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城市土壤重金属元素积累及其微生物特征

长春市城市土壤重金属元素积累及其微生物特征

一、长春市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侯静涛,刘娟,向永金,王梦青,方凯秦,褚楚,乔敏[1](2022)在《土壤中重金属累积预测模型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健康的土壤是维持人体健康以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国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因此采用合理的预测模型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土壤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聚焦土壤中重金属累积预测模型研究现状,简要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行为,阐述不同重金属累积预测模型原理以及实际应用,总结影响预测模型准确度的因素,指出土壤中重金属累积预测模型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王林江,刘廷吉,林则鑫,曹戈,赵迎新[2](2021)在《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迁移转化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土壤重金属可以在农作物中富集,从而影响农产品质量或导致减产,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巨大危害,因此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该文对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土壤重金属迁移至作物系统的转化方式、影响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因素以及土壤重金属在作物中的分布和潜在风险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土壤重金属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李晓英,周惠民,李畅,何丽斯,刘晓青,肖政,陆海飞,苏家乐[3](2021)在《城市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分布特征》文中提出为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了南京市不同功能区绿地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土壤p H整体呈碱性且容重偏大;公园绿地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着高于道路绿地;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着差异,但公园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熵显着高于居住区和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土壤结构和养分均优于道路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与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有效磷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与容重呈极显着负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有效磷含量和pH无显着相关性,与容重呈显着负相关。因此,勤松土,合理施肥,增加枯枝落叶等凋落物覆盖,提高土壤养护管理水平对修复城市土壤生态和建设生态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侯乐[4](2021)在《基于高光谱反演的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文中指出

杨颖[5](2021)在《基于多功能性的耕地土壤健康评价 ——以黄淮海平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为例》文中提出耕地土壤健康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而且与生态系统质量密切相关。开展耕地土壤健康状况评价,对于落实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当前国际上土壤健康评价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方法体系,强调基于土壤多功能性的土壤健康评价方法。然而我国目前土壤健康评价方面的工作大多围绕土壤生产功能,难以全面体现土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因此亟需开展定量化评估土壤健康相关研究工作。本论文在梳理国际上成熟的土壤健康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从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角度出发,构建耕地土壤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黄淮海平原的封丘、栾城、禹城、商丘和东台等5个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健康为例,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研究区的土壤及气候、生物等环境背景数据,构建适合案例区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从而综合评估各典型农田系统土壤健康状况和分析其变化趋势,并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了促进其土壤健康的对策和建议。研究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本研究遵循“管理目标—土壤功能—评价指标—评价模型—评价结果”的程序,参考德国Müncheberg土壤评价系统,构建了基于多功能性的耕地土壤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论文将土壤多功能性划分为作物生产、持水净水、养分运移与缓冲、碳固存和栖息地与多样性等5项功能。并针对每项功能,分别按照固有属性(I)和动态属性(D)选取对应的基础项指标,然后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土壤健康基础评分I值和D值。在此基础上,考虑限制因子的影响程度,分别对I值和D值进行系数修正,并进行加和以获得土壤各功能的总评分。再对5项功能进行加权求和,从而获取土壤健康综合指数值。本论文对于土壤功能的评价不再局限于生产功能,而是针对土壤多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并在评价中将限制因子对固有属性和动态属性的影响进行了区分,不仅能体现土壤基础项指标的贡献,而且能反映不同限制因子的不同作用。(2)研究数据分析表明,案例区内各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水热条件较好,土层深厚,表层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p H介于7.9~8.8之间,整体呈弱碱性,土壤养分处于中等水平,暂无污染风险,耕作潜力较大。通过对封丘、栾城和禹城生态站综合样地和辅助样地土壤指标数据分析发现,各台站综合样地土壤肥力较高,未施肥的01号辅助样地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低于其他样地,而实施施肥和秸秆还田处理的禹城站02号辅助样地,其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样地。由此可见,案例区内各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存在一定差异。(3)从土壤物理、化学等指标的时间变化来看,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各站点土壤容重总体变化不大,而表层土壤养分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仅少数样地个别指标有所下降。经过对比分析发现,施肥、耕作等方式的改变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各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其中禹城站2015年NPP值与2000年相比提升了87.5%,增幅最大。