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病与人对语言的容错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刘谦[1](2021)在《初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韩伟[2](2015)在《不规范英文文本分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个跨国的国有大型企业,主要产品是盾构机,特别是2007年收购法国NFM公司后,随着盾构机的制造和生产,广大一线员工接触德国、法国、伊朗、巴西等来现场服务人员越来越多;同时也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企业出口产品日益增加,员工走出国门去国外现场服务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经常可以看到在一起研究盾构机或其他产品的制造服务等工作,英文与中文的有效衔接交流显得至关重要,为便于缩短外国服务人员与广大员工的交流和沟通,改善外国人员写英语语句无法辨识的不利因素,决定采用分词技术加以解决,借此推动企业国际化的生产经营工作和现场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高速发展。基于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不规范英文文本分词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针对一些英文输入格式不规范、输入格式和字数受限的、没有明显单词分割标记符的英文文档进行分词,输出结果为带单词分割标记符的英文文档。本文首先进行了中英文分词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分析,在对比了中英文分词的相关性和不同之处后,提出了基于正向最大字符串匹配的英文分词方法,并选择了牛津中阶英语词典作为匹配词库。然后针对这种分词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需求获取和可行性分析。接着对系统的总体框架进行设计,重点介绍了本系统核心模块英文分词功能机器评估方法的详细设计与实现。并简要叙述了其他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以及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在系统的框架和功能初步成型的前提下,通过对系统的测试,对其功能和性能进行了评估,并重点对分词算法的效率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和评估。国外的服务人员和企业员工觉得这个系统很实用,测试表明该系统能满足企业外国服务人员与企业员工有效、高效沟通和交流的需求。
俞理明[3](2002)在《汉语缩略研究 ——缩略:语言符号的再符号化》文中指出缩略是一种普遍的语言变异现象,它从一个词语中,截取其中部分代表形式,来表示这个词语的整体意义,从而产生一个新的语言成分,是一种有效的词汇手段。这是具有整体、单一性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不变情况下,形式发生的单方面变化,这种变化是在语言约定性的制约下,任意性作用的结果。在变化过程中,忽略了词语本身的语义和结构,选用有代表作用的形式,这样的形式从语义和结构上看多为残损、不合理的。代表成分的选择标准是形式上的个性特征,因而从本质上看,在语音、语义、语法诸因素中,选择是从语音形式入手的,语法、语义通过语音形式发生作用。 缩略是语言表达中对句中过于冗长的词语的调整,是语言系统的自我调节。从另一方面看,它不仅是语言使用者贪求省便的结果,也是基于对话中的合作原则和语言符号全息作用,听说双方用少量的形式作提示代替一个本应由复杂形式荷载的内容,避免对话中喧宾夺主,使话语的重心突出。 缩略破坏了原词语的语义结构,带有反规范性,这在原发性的自然缩略中有很明显的表现。但是,随着这种变异的增加,衍生性的故意缩略大量产生,缩略词内部的类化作用,和语言系统规则性的影响,使得缩略有了规则化的倾向,缩略的无理性从表层转入底层,对它的规范也成为可能。 常用的词语在使用中有了整体性,这种整体性使我们忽视了其中的语义和结构,在此基础上形式与意义发生分离性变化,造成了非理结构的词汇成分,直接影响了语言系统的面貌。本文只是这方面研究的一个开端。
李栋臣[4](2000)在《语病与人对语言的容错能力》文中提出
二、语病与人对语言的容错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病与人对语言的容错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2)不规范英文文本分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来源 |
1.2 课题研究成果应用的实际意义 |
1.3 本文的内容及主要工作 |
2 相关技术简介 |
2.1 中文分词技术特点 |
2.2 如何解决分词中的难题 |
2.2.1 歧义及其消除方法 |
2.2.2 新词的识别方法 |
2.3 英文分词技术与中文分词技术的对比 |
2.3.1 分词算法对比分析 |
2.3.2 分词中难题的对比 |
