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心镇的开发建设

浙江省中心镇的开发建设

一、论浙江省中心镇的发展与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何涛[1](2021)在《强镇改革中的镇级政府权能耦合研究 ——基于“动力-权能-效能”分析视角》文中认为

鹿风芍,齐鹏[2](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美丽乡村建设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和内容。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赋予了美丽乡村建设更丰富、更饱满的内涵。目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相比仍存在思想认识不足、科学规划滞后、参与主体单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够、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挑战、民生痛点较多尤其是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针对于此,应广泛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做法,重点做好如下工作:加强美丽乡村顶层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理顺政府管理职能,完善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加强主体队伍能力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以及用人留人机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内生动力的可持续发展;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底蕴与特色,注重文化保护与传承;改善乡村人居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生态系统建设;聚焦民生痛点,大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尤其是养老服务,创新农村幸福院建设。

徐振宇,李人庆[3](2020)在《从“小城镇 大问题”到“小城市 大问题”——“中国第一农民城”龙港的追踪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多重转型的复杂背景下,龙港这个以五个小渔村为基础的新设小镇,被迫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力量,以港兴商,以商促工,以业扩城,成为"温州模式"的重要发源地,作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崛起,成为特大镇的典型和首批"镇改市"试点镇。作为费孝通先生"小城镇大问题"的拓展性研究,以追踪田野调查为基础,采用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方法,结合档案和统计数据,刻画龙港发展进程,提炼发展经验,剖析发展困境,追踪撤镇设市历程。研究发现:基层政府顺应民众需求,最大限度地简政放权,通过集资、捐资、有偿出让土地等举措,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迅速改进了城镇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以"买来的"城镇化,提交了"小城镇大问题"的"另类"答卷;成为特大镇后,事实上的"城"与行政级别名义上的"镇"的矛盾,引发"大城镇大问题",尤其表现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滞后,影响营商与人居环境。放权扩权式的改革,陷入"放权—收权"循环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状况无法缓解;"撤镇设市"有利于改善营商与人居环境。但是,如何在更高起点上,达成行政体制与市场机制间的良性互动,仍然是龙港这座"小城市"的"大问题"。

张册[4](2020)在《北京小城镇功能分类体系构建及优化策略探究》文中指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国小城镇成为打破城乡二元割裂关系、促进城乡共生共荣的重要抓手。优化小城镇功能,差异化引导小城镇分类发展是我国小城镇当前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现有小城镇功能研究大多从单一视角出发,无法有效引导小城镇功能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小城镇功能发展现状,归纳总结北京小城镇的功能发展特征和现状问题,运用多种方法对城镇功能进行评估分类,推动各城镇差异化发展,进一步发挥北京各类小城镇的比较优势,激发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通过梳理北京小城镇发展历史及现状,归纳北京小城镇具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城镇发展多元化等特征。同时北京小城镇也面临城镇发展缺乏指导,城镇发展资源统筹不足,城镇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城镇缺乏特色产业或特色产业发展不突出等问题。为解决城镇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推动城镇健康发展,本文从城镇功能入手对北京小城镇进行分类。在建立北京小城镇功能数据库的基础上,从小城镇“基础功能”和“特色功能”两方面搭建小城镇分类体系框架,划定小城镇特色功能类型。在分析城镇基础功能建设水平时,分别从城镇基本信息、公共绿化、公服设施、卫生环境、交通区位、行政管理等7个方面提取12个指标建立城镇基础功能分类体系。在城镇进行特色功能分类时,从城镇文化特色、城镇科技发展、区域设施服务水平、城镇生态文明、国际交往能力5个方面提出31个指标,反映城镇特色功能主导类型。最后组合分析基础功能及特色功能评估结果,确定小城镇所属的功能类型。经小城镇功能分类后得出:北京小城镇可分为6类:文化功能主导镇共19个,科技功能主导镇共9个,区域设施服务功能主导镇共16个,国际交往功能主导镇共2个,生态功能主导镇共58个,基础功能提升镇共44个。最后根据城镇类型及该类城镇发展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城镇功能优化策略,使小城镇明确自身功能发展定位,更为有效的发挥自身优势,支撑北京首都功能建设。

李方方[5](2020)在《地域文化导向下金华市小城镇入镇口景观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城乡不分、传统文化遗失、地域特色缺失,导致“千镇一面”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自2016年9月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以来,小城镇建设成效显着。作为城镇的门户地段,入镇口是城镇自身与外部联系的纽带,是城镇独特历史文明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展示窗口,对提升城镇品位和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入镇口景观规划与建设中,力求彰显个性特色,体现人文内涵,尤为重要!本文以文化地理学、场所——文脉理论、景观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出发,对浙江省金华市小城镇入镇口景观展开调查研究。在典型案例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优秀学者有关入口景观设计、特色小镇景观评价、入口空间形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小城镇入镇口景观评价体系,对金华市6个典型小城镇入镇口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从评价结果中梳理总结入镇口景观营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入镇口景观营造与提升的相关策略。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地域文化导向下小城镇入镇口景观评价体系构建。入镇口景观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当能够反映小城镇入镇口景观标志、景观质量以及地域文化内涵的相关指标。入镇口景观评价体系可分为3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目标层A:地域文化导向下金华市小城镇入镇口景观评价。准则层B:B1地域文化特征,B2功能布局合理性,B3景观美感,B4环境融合度。指标层C:位于准则层的下一层要素,共有20个指标。(2)金华市域范围内的6个典型小城镇入镇口景观评价结果。整体景观评价中,各城镇的分值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西联乡、佛堂镇、横店镇、莘畈乡、郑宅镇和双峰乡。其中,整体评价等级为优的是西联乡、佛堂镇、横店镇和莘畈乡,郑宅镇和双峰乡为良好。相比较而言,评价等级为优的4个小城镇在入镇口景观建设方面具有以下优势:地域文化凸显、规划设计合理、环境融合度高等。(3)金华市小城镇入镇口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提升策略。主要问题表现为:地域文化传承性有待加强、部分门户景观相似性较高、相关性设施配套不尽合理、原有自然风貌保护性不足等。提升策略主要有: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塑造多样化门户景观、完善相关性配套设施、融入与利用自然肌理等。