总体而言,经过长期的土壤治理和保护性耕作,黄淮海平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4)土壤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案例区各典型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健康水平整体较好,其中商丘站土壤健康状况相对最优,而东台滩涂地区土壤盐碱化具有反复性和长期性,土壤健康综合评分偏低。封丘站土壤生产功能评分最高,生产力最大。从变化趋势来看,经过30多年的耕作和管理,各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健康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商丘站土壤健康评分提升速度最快,2015年综合样地土壤健康评分相较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提升了72.3%。栾城站土壤健康较为稳定且处于较优水平。封丘和禹城地区历史上曾受盐碱化威胁,经过盐碱土改良和中低产田改造,土壤健康水平也获得较大提升,增幅分别为24.9%和36.0%。东台地区水热条件较好,近年来土壤健康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与其他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其土壤健康综合指数仍偏低,盐碱化是其主要限制因子。进一步对土壤碳固存功能和生产功能进行验证,R2分别达到0.64和0.56,表明本文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较为合理。本论文对国际已有土壤评价框架进行了改进,构建了基于多功能性的耕地土壤健康评价体系,并分析了案例区土壤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可为相近区域土壤健康管理提供一定支撑。

李晓英[6](2021)在《生物质炭基液态肥对杜鹃花土壤质量及植物生长的影响》文中认为杜鹃花(Rhododendron)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园林造景和城市绿化。杜鹃花喜疏松、通气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在4.5~6.5之间的酸性土壤。然而园林绿化中不合理的栽培措施、建筑垃圾等引起了土壤退化,导致杜鹃花生长势衰弱、花团变小、花朵零星、色泽寡淡、花期缩短,极大地降低了其在园林绿化中的观赏效果。特别是栽培过程中采用单一土壤施肥方式与市售化学肥料大量反复使用,促使肥料利用率降低、养分流失严重、面源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脆弱的城市土壤生态系统不可持续性发展。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以生物质炭为基础的新兴绿色工程材料具有较好的环境修复功能和生态系统调节作用。生物质炭表面可提取的可溶性物质和木醋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达到促进植物生长目的的同时还可兼顾良好的土壤修复和土壤生态调节功能,其进一步与无机养分复合后的产品已在农业生产中表现出比市售化学肥料更好的生物效应。然而,目前对生物质炭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研究多侧重于对经济作物产量的保障,甚少关注对重要城市绿化植物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首先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对南京市城市绿地土壤的调查分析,了解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现状。并进一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杜鹃花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探究生物质炭基液态肥对其营养生长、生殖生长以及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促进农业废弃物生物质炭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南京市城区不同功能区(居住区、公园和道路)绿地土壤pH整体呈碱性且容重偏大,公园绿地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着高于道路绿地;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着差异,但公园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熵显着高于居住区和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土壤结构和养分均优于道路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速效磷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与容重呈极显着负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速效磷含量和pH无显着相关性,与容重呈显着负相关。(2)生物质炭基液态生长肥盆栽实验处理如下:(1)CK;(2)花多多均衡肥(20-20-20,PP);(3)生物质炭浸提液稀释100倍+NPK(S100);(4)生物质炭浸提液稀释250倍+NPK(S250);(5)生物质炭浸提液稀释500倍+NPK(S500);(6)生物质炭浸提液稀释1000倍+NPK(S1000)。其中,各处理中添加的NPK养分含量与选用的进口肥中无机养分等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基液态肥后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显着变化,与处理PP相比,处理S250和S500显着降低了土壤pH值(分别为1和0.81个单位),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分别为99.47%和74.87%)、NO3-(分别为152.49%和129.12%)、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为60.59%和66.51%)及微生物熵(分别为54.71%和55.17%);同时,施用生物质炭基液态生长肥对杜鹃花生长具有显着促进作用,同处理PP相比,处理S500显着提高了杜鹃花SPAD值和鲜重,增幅为38.10%和81.01%,处理S250、S500、S1000显着增加了杜鹃花根长(分别为44.33%、80.79%和67.49%)、根面积(分别为108.61%、150.88%和103.64%)和根尖数(分别为44.52%、74.06%和46.39%),所有施用生物质炭基液态肥的处理均显着提高了杜鹃花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及利用效率;杜鹃花叶绿素含量、鲜重、总根表面积、养分(氮、磷、钾)吸收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NO3-、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熵呈显着正相关,与土壤pH呈显着负相关(P<0.05)。施用生物质炭基液态生长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杜鹃花营养生长期生长,提高杜鹃花非花期观赏效果。其中,生物质炭基液态肥稀释S500倍的处理作用效果尤为显着。(3)生物质炭基液态生殖肥盆栽实验处理如下:(1)CK;(2)花多多促花肥(10-30-20,P1000);(3)生物质炭浸提液稀释 300 倍+NPK(S300);(4)生物质炭浸提液稀释500倍+NPK(S500);(5)生物质炭浸提液稀释800倍+NPK(S800);(6)生物质炭浸提液稀释1000倍+NPK(S1000);(7)生物质炭浸提液稀释1200倍+NPK(S1200)。其中,各处理中添加的NPK养分含量与选用的进口肥中无机养分等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基液态生殖肥后对土壤养分含量产生显着影响,与处理P1000相比,处理S1000显着增加了土壤有机质(33.17%)、全氮(18.95%)、速效磷(48.77%)和速效钾(65.53%)含量;施用生物质炭基液态生殖肥能刺激杜鹃花生长,同处理P1000相比,处理S1000和S800显着增加了杜鹃花冠幅(分别为21.07%和18.38%)和地上生物量(分别为33.78%和29.05%),处理S1000显着提高了杜鹃花新叶磷、钾素含量,增幅为38.61%和16.15%,处理S1200、S1000、S800显着增加了杜鹃花单花序花朵数≥3朵花序量(分别为36.07%、65.03%和39.89%)和总花序量(分别为47.11%、49.33%和37.78%)。施用生物质炭基液态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杜鹃花生殖生长期生长,有利于提高成花质量与花期观赏效果。其中,生物质炭基液态肥稀释1000倍的处理作用效果尤为显着。

