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素与体力活动研究综述

瘦素与体力活动研究综述

一、瘦素(Leptin)与体力活动的研究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冷丽娜[1](2021)在《GHD儿童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前后血清鸢尾素、瘦素的变化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儿童血清鸢尾素、瘦素水平,并观察其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后血清鸢尾素和瘦素水平的变化,分析rhGH治疗对血清鸢尾素、瘦素水平的影响及二者与其它生长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初步探讨rhGH治疗对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rhGH治疗的30例GHD儿童为研究对象,27例健康儿童作为基础对照。GHD儿童采用rhGH睡前皮下注射,治疗剂量为0.10~0.20IU/(kg.d)。记录其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的身高(Ht)、体重(Wt),计算体质指数(BMI)、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体质指数标准差积分(BMISDS),并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促甲状腺激素(TSH)、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另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鸢尾素(irisin)、瘦素(leptin)。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rhGH治疗前GHD儿童与健康对照组的irisin及leptin水平的差别,观察rhGH治疗后GHD儿童体内二者的变化,分析其与生长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rhGH治疗前GHD儿童与健康对照组一般特征与代谢参数的比较选取GHD儿童(GHD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健康对照儿童(对照组)27例(男15例,女12例),两组一般参数比较显示,治疗前GHD组的Ht、HtSDS、IGF-1、HbA1c均低于对照组,LDL-c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GHD组血清irisin及leptin水平较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GHD儿童rhGH治疗前后一般特征与代谢参数的比较与治疗前相比,rhGH治疗6个月的HtSDS、血清IGF-1、HbA1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rhGH治疗12个月后GHD儿童的Ht、HtSDS、Wt、血清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血清T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3.GHD儿童rhGH治疗前后血清irisin及leptin水平比较rhGH治疗后6个月GHD儿童的血清irisin浓度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GHD儿童血清irisin浓度与治疗前相比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GHD儿童血清irisin浓度与治疗后6个月相比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GH治疗后6个月GHD儿童的血清leptin浓度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GHD儿童血清leptin浓度与治疗前相比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GHD儿童血清leptin浓度与治疗后6个月相比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irisin与生长参数、代谢指标及leptin的相关性分析rhGH治疗6个月后,GHD儿童血清irisin水平与HtSDS、IGF-1呈显着负相关;rhGH治疗12个月后,GHD儿童血清irisin水平与QUICKI呈显着负相关,与leptin呈显着正相关。应用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得出rhGH治疗6个月时,HtSDS、IGF-1是irisin的影响因素;rhGH治疗12个月时,leptin是irisin的影响因素。5.血清leptin与生长参数、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rhGH治疗前,GHD儿童血清leptin水平与IGF-1、TC、LDL-c呈显着正相关。rhGH治疗12个月后,GHD儿童血清leptin水平与FINS、HOMA-IR呈显着正相关,与QUICKI呈显着负相关。应用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分析leptin的相关影响因素,得出结果即rhGH治疗12个月时,FINS是leptin的影响因素。结论:1.GHD患者脂肪因子irisin和leptin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可能与GHD患者更易出现脂代谢紊乱有关。2.rhGH治疗12个月后,GHD患者irisin、leptin水平明显升高。3.rhGH治疗后血清irisin、leptin水平与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相关。

曹姗姗[2](2020)在《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自主活动及VTA-DA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这导致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肥胖(Obesity)发生率急剧上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到2025年,全球肥胖率将增加五分之一[1]。大量研究证实,进行运动锻炼或提高体力活动水平对肥胖者身心健康具有诸多益处,包括促进心血管健康、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脑功能等[2-5]。因此,提高体力活动水平被作为防治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重要策略。然而,运动防治肥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肥胖引起中脑-纹状体多巴胺系统可塑性改变,导致体力活动水平减少[6]。但其中确切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高脂饮食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6周有氧强度的跑台运动对其自主活动水平的影响,从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元功能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可能机制,为运动改善高脂饮食体力活动不足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53.14?6.11g)适应性喂养3d后,根据饮食方式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Chow,n=22)和高脂饮食组(HFD,n=22)。饲养10周后,普通饮食组随机分为普通饮食对照组(CG,n=10)和普通饮食运动组(CEG,n=10);高脂饮食组分为高脂饮食对照组(OG,n=10)和高脂饮食运动组(OEG,n=10)。随后CEG组和OEG组大鼠进行每周5次、每次40分钟、持续6周的跑台运动干预,具体方案为:跑台坡度为零度,运动干预从10m/min开始,每2周增加2m/min。每次训练时间为40分钟(5min热身+30min递增速度+5min放松),热身和放松的速度均为10m/min,运动干预强度约为50-65%VO2max。实验共16周。实验期间,每周记录体重和进食量。采用旷场试验评价大鼠自主活动水平;采用在体多通道电生理技术观察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瘦素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H)、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705丝氨酸位点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最后,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三组及以上数据均数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LSD),两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显着性水平为P<0.05,极显着性水平为P<0.01。研究结果:(1)与Chow组相比,HFD组的体重(P<0.01)、能量摄入(P<0.01)均显着增加;与CG组相比,OG组大鼠的脂肪率(P<0.01)、体重变化率(P<0.05)、lee’s指数(P<0.01)及血清Leptin水平(P<0.01)均显着增加。运动干预后,与OG组相比,OEG组大鼠体重(P<0.01)、能量摄入(P<0.01)、脂肪率(P<0.01)、体重变化率(P<0.01)、lee’s指数(P<0.01)及血清Leptin水平(P<0.01)均显着降低。(2)与Chow组相比,HFD组大鼠自主活动水平明显下降(P<0.01),其运动总距离及平均速度均显着低于Chow组。经过6周运动干预后,OEG组大鼠相比于OG组的自主活动水平显着提高(P<0.05)。(3)基础状态下,各组大鼠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无显着差异。而给予运动信号刺激后,与CG组比较,OG组大鼠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显着降低(P<0.05);OEG组相比于OG组大鼠,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显着增高(P<0.05);在注射瘦素后发现,OG组大鼠放电频率的变化率较低(P<0.05),而OEG组较OG组大鼠,注射瘦素后放电频率的变化率显着升高(P<0.05)。(4)与CG组相比,OG组大鼠的中脑TH表达显着下降(P<0.05),STAT3(Tyr705)表达明显上调(P<0.01)。运动干预后,与OG组比较,OEG组大鼠中脑TH的表达显着上调(P<0.05),STAT3(Tyr705)表达下调,差异显着(P<0.05)。研究结论:6周有氧运动干预可显着降低高脂饮食大鼠体重、改善体成分、增加自主活动水平、改善瘦素抵抗并促进中脑TH表达,抑制了STAT3信号活性。6周有氧运动干预增加高脂饮食大鼠自主活动水平与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元功能变化有关,Leptin-STAT3信号参与了这一过程。

