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山矿区地压控制与残矿安全回收

大宝山矿区地压控制与残矿安全回收

一、大宝山矿区地压控制与残矿安全回收(论文文献综述)

徐金辉[1](2017)在《马坑铁矿中矿段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其治理技术》文中认为采空区是地下矿山的一大安全隐患,采空区失稳导致的地压灾害既威胁生产安全,也影响矿石资源的充分回收。本文针对马坑铁矿中矿段采空区稳定性及残矿回收问题,通过现场调查、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以典型复杂采空为例,研究了马坑铁矿中矿段采空区分布现状、稳定性状况,得到采空区稳定性分级评价结果,提出采空区治理及残矿回采建议。论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如下:(1)通过现场调查和研究采空区现有图纸、数据资料,对中矿段采空区的地质水文特征、分布状况、几何参数、空间形态进行分析,掌握采空区分布现状及工程环境;对影响采空区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为理论分析做准备。(2)利用AHP法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对影响采空区稳定性的多种因素进行单层次和多层次分析,得到影响因素权重排序;根据层次分析权重排序结果,选取对采空区稳定性影响较大的因素,采用FCE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对采空区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到各采空区的稳定性分级结果。(3)运用有限元数值计算程序ANSYS对典型采空区,从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两方面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分析采空区开挖前后围岩应力场,位移变化及塑性区分布,得到采空区稳定性结果,并模拟了矿柱回采过程中爆破震动作用对采空区稳定性的影响;然后将此方法应用于四块段12个采空区,计算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比,得到最终的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结果。(4)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采空区分为A、B、C三类,提出分类治理方法和残矿安全回采建议,以典型采空区为例制定了具体的矿柱回采和空区处理方案,并从技术经济上验证了其可行性。

刘清福[2](2015)在《柏杖子金矿空区灾害防治与安全回采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柏杖子金矿经过多年开采,形成了大小不等、为数众多的采空区,其中大型采空区已经冒透地表,在地表形成塌陷坑,位于塌陷区近旁的100-9#贫矿体,被矿山纳入回采计划,以补充矿量资源不足的局面。100-9#矿体及围岩属于不稳定到极不稳定,而且矿体内部存在两条薄矿脉不连续开采形成的采空区,使该矿体的稳定性进一步变差,成为矿岩破碎不稳固、受采空区影响严重的高度难采矿体,为了实现安全、经济的回采目标,急需研究空区灾害防治方法与安全合理回采方案。本文采用现场调研、力学参数测定、实验分析、理论分析与Surpac优化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柏杖子金矿的100-9#矿体安全回采技术及空区灾害防治措施。通过对102-11#与102-11N#两大采空区冒落现状及附近巷道地压显现的现场调查,以及矿区岩体结构面调查、矿岩点荷载强度测定、以及矿岩稳定性分级等,查明柏杖子金矿矿岩不稳定到极不稳定,采动地压大,矿岩可冒性良好,据此提出了 100-9#矿体多分段协同诱导冒落开采方案;通过室内下盘残留体放矿实验,揭示了下盘倾角60°时,崩落法回采后下盘残留量依然较大,得出对100-9#矿体的冒落矿石,在放矿结束后需设置回采残矿工程进行二次回收的结论。此外,采用稳定图法,Barton经验公式法,Pakalnis临界跨度图法,冒落拱法四种方法,分析计算了矿体的冒落跨度,并对这四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得出矿体最大冒落距度,据此提出先用底部平底堑沟工程诱导冒落,再协同分段诱导工程控制矿体顺利冒落的回采工艺。通过分析计算冒落气浪的冲击力度,提出在出矿口留下3.5m安全垫层的放矿控制方法,以防止空区冒落冲击危害。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多分段协同诱导冒落开采方案以及出矿口留下3.5m安全垫层的出矿方式,可有效利用矿岩可冒性好的条件,避免空区冒落冲击灾害,并可使100-9#矿体残留空区的潜在灾害没有发生的条件,从而可使100-9#矿体得到安全开采。

陈顺满[3](2015)在《程潮铁矿残矿合理开采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过去主要采富弃贫、采易弃难,丢弃了很多有用矿产资源,随着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加和采选技术的进步,要求我们更大限度地回收残矿资源。残矿一般所处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同时对残矿资源的开采是否可行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论证。本论文的研究课题主要是为解决程潮铁矿东区塌陷区残矿的安全回收问题而提出,为了模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第一,本文结合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从经济、技术和安全的角度选用11项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的指标,采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对采矿方案进行优选;第二,根据矿山开采现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矿区残矿进行模拟开采,分析残矿回收情况下地表变形情况对拦洪坝、防洪港和井下主采区的影响,以确定出残矿合理的安全开采范围;第三,选取典型勘探线剖面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应用有限元法进行计算,分析在不同保安矿柱厚度情况下采场安全情况,以确定合理的保安矿柱厚度;第四,根据残矿回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安全因素,结合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提出残矿回收过程中的安全防治措施和建议。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嗣后充填采矿方法为最优的开采方案,残矿21号矿体、残矿3号矿体和-250m-160m水平残矿2号可以开采,对于-160m-100m水平的残矿2号矿体应该严格按照开采要求来进行开采,对于残矿1号矿体建议暂时不予开采,同时开采中应留取10m厚的保安矿柱,采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和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所得到的研究成果对类似矿山进行残矿回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程潮铁矿进行残矿安全回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辉[4](2014)在《某钨矿残矿回收风险控制探讨》文中提出许多脉钨矿山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和矿山资源消耗加快,均希望通过矿柱和残留矿体的回收,以弥补资源的不足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某钨矿在残矿回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这类钨矿企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采取检查表法进行风险识别,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关控制措施,解决了该矿山存在的冒顶片帮、地表坍塌、泥石流、井下的物体打击、炸药爆炸等相关风险,使矿山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矿山安全水平得到提高。方法可供同类矿山解决残矿回收问题时参考。