孙雪菲[7](2021)在《山东省典型工业城市土壤和灰尘重金属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表明土壤和灰尘是城市环境重要的源和汇,汇集了多种来源的污染物质,并通过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工业城市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强烈,强烈的工业活动以多种形式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导致城市经济发展与人类健康生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污染物中,重金属因其具有累积毒性受到广泛关注,其含量变化已成为表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示。当前有关工业城市土壤和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已成为环境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工业城市开展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可为区域环境污染风险管控提供依据。淄博市是山东省典型工业城市,依托当地丰富矿产资源发展已逾百年;工业发展带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经济发展面临环境压力。本研究选取淄博市主城区——张店区作为研究区,对2010年与2020年土壤和灰尘开展重金属含量年际变化、空间分布、污染状况、来源和健康风险开展系统研究,以期为研究区环境保护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平均值大小顺序为:Mn>Zn>Cr>Pb>Ni>Cu>Co>As>Cd>Hg,灰尘中各元素平均含量大小排序为:Zn>Mn>Cu>Cr>Pb>Ni>Co>As>Cd>Hg。As、Cd、Co、Cr、Cu、Hg、Mn、Ni、Pb和Zn平均含量均超过山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特别是Cd、Hg和Zn含量远高于山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存在明显富集。灰尘重金属含量显着高于土壤重金属,灰尘中Cd、Cu、Hg和Zn等元素含量为土壤含量的2倍以上。相比于2010年,2020年土壤重金属含量呈上升趋势,而灰尘重金属含量有所下降。2)基于MAF和SGS的多元地统计模拟结果显示,土壤中As、Cd和Mn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部,Co、Cr和Ni集中分布在四宝山街道,Cu、Hg、Pb和Zn的高值区集中分布在研究区中部;灰尘中Co、Cr、Ni和Zn在研究区东北部含量较高,As、Cr、Mn和Ni在研究区中部含量相对较高,Cu和Hg在研究区中部含量相对较低。2010年土壤重金属Cd、Hg和Pb潜在污染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68%、82.63%和8.74%。2020年以Cd、Hg和Zn的潜在污染区域面积更高。Cd的潜在污染区域面积增加140 km2,Hg的面积减少170 km2。2010年灰尘中Cd、Cu、Hg和Zn的潜在污染区域覆盖整个区域,为156.25 km2。2020年Cr、Ni和Pb的污染区域则占36.24%、11.89%和2.41%,集中分布在研究区中部。Cr和Ni的潜在污染区域扩大,As和Pb潜在污染区域缩小。总体来看,研究区中部科苑街道、和平街道、公园街道和体育场街道重金属含量相对更高。研究区中部重金属含量较高主要是人口密度大,人为干扰较为强烈;东部含量降低,主要受工厂搬离,污染源减少的影响。3)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和灰尘中As、Co、Cr、Mn和Ni等元素均处于无污染状态,Cu、Pb和Zn处于轻度-中等程度污染,Cd和Hg污染程度最高。研究区10种重金属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累积,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的空间分布结果具有一致性,土壤重金属在研究区中部街道和南部傅家镇污染程度更高,北部房镇镇和四宝山街道西部污染程度相对较低;灰尘2020年由研究区东部地区高污染转变为西部高污染。重金属在土壤中易累积,灰尘更新较快,重金属含量变化较大,且受城市环境治理影响,重金属含量降低。4)PMF(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解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受4种来源影响,灰尘重金属主要受3种来源影响。自然来源对土壤中As、Co、Cr、Cu、Mn、Ni、Pb和Zn具有较高的贡献率,平均贡献率为64.41%;交通排放对Cd、Cu、Pb和Zn的贡献率为18.51%;煤炭燃烧为主的大气沉降来源则对Hg贡献率显着高于其他元素,约占2.57%;化肥和农药施用为主的农业活动来源对Co、Cr、Cu、Mn和Ni影响较大,贡献率为14.51%。灰尘重金属主要受自然来源、大气沉降及交通和农业复合来源影响,自然来源对As、Co、Cr、Mn、Ni和Pb的贡献率为45.09%;大气沉降对Hg的贡献率为11.80%,交通排放和农业活动的复合来源对Cd、Cu、Pb和Zn等元素影响更大。土壤重金属受成土母质影响更为强烈,贡献率约为64.41%,人为活动的影响仅占35.59%;灰尘中人为活动影响相对更高,2020年灰尘重金属受人为来源贡献率达62.08%。5)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和灰尘重金属的非癌症风险和癌症风险均超过风险警戒值,灰尘重金属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显着高于土壤。2020年土壤健康风险高于2010年,2020年灰尘健康风险低于2010年。摄食是健康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呼吸摄入和皮肤接触相对较低。As、Cr、Mn、Ni和Pb均造成了较高的非癌症风险,Cu、Ni、Cd、Zn和Hg造成的风险相对较小,As、Cr和Ni的癌症风险高于Pb和Cd。受年龄、身体素质及户外活动时间影响,男性健康风险普遍高于女性;0-18岁年龄段受到的健康风险显着高于其他年龄阶段,并且随年龄增加,健康风险值呈下降趋势。

佘淑凤[8](2021)在《基于文献分析的长三角农田土壤重金属时空分布及数据库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土壤是生物生存的基本场所,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质量更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与社会经济稳定。随着城镇化快速扩张、工业化不断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的高强度利用,我国农田土壤环境受到长时期、深程度的人为扰动,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压力。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征,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生产质量,因此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管控与防治非常重要。摸清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现状是准确评估污染风险等级和开展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大尺度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工作时间成本高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已发表的小尺度土壤重金属含量调查结果缺乏区域代表性。本研究以我国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Meta分析方法,综合小尺度土壤重金属文献研究结果以达到估测大尺度区域的土壤重金属分布现状的目的;并在此数据基础上采用数据库系统管理方法实现土壤污染数据的规范管理、安全共享及可视化表达,以期为长三角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研究主要内容与成果如下:(1)本研究共收集长三角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研究相关文献118篇,提取重金属含量数据986条。结合Meta分析基本思想及文献数据特征,引入了采样点数量、研究区面积、数据标准差作为权重因子参与土壤重金属均值计算,并根据文献数据异质性分析结果,选用随机效应模型作为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农田土壤中Cd、Hg、As、Pb、Cr、Cu、Zn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5mg/kg,0.14 mg/kg,8.14 mg/kg,32.32 mg/kg,68.84 mg/kg,32.58 mg/kg,92.35mg/kg和29.30 mg/kg。除Zn以外,该结果与相关文献提及的全国土壤重金属含量平均水平保持一致。对比土壤环境背景值,除Cd、Hg以外其余6种重金属元素在长三角农田土壤中均未有明显的积累趋势。