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堆肥过程中的氮流失机理及保氮技术

污泥堆肥过程中的氮流失机理及保氮技术

一、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机理及保氮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程丰[1](2021)在《外源添加剂减少好氧堆肥过程氮素损失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污泥好氧堆肥化技术具有资源化程度高、运行成本低的特点,并能使污泥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但是,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严重、产品品质低、产品腐殖化程度不高,也一直是传统好氧堆肥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首先以剩余污泥和玉米秸秆为原料,以氨三乙酸为添加剂,研究其对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有机物降解及堆体腐熟度等的影响;其次,为解决氨三乙酸添加带来的堆肥产品品质降低问题,以风化褐煤为添加剂,研究其减少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及改善堆肥产品品质的效果;再次,为解决单一添加剂对好氧堆肥作用存在局限性的问题,通过复合添加氨三乙酸和风化褐煤,研究复合添加剂减少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的效果;最后,通过连茬盆栽试验对堆肥产品农用效果进行评价。相关研究结果为我国好氧堆肥的工艺优化及堆肥产品品质提高提供有益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氨三乙酸添加减少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的效果研究。添加2.5%(占物料干重)的氨三乙酸,通过调节堆体初期p H值,有效地减少了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相较于对照,减少堆体以NH3挥发形式的氮损失量15.20%。然而,相较于对照,GI值降低了21.60%,EC值提高了9.84%。相较于对照,氨三乙酸添加虽然能够较好的控制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但是其引起的EC值升高和GI值过低,而限制了其在堆肥过程中的使用。(2)风化褐煤减少氮素损失及改善堆肥产品品质的效果研究。添加45%(占物料干重)的风化褐煤能有效地减少氮素损失并改善堆肥产品品质。在风化褐煤吸附作用下,NH3累计挥发量仅为0.75 g,相较于对照,减少了261.86%。堆肥结束时,相较于对照,堆肥产品GI值提高了15.43%,EC值降低了21.11%,HS含量提高了57.92%。但由于其添加量较大,堆肥产品TKN含量相对较低,不利于堆肥产品养分含量的提升。(3)复合添加剂减少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的效果研究。添加复合添加剂(2.5%(占物料干重)的氨三乙酸+45%(占物料干重)的风化褐煤)堆体的高温期延长至9天,最高温度高达63.3℃。堆肥结束时,堆肥产品的GI值为133.77%,EC值为2.31 m S/cm,E4/E6为3.57,硝化指数为2.85,堆体氨氮含量保持较低水平为3.57 mg/g,TOC下降了13.89%,TKN提高了50.32%,氨气累计挥发量较氨三乙酸和风化褐煤单独添加分别减少了48.66%和14.65%。(4)堆肥产品的农用效果评价。施加复合添加剂的生物有机肥能减少土壤无机盐、营养元素的流失并促进小青菜生长。盆栽试验结束时,供试土壤EC值下降了4.17%,三次连茬小青菜出苗率在78%~90%范围内,株高在13.98~15.06 cm范围内,根长在4.16~4.41 cm范围内,叶绿素含量在0.74~0.77 mg/g范围内。研究表明,添加复合添加剂的生物有机肥是良好的缓释肥,能促进小青菜生长,具有良好的农用价值。