陈金保[3](2020)在《长期有氧运动对正常和肥胖小鼠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动是减肥的有效手段,但单纯运动的减肥效果低于人们的预期,且存在个体差异。有研究认为运动会造成能量负平衡,可减轻体重。也有研究证明了运动后存在相应的能量补偿抵抗体重减轻。考虑其中的争议,本实验对正常和肥胖小鼠为实验对象进行20周有氧运动干预,旨在探明长期有氧运动对正常体重和肥胖小鼠的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中的原因,为运动减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52只6周龄小鼠为研究对象。小鼠自购买回来适应一周后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膳食组(24只)和高脂膳食组(28只)。首先进行16周营养性肥胖造模。喂养16周后称取体重剔除4只造模失败的小鼠,进行随机分组为正常安静组(12只)和正常运动组(12只),肥胖安静组(12只)和肥胖运动组(12只)。运动组进行20周的有氧运动干预(每周6次,每次35分钟),干预后测取小鼠体重、体成分、能量摄入、能量消耗、基础代谢、活动水平以及瘦素和瘦素受体mRNA表达。结果正常小鼠:运动组比较安静组体重和瘦体重无显着性差异;体脂%显着下降(P<0.05);能量消耗、基础代谢、呼吸商以及活动水平均无显着性差异;瘦素mRNA表达非常显着下降(P<0.01);瘦素受体mRNA无显着性差异。肥胖小鼠:运动组比较安静组瘦体重无显着变化,体重非常显着下降(P<0.01);体脂%显着下降(P<0.05);能量摄入显着减少(P<0.05);能量消耗、基础代谢、呼吸商以及活动水平均无显着性差异;瘦素mRNA表达非常显着上升(P<0.01);瘦素受体mRNA显着上升(P<0.05)。肥胖和正常小鼠:肥胖安静组比较正常安静组瘦体重和体脂%均非常显着升高(P<0.01);能量摄入显着增加(P<0.05);能量消耗、基础代谢均非常显着升高(P<0.01);呼吸商非常显着下降(P<0.01);瘦素mRNA表达显着下降(P<0.05);瘦素受体mRNA无显着性变化。肥胖运动组比较正常运动组体重、体脂%均非常显着升高(P<0.01);瘦体重显着升高(P<0.05);能量摄入无显着性差异,能量消耗、基础代谢均非常显着升高(P<0.01);呼吸商非常显着下降(P<0.01);瘦素mRNA非常显着上升(P<0.01);瘦素受体mRNA显着上升(P<0.05)。结论(1)长期有氧运动对于正常体重小鼠有显着的减脂而无减重效果,而对于肥胖小鼠具有非常显着的减重以及显着的减脂效果。(2)长期有氧运动引起肥胖小鼠能量摄入的减少的原因可能与瘦素和瘦素受体的mRNA表达提高有关。

杨逸凡[4](2020)在《有氧运动和膳食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伴有糖代谢异常的小鼠和人的肠道菌群作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十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和糖代谢异常等糖脂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迅速增加,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峻的问题之一。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在糖脂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运动和膳食是NAFLD和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干预治疗方式。运动能够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和减少肝脏脂肪堆积,但运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尚未明确。限制能量的膳食可以降低体重、肝脏脂肪含量且膳食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那么,在运动和膳食干预糖脂代谢性疾病的过程中,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是否发生了改变?肠道菌群的变化是否与糖脂代谢的改善有关?目前还未有相关研究。因此,本论文分别通过动物研究和人群研究探讨有氧运动、膳食及有氧运动结合膳食,在NAFLD伴有糖代谢异常的干预过程中,对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和功能的影响,及与肝脏脂肪堆积和糖代谢改善的关系。首先,我们对高脂膳食诱导的NAFLD伴有糖代谢异常的小鼠模型进行11周的有氧运动、膳食单独和联合干预:高脂膳食组(HFD,n=14)、有氧运动+高脂膳食组(AEx+HFD,n=12)、普通膳食组(ND,n=15)、有氧运动+普通膳食组(AEx+ND,n=14)。其中,高脂膳食为60%脂肪供能的饲料,普通膳食为12%脂肪供能的饲料;有氧运动方案为每周5次,每次36分钟的有氧运动训练。结果表明相比于高脂膳食组,普通膳食组和有氧运动+普通膳食组能够有效地减轻小鼠的体重,降低内脏脂肪含量,减轻炎症,减缓肝脏脂肪变性,改善脂代谢、糖代谢和肝功能。基于Bray-Curtics距离的主坐标分析和置换多元方差分析发现,与高脂膳食组相比,普通膳食组、有氧运动+普通膳食组的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存在显着差异,且有氧运动+普通膳食组差异更大,但有氧运动组的肠道菌群仅在结构上存在显着差异。采用共变化关系分析同升同降特点的共丰富类群(co-abundance group,CAG)并通过线性判别效应量分析(LEf Se)发现相比于高脂膳食组,普通膳食组具有更高丰度的普氏菌属为主的CAG,有氧运动+普通膳食组具有更高丰度普氏菌属、S24-7科未知菌属为主的CAG;这些CAG的丰度与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因子TNF-α、血脂指标(LDL-C、TCH)、肝功能(ALT)显着负相关。本研究表明膳食干预和有氧运动+膳食干预能显着改变NAFLD伴有糖代谢异常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膳食干预可能通过增加普氏菌属为主的CAG、有氧运动和膳食干预可能通过增加普氏菌属、S24-7科未知菌属为主的CAG参与降低体重、改善脂代谢,减缓肝脏脂肪变性,减轻炎症反应以及改善肝功能过程。为了探究在人群中进行有氧运动和膳食干预是否可以出现与小鼠研究相似的肠道菌群改变,我们开展了有氧运动和膳食干预NAFLD伴有糖尿病前期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招募50-65岁NAFLD伴有糖尿病前期患者(n=115),随机分为:有氧运动组(AEx,n=29)、膳食组(Diet,n=28)、有氧运动+膳食组(AED,n=29)和对照组(NI,n=29),其中有氧运动为运动强度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有监督的有氧运动,膳食为提供低碳水化合物膳食(能量供应37-40%的碳水化合物,25-27%的蛋白质,30-40%的脂肪,占总能量40%的午餐),进行平均8.6个月干预。结果表明,有氧运动、膳食、有氧运动+膳食均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体重、内脏脂肪含量、肝脏脂肪堆积,且有氧运动+膳食干预对肝脏脂肪堆积改善的效果最为显着。基于BrayCurtics距离的主坐标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发现,有氧运动组、膳食组和有氧运动+膳食组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着差异,其中有氧运动+膳食组的差异更为明显。采用共变化关系分析和LEf Se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拟杆菌属为主的CAG在有氧运动组,狄氏副杆状菌属为主的CAG在膳食组,拟杆菌、副杆状菌属及树袋熊小杆菌属为主的CAG有氧运动+膳食组丰度更高。这些CAG与腹部脂肪和肝脏脂肪含量显着负相关。本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干预、膳食干预和有氧运动+膳食干预均能显着改善NAFLD伴有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且与肝脏脂肪堆积的改善显着正相关,提示肠道菌群可能参与了有氧运动、膳食和有氧运+膳食改善肝脏脂肪含量作用。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均发现有氧运动和膳食干预能显着改变NAFLD伴有糖代谢异常的肠道菌群,并且肠道菌群的改变与体重减轻、肝脏脂肪堆积的改善显着相关。同时,有氧运动+膳食干预对表型的改善和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作用优于单一的干预方式。这些发现为NAFLD伴有糖代谢异常的生活方式干预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王艳华[5](2020)在《河南省漯河农村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文中提出目的超重和肥胖是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且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人越来越多。本研究目的是了解河南省漯河农村地区成年人超重、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成年人开展体重控制和减少慢性疾病负担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376名来自河南省漯河农村地区的研究对象,年龄范围是18-79岁。其中男性2819名,女性5557名,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使用结构化的问卷,通过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获取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BMI分类包括:低体重,BMI<18.5kg/m2;正常体重,24kg/m2>BMI≥18.5 kg/m2;超重,28 kg/m2>BMI≥24 kg/m2;肥胖,BMI≥28 kg/m2。通过腰围判断研究对象是否中心性肥胖,女性腰围≥80cm,男性腰围≥90cm。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分析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及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结果1.BMI和WC水平的分布:男性的BMI(Body Mass Index)均值为(24.91±3.61 kg/m2),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6,P<0.001),30~39岁BMI均值最高为(26.05±3.76 kg/m2);女性的BMI均值为(25.25±3.49 kg/m2),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2,P<0.001),50~59岁BMI 均值最高为(25.71±3.27 kg/m2);男性 WC(Waist Circumference)均值为(87.27±10.55cm),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6,P<0.001);女性的WC均值为(85.74±10.07cm),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66,P<0.001)。男女的WC均值都在50~59岁最高。2.超重、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分布:超重、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总患病率分别为42.66%、19.38%和61.64%。以2010年中国人口的普查数据为标准人口,采用直接标化的方法计算三者的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36.59%、18.26%和50.68%。其中男性的超重、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分别是42.28%、18.09%和41.18%。标化后患病率分别为:37.57%、24.96%和41.62%。