(2)研究分析了长三角农田土壤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长三角各地区污染风险等级,结果表明,长三角整体区域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主要来自Cd、Hg元素。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表现出较高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可能与矿业开采等活动相关。对长三角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993-2020年间长三角地区农田土壤中Cd、Hg、As、Pb、Zn和Ni几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不同元素间下降速率有所不同。(3)为更好地实现土壤重金属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安全性共享及可视化表达,本研究采用Web GIS开发技术,开发了长三角土壤重金属共享数据库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文献查询、数据查询和地图展示三部分功能模块,以满足操作者文献预览、污染物信息查询、污染分布地图可视化等需求。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方法初步得到了长三角地区土壤重金属分布整体情况及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数据库系统技术进行土壤重金属数据信息化管理,以期为长三角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决策提供有效数据参考与技术支撑。

陈振江[9](2021)在《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新品系耐低氮胁迫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内生真菌进行禾草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在我国尚属空白。本论文以携带Epichlo?festucae var.lolii内生真菌的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基础材料,通过多年的温室和大田试验,筛选获得了内生真菌带菌率高和农艺性状优良的新材料(E+),并对内生真菌提高黑麦草新材料耐低氮、通过枯落物添加等方式增加土壤养分的生理与分子机理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高内生真菌带菌率单株的筛选流程和获得了一个高内生真菌带菌率和优良农艺性状的新材料(E+)。经连续3年的田间筛选和室内检测,E+群体的茎髓和种子内生真菌平均带菌率分别是93.6%和96.5%。群体平均分蘖数,冠幅和穗数分别为206个,48.3 cm和186.6穗。相对于对照材料(E-),新材料(E+)枯黄期晚、返青期早、越冬率高。2.明确了内生真菌侵染在短时间(45 d-90 d)内提高新材料(E+)在低肥力条件下生长和存活的机制。内生真菌侵染显着提高了低肥力条件下新材料的存活率、根系代谢活性、叶片和根系干重、及叶片和根系碳、氮和磷含量(P<0.05),进而提高了宿主存活率。此外,E+植株钾、钙、镁、铁、锰、锌和铜的含量显着高于E-植株(P>0.05)。3.明确了高内生真菌带菌率对新材料在低肥力条件下氨基酸代谢和内源激素分泌的影响。低肥力胁迫45 d,E+植物体内的天门冬氨酸、脯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着高于E-植物(P<0.05),而内生真菌侵染对苏氨酸、谷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络氨酸和组氨酸的影响不显着(P>0.05)。低肥力胁迫45d和90 d,E+植株细胞分裂素和吲哚乙酸含量比E-植物分别提高了33.46%、34.26%和16.71%、23.06%。内生真菌的侵染显着降低了低氮胁迫条件下宿主黑麦草体内脱落酸的含量(P<0.05),但显着增加了赤霉素的含量(P<0.05)。4.明确了低氮胁迫条件下内生真菌通过调控宿主及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中参与硝化、反硝化和固氮作用的基因丰度和多样性提高了新材料(E+)的生长和生物量。内生真菌侵染降低了新材料在低氮胁迫条件下叶片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和根系全磷含量。内生真菌侵染显着增加了对根际土壤氢离子、硫离子、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和全磷含量的积累(P<0.05),而显着降低了低氮胁迫条件下其生境p H、碳氮比和一氧化二氮的排放(P<0.05),进而改变了宿主植物生物量的分配。在0.05 mol/L氮处理下,内生真菌侵染显着增加了宿主根际土壤中nif H和nos Z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P<0.05),增加了AOB-amo A、nif H、nir K和nos Z功能基因群落的多样性(P<0.05),但显着降低了nir K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P<0.05)。5.明确了内生真菌侵染通过改变枯落物质量,进而增加了土壤养分和土壤氮循环基因的丰度和多样性,进而提高了土壤养分(有机碳含量)。内生真菌的侵染改变了黑麦草植物的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与不含内生真菌的黑麦草枯落物返田相比,含有内生真菌的多年生黑麦草枯落物返田显着增加了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全磷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含量(P<0.05),显着降低了土壤p H(P<0.05)。含有内生真菌的多年生黑麦草枯落物返田显着增加了参与土壤硝化作用的AOB-amo A功能基因群落在S1和S3返田次数下的绝对丰度(P<0.05),显着降低了S1和S3返田次数下的nir K功能基因的绝对丰度和S3返田次数下的nir K功能基因的多样性(P<0.05),及S1、S2和S3次数下的nos Z功能基因的绝对丰度和S1返田次数下的nos Z功能基因的多样性(P<0.05)。本研究获得了我国第一个高内生真菌带菌率、优良农艺性状和耐低氮的坪用型多年生黑麦草新品系,初步明确了内生真菌提高黑麦草新品系在低氮胁迫下生长和存活及增加土壤养分的机制,今后需进一步探讨内生真菌自身和宿主之间的营养分配机制,进一步为新品系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王翠秀[10](2021)在《莱州湾南岸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来源解析》文中研究指明土壤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自然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赖。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但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不容小觑。土壤作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问题尤为突出。土壤中的重金属具有难降解,易随着生态链进入人体的特征,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评价一个地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成为了衡量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指标之一。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空间分布特征、污染源识别对科学管理、安全利用土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山东省莱州湾南岸为研究区,一共采取了110个混合土壤,测定土壤表层(0-20cm)重金属铬(Cr)、镍(Ni)、钴(Co)、铅(Pb)、锌(Zn)、铜(Cu)、锰(Mn)和汞(Hg)含量以及有机质(SOM)、p H值和Fe2O3。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山东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做对比,加上富集系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共同来探讨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并结合Arc GIS、半变异函数研究莱州湾南岸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异状况;利用相关系数法判断重金属之间同源的可能性,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模型揭示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两个受体模型定量解析各来源对土壤重金属富集的贡献,并探讨了三种模型在重金属来源识别实际操作中的优缺点;最后评估了研究区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莱州湾南岸土壤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和污染。