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剩余可采储量图形近似法

油田剩余可采储量图形近似法

一、油田剩余可采储量图解概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秦娟[1](2019)在《MX气藏水侵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于水驱气藏来说,地层水侵入气藏会造成井底积液,甚至导致气井水淹停产,增加开发难度,降低气藏的采收率。但是,如果能客观及时地预测水侵动态,准确认识气藏水侵特征,就能通过合理选择气井工作制度及控水采气措施,延长气井无水采气期,提高气藏采收率。本文依托油田公司合作项目,针对MX气藏气井在开发过程中产地层水问题,从气藏产水特征出发,对MX气藏水侵特征形成准确的认识,为MX气藏合理、高效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本文采用流体相态理论计算了 46 口气井的饱和凝析水含量,结合生产水气比分析、水化学特征分析、Gp~Gw关系曲线分析等方法,建立了 MX气藏产水类型综合判识体系,判断了 46 口气井的出水性质;对46 口气井开展了压力及产量递减规律分析,评价了气井产水对其生产动态的影响程度;评价了 13 口产地层水气井出水时间、出水类型及水侵方向;采用压降法、诺模图法和视地质储量法定性评价了不同井区水侵强度;通过比较Hurst—van Everdingen不稳定水侵方法、非线性物质平衡法、改进水侵体积系数法,优选出适合MX气藏水侵量计算的方法,计算并分析了井区及不同类型气井的水侵量及水侵替换速度;建立了 MX气藏产水气井的产能评价方法,对46 口气井开展了产能评价,定量评价了气井水侵对气藏产能的影响;分别利用流动物质平衡法、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法、模型法分阶段计算了气井单井控制储量,确定了气藏动态控制储量,定量评价了水侵对井区控制储量的影响程度。通过研究得到如下认识:(1)形成了 MX气藏开发动态跟踪评价技术;提出了 Sr2+预警方法,解决了以往气井在发生水侵后才能被识别的问题;气井产水后生产能力显着降低;整个生产过程中,产地层水气井的生产能力明显低于未产地层水气井;水侵对气井产量影响较大。(2)筛选出适合MX气藏水侵量计算的方法;从井区的角度看,地层水不活跃,对井区影响较小;自2018年来,不同水侵类型气井水侵量增加均不同程度地变缓、水侵替换系数降低,水侵速度明显变缓;但是MX18、11、204井水侵替换系数仍然较大,其防水控水的压力仍然较大,须继续采用产水井带水生产与邻井控产相结合的方法。(3)推导出了针对MX气藏的“改进一点法”经验公式,为快速评价气井产能提供支撑。MX气藏以高产井为主,初期无阻流量为18966.07×104m3/d;水侵对产水气井产能影响较大,对井区产能影响较小。(4)MX气藏动态控制储量表现为不同气井的动态控制储量存在较大差异(4×108m3~130×108m3),井均动态储量(55×108m3)大的特点;水侵对产地层水气井的动态控制储量影响大,对整个气藏的动态控制储量影响较小。

王永科[2](2013)在《XX地下储气库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XX地下储气库是新粤浙管道的配套工程,建库的目标层位为XX低渗砂岩枯竭气田主块沙河街组四段。根据气藏地质特点及建库参数要求,设计最大有效工作库容为45.13亿方,运行上限压力38.6MPa,下限压力为19MPa。根据气藏地质与工程设计钻井工程设计、注采工程设计、老井利用与封井工程设计及地面工程设计估算投资。然后,参考国内目前地下储气库运行的生产成本及XX气藏目前的生产情况,对XX地下储气库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研究。通过清偿能力分析,整体工程在不同工作模式下贷款偿还期为9.31-9.46年,一期工程在不同目标下贷款偿还期为8.33-8.59年。在贷款偿还期间的利息备付率大于2,偿债备付率大于1.3,具有较快的贷款偿还能力。通过财务生存能力分析,每年的累计盈余差额呈现递增趋势,财务具有可持续性。通过项目经济评价,认为如果项目为了几天的应急而提高压力下限导致了储转价格大幅上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建议与增大井数提高应急能力进行对比论证。XX地下储气库库容大,该地下储气库建成后,对协调供求关系,优化输配管网,确保天然气供应安全,保证供气的可靠性和连续性及应对突发事件造成天然气进口中断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XX地下储气库建设项目经济上可行,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建议实施。

魏晓杰[3](2013)在《长庆油田堡子湾南长4+5油层注水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低渗透油藏的天然弹性能量普遍较小。注水是目前被作为维持地层能量、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的最常用的开采方式。在目前以及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注水开发仍将是油田开发的主要方式。所以,对于从事油田幵发的工作者来说,研究水驱油田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确定了影响注水开发潜力的评价指标和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评价指标,并分别给出每一个指标的估算方法和评价标准。其次结合堡子湾南实际情况,对确定的注水开发潜力评价指标和注水开发效果指标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分别建立了堡子湾南注水开发难易程度评价体系、堡子湾南注水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和堡子湾南注水开发效果评价体系。最后运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以及数学软件Matlab7.0对所建立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堡子湾南注水幵发难易程度属于“差”水平;注水开发潜力属于“较好”水平;注水开发效果属于“好”水平,再对堡子湾南实际的油井生产情况分析,认为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评价的效果较好。

