐射技术
8 其它催化剂
9 结语

(2)微波协同离子液体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工艺及其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材料
    1.2 主要设备及仪器
    1.3 离子液体的制备
    1.4 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
    1.5 性能测试[11]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因素实验
        (1)催化剂种类对产率的影响。
        (2)催化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3)柠檬酸与正丁醇物质的量比对产率的影响。
        (4)微波功率对产率的影响。
        (5)微波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6)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2.2 正交试验
        (1)正交试验影响因素选择和结果。
        (2)离子液体催化剂循环使用性能考察。
        (3)微波协同离子液体催化机理。
    2.3 产品纯度分析
    2.4 产品增塑性能测试
        (1)拉伸强度。
        (2)压缩强度。
        (3)弯曲强度。
        (4)拉伸剪切强度。
3 结论

(3)用于聚甲氧基二甲醚合成的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甲氧基二甲醚研究进展
        1.2.1 聚甲氧基二甲醚的理化性质
        1.2.2 聚甲氧基二甲醚的合成原料研究
        1.2.3 聚甲氧基二甲醚合成催化剂研究进展
        1.2.4 聚甲氧基二甲醚产业化进展
    1.3 介孔分子筛作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3.1 介孔分子筛的结构特点
        1.3.2 介孔分子筛的改性方法
        1.3.3 介孔分子筛作为催化剂的应用
    1.4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与研究目的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催化剂制备
    2.3 催化剂表征
        2.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3.2 N_2吸附-脱附分析
        2.3.3 扫描电镜分析
        2.3.4 透射电镜分析
        2.3.5 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
        2.3.6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7 固体核磁共振谱分析
        2.3.8 氨气吸附-脱附(NH_3-TPD)分析
        2.3.9 吡啶红外吸附分析
        2.3.10 热重分析
        2.3.11 元素分析
        2.3.12 化学滴定法测定催化剂的酸量
    2.4 聚甲氧基二甲醚的合成实验
第三章 不同硅铝比Al-SBA-15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催化剂制备
        3.2.1 SBA-15的制备
        3.2.2 Al-SBA-15的制备
    3.3 不同硅铝比SBA-15介孔分子筛的结构表征与分析
        3.3.1 不同硅铝比SBA-15介孔分子筛的结构表征
        3.3.2 催化剂的酸性表征
    3.4 不同硅铝比SBA-15介孔分子筛的催化性能研究
        3.4.1 催化剂酸性对产物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3.4.2 不同酸量对三聚甲醛解聚过程的影响
        3.4.3 催化剂酸性对产物分布和产物链长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催化剂孔径对PODE_n产物分布及产物选择性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催化剂制备与选取
        4.2.1 不同孔径SBA-15催化剂制备
        4.2.2 不同孔径Al-SBA-15催化剂制备
        4.2.3 Al-MCM-41催化剂制备
        4.2.4 微孔分子筛的选取
    4.3 催化剂结构和酸性表征
        4.3.1 不同孔径SBA-15的结构和酸性表征
        4.3.2 Al-MCM-41的结构和酸性表征
        4.3.3 ZSM-5的结构和酸性表征
        4.3.4 不同孔径催化剂的酸量对比
    4.4 不同孔径-硅铝比催化剂催化合成PODE_n
    4.5 孔径大小对聚甲氧基二甲醚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酸类型对PODE_n合成反应的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酸类型催化剂的选取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Br?nsted酸和Lewis酸对PODE_n合成的影响
        5.3.2 Br?nsted酸和Lewis酸对PODE_n催化反应机理
        5.3.3 Br?nsted酸和Lewis酸的动力学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磺酸接枝Br?nsted酸介孔分子筛催化合成PODE_n的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催化剂制备
        6.2.1 SBA-15催化剂的制备
        6.2.2 SO_3H-SBA-15催化剂的制备
    6.3 催化剂表征
    6.4 SO_3H-SBA-15催化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的性能研究
        6.4.1 不同磺酸接枝含量对PODE_n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6.4.2 不同酸量下的产物分布和产物链长的影响
        6.4.3 SO_3H-SBA-15(0.8)分子筛与工业催化剂的对比
        6.4.4 工艺条件优化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磷钨酸/硅胶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磷钨酸/硅胶为催化剂的制备[8]
        1.2.2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合成
2 结果与讨论
    2.1 磷钨酸/硅胶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2.2 醇酐摩尔比的影响
    2.3 反应时间的影响
    2.4 优化试验条件的重复性
    2.5 磷钨酸/硅胶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及活性恢复
    2.6 产品的分析鉴定
3 结论