林陈陈[6](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强镇扩权研究 ——以温州市龙港为例》文中指出作为最基层的乡镇政府,尽管权力有限,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先锋阵地。为释放政府活力,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强镇扩权成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验方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龙港因它独特的地缘优势成为强镇扩权的排头兵。通过强镇扩权,龙港激发了镇域经济发展活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但是,在改革过程中,龙港还依然面临着扩权“放虚不放实”以及地方利益之争的发展瓶颈。龙港的个案表明,乡镇扩权如果不突破现有体制的陋规,也仅是权宜之计,短期内虽可奏效,但从长远看,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龙港虽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试验田,但它的强镇扩权之路为进一步完善国家城市化体系和拓展城市化新路径新供了新的思考。

张凯清[7](2020)在《赣州市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现况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赣州市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与影像卫生人员配置现状,综合评价现有影像设备的使用效果,分析影响设备使用效果的相关联因素,为进一步优化乡镇卫生院影像资源配置、提高医学影像服务能力提出参考和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将乡镇卫生院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在赣州市每个县市区抽取1家中心卫生院和2家一般卫生院(最终得到56家乡镇卫生院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在现场对56家乡镇卫生院进行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56家乡镇卫生院中分别随机抽取4家中心卫生院和6家一般卫生院,对乡镇卫生院院长、行政管理人员、临床医师及影像科人员进行个人访谈。定量资料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使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结果:1.影像设备配置情况:乡镇卫生院现有医学影像设备主要包括X线设备和超声诊断仪两大类,包括普通X光机(25.34%)、CR(10.00%)、DR(8.00%)、CT(3.33%)、黑白超声(33.33%)和彩超(20.00%)。56家乡镇卫生院院均拥有影像设备2.68±0.89台,国产设备占多(86.67%)。中心卫生院现有X线设备以DR(17.18%)为主,超声诊断仪以彩超(29.69%)为主,一般卫生院相应则以普通X光机(30.58%)和黑白超声(41.18%)为主,中心卫生院院均拥有影像设备数(3.20±1.69台)高于一般卫生院(2.39±1.26台)(P<0.05)。2.影像设备使用年限情况:乡镇卫生院正在使用的影像设备平均使用年限为6.31±4.19年,中心卫生院X线设备平均使用年限(3.75±4.06年)少于一般卫生院X线设备(7.87±4.09年)(P<0.05),超期使用率较高的设备是普通X光机(92.59%)和黑白超声(54.76%)。3.影像设备使用效率情况:中心卫生院单台设备日均检查人次数达10次以上的影像设备占(43.19%)多于一般卫生院(17.56%),小于10次的影像设备在同类型设备中构成比是:普通X光机为73.08%、CR为73.33%、DR为71.43%、黑白超声为78.51%、彩超为64.00%。4.影像设备使用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从临床效应、操作运行、安全服务、维修保养、售后培训5个维度、11个评价指标对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进行使用效果评价,获“好评”的影像设备占25.34%、“中等”占63.02%、“差评”占11.64%。各类设备中DR好评率最高(100.00%),其次彩超(43.33%),普通X光机差评率最高(28.56%),其次黑白超声(12.00%)。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是单位级别、执业资格提升、学历上升与使用效果总评分呈正相关,而男性与使用总评分呈负相关,X线设备使用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为单位级别、执业资格提升、对放射防护条件满意、日均检查人次数增加与使用效果总评分呈正相关,超声诊断仪使用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单位级别、执业资格提升、彩超与使用效果总评分呈正相关。5.影像卫生人员配置情况: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年龄在36岁以下占79.25%、46岁以上占4.40%,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占28.31%,人员以低学历、低职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为主,大专学历54.72%、中专及以下32.07%、初级以下占89.31%,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占60.38%,有编人员占71.70%、影像专业毕业人员占76.10%,人员参加进修培训时间为160.15±121.90天。影像卫生人员人均年收入4.02±0.55万元,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34.82%对放射防护条件不满意,有73.21%的放射工作人员不能正常享受放射假,人均每月放射津贴63.99±39.01元,仅8.93%的乡镇卫生院发放金额达标。56家乡镇卫生院近三年离职人数46人,招聘引进56人,50.00%的离职人员因乡镇卫生院待遇低而离职。结论:1.赣州市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配置不均衡,中心卫生院现有影像设备的配置数量、配置档次优于一般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与2014年江西省规定的X线设备配置标准(DR)仍有一定差距。2.赣州市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超期使用现象明显,尤以一般卫生院为甚。中心卫生院更换影像设备偏重于X线设备方面,首选DR;一般卫生院更换X线设备首选CR。3.赣州市乡镇卫生院现有影像设备以国产设备为主(CT除外),国产影像设备在乡镇卫生院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和市场。4.单位级别、执业资格、学历是影响影像设备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单位级别、执业资格提升、放射防护条件满意、日均检查人次数增加能提高X线设备使用效果评价,单位级别、执业资格提升、彩超能提高超声诊断仪的使用效果评价。5.赣州市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收入偏低、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业务能力提升的良性环境;人员趋于年轻化,以低学历、低职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为主,无执业资格人员占据一定比例,诊疗活动中存在安全隐患和医疗风险。6.赣州市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效率普遍不高,应根据卫生院服务需求和服务能力逐级、逐步更换不同档次的影像设备,首选国产设备。