王忠生[4](2013)在《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储量评估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快速发展壮大,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储量呈现合同类型多样化、勘探开发阶段多样化、涉及储量评估分类体系多样化等特点,这些特点给如何评估与管理好海外油气储量提出更高要求与挑战。本文以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储量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国内外主要储量评估分类体系,建立一套适合中国石油海外储量特点的储量评估分类体系、海外储量评估分类管理序列,制定储量评估分类管理序列中各级、各类储量确定原则,重点研究类比法和概率法在中国石油海外储量评估中的应用,实例剖析了 SPE-PRMS与CCPR、俄罗斯等储量评估体系在储量评估中的异同,系统分析了不同合同模式下技术可采储量与商业可采储量、权益储量间关系特点,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深入对比分析国内外各油气资源/储量分级、分类体系,系统总结各分类体系中各类储量定义、内涵等方面异同,并实例剖析了 SPE-PRMS与CCPR、俄罗斯等储量评估体系在储量评估中的异同,突破了以往仅局限在定义、内涵等方面的对比,为各储量评估分类体系下储量结果对标、快速评价各评估体系中储量级别与潜力提供重要参考。(2)针对中国石油海外储量特点,结合国内外主要储量评估分类体系的对比研究成果,建立一套适合中国石油海外储量特点、全生命周期的储量评估分类体系,实现按照统一标准对中国石油海外储量进行评估与管理,为中石油以外参与国际石油合作的中国公司评估与管理其储量资产提供重要参考。(3)研究中石油海外各类储量在海外勘探开发、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建立中国石油海外储量评估分类管理序列(包括地质储量、技术可采储量、商业可采储量、权益储量和份额储量等),制定了各级、各类储量的确定原则,明确储量管理的目标。(4)重点研究类比法和概率法在中国石油海外储量评估中的应用,首次实现通过水晶球软件应用概率法评估中国石油海外储量。(5)系统分析不同合同模式下工作权益法和经济权益法的权益剩余可采储量计算结果,研究确立不同合同模式下合理评估权益剩余可采储量方法,满足内部储量和SEC储量评估管理的不同需求。

黄祥峰[5](2013)在《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油藏开发效果评价及井组技术政策界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进行,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都进入高含水阶段,油藏内部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通过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有利于认识油藏地质特点及内部油水运动规律,同时为注水油藏后期合理开发提供指导依据。克拉玛依八区克上组油藏为冲积扇、辫状河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油藏平均沉积厚度218m,自上而下分为S1、S2、S3、S4、S5层5个砂层组,S1层为扇三角洲平原亚相,S2-S5层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S1+3层沉积厚度100-120m,S4+5层80-100m。各砂层组之间发育4-14m隔层,S1+3层平均孔隙度15.5%,平均渗透率22mD,S4+5层平均孔隙度13.9%,平均渗透率12mD,为中低孔、低渗储层。自1982年投产后,该油藏经历了产能建设阶段(1982—1983年)、高产稳产阶段(1984--1988年)、递减阶段(1989—1994年)和综合治理减缓递减阶段(1995年—至今)。2009年下半年陆续投产一批调整井125口,其中油井103口、水井22口。随着调整方案的实施,产油量上升显着,含水有所下降,开发效果逐渐变好。至2011年6月,区块月产液3.462×104t,月产油1.018×104t,月注水2.818×104m3,年注采比0.97,采油速度0.8%,采出程度19.2%,目前地层压力21.3MPa,压力保持程度84.5%,油藏处于中高含水开采阶段。从调整井生产状况看,目前油藏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油藏注不进、注不够矛盾突出;(2)大部分调整井初期含水较高,注水效果开发效果较差;(3)油藏开发调整过程中对油水运动规律、剩余油分布及潜力认识不清,致使后续油藏开发政策的正确实施缺少依据。针对油藏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调整井信息,本论文在修正油藏地质模型、落实砂体成因及空间展布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建立的油藏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开展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弄清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并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对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进行评价,重点跟踪调整井开发效果,搞清油水运动规律及油藏潜力,以提出适合油藏特征的开发政策,为油藏注水开发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具体的研究内容有:1、区块注水开发效果评价。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评价主要从动态开发指标入手,本文以含水率、耗水率、存水率、水驱指数、注入倍数、地层压力等开发指标进行计算。作出各指标对应的理论曲线图版,然后将实际动态曲线标定在理论图版,对八区克上油藏258、J53区块进行了客观合理的评价,以便正确认识油水运动规律,为下一步油藏注水开发指明方向2、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分析。油井增产措施以压裂、转抽、补层为主,并取得较好效果。258、J53井区1984—2006年实施压裂、挤油、转抽等8项措施465井次,有效率84.1%,其中压裂增产1.01×105t,占总增产的38.9%,是井区主力措施。由于克上组为一特低渗透率储层,泥质含量高,存在水敏、速敏现象,先后采取物理法增注、化学法增注等方法,有效期内累计增注1.37×106m3。3、调整井开发效果评价。新投产调整井无无水采油期,投产即见水,多数井初期含水高达40%。调整井初期单井产能水平在5~7t/d,但产量递减快。调整井对区块的贡献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009年以来258井区调整井产量占区块产油量比例一度达到60%以上,J53井区调整井产量占区块产油量80%左右,表明调整井对提高区块开发效果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调整井剖面分析发现258和J53井区产吸能力较强的小层分别在S51-1、S52-2。通过洛伦茨曲线表明,258、J53区块产吸剖面比较均匀,层间矛盾小。4、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纵向剩余油分布:克上组动用最好的层为S51-1、S51-2和S52-1,其累计产油量所占采油总量的比例远大于其储量占原始地质储量的比例;平面剩余油分布:剩余油富集区呈条带状、零星分布,连片性差,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和水淹较弱的井间地带。531井区和J53井区剩余油相对富集,储量丰度高、含油饱和度高的区域比258井区多,连片性较好,258井区剩余油相对零散。剩余油主要受断层、井网、砂体和沉积相控制。5、井组合理采液速度、采油速度研究。根据井组平面区域位置、储层沉积相、井组开发效果等因素选择三个典型井组设计不同模拟方案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得到8215合理采液速度为2.8%,8237井组合理采液速度2.3%;8280井组合理采液速度2.0%。6、井组合理注水强度研究。在合理的采液速度下,为了保持地层压力稳定需要选择合理的注入强度,为此设计不同注采比的井组模拟方案。研究得到各井组最优注采比为1.1;模拟井组内注水井单井注水量为:8215井组为10.9m3/d,8237井组为8.9m3/d,8280井组为9.4m3/d。