2.4 本章小结 |
3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系统实现目标 |
3.2 系统运行环境 |
3.3 系统的开发环境 |
3.4 功能性需求描述 |
3.4.1 导入文档 |
3.4.2 文档分析 |
3.4.3 导出文件 |
3.4.4 更新词库 |
3.4.5 更新常用词词库 |
3.5 非功能性需求描述 |
3.6 系统术语表 |
3.7 本章小结 |
4 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3 分词功能的设计实现方法 |
4.4 词库更新功能设计 |
4.5 常用单词表更新功能设计 |
4.6 数据库设计 |
4.6.1 单词表的设计 |
4.6.2 常用单词表的设计 |
4.7 分词算法性能评估方法的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5 系统实现 |
5.1 系统编程及数据库实现的工具选择 |
5.1.1 系统编程的工具 |
5.1.2 数据库实现工具 |
5.2 系统总体设计的实现 |
5.3 分词功能的实现 |
5.4 词库更新功能的实现 |
5.5 常用单词表更新功能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及性能评估 |
6.1 单元测试 |
6.2 集成测试 |
6.3 系统测试 |
6.3.1 系统功能测试 |
6.3.2 系统性能测试及评估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汉语缩略研究 ——缩略:语言符号的再符号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序论: |
0.1 引言 |
0.2 缩略研究回顾 |
0.2.1 传统文献中的缩略现象和研究 |
0.2.2 二十一世纪学者对缩略的研究 |
0.2.3 缩略是语言研究中的对象 |
0.3 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
0.3.1 缩略的历史性和普遍性 |
0.2.2 如何界定缩略 |
0.3.3 造成缩略的因素和条件 |
0.3.4 缩略的基本性质 |
0.2.5 缩略形成过程的分析 |
0.3.6 研究缩略的方法和角度 |
0.3.7 缩略词在词汇中的地位 |
0.3.8 从缩略的研究中探讨汉语在历时发展的规则 |
0.4 本项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
0.4.1 历史和断代的统一 |
0.4.2 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
0.4.3 方法的科学性 |
0.4.4 广泛丰富的材料基础 |
0.5 本项研究的意义 |
0.5.1 为汉语词汇分析提出—个新的角度 |
0.5.2 解释某些词的构成 |
0.5.3 为汉语词汇的语源分析提供又一个思路 |
0.5.4 为汉语规范中如何对待缩略词提供参考意见 |
1 缩略的界定 |
1.1 缩略的性质 |
1.1.1 缩略的定义 |
1.1.2 缩略造成的语言单位及其内部结构 |
1.1.3 缩略原形式的词性劝缩略的影响 |
1.1.4 缩略不是文字书写的省约 |
1.1.5 缩略形式不是选用原形式中的语素 |
1.1.6 缩略中汉字的角色 |
1.1.7 缩略形式与原形式中的关系是语音 |
1.2 汉语中非缩略的简略表达方式 |
1.2.1 简称和缩略的关系 |
1.2.2 简约的别名 |
1.2.3 数量指代 |
数量指代的结构 |
数量指代与一般数量词组的异同 |
数量指代与缩略的异同 |
数量指代的性质 |
1.2.4 单音词素构词 |
1.2.5 共名专指和缩略 |
1.2.6 代称和缩略 |
1.2.7 缩略的界限 |
2 缩略的分类 |
2.1 缩略中的主观作用 |
2.1.1 自然缩略 |
2.1.2 故意缩略 |
语用基础上的故意缩略 |
预期缩略 |
超前的故意缩略 |
个别性的故意缩略 |
2.2 缩略代表形式的选用 |
2.2.1 以音素为选用单位的缩略 |
2.2.2 以音节为基础的缩略 |
2.2.3 以语素基础的缩略 |
2.2.4 以下位词为单位的缩略 |
中心词为代表的缩略 |
限定词为代表的缩略 |
其他成词缩略 |
2.2.5 表项缩略 |
表项缩略的特点 |
典型的表项缩略 |
表项缩略与并列语素构词 |
2.3 缩略成型 |
2.3.1 整体缩略 |
混合 |
偏取 |
缺略 |
对应 |
兼并 |
兼顾 |
2.3.2 部分缩略 |
词内部的部分缩略 |
自由组合中的部分缩略 |
缩略后重叠 |
缩略后附加 |
缩略再组 |
2.3.3 缩略后调整 |
缩略调序 |
缩略后文形 |
2.4 缩略的典型度 |
3 缩略的形成原理 |
3.1 语言的符号性 |
3.1.1 词汇是语言符号的基本单位 |
3.1.2 语言符号在表达中的整体特性 |
3.1.3 语言符号的可变性与再符号化 |
3.1.4 语言成分在线性分布上的平衡要求 |
3.1.5 缩略是语言系统中符号的符号 |
3.2 缩略中的任意性作用 |
3.2.1 代表形式选取的非表意原则 |
3.2.2 代表成分表意上的不充分 |
3.2.3 代表成分在结构上的无理性 |
3.2.4 代表成分长度的任意性 |
3.2.5 代表成分在原词语位置上的任意性 |
3.3 缩略成型选择中的多向性 |
3.3.1 同类词语在缩略中的不同变化 |