焦美怡[2](2020)在《污泥改良沙化土壤氮素迁移转化规律及PAM保氮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目前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逐年加大,污泥处理处置问题与日俱增,现阶段,我国污水厂污泥大多得不到合理的处理处置,造成环境二次污染问题日趋严峻。与此同时,我国荒漠化土地所占比例相对较高,治理荒漠化任务艰巨。传统治理荒漠化手段效率不高,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限制较大。研究发现,将污泥合理的应用于沙漠化土壤的治理,对污泥处置出路的选择及沙漠化土壤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以废治荒,泥沙共治”的理念,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在污泥最佳掺混比(20%)的条件下,通过开展恒定降雨强度下的土柱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氮素的淋失风险以及泥-沙复合介质氮素的迁移转化规律,采用PAM的投加方式进行土壤保氮,优选出PAM最佳投加量来减少氮素的流失。1)改良沙土淋出液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当将泥沙掺混复合介质施用于沙土表面后,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含量会随着模拟降雨的淋洗而逐渐减少,即土壤中氮素具有较高的淋出风险,氮素的淋失形式主要是硝态氮,且该风险具有一定的持续性;随淋洗的进行,淋出液p H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说明土壤内部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水解酸化反应。在相关性分析发现,淋出液的p H与COD随淋洗次数的动态变化呈负相关,亚硝态氮与COD随淋洗次数的动态变化存在较为显着的正相关性。NH4-N含量随模拟降雨的淋洗不断降低。经分析发现土壤溶液中持续发生硝化及反硝化作用。通过计算氮素淋失量发现,硝态氮为氮素的主要淋失形式,淋失量约占总投加量的3.63%,氨态氮次之,淋失加转化共损失了1.32%,亚硝态氮淋失量最低,为0.499%。2)改良沙土各层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污泥掺混量为20%的泥沙复合介质有发生水解酸化反应的风险,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土层的p H值,污泥的掺混可以较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表层(1-2#)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降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呈下降趋势;在各层土壤氮素分析中发现,污泥的掺入可有效增加下层土壤的氮素含量。综合实验结果分析可初步判断,20~30cm土层中的p H受污泥的影响较小,并且其内部有机质、氮素的含量相对较高,即第三层土壤为最佳的种植土层。3)聚丙烯酰胺对泥沙复合介质改土保肥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保氮材料相比较,聚丙烯酰胺具有良好的保氮效果,且施用量少。在探究聚丙烯酰胺对氮素保持能力中,不同PAM投加量组氮素累积淋失量规律为:CK>0.1%PAM>0.075%PAM>0.01%PAM>0.025%PAM,当PAM投加量过少,即投加量小于0.025%时,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保氮效果。当PAM投加量大于0.025%时氮素淋失量反而会增加,说明过量的PAM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的氮素保持能力。因此,保氮过程中PAM的最佳投加量为0.025%,与参照样相比,总氮淋失量降低了约38%。氮的淋出量和淋洗次数符合对数曲线,(R2>0.99)均,该模拟曲线对于预测未来氮素淋出量具有一定意义。

周海瑛[3](2019)在《不同C/N比对好氧堆肥过程中NH3挥发损失及含氮有机化合物转化的影响》文中认为好氧堆肥具有处理成本低、无害化程度高以及生物风险小等优点,成为目前应用最广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之一,但堆肥过程中的NH3挥发不仅会导致氮素的大量损失,还会引起严重的空气污染。为此,本试验设置了五个C/N比处理:T1(C/N=15)、T2(C/N=20)、T3(C/N=25)、T4(C/N=30)和T5(C/N=35),以牛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条垛式堆肥条件下不同C/N比对好氧堆肥过程中NH3挥发损失(挥发速率和累计挥发量)以及含氮有机化合物转化的影响,以期为减少堆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降低氮素损失和优化工艺参数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肥堆中总氮的损失主要发生在堆肥前24 d,占总氮损失的11.1%23.1%,C/N比越低,总氮损失率越高;至堆肥结束时,T1T5处理的总氮损失率分别为24.1%、16.8%、12.1%、12.1%和10.1%;2、NH3挥发是总氮损失的主要途径,C/N比越低,由NH3挥发造成的氮损失占总氮损失的比例越大,T1T5处理依次为40.5%、39.5%、38.6%、34.1%和30.9%;C/N比越低,NH3挥发速率和累计挥发量也越大,T1T5处理的NH3挥发速率峰值分别为19.79、11.22、7.95、7.65和2.47 mg·h-1·m-2,至堆肥结束时,NH3累计挥发量分别为141.5、97.2、71.7、71.6和54.8 g。堆肥过程的NH3挥发主要发生在升温期和高温期,此期的NH3挥发量占总挥发量的95%以上,NH3挥发峰值出现在堆肥的第9 d。3、堆肥过程铵态氮的积累在堆肥第6 d达到最大值(P<0.05),堆体的pH值随之迅速升高,尤其是低C/N比的T1和T2处理在堆肥第6 d时的pH高达8.9和8.8,比T3T5处理高0.80.9个pH单位。大量铵态氮的积累不仅提高了肥堆的pH值,也是导致堆肥NH3挥发的直接原因;随着NH3挥发的进行,至堆肥结束时各处理铵态氮的损失率高达72.9%、61.2%、54.8%、51.8%和43.3%;4、堆肥材料总氮的90%以上为有机氮,其降解主要发生在堆肥前24 d,T1T5处理有机氮的降解率分别为31.8%、24.3%、14.4%、14.0%和7.0%,堆体初始C/N比越低,有机氮矿化越快;不同有机氮组分其降解速率不同,以氨基酸态氮和酰胺态氮的降解为主,氨基酸态氮的降解速率最快,酰胺态氮次之,其中氨基酸态氮对NH3挥发的贡献最大。本试验结果表明,当堆体初始C/N低于25时,堆肥材料中氨基酸态氮和酰胺态氮等有机态氮的快速降解产生大量的铵态氮,以及由此导致堆体pH值的迅速升高是导致堆肥过程中大量NH3挥发和氮素损失的主要原因。