研究区7种重金属元素,均存在超过山东省土壤背景值的现象,Cr、Cu、Hg、Zn和Ni的平均含量高于山东省土壤背景值,说明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现象。Cu、Hg、Ni和Zn的最大值高于国家二级标准,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从各采样点重金属的变异系数来看,Cu、Hg和Zn的变异系数均超过80%,属于高度变异,说明这三类重金属在该研究区内的空间上变化程度较大、连续性差,可能受到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而产生了空间上的富集。基于富集系数的研究表明,从均值数据分析Cu、Pb、Zn、Co、Ni、Cr元素总体保持自然本底水平,Cu、Hg存在显着富集样点,受到强烈的人为活动的影响。(2)从7类重金属的整体空间分布来看,在东北地区普遍较低,而东南地区出现高值,主要是因为东北地区的土壤母质为海洋沉积物,而东南地区是河流沉积物,通常来说河流的冲积沉积物明显高于海洋沉积物;此外,在研究区的东南区域为昌邑市,该市布局了众多石化、机械、电力等大型工业园,所以可以推断东南部土壤重金属的富集与工业分布状况有密切的关系。(3)对土壤重金属的来源识别分析中,通过对土壤重金属各元素之间的相关分析,发现Cr和Co之间相关系数最高(0.860),有显着的相关性,具备较高同源的可能。Cu与Pb之间的的相关系数(0.858)较高,具备较强的同源性。在相关性分析中,研究了p H、有机质与7类重金属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机质与重金属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进一步表明了有机质对土壤重金属的吸附作用。而p H与重金属Cu、Cr和Hg之间为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重金属Zn、Pb、Ni和Co之间存在不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说明碱性土壤环境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在满足分析要求的前提下,主成分分析(PCA)绝对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均将研究区重金属污染来源划分为四类,分别解释为与自然和人为因素相关的农业活动、土壤母质、工业活动和交通活动来源。Co、Ni和Cr主要受到成土母质的影响,Hg主要受到以燃煤为主的工业活动影响,Cu、Zn和Pb这三类元素主要来源于交通活动和农业活动。(4)对比三个土壤重金属来源识别模型,PMF与APCS-MLR受体模型方法的源解析结果相互印证,两类受体模型可以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定量化解析,这是较为优于PCA模型的一点。对于Pb元素的来源识别,三个模型的结果均表明Pb元素受到农业和交通的复合污染的影响;在PCA和APCS-MLR模型中Pb元素元素受农业活动影响大,交通活动的影响较小;但在PMF模型中Pb元素受交通活动影响大,农业活动影响小,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分析PMF的来源识别更为准确。表明对于污染来源复杂的地区,PMF模型在贡献率计算中更具优势。(5)研究区潜在生态评价表明:Co、Cr、Ni、Zn和Pb的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低,不存在高危害样本点;Hg的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程度最高,在低、中、较重、重、严重危害程度范围内均有样点的存在。莱州湾南岸采集的110个土壤样品的总潜在风险系数RI值分析表明,90.8%的样点处于轻微污染的危害程度,7.27%的样点属于中等危害程度,各有0.9%的样点属于重度危害程度;110个样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总风险RI的平均值为101.3,莱州湾南岸总体上处于轻微污染的危害程度水平,存在潜在严重危害程度的样点,在今后污染治理中需要多关注此类样点。

二、长春市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春市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土壤中重金属累积预测模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行为
2 预测模型与方法
    2.1 超标年限预测模型
    2.2 累积量预测模型
    2.3 情景模拟预测模型
    2.4 STEM-profile模型
    2.5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2.6 灰色聚类分析
    2.7 克里格插值法
    2.8 光谱反演预测模型
3 影响预测模型和方法精度的因素
    3.1 参数来源
    3.2 变量个数
    3.3 研究区域的特征
4 问题与展望
    4.1 问 题
        (1) 预测模型适用范围不够广。
        (2) 预测模型精度有待提高。
        (3) 预测模型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4.2 展 望
        (1) 开展预测模型理论基础研究。
        (2) 提高预测模型适用性。
        (3) 加强预测模型结果实证研究。

(2)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迁移转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土壤重金属来源
    1.1 大气沉降
    1.2 污水灌溉
    1.3 农药、肥料施用
    1.4 污泥土地施用
2 土壤重金属至作物系统的迁移途径
3 影响重金属迁移的因素
    3.1 p H
    3.2 土壤有机质
    3.3 氧化还原电位
    3.4 土壤微生物
4 作物系统重金属迁移分布及潜在风险
5 展望

(3)城市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分布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2.2 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微生物熵
    2.3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理化特征
    3.2 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微生物熵特征
    3.3 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4 结论

(5)基于多功能性的耕地土壤健康评价 ——以黄淮海平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质量与土壤健康概念
        1.2.2 土壤功能及分类
        1.2.3 土壤健康评价指标
        1.2.4 土壤健康评价方法
        1.2.5 国内外土壤健康评价系统
    1.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1.3.1 科学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及章节安排
        1.4.1 技术路线
        1.4.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2.1.1 黄淮海平原
        2.1.2 野外台站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样地
    2.2 研究数据
        2.2.1 动态监测数据
        2.2.2 气象数据
        2.2.3 基础地理数据
        2.2.4 其他资料和数据
    2.3 基础数据预处理
第三章 土壤健康评价体系与方法
    3.1 总体框架
    3.2 评价指标选取
    3.3 综合评价方法
    3.4 限制因子乘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壤健康指标特征及其变化
    4.1 土壤健康指标统计分析
        4.1.1 自然地理特征
        4.1.2 物理指标
        4.1.3 化学指标
        4.1.4 生物指标
        4.1.5 污染指标特征
    4.2 土壤健康指标变化特征
        4.2.1 物理指标变化
        4.2.2 化学指标变化
        4.2.3 生物指标变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健康现状及变化趋势