女性的超重、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分别是42.85%、20.03%和 72.02%。标化后患病率分别为:36.69%、14.79%和 55.19%。3.超重、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影响因素:年龄、月收入500元以上、当前饮酒、高脂饮食可能会增加患超重的可能性,吸烟可能会降低患超重的可能性。50~59岁、高脂饮食可能会增加患全身性肥胖的可能性,当前吸烟和重体力活动可能会降低患全身性肥胖的可能性。年龄、女性、月收入500~1000元、当前饮酒可能会增加患中心性肥胖的可能性。丧偶(离婚/分居/单身)和重体力活动可能会降低患中心性肥胖的可能性。4.总人群按BMI分组,人群中心性肥胖人群在肥胖组中占比最大,为98.66%,不同性别人群按BMI分组,女性人群中,中心性肥胖人群在肥胖组中占比最大,为96.46%。男性人群中,中心性肥胖人群在肥胖组中占比最大,为99.65%。以BMI为自变量,WC为因变量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调整了所有协变量后,总人群、男性和女性中β(95%CI)为2.41(2.38-2.44)、2.44(2.39-2.50)和2.37(2.33-2.41)。结论1.河南省漯河农村地区成年人的BMI、WC均值、超重、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普遍较高,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中心性肥胖。2.应重点对50~59岁、月收入较高、高脂饮食、饮酒和蔬菜水果摄入较多的人群采取相关的干预措施,从而达到科学预防控制体重的目的。3.中心性肥胖人群在不同BMI组所占比例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且人群WC均值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WC和BMI综合使用可以更好地判定人群的肥胖状态。

朱小烽[6](2019)在《长期高脂及运动干预对孕鼠与子代生命不同阶段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 Hypothesis,DOHaD)学说认为不良的子宫内环境可能影响胎儿的代谢模式、生长发育及增加子代成年期罹患慢性疾病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风险。妊娠是一种复杂的代谢状态,随着妊娠的进展,孕妇体内新陈代谢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孕期胎盘会分泌一系列的多肽激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来调节母体代谢和胎儿生长发育。这些激素协同作用下都会导致外周性的胰岛素抵抗。如果母体长期肥胖或者胰岛素分泌受限,则无法代偿这种生理变化,最终造成孕期的代谢紊乱,继而对母体与子代的长远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运动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方面之一,合理运动是孕期健康促进的要点之一,适宜的运动有利于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抗氧化应激和降低炎症,在孕期代谢性疾病的防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该领域的研究较多集中在母体运动对改善孕期胰岛素敏感性,控制孕期母体体重的过度增长,或者是对妊娠期糖尿病或先兆子痫等孕期合并症的改善和预防探讨上。关于母体孕期运动对子代出生后乃至长期的积极健康效益的文献报道仍然有限,尤其是孕期母体运动对调控孕鼠与子代能量代谢方面的研究,十分匮乏。虽然有少许研究对在子代的代谢表征进行了观察,但是这些研究还没有彻底地澄清这些变化的触发机制,使得产前体力活动和子代的健康联系还存在某些不确定性。【研究目的】1.通过对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孕鼠进行游泳干预,揭示孕前和孕期运动对母鼠能量代谢的中枢与外周调控机制。2.观察母鼠长期运动对子代幼年期肥胖和代谢的影响,研究母鼠高脂和运动干预对子代的代谢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差异。3.在子代不同饮食结构的情况下,探索母代长期高脂和运动干预的代谢遗传效应是否具有差异性。【研究方法】实验一:3周龄雌性C57BL/6小鼠断奶后随机分成4组,普食安静组(Standard Chow Diet,SC)25只、普食运动组(Standard Chow Died+Exercise,SC-Ex)25只、高脂安静组(High Fat Diet,HFD)35只和高脂运动组(High Fat Diet+Exercise,HFD-Ex)35只。强迫游泳运动干预13周后与同周龄雄性小鼠合笼,妊娠第14天进行GTT与ITT试验,期间2天休息期进行能量代谢测试;妊娠第19天各组取6只孕鼠进行体成分分析,后实施安乐死,提取肝脏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分析;血清进行代谢相关因子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测量下丘脑POMC、NPY和AgRP mRNA相对表达量;肝脏免疫印迹测定LGR4、RSPO-1、PGC1α、PPARγ、PDK4、UCP2的蛋白表达。实验二: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我们对两高脂组的子代进行进一步研究。母鼠自然分娩后,每窝调整为7只幼鼠,HFD和HFD-Ex组母鼠统一普食喂养(12%脂肪供能)。每周记录幼鼠体重一次,直至4周哺乳结束。在第28天每组每窝取1只进行GTT和ITT试验;同时,各窝取雌性和雄性子鼠各1只(8只×4组)进行进行体成分分析,后实行安乐死和取材。悬液芯片测定小鼠糖尿病8因子及IL-6;采用比色法测定TG、TC和FFA。实验三:HFD和HFD-Ex组雄性子代小鼠,4周哺乳期结束后,每组各窝随机抽取1只雄鼠(8只×2组),共16只进行6周的高脂喂养。余下全部普食喂养至52周(1年)。高脂与普食饲料同母代,期间饮食不限,高脂干预期内,记录每周的摄食量,推算出每周能量摄入;子代高脂6周后进行GTT测试,GTT测试3天后进行ITT测试。普食组在第8、12、24、36和52周进行GTT测试,和ITT测试。子代继续高脂饮食组在第10周,子代普食喂养组在第10周和第52周龄进行体成分分析。子代10周龄时取材,继续普食组取材前15分钟注射胰岛素或生理盐水,肝脏进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p-Akt水平;下丘脑弓状核免疫荧光分析NPY的表达情况。余下子代普食喂养至52周,代谢仓进行能量代谢测定。统计方法: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各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误(Mean±SEM)表示。第一部分母鼠饮食和运动的影响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第二和第三部分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P<0.05定义为差异显着性水平的界值。【研究结果】1.随着妊娠的发展,母鼠的体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妊娠的前2周,组间体重具有显着性差异,在妊娠最后3天四组的体重都趋向一致,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2.与普通饮食相比,在15、30、60和120分后,高脂饮食的两组导致了糖耐量下降,同时与HFD组比较,HFD-Ex组的糖耐量出现了明显的改善(P<0.05);ITT测试也表现出一致的结果;体成分分析发现两普食组之间总脂肪量无显着性差异(SC=4.01±0.6 g,SC-Ex=3.60±0.64 g,P>0.05),而HFD-Ex组显着低于HFD组(HFD=7.56±1.59 g,HFD-Ex=6.10±1.41 g,n=8-10,P<0.05)。3.HFD组的生育率最低,仅为44%,而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种情况(HFD-Ex组为60%),但仍低于普食安静组的76%;4组在体重、体长和胎鼠数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同时,相较于普食组,高脂组的胎鼠和新生鼠均存在水肿的现象。4.HFD组与SC组比较,Cholesterol,FFA,Triglycerides和HOMA-IR都有显着的上升;在普食两组中,无显着性差异,但高脂组中,这种情况就明显不同,HFD-Ex相较于HFD,各指标有了显着的改善(P<0.05)。5.与HFD组比较,HFD-Ex在Locomotor Activity,RQ(VCO2/VO2)和能量消耗上显着较高(P<0.05),而SC-Ex和SC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与SC组比较,HFD组在晚上或者白天都显着低于前者(P<0.05)。6.与HFD组比较,HFD-Ex组的LGR4和UCP2蛋白表达显着下降,而PGC1α、PDK4和PPARγ的表达则显着增加(P<0.05);SC-Ex与SC相比,除UCP2外,其余蛋白表达无显着性差异。7.肝脏组织HE和油红O染色显示HFD组中出现了大量的脂滴和脂肪空泡现象,HFD-Ex中有局部的改善;在SC和SC-Ex两组中,这种情况明显改善,无空泡状脂滴存在;PAS染色观察了肝糖原耗竭情况,HFD组孕鼠肝脏病理组织显示肝糖原耗尽,而HFD-Ex组除肝脏脂肪变性外显示正常的糖原表达。8.与SC组相比,HFD组的NPY mRNA相比表达量上升(P<0.05),而POMC mRNA相比表达量下降(P<0.05);与HFD比较,HFD-Ex组的NPY mRNA相比表达量下降(P<0.05),而POMC mRNA相比表达量上升(P<0.05),同时与SC组相比SC-Ex组POMC mRNA也有了显着的提高。9.通过对HFD-Ex与HFD子代炎症指标IL-6检测发现,雄性子鼠存在显着性的组间差异,而雌性子代没有观察到统计学意义的组间差异;血脂指标TG中,也观察到HFD-Ex的雄性子代显着低于HFD组的子代(P<0.05),而雌性组别中则差异不显着;其余FFA和CH指标没有发现组间差异。10.我们在雄性子鼠中观察到HFD-Ex组相较于HFD组,Glucagon和GIP两个指标有显着的改善,而在雌性子鼠中未发现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此外,Leptin在雄性和雌性子代中均发现HFD-Ex组相较于HFD有显着的改善(P<0.05);其余各指标未发现组间差异性。11.两组子代体重的差异性从哺乳期结束后持续存在,HFD组子代的AUC显着高于HFD-Ex组的子代,P<0.05。子代在高脂6周后(10周龄),两组的体成分都无显着性差异;而普食饲养的情况下,在第10周和第52周,HFD-Ex组子代体成分显着低于HFD组的子代,P<0.05。在子代高脂饮食的前两周,HFD组子代的能量摄入显着高于HFD-Ex,但高脂的第3周(7周龄)时,HFD-Ex组的子代能量摄入高于对照组,而在后面的几周中,两组间的能量摄入没有显示出组间的差异。12.普食情况下,在第8、12、24、36和52周对两组的子代进行GTT和ITT试验。两组的糖代谢存在显着性差异,AUC随着子代小鼠周龄的增加,逐渐升高,在24周后出现组间差异,HFD组子代显着高于HFD-Ex组,这种差异直至52周。第52周HFD-Ex组体重显着低于HFD组,P<0.05。13.与HFD组子代相比,HFD-Ex组子代的NPY表达量显着较低(P<0.05),而POMC表达量则显着上调;另外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发现,子代肝脏Akt(Ser473)磷酸化蛋白表达在insulin(-)的情况无显着性差异,但在insulin(+)具有组间差异性,P<0.05。14.第52周,能量代谢测定结果显示,Activity上白天两组无显着性差异,而晚上(18:00-次日6:00),HFD-Ex组的子代显着高于HFD组的子代;能量消耗中,这种组间差异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同时存在,运动组的子代显着高于安静组;另外,在RQ指标上,我们没有发现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研究结论】1.长期的孕前和孕期游泳可以有效地改善母体妊娠期间能量代谢的外周和中枢调控机制,但不能完全逆转长期高脂饮食所带来的的不良代谢影响。2.子代的代谢遗传具有一定的性别倾向性,母体代谢障碍更能使雄性子代具有遗传易感性。3.母鼠长期地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子代在幼年期的糖脂代谢能力。4.子代在普食饮食模式下,母代长期运动可以逆转和抵消子代生命早期高脂暴露带来的永久性的代谢风险。5.子代在高脂饮食环境下,这种母代的高脂摄食记忆可能被“唤醒”,因母体长期运动获得的代谢保护效应也可能会随着高脂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弱化。