靳鹏斐[4](2019)在《基于可回收型调理剂的污泥好氧堆肥研究》文中指出污水处理厂的大规模扩建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污泥垃圾。一方面,污泥中含有大量有害病菌和有毒物质,若不妥善处理,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另一方面,污泥中又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若处理得当可以用作土壤改良剂等。好氧堆肥工艺不仅能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还能实现其资源化,是目前常用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之一。传统的污泥好氧堆肥所用的有机调理剂(如木屑、稻草、秸秆等)虽然能够调节堆料的含水率和C/N比,也能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但存在储存占地面积较大、投加成本较高、难以改善堆体物理结构、不能循环利用、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等问题,限制了堆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但是一些无机调理剂恰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如果能够在堆肥中进行有机调理剂和无机调理剂的复合使用,便能集合各种调理剂的优势于一体。故而本论文旨在研究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惰性材料(塑料球)作为部分调理剂,用于改善污泥好氧堆肥处理的效果。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在污泥好氧堆肥实验中,以塑料球作为部分调理剂,来研究其堆肥可行性。在此研究中,A(未加塑料球)、B(800 g木屑+200 g塑料球)、C(600 g木屑+200 g塑料球)各组高温期分别持续了3、4、4天,B、C组的高温期最高温度分别为52.5、53.8℃,高于A组的最高温52℃。A、B、C各组的含水率分别下降了54.88%、54.96%、68.48%,可见在污泥好氧堆肥中,用塑料球代替部分木屑作为调理剂更有助于堆肥高温期的持续、有害病菌的杀灭以及含水率的降低,更能促进堆肥处理的无害化和减量化,故此方案可行。(2)在以塑料球作为部分调理剂的污泥好氧堆肥可行的基础上,改变塑料球与木屑的混合比例,通过分析堆肥过程中常规理化性质的变化以及堆肥物料氮素损失情况等指标,来探究其对污泥好氧堆肥的影响,寻找出合适的调理剂配料比。在此研究中,A(600 g木屑+350 g塑料球)、B(500 g木屑+350 g塑料球)、C(500 g木屑+400 g塑料球)三组处理的有机质降解率大小情况为C>A>B,C组处理微生物活性更强,更有助于提高污泥堆肥的效率。A、B、C各组处理总氮含量分别下降了15.77%、19.27%、15.30%,C组的总氮损失最少,其保氮效果最好;A、B、C各组处理堆肥末期的E4/E6值分别为1.88、1.85、1.70,C组的E4/E6值最小,其堆肥产品腐熟度更高,堆肥效果最好。(3)在合适的调理剂配料比基础上,于堆肥高温期投加不同的碳源(蔗糖或葡萄糖),来探究其对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的控制效果,以优化现有堆肥方案,提高堆肥效率。在此研究中,A(未加碳源)、B(加蔗糖)、C(加葡萄糖)组处理的脱水率分别是38.68%、44.83%、41.53%,B(加蔗糖)组和C(加葡萄糖)组的总氮分别下降了26.64%和26.88%,均低于对照组的28.01%,表明投加一定的蔗糖或葡糖糖均能有效降低堆料的含水率以及减少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其中投加蔗糖组的脱水效果和保氮效果更好。