    5.1 土壤健康评价
        5.1.1 指标分级与权重确定
        5.1.2 限制因子乘数的设定
    5.2 土壤健康现状及变化趋势
        5.2.1 土壤健康及变化
        5.2.2 评价结果验证
        5.2.3 土壤健康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生物质炭基液态肥对杜鹃花土壤质量及植物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城市绿地土壤现状
        1.1.1 城市绿地土壤退化的原因
        1.1.2 城市绿地土壤的基本特征
    1.2 生物质炭研究现状
        1.2.1 生物质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2.2 生物质炭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3 木醋液研究现状
        1.3.1 木醋液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3.2 木醋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南京市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的分布特征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研究区概况
        2.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2.2.3 测定方法
        2.2.4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
        2.3.2 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熵分布
        2.3.3 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养分及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
    2.4 讨论
        2.4.1 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养分特征
        2.4.2 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微生物量及微生物熵特征
        2.4.3 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养分及理化性质间的关系特征
    2.5 小结
第3章 生物质炭基液态肥对杜鹃花营养生长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植株样品采集与测定
        3.2.4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
        3.2.5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3.3.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熵的影响
        3.3.3 不同施肥处理对杜鹃花叶绿素含量和鲜重的影响
        3.3.4 不同施肥处理对杜鹃花氮、磷、钾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3.3.5 不同施肥处理对杜鹃花根系发育的影响
        3.3.6 杜鹃花植株生长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3.4.1 生物质炭基液态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3.4.2 生物质炭基液态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4.3 杜鹃花植株生长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
    3.5 小结
第4章 生物质炭基液态肥对杜鹃花生殖生长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设计
        4.2.3 植株样品采集与测定
        4.2.4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
        4.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处理对土壤pH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4.3.2 不同施肥处理对杜鹃花株高、冠幅、分枝数及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4.3.3 不同施肥处理对杜鹃花叶片及花养分含量的影响
        4.3.4 不同施肥处理对杜鹃花总花序及花序量的影响
    4.4 讨论
        4.4.1 生物质炭基液态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4.4.2 生物质炭基液态肥对杜鹃花生长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山东省典型工业城市土壤和灰尘重金属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重金属空间分布国内外研究进展
        1.2.2 重金属污染评价国内外研究进展
        1.2.3 重金属源解析国内外研究进展
        1.2.4 重金属健康风险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样品采集与分析
    2.1 研究区概况
        2.1.1 淄博市概况
        2.1.2 张店区概况
        2.1.3 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现状
    2.2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
        2.2.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2.2.2 样品分析测试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2.3.1 经典统计学
        2.3.2 基于MAF和 SGS的多元地统计模拟
        2.3.3 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2.3.4 重金属源解析方法
        2.3.5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第三章 研究区土壤和灰尘中重金属含量与富集状况
    3.1 土壤和灰尘质地
    3.2 土壤和灰尘重金属含量
        3.2.1 土壤重金属含量描述性统计
        3.2.2 灰尘重金属含量描述性统计
    3.3 土壤和灰尘重金属含量与其他区域的对比
        3.3.1 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其他区域的对比
        3.3.2 灰尘重金属含量与其他区域的对比
    3.4 土壤和灰尘重金属富集系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元地统计土壤和灰尘重金属空间分布模拟
    4.1 基于多元地统计的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模拟
        4.1.1 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模拟
        4.1.2 灰尘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模拟
    4.2 基于不确定分析的潜在污染区域划分
        4.2.1 土壤重金属潜在污染区域划分
        4.2.2 灰尘重金属潜在污染区域划分
    4.3 土壤和灰尘重金属空间分布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区土壤和灰尘中重金属污染评价
    5.1 重金属地累积指数评价
        5.1.1 土壤重金属地累积指数评价
        5.1.2 灰尘重金属地累积指数评价
    5.2 基于单因子和内梅罗指数的重金属污染评价
        5.2.1 土壤重金属单因子和内梅罗指数污染评价
        5.2.2 灰尘重金属单因子和内梅罗指数污染评价
    5.3 土壤和灰尘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5.3.1 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5.3.2 灰尘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5.4 不同污染方法的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区土壤和灰尘中重金属来源解析