付建新[5](2015)在《深部硬岩矿山采空区损伤演化机理及稳定性控制》文中认为地下开采是金属矿山开采的主要方式,长期大规模开采及处理的滞后,形成了大量的采空区,成为了矿山的重大危险源之一。由于采空区自身结构及赋存环境的复杂性,造成采空区稳定性难以判断,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尤其进入深部开采后,高地应力使采空区赋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因此,采空区稳定与否是保证安全开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深部硬岩金属矿山采空区为研究对象,以揭示采空区损伤演化机理和稳定性特征为目标,综合采用室内力学实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等技术手段,围绕深部采空区岩体复杂路径下力学特性、采空区稳定特征及失稳机理、采空区系统稳定性控制与治理等内容展开深入理论研究。(1)选取典型深部矿山脆性岩石进行了加卸载岩石力学试验,对复杂应力路径下脆性岩石的力学及破裂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声发射监测数据,对破裂过程中能量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基于最小耗能原理建立了复杂应力路径下岩石演化数学模型。(2)在采空区精细探测数据的基础上,基于分形理论,对采空区多种分形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采空区复杂程度的定量表征指标体系。对单一采空区稳定性敏感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到了采空区复杂程度与稳定特征的定量关系式,并分别建立了不同影响因素与采空区稳定特征的函数关系。将采空区划分为狭长型与立方型,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对两种类型采空区形成全过程围岩扰动规律进行了分析,采用弹性厚板理论及固支梁理论建立了两者的采空区顶板力学模型,并基于损伤断裂理论建立了狭长型顶板断裂预测模型,该研究成果在现场得到了应用。(3)以程潮铁矿为工程背景,建立了深部采空区卸荷失稳分析模型,引入局部能量释放率指标对采空区卸荷过程中能量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尖点突变理论建立了围岩能量失稳准则,揭示了采空区围岩卸荷失稳机制。(4)建立了采空区系统失稳灾变链式演化模型。以能量为载体,提出了采空区失稳灾变能量链式效应理论,并建立了能量链式效应演化数学模型,划分了能量演化阶段。针对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控制措施,并应用在了工程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为采空区稳定控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常帅[6](2013)在《西石门铁矿复杂多空区矿体综合开采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西石门铁矿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磁铁矿床,是我国冶金系统有名的难采矿山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遭到民采矿点的严重破坏,遗留大量复杂空区,其中大部分已冒落,部分空区随时可能冒落。由于空区对矿体完整性的破坏、冒落空区引起的岩移、以及未冒空区的安全危害,使这类原本难采的矿体更加难采。如何安全高效地开采这类复杂多空区矿体,成为西石门铁矿急需解决的重大生产技术难题。为此,本文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工业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复杂多空区矿体的综合开采技术,完成了以下4方面内容的研究工作:(1)通过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及其相关变形采矿方法适应性的分析,依据多空区矿体分类的不同特点,在考虑岩体可冒性的基础上,分别提出多种新型采矿方法。针对复杂空区破坏矿体,提出斜进路与平底堑沟底部结构有机结合的新型开采方案,并针对不同的矿体倾角与厚度条件,提出双侧堑沟、串联堑沟、单堑沟及其与出矿巷道的不同联接方式,形成了适合复杂空区破坏矿体开采的新型采矿方法;针对民采区域内未被破坏矿体,依据矿体厚度变化以及底板出露厚层矽卡岩的矿岩条件,分别提出了单堑沟平底结构方案以及上盘侧堑沟落矿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改进方案;针对残矿的不同类型,提出采用进路式回收以及堑沟系列方法等多种回采方案。这三类多空区矿体的开采方案较好地解决了缓倾斜软破复杂多空区矿体的低损失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难题。(2)在分析岩体可冒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岩体持续冒落临界值的崩落法上、下分区同步开采方案,使上部多空区矿体与下部原生矿体“贫富兼采”,以此达到提高生产能力与出矿品位的目的。同时,采用FLAC 3D软件分析验证了分区界限的合理性以及分区开采方案的安全可靠性。(3)在分析复杂开拓系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考虑施工便利性以及快速施工要求,研究了深部开拓工程的快速施工方法,提出利用现有工程分段掘进井筒的技术措施和快速形成深部开拓系统的技术方案。此外,优化了浅部矿、岩的运输提升线路,较好地解决了浅部生产与深部开拓相互干扰的矛盾。(4)本着顺应地压显现规律和安全、实用的原则,提出由螺纹钢焊接可缩性金属拱架形成的整体拱棚过冒顶区技术,解决了冒顶区安全快速修复的技术难题。同时,在研究采准巷道地压显现规律及散体巷道特殊性的基础上,采用喷锚网+U型可缩性金属拱架支护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破碎矿体及地压显现较大部位的巷道稳定性问题;采用超前锚杆+U型可缩性金属拱架支护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西石门铁矿多空区软破矿体条件下的散体巷道的成巷难题,从而保障了高度难采矿段采矿生产的正常进行。理论研究与在西石门铁矿的实际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复杂空区破坏矿体斜进路+平底出矿系列回采方案、民采区域内未被破坏矿体单堑沟以及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改进方案、上、下分区同步开采技术、提升系统改进及分段掘进加快深部开拓的快速施工方法、整体拱棚过冒顶区技术,高度适应了西石门铁矿复杂多空区矿体的开采条件,由此形成的复杂多空区矿体综合开采技术,可实现该类矿体低损失、安全、高强度开采的目标。