廖黎明,赵力剑,卢宇翔,陈孟林,宿程远[5](2019)在《固体废弃物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及损失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好氧堆肥是一种有效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方法,不但操作简便,且能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而氮素作为重要的营养元素,其转化与损失是衡量堆肥效率的重要标准。在堆肥过程中,堆体中的氮素以有机氮、铵态氮、硝态氮等形态存在并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氨气,而氨气的挥发是固体废弃物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对污泥及餐厨垃圾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的转化过程、损失因素、损失机理及控制其损失的措施进行总结,并对城市固体废弃物好氧堆肥过程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王立军[6](2018)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与玉米秸秆好氧发酵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城镇污水处理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日益增加。因污泥的稳定性差、污染危害严重、处理难度大等特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如何科学合理的处理处置这些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与秸秆等掺混物一起进行好氧堆肥是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不但可以实现污泥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要求,堆肥产物更可转化为有机肥用于土地利用,进而有效缓解我国秸秆资源利用率低、化肥施用过量、土地肥力下降等问题,且该处理方法运行成本低,工艺简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我国污泥好氧堆肥存在工艺参数控制不准确、产品风险评估缺失、产品施用量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保定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展开了好氧堆肥控制参数、风险评估、产品施用量的试验研究。本研究根据相关资料选取玉米秸秆为堆肥掺混物,以污泥无害化为处理目的,改变物料相应C/N、含水率、通风量的具体参数进行正交对比试验。并且利用spss软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污泥好氧发酵的最佳运行参数组合为:通风量,0.04m3/m3.d-1;C/N,35;含水率,55%.随后在最佳参数组合的基础上,进行好氧发酵过程研究。详细分析了好氧发酵过程中温度、体积、含水率、营养元素、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中的相关规律.其中,温度,硝态氮,总氮的变化规律分别符合y=79.175x-0.211(翻抛前),y=56.846x-0.199,(翻抛后);y=11.299x2-55.811x+787.38;y=0.0033x4-0.0911x3+0.833x2-2.4675x+9.5618.针对试验堆肥产物的重金属含量,分别利用污染指数评价法、地积累指数评价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其中,综合污染指数为31,锌(Zn)、镉(Cd)、铬(Cr)、铅(Pb)、铜(Cu)的地积累指数污染指数分别为2.24、6.54、-0.89、2.70、1.37。根据河北省土壤实际情况,参照国家污泥农用标准,利用堆肥施用量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了:一次性最大施用量,23.69t/(hm2·年);安全施用量,3.45t/(hm2·年);控制性安全施用量,21.32t/(hm2·年)。结果表明:污泥好氧堆肥在最佳运行参数条件下,堆肥产物符合国家标准无害化的相关要求;控制堆肥产物施用量的前题下,结合相应的监测方式,堆肥土地利用的环境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齐鲁,张俊亚,郑嘉熹,李洪枚,魏源送[7](2018)在《沸石粉和硝化抑制剂投加对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保存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沸石粉能够通过对氨氮的物理吸附作用,降低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硝化抑制剂(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能够抑制氨氧化细菌的活性,阻止硝化反应中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从而从源头减少反硝化作用而造成的氧化亚氮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国内针对沸石粉和硝化抑制剂(DMPP)作为添加剂对污泥堆肥过程中的保氮作用研究较少,其是否能够实现污泥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减排也值得深入探讨.本研究以脱水污泥作为研究对象,以蘑菇渣为辅料,设置空白对照、沸石粉和硝化抑制剂(DMPP)添加组,进行21 d的堆肥试验,研究沸石粉和DMPP的添加对污泥堆肥过程的氮素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的沸石粉添加(湿重)不仅可以减少5%的温室气体排放,而且能够减少2.9%的总氮损失;而DMPP的添加虽然可以减少N2O的排放,但会显着增加CH4及NH3的排放,从而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和氮素损失的增加.

王彬彬,王阳,曹军,黄林,刘永德[8](2016)在《污泥堆肥中氮素迁移与转化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污泥堆肥是现阶段污泥资源化处置的有效手段,其成品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大量的氮磷等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在现有研究中,氮素的保存及氮素损失的抑制已有大量报道,本文深入探讨氮素在污泥堆肥中的迁移与转化,以期为污泥堆肥工艺提供参考。

洪磊,肖学贵[9](2016)在《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及控制方法》文中研究表明堆肥化能够将城市污泥的有机质分解转化为稳定的类腐殖质,是促进城市污泥综合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污泥堆肥在高温及偏碱环境下氮素损失量较大。基于此,介绍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途径,分析含水率、碳氮比、温度及p H值等影响氮素损失的主要因素,并基于工艺参数、碳源及固氮剂等提出氮素损失的控制方法。