    6.1 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
    6.2 灰尘重金属来源解析
    6.3 土壤和灰尘重金属来源对比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土壤和灰尘中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
    7.1 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
    7.2 灰尘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
    7.3 土壤和灰尘重金属健康风险对比
    7.4 脆弱人群健康防护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所获奖励
致谢

(8)基于文献分析的长三角农田土壤重金属时空分布及数据库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壤重金属分布调查研究进展
        1.2.2 Meta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2.3 土壤数据库系统研究进展
2 研究区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Meta分析方法
        2.2.1 Meta分析原理
        2.2.2 Meta分析模型
        2.2.3 Meta分析流程
    2.3 Web GIS开发技术
        2.3.1 Web GIS概述
        2.3.2 Arc GIS for Server
        2.3.3 Arc GIS API for Java Script
    2.4 数据库技术
    2.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5.1 研究目标及内容
        2.5.2 技术路线
3 长三角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整体情况研究
    3.1 文献数据获取方法
        3.1.1 文献检索与筛选
        3.1.2 文献数据提取
    3.2 文献数据分析关键过程
        3.2.1 权重因子的确定与计算
        3.2.2 数据分布检验
        3.2.3 数据异质性检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0 长三角农田土壤重金属亚组分析结果
        3.3.1 长三角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值计算结果
        3.3.2 与其他地区土壤重金属均值比较
    3.4 本章小结
4 长三角农田土壤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4.1 土壤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方法
        4.1.1 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方法
        4.1.2 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估分析方法
        4.1.3 土壤重金属时间分布特征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4.2.2 土壤重金属累积生态风险评价
        4.2.3 土壤重金属分布时间趋势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长三角土壤重金属共享数据库系统研究
    5.1 系统需求分析
        5.1.1 业务需求
        5.1.2 功能需求
        5.1.3 性能需求
    5.2 系统架构设计
    5.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3.1 系统管理模块
        5.3.2 文献查询模块
        5.3.3 数据查询模块
        5.3.4 地图展示模块
    5.4 系统数据库设计
        5.4.1 研究数据获取
        5.4.2 系统数据库组成
    5.5 系统实现与应用
        5.5.1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5.5.2 系统功能实现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作者简历

(9)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新品系耐低氮胁迫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土壤贫瘠化的现状、影响因素和表现特征
        1.1.1 土壤贫瘠化的现状
        1.1.2 土壤贫瘠化的影响因素
        1.1.3 土壤贫瘠化的表现特征
    1.2 贫瘠土壤对植物的影响
        1.2.1 缺氮对植物生长、光合作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1.2.2 缺磷对植物生理生化和根系的影响
    1.3 贫瘠土壤的改良
        1.3.1 物理改良
        1.3.2 化学改良
        1.3.3 生物改良
    1.4 禾草Epichlo?属内生真菌研究
        1.4.1 禾草Epichlo?属内生真菌简介
        1.4.2 禾草Epichlo?属内生真菌的传播及在宿主体内的定殖
        1.4.3 禾草Epichlo?属内生真菌的检测方法
        1.4.4 禾草Epichlo?属内生真菌共生体多样性
        1.4.5 禾草Epichlo?属内生真菌对宿主生物抗性的影响
        1.4.6 禾草Epichlo?属内生真菌对宿主非生物抗性的影响
        1.4.7 禾草Epichlo?属内生真菌对宿主营养代谢的影响
        1.4.8 禾草Epichlo?属内生真菌对宿主生境的影响
        1.4.9 禾草Epichlo?属内生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5 利用禾草Epichlo?属内生真菌抗逆育种的研究进展
        1.5.1 利用禾草Epichlo?属内生真菌育种的优势和潜力
        1.5.2 利用禾草Epichlo?属内生真菌进行牧草育种
        1.5.3 利用禾草Epichlo?属内生真菌进行草坪草育种
    1.6 多年生黑麦草研究进展
        1.6.1 多年生黑麦草
        1.6.2 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共生体的研究
        1.6.3 多年生黑麦草抗逆性品种选育
    1.7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高内生真菌侵染率和优良农艺性状的多年生黑麦草优良单株筛选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地概况
        2.2.2 植物材料
        2.2.3 试验设计
        2.2.4 方法
        2.2.5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内生真菌带菌率和农艺性状的筛选
        2.3.2 播期对新材料耐寒性的影响
        2.3.3 新材料对低温胁迫的耐受性
    2.4 讨论
        2.4.1 内生真菌带菌率的提高改善了宿主的农艺性状
        2.4.2 高内生菌侵染率的新材料具有发达的根系及强越冬率
        2.4.3 高内生真菌感染率使新材料具有更高的酶活性
    2.5 小结
第三章 内生真菌在低氮条件下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植物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试验方法
        3.2.4 数据分析方法
    3.3 试验结果
        3.3.1 植物成活率与根系代谢活性
        3.3.2 叶片和根系干重
        3.3.3 叶片和根系中的碳、氮、磷含量
        3.3.4 叶片和根系中的碳、氮和磷比
        3.3.5 叶片和根系中的钠、钾、钙、镁含量
        3.3.6 叶片和根系中的铁、锰、锌、铜含量
        3.3.7 结构方程模型
    3.4 讨论
        3.4.1 内生真菌侵染对根系代谢活性的影响
        3.4.2 内生真菌侵染对叶片和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3.4.3 内生真菌的侵染对植物营养含量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内生真菌在低肥力条件下对多年生黑麦草氨基酸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植物材料