陈国梁[7](2012)在《龙门山矿区L-7号矿体采空区稳定性分析研究》文中认为国民经济大发展的同时,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必然引起众多问题,采空区的稳定性及安全治理就是其中之一。论文以“龙门山矿区空区治理与采矿方法综合技术研究”项目为研究背景,结合采空区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空区CMS探测、室内岩石力学试验,运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可变模糊理论等对安徽月山铜矿龙门山矿区L-7号矿体采空区进行稳定性分析,为矿山后续进行采空区稳定性监测与治理奠定了基础。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在采空区现场调查、CMS探测及结构面调查基础上,收集了影响岩体工程稳定性的基础资料。从现场岩体节理裂隙特征、空区现状、水文地质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对空区稳定性的影响,最后总结出影响L-7号矿体采空区的稳定性的4个主要原因。结合矿山实际情况,初步评价其稳定性较差。通过室内试验,测出矿区内4种岩样的基本物理力学参数。采用RMR、Q系统、BQ分级三种岩体稳定性分级方法进行分级评价,得出围岩质量整体较好,总体稳定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应用Hoek-Brown理论及Roclab软件,经过工程化处理后获取岩体的基本力学参数,为后续数值模拟及模糊评价模型提供数据基础。通过实现SURPAC与FLAC3D数值模拟耦合建模,准确地建立实际矿体计算模型,并在FLAC3D中从应力、位移、塑性区及顶板安全度4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模拟结果表明,L-7号矿体采空区总体稳定性较差,局部存在失稳现象,结果与矿山现场实际吻合较好。总结分析了影响L-7号矿体采空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运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以级别特征值作为判别准则的矿山采空区围岩稳定性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影响矿区整体稳定性的3个大空区A、B、E进行分析评价,得出空区稳定性级别为稳定性差。针对评价结果并结合实际,提出空区处理初步方案。

朱坤磊[8](2012)在《近空区资源开采安全性分析与治理方法》文中认为从建国以来,在我国大量矿产资源广泛采用空场法进行开采,与此同时,在这些采矿过程中也形成数量庞大的采空区,并且未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理。此外,在较长时期内,由于受采矿技术水平较低、矿产资源政策法规不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到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民采、群采等乱采乱挖现象,在很多矿区附近形成了难以统计的复杂民采空区群,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近空区残矿资源”。在复杂开采技术条件下,如何保障安全、高效、低贫损地对“近空区残矿资源”进行回采是一项涉及到近空区资源勘探、开采工艺优化设计、采空区灾害治理等多个相关技术的综合性采矿难题。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抱伦金矿民采空区残矿资源勘探及采矿技术研究”,综合岩石力学理论、地压理论等,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开展了近空区残矿资源勘探、近空区残矿资源开采技术、近空区开采稳定性分析、采空区灾害及治理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以下成果:(1)针对海南山金抱伦金矿的近空区残矿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储量勘探;(2)针对海南山金抱伦金矿的四种不同的近空区残矿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回采方案研究;(3)运用FLAC3D模拟软件对近空区残矿资源开采稳定性进行模拟计算,分析采场围岩与矿柱的应力和应变的变化规律以及塑性破坏区的分布规律,为确定出合理的采场跨度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4)对采空区引发的矿震、冲击气浪所造成的危害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诱发采空区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采空区治理方法。在我国矿产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本文的研究对地下矿山近空区残矿资源回采与空区治理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提高资源利用率,消除安全隐患,降低采矿成本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杨建[9](2012)在《锡矿山残矿资源安全回收专项论证及开采技术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锡矿山经过百余年来的开采,特别是前期受采矿技术的局限,导致残留大量的锑矿资源不能及时回收,并形成了大量采空区。采空区的存在使残矿回采环境恶化,矿柱易发生变形破坏,严重时可能导致大面积冒落、地表塌陷和突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甚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加速消耗,导致易于开采的优质资源日渐枯竭,为维持矿山企业稳定生产,除加大深部和外围勘探力度,增加保有储量外,还应加大残矿资源回收力度。为此,本文针对湖南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怎样安全、经济、高效的回采残矿资源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对锡矿山残矿资源开采技术条件的分析和开采范围内大量采空区的实地勘查,针对采空区的稳定性,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分析原理,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危险性分级。(2)由于模糊评判原理自身的局限性,分析结果不一定非常可靠,因此,为了佐证分析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客观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和4“空区群部分地段顶板拉应力值超过极限抗拉强度,处于临界状态,其余空区均相对安全。(3)为了安全、高效、科学的回采锡矿山残矿资源,设计残矿回收方案,根据残矿资源技术分类和技术条件,运用模糊数学(Fuzzy)和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理论,在建立综合评判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4种备选开采模式方案进行综合评判优选。从经济、技术、安全指标三方面综合考虑影响开采方案的因素,并将其转换成隶属矩阵。通过层次分析法客观的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向量,进而构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运用模糊数学原理计算出各方案基于影响因素的综合优越度,得出备选开采模式方案的优越度,从而确定开采方案最优。(4)为了选取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在矿岩与充填体力学参数的基础上,运用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残矿资源回采的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基于采场极限暴露面积,利用MIDAS模拟不同采场的结构参数、不同回采模式下的采场应力状态和变形情况,综合分析模拟结果,最终确定最优方案。(5)对最优采矿方案进行单体设计和优化,包括采准切割工程的巷道布置、采矿设备选型与配套;采场充填技术(包括接顶技术、泄滤水技术等);采矿方法经济效益分析;安全回收措施等。