易建婷[10](2016)在《城市污泥堆肥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城市污水厂湿污泥产量已突破3000万t,国家新环保法的实施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发布强调了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迫切性。高温好氧堆肥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污泥稳定化处理技术,但堆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green house gas,GHG),不仅会造成氮素损失,引起堆肥产品肥效降低,还会对温室效应产生贡献。我国关于污泥堆肥,特别是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堆肥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和基础数据还很缺乏。因此,采用城市脱水污泥作为堆肥基质,开展不同调理剂类型、添加生物质炭,及不同类型(水稻生物质炭和竹炭)和比例(2.5%、5%、10%)的生物质炭堆肥研究,通过对堆肥过程中固样和气样的采集与检测,分析不同调理剂、不同类型和比例生物质炭对堆肥理化性质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估算不同处理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和温室效应,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污泥堆肥过程基本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调理剂堆肥处理其基本性质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堆体温度在堆肥建立时即迅速上升,高温维持一周后在1个月左右达到室温,秸秆作为调理剂有利于堆体温度的保持。秸秆处理和木屑处理含水率分别去除了20.85%和19.43%;随着堆肥进行,pH值呈逐渐升高的趋势;TOC去除率分别为10.91%、9.12%。添加生物质炭和对照处理高温持续时间均超过1周,但添加生物质炭的处理下降更缓慢,高温期保持时间相对较长。添加生物质炭的堆体与对照处理相比,pH值的变化趋势较平缓,堆肥终产物pH值略高。生物质炭的添加提高了堆体水分的蒸发率,降低了堆体含水率,TOC含量整体呈逐步下降的趋势。添加水稻生物质炭相对于竹炭更有利于堆体的腐熟,且生物质炭添加量越大,堆体高温期保持时间越长,添加10%的两种生物质炭整体温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并且温度下降较缓。生物质炭添加量越大,TOC含量越高,堆肥结束时TOC降低百分比也较高。水稻生物质炭和竹炭处理的TOC损失主要在前2周,平均损失率分别为55.45%和74.68%。(2)不同处理堆肥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结果表明:堆肥材料、调理剂及操作工艺不同,温室气体排放存在较大差异。秸秆处理与木屑处理CH4的排放75%以上均集中在堆肥前2周,CH4累积排放量(以干污泥计,下同)分别为0.13kg·t-1和0.14 kg·t-1;N2O的排放则90%以上出现在后腐熟期,其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099 kg·t-1、0.073 kg·t-1。秸秆处理总CO2排放当量低于木屑处理,两种处理总CO2排放当量分别为133.13kg·t-1和169.45kg·t-1。整体而言,两种处理高温期持续时间较短而腐熟期温度低,出现CH4排放量相对较低而N2O较高的现象。添加生物质炭和对照处理总CO2排放当量分别为61.20 kg·t-1和70.38 kg·t-1,表明添加生物质炭有利于碳减排。添加生物质炭的堆体CH4与N2O累积排放量均低于对照处理,CH4排放主要集中在堆肥前1周,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952 kg·t-1和0.911 kg·t-1;N2O排放趋势表现为堆肥前期和后期较高而中期排放不明显的特点,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138 kg·t-1和0.112 kg·t-1。添加水稻生物质炭相对于竹炭有利于温室气体的减排,相对于其他浓度,添加5%水稻生物质炭处理总CO2当量最低(53.17 kg·t-1),而对于竹炭处理,10%的添加浓度为最低CO2当量值(80.83 kg·t-1)。(3)污泥堆肥过程中的氮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秸秆与木屑两种处理TN含量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堆肥结束时降幅分别为21.15%和17.35%,木屑处理相对于秸秆处理能有效降低总氮损失。添加生物质炭可提高堆肥的腐熟效率,减少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添加生物质炭的堆体总氮降低率比对照处理低,降幅分别为9.57%和12.89%。添加水稻生物质炭相对于竹炭有利于氮素的保存,并且添加5%水稻生物质炭和竹炭处理的氮素损失最低。(4)污泥堆肥温室气体排放和氮素转化受到堆体温度、含水率、pH值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大多数堆肥处理的CH4排放通量与堆体温度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TOC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性,与其他因素相关性不明显。大部分污泥堆肥处理N2O排放与含水率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堆体温度呈显着负相关,即温度对N2O的排放起抑制作用,过高的温度会抑制硝化细菌的活性。部分处理的N2O与NO3--N呈显着负相关,同时与NH4+-N呈显着正相关。TN含量与堆体温度、含水率以及pH值无显着相关性,整体而言NO3--N的变化与堆体含水率和pH值呈显着负相关,NH4+-N含量与堆体含水率和pH值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而与堆体温度呈显着负相关。

