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控制系统到一类 p 范式的无反馈转换

非线性控制系统到一类 p 范式的无反馈转换

一、非线性控制系统无反馈转换为一类p-范式(论文文献综述)

王欢[1](2021)在《基于约束问题的随机非线性切换系统有限时间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秦亚敏[2](2021)在《轻工企业研发行为与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轻工业作为传统产业,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稳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保障轻工业的繁荣发展对内具有满足内需、增加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助力乡村振兴等重要意义,对外具有扩大出口、稳定外汇、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等重要作用。目前,就轻工产品的生产、出口或消费,中国已成为世界轻工业大国。但是,中国的大多数轻工业产品都位于产业链的下游,在国际市场中也属于较为低端的产品,一些行业的基本技术和设备仍需从国外进口。消费者需求的持续增长在供应体系落后的同时造成了“产能过剩”和“国内需求不足”的现象。未来,我国轻工业的发展必须从“轻工业大国”向“轻工业强国”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型升级,就必须重视科技创新。轻工产业的科技创新需要依赖行业内各轻工企业的研发行为来实现。产业组织理论中,何种类型的市场结构更有利于研发创新,有着不同的观点,关于研发行为如何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研究也很少。为了搞清这一问题,本文将以我国的轻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依托产业组织理论对轻工企业的研发行为与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作用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这不仅是对相关理论的延续与深化,也对推动我国轻工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围绕轻工业企业的研发行为与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作用关系,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是:首先,对核心要素研发行为、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进行界定和度量,基于研发投入强度和技术进步率分别度量了企业的研发行为,研发投入强度即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营业收入的占比,技术进步率是通过不仅适用于宏观数据、也适用于企业微观数据的非参数生产前沿面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DEA-Malmquist方法进行测算,再通过加权汇总的方法获取行业技术进步率数据。市场结构的度量采用反映市场或者是行业之中所有企业规模的集中度指标(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也称HHI指数),测算了我国轻工业2007~2018年的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度量,采用的是利润率指标,它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指的是经济利润,即净利润与自有资本的比值。该利润率比值越高,市场绩效越差。其次,建立Tobit模型考察市场结构对企业研发行为的作用关系,同时分析了市场结构作用于研发行为时多元化的中介作用机制和高管权力的调节作用机制。再者,考察了研发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不仅整体考察了研发行为产生的技术进步与市场结构的关系,还分行业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最后,分析研发行为带来的技术进步对行业市场绩效的影响,用门限回归模型验证了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发现存在市场结构门限效应。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如下所述:(1)将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纳入“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分析范式。我国轻工行业的市场结构的竞争程度正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市场结构作用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多元化中介作用机制中,企业的多元化程度会随着市场结构垄断性的增强而增加,研发投入强度随着企业多元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市场结构作用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高管权力调节作用机制中,高管权力越大,市场竞争程度越高对研发投入强度的促进作用越大。(2)构建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完整分析框架。不仅分析了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中研发投入的影响,还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会随着市场垄断程度的增强而降低。轻工行业技术进步率增加时,市场结构的垄断程度增加,但不排除行业差异。技术进步率提高会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甚至垄断地位。市场结构的垄断程度较高时,技术进步率对市场绩效的作用是负向且显着的。通过构建非线性模型发现了单一市场结构门限值。当市场结构HHI指数大于0.146时,技术进步表征的研发行为使利润率表征的市场绩效较差。(3)全面衡量了轻工企业的市场结构、研发行为与市场绩效。轻工行业涉及广泛,论文采用18个细分行业2007~2018年轻工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全面的考察了轻工行业的市场结构、研发行为与市场绩效。