潘兵[8](2020)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小城镇区域专业化分工发展路径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程,小城镇伴随国民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迁,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非常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在城乡融合的发展目标下,我国小城镇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十四五”期间,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将大力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重组配置,区域化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特色发展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现阶段中国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已经出现分化特征,但这种分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完成从初级“区域分异”向高级“区域分工”的阶段质变,与真正意义上的小城镇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通过“分类管理”引导小城镇的专业化分工发展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小城镇转型实践中的现实需求,也是城镇化理论发展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浙江省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先行地,在小城镇特色培育方面一直给予极大的政策扶持,其小城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在政策与经济的双轮驱动下,各发展要素不断聚集在浙江省小城镇空间区域,为小城镇专业化分工发展提供了机遇。本研究基于此背景下选择了浙江省小城镇作为研究案例,立足发展实际和特色优势,探索专业化分工发展的新路径方案,为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本文在梳理相关理论与国际案例经验的基础上,采用min-max标准化、变异系数法和综合评价模型测算小城镇职能评价的各项指数;运用优化后的哈里斯-纳尔逊统计分析法划分了浙江省小城镇的主导职能类型,确定小城镇的职能发展方向。在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浙江省小城镇专业化分工发展路径方案,对省域小城镇的政策供给予以分类指引。首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小城镇的研究现状分析以及对国外高度专业化小城镇的案例梳理,明确本文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总结国外小城镇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路径方法;接着在城乡融合的发展目标下,分析城乡融合发展与小城镇发展的内在联系,剖析城乡融合发展要素的现状,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对小城镇专业化分工的促进作用,指出在未来路径设计中需重视其对小城镇发展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地展开实证分析,对小城镇建设的先行地区浙江省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小城镇的区域分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角度提出小城镇专业化发展的差异化路径。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分类管理引导区域平衡发展是诸多发达国家小城镇培育政策制定的核心思想;扩大小城镇政府职权、营造专业化的产业集聚氛围、积极融入城市群发展在小城镇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城乡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载体的生产要素的流动再组合过程,城乡融合发展和小城镇发展的相互作用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城乡发展要素在小城镇这个特定空间集聚、融合的过程。目前,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我国的生产要素城乡双向流动格局尚未建立,制度要素城乡供给差异明显。而城乡融合战略的提出有效打破了生产要素和制度要素的现状困境,产权制度完善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将全面促进小城镇的专业化特色发展,基础服务设施等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将科学引导小城镇的区域化分工协作。要充分认识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以及制度要素均等供给给小城镇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未来政策制定要以建立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格局、优化制度要素城乡合理配置为原则,引导小城镇的专业化分工发展。(3)基于数据统计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浙江省实证研究表明,目前省域小城镇的区域分异特征主要表现为经济空间极化、人口区域集化以及职能类型分化;通过对浙江省小城镇经济、人口、职能的空间格局分析,发现是否毗邻都市区已成为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小城镇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制定由分异到分类、再到分工的专业化发展路径方案。不同城镇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与分工方向,其发展路径和政策供给导向理应有所差异,要结合小城镇的区位与职能比较优势,分区域(都市区和非都市区)、分类型(综合服务型、旅游服务型、工业生产型、农业发展型和一般型)针对性提出战略指引与政策供给,从而科学引导小城镇的区域专业化分工发展。