郭宝福[7](2019)在《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和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组成的综合征,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MS正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尤其是发达地区大城市居民MS患病可能正经历一个快速增长阶段。MS诊断标准尚未完全统一,致使各地区MS患病率难以直接比较,目前缺少有代表性的基于MS最新诊断标准(Joint Interim Statement,JIS标准)的MS患病情况数据。虽然M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MS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决定的,其间还可能存在交互作用。目前,对于影响MS的环境因素及基因因素研究结果很不一致,部分环境因素和基因多态性与MS的关联性尚缺少针对中国人群的研究;膳食因素研究也多集中于单一食物或营养素;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研究报道则少之又少。本研究基于我国东部发达城市(南京市)人群,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开展覆盖全人群的个人健康情况、身体活动情况、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基于JIS诊断标准,掌握MS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合现有研究报道,通过NCBI-dbSNP数据库及Haploview4.1软件筛选和确定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开展多基因SNPs与MS的关联性研究,并探讨环境因素与基因多态性交互作用对MS的影响。研究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章MS流行病学特征及膳食模式等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目的:掌握南京市MS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MS的环境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南京市13个区按经济水平分为三层,每层随机抽取2个区,每个区抽取6个社区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75户,抽中户家庭成员全部作为被调查对象,进行询问调查、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以≥15岁普通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MS及其组分的影响因素;基于食物频率法膳食调查人群,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膳食模式分析,将各膳食模式因子得分四等份(从低到高Q1、Q2、Q3和Q4),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对MS的影响。结果:纳入分析≥15岁研究对象共计5029人。依据JIS诊断标准,南京市≥15岁人群MS粗患病率为31.0%,标化患病率为21.9%,其中男性24.3%,女性19.2%,男性人群高于女性人群(P<0.05);城市为23.1%,农村为19.6%,城市人群高于农村人群(P<0.05);MS各组分标化患病率分别为中心型肥胖28.5%、血压高35.0%、高TG29.3%、低HDL-C19.0%、高血糖28.5%。多因素分析显示,从全人群来看,MS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生活在城市(OR=1.344,95%CI=1.126-1.604)、年龄增加(OR65岁组=10.658,95%CI=5.357-21.204)、吸烟(OR=1.222,95%CI=1.008-1.480)、长闲暇静坐时间(OR=1.225,95%CI=1.044-1.437)、BMI增加(OR肥胖=18.491,95%CI=14.887-22.969)及具有高血压家族史(OR=1.164,95%CI=1.010-1.342),而高文化程度(OR大专及以上=0.693,95%CI=0.515-0.932)为保护性因素;男性人群中,MS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生活在城市(OR=1.598,95%CI=1.245-2.051)、年龄增加(OR65岁组=6.366,95%CI=2.684-15.097)、吸烟(OR=1.307,95%CI=1.046-1.633)、饮酒(OR=1.442,95%CI=1.044-1.992)、长闲暇静坐时间(OR=1.358,95%CI=1.074-1.717)和BMI增加(OR肥胖=27.245,95%CI=19.365-38.331);女性人群中,MS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生活在城市(OR=1.303,95%CI=1.024-1.659)、年龄增加(OR65岁组=18.042,95%CI=5.407-60.207)、BMI增加(OR肥胖=13.754,95%CI=0.323-18.324),而高文化程度(OR大专及以上=0.514,95%CI=0.321-0.822)和高身体活动水平(OR=0.763,95%CI=0.587-0.993)为保护性因素。膳食模式分析共纳入食物频率调查对象1746人,因子分析提取3种膳食模式,分别为糕点饮料模式、传统植物模式和西方肉类膳食模式;在西方肉类膳食模式下,Q4人群相比于Q1人群MS患病风险增加(OR=1.595,95%CI=1.095-2.323,P趋势=0.018)、中心型肥胖患病风险增加(OR=1.600,95%CI:1.158-2.211,P趋势=0.015);未发现糕点饮料模式和传统植物模式与MS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京市≥15岁居民MS标化患病率为21.9%,患病率较高。全人群中,年龄增加、生活在城市、低文化程度、吸烟、长闲暇静坐时间、BMI增加、高血压家族史是MS的危险因素;男性人群中,年龄增加、生活在城市、吸烟、高酒精摄入、长闲暇静坐时间、BMI增加是MS的危险因素;女性人群中,年龄增加、生活在城市、低文化程度、低身体活动水平、BMI增加是MS的危险因素。以畜禽肉、水产品摄入为主的“西方肉类模式”增加MS和中心型肥胖的患病风险。第二章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MS关联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目的:研究南京市汉族人群ADIPOQ、PPARγ、APOA5、APOC3、LEPR、CETP基因多位点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对MS患病的影响。方法:膳食模式分析人群中剔除非汉族人群,将符合JIS诊断标准的MS患者作为病例人群;将未诊断为MS患者人群中满足一项及以上MS组分诊断标准的对象剔除,剩余研究对象作为待匹配对照人群;利用易侕软件,按性别、年龄(相差≤3岁)对病例和对照进行随机匹配,共匹配506人,病例组和对照组各253人。基于NCBI-dbSNP数据库SNPs信息,利用Haploview4.1软件分析各基因tagSNPs,结合当前报道的人群研究结果,选取研究结果不一致或可能与MS有关但未开展基于中国人群研究的共19个位点作为研究位点,分别是PPARγrs1801282、rs3856806、rs2920502,ADIPOQ rs2241766、rs1501299、rs266799,APOC3 rs2854116、rs854117、rs5128,APOA5 rs662799、rs6511821、rs2072560、rs2266788,LEPR rs1805096、rs1137101、rs1137100,CETP rs708272、rs1800775、rs289714。采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人群外周血白细胞DNA。连接酶检测反应(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LDR)和SNaPshot SNP分型方法检测各位点SNPs。采用拟合优度χ2检验分析各位点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利用χ2检验分析不同遗传模式下各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情况;调整环境因素后,利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遗传模式下各位点SNPs与MS之间的关联;采用SHEsis软件对各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分析并构建单倍型;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分析不同SNPs位点间交互作用对MS的影响。结果:(1)对照组和病例组人群中所有19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样本基因型分布代表性较好。调整因素后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共显性模式下,rs2854116位点CC基因型携带者MS患病风险高于TT基因型携带者(OR=2.219,95%CI:1.163-4.234),rs2854117位点TT基因型携带者MS患病风险高于CC基因型携带者(OR=2.619,95%CI:1.336-5.136),rs5128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MS患病风险高于CC基因型携带者(OR=4.152,95%CI:1.651-10.442),rs662799位点AG、GG基因型携带者MS患病风险高于AA基因型携带者(ORAG=2.261,95%CI:1.892-3.672;ORGG=2.502,95%CI:1.062-5.895),rs651821位点CT、CC基因型携带者MS患病风险高于TT基因型携带者(ORCT=2.224,95%CI:1.327-3.729;ORCC=3.411,95%CI:1.342-8.667),rs2072560位点CT和TT基因型携带者MS患病风险高于CC基因型携带者(ORCT=1.741,95%CI:1.038-2.919;ORTT=3.690,95%CI:1.195-11.396),rs2266788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MS患病风险高于AA基因型携带者(OR=3.692,95%CI:1.107-12.319),rs708272位点AA基因型携带者MS患病风险低于GG基因型携带者(OR=0.318,95%CI:0.155-0.652),rs1800775位点AC基因型携带者MS患病风险高于AA基因型携带者(OR=1.848,95%CI:1.069-3.195)。显性模式下,rs2854116、rs2854117、rs5128、rs662799、rs651821、rs2072560、rs2266788、rs1800775位点SNPs与MS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等位基因携带者MS患病风险增加。