对把握我国轻工业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轻工业研发投入强度不高,技术进步率对轻工业生产率变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轻工企业在现有技术的应用、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企业的管理水平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我国轻工业整体的HHI指数在统计年份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垄断性最高,其次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的竞争性最强,其次为专用设备制造业。轻工行业利润率水平存在差异,酒、饮料和精茶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利润率水平领先,其市场绩效水平较低。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自行车、助动车及非公路休闲车制造业等行业利润率都低于轻工业平均利润率,有较高的市场绩效水平。综上所述,本文构建了轻工企业研发行为与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完整分析框架。在三者的作用机制中,既存在相关变量的中介和调节机制,也存在由于行业、市场结构特点不同导致的相关作用机制的差异。最后,本文为中国轻工业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政府要营造鼓励、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创新的良好环境,妥善处理反垄断与保护创新的协同发展关系;轻工企业应通过研发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适度开展多元化经营、积极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助力中国轻工业创新驱动发展。

王婧[3](2020)在《伪随机动态测试信号建模与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方法》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间的矛盾,能源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发生了重大变革,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我国能源生产与利用方式在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也为电能的准确计量带来了挑战。电网供给侧可再生新型能源大规模发电,其输出功率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间歇性和随机波动性。需求侧大功率非线性动态负荷的广泛应用,导致负荷电流表现出复杂的快速随机动态波动特性,进而引起电能表电能计量严重超差。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以非线性动态负荷使用为主的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7.1%,因而,由动态负荷信号快速随机波动所导致的电能计量1%的误差就可能造成几十亿元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外缺少对快速随机波动条件下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的测试理论与技术。本文以上述国家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发现并提炼出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的科学问题,研究探索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研究分析电网中实际动态负荷信号的典型本质特性,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的电能表误差测试信号模型无法反映实际动态负荷信号快速随机波动特性的问题,建立了一种新的畸变波形m序列伪随机动态测试信号结构化参数模型,并研究了此类信号的产生方法,所提出的测试信号模型满足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信号建模的要求,为开展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2)为提高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的测试效率,根据压缩感知理论中的测量矩阵线性编码调制理论,采用结构化方法,构建正交伪随机测量矩阵,通过矩阵映射产生正交伪随机幅度调制函数,建立畸变波形正交伪随机动态测试信号模型。使其在反映实际电网中动态负荷典型本质特性的同时具备紧凑性,提高了电能表动态误差的测试效率。解决了压缩感知理论在工程领域应用的难题。(3)针对国内外电参量测量领域广泛使用的窗函数卷积算法在快速随机动态条件下测量准确度明显降低的问题。基于压缩检测信号处理理论,分析离散畸变波形伪随机动态瞬时功率测试信号的频域稀疏性,通过构建最小误差有功功率检测滤波器,提出了动态电能量值准确测量的非交叠移动压缩检测(Nonoverlapping moving compressive measurement,NOLM-CM)算法,在仿真与实验条件下,验证了 NOLM-CM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为智能电能表在快速随机动态条件下的电能量值准确测量提供指导。(4)针对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在所提出的两类畸变波形伪随机动态测试信号模型的基础上,定义测试信号的游程似然函数,建立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的似然函数间接测试方法,解决了从动态参考电能量值到稳态参考电能量值的溯源问题。其次,搭建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系统,实验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畸变波形伪随机动态测试信号和电能表动态误差似然函数间接测试方法的有效性,且测量不确定度显着降低。本文从理论研究到仿真分析,再到实验验证,形成了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的完整理论体系,解决了测试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对保证快速随机动态波动条件下电能的准确计量与公平交易,促进电能替代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宁[4](2020)在《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行为与公司财务困境》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令世人惊叹,曾经取得的成绩也令人瞩目,但近些年来却暴露出压力上升和风险加大的迹象。