张青青[10](2011)在《大冶灵宝铁矿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矿石的回采会引起矿山采空区周围岩体应力的重新分布,当这种重新分布的应力超过岩体的强度极限时,将会造成岩体失稳破坏,因此,采空区岩体受力状态研究及稳定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大冶灵宝铁矿,以采空区岩体稳定性评价为主线,以为该矿山残矿回采决策提供依据为目的,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采空区岩体的稳定性展开了系统的研究。通过资料查询与现场调查,找出影响岩体稳定性的矿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因素。结合在实验室内对-88m采空区采集的岩石进行点载荷强度指标试验结果,对该采区岩体进行RMR与Q系统岩体分类,得出灵宝铁矿采空区岩体属于较好质量岩体。运用ANSYS软件对灵宝铁矿进行三维建模分析,得出矿山采空区岩体应力及安全系数分布情况在残矿回采前后的变化规律,评价残矿的回采对采空区岩体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井下采空区状况调查,建议该矿采用封闭法来处理井下采空区,包括小包山矿-70m水平以上采空区和-88m水平以下采空区。最后,在有限元分析得出的-88m水平采空区岩体应力集中分布的区域,合理布设声发射监测点,对残矿回采主要作业采空区岩体地压活动进行监测,分析监测数据,预测预报采空区岩体稳定性变化趋势,对矿山残矿的安全回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大宝山矿区地压控制与残矿安全回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宝山矿区地压控制与残矿安全回收(论文提纲范文)