二、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机理及保氮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机理及保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外源添加剂减少好氧堆肥过程氮素损失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好氧堆肥化技术研究进展
        1.1.1 剩余污泥的污染现状
        1.1.2 污泥资源化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1.1.3 好氧堆肥化技术的原理
        1.1.4 好氧堆肥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1.1.5 堆肥产品的腐熟度评价
    1.2 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1.2.1 好氧堆肥过程中的氮素转化
        1.2.2 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的形式
        1.2.3 氮素损失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外源添加剂减少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研究进展
        1.3.1 化学添加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2 天然添加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3 存在问题
    1.4 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研究创新点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氨三乙酸减少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的效果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装置
        2.2.3 实验方法
        2.2.4 分析测试项目及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氨三乙酸对堆体理化性质变化的影响
        2.3.2 氨三乙酸对堆体中氮的形态及含量变化的影响
        2.3.3 氨三乙酸对堆体总有机碳含量及二氧化碳挥发变化的影响
        2.3.4 氨三乙酸对堆体腐熟度变化的影响
        2.3.5 堆肥过程中堆体的理化性质与氨排放之间的冗余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风化褐煤减少氮素损失及改善堆肥产品品质的效果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装置
        3.2.3 实验方法
        3.2.4 分析测试项目及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风化褐煤对堆体理化性质变化的影响
        3.3.2 风化褐煤对堆体中有机物和总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
        3.3.3 风化褐煤对堆体中氮的转化及含量变化的影响
        3.3.4 风化褐煤对堆体中可溶性有机物变化的影响
        3.3.5 风化褐煤对堆体中小分子有机酸变化的影响
        3.3.6 风化褐煤对堆体中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3.3.7 风化褐煤对堆体腐熟度的变化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添加剂减少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的效果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装置
        4.2.3 实验方法
        4.2.4 分析测试项目及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复合添加剂对堆体理化性质变化的影响
        4.3.2 复合添加剂对堆体中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
        4.3.3 复合添加剂对堆肥过程中氨气、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
        4.3.4 复合添加剂对堆体总有机碳和凯氏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4.3.5 复合添加剂对堆体中铵态氮、硝态氮变化的影响
        4.3.6 复合添加剂对堆体堆肥腐熟度变化的影响
        4.3.7 不同添加剂对堆肥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4.3.8 堆肥过程中有机物光谱特征分析
        4.3.9 堆肥产品的品质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堆肥产品的农用效果评价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装置
        5.2.3 实验方法
        5.2.4 分析测试项目及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供试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5.3.2 小青菜出苗率变化
        5.3.3 小青菜株高、根长变化
        5.3.4 小青菜叶绿素含量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污泥改良沙化土壤氮素迁移转化规律及PAM保氮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
        1.2.2 国内外沙化土壤生态修复现状
        1.2.3 国内外污泥应用于沙漠治理现状
        1.2.4 氮素在不同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现状
        1.2.5 固沙材料研究现状
        1.2.6 土壤保氮技术研究现状
        1.2.7 保氮材料的选择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污泥
        2.1.2 试验沙土
        2.1.3 泥沙掺混复合土壤
        2.1.4 聚丙烯酰胺
    2.2 试验设计及测定指标
        2.2.1 试验装置
        2.2.2 试验方案
    2.3 试验仪器及药品
        2.3.1 试验仪器
        2.3.2 试验药剂
    2.4 样品处理及测试方法
        2.4.1 采样及处理
        2.4.2 测定方法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改良沙土对氮素淋出规律的影响研究
    3.1 淋出液PH动态变化
    3.2 淋出液COD动态变化
    3.3 淋出液氮素动态变化
    3.4 氮素淋失量的计算
    3.5 本章小结
4 改良沙土对各土层氮素存留规律影响研究
    4.1 各土层PH动态变化
    4.2 各土层有机质含量动态变化
    4.3 各土层氨氮动态变化
    4.4 各土层硝态氮动态变化
    4.5 各土层亚硝氮动态变化
    4.6 本章小结
5 聚丙烯酰胺对泥沙复合介质保氮效果研究
    5.1 PAM对铵态氮淋溶影响
    5.2 PAM对硝态氮淋溶影响
    5.3 PAM对亚硝态氮淋溶影响
    5.4 PAM对全氮淋溶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不同C/N比对好氧堆肥过程中NH3挥发损失及含氮有机化合物转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
        1.1 农业废弃物概况
        1.2 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带来的危害
        1.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4 农业废弃物堆肥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畜禽废弃物好氧堆肥研究进展
        2.1 堆肥原理
        2.2 堆肥工艺及其控制
        2.3 好氧堆肥腐熟度评价指标
    3.堆肥过程中含氮有机物转化机理
        3.1 堆肥过程中含氮有机物转化机理
        3.2 堆肥化过程中氮素损失
        3.3 影响堆肥化过程氮素损失的因素
        3.4 影响堆肥化过程NH_3挥发的因素
        3.5 NH_3挥发的阻控
    4.研究目的和意义
        4.1 研究目标
        4.2 研究内容
    5.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试验区概况
    2.试验设计
    3.试验样品采集
        3.1 固体样品采集
        3.2 气体样品采集
    4.测定指标及方法
    5.数据处理
第三章 不同C/N比对好氧堆肥中NH_3挥发的影响
    1.不同C/N比好氧堆肥过程中总氮含量变化
    2.不同C/N比处理总氮损失率
    3.不同C/N比好氧堆肥过程中NH_3挥发
    4.不同C/N比值好氧堆肥过程中温度变化
    5.不同C/N比好氧堆肥过程中pH值变化
    6.不同C/N比好氧堆肥过程中铵态氮含量变化
第四章 不同C/N比对好氧堆肥中有机氮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1.不同C/N比好氧堆肥中有机氮含量变化
    2.不同C/N比好氧堆肥中酸解有机氮含量变化
    3.不同C/N比好氧堆肥中酸解有机氮组分含量变化
        3.1 不同C/N比好氧堆肥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变化
        3.2 不同C/N比好氧堆肥中酰胺态氮含量变化
        3.3 不同C/N比好氧堆肥中氨基糖态氮含量变化
第五章 不同C/N比对好氧堆肥进程的影响
    1.不同C/N比对好氧堆肥过程中种子发芽指数变化的影响
    2.不同C/N比堆体养分含量变化及成品技术指标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1、讨论
    2、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附件