有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上市公司业绩不佳,部分公司商誉减值幅度大且亏损严重。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规律是不变的。因此,可以说内部管理层制定的各项经营决策决定了公司的生死存亡,那么管理层自身的能力和行为特征以及经营决策的具体内容就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将管理者过度自信作为起点,研究管理者心理偏差如何通过投资行为影响公司财务困境。自信是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自信的人有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激励人们推动事物向预期的方向发展,主观上的努力往往会大大提升成功的概率。根据优胜劣汰的观点,自信的人勇于创新、敢于接受挑战,从而增加成功的机会,所以更具有生存的竞争优势。但是,当自信的人们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沉浸于自己自信、果断、高效的决策所带来的成就感,自我肯定的认知不断强化,最终形成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随着行为金融学的深入发展,研究者认为心理因素会阻碍决策者理性行事,导致实践中出现两个阻碍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行为障碍,一个存在于公司内部,是管理者由于认知缺陷和情感影响而犯下的错误所带来的成本或价值损失;一个存在于公司外部,源于分析师和投资者的行为错误。公司内部的行为障碍直接影响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决策执行的后果,从而出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投资决策、投资决策影响财务困境的传导路径。本文首先在第2章中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财务困境、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投资行为对财务困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其中重点关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财务决策尤其是投资决策的影响以及财务困境成因的实证研究。此外,为配合后文关于中介效应研究假设的检验,对该问题涉及到的已有文献做必要梳理,为明确中介效应分析法对本文研究的适用性提供依据。第3章从行为金融的角度研究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因,重点讨论管理者过度自信和公司财务困境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相对于理性公司而言,过度自信公司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盈利能力、公司治理水平和营运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缓解财务困境,而投资机会、管理层持股会使财务健康状况恶化。对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指标,文章在稳健性检验部分通过实证分析排除了管理层增持股票的其他潜在解释,包括内部消息、历史业绩、风险偏好和信号传递,证明该方法是稳健的。第4章从投资规模的角度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财务困境之间的作用机理,具体分为过度投资和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两个问题。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首先,当公司处于较为宽松的内外融资环境时,相对于理性公司而言,管理者过度自信公司更容易出现过度投资的现象;但在融资条件较为恶劣的环境下,虽然获取资金的成本较高,但管理者自信投资项目未来的高收益足以弥补融资成本,且自身控制风险的能力可以确保高收益的实现,因而投资水平并未相应降低,没有呈现出显着的投资不足。其次,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公司,相对于内部现金流上升的情况而言,内部现金流下降时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会变弱,即内部现金流下降并未带来投资规模相应下调,投资规模出现向下调整粘性,从而出现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非对称现象,而该现象在融资约束环境下虽然变弱但仍然存在。最后,过度投资现象和投资规模向下调整粘性即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非对称现象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财务困境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第5章选择多元化经营的视角,从投资方向的角度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财务困境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首先,相对于理性管理者而言,过度自信管理者更易选择多元化经营,且多元化经营程度更深,体现为过度自信管理者选择多元化经营的概率更高、当年出现新增收入来源的可能性更大、经营涉及的行业数目更多、赫芬达尔指数更小、熵指数更大,总体显示出过度自信管理者的扩张欲望。其次,相对于单一经营而言,多元化经营的公司更易陷入财务困境,表现为行业数目越多、赫芬达尔指数越小、熵指数越大则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越高。为进一步证实这个结论,文中对决策实施前后的不同时段进行区分,从时间序列的角度证明相对于多元化决策实施之前的财务状况而言,上市公司在决策实施之后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再次,如果公司在进入样本期之前是单一经营的状态,那么相对于经验丰富的多元化经营公司而言,这种公司在首次实施多元化决策之后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更高,在重复经历中汲取经验的学习能力是不同多元化行为产生差异化影响的原因。第四,多元化经营决策尤其是单一公司多元化一次的行为,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财务困境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第五,过度自信管理者实施多元化决策后陷入财务困境并至少持续三年,而理性管理者实施多元化决策后并不会陷入财务困境。