陈江[6](2013)在《交联调剖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调剖是调整吸水剖面和调整产液剖面的简称,是指采用分层注水、分层采油、分层压裂、分层堵水等工艺措施,调整注水井各油层的注水量,调整各油层的压力、产液量,以缓解层间矛盾,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油田大多是采用注水开发的,油层是不均质的,注入油层的水常常为厚度不大的高渗透层所吸收,吸水剖面很不均匀。为发挥中、低渗透率层的作用,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就必须调整注水油层的吸水剖面,即封堵高渗透层,这就是调剖驱油。调剖的目的是为了调整注水井吸水剖面,改善水驱效果,向地层中、高渗透层吸水能力较强的部位或层段注入化学剂,降低中、高渗透层的渗透率,提高低渗透油层的吸水能力,其主要的作用即为了调整吸水剖面,缓解层间矛盾。大多数油田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大多数的油井的含水率都已经较高,同时油藏的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也比较严重,造成了注入水沿着高渗透带向生产井的突进,严重的影响了注水开发的效果。为了解决这种不均衡性的层间矛盾,充分发挥同一层系中不同渗透率油层的生产潜力,国内外先后出现了各种调剖设计技术,针对我国油田生产的实际需求,通过理论研究,并借鉴了国内外一些油田的现场实践经验,在调剖过程中进行完整的优化设计,对改善油田调剖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交联聚合物调驱是采用驱油和调剖的有机结合,使用聚合物驱和交联剂使之在地层内产生缓慢交联,形成交联聚合物凝胶。交联聚合物溶液在成胶前具有黏度低,注入性好,有利于现场施工等优点,在大量交联聚合物注入过程中,弱交联和未交联的聚合物溶液在孔道中流动会产生像聚合物驱一样的驱油效果,从而起到驱油作用;交联成胶以后具有比较高的强度,足以对高渗透层起到封堵的作用,提高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较大程度地改善油藏非均质性,起到调剖作用。优化设计就是在满足设计要求的众多设计方案中来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的设计方法。它以数学中的最优化理论做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手段,根据设计所要追求的性能目标,来建立目标函数,在满足给定的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设计方案。通过结合油田现场的实际需求,合理的利用各种优化设计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西达里亚油藏的概况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DK15井组进行了交联调剖优化设计,通过选取一个五点法井网的非均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做了水驱、聚驱及交联聚合物驱的参数敏感性研究。为了实现最优化的目的,要求在注聚合物和交联剂成胶的开发方案中设计更科学合理,在本文中使用了单因素实验设计和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通过试验设计方法可定量的分析出多因素之间是否有交互作用以及其交互作用对交联调剖的影响程度。通过结合响应面方法,对各个不同方案的段塞组合进行回归,可以得出相关的因变量,以提高增油量为目标函数的方程,同时结合调剖、调驱的相关理论研究,通过对模型进行回归得到了相应的图表和结论。对不同的方案做经济效益分析,结合油田实际情况,选出经济效益最好的方案。