(4)基于可回收型调理剂的污泥好氧堆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污泥的来源及其特性
        1.1.1 污泥的来源
        1.1.2 污泥的特性
        1.1.3 国内外污泥产生现状
    1.2 污泥的处理处置
        1.2.1 污泥的处理处置方法
        1.2.2 国内污泥处理现状
    1.3 污泥好氧堆肥原理
    1.4 污泥好氧堆肥影响因素
    1.5 堆肥中的调理剂
        1.5.1 堆肥中调理剂的作用
        1.5.2 堆肥中调理剂的分类
        1.5.3 调理剂的研究现状
    1.6 堆肥腐熟的指标
        1.6.1 物理指标
        1.6.2 化学指标
        1.6.3 生物学指标
    1.7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内容
        1.7.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7.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以塑料球作为部分调理剂的污泥好氧堆肥可行性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案设计
        2.1.1 堆肥实验装置
        2.1.2 试验材料及方案
    2.2 采样与指标测定
        2.2.1 堆肥样品的采集
        2.2.2 堆肥指标的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以塑料球作为部分调理剂堆肥温度的变化
        2.3.2 以塑料球作为部分调理剂堆肥含水率的变化
        2.3.3 以塑料球作为部分调理剂堆肥pH的变化
        2.3.4 以塑料球作为部分调理剂堆肥有机质的变化
        2.3.5 以塑料球作为部分调理剂堆肥总氮的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投加不同配比的塑料球与木屑对污泥好氧堆肥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案设计
        3.1.1 堆肥实验装置
        3.1.2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案
    3.2 采样与指标测定
        3.2.1 堆肥样品的采集
        3.2.2 测定指标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投加不同配比的塑料球与木屑对堆肥温度的影响
        3.3.2 投加不同配比的塑料球与木屑对堆肥含水率的影响
        3.3.3 投加不同配比的塑料球与木屑对堆肥有机质的影响
        3.3.4 投加不同配比的塑料球与木屑对堆肥pH和 EC的影响
        3.3.5 投加不同配比的塑料球与木屑对堆肥铵态氮的影响
        3.3.6 投加不同配比的塑料球与木屑对堆肥总氮的影响
        3.3.7 投加不同配比的塑料球与木屑对堆肥E4/E6 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投加不同碳源对污泥好氧堆肥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
        4.1.1 堆肥实验装置
        4.1.2 实验材料
        4.1.3 实验条件
        4.1.4 采样及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投加不同碳源对堆肥温度的影响
        4.2.2 投加不同碳源对堆肥含水率的影响
        4.2.3 投加不同碳源对堆肥有机质的影响
        4.2.4 投加不同碳源对堆肥pH的影响
        4.2.5 投加不同碳源对堆肥铵态氮及总氮的影响
        4.2.6 投加不同碳源对堆肥CO_2 日产量的影响
        4.2.7 投加不同碳源对堆肥EC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固体废弃物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及损失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好氧堆肥原理
2 污泥及餐厨垃圾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的转化过程
3 污泥及餐厨垃圾好氧堆肥过程中影响氮素损失的因素
    3.1 通气量
    3.2 温度与pH值
    3.3 含水率
    3.4 碳氮比
    3.5 其他因素
4 污泥及餐厨垃圾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机理
5 污泥及餐厨垃圾好氧堆肥过程中控制氮素损失的措施
6 结论与展望

(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与玉米秸秆好氧发酵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污泥与玉米秸秆好氧堆肥现状
        1.2.1 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
        1.2.2 我国秸秆资源的应用现状
        1.2.3 我国化肥、有机肥使用及土地肥力现状
        1.2.4 污泥好氧堆肥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分析方法
    2.4 试验设备
    2.5 实验药剂
3 污泥与玉米秸秆好氧堆肥工艺参数分析
    3.1 污泥与玉米秸秆好氧堆肥正交试验设计
        3.1.1 正交试验设计
        3.1.2 正交试验安排
    3.2 污泥与玉米秸秆好氧堆肥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污泥与玉米秸秆好氧堆肥试验研究
    4.1 堆体温度的变化规律
        4.1.1 堆体温度的变化规律
        4.1.2 堆体相对产热量的变化规律
    4.2 堆体体积的变化规律
    4.3 堆体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4.4 堆体中有机物的变化规律
    4.5 堆体中氮素的变化规律
        4.5.1 堆体中NH4+-N的变化规律
        4.5.2 堆体中硝态氮的变化规律
        4.5.3 堆体中总氮的变化规律
    4.6 堆体中C/N的变化规律
    4.7 堆体中磷素的变化规律
        4.7.1 堆体中速效磷的变化规律
        4.7.2 堆体中总磷的变化规律
    4.8 堆体中种子发芽指数的变化规律
    4.9 堆体中重金属的变化规律
    4.10 本章小结
5 污泥好氧堆肥成品利用及管理
    5.1 污泥好氧堆肥成品腐熟度判断
        5.1.1 堆体温度
        5.1.2 堆体气味和颜色
        5.1.3 堆体碳氮比
        5.1.4 堆体氮化物
        5.1.5 堆体有机化合物
        5.1.6 植物毒性试验
    5.2 污泥好氧堆肥成品利用优势分析
    5.3 污泥好氧堆肥成品利用风险分析
        5.3.1 重金属污染风险分析
        5.3.2 营养物质污染风险分析
    5.4 污泥好氧堆肥成品利用风险管理
        5.4.1 源头控制
        5.4.2 施用量控制
        5.4.3 施用方法与监测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中文详细摘要