第6章选择并购决策的视角,从投资行为的角度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财务困境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首先,相对于管理者理性的公司而言,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公司更易选择并购活动,而且连续并购的可能性更大、并购活动更频繁。其次,管理者过度自信公司更易选择非相关并购、跨地域并购,在并购时更易选择现金支付,而且会支付更高的并购溢价。进一步分析发现过度自信管理者往往忽视非相关并购交易资源整合的难度以及跨地域并购伴随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确定支付方式时不能充分考虑公司内部资源和所处市场环境,在确定交易金额时又夸大标的公司的潜在价值,从而不可避免的给出过度支付。再次,管理者过度自信公司的并购行为更易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最后,并购行为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财务困境关系中发挥的部分中介作用是显着的,管理者过度自信通过不恰当的并购行为间接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具体体现为非相关并购的中介效应、跨地域并购的中介效应、支付方式不当的中介效应和并购溢价过高中介效应。其中支付方式不当的中介效应体现为主并公司由于过高估计并购后资源整合带来的收益,在存有融资约束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用现金支付,进而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

赵刚[5](2020)在《非线性压制与抗干扰受限控制方法研究及其在热工过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热工过程普遍具有较强非线性,并存在着广泛的不确定性。目前大多数基于模型的热工过程先进控制主要研究被控过程的设定值跟踪控制问题,但较少涉及对热工过程中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直接处理,且缺少对整个闭环系统的稳定性理论分析。论文从热工过程非线性的处理和不确定性的实时估计补偿两个方面进行典型热工过程非线性压制和抗干扰受限控制方法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如下:(1)针对一类参数未知但有界的典型不确定非线性系统,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齐次系统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压制的鲁棒非线性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将传统的齐次度理论拓展到了区间范畴,给出了时变参数应该满足的区间边界条件,构建了一种带有区间数的Lyapunov函数,递归实现控制器的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解决一类参数时变但有界条件下的典型非线性热工过程调节控制问题。(2)针对一类存在不确定性干扰的典型非线性热工过程,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抗干扰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滑模观测器的抗干扰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对象标称模型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利用高阶滑模观测器估计各状态/输出通道中的集总干扰,并在状态反馈通道中引入集总干扰估计以补偿干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未知集总干扰进行精确估计,且整个闭环控制回路具有较快的跟踪控制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同时干扰观测器具有不牺牲标称控制性能的特点。(3)针对一类同时存在不确定性干扰且控制作用受限的典型热工过程,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估计与独立模型策略的滚动Galerkin最优控制方法以及一种基于高阶滑模干扰观测器的滚动Galerkin最优抗干扰控制方法。前者主要解决状态不可测和输出通道存在常值扰动时的跟踪控制问题,而后者则可解决状态不可测且导数有界干扰存在于不同通道的跟踪控制问题。与前者相比,第二种方法同时兼顾了不确定干扰以及跟踪控制性能,实现了不确定干扰条件下闭环最优控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控制方法均能够在满足控制作用受限条件下的参数跟踪控制问题,相比于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实用性更为广泛。

武志勇[6](2020)在《汇率变动、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当前国际经贸环境异常复杂,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扰乱了多边经贸合作的良好秩序,全球汇率市场剧烈波动,进一步增加了外汇市场的不确定性,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变动将成为常态,加之技术变革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中国企业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在企业国际化向纵深发展过程,受到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影响也逐步加深,特别是汇率变动必然影响企业生产运营,影响企业绩效,进而影响企业价值。中国企业只有积极把握当前的“创新驱动”战略机遇期,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驱动价值增长,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做大做强,提升国际竞争力。基于此背景,本文结合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对汇率变动、创新投入与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企业国际化理论、创新理论、价值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上,实证分析结论为我国企业更好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参考。论文按照问题提出→理论梳理→机理分析→实证检验→对策建议的逻辑开展研究。