王玉碧[7](2012)在《现代经济学中数学的作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越来越普遍,但大多数学者对于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不是很清晰。基于此,本文研究了经济学中数学模型设计的概念内涵与外延,分析了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对经济学研究经济现象数学模型有一定指导意义。

宋代诗雨[8](2011)在《水驱气藏动态特征及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的天然气资源中大多数气藏都属于不同程度的水驱气藏。在国内已投入开发的气藏中,水驱气藏占到了65%左右。对于水驱气藏来说,水体向气藏的侵入既是气藏开发的一种驱替能量,也是气藏开发的一个不利因素。水侵会严重影响气藏的开发和生产,降低气井的产量,降低气藏的采收率。因此研究水驱气藏的动态分析方法对于合理高效开发水驱气藏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水驱气藏的渗流机理和水封机理为出发点,讨论了影响水驱气藏水侵的因素。采用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讨论了各种传统的水驱气藏水侵早期识别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重点研究了利用不稳定试井资料进行水侵早期识别的两种模型,为水驱气藏水侵的早期识别提供了更多有效的选择。在水侵识别的基础上,分析了水驱气藏的水侵动态,重点研究了水体能量和水侵量这两个重要水侵动态特征参数,特别地建立了改进的水体影响函数模型,并利用Matlab数学软件中的linprog函数简便的进行了求解,得到了反映水驱气藏水体性质和水侵特征的参数。根据气藏的水侵动态,考虑水侵对气藏的影响,对水驱气藏的动态储量进行了再认识,分析了各种动态储量评价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完善了利用水驱特征曲线计算动态储量的理论与方法,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水驱气藏动态储量评价的方法和手段。最后简要分析了水侵导致气井水淹停产的原因和临界条件,以及水淹气井复活的临界条件。通过总结和概括相关工艺措施的特点和适用性,对水淹气井的排液复活工艺进行了评价和优选,从而可以更好的指导水淹气井的复活和水驱气藏的开发。本文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水驱气藏气藏工程方法的研究内容,对水驱气藏合理高效的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张俊法[9](2010)在《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与挖潜研究 ——以卡多夫油田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注水开发是一种经济、有效、操作工艺简单的开发方式,已被油田广泛采用。但由于地层非均质和流体非均质,油井在较低的采出程度时就进入高含水阶段。国内外实践证明,油田达到高含水期后,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可采原油未被采出,可见高含水阶段是油田开发生产的一重要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否正确认识高含水阶段水淹规律和剩余油分布,选准合适的挖潜方法和技术,制定好开发技术政策,将决定一个油田能否实现有效、高效开发。为此,本文以卡多夫油田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剩余油分布规律、挖潜方向、开发技术政策以及有效的挖潜方法与措施等。开展了以下系统研究工作:(1)系统分析、研究了国内外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根据各评价指标的性质和实际涵义,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分类,研究了各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探索性地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判,增加了开发效果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进一步认识了卡多夫油田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状况,分析了油田目前所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用已建立的开发效果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了油田开发效果。(3)应油藏工程综合动态分析法和先进的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方法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客观评价了油田挖潜潜力和挖潜方向,为下一步剩余油有效挖潜提供了技术支持。(4)从合理井网密度、油水井注采能力、油藏合理注采系统、合理开发速度、合理注采比等几方面,研究了高含水油田开发技术政策。(5)系统研究了高含水油田的主要挖潜方法与挖潜措施,尝试性地应用AVS综合评判方法筛选了调剖井、堵水井和酸化井,增加了措施的成功率和高效性。通过本课题的系统研究,建立了一套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体系,探索了高含水油藏剩余油预测方法和挖潜技术以及开发技术政策,为高含水油田的有效、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陈小刚,王宏图,刘洪,庞进[10](2009)在《气藏动态储量预测方法综述》文中认为随着气井生产的不断进行,气藏动态储量的确定对开发方案的制订、开发设施的设计以及气藏价值的评估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内外许多专家都在气藏储量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预测气藏动态储量的方法,经过不断的改进和修正,使气藏动态储量预测方法不断地接近于气田生产实际。以气藏动态资料为基础对气藏动态储量的预测方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和分析,并针对物质平衡法、压力恢复试井法和典型曲线分析法3种确定气藏动态储量的常用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提出和讨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分析得出了以流动物质平衡法为主,典型曲线分析法为辅助手段的一种气藏动态储量预测方法,简易实用。对整个油气藏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实用价值。