翟磊[9](2020)在《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离不开基层视角;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离不开基层实践。基层是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根基之所在,是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活力源头之所在,也是法治国家建设的薄弱环节之所在。作为最基层一级政府,乡镇政府是国家权力和政府权威的地方代表,承担着落实国家意志,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的重大责任。乡镇政府能否秉公用权、依法行政,直接影响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进程和法治国家建设的整体水平。本文以乡镇(街道)政府为基层法治建设的主要行动者,以基层政府权力为考察对象,立足于乡镇政府权力运行的过程,剖析我国乡镇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法治现状与法治问题,旨在构建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制度框架。本文以“山西洪洞封灶禁煤”“上海市违法群租治理”为例,提出我国乡镇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价值目标悖论和主体角色悖论。在价值目标层面,基层政府权力运行存在“合法性”与“有效性”的价值冲突,合法性和有效性之间存在张力。在主体角色层面,基层政府既是推动基层法治建设的核心力量,同时稍不注意,也往往成为破坏法治建设的关键主体。本文研究重点是聚焦规范约束基层政府权力运行过程,力争在理论上提出实现基层政府权力运行合法性和有效性统一的方案。在规范实证分析基础上,本文认为,基层政府权力存在执行性、非完整性和裁量性;在社会实证分析基础上,基层政府权力运行一定程度上存在滥作为、不作为与慢作为的异化现象。基层政府力异化现象背后,是权力配置失衡、权力行使公共性缺失、权力监督弱化的制度根源以及法律工具主义和行政特权观念的思想根源。聚焦以上问题,本文尝试构建基层政府权力配置、权力行使和权力监督法治化的三维制度架构,为基层政府权力运行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价值统一提供实现路径。权力配置法治化是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先决条件。为破解基层政府“职权与责任”“财权与事权”“人事权与工作任务”的权力配置失衡问题,“强镇扩权”改革试图回应基层政府的权力需求,提高乡镇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同时,“强镇扩权”改革也存在合法性质疑与有效性困境。本文认为,区县政府与乡镇基层政府权力关系重构应当着眼于结构性改革,为乡镇政府权力配置提供系统完整的法治化路径。乡镇基层政府权力配置法治化须遵循“功能适当原则”“职权法定原则”和“权责一致原则”;以推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基层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实现基层政府权力配置法治化的关键是探索制定专门《乡镇政府组织法》。以中央立法形式对乡镇法律地位、组织机构、职权范围、区县与乡镇分权原则、区县与乡镇行政关系、区县与乡镇财权关系、乡镇政府人员编制、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集中行使行政许可权等权力配置核心条款加以明确规定,最终实现基层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化。权力行使法治化是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关键环节。基层乡镇政府权力行使具有非独立性、非常规性和责任主导性等现实特征,面临“运动式运行”“压力型运行”和“权责失调型运行”的法治困境。推进基层政府行政规范、行政决策与行政执法的制度建设是破解基层政府权力行使法治困境,实现基层政府权力行使法治化的关键。通过限定“红头文件”规范内容、加强程序规制、建构实施后评估机制以实现基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治化;通过健全决策程序机制、建构跟踪评估机制、建立责任倒查机制以推进基层政府行政决策行为的法治化;通过理顺行政执法体制、优化行政执法资源、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健全执法协调联动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以实现基层政府行政执法行为的法治化。权力监督法治化是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重要保障。基层乡镇政府权力运行存在违反法律规范的“硬腐败”,以及不作为、慢作为和懒政懈怠等“软腐败”现象。实现权力监督的法治化,重点是要将权力运行的廉洁性监督与效能监督结合起来,构建权力运行协同监督制度体系。针对基层政府权力运行廉洁性监督,通过实行“垂直管理制”“任期制”“交流制”“高配制”来完善基层纪检监察监督制度;通过扩大信息公开范围、规范信息公开流程、打造信息公开平台来完善基层政府信息公开机制;通过权责清单制度、分工制约制度、任职限制制度、重大事项申报与公开制度以加强对基层党政“一把手”的监督。针对基层权力运行效能性监督,重点是要回应绩效考核指标内容科学性与考核基础信息失真问题,以及考核过程中基层政府博弈与投机问题,通过基层绩效考核的公众参与机制、建立绩效考核的适度激励与适度问责机制、提升基层政府的法治考核权重,完善基层政府绩效考核与效能监督制度。展望我国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未来前景,本文秉持“法治现实主义”立场,主张践行基层法治建设的渐进式改革与发展之路。基层法治建设需要正视法治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张力。在推进基层法治过程中,既要旗帜鲜明批判“法治虚无主义”,也要警惕“法治浪漫主义”。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背景下,基层法治建设势在必行,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进程等不得。同时,法治也不是万能的,世界上也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层法治建设模式,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也急不得。本文认为,要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背景、秉持法治现实主义的渐进改革立场,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基层法治建设之路,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

王岱霞,王诗云,吴一洲[10](2020)在《区域小城镇空间结构解析与优化:以浙江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区域城镇体系是复杂空间系统,以浙江省为例,探索从复杂性视角下解析区域小城镇的空间结构特征,建立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测度框架。采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法解析区域小城镇的空间特征,体现了有序与无序并存及地区间城镇系统组织演化的层级性特征。采用空间相关性和位序-规模分析法解析区域小城镇的人口等级结构特征,呈规模上的梯度不均衡排布和空间上的分化布局特征。概括省域各片区的发展特征,并提出区域城镇空间优化发展的建议:浙北地区处于复杂系统的高等级阶段,应注重区域城镇一体化发展;浙东南地区和浙中地区处于复杂系统的等级较高的发展阶段,应分别注重极核城镇带动发展和城镇联动发展;浙西南地区处于复杂系统的初级阶段,应注重重点城镇的培育。

二、论浙江省中心镇的发展与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浙江省中心镇的发展与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2)乡村振兴战略中美丽乡村建设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依据
二、国外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三、乡村振兴战略中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认知层面: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不足,规划科学性有待提高
    (二)参与主体:主体相对单一,缺乏多元主体互动参与机制
    (三)农村生态:经济生态基础薄弱,自然生态改良困境重重
    (四)乡村文化:传统文化开发存在盲目性,文化传承与保护未受到重视
    (五)民生短板:农村公共服务尤其是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美丽乡村顶层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理顺政府管理职能
        1.坚持系统、科学规划,做好美丽乡村顶层设计。
        2.加强管理与责任落实,完善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二)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
    (三)加强主体队伍建设,推进内生动力的可持续发展
        1.培育农民内生动力,增强农民主体性地位。
        2.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补足美丽乡村建设人才短板。
    (四)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底蕴与特色,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
    (五)改善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加强乡村生态系统建设
    (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尤其是养老服务,创新农村幸福院建设