(1)马坑铁矿中矿段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其治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采空区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采空区治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采空区现状
    2.1 矿区地质概况
        2.1.1 工程地质条件
        2.1.2 水文地质条件
    2.2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3 采空区现状
        2.3.1 采空区概述
        2.3.2 采空区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采空区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权重分析
    3.1 采空区稳定性影响因素
        3.1.1 地质因素
        3.1.2 水文因素
        3.1.3 力学因素
        3.1.4 采空区形态因素
        3.1.5 工程环境因素
    3.2 层次分析法概述
        3.2.1 层次分析法原理
        3.2.2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和方法
    3.3 采空区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3.3.1 影响指标选取
        3.3.2 权重分析
        3.3.3 层次分析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4.1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和思路
    4.2 采空区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3 权重与隶属度
        4.3.1 权值的确定
        4.3.2 隶属度的确定
    4.4 采空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5 采空区稳定性模糊评价
        4.5.1 330-3y采空区实例分析
        4.5.2 中矿段IV块段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5.1 有限元法概述
        5.1.1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5.1.2 计算程序及方法
    5.2 材料模型破坏准则
    5.3 有限元数值模型
        5.3.1 力学参数选取
        5.3.2 模型建立
    5.4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5.4.1 静力分析
        5.4.2 动力分析
    5.5 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采空区治理和残矿回采
    6.1 采空区治理分类
    6.2 采空区治理及残矿回采方案
    6.3 3303y采空区治理实例
        6.3.1 治理方法及步骤
        6.3.2 替代矿柱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2)柏杖子金矿空区灾害防治与安全回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空区引起的复杂难采矿体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1.2.2 诱导冒落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矿山地质及矿山生产现状调查
    2.1 矿床特征
        2.1.1 矿床赋存特征
        2.1.2 矿化类型
    2.2 矿体特征
        2.2.1 岩体内矿体
        2.2.2 岩体外接触带矿体
    2.3 水文地质
        2.3.1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2.3.2 矿床水文地质特征
    2.4 矿井提升运输系统
    2.5 主要采矿方法及开采现状
        2.5.1 主要采矿方法
        2.5.2 各分段开采现状
    2.6 空区破坏情况调查
        2.6.1 地面破坏情况调查
        2.6.2 井下破坏情况调查
第3章 矿岩稳定性分析及下盘残留体放矿实验
    3.1 矿岩稳定性分析
        3.1.1 矿岩结构面调查
    3.2 岩点荷载强度的测定
        3.2.1 实验步骤与要求
        3.2.2 测定数据与数据处理
        3.2.3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计算与稳定性分级
    3.3 下盘残留体放矿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冒落规律及冒落跨度的研究
    4.1 冒落过程分析
    4.2 冒落进程的控制方法
    4.3 稳定图法
        4.3.1 稳定图法简介
        4.3.2 基于稳定图法的冒落跨度计算
    4.4 Barton经验公式法计算冒落跨度
    4.5 Pakalnis临界跨度图法计算冒落跨度
    4.6 冒落拱原理计算冒落跨度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杂难采矿体安全回采技术研究
    5.1 概述
    5.2 Surpac软件介绍
        5.2.1 建立矿体的三维模型
    5.3 回采方案的设计
        5.3.1 采矿方法的选择
        5.3.2 沿脉进路位置及分段高度的选择
        5.3.3 双堑沟底部结构的应用
        5.3.4 回采方法
        5.3.5 冒落进程的监视
        5.3.6 放矿后残矿的回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空区灾害的防治
    6.1 概述
    6.2 残留空区危害的防治
    6.3 冒落空区灾害的防治
        6.3.1 冒落气浪防治
        6.3.2 陷落危害防治
        6.3.3 滚石危害防治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爆破参数的研究
    7.1 概述
    7.2 中深孔炮孔参数的确定
    7.3 Surpac中深孔爆破设计
        7.3.1 Surpac中深孔爆破设计的矿房构建
        7.3.2 利用Surpac进行中深孔爆破设计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程潮铁矿残矿合理开采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残矿回收研究现状
        1.2.1 残矿开采研究现状
        1.2.2 残矿回收过程中安全稳定性研究现状
    1.3 残矿开采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选题的研究意义及其应用价值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程潮铁矿地质条件及开采现状
    2.1 矿山概况
    2.2 矿山工程地质特征
    2.3 矿山水文地质情况
        2.3.1 地表水体
        2.3.2 水文地质条件
    2.4 矿山整体开采现状及地表塌陷现状
    2.5 东区残矿赋存情况
第3章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残矿开采方案选择
    3.1 概述
    3.2 残矿开采方案选择的原则
    3.3 可行性开采方案初选
    3.4 未确知测度理论
        3.4.1 单指标测度
        3.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3.4.3 多指标综合测度评价向量
        3.4.4 置信度识别准则
        3.4.5 排序(优越度的测定)
    3.5 残矿开采方案选择
        3.5.1 矿山开采方案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5.2 优选过程
        3.5.3 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残矿开采安全范围的数值模拟
    4.1 概述
    4.2 Flac-3D软件简介
    4.3 计算模型
        4.3.1 物理模型
        4.3.2 力学模型
        4.3.3 本构模型的选择
    4.4 计算参数
    4.5 计算工况
        4.5.1 模型监测点的布置
        4.5.2 模型模拟回采顺序
    4.6 计算结果分析
        4.6.1 地表变形分析
        4.6.2 剖面变形分析
        4.6.3 防洪港变形影响分析
        4.6.4 主采场-430m水平应力特征及安全系数变化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残矿开采合理保安矿柱厚度的数值模拟
    5.1 概述
    5.2 模型建立
        5.2.1 物理模型
        5.2.2 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5.3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
    5.4 边界条件的确定
    5.5 数值模拟试验方案
    5.6 计算结果的分析
        5.6.1 初始状态下的应力及安全系数分析
        5.6.2 不同开采方案下的应力状态分析
        5.6.3 不同开采方案下的应变情况分析
        5.6.4 不同开采方案下的安全系数变化情况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残矿安全开采与防治措施研究
    6.1 影响残矿开采的主要因素
    6.2 残矿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6.2.1 针对塌陷区复杂地质条件安全技术措施
        6.2.2 塌陷区周边地表的治理
        6.2.3 对水体的处理防治措施
        6.2.4 防洪港隧洞的安全防护防治措施
    6.3 矿山残矿开采安全管理措施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详细摘要

(4)某钨矿残矿回收风险控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矿山现状
2风险识别
    2.1风险识别方法
    2.2风险识别结果及分析
        2.2.1冒顶片帮
        2.2.2泥石流和坍塌
        2.2.3物体打击和炸药爆炸
3控制方法
    3.1井下冒顶片帮的风险控制
    3.2地表坍塌的风险控制
    3.3地表泥石流的风险控制
    3.4井下物体打击和炸药爆炸的风险控制
3结语