二、油田剩余可采储量图解概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油田剩余可采储量图解概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MX气藏水侵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气藏水侵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1.2.2 气藏(井)水侵量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1.2.3 气井水侵产能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1.2.4 产水气井动态储量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MX气藏出水特征分析
    2.1 气井产出水性质分析
        2.1.1 水化学特征分析
        2.1.2 生产水气比分析
        2.1.3 Gp~Gw关系曲线分析
        2.1.4 气井出水预警
        2.1.5 产水类型综合判识
    2.2 气井压力及产量变化规律分析
        2.2.1 产地层水井压力及产量变化规律分析
        2.2.2 未产地层水井压力及产量变化规律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气藏(井)水侵特征分析
    3.1 气井出水时间评价
    3.2 气井出水类型及水侵方向评价
    3.3 气藏水侵强度评价
        3.3.1 压降法
        3.3.2 诺模图法
        3.3.3 视地质储量法
    3.4 气藏(井)水侵量计算及分析
        3.4.1 Hurst—van Everdingen不稳定水侵方法
        3.4.2 非线性物质平衡法
        3.4.3 改进水侵体积系数法
        3.4.4 水侵量计算方法筛选
        3.4.5 气藏(井)水侵量计算及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井产能评价及动态储量计算
    4.1 产水气井产能评价方法
        4.1.1 二项式产能修正法
        4.1.2 常规一点法
        4.1.3 改进一点法
    4.2 产水气井产能计算及分析
        4.2.1 一点法筛选
        4.2.2 气井产能计算及分类
        4.2.3 水侵对气井产能的影响分析
    4.3 气井动态控制储量计算及分析
        4.3.1 流动物质平衡法
        4.3.2 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方法—Blasingame方法
        4.3.3 模型方法
        4.3.4 气井动态控制储量计算及分析
    4.4 单井配产研究
        4.4.1 临界携液流量法
        4.4.2 试采动态分析法
        4.4.3 采气指示曲线法
        4.4.4 单井建议配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2)XX地下储气库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课题的难点与创新点
第2章 经济评价的相关理论
    2.1 经济评价的概念与特点
    2.2 经济评价的基本原则
        2.2.1 经济效益原则
        2.2.2 可比性原则
    2.3 经济评价的三大理论
    2.4 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3章 XX地下储气库建设工程方案
    3.1 地质及气藏概况
    3.2 地下储气库参数
    3.3 钻井工程方案
    3.4 注采工程方案
    3.5 老井封井工程方案
    3.6 地面工程方案
第4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4.1 投资估算编制范围及依据确定
        4.1.1 投资估算编制范围
        4.1.2 编制依据及取费标准
    4.2 投资估算编制方法研究和优选
        4.2.1 投资估算的基本方法
        4.2.2 XX地下储气库建设投资估算方法优选
        4.2.3 XX地下储气库建设投资估算参数
    4.3 XX地下储气库建设投资估算
        4.3.1 固定资产建设投资估算
        4.3.2 建设期利息
        4.3.3 流动资金估算
        4.3.4 项目总投资
    4.4 建设投资资金来源及融资方案
        4.4.1 资金来源与出资方式
        4.4.2 筹资方案
    4.5 资金使用及还款计划
        4.5.1 资金使用计划
        4.5.2 还款计划
第5章 经济评价
    5.1 经济评价的原则和依据确定
        5.1.1 经济评价原则
        5.1.2 经济评价依据
    5.2 经济评价的方法确定
    5.3 经济评价基础参数
        5.3.1 项目评价计算期
        5.3.2 基准收益率
        5.3.3 储气库参数
        5.3.4 储气库能耗
    5.4 成本费用测算及分析
        5.4.1 生产(作业)成本估算
        5.4.2 期间费用估算
        5.4.3 成本费用计算结果及分析
    5.5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利润估算
        5.5.1 营业收入
        5.5.2 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
        5.5.3 利润和所得税估算
    5.6 财务分析
        5.6.1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5.6.2 清偿能力分析
        5.6.3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第6章 风险评估及决策建议
    6.1 风险评估的相关概念
        6.1.1 项目风险
        6.1.2 项目的不确定性
        6.1.3 风险评估
    6.2 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
    6.3 XX地下储气库建设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6.3.1 盈亏平衡分析的概念
        6.3.2 盈亏平衡分析的前提条件
        6.3.3 盈亏平衡点的求法
        6.3.4 XX地下储气库建设项目盈亏平衡点分析
    6.4 敏感性分析
        6.4.1 敏感性分析的概念
        6.4.2 敏感性分析的步骤
        6.4.3 XX地下储气库建设项目敏感性分析
    6.5 风险控制措施及决策建议
第7章 研究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长庆油田堡子湾南长4+5油层注水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堡子湾南注水开发潜力评价指标分析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2.1 注水开发潜力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
    2.2 注水开发潜力评价指标分析
    2.3 堡子湾南注水开发潜力评价指标分析
    2.4 堡子湾南注水开发潜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2.4.1 注水开发难易程度评价体系
        2.4.2 注水开发潜力评价体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堡子湾南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分析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3.1 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分析
    3.2 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估算方法
    3.3 堡子湾南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分析
    3.4 堡子湾南注水开发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堡子湾南注水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4.1 模糊综合评判理论
        4.1.1 单级模糊综合评判原理
        4.1.2 评价矩阵的确定
        4.1.3 权重集合的确定
        4.1.4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步骤
    4.2 堡子湾南注水效果评价
        4.2.1 堡子湾南注水开发难易程度评价
        4.2.2 堡子湾南注水开发潜力评价
        4.2.3 堡子湾南区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4.3 注水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详细摘要