(3)从“小城镇 大问题”到“小城市 大问题”——“中国第一农民城”龙港的追踪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调研历程
    (三)调研方法
三、“小城镇大问题”:“中国第一农民城”的经验与道路
    (一)简政放权,转换角色:率先改革与调整政府职能
    (二)以商促工,以业扩城:“三位一体”的工商联动促进产城融合
    (三)以地生财,多方筹资:率先创新与变革城镇建设机制
    (四)乡土信任,促进交易:充分开发并高效利用本土资源
    (五)小结:“中国第一农民城”的自致城镇化道路
四、“大城镇大问题”:龙港成为特大镇后的挑战与困境
    (一)龙港成为“特大镇”后面临的主要挑战
        1.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供给滞后,营商环境与人居环境不佳
        2.基层政府改革动力衰减,服务居民和企业的能力下降
        3.企业创新激励下降,产业升级瓶颈凸显
    (二)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困境
        1.事权与财权不匹配被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持续放大
        2.行政管理体制与过低的行政级别不利于营商环境优化
        3.龙港与灵溪的“双城博弈”进一步制约龙港的发展
        4.金融管理体制和担保政策对民间金融体系的负面影响
    (三)“放权”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陷入“循环套”
五、从“特大镇”到“小城市”:上下联动撤镇设市
    (一)改革促发展:撤镇设市作为龙港发展新动力
    (二)上下联动:从“特大镇”到“小城市”的转变
        1.中央顺势推动:作为新型城镇化试点成果的“撤镇设市”
        2.基层持续鼓与呼:龙港企业家、退休官员、民间组织的长期努力
        3.地方政府的配合:龙港“撤镇设市”阻力持续缓解
    (三)发展中的“小城市大问题”:进一步的讨论
        1.关于城镇化进程中“名”与“实”的讨论
        2.关于不同城镇化阶段内在动力机制的讨论
六、研究发现、政策启示与展望
    (一)研究发现
    (二)政策启示
        1.关于行政级别调整
        2.关于行政编制与行政效率
        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三)研究局限