(5)深部硬岩矿山采空区损伤演化机理及稳定性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深部硬岩卸荷力学特性及损伤机理
        1.2.2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与研究
        1.2.3 采空区失稳机制研究
        1.2.4 采空区稳定性控制及处理技术
    1.3 采空区失稳机制与稳定性控制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1.3.1 采空区形态复杂程度定量表征及其与稳定性的相关性
        1.3.2 单一采空区稳定性敏感特征与多采空区耦合结构效应
        1.3.3 高应力复杂路径下岩石力学性质
        1.3.4 深部矿山嗣后充填法开采空区失稳机制及稳定性特征
        1.3.5 采空区失稳灾变模式与控制技术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高应力复杂条件下岩石损伤演化实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设备及试验应力路径
        2.2.1 实验设备
        2.2.2 试验方案
    2.3 常规三轴加载试验结果分析
        2.3.1 应力应变规律分析
        2.3.2 常规三轴加载围岩强度分析
        2.3.3 岩石变形规律分析
        2.3.4 岩石破裂特征分析
    2.4 高应力复杂条件下卸荷试验结果分析
        2.4.1 轴向压力恒定的匀速卸载围压试验
        2.4.2 轴向压力增加的匀速卸载围压试验
        2.4.3 不同卸荷路径下的岩石强度特性分析
        2.4.4 不同卸压路径下的岩石破裂特征分析
    2.5 不同应力路径岩石声发射特征分析
        2.5.1 声发射计数率变化规律
        2.5.2 声发射能量特征变化规律
    2.6 复杂应力路径下岩石损伤演化规律
        2.6.1 高应力复杂条件下岩石损伤能量耗散分析
        2.6.2 基于最小耗能原理的损伤演化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采空区空间形态分形特性及边界模拟预测
    3.1 引言
    3.2 计盒维数与矿体分形特性
        3.2.1 计盒维数
        3.2.2 矿体分形特性
    3.3 采空区三维精细模型及空间信息的获取
        3.3.1 金属矿山采空区基本特征
        3.3.2 采空区三维精细模型及信息获取
    3.4 采空区分形特征研究
        3.4.1 采空区边界线一维分形特性
        3.4.2 采空区平面区域二维分形特性
        3.4.3 采空区顶板三维分形特性
        3.4.4 采空区分维值的物理意义
    3.5 基于分形插值理论的采空区边界模拟与预测
        3.5.1 分形插值基本理论
        3.5.2 工程实际应用
    3.6 本章小结
4 金属矿山采空区稳定性敏感特征分析
    4.1 引言
    4.2 金属矿山采空区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4.2.1 采空区结构因素
        4.2.2 采空区赋存环境
    4.3 单一采空区稳定性敏感分析
        4.3.1 单一采空区稳定特征的结构效应
        4.3.2 采空区分维值与采空区稳定性关系
        4.3.3 赋存环境对单一采空区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4.4 多采空区耦合结构作用效应
        4.4.1 相似材料试验研究
        4.4.2 多采空区耦合效应的数值模拟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不同空间形态采空区围岩扰动规律与顶板力学模型
    5.1 引言
    5.2 方型采空区形成过程围岩扰动规律
        5.2.1 工程背景
        5.2.2 围岩扰动规律现场监测布置
        5.2.3 围岩扰动规律及稳定特征分析
    5.3 狭长型采空区形成过程围岩扰动规律
        5.3.1 工程背景
        5.3.2 围岩扰动规律现场监测及分析
        5.3.3 基于精细探测的采空区围岩稳定状态分析
    5.4 不同类型采空区顶板力学模型构建
        5.4.1 基于弹性厚板理论的立方型采空区顶板稳定研究
        5.4.2 基于弹塑性理论的狭长型采空区顶板稳定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深部嗣后充填法采场采空区围岩卸荷失稳机制
    6.1 引言
    6.2 开采卸荷数值模拟仿真原理
        6.2.1 采空区形成过程围岩应力状态
        6.2.2 采空区岩体卸荷荷载算法及步骤
    6.3 采空区形成过程中围岩能量释放规律
    6.4 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采空区失稳局部能量突变判别准则
        6.4.1 采空区系统失稳的能量失稳准则基础
        6.4.2 岩石单元局部能量突变准则
    6.5 工程背景概述
        6.5.1 工程地质条件
        6.5.2 围岩物理力学特征
        6.5.3 深部地应力实测及分析
        6.5.4 模拟开采方案
    6.6 嗣后充填法采场采空区卸荷数值模型构建及实现
        6.6.1 数值分析模型构建
        6.6.2 边界条件
        6.6.3 物理力学参数
        6.6.4 开采卸荷扰动区确定原则
        6.6.5 卸荷数值计算过程的实现
        6.6.6 能量释放指标的数值解算及可视化实现
        6.6.7 深部采空区围岩稳定状态分析指标
    6.7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围岩卸荷失稳机制
        6.7.1 采空区围岩应力场演化规律分析
        6.7.2 采空区围岩位移场演化规律分析
        6.7.3 采空区围岩塑性区扩展规律分析
        6.7.4 采空区围岩能量演化规律分析
        6.7.5 基于局部弹性释放能突变的稳定性判别
    6.8 本章小结
7 基于能量链式效应机理的采空区稳定性控制技术
    7.1 引言
    7.2 采空区失稳灾变链式特性
        7.2.1 采空区系统基本特点
        7.2.2 采空区失稳灾变链式特征
        7.2.3 采空区失稳灾变链演化过程与规律
    7.3 采空区失稳灾变能量链式效应机理
        7.3.1 采空区周围岩体能量分析
        7.3.2 围岩能量链式效应耗散结构理论分析
        7.3.3 采空区能量链式演化规律
    7.4 能量链式演化数学模型
        7.4.1 能量链式关系结构分析
        7.4.2 能量链式效应演化的数学模型
        7.4.3 采空区失稳灾变能量链式启动判据
    7.5 基于能量链式效应的采空区稳定性控制
        7.5.1 采空区失稳灾变能量链断链控制机制
        7.5.2 采空区失稳灾变能量链断链措施
    7.6 深部采空区处理工程实例
        7.6.1 大尹格庄金矿概述
        7.6.2 矿区工程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
        7.6.3 开采现状概述与调查
        7.6.4 采空区稳定性控制技术
    7.7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全文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西石门铁矿复杂多空区矿体综合开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空区矿体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1.2.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多空区矿体的形成与矿山生产现状
    2.1 矿床地质及开采概况
        2.1.1 矿床地质及稳定性分析
        2.1.2 开采概况
    2.2 多空区矿体的形成及危害
        2.2.1 多空区矿体的形成
        2.2.2 空区危害分析
    2.3 生产现状
第3章 复杂多空区矿体采矿方法研究
    3.1 民采区域内未被破坏矿体采矿方法
        3.1.1 原有采矿方法适应性分析
        3.1.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改进及单堑沟方案
    3.2 复杂空区破坏矿体采矿方法
        3.2.1 双堑沟底部结构
        3.2.2 单堑沟底部结构
        3.2.3 堑沟平底结构方案特点分析
    3.3 残矿回收方法
        3.3.1 残矿资源分布、分类及残采现状
        3.3.2 有底柱采场残留矿量
        3.3.3 边角矿量
        3.3.4 残矿回收效果
    3.4 多空区矿体回采辅助措施
        3.4.1 悬顶的预防和处理
        3.4.2 降低损失贫化措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崩落法上、下分区同步开采方案研究
    4.1 开采方案研究
        4.1.1 矿体开采条件分析
        4.1.2 分区开采方法
        4.1.3 分区原则与方法
    4.2 分区同步开采方案
        4.2.1 冒落参数确定
        4.2.2 分区方案
        4.2.3 分区开采的岩移影响分析
    4.3 分区开采产能分析
    4.4 分区开采的优越性及适用条件分析
        4.4.1 分区开采的优越性
        4.4.2 崩落法上、下分区开采的适用条件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开拓系统改进与快速施工方法研究
    5.1 开拓系统现状
    5.2 开拓系统影响因素分析
    5.3 开拓系统改进及快速施工方法
        5.3.1 深部开拓的快速施工方法
        5.3.2 提升系统改进
        5.3.3 深部开拓探空防水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复杂多空区矿体采准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6.1 原支护形式及适应性分析
    6.2 软破岩体巷道支护技术
    6.3 散体巷道支护技术
    6.4 整体拱棚过冒落区技术
    6.5 回采工艺优化对支护技术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论文发表等情况