(5)内生真菌Dzf12螺二萘类化合物Palmarumycins C12和C13的生产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Abbreviation
第1章 前言
    1.1 影响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因素的研究概况
        1.1.1 金属离子对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影响
        1.1.2 两相培养系统对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影响
        1.1.3 前体对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影响
        1.1.4 展望
    1.2 螺二萘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1.2.1 螺二萘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其生物活性
        1.2.2 螺二萘类化合物的化学/生物合成途径
        1.2.3 螺二萘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前体相关酶基因的研究
        1.2.4 展望
    1.3 内生真菌Dzf12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概况
        1.3.1 内生真菌Dzf12
        1.3.2 内生真菌Dzf12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
        1.3.3 内生真菌Dzf12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调控
        1.3.4 展望
    1.4 论文设计
        1.4.1 立题依据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3 研究内容
        1.4.4 技术路线
第2章 金属离子对Dzf12生长及Palmarumycins C_(12)和C_(13)生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内生真菌Dzf12
        2.1.2 仪器设备和试剂
        2.1.3 内生真菌Dzf12的培养条件
        2.1.4 金属离子溶液的应用
        2.1.5 内生真菌Dzf12菌丝生物量的测定
        2.1.6 Palmarumycins C_(12)和C_(13)的提取
        2.1.7 Palmarumycins C_(12)和C_(13)的定量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八种金属离子的影响
        2.2.2 Ca~(2+)添加量与添加时间的影响
        2.2.3 Cu~(2+)添加量与添加时间的影响
        2.2.4 Al~(3+)添加量与添加时间的影响
        2.2.5 Ca~(2+)、Cu~(2+)和Al~(3+)的复合效应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固-液两相培养系统对Dzf12生长及Palmarumycins C_(12)和C_(13)生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内生真菌Dzf12
        3.1.2 仪器设备和试剂
        3.1.3 内生真菌Dzf12的培养条件
        3.1.4 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
        3.1.5 内生真菌Dzf12菌丝生物量的测定
        3.1.6 Palmarumycins C_(12)和C_(13)的提取
        3.1.7 Palmarumycins C_(12)和C_(13)的定量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十种大孔吸附树脂的影响
        3.2.2 大孔吸附树脂DA-201添加量的影响
        3.2.3 大孔吸附树脂DA-201添加时间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液-液两相培养系统对Dzf12生长及螺二萘类化合物生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内生真菌Dzf12
        4.1.2 仪器设备和试剂
        4.1.3 培养基与发酵条件
        4.1.4 有机相的应用
        4.1.5 Palmarumycins C_2和C_3的分离及其活性测定
        4.1.6 内生真菌Dzf12菌丝生物量的测定
        4.1.7 螺二萘类化合物的提取
        4.1.8 螺二萘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十种有机相的影响
        4.2.2 七种有机相对内生真菌Dzf12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4.2.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Palmarumycins C_(12)和C_(13)产量的影响
        4.2.4 油酸丁酯对Palmarumycins C_(12)和C_(13)产量的影响
        4.2.5 油酸对Palmarumycins C_(12)和C_(13)产量的影响
        4.2.6 正十二烷对Palmarumycins C_(12)和C_(13)产量的影响
        4.2.7 正十六烷对Palmarumycins C_(12)和C_(13)产量的影响
        4.2.8 液体石蜡对Palmarumycins C_(12)和C_(13)产量的影响
        4.2.9 1-十六烯对螺二萘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内生真菌Dzf12的基因组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内生真菌Dzf12
        5.1.2 仪器设备和试剂
        5.1.3 内生真菌Dzf12的培养
        5.1.4 基因组DNA的提取
        5.1.5 基因组测序与拼接
        5.1.6 基因预测与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的注释
        5.1.7 系统发育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内生真菌Dzf12的基因组特征
        5.2.2 内生真菌Dzf12基因组次生代谢相关基因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讨论
    6.3 创新点
    6.4 不足之处
    6.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合成及性能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验原理及研究内容
    1. 实验原理
    2. 研究内容
二、实验试剂、设备及实验内容
    1. 实验试剂
    2. 实验设备
    3. 实验步骤
    4. 用 DBP 增速 PVC 塑料
三、结果讨论
    1. 各试样的冲击强度性能测试
    2. 各试样的拉伸性能测试
    3. 各试样的弯曲性能测试
四、结语

(8)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绿色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 1 材料与仪器
    1. 2 DBP的合成
    1. 3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 1 升温速度和反应油浴温度对DBP合成的影响
    2. 2 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的选择
    2. 3 苯酐和正丁醇的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 4 粗酯的精制
3 结论

(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合成及其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3 化学反应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的筛选与评价
    2.2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2.3 酸醇摩尔比的确定
    2.4 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5 催化剂重复使用对收率的影响
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4 结论

(10)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的制备及其催化酯化反应的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
    1.2 [Bmim]DBP的合成
    1.3 [Bmim]DBP的溶解性和吸水性测试
    1.4 [Bmim]DBP的表征
    1.5 [Bmim]DBP的活性评价
2 结果与讨论
    2.1 [Bmim]DBP的FTIR表征结果
    2.2 [Bmim]DBP的TG分析
    2.3 [Bmim]DBP的溶解性和吸水性
    2.4 [Bmim]DBP的催化性能
        2.4.1 不同催化剂的活性对比
        2.4.2 影响酯化反应的因素
        2.4.3 [Bmim]DBP的稳定性
        2.4.4 [Bmim]DBP催化合成系列酯
3 结论

四、树脂催化合成DBP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邻苯类增塑剂生产用催化剂研究进展[J]. 苗伟涛,姚宁,李俊华. 河南化工, 2020(11)
  • [2]微波协同离子液体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工艺及其性能[J]. 黄飞,戴璐,王溪溪,张浩冉,吴琳,余锐,魏先文. 工程塑料应用, 2020(11)
  • [3]用于聚甲氧基二甲醚合成的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D]. 薛真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4]磷钨酸/硅胶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研究[J]. 侯英杰,李思俊,赵利启,易重庆,程米亮. 化工设计通讯, 2015(06)
  • [5]内生真菌Dzf12螺二萘类化合物Palmarumycins C12和C13的生产调控[D]. 牟燕.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5)
  • [6]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合成及性能测试[J]. 崔海波. 化工中间体, 2015(03)
  • [7]微波加热促进离子液体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及其性能[J]. 夏海虹,蒋剑春,徐俊明,李静,刘朋. 化工进展, 2014(04)
  • [8]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绿色合成[J]. 柴凤兰,徐海云,杨诗佳. 应用化工, 2014(03)
  • [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合成及其动力学研究[J]. 赵素粉,陈云斌,王世伟,强林萍,齐庆辰. 现代化工, 2011(S2)
  • [10]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的制备及其催化酯化反应的性能[J]. 王吉林,王璐璐. 石油化工, 2011(06)

标签:;  ;  ;  ;  ;  

树脂催化合成DBP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