(4)北京小城镇功能分类体系构建及优化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解决“三农问题”
        1.1.2 小城镇成为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抓手
        1.1.3 小城镇功能随着城镇发展逐步多元复合化
        1.1.4 北京小城镇积极承接首都功能外溢、支撑首都功能建设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研究对象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查阅法
        1.4.2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1.4.3 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
        1.4.4 熵值法
        1.4.5 GIS分析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国内小城镇分类相关研究综述
    2.2 国内小城镇功能相关研究综述
    2.3 评估体系构建及指标选取相关研究综述
    2.4 国外小城镇功能研究综述
    2.5 文章小结
第3章 北京小城镇发展现状分析
    3.1 北京小城镇发展历程
        3.1.1 民国初期,城镇结构转变,功能需求增加
        3.1.2 解放初期,城镇建制频繁调整,功能发展停滞
        3.1.3 改革开放时期,乡镇企业发展,功能需求多元化
        3.1.4 20世纪以来,城镇产业多元发展,城镇功能全面优化
    3.2 北京小城镇发展特征
        3.2.1 小城镇在北京城镇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突显
        3.2.2 小城镇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3.2.3 资源环境条件成为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
        3.2.4 小城镇功能发展受北京核心区功能辐射严重
    3.3 北京小城镇功能发展困境
        3.3.1 城镇功能定位仍需进一步统筹考虑
        3.3.2 城镇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
        3.3.3 城镇特色产业发展有待提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城镇功能评估分类体系构建
    4.1 评估分类目的
    4.2 分类原则
        4.2.1 .整体性原则
        4.2.2 联系性原则
        4.2.3 可行性原则
    4.3 分类评估的局限性
    4.4 总体分类评估框架构建
    4.5 基础功能评估框架搭建
        4.5.1 基础功能评估体系构建
        4.5.2 基础功能指标筛选
        4.5.3 基础功能数据库构建
        4.5.4 特色功能评估体系构建
        4.5.5 特色功能数据库
    4.6 数据处理——权重计算
        4.6.1 数据标准化处理
        4.6.2 基础功能权重计算
        4.6.3 特色功能权重计算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北京小城镇功能分类结果解析
    5.1 小城镇基础功能结果解析
        5.1.1 人均生活水平指数综合排序
        5.1.2 公服设施水平指数综合排序
        5.1.3 基础功能综合排序
        5.1.4 北京小城镇基础功能发展特征
    5.2 特色功能分类结果解析
        5.2.1 特色功能分类结果
        5.2.2 文化功能主导类小城镇发展特征
        5.2.3 科技功能主导类小城镇发展特征
        5.2.4 区域设施服务功能主导类小城镇发展特征
        5.2.5 国际功能主导类小城镇发展特征
        5.2.6 生态功能主导类小城镇发展特征
        5.2.7 基础功能提升镇发展特征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各类小城镇功能优化策略探究
    6.1 文化功能主导镇优化策略
        6.1.1 继续发展城镇基础功能
        6.1.2 充分挖掘城镇文化特色
        6.1.3 注重文化与建设相结合
        6.1.4 引导城镇文化产业发展
    6.2 科技功能主导镇优化策略
        6.2.1 推进基础功能建设
        6.2.2 大力吸引科技人才
        6.2.3 注重公共平台建设
        6.2.4 多方联合管理运作
    6.3 区域设施服务功能主导镇优化策略
        6.3.1 优化城镇基础功能
        6.3.2 完善设施服务体系
        6.3.3 拓展上下游特色产业
    6.4 国际交往功能主导镇优化策略
        6.4.1 突出交往功能,提升城镇实力
        6.4.2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镇形象
        6.4.3 创新城镇产业,提供持续动力
    6.5 生态功能主导镇优化策略
        6.5.1 构建生态基础设施体系
        6.5.2 推动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6.5.3 调整优化城镇生态产业结构
    6.6 基础功能提升镇优化策略
        6.6.1 改善交通条件,完善设施建设
        6.6.2 发展城镇产业,激发经济活力
        6.6.3 绿化居住空间,美化城镇环境
        6.6.4 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养老环境
        6.6.5 加强城镇管理,制定管理标准
    6.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未来展望
    论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图纸目录
    附录 B:表格目录
    附录 C:北京小城镇功能分类体系评估指标实际值
    附录 D:北京小城镇功能分类体系指标筛选参考名单
    附录 E:各镇主导特色功能雷达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地域文化导向下金华市小城镇入镇口景观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1.1.2 小城镇建设中地域文化的缺失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国内研究综述
        1.5.2 国外研究综述
        1.5.3 研究述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城镇门户
        2.1.2 地域文化
        2.1.3 入镇口景观
    2.2 理论基础
        2.2.1 文化地理学
        2.2.2 场所—文脉理论
        2.2.3 景观美学理论
        2.2.4 景观生态学理论
3 金华市小城镇入镇口景观调查
    3.1 金华市地域文化研究
        3.1.1 精神文化
        3.1.2 物质文化
        3.1.3 民俗文化
    3.2 金华市地域文化在景观中的表达
        3.2.1 物质要素的表达
        3.2.2 精神要素的表达
    3.3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3.3.1 调查对象
        3.3.2 调查安排
        3.3.3 调查方法
    3.4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典型案例
        3.4.1 婺城区莘畈乡入镇口
        3.4.2 义乌市佛堂镇入镇口
        3.4.3 东阳市横店镇入镇口
        3.4.4 武义县西联乡入镇口
        3.4.5 浦江县郑宅镇入镇口
        3.4.6 磐安县双峰乡入镇口
4 地域文化导向下小城镇入镇口景观评价体系构建
    4.1 指标选取原则
    4.2 评价指标选取
    4.3 层次分析法构建入镇口景观评价体系
        4.3.1 构建判断矩阵
        4.3.2 单层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4.3.3 综合权重计算
        4.3.4 结果分析
    4.4 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等级
5 实证研究:金华市小城镇入镇口景观评价
    5.1 评价结果及分析
        5.1.1 整体景观评价排序结果
        5.1.2 准则层排序结果
        5.1.3 优势比较
    5.2 金华市小城镇入镇口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 地域文化传承性有待加强
        5.2.2 部分门户景观相似性较高
        5.2.3 相关性设施配套不尽合理
        5.2.4 原有自然风貌保护性不足
    5.3 地域文化导向下小城镇入镇口景观提升策略
        5.3.1 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
        5.3.2 塑造多样化门户景观
        5.3.3 完善相关性配套设施
        5.3.4 融入与利用自然肌理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专家意见征询问卷
附录2 入镇口景观评价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强镇扩权研究 ——以温州市龙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概念界定
        1.4.1 强镇扩权
        1.4.2 新型城镇化
第二章 我国强镇扩权战略实施的原因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城镇建设思想
    2.2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共产党城镇化建设的实践
    2.3 实施强镇扩权战略的必要性
    2.4 我国强镇扩权战略的提出
第三章 龙港强镇扩权的探索
    3.1 龙港概况
        3.1.1 龙港行政区划沿革
        3.1.2 交通区位条件
        3.1.3 人口规模
        3.1.4 经济发展实力
    3.2 龙港强镇扩权的现实基础
        3.2.1 发展过程长期处于“小马拉大车”窘境
        3.2.2 发展潜力大,有助于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3.2.3 管理者革新意识强
        3.2.4 地缘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
    3.3 龙港强镇扩权之路的回溯
        3.3.1 推进户口改革和土地改革
        3.3.2 推进中国农村劳动力开放就业试点镇改革
        3.3.3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改革
        3.3.4 推进全国小城镇综合试点改革
        3.3.5 推进温州强镇扩权试点工作
        3.3.6 推进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
        3.3.7 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
        3.3.8 撤镇设市
    3.4 龙港实施强镇扩权的成效
        3.4.1 经济发展快速
        3.4.2 行政治理效能提升
        3.4.3 有效带动周边乡村发展
        3.4.4 美丽乡村建设显着
第四章 龙港强镇扩权改革的困境及成因
    4.1 龙港强镇扩权改革后的困境
        4.1.1 “强镇扩权”政策落实不到位
        4.1.2 社会服务还存有不足
        4.1.3 产业支撑作用不强
        4.1.4 与周边强镇竞争处于下风
    4.2 龙港强镇扩权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成因
        4.2.1 强镇扩权过程中地方利益的制约
        4.2.2 城镇规划不科学
        4.2.3 县级政府之间的博弈
        4.2.4 行政体制改革长期滞后
第五章 龙港强镇扩权改革的经验借鉴
    5.1 强镇过程中需要充分协调各方利益
    5.2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周边乡镇发展
    5.3 强化法制体系建设推动强镇过程
    5.4 强镇扩权要促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5.5 强镇扩权需要全方位统筹规划
    5.6 强镇扩权重在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转型升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赣州市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现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医学影像设备配置状况研究
        1.2.2 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使用情况研究
        1.2.3 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研究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调查机构
        2.1.2 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定量研究
        2.2.2 定性研究
    2.3 统计方法
        2.3.1 定量资料
        2.3.2 定性资料
    2.4 研究内容
        2.4.1 现有影像设备、影像卫生人员配备情况
        2.4.2 现有影像设备使用效果评价
        2.4.3 分析影响设备使用效果的因素
        2.4.4 针对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人员配置及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2.5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56 家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信息
    3.2 56 家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配置情况
        3.2.1 影像设备配置总数