隐性模式下,rs2854117、rs5128、rs2072560、rs708272位点SNPs与MS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708272位点次要等位基因型携带者MS患病风险降低,其余位点次要等位基因型携带者MS患病风险增加。(2)rs2854116、rs2854117、rs5128、rs662799、rs651821、rs2072560、rs2266788、rs708272、rs1800775位点SNPs与TG水平升高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2854116、rs1805096、rs708272、rs1800775位点SNPs与HDL-C水平降低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662799、rs651821、rs2072560、rs2266788位点SNPs与空腹血糖升高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2854117、rs708272位点SNPs与血压升高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POC3基因rs2854117、rs2854116、rs5129间可能存在连锁不平衡,相邻两位点rs2854117和rs2854116间T-C单倍型、rs2854116和rs5128间C-G单倍型增加MS患病风险;三个位点间T-C-G单倍型增加MS患病风险(OR=1.755,95%CI:1.317-2.339)。APOA5基因rs2266788、rs2072560、rs651821、rs662799位点间存在较强的连锁不平衡,相邻两位点rs2266788与rs2072560间G-T单倍型、rs2072560与rs651821间T-C单倍型、rs651821与rs662799间C-G单倍型均增加MS患病风险;相邻三位点rs2266788、rs2072560和rs651821间G-T-C单倍型以及rs2072560、rs651821和rs662799间T-C-G单倍型均增加MS患病风险;四个位点间G-T-C-G单倍型显着增加MS患病风险(OR=1.651,95%CI:1.201-2.270);CETP基因rs1800775和rs708272间存在连锁不平衡,A-A单倍型可能降低MS患病风险(OR=0.748,95%CI:0.583-0.960)。(4)APOC3基因三位点间交互作用最佳模型三阶模型与MS患病风险有关(P=0.0107),APOA5基因四位点间交互作用最佳模型四阶模型与MS患病风险有关(P=0.0107),APOC3和APOA5基因间交互作用最佳模型APOC3rs2854116-APOA5rs662799二阶模型与MS患病风险有关(P=0.0107),APOC3、APOA5和CETP基因间交互作用最佳模型rs2854117-rs662799-rs708272-rs289714四阶模型与MS患病风险有关(P=0.001)。结论:(1)南京市汉族人群中,rs2854116、rs2854117、rs5128、rs662799、rs6511821、rs2072560、rs2266788、rs708272、rs1800775位点SNPs与MS患病风险有关,rs708272次要等位基因型携带者MS患病风险降低,其余位点次要等位基因型携带者MS患病风险增加。(2)rs2854116、rs2854117、rs5128、rs662799、rs651821、rs2072560、rs2266788、rs708272、rs1800775位点SNPs与TG水平升高有关;rs2854116、rs1805096、rs708272、rs1800775位点SNPs与HDL-C水平降低有关;rs662799、rs651821、rs2072560、rs2266788位点SNPs与空腹血糖升高有关;rs2854117、rs708272位点SNP与血压升高有关。(3)APOC3基因rs2854117、rs2854116、rs5129间单倍型T-C-G增加MS患病风险;APOA5基因rs2266788、rs2072560、rs651821、rs662799间单倍型G-T-C-G增加MS患病风险;CETP基因rs1800775与rs708272间单倍型A-A降低MS患病风险。(4)APOC3rs2854116-rs2854117-rs51283位点间交互作用、APOA5rs662799-rs651821-rs2072560-rs2266788位点间交互作用、APOC3rs2854116-APOA5rs662799位点间交互作用及APOC3rs2854117-APOA5rs662799-CETPrs708272-CETPrs289714位点间交互作用可能增加MS患病风险。第三章环境因素和基因多态性交互作用对MS的影响研究目的:探讨环境因素和基因多态性交互作用对MS的影响。方法: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相乘模型分析环境因素和基因多态性间的交互作用,环境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休闲性体力活动、闲暇静坐时间、膳食模式、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均定义为两水平。环境因素、基因因素及两者交互作用的相对危险度(OR)分别表示为ORe、ORg、OReg。结果:PPARγ基因rs1801282位点、APOA5基因rs662799、rs651821位点SNPs与糖尿病家族史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eg>ORe×ORg。APOA5基因rs662799、rs651821、rs2072560、rs2266788位点SNPs与休闲性体力活动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eg>ORe×ORg。PPARγ基因rs3856806位点SNP与“西方肉类膳食模式”、闲暇静坐时间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eg>ORe×ORg。CETP基因rs1800775位点SNP与吸烟、饮酒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eg<ORe×ORg。结论:PPARγ基因rs1801282位点、APOA5基因rs662799、rs651821位点SNPs与糖尿病家族史对MS患病存在正向相乘交互作用。APOA5基因rs662799、rs651821、rs2072560、rs2266788位点SNPs与低休闲性体力活动对MS患病存在正向相乘交互作用。PPARγ基因rs3856806位点SNPs与“西方肉类膳食模式”、闲暇静坐时间对MS患病存在正向相乘交互作用。CETP基因rs1800775位点SNPs与吸烟、饮酒对MS患病可能存在负向相乘交互作用。综上所述,南京市≥15岁人群MS标化患病率为21.9%,年龄增加、生活在城市、低文化程度、吸烟、长闲暇静坐时间、BMI增加、高血压家族史是MS的危险因素;南京市汉族人群中,APOC3基因、APOA5基因和CETP基因SNPs及其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与MS患病有关;PPARγ基因、APOA5基因的部分基因位点SNPs可能与糖尿病家族史、低休闲性体力活动、“西方肉类膳食模式”、闲暇静坐时间对MS存在正向相乘交互作用。

孙睿旋[8](2019)在《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和身体活动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探索脂联素基因+45T/G位点和+276G/T位点多态性、身体活动与南京市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病风险及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关联,分析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身体活动之间的交互作用对MS及相关临床指标的作用,为MS的预防和病因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来源于2010-2013年“南京市城乡居民营养与相关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并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性别、出生日期、职业等基本情况;吸烟、饮酒等个人健康情况;身体活动情况;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基线特征。根据纳入与剔除标准以及MS诊断标准,共筛选出226名符合条件的MS患者进入病例组,183名健康人进入对照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2)采用试剂盒提取研究对象的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脂联素基因+45T/G位点和+276G/T位点的基因型。用Pearsonχ2检验分析MS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45T/G位点和+276G/T位点多态性与MS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3)用代谢当量(METs)对身体活动进行赋值,对不同类型的身体活动强度和身体活动水平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类型的身体活动强度、身体活动水平以及总身体活动情况与MS患病风险及相关指标之间的关联。(4)用加法模型分析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身体活动的交互作用对MS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1)南京市成年居民中存在脂联素基因+45T/G位点和+276G/T位点多态性。+45T/G位点和+276G/T位点基因型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2)+45T/G位点基因型(χ2=0.994,P=0.608)与等位基因频率(χ2=0.859,P=0.608)在MS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共显性、显性、隐性遗传模型中均未发现与MS存在关联(P>0.05)。未发现+45T/G位点不同基因型与MS相关指标之间存在关联。(3)+276G/T位点基因型(χ2=6.766,P=0.034)和等位基因频率(χ2=5.935,P=0.015)在MS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分层后发现这种差异仅存在于男性中(P<0.05),女性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人群中发现TT基因型(OR=0.42,95%CI:0.19-0.91)是南京市居民MS的保护因素,GG基因型(OR=1.57,95%CI:1.04-2.37)是南京市成年居民MS的危险因素。性别分层后,仅发现GT(OR=0.47,95%CI:0.23-0.96)和TT(OR=0.31,95%CI:0.10-0.96)基因型是南京市男性成年居民MS的保护性因素,GG基因型为男性MS的危险因素(OR=2.26,95%CI:1.13-4.52)。未发现+276G/T位点多态性与南京市成年女性MS存在关联(P>0.05)。+276T/G位点的多态性变化与除HDL-C之外的MS相关指标之间均存在关联。(4)MS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职业性、交通性、休闲性身体活动强度和水平以及静态行为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同强度的职业性身体活动、交通性身体活动和休闲性身体活动强度和水平以及静态行为均与MS无关(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高强度的休闲性身体活动为MS的保护性因素(OR=0.47,95%CI:0.24-0.95)。(5)MS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总身体活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等水平(ORa=0.33,95%CI:0.13-0.81;ORb=0.32,95%CI:0.12-0.82)和高水平(ORa=0.38,95%CI:0.17-0.87;ORb=0.34,95%CI:0.14-0.83)的总身体活动均为MS的保护性因素。总身体活动水平与MS相关临床指标的分析发现,中、高水平的总身体活动为腰围、HDL-C的保护性因素,中等水平的总身体活动为FPG的保护性因素,高水平的总身体活动是TG、收缩压的保护性因素(P<0.05)。(6)未发现apM1基因+276G/T位点多态性与身体活动对MS风险存在交互作用。结论(1)脂联素基因+45T/G位点多态性与南京市成年居民MS风险无关,+276G/T是南京市成年居民MS的易感性位点,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是南京市成年居民MS的保护性因素,但这种关联可能存在性别差异。另外,+276G/T多态性与除HDL-C之外的MS相关指标均存在关联。(2)不同强度的职业性身体活动和交通性身体活动与MS风险无关,高强度的休闲性身体活动是MS的保护性因素;不同水平的职业性身体活动、交通性身体活动和休闲性身体活动均与MS患病风险无关;静态行为与MS风险无关;中等水平和高水平的总身体活动为MS的保护性因素,并且与腰围、TG、HDL-C、FPG、收缩压水平相关。(3)未发现apM1基因+276G/T位点多态性与身体活动对MS风险存在交互作用。