首先,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汇率变动、国际化程度、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和企业价值进行了内涵界定;分析了国际化企业价值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构建汇率变动、创新投入与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框架,以统领下文。其次,分别从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的影响机理、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此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之一,为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指导。第三,采用heckman两步法实证检验了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作用。采用多指标法测定了样本的融资约束指数,将其作为调节变量纳入到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影响模型中,研究得出:汇率变动与国际化企业的创新投入负相关;融资约束在二者关系中起显着负向调节作用;国际化程度与创新投入呈倒U型关系;行业竞争程度与国际化企业的创新投入负相关。第四,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得出结论:当期创新投入负向影响企业价值,滞后期的创新投入才起到促进作用。并进行了分组对比分析,采用门槛效应模型分组对比验证了创新投入以国际化程度为门槛对企业价值存在着非线性促进作用。第五,采用逐步回归法实证检验了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得出结论:我国的国际化企业存在着显着的外汇风险暴露,汇率变动反向影响企业价值;使用外汇衍生工具能对冲汇率变动风险,能正向调节汇率变动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本期创新投入在汇率变动与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关系中起到遮掩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本期和滞后1期创新投入又进行了分组双重中介检验。最后,根据机理分析和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以构建有效的汇率风险预控机制和科学有效的持续创新机制为重点的相关对策建议。

师路欢[7](2019)在《具有输出约束的非线性切换系统输出反馈自适应控制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非线性切换系统在控制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切换系统是由切换规则有机结合起来的有限个子系统的集合.许多现代工业过程都显示出切换和混杂的特性,并且存在诸如未建模动态、输入输出和状态约束、控制增益符号未知及外部扰动等多种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性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甚至导致系统不稳定.目前,针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非切换系统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具有不确定因素影响的切换系统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因此,研究具有未建模动态和输出约束的非线性切换系统的自适应控制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将动态面控制方法与非对称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K滤波器和Nussbaum函数相结合,对几类具有未建模动态和输出约束的非线性切换系统提出了三种自适应动态面控制方案.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针对一类含有未建模动态和时变输出约束的输出反馈非线性切换系统,设计了基于公共Lyapunov函数法的动态面控制策略.使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估计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未知连续函数;通过设计K滤波器解决状态不可测量的问题,未建模动态则由构造的可测动态信号处理;引入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设计自适应控制器来实现对输出的约束.通过稳定性分析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案使得跟踪误差收敛到原点附近,并且输出保持在约束范围之内.最后通过数值算例仿真证明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第二,论文针对一类含有输出约束和状态及输入未建模动态的输出反馈非线性切换系统,提出了基于多Lyapunov函数法的自适应动态面跟踪控制方案.利用非线性映射将具有约束的复杂切换系统转换为无约束系统;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逼近控制器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未知连续函数;引入正则化信号对输入未建模动态进行约束,从而克服输入未建模动态对系统的影响.通过对各个子系统分别设计Lyapunov函数并采用动态面控制方法保证Lyapunov函数都是单调不增的,使得整个系统在切换下保持稳定;理论分析证明闭环系统所有信号半全局一致终结有界,最后仿真例子证明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第三,研究了一类含有状态未建模的增益符号未知的非线性切换系统在任意切换信号下的预设性能控制问题.分别构造辅助动态信号处理不同子系统的未建模动态,并对各个子系统的未知项分别进行神经网络逼近;利用Nussbaum函数的定义及引理解决控制增益符号未知的问题;引入性能函数和误差转换器将系统的预设性能指标转换为稳态指标.基于多Lyapunov函数法构造多个李雅普诺夫函数并分析证明闭环切换系统所有信号半全局一致终结有界.数值仿真例子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徐玉杰[8](2018)在《多动力定位船避碰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海上作业任务越来越复杂,多艘动力定位(Dynamic Positioning,简称为DP)船协同作业日益成为一种常见的作业模式,协同作业船舶之间的碰撞会为安全作业带来隐患,因此研究协调作业中的避碰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一般的避碰问题不同,在协同作业避碰问题中,考虑避碰目标的同时要兼顾其它控制目标,这就使得协调避碰变得更加复杂。