        4.2.2 试验设计
        4.2.3 试验方法
        4.2.4 数据分析方法
    4.3 试验结果
        4.3.1 内生真菌对低肥力条件下宿主体内氨基酸的影响
        4.3.2 内生真菌对低肥力条件下宿主体内内源激素的影响
        4.3.3 内生真菌对低肥力条件下宿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内生真菌对低氮条件下根际土壤养分及氮循环基因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植物材料
        5.2.2 试验设计
        5.2.3 试验方法
        5.2.4 数据统计分析
    5.3 试验结果
        5.3.1 氮梯度下,内生真菌对黑麦草营养和生物量的影响
        5.3.2 氮梯度下,内生真菌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5.3.3 氮梯度下,内生真菌对氮循环基因丰度的影响
        5.3.4 氮梯度处理下,内生真菌对氮循环基因多样性的影响
        5.3.5 氮梯度下,氮循环基因多样性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5.4 讨论
        5.4.1 内生真菌侵染降低了宿主的营养
        5.4.2 内生真菌增加了宿主根际土壤中的养分
        5.4.3 内生真菌改变了宿主根际土壤中氮循环基因的丰度和多样性
        5.4.4 根根际土壤中氮循环基因丰度和多样性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
    5.5 小结
第六章 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枯落物返田对氮循环基因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植物材料
        6.2.2 试验设计
        6.2.3 试验方法
        6.2.4 数据统计分析
    6.3 试验结果
        6.3.1 内生真菌对植物OC、TN和TP含量的影响
        6.3.2 土壤化学性质
        6.3.3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
        6.3.4 土壤硝化和反硝化功能基因的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
        6.3.5 土壤AOB-amoA,nirK and nosZ功能基因群落的多样性
        6.3.6 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相关性
        6.3.7 结构方程模型
    6.4 讨论
        6.4.1 含内生真菌的枯落物返田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6.4.2 含内生真菌的枯落物返田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6.4.3 含内生真菌的枯落物返田对氮循环功能基因的丰度和多样性
        6.4.4 氮循环功能基因的丰度和多样性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与总结性讨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项目资助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在学期间的获奖情况
致谢

(10)莱州湾南岸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来源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土壤重金属研究进展
        1.2.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2.2 土壤重金属的来源
        1.2.3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识别方法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状况
        2.1.2 社会经济状况
    2.2 土壤样品的采集及分析方法
    2.3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2.3.1 土壤重金属统计与污染现状研究方法
        2.3.2 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分析方法
        2.3.3 土壤重金属来源识别与定量解析研究方法
        2.3.4 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3 莱州湾南岸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3.1 土壤重金属含量现状及富集特征
        3.1.1 土壤重金属含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3.1.2 土壤重金属富集系数
        3.1.3 土壤重金属地累积指数
    3.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3.2.1 正态分布检验
        3.2.2 全局趋势分析
        3.2.3 土壤重金属空间自相关分析
    3.3 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
        3.3.1 半变异函数
        3.3.2 普通克里金插值分析
4 土壤重金属的来源识别及定量解析
    4.1 重金属的来源识别
        4.1.1 相关性分析
        4.1.2 主成分分析
    4.2 土壤重金属来源的定量解析
        4.2.1 APCS-MLR
        4.2.3 PMF
    4.3 讨论
        4.3.1 莱州湾南岸土壤重金属来源讨论
        4.3.2 模型对比分析
5 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与防治对策
    5.1 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5.2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对策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长春市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土壤中重金属累积预测模型研究进展[J]. 侯静涛,刘娟,向永金,王梦青,方凯秦,褚楚,乔敏.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2(01)
  • [2]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迁移转化研究进展[J]. 王林江,刘廷吉,林则鑫,曹戈,赵迎新. 安徽农学通报, 2021(22)
  • [3]城市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分布特征[J]. 李晓英,周惠民,李畅,何丽斯,刘晓青,肖政,陆海飞,苏家乐. 土壤, 2021(04)
  • [4]基于高光谱反演的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D]. 侯乐.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5]基于多功能性的耕地土壤健康评价 ——以黄淮海平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为例[D]. 杨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
  • [6]生物质炭基液态肥对杜鹃花土壤质量及植物生长的影响[D]. 李晓英. 扬州大学, 2021
  • [7]山东省典型工业城市土壤和灰尘重金属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估[D]. 孙雪菲.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8]基于文献分析的长三角农田土壤重金属时空分布及数据库系统研究[D]. 佘淑凤. 浙江大学, 2021
  • [9]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新品系耐低氮胁迫的研究[D]. 陈振江. 兰州大学, 2021
  • [10]莱州湾南岸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来源解析[D]. 王翠秀.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长春市城市土壤重金属元素积累及其微生物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