        3.2.2 影像设备具体配置种类及配置数量
        3.2.3 乡镇卫生院院均拥有影像设备数量
        3.2.4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时间情况
        3.2.5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国产/进口情况
        3.2.6 乡镇卫生院对各类影像设备的拥有情况
        3.2.7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目前状态
    3.3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配置现状
        3.3.1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男女数量
        3.3.2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年龄构成
        3.3.3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工作年限情况
        3.3.4 影像卫生人员进修培训情况
        3.3.5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学历、职称结构情况
        3.3.6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执业资格状况
        3.3.7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编制、毕业专业及兼岗情况
        3.3.8 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对医院放射防护条件满意情况
        3.3.9 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享受特殊待遇情况
        3.3.10 影像卫生人员收入状况
        3.3.11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流动性情况
    3.4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效果评价
        3.4.1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效果的单一维度评价分析
        3.4.2 影像设备使用效果综合评价
        3.4.3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故障发生情况
        3.4.4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效率情况
        3.4.5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效果影响因素
    3.5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人员配置以及设备使用功能、性能情况访谈
        3.5.1 乡镇卫生院现有影像设备、人员配置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5.2 乡镇卫生院现有影像设备使用功能及性能情况
        3.5.3 存在的问题
第4章 讨论
    4.1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配置现状分析
        4.1.1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配置数量存在配置不足与超标并存的现象
        4.1.2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配置种类与档次参差不齐
        4.1.3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年限情况
        4.1.4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的目前状态
    4.2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配置现状分析
        4.2.1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4.2.2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专业水平整体不高、能力参差不齐
        4.2.3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队伍不稳定
        4.2.4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再教育现状差
    4.3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效果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4.3.1 确定影像设备使用效果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4.3.2 各类影像设备使用效果好评率获得分析
        4.3.3 不同级别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效果分析
    4.4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效果与使用效率的关系
    4.5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4.5.1 执业资格提升、学历提升与使用效果总评分呈正相关
        4.5.2 男性相比女性,对使用效果的评分更低
        4.5.3 X线设备中日均检查人次数增加与使用效果总评分呈正相关
        4.5.4 X线设备中对放射防护条件满意与使用效果总评分呈正相关
        4.5.5 超声诊断仪中设备为彩超与使用效果总评分呈正相关
        4.5.6 单位级别与使用效果总评分呈正相关
    4.6 政策建议
        4.6.1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配置方面
        4.6.2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才建设方面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8)城乡融合背景下小城镇区域专业化分工发展路径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乡融合发展目标下小城镇发展的新机遇
        1.1.2 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小城镇发展的新需求
        1.1.3 小城镇区域专业化分工发展路径亟待研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3.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文献与案例
    2.1 相关理论
        2.1.1 城乡融合发展
        2.1.2 专业化分工
        2.1.3 产业集聚
    2.2 研究综述
        2.2.1 国外小城镇发展研究
        2.2.2 国内小城镇发展研究
        2.2.3 研究评述
    2.3 研究视角的选择
    2.4 案例借鉴与经验总结
        2.4.1 日本北荣町(Kitaei-cho)动漫小城镇
        2.4.2 美国格林威治(Greenwich)基金小城镇
        2.4.3 法国维特雷(Viterre)工业小城镇
        2.4.4 经验启示
第三章 城乡融合发展及其对区域专业化分工的影响
    3.1 城乡融合发展与小城镇发展的内在联系
    3.2 城乡融合发展要素现状分析
        3.2.1 生产要素双向流动面临困境
        3.2.2 制度要素城乡供给明显差异
    3.3 城乡融合政策对小城镇区域专业化分工的影响
        3.3.1 产权制度完善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将全面促进小城镇的专业化特色发展
        3.3.2 基础服务设施等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将科学引导小城镇的区域化分工协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研究:浙江省小城镇的区域分异特征
    4.1 浙江省小城镇的经济空间极化特征
    4.2 浙江省小城镇的人口区域集化特征
        4.2.1 人口分布特征分析
        4.2.2 人口时空变迁特征分析
    4.3 浙江省小城镇的职能类型分化特征
        4.3.1 职能评价指标体系
        4.3.2 职能分布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城镇专业化分工发展路径的策略与建议
    5.1 政策导向
        5.1.1 区域化分工发展
        5.1.2 差别化政策供给
    5.2 策略建议
        5.2.1 分区域战略指引
        5.2.2 分职能政策供给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基层法治离我们有多远?
    二、基层治理的法治悖论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四、基本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限定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现实困境与发展方向
    第一节 基层政府的职能与职权
        一、基层政府职能与职权的规范分析
        二、基层政府职权的法律特征
    第二节 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现状分析
        一、基层政府失灵与政府权力异化
        二、基层政府权力运行异化之根源
    第三节 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价值塑造
        一、基层政府治理的理念误区与极端倾向
        二、合法性: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价值底线
        三、有效性: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价值重塑
        四、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三维架构
第三章 基层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化
    第一节 基层政府权力配置失衡及其解决路径
        一、问题意识:纵向权力配置失衡
        二、制度性根源:法定职权与管理的错位
        三、关于基层乡镇政府地位的理论主张
    第二节 强镇扩权:基层政府赋权改革探索与反思
        一、改革历程与实践样本
        二、行政性分权:强镇扩权改革的路径反思
    第三节 基层政府赋权的法治化路径
        一、确立基层政府权力配置的基本原则
        二、明确基层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目标:建设基层服务型政府
        三、健全基层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保障
第四章 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法治化
    第一节 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实践图景——以上海群租治理为例
        一、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现实——群租治理的真实场景
        二、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依据——群租治理的政策推进
        三、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过程——群租治理中的街镇角色
    第二节 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现实特征
        一、基层政府权力的“运动式运行”困境
        二、基层政府权力的“压力型运行”困境
        三、基层政府权力的“失调型运行”困境
    第三节 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法治化建构
        一、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法治框架
        二、基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法治化
        三、基层政府行政决策的法治化
        四、基层政府行政执法的法治化
第五章 基层政府权力监督的法治化
    第一节 基层政府权力腐败的表象与根源
        一、基层政府权力腐败:硬腐败与软腐败
        二、基层政府权力廉政监督与效能监督的统一
    第二节 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廉洁性监督
        一、基层政府权力腐败的危害性
        二、基层政府权力运行腐败的根源分析
        三、价值导向:从事后惩戒转向事前预防
        四、基层政府权力监督的制度化构建
    第三节 基层政府权力效能监督的法治化
        一、基层政府效能监督的实证分析:以2019年D区街镇考核为例
        二、基层政府效能监督的法治困境
        三、基层政府效能监督法治化的改进路径
第六章 余论: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未来展望
    第一节 基层政府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法治虚无主义批判
        一、基层治理中法治虚无主义的新变异
        二、基层法治虚无主义的形态与后果
    第二节 警惕基层政府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法治浪漫主义
        一、法治浪漫主义思潮的形成
        二、法治浪漫主义的迷惑性与危害性
    第三节 坚持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法治现实主义
        一、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背景
        二、秉持法治现实主义的渐进改革立场
        三、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渐进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兼怀人生四十