(4)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储量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2.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标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完成工作量
    1.4 取得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1.4.1 主要成果
        1.4.2 创新点
第2章 学科前沿发展现状及研究技术路线
    2.1 学科前沿发展现状
        2.1.1 我国油气储量资源分类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
        2.1.2 国外石油储量资源的体系标准
        2.1.3 国内外储量评估体系的对比分析
        2.1.4 国内外储量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2.1.5 中国石油海外不同合同模式
        2.1.6 主要结论与认识
    2.2 研究技术路线
第3章 中国石油海外储量分类体系的建立
    3.1 中国石油海外储量状况分析
    3.2 中国石油海外储量评估分类框架的建立
        3.2.1 中国石油海外储量分类框架的完善
        3.2.2 中国石油海外各级、各类储量的含义与界定原则
    3.3 分类储量管理序列的建立
        3.3.1 各可采储量与产量的匹配关系
        3.3.2 分类储量管理序列的类别及划分原则
    3.4 小结
第4章 中国石油海外储量评估方法研究
    4.1 类比法在中国石油海外储量评估中的应用
        4.1.1 类比指标建立
        4.1.2 类比油田的选取方法
        4.1.3 实例分析
    4.2 概率法在中国石油海外储量评估中的应用
        4.2.1 概率法适用条件
        4.2.2 概率法储量评估的方法与要求
        4.2.3 概算法估算地质储量的基本思路
        4.2.4 应用水晶球软件进行概算法估算地质储量操作
    4.3 容积法评估各级地质储量
        4.3.1 P级地质储量的确定
        4.3.2 C级地质储量的确定
    4.4 动态法确定技术和商业可采储量
        4.4.1 技术可采储量极限指标的确定
        4.4.2 产量递减法确定技术可采储量
        4.4.3 含水率与累积产量关系法
        4.4.4 含油率与累积产量关系法
        4.4.5 水油比与累积产量关系法
        4.4.6 平均单井产量关系法
        4.4.7 水驱特征曲线法
        4.4.8 应用数值模拟法估算可采储量
        4.4.9 物质平衡法
第5章 不同开发阶段油气田储量评估
    5.1 开发早期油气田储量评估
        5.1.1 技术储量评估流程
        5.1.2 净储量及储量价值评估
    5.2 开发中期的油气田储量评估
        5.2.1 技术储量评估流程
        5.2.2 净储量及储量价值评估
    5.3 开发晚期的油气田储量评估
        5.3.1 技术储量评估流程
        5.3.2 净储量及储量价值评估
第6章 权益剩余可采储量评估分析
    6.1 储量评估单元的确定
    6.2 权益储量计算方法现状
    6.3 不同合同模式下权益储量计算方法
        6.3.1 矿税制合同模式下权益剩余可采储量确定
        6.3.2 产品分成合同模式下权益剩余可采储量确定
        6.3.3 风险服务合同模式下权益剩余可采储量确定
        6.3.4 合资公司模式下权益剩余可采储量的确定
    6.4 不同合同模式权益剩余可采储量分析
        6.4.1 不同计算方法权益剩余可采储量分析
        6.4.2 实例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油藏开发效果评价及井组技术政策界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油藏概况
    2.1 油藏地质概况
    2.2 构造特点
    2.3 沉积特征
    2.4 岩性特征
    2.5 储层特征
    2.6 温度压力系统及流体性质
第3章 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3.1 油藏开发现状
    3.2 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3.3 措施开发效果评价
    3.4 油藏水驱采收率计算
第4章 调整井开发效果评价
    4.1 区块产能水平
    4.2 区块产量与含水变化情况
    4.3 区块产量递减分析
    4.4 调整井产能分析
    4.5 调整井剖面分析
    4.6 调整前后产量与含水变化情况
    4.7 预测结果与调整实施情况对比验证
第5章 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5.1 油藏历史拟合
    5.2 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第6章 井组技术政策界限研究
    6.1 精细油藏井组模型的建立
    6.2 井组历史拟合
    6.3 合理采油速度、采液速度界限研究
    6.4 合理注入参数界限研究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6)交联调剖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优化设计方法
    2.1 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
    2.2 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
第3章 西达里亚三叠系油藏概况
    3.1 储层地质特征
    3.2 开发状况及效果评价
第4章 试验区井组交联调剖优化设计
    4.1 交联调剖机理
    4.2 交联调剖注剂井及层位的优选
    4.3 数值模拟研究
    4.4 交联调剖方案的设计与优化
    4.5 DK15井组经济评价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7)现代经济学中数学的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经济学中数学模型的作用
二、经济学中数学概念解析
三、经济学中数学关系的建立
四、结语