另外,船舶之间的水动力干扰、通讯形式、避碰区域形状等因素也会对避碰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围绕动力定位船作业过程的避碰问题,针对多艘动力定位船在不同作业任务下的避碰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针对多艘动力定位船在海面近距离作业出现“船吸”现象,提出了相遇和追越条件下的船间水动力干扰的简化计算模型,建立了考虑船间水动力干扰的DP船避碰运动模型。通过势流理论分析出船间水动力干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水池实验数据,利用多变量非线性回归法研究了精度较高、具有实时性的水动力干扰计算方法。将估算的水动力干扰叠加到单船的运动模型上,进行水动力计算误差估计,通过模型变换得到考虑水动力相互干扰的DP船运动模型,为后续抑制干扰复合控制提供了基础。其次,针对具有无向平衡通信拓扑图的多DP船的编队避碰问题,基于无源同步理论,采用导航函数法,提出了基于无源导航函数的避碰控制方法。基于DP船的运动学模型,设计了无局部极小值的导航函数避碰算法,分析了其收敛性和控制输入的有界性。考虑船舶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设计了无源导航函数编队框架,并基于分散式导航函数,提出了无源避碰队形的误差函数,实现了 DP船收敛于期望的队形。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的避碰算法保证避碰的同时,还能够控制船舶收敛于期望队形。再次,针对DP船绕平台近距离作业非圆形避碰区域问题,提出了基于光滑阶跃函数的连续避碰控制算法。建立椭圆与圆最近距离的计算模型,分析了椭圆之间的最近距离和椭圆与圆之间最近距离的关系,得到带有椭圆形避碰区域的DP船之间最近距离的计算模型。通过光滑阶跃函数构造了作用范围可设的避碰势函数,利用光滑阶跃函数的性质结合反步法得到每条船的避碰控制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的协调避碰控制算法在椭圆形避碰区域下的有效性。最后,针对多DP船舶搜救问题,研究了包含避碰控制的多个控制目标切换策略的分散式零空间行为(Null-Space-Based)的避碰控制方法。设计了分层避碰控制结构,在监督层引入有限状态机,提出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动作切换策略,在动作层为了保证搜救任务函数收敛,提出基于任务函数的分散式NSB导引算法,并设计了底层滑模控制器。基于任务函数的NSB分散式避碰控制方法实现了多DP船搜救过程中的避碰和任务函数的收敛,仿真结果也验证了所提分散式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穆文奇[9](2017)在《建筑企业动态能力对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研究 ——基于战略路径演化的视角》文中提出建筑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十几年来产值规模一直不断扩大,特别是近年来受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和人口红利优势等因素的支撑,建筑市场一片繁荣。伴随着建筑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企业的规模也迅速膨胀,目前其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宏观战略政策的拉动作用,以及我国建筑业传统粗放型的低成本资源和劳动力投入。但是随着"十二五时期"末,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平稳增长新阶段,建筑市场进一步趋于全球化,建筑企业靠长期"规模经济"所建立起来的传统竞争优势在逐步被侵蚀,亟需寻找一条充满新动力的发展路径,迅速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的方向进行转型升级,但在此关键节点,很多建筑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实践中却不乏失败与挫折,很多甚至只能流于纸面。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建筑企业受其战略路径依赖性影响过于强烈,不能有效形成适于自身发展并适应外部不确定性环境趋势的新战略路径,从而也就无从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形不成在"日历时间轴"上的持续竞争优势。动态能力理论为解决这种问题应运而生,但是目前关于动态能力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于验证其与竞争优势的作用关系,具体作用机理以及作用时机却始终处于"黑箱"之中,这也就成为本研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研究首先从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历程出发,总结提炼了建筑企业纵向发展的每个阶段中路径依赖特性的具体表现,继而深入归纳了建筑企业在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方面的共性路径依赖特性,并提出该三方面路径依赖的不利影响是由企业对应的动态能力不强所致;其次,从演化观的视角出发,深入解析建筑企业在"逻辑时间轴"上的战略路径演化周期,研究动态能力在各阶段发挥作用的主要构成维度应如何克服无效路径依赖以实现惯例的更新和竞争优势的形成,从而提出动态能力的五维度体系,即感知判断能力、学习吸收能力、试错匹配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战略柔性能力等五个构成维度,并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仿真和验证;再次,由于环境不确定性的主观意义存在,加之在战略决策过程中充满了非理性的企业因素,因而在"日历时间轴"上动态能力可能对建筑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根据过去的研究提出动态能力、持续竞争优势和路径依赖三者之间此消彼长的线性作用假设,同时结合以上两方面不确定性因素提出动态能力的相关维度(感知判断能力、试错匹配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对竞争优势具有"倒U型"作用关系假设,并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做了假设。