李扬帆[9](2019)在《体力活动及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NAFLD患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肝脏健康问题,因此阐明NAFLD的遗传易感性,制定防治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研究:(1)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风险与体力活动的关系。(2)对NAFLD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检测,筛选出与NAFLD易感性相关的CNV区域。(3)对筛选出的相关CNV区域进行扩大样本量验证,并分析疾病严重程度与拷贝数变异的关系,探索体力活动与拷贝数变异在NAFLD发生发展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1)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频数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统一编制的结构式调查问卷,获得研究对象的体力活动信息,采用代谢当量(MET)对体力活动的强度进行分级,并根据体力活动的频率和时间计算总体力活动水平。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体力活动与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2)采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对NAFLD患者进行全基因组CNV检测,通过KOBAS基因注释分析软件对CNV区域内基因所涉及的通路、疾病和功能进行富集分析,并查阅PubMed等数据库,筛选出与NAFLD相关的CNV区域。(3)应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收集病例和对照外周血,采用基于TaqMan?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NAFLD易感性相关的CNV区域进行扩大样本量验证。结果(1)在调整高血压、糖尿病、BMI、空腹血糖、能量摄入和静坐时间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体力活动水平的升高,男性NAFLD的患病风险降低。与体力活动水平<1441(MET-分钟/周)者相比,体力活动≥3179(MET-分钟/周)者,NAFLD患病风险降低40%(95%CI=0.40-0.91)。此外,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均可有效降低男性NAFLD患病风险。与无中等体力活动者相比,每周≥685 MET-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可使NAFLD的患病风险降低42%(95%CI=0.40-0.86);与无高强度体力活动者相比,每周≥961 MET-分钟的高强度体力活动可使NAFLD的患病风险降低37%(95%CI=0.41-0.95)。(2)通过ACGH检测,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分析技术,最终发现9个与NAFLD易感性相关的CNV区域,Chr3:57199594-57590187,Chr7:54813380-55274871,chr17:38688567-38738474,chr19:56370486-56416408,chr22:24347959-24390254,chr14:74001651-74022324,chr12:57897795-57918452,chr1:65935075-65959904,Chr20:33470663-33495348,这些区域内分别含有以下NAFLD相关基因:APPL1,EGFR,CCR7,NLRP4,GSTT1,ACOT1,DDIT3,LEPR,ACCS2。(3)由于NAFLD是慢性炎症性疾病,在chr19:56370486-56416408 CNV区域内存在炎症相关基因—NLRP4,因此我们将该区域作为靶区域,NLRP4为靶基因,进行扩大样本量验证,结果显示,病例组NLRP4基因拷贝数缺失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该基因拷贝数缺失可增加NAFLD的患病风险(OR=4.49,95%CI=1.3-15.52)。进一步分析未发现该基因拷贝数缺失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联。由于在本次研究中该基因的拷贝数频率过低,未进行体力活动与NLRP4基因拷贝数交互作用的分析。结论(1)男性NAFLD患病风险与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均可有效降低NAFLD的患病风险。(2)NAFLD易感性可能与下列9个区域的拷贝数变异相关:Chr3:57199594-57590187(APPL1),chr7:54813380-55274871(EGFR),chr17:38688567-38738474(CCR7),chr19:56370486-56416408(NLRP4),chr22:24347959-24390254(GSTT1),chr14:74001651-74022324(ACOT1),chr12:57897795-57918452(DDIT3),chr1:65935075-65959904(LEPR),chr20:33470663-33495348(ACCS2)。(3)chr19:56370486-56416408区域内NLRP4基因拷贝数缺失与NAFLD的患病风险相关,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

曾泽鹏[10](2019)在《低氧运动对肥胖大鼠体重及食欲调节因子Ghrelin和Leptin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研究低氧及低氧运动对肥胖大鼠体重及血清、下丘脑胃饥饿素(Ghrelin)和瘦素(Leptin)水平的影响,探寻低氧运动控体重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由摄取高脂膳食进行肥胖造模,造模成功后分为低氧安静组、低氧运动组、常氧安静组、常氧运动组,每组各7只,其中低氧安静组、低氧运动组、常氧运动组分别进行为期5周的不同方式干预。常氧运动组采用跑台运动,跑台速度为25m/min,持续运动1h;低氧安静组与低氧运动组分别在氧气浓度为12.8-13.6%的低氧帐篷中每天居住8h,其中低氧运动组在低氧暴露8h内进行1h持续跑台运动,跑台速度为20m/min,每周干预6次。干预前测试大鼠体重、体长及部分大鼠血脂四项、血清Ghrelin、Leptin水平。干预后测试大鼠体重、体长、肾周脂肪、附睾脂肪、血脂四项、血清及下丘脑Ghrelin、Leptin水平。研究结果:(1)干预前,肥胖组与体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且肥胖组体重大于对照组体重的10%。干预后,运动组在体重、lee指数、脂肪系数中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低氧运动组体重、lee指数、脂肪系数最低;常氧运动组均次之;且低氧运动组体重显着低于常氧运动组(P<0.05)。(2)干预前肥胖组TG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HDL-C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运动组TC、TG、LDL-C显着低于常氧安静组(P<0.01),其中低氧运动组TC、TG、LDL-C的值都最小;低氧安静组TC、TG含量显着低于常氧安静组;低氧运动组HDL-C水平最高,且与常氧安静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干预前肥胖组与对照组血清Ghrelin、Leptin均无显着性差异。干预后运动组与常氧安静组血清Ghrelin水平无差异,其中低氧运动组血清Ghrelin水平最低;干预后低氧运动组血清Leptin水平显着高于常氧安静组(P<0.01),且与低氧安静组、常氧运动组血清Leptin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低氧运动组血清Leptin水平最高,常氧运动组次之。干预后低氧运动组血清Ghrelin与血清Leptin比值显着低于常氧安静组(P<0.01);且显着低于低氧安静组、常氧运动组(P<0.05),其中低氧运动组血清Ghrelin与血清Leptin比值最小,常氧运动组次之。(4)低氧运动组下丘脑Ghrelin与Leptin水平均与常氧安静组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且低氧运动组下丘脑Ghrelin与Leptin水平与低氧安静组和常氧运动组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低氧运动组下丘脑Ghrelin水平最低,常氧运动组次之;低氧运动组下丘脑Leptin水平最高,常氧运动组次之。且低氧运动组下丘脑Ghrelin/Leptin值显着低于其他三组,其中与常氧安静组差异最大。研究结论:(1)持续运动干预后大鼠体重、血脂四项、脂肪系数均显着下降,其中低氧运动对减体重的效果更好。(2)低氧运动显着降低下丘脑Ghrelin水平,而下丘脑及血清Leptin水平显着升高,这可能是低氧运动控体重的机制之一。

二、瘦素(Leptin)与体力活动的研究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瘦素(Leptin)与体力活动的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GHD儿童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前后血清鸢尾素、瘦素的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鸢尾素在儿童代谢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自主活动及VTA-DA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体力活动不足是引发肥胖相关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1.2 肥胖诱导中脑-纹状体多巴胺系统功能障碍
        1.2.1 肥胖导致多巴胺合成减少
        1.2.2 肥胖导致多巴胺转运体功能下降
        1.2.3 肥胖导致多巴胺受体表达降低
        1.2.4 肥胖导致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功能活动改变
    1.3 肥胖相关体力活动不足可能与运动奖赏不足有关
    1.4 运动改善肥胖诱导的中脑-纹状体多巴胺神经传递障碍
        1.4.1 运动通过上调中脑-纹状体TH表达增加多巴胺合成