3.3.2 同一词语缩略结果的多向性 |
3.3.3 同一形式来源的多向性 |
3.3.4 任意性多向性引起的聚合关系错综 |
3.4 缩略中约定性的作用 |
3.4.1 缩略以特定范围人们的语言经验为依托 |
3.4.2 排异作用在有限范围内起作用 |
3.4.3 缩略的使用受它的基础范围限制 |
3.4.4 约定性的趋同作用 |
3.4.5 缩路词受词汇系统的约定影响 |
3.4.6 约定作用在长度上的表现 |
3.5 缩略代表形式选择中的语音作用 |
3.5.1 词语的语音结构 |
3.5.2 汉语词重音的分布 |
汉语词重音的特点 |
后重的表现 |
语流中常用词语前重倾向 |
固定词语内重音递降 |
语法重音 |
聚合比较重音 |
3.5.3 音素的响度 |
元音和辅音的响度 |
声调的响度分析 |
音节的响度 |
3.6 缩略代表形式选择中的环境作用 |
3.6.1 语言环境中的个性选择 |
个体异性性 |
个性特征的整体性 |
个性特征的相关性 |
个性特征的局域性 |
3.6.2 社会环境选择 |
行业范围 |
地域范围 |
知识范围 |
语境平面的交叉 |
特定环境的支持 |
3.6.3 缩略的时间因素 |
缩略词的时效性 |
共时条件下的类比缩略 |
异时条件下的类同缩略 |
异时条件下的异取缩略 |
先行的缩略形式排斥后来的同形形式 |
3.7 缩略的心理机制 |
3.7.1 语言交流中听说双方的心理关系 |
3.7.2 语言交流中说话人的省便心理 |
3.7.3 语言交流中受话人的能动作用 |
4 缩略的规则 |
4.1 发生缩略的词语的特点 |
4.1.1 固定性和紧密性 |
4.1.2 长度和累赘感 |
4.1.3 高使用率和高熟悉度 |
4.2 缩略选择中的语音作用 |
4.2.1 音素缩略的语音特点 |
重-重语音结构的音素缩略 |
重-轻语音结构的音素缩略 |
4.2.2 双音词语缩略的语音特点 |
聚合重音 |
取前和取后 |
4.2.3 表项缩略的语音特点 |
4.2.4 多音节缩略的语音特点 |
4.3 词汇层面的缩略自然选择规则 |
4.3.1 语序选择 |
首词优先 |
首字优先 |
末字末词的采用 |
4.3.2 长度选择 |
双音化 |
三音形式 |
四音形式 |
4.3.3 类比舍去 |
4.3.4 先入为主 |
4.3.5 结构和语义字义作用 |
缩略中的结构影响 |
缩略中的语义和字义影响 |
4.4 故意缩略的选择规则 |
4.4.1 有理化倾向 |
4.4.2 类比采用 |
4.4.3 语义重心选择 |
4.4.4 表意倾向 |
4.4.5 心理选择 |
4.5 缩略的过程 |
4.5.1 缩略的基础单位 |
4.5.2 缩略规则的作用 |
4.5.3 缩略的形成模式 |
4.5.4 缩略与词义感染 |
感染的含义 |
汉语研究中的词义感染说 |
词义感染说的构成模式分析 |
缩略说与词义感染说的分歧 |
5 缩略的运用 |
5.1 缩略形式的发展 |
5.1.1 缩略形式的成词 |
5.1.2 复音缩略词的分析化 |
5.1.3 缩略成分的再缩略 |
5.1.4 缩略的返原变化 |
5.1.5 缩略词的偏义现象 |
5.1.6 缩略词的意义发展 |
5.2 缩略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
5.2.1 缩略对汉语词汇资源的利用 |
5.2.2 缩略造成新的词汇形式 |
5.2.3 缩略形成新语素 |
5.2.4 缩略对词汇聚合的影响 |
5.2.5 无原型的缩略词 |
5.2.6 缩略在汉语基本词汇中的影响 |
5.3 缩略的修辞作用 |
5.3.1 使话语简洁省便 |
5.3.2 保持词句结构平衡 |
5.3.3 平俗慢易 |
5.3.4 委婉避忌 |
5.3.5 圈内色彩 |
5.3.6 满足创新心理 |
5.3.7 同形双关 |
5.4 缩略词的运用现状 |
5.4.1 缩略的社会基础 |
5.4.2 缩略词的广泛性 |
5.4.3 缩略的积极运用 |
5.4.4 缩略为交际和表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
5.5 缩略的规范 |
5.5.1 从规范角度看缩略 |
5.5.2 缩略是非的判定 |
5.5.3 后行规范 |
5.5.4 先行规范 |
5.5.5 缩略理论的研究和知识普及 |
6 余论 |
6.1 词语形式的个别变化 |
6.2 跨层次凝合词 |
6.3 层次内偏合词 |
6.4 隐缺词 |
6.5 非理仿词 |
参考文献 |
(4)语病与人对语言的容错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 对病句上下文的理解。 |
2. 对文章所论述的对象的了解。 |
3. 自身的文化素质 |
四、语病与人对语言的容错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研究[D]. 刘谦.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不规范英文文本分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韩伟.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3]汉语缩略研究 ——缩略:语言符号的再符号化[D]. 俞理明. 四川大学, 2002(02)
- [4]语病与人对语言的容错能力[J]. 李栋臣. 语文建设,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