(7)龙门山矿区L-7号矿体采空区稳定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由来及目的意义
        1.1.1 课题的由来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采空区探测技术研究现状
        1.2.2 采空区稳定性监测研究现状
        1.2.3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程地质调查与稳定性初步分析评价
    2.1 矿区工程概况
        2.1.1 矿区地质
        2.1.2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1.3 矿区开采现状
    2.2 采空区现场调查与探测
        2.2.1 采空区的现状
        2.2.2 采空区的现状分析
    2.3 采空区围岩结构面调查分析
        2.3.1 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2.3.2 闪长岩岩组
        2.3.3 矽卡岩岩组
        2.3.4 调查结果分析
    2.4 采空区稳定性初步分析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岩石力学参数测试与岩体稳定性分级
    3.1 岩石力学参数测试
        3.1.1 试验内容及试样的制取
        3.1.2 岩样密度试验
        3.1.3 岩石单轴抗压试验
        3.1.4 岩石单轴抗拉试验
        3.1.5 试验结果小结
    3.2 围岩稳定性分级与评价
        3.2.1 岩石质量指标RQD值
        3.2.2 RMR分级
        3.2.3 Q系统分级
        3.2.4 BQ分级
        3.2.5 围岩质量综合评价
    3.3 岩体力学参数工程化处理
        3.3.1 Hoek-Brown基本理论
        3.3.2 基于Roclab软件的力学参数处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FLAC~(3D)的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4.1 数值分析FLAC~(3D)软件
    4.2 计算模型与方案设计
        4.2.1 模型建立
        4.2.2 计算方案设计
        4.2.3 初始应力场及边界条件
        4.2.4 破坏准则
        4.2.5 数值计算参数选取
    4.3 模拟结果分析
        4.3.1 主应力分布规律
        4.3.2 正应力分布规律
        4.3.3 剪应力分布规律
        4.3.4 空区围岩变形与位移特征
        4.3.5 塑性区规律分析
        4.3.6 采空区顶板安全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采空区围岩稳定性评价
    5.1 影响采空区围岩稳定性的因素
        5.1.1 岩体质量
        5.1.2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5.1.3 采空区的特征
        5.1.4 地质构造
        5.1.5 水文地质
        5.1.6 其他因素
    5.2 可变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
        5.2.1 可变模糊集理论
        5.2.2 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及建立方法
    5.3 采空区围岩稳定性可变模糊评价
    5.4 采空区处理初步方案
        5.4.1 空区处理方案的选择
        5.4.2 全尾砂充填方案
        5.4.3 充填方案的实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近空区资源开采安全性分析与治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近空区资源开采
        1.2.2 近采空区资源开采稳定性分析
        1.2.3 采空区灾害治理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近空区资源勘探
    2.1 矿山概况
        2.1.1 矿区概述
        2.1.2 矿山发展历程
        2.1.3 矿区地质
        2.1.4 矿体基本情况
    2.2 近空区资源勘探
    2.3 近空区资源勘探结果
        2.3.1 勘探方法
        2.3.2 残矿类型
        2.3.3 勘探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空区资源安全开采技术
    3.1 常用开采方法
    3.2 回采方案设计
        3.2.1 空区顶部残矿回采方法设计
        3.2.2 空区点柱回采方案设计
        3.2.3 留矿法间柱回采方案设计
        3.2.4 近空区厚大矿体回采方案设计
    3.3 开采建议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近空区资源开采稳定性研究
    4.1 数值模拟概况
    4.2 计算原理及流程
        4.2.1 FLAC~(3D)计算原理
        4.2.2 FLAC~(3D)计算流程
    4.3 近空区开采数值模拟工程实例
        4.3.1 模型建立
        4.3.2 力学参数确定
        4.3.3 边界条件
        4.3.4 围岩破坏机理
        4.3.5 计算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采空区危害与治理
    5.1 空区危害
        5.1.1 矿震
        5.1.2 冲击气浪
        5.1.3 其他危害
    5.2 影响因素
        5.2.1 地质因素
        5.2.2 环境因素
        5.2.3 采空区的形态
    5.3 采空区治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锡矿山残矿资源安全回收专项论证及开采技术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残矿回收研究现状
        1.2.1 国外残矿回收研究现状
        1.2.2 国内残矿回收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
第2章 残矿资源开采技术条件分析
    2.1 矿山地质概况
        2.1.1 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2.1.2 矿区气候条件
        2.1.3 矿区工作制度和劳动组织形式
    2.2 矿山地质及构造特征
        2.2.1 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
        2.2.2 地层
        2.2.3 矿物成份
        2.2.4 矿床的构造特征
        2.2.5 工程地质条件
        2.2.6 水文地质条件
    2.3 矿山开采现状
        2.3.1 开采概况
        2.3.2 采矿方法及评价
    2.4 矿山地压活动情况
    2.5 采空区现状及影响范围分析
    2.6 残矿资源分布及开采技术条件分类
        2.6.1 残矿资源分布
        2.6.2 残矿资源分类统计
第3章 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判
    3.1 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的危险度分级
        3.1.1 影响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的地质因素及指数
        3.1.2 影响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的开采技术条件因素及指数
        3.1.3 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状态的综合指数
        3.1.4 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的危险度等级划分
        3.1.5 锡矿山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的危险度等级确定
    3.2 锡矿山空区群稳定性模糊评判
        3.2.1 模糊评判方法
        3.2.2 影响采空区稳定性的地质因素及指数
        3.2.3 隶属函数确定
        3.2.4 锡矿山采空区稳定性模糊评判
    3.3 空区稳定性数值分析
        3.3.1 空区模型
        3.3.2 矿区数值计算模型
        3.3.3 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
        3.3.4 力学属性赋值
        3.3.5 模型边界条件
        3.3.6 荷载及计算方式
        3.3.7 采空区稳定性数值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残矿回收方案设计
    4.1 残矿资源回收前空区处理措施
    4.2 残矿资源技术分类
    4.3 残矿开采技术条件
    4.4 残矿回收方案初选
        4.4.1 人工混凝土矿柱替代法
        4.4.2 房柱嗣后充填法
        4.4.3 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法
        4.4.4 分段矿房嗣后充填法
    4.5 矿壁回收方案优化选择
        4.5.1 采矿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5.2 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素权重
        4.5.3 采矿方法模糊综合选择
    4.6 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4.6.1 采场极限暴露面积
        4.6.2 空区极限暴露面积与跨度确定
        4.6.3 采场结构参数确定
    4.7 采矿方法方案设计
        4.7.1 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法
        4.7.2 人工混凝土矿柱替代法
    4.8 残矿回收安全措施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10)大冶灵宝铁矿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残矿回采研究现状
        1.2.2 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灵宝铁矿矿山地质条件
    2.1 矿山工程地质
        2.1.1 矿区及矿床地质
        2.1.2 矿体地质
    2.2 矿山水文地质
    2.3 矿山生产现状
第三章 岩体分类
    3.1 岩体强度指标测定
        3.1.1 点载荷强度指标试验
        3.1.2 点载荷强度指标试验计算方法
    3.2 岩体分类
        3.2.1 RMR 分类
        3.2.2 Q 系统分类
        3.2.3 两种分类方法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ANSYS 三维有限元模拟及分析
    4.1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 模型破坏准则
    4.3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
    4.4 计算方法步骤
    4.5 残矿的回采对采空区稳定性影响分析
第五章 残矿安全回采技术措施
    5.1 残矿安全回采建议
    5.2 采空区治理技术
        5.2.1 采空区治理技术措施简述
        5.2.2 采空区状况调查
        5.2.3 采空区治理方案
    5.3 采空区地压监测技术
        5.3.1 采空区地压监测技术措施简介
        5.3.2 地压监测及数据分析
    5.4 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详细摘要