(8)水驱气藏动态特征及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驱气藏水侵识别和动态分析研究现状
        1.2.2 水驱气藏动态储量评价研究现状
        1.2.3 水驱气藏水淹气井复活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及所完成的工作
        1.3.1 研究目标
        1.3.2 技术路线
        1.3.3 本文所完成的工作
第2章 水驱气藏水侵机理与水侵模式研究
    2.1 水驱气藏分类及驱动方式
        2.1.1 水驱气藏的分类
        2.1.2 水驱气藏的驱动方式
    2.2 水驱气藏的水侵机理
        2.2.1 水驱气藏渗流机理
        2.2.1.1 宏观渗流机理
        2.2.1.2 微观渗流机理
        2.2.2 水驱气藏水封机理
        2.2.3 影响水侵的因素分析
    2.3 水驱气藏的水侵模式
        2.3.1 水侵的一般模式
        2.3.2 底水气藏与边水气藏的水侵模式
第3章 水驱气藏水侵早期识别方法研究
    3.1 利用气藏物质平衡原理的水侵识别方法
        3.1.1 水侵体积系数法
        3.1.2 压降曲线法
        3.1.3 视地质储量法
    3.2 利用生产动态资料的水侵识别方法
        3.2.1 产出水特性分析法
        3.2.2 产量变化及井口压力分析法
    3.3 利用生产井测试资料的水侵识别方法
        3.3.1 利用稳定试井资料分析法
        3.3.2 利用不稳定试井资料分析法
        3.3.2.1 径向复合水驱气藏模型
        3.3.2.2 直线边界水驱气藏模型
        3.3.2.3 应用实例
    3.4 利用改进水体影响函数的水侵识别方法
        3.4.1 改进水体影响函数模型的建立
        3.4.2 函数及相关参数的求解
        3.4.2.1 水体影响函数的数值解
        3.4.2.2 相关参数的确定
第4章 水驱气藏水侵动态定量计算方法
    4.1 水驱气藏水体能量评价
        4.1.1 动态法
        4.1.2 简化近似法
    4.2 水驱气藏水侵量的计算
        4.2.1 稳态流法
        4.2.2 非稳态流法
        4.2.2.1 边水驱系统
        4.2.2.2 底水驱系统
        4.2.2.3 线性水驱系统
        4.2.3 Fetkovich法
        4.2.4 动态分析法
        4.2.4.1 图解计算法
        4.2.4.2 改进的物质平衡法
    4.3 改进水体影响函数法分析水驱气藏水侵动态
        4.3.1 基本步骤
        4.3.2 实例分析
第5章 水驱气藏动态储量计算
    5.1 基于气藏物质平衡原理的方法
        5.1.1 压降法
        5.1.2 物质平衡法
        5.1.3 改进的物质平衡法
    5.2 弹性二相法
    5.3 甲型水驱曲线法
        5.3.1 水驱气藏水驱特征曲线理论
        5.3.2 利用甲型水驱曲线预测气藏动态储量
第6章 气井水淹及复活条件分析
    6.1 水侵淹死气井的临界条件分析
        6.1.1 气井水淹原因分析
        6.1.2 井筒内积液高度的判断
        6.1.3 气井淹死的临界条件分析
    6.2 水淹气井复活的临界条件分析
    6.3 水淹气井复活工艺措施研究
        6.3.1 传统的水淹气井复活工艺
        6.3.2 水淹气井复活新工艺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与挖潜研究 ——以卡多夫油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2.1 开发效果评价
        1.2.2 剩余油分布与挖潜方法研究
        1.2.3 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2.1 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筛选与计算方法研究
        2.1.1 天然能量与地层能量保持水平评价
        2.1.2 水驱控制程度
        2.1.3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2.1.4 含水变化规律研究
        2.1.5 水驱效果综合评价参数研究
        2.1.6 注水量评价
        2.1.7 产量变化研究
        2.1.8 储采状况指标研究
        2.1.9 油田采收率评价
    2.2 开发效果评价指标标准研究
    2.3 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2.3.1 权重集的建立
        2.3.2 模糊判断矩阵的确定
        2.3.3 模糊计算与结果识别
第3章 油田地质特征及开发效果评价
    3.1 油田概况
    3.2 油田主要地质特征
        3.2.1 构造特征
        3.2.2 储层特征
        3.2.3 储层沉积相及非均质性
        3.2.4 油层分布特征
        3.2.4 地层流体性质
        3.2.5 油藏类型
    3.3 油田开发历程及现状
        3.3.1 油田开发历程
        3.3.2 油田开发现状
    3.4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
        3.4.1 油田天然能量与地层能量保持水平评价
        3.4.2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评价
        3.4.3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评价
        3.4.4 含水上升规律研究
        3.4.5 水驱效果综合参数评价
        3.4.6 油田注水量评价
        3.4.7 油田产量变化规律评价
        3.4.8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评价
        3.4.9 标定采收率研究
        3.4.10 开发效果总体评价
    3.5 油田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4章 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潜力评价
    4.1 剩余油分类
    4.2 剩余油研究方法
    4.3 宏观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4.4 剩余油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4.5 开发潜力评价
第5章 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5.1 合理井网密度与井距研究
    5.2 合理注采井数比研究
    5.3 合理采油速度研究
    5.4 合理注水量和注采比研究
    5.5 合理井底流压研究
    5.6 合理注入压力研究
    5.7 合理地层保持压力研究
第6章 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筛选与研究
    6.1 调整井网,完善注采系统,提高水驱储量
        6.1.1 细分层系井网
        6.1.2 局部加密调整井网
        6.1.3 高效调整井
    6.2 应用水动力学方法改善水驱效果
        6.2.1 周期注水方法研究
        6.2.2 改变液流方向
        6.2.3 降压开采
        6.2.4 单井吞吐
    6.3 应用配套工艺技术,提高油层的储量动用程度
        6.3.1 双靶定向井技术
        6.3.2 老井侧钻技术
        6.3.3 堵水调剖技术
        6.3.4 分层注水技术
        6.3.5 分层压裂、酸化技术
    6.4 油田整体调整AVS决策技术
        6.4.1 平面非均质性决策系数
        6.4.2 纵向非均质性决策系数
        6.4.3 吸水剖面决策系数
    6.5 AVS决策技术堵水调剖决策方法研究
        6.5.1 堵调判断标准研究
        6.5.2 堵调影响因素判断
        6.5.3 堵调决策流程
    6.6 AVS决策技术堵水调剖决策方法应用
        6.6.1 卡多夫油田维宪层水淹情况
        6.6.2 AVS决策参数计算
        6.6.3 AVS决策结果与分析
    6.7 AVS决策技术储层改造决策方法应用
        6.7.1 卡多夫油田波多尔-卡什尔-维列层开发状况
        6.7.2 储层改造判断标准研究
        6.7.3 储层改造判断参数计算
        6.7.4 AVS决策结果与分析
第7章 方案部署与实施效果评价
    7.1 方案调整思路
    7.2 开发调整方案部署
    7.3 方案实施与效果评价
第8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简历