        1.4.2 运动可调节中脑-纹状体多巴胺信号关键蛋白表达
        1.4.3 运动可改善肥胖相关的“瘦素抵抗”
        1.4.4 运动锻炼可改善中脑-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可塑性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
        2.2.2 运动干预方案
        2.2.3 取材
        2.2.4 行为学测试
        2.2.5电生理实验
        2.2.6 分子生物学试验
    2.3 数据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运动干预后各组大鼠体重及身体形态学的变化
        3.1.1 大鼠体重、体重变化率及能量摄入的变化
        3.1.2 大鼠体脂肪率及lee’s指数变化
    3.2 运动干预后各组大鼠运动行为的改变
        3.2.1 各组大鼠自主活动水平变化
    3.3 运动干预后各组大鼠血清瘦素水平变化
    3.4 各组大鼠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
        3.4.1 神经元分型
        3.4.2 运动干预对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3.5 各组大鼠中脑TH及 STAT3(Tyr705)蛋白表达的比较
4 讨论
    4.1 有氧运动可增加高脂饮食大鼠自主活动水平,降低体重并改善体成分
    4.2 有氧运动可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元功能
    4.3 有氧运动可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瘦素抵抗
    4.4 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中脑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3)长期有氧运动对正常和肥胖小鼠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能量代谢概述
    1.2 能量平衡
    1.3 运动与减肥
    1.4 运动对体力活动的影响
    1.5 运动与能量摄入
        1.5.1 短期急性运动与能量摄入
        1.5.2 长期运动与能量摄入
    1.6 食欲激素
    1.7 运动与食欲激素
        1.7.1 运动与长期食欲激素
        1.7.2 运动与短期食欲激素
    1.8 小结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主要设备和试剂
        2.1.1 实验主要设备
        2.1.2 实验主要试剂
    2.2 实验技术路线图
    2.3 实验对象与方法
        2.3.1 实验对象
        2.3.2 分组与造模
        2.3.3 有氧运动方案
        2.3.4 Clams实验动物检测系统操作以及数据采集
        2.3.5 小鼠体重、体成分测试
    2.4 实验取材与操作方法
    2.5 指标检测及方法
        2.5.1 荧光定量PCR检测mRNA
        2.5.2 逆转录
        2.5.3 荧光定量PCR
        2.5.4 RT-PCR结果处理
    2.6 数理统计
3 实验结果
    3.1 运动后各组小鼠体重、体成分情况比较
        3.1.1 运动后各组小鼠体重情况
        3.1.2 运动后各组小鼠体成分情况
    3.2 运动后各组小鼠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相关指标
        3.2.1 运动后各组小鼠能量摄入
        3.2.2 运动后各组小鼠的能量代谢指标
    3.3 运动后各组小鼠代谢笼活动指标
    3.4 RT-PCR结果
4 讨论与分析
    4.1 运动对体重、体成分的影响
    4.2 运动对能量摄入的影响
    4.3 运动对能量代谢指标的影响
    4.4 运动对活动水平的影响
    4.5 运动对瘦素和瘦素受体水平的影响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4)有氧运动和膳食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伴有糖代谢异常的小鼠和人的肠道菌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引言
    1.1 非酒精性脂肪肝及糖代谢异常简介
        1.1.1 非酒精性脂肪肝概述
        1.1.2 NAFLD的风险因素
        1.1.3 糖代谢异常概述
        1.1.4 糖代谢异常风险因素
        1.1.5 NAFLD伴有糖代谢异常
    1.2 肠道菌群与NAFLD及糖代谢异常的关系研究
        1.2.1 肠道菌群——被遗忘的器官
        1.2.2 肠道菌群与NAFLD
        1.2.3 肠道菌群与糖代谢异常
    1.3 生活方式干预对NAFLD和糖尿病前期影响的研究
        1.3.1 生活方式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
        1.3.2 生活方式干预对糖代谢异常的影响
    1.4 肠道菌群技术研究进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有氧运动与膳食干预对NAFLD伴有糖代谢异常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引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动物
        2.1.2 干预方案
        2.1.3 样本收集及生理指标检测
        2.1.4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2.1.5 小鼠肝脏病理学检查
        2.1.6 肝脏组织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
        2.1.7 肠道菌群16S r RNA基因V3-V4 区测序
        2.1.8 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处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1.9 盲肠内容物中SCFAs检测
        2.1.10 统计学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NAFLD伴有糖代谢异常小鼠模型建立
        2.2.2 有氧运动和膳食干预对模型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2.2.3 有氧运动和膳食干预对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2.2.4 有氧运动和膳食干预对肠道菌群成员间共变化关系的影响
        2.2.5 有氧运动和膳食干预富集的肠道菌群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关联
        2.2.6 有氧运动和膳食干预对肠道菌群功能上的影响
        2.2.7 有氧运动和膳食干预对肠道菌群代谢产物(SCFAs)的影响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氧运动与膳食干预对NAFLD伴有糖尿病前期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
    引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临床试验
        3.1.2 样本采集及生理生化指标检测
        3.1.3 粪便样本16s r RNA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1.4 粪便样本SCFAs检测
        3.1.5 统计学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有氧运动和膳食干预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2.2 有氧运动和膳食干预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3.2.3 有氧运动和膳食干预对肠道菌群成员共变化关系的影响
        3.2.4 有氧运动和膳食干预富集的肠道菌群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
        3.2.5 有氧运动和膳食干预对菌群功能代谢通路的影响
        3.2.6 有氧运动和膳食干预对肠道菌群代谢产物(SCFAs)的影响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4.1 主要结论
    4.2 研究展望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论文附表
缩略表
仪器设备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已(待)发表文章及参加的科研课题

(5)河南省漯河农村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内容
    2.4 变量定义
    2.5 诊断标准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
    3.2 身高体重指数和腰围随年龄变化在不同性别中的分布特征
    3.3 超重、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人群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布
    3.4 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在各种人口特征下的患病率
    3.5 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6 超重、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7 在总人群和男女中按不同BMI分组后中心性肥胖人群的分布
    3.8 线性回归模型分析BMI和WC之间的关系
4 讨论
    4.1 超重、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情况
    4.2 超重、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BMI与WC的分布情况
    4.3 该地区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
    4.4 BMI和WC间的关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肥胖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6)长期高脂及运动干预对孕鼠与子代生命不同阶段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略缩词表(按英文字母A-Z顺序)
文献综述
    1.孕期体力活动研究的历史发展
    2.孕期不良生活方式与代谢性疾病的生理机制
    3.孕期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研究现状
    4.孕期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的未来研究展望
论文总体设计
第一部分 母鼠长期高脂及运动干预对孕期能量代谢和围产结局的影响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实验结果
    4.分析与讨论
    5.小结