进一步,本研究结合建筑企业的特点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设计了变量的测量量表并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6次不同条件的结构方程模型试验确定了拟合优度最佳的模型,以此为基础实证检验了本研究的主要假设,得到的结论有:1)建筑企业动态能力的各构成维度对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各有不同,学习吸收能力与战略柔性能力对持续竞争优势具有显着的线性促进作用;感知判断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对竞争优势具有拟合正向抛物线上升段(正U型)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而逐步强烈;而试错匹配能力对持续竞争优势则具有"倒U型,,的不确定性作用;2)路径依赖性在建筑企业动态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中存在显着的中介作用,即在"日历时间轴"情境下,建筑企业动态能力通过对路径依赖的打破实现持续竞争优势的基本逻辑是成立的。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运用了分层面的新逻辑视角对建筑企业动态能力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创新性地从分层面的两条主导逻辑视角对建筑企业动态能力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即由"持续竞争优势"的概念出发分别研究"逻辑时间轴"层面建筑企业动态能力对"竞争优势,,形成的作用和"日历时间轴"上建筑企业动态能力对"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2)发现了动态能力相关维度与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研究提出了影响决策条件的两个非理性因素,同时将环境不确定性的主观意义引入动态能力的系统范围内,结合这两种因素创新性提出了动态能力的相关维度与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非线性假设并予以验证,得出建筑企业动态能力体系中的三个维度与竞争优势的非线性关系,这拓展了建筑企业动态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作用关系的研究空间。3)明确了建筑企业动态能力推动战略路径调整的"作用时机"。本研究对目前动态能力研究中的一个空白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期望绩效差"、"差异阀值"等概念,并建立了决策公式,明确了建筑企业动态能力推动战略路径调整的作用"时机"的同时,拓展了关于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空间。4)明确了建筑企业动态能力推动战略路径调整的"作用机制"。目前关于动态能力的研究中鲜有学者将路径依赖特性提高到重要的研究位置,本研究从路径依赖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切入,基于建筑企业独特的发展路径提出了其路径依赖的特点并从战略路径演化周期出发提出了建筑企业动态能力构成体系,整个研究过程紧密围绕建筑企业发展中最深层次的路径依赖问题展开,丰富了建筑企业动态能力机制的研究视角及动态能力在建筑行业的应用研究。

赵东[10](2016)在《基于模型的二维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文中提出随着生产实践过程的规模化、复杂化以及对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等方面要求的持续提高,系统安全性成为一个至关重要且需要妥善对待的问题。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正好能够很好地应对由故障引发的严重的安全性威胁,保证系统性能,因而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对该技术的研究成为热点问题,并涌现出大量先进的技术和成功的应用成果。二维(2D, two-dimensional)系统在批次过程、图像处理等实际过程中广泛存在,且.2D系统理论能够被用来方便地解决很多具体问题。然而,由于2D系统自身复杂性和困难性,针对2D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研究成果较少,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因而,本文基于模型对2D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展开研究,以解除故障对2D系统安全性带来的威胁,满足实用需求。具体工作和成果包括:第二章到第四章主要研究了2D时不变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问题。其中,基于奇异系统方法观测器,第二章给出了2D线性系统的状态和故障同时估计的结果。利用矩阵秩理论以及2D系统稳定性理论,深入分析并给出了可以同时估计状态和故障的观测器渐近稳定和一致最终有界的充分必要性条件;在此基础上,在论文中给出了实用的观测器设计方法。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类满足Lipschitz非线性约束的带系统扰动的2D非线性系统的传感器故障重构与补偿问题。基于LMI技术,给出了故障重构观测器全局渐近稳定和满足H∞性能指标的充分性条件以及增益矩阵的解,并将重构出来的故障用到容错控制中去。第四章研究了带系统扰动和变状态时滞的2D系统的传感器故障主动容错控制问题。在时域范数框架下,首先给出了给定误报率时最大化故障检测率意义下的2D系统集成故障诊断模块的设计;进而,依据故障诊断模块给出的故障信息,完成控制器重构,实现传感器故障主动容错控制。第五章和第六章考虑了2D时变系统的故障诊断问题。其中,第五章依据线性估计和Krein空间理论,给出了带确定性扰动和故障的2D线性时变系统的H∞故障估计的结果。论文一并给出了故障估计器存在的充分必要性条件以及对应的解析解。第六章针对带随机噪声的2D时变系统,给出了无偏最小方差意义下的状态和/或故障估计的结果。利用无偏最小方差的定义,将估计器设计问题转化为以估计器增益矩阵作未知数的线性矩阵方程的求解问题,进而给出了估计器存在的充要条件以及估计器增益的解析解。

二、非线性控制系统无反馈转换为一类p-范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线性控制系统无反馈转换为一类p-范式(论文提纲范文)

(2)轻工企业研发行为与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市场结构对研发行为作用关系的研究动态
        1.2.2 研发行为对市场结构作用关系的研究动态
        1.2.3 研发行为对市场绩效作用关系的研究动态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
2 相关基础理论分析
    2.1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
        2.1.1 “S-C-P”理论框架
        2.1.2 企业策略性行为理论
    2.2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的分析
        2.2.1 内生增长理论
        2.2.2 技术创新理论
    2.3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的分析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公司治理理论