(10)气藏动态储量预测方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1 物质平衡法
2 试井法求解气藏储量
    2.1 弹性二相法
    2.2 油藏影响函数法 (RIF)
    2.3 气藏探边测试法
    2.4 试凑法
    2.5 压力恢复试井法
3 经验法及其他方法求解气藏储量
    3.1 相关经验公式法
    3.2 产量累计法[1]
    3.3 衰减曲线法
    3.4 水驱曲线法[17]
    3.5 曲线分析法
        3.5.1 Arps递减曲线分析法
        3.5.2 Fetkovich典型曲线分析法
        3.5.3 Blasingame典型曲线分析法
        3.5.4 A-G典型曲线分析法[27]
        3.5.5 重整压力积分典型曲线分析法 (NPI)
        3.5.6 不稳定典型曲线分析法
    3.6 数学模型法
    3.7 其他预测方法
4 结论及建议

四、油田剩余可采储量图解概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 [1]MX气藏水侵特征研究[D]. 秦娟.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2]XX地下储气库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研究[D]. 王永科. 西南石油大学, 2013(06)
  • [3]长庆油田堡子湾南长4+5油层注水效果评价研究[D]. 魏晓杰. 西安石油大学, 2013(07)
  • [4]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储量评估研究[D]. 王忠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4)
  • [5]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油藏开发效果评价及井组技术政策界限研究[D]. 黄祥峰. 长江大学, 2013(03)
  • [6]交联调剖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D]. 陈江. 长江大学, 2013(04)
  • [7]现代经济学中数学的作用分析[J]. 王玉碧. 现代企业教育, 2012(05)
  • [8]水驱气藏动态特征及分析方法研究[D]. 宋代诗雨. 西南石油大学, 2011(05)
  • [9]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与挖潜研究 ——以卡多夫油田为例[D]. 张俊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8)
  • [10]气藏动态储量预测方法综述[J]. 陈小刚,王宏图,刘洪,庞进. 特种油气藏, 2009(02)

标签:;  ;  ;  ;  ;  

油田剩余可采储量图形近似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