第二部分 母代长期高脂与运动干预对子代幼年期糖脂代谢的影响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研究结果
    4.分析与讨论
    5.小结
第三部分 母代高脂饮食与运动干预对雄性子代成年至52周龄能量代谢的影响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研究结果
    4.分析与讨论
    5.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耗材与试剂
    2.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3.常用试剂配方
常用软件与在线数据库
附录
致谢

(7)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MS流行病学特征及膳食模式等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2.2 MS及其组分的流行病学特征
        2.3 MS及其组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2.4 膳食模式及不同膳食模式下人群基本特征分析
        2.5 膳食模式与MS的关联性分析
        2.6 膳食模式与MS各组分的关联性分析
    3 讨论
        3.1 MS及其组分的流行病学特征
        3.2 MS与膳食模式等环境影响因素
    4 结论
第二章 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MS关联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主要仪器试剂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2.2 各位点SNPs检测结果代表性峰图
        2.3 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检验
        2.4 各基因位点SNPs与 MS的关联分析
        2.5 各基因SNPs位点间连锁不平衡分析
        2.6 各基因位点间单倍型与MS的关联分析
        2.7 各基因位点SNPs与 MS组分的关联分析
        2.8 各基因位点SNPs交互作用与MS的关联分析
    3 讨论
        3.1 PPARγ基因SNPs与 MS及其组分的关联性
        3.2 ADIPOQ基因SNPs与 MS及其组分的关联性
        3.3 APOC3 基因SNPs与 MS及其组分的关联性
        3.4 APOA5 基因SNPs与 MS及其组分的关联性
        3.5 LEPR基因SNPs与 MS及其组分的关联性
        3.6 CETP基因SNPs与 MS及其组分的关联性
        3.7 各基因位点SNPs间单倍型与MS的关联性
        3.8 各基因位点SNPs交互作用与MS的关联性
    4 结论
第三章 环境因素和基因多态性交互作用对MS的影响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PPARγ基因SNPs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2.2 ADIPOQ基因SNPs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2.3 APOC3 基因SNPs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2.4 APOA5 基因SNPs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2.5 LEPR基因SNPs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2.6 CETP基因SNPs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和身体活动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
前言
第一章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检测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apM1 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3.3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3.4 基因多态性与MS的关联性分析
        3.5 +45T/G和+276G/T位点多态性与MS相关指标的关系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章 身体活动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收集
        2.2 数据处理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身体活动基本情况
        3.2 身体活动情况与MS的关系
        3.3 总身体活动与MS相关指标的关系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和身体活动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交互作用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276G/T位点多态性和身体活动强度对MS的交互作用
        3.2 +276G/T位点多态性和身体活动水平对MS的交互作用
        3.3 +276G/T位点多态性和总身体活动对MS的交互作用
        3.4 +276G/T位点多态性和总身体活动对MS相关临床指标的交互作用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1 瘦素
    2 脂联素
    3 抵抗素
    4 内脂素
    5 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6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9)体力活动及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体力活动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联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NLRP4 基因拷贝数变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低氧运动对肥胖大鼠体重及食欲调节因子Ghrelin和Leptin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Ghrelin概述
        2.1.1 Ghrelin的结构及分布
        2.1.2 Ghrelin的生物学效应
        2.1.3 Ghrelin与肥胖的关系
        2.1.4 Ghrelin与运动
    2.2 Leptin概述
        2.2.1 Leptin的生理作用
        2.2.2 Leptin与肥胖
        2.2.3 Leptin与运动
    2.3 低氧与低氧运动对Leptin与 Ghrelin的影响
    2.4 小结
3 研究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材料
        3.1.1 研究对象
        3.1.2 饲料配方
    3.2 研究方法
        3.2.1 肥胖大鼠的造模及分组
        3.2.2 低氧与运动干预方案
        3.2.3 标本采集与处理
        3.2.4 各组大鼠形态学指标与生理学指标检测
    3.3 数理统计法
    3.4 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肥胖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4.2 运动干预前、后大鼠形态学指标的变化
        4.2.1 运动干预前后、大鼠体重变化
        4.2.2 运动干预前、后大鼠lee指数的变化
        4.2.3 运动干预后大鼠脂肪系数
    4.3 运动干预前后血脂四项的变化
    4.4 运动干预期间大鼠进食量情况
    4.5 运动干预前、后大鼠血清Ghrelin、Leptin变化
    4.6 运动干预后对大鼠下丘脑Ghrelin、leptin的影响
5 讨论
    5.1 低氧运动对肥胖大鼠体重及体脂的影响
        5.1.1 常氧运动对体重和体脂的影响
        5.1.2 低氧和低氧运动对体重和体脂的影响
    5.2 低氧运动对肥胖大鼠食欲调节因子Ghrelin、Leptin的影响
        5.2.1 常氧运动对肥胖大鼠食欲调节因子Ghrelin、Leptin的影响
        5.2.2 低氧和低氧运动对肥胖大鼠食欲调节因子Ghrelin、Leptin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四、瘦素(Leptin)与体力活动的研究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GHD儿童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前后血清鸢尾素、瘦素的变化及意义[D]. 冷丽娜.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2]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自主活动及VTA-DA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D]. 曹姗姗.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3]长期有氧运动对正常和肥胖小鼠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的影响研究[D]. 陈金保.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4]有氧运动和膳食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伴有糖代谢异常的小鼠和人的肠道菌群作用研究[D]. 杨逸凡.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河南省漯河农村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D]. 王艳华. 郑州大学, 2020(02)
  • [6]长期高脂及运动干预对孕鼠与子代生命不同阶段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D]. 朱小烽. 上海体育学院, 2019(12)
  • [7]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研究[D]. 郭宝福. 东南大学, 2019
  • [8]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和身体活动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D]. 孙睿旋. 东南大学, 2019(05)
  • [9]体力活动及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联研究[D]. 李扬帆.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10]低氧运动对肥胖大鼠体重及食欲调节因子Ghrelin和Leptin的影响[D]. 曾泽鹏.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瘦素与体力活动研究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