(10)区域小城镇空间结构解析与优化:以浙江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方法和测度框架
二、浙江省小城镇空间结构的测度结果
    (一)经济空间结构的测度结果
    (二)人口④等级结构的测度结果
三、对浙江省区域城镇空间结构测度的结果分析
    (一)浙北地区:高等级阶段的网络式发展
    (二)浙东南地区:较高等级的点轴式发展
    (三)浙中地区:具有一定秩序性的集聚发展
    (四)浙西南地区:较低等级的无序发展
四、浙江省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优化引导策略
    (一)浙北地区:协调发展、大湾区联动提升
    (二)浙东南地区:点轴发展、都市区极核带动
    (三)浙中地区:联动发展、金义双核互补
    (四)浙西南地区:协同发展、突显培育重点

四、论浙江省中心镇的发展与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强镇改革中的镇级政府权能耦合研究 ——基于“动力-权能-效能”分析视角[D]. 何涛. 南昌大学, 2021
  • [2]乡村振兴战略中美丽乡村建设优化策略研究[J]. 鹿风芍,齐鹏. 理论学刊, 2020(06)
  • [3]从“小城镇 大问题”到“小城市 大问题”——“中国第一农民城”龙港的追踪调查[J]. 徐振宇,李人庆.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4]北京小城镇功能分类体系构建及优化策略探究[D]. 张册.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7)
  • [5]地域文化导向下金华市小城镇入镇口景观评价研究[D]. 李方方.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强镇扩权研究 ——以温州市龙港为例[D]. 林陈陈.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7]赣州市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现况研究[D]. 张凯清. 南昌大学, 2020(08)
  • [8]城乡融合背景下小城镇区域专业化分工发展路径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D]. 潘兵.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9]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问题研究[D]. 翟磊.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10]区域小城镇空间结构解析与优化:以浙江省为例[J]. 王岱霞,王诗云,吴一洲.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标签:;  ;  ;  ;  ;  

浙江省中心镇的开发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