四、大宝山矿区地压控制与残矿安全回收(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坑铁矿中矿段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其治理技术[D]. 徐金辉. 江西理工大学, 2017(01)
  • [2]柏杖子金矿空区灾害防治与安全回采技术研究[D]. 刘清福. 东北大学, 2015(12)
  • [3]程潮铁矿残矿合理开采方案研究[D]. 陈顺满. 武汉科技大学, 2015(07)
  • [4]某钨矿残矿回收风险控制探讨[J]. 王辉. 中国钨业, 2014(06)
  • [5]深部硬岩矿山采空区损伤演化机理及稳定性控制[D]. 付建新. 北京科技大学, 2015(06)
  • [6]西石门铁矿复杂多空区矿体综合开采技术研究[D]. 常帅. 东北大学, 2013(03)
  • [7]龙门山矿区L-7号矿体采空区稳定性分析研究[D]. 陈国梁. 江西理工大学, 2012(07)
  • [8]近空区资源开采安全性分析与治理方法[D]. 朱坤磊. 中南大学, 2012(02)
  • [9]锡矿山残矿资源安全回收专项论证及开采技术方案研究[D]. 杨建. 中南大学, 2012(02)
  • [10]大冶灵宝铁矿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D]. 张青青. 武汉科技大学, 2011(01)

标签:;  ;  ;  ;  ;  

大宝山矿区地压控制与残矿安全回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