(7)沸石粉和硝化抑制剂投加对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保存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Introduction)
2 材料与方法 (Materials and methods)
    2.1 供试材料
    2.2 污泥堆肥装置
    2.3 污泥堆肥试验设计
    2.4 样品采集与分析
        2.4.1 气体样品
        2.4.2 固体样品
3 结果与讨论 (Results and discussion)
    3.1 沸石粉和硝化抑制剂对堆肥过程中温度演替和有机质降解的影响
    3.2 沸石粉和硝化抑制剂DMPP对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的影响
    3.3 氨气和温室气体 (CH4、N2O) 的排放特征
4 结论 (Conclusions)

(8)污泥堆肥中氮素迁移与转化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堆肥过程中氮素的主要形态
2 堆肥过程中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
3 结语

(10)城市污泥堆肥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
    1.2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1.3 污泥堆肥技术的研究
        1.3.1 高温好氧堆肥原理及过程
        1.3.2 污泥好氧堆肥的影响因素
    1.4 城市污泥堆肥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现状
        1.4.1 堆体温度的影响
        1.4.2 堆体尺寸的影响
        1.4.3 含水率的影响
        1.4.4 通风控制的影响
        1.4.5 pH值的影响
        1.4.6 添加外源物质的影响
        1.4.7 调理剂类型的影响
    1.5 堆肥过程中氮素和碳素损失的研究现状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的目的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堆肥装置及工艺设计
    3.3 实验设计
        3.3.1 不同调理剂污泥堆肥试验
        3.3.2 添加生物质炭污泥堆肥试验
        3.3.3 不同生物质炭类型与比例堆肥试验
    3.4 统计分析方法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4.1 堆肥过程基本理化性质变化特征
        4.1.1 不同调理剂对堆体基本性质的影响
        4.1.2 添加生物质炭对堆体基本性质的影响
        4.1.3 不同生物质炭对堆体基本性质的影响
    4.2 堆肥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4.2.1 调理剂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4.2.2 添加生物质炭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4.2.3 不同类型生物质炭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4.2.4 污泥堆肥温室效应分析
    4.3 堆肥过程中氮素的转化
        4.3.1 不同调理剂对氮素转化的影响
        4.3.2 添加生物质炭对堆肥氮素转化的影响
        4.3.3 添加不同种类以及比例生物质炭对堆体氮素转化的影响
    4.4 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
    4.5 氮素转化的影响因素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致谢

四、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机理及保氮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外源添加剂减少好氧堆肥过程氮素损失的效果研究[D]. 程丰. 江南大学, 2021(01)
  • [2]污泥改良沙化土壤氮素迁移转化规律及PAM保氮效果研究[D]. 焦美怡.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3]不同C/N比对好氧堆肥过程中NH3挥发损失及含氮有机化合物转化的影响[D]. 周海瑛. 甘肃农业大学, 2019(12)
  • [4]基于可回收型调理剂的污泥好氧堆肥研究[D]. 靳鹏斐.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5]固体废弃物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及损失控制策略研究[J]. 廖黎明,赵力剑,卢宇翔,陈孟林,宿程远. 环境工程, 2019(02)
  • [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与玉米秸秆好氧发酵试验研究[D]. 王立军.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3)
  • [7]沸石粉和硝化抑制剂投加对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保存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齐鲁,张俊亚,郑嘉熹,李洪枚,魏源送. 环境科学学报, 2018(06)
  • [8]污泥堆肥中氮素迁移与转化的研究进展[J]. 王彬彬,王阳,曹军,黄林,刘永德. 现代食品, 2016(22)
  • [9]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及控制方法[J]. 洪磊,肖学贵. 河南农业, 2016(11)
  • [10]城市污泥堆肥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D]. 易建婷. 西南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污泥堆肥过程中的氮流失机理及保氮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