    2.4 研发行为与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作用机制分析
3 轻工企业研发行为、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测度
    3.1 研发行为测度
        3.1.1 研发行为测度方法
        3.1.2 轻工企业研发行为测度
    3.2 市场结构测度
        3.2.1 市场结构测度方法
        3.2.2 轻工行业市场结构测度
    3.3 市场绩效测度
        3.3.1 市场绩效测度方法
        3.3.2 轻工行业市场绩效测度
    3.4 本章小结
4 市场结构对企业研发投入作用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假设
        4.1.2 变量定义
        4.1.3 模型设定
    4.2 样本与数据说明
        4.2.1 样本说明
        4.2.2 数据来源
    4.3 描述统计
        4.3.1 变量描述统计
        4.3.2 高管权利变量描述统计
    4.4 相关性分析
    4.5 回归结果分析
        4.5.1 市场结构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4.5.2 多元化在市场结构与研发投入间的中介作用
        4.5.3 高管权力在市场结构与研发投入间的调节作用
        4.5.4 稳健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5 企业技术进步率对市场结构作用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设计
        5.1.1 研究假设
        5.1.2 变量定义
        5.1.3 模型设定
    5.2 样本与数据说明
        5.2.1 样本说明
        5.2.2 数据说明
    5.3 描述统计
        5.3.1 变量描述统计
        5.3.2 按是否为重污染行业对比分析
    5.4 相关性分析
    5.5 回归结果分析
        5.5.1 技术进步率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5.2 非重污染与重污染行业技术进步率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5.3 不同行业技术进步率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5.4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6 市场结构门限特征下技术进步率对市场绩效作用的实证分析
    6.1 研究设计
        6.1.1 研究假设
        6.1.2 变量定义
        6.1.3 模型设定
    6.2 样本与数据说明
    6.3 描述统计
    6.4 相关分析
    6.5 门限模型估计结果
    6.6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与参编教材

(3)伪随机动态测试信号建模与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动态负荷典型特性的研究现状
        1.3.2 电力系统负荷建模的研究现状
        1.3.3 电能表误差测试的研究现状
        1.3.4 压缩感知理论的研究现状
        1.3.5 电参量测量算法的研究现状
    1.4 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不足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论文体系结构
第二章 大功率动态负荷信号典型本质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动态负荷概述
    2.3 电气化铁路负荷信号的典型本质特性分析
        2.3.1 宏观时间尺度电气化铁路负荷典型本质特性分析
        2.3.2 微观时间尺度电气化铁路负荷典型本质特性分析
    2.4 电弧炉负荷信号的典型本质特性分析
        2.4.1 宏观时间尺度电弧炉负荷典型本质特性分析
        2.4.2 微观时间尺度电弧炉负荷典型本质特性分析
    2.5 大功率动态负荷信号典型本质特性的总结
    2.6 小结
第三章 畸变波形m序列伪随机动态测试信号建模
    3.1 引言
    3.2 现有的电能表误差测试信号模型
        3.2.1 常用的测试信号
        3.2.2 稳态测试信号模型
        3.2.2.1 正弦稳态测试信号模型
        3.2.2.2 非正弦稳态测试信号模型
        3.2.3 动态测试信号模型
        3.2.3.1 正弦包络调幅动态测试信号模型
        3.2.3.2 梯形包络调幅动态测试信号模型
        3.2.3.3 调频动态测试信号模型
        3.2.3.4 调相动态测试信号模型
        3.2.3.5 00K动态测试信号模型
    3.3 动态负荷信号空间分解与动态测试信号空间构建
    3.4 畸变波形m序列伪随机动态测试信号模型
        3.4.1 m序列伪随机函数
        3.4.2 畸变波形稳态周期函数
        3.4.3 畸变波形m序列伪随机动态测试信号结构化参数模型
    3.5 信号的产生验证与特性分析
        3.5.1 动态测试信号的产生验证
        3.5.2 动态测试信号的特性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畸变波形正交伪随机动态测试信号建模
    4.1 引言
    4.2 压缩感知理论概述
    4.3 正交伪随机测量矩阵的构建
        4.3.1 正交伪随机测量矩阵的组成
        4.3.2 正交伪随机测量矩阵的结构化构建
    4.4 畸变波形正交伪随机动态测试信号模型
        4.4.1 正交伪随机序列函数
        4.4.2 畸变波形稳态周期函数
        4.4.3 畸变波形正交伪随机动态测试信号结构化参数模型
    4.5 信号的产生验证与特性分析
        4.5.1 动态测试信号的产生方法
        4.5.2 动态测试信号的特性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动态电能量值的非交叠移动压缩检测算法
    5.1 引言
    5.2 电能表的功率电能测量原理
    5.3 动态电能量值的NOLM-CM算法
        5.3.1 有功功率压缩检测模型
        5.3.1.1 离散畸变波形m序列伪随机动态瞬时功率测试信号的稀疏性分析
        5.3.1.2 最小误差测量矩阵的构建
        5.3.2 动态电能量值测量的NOLM-CM算法
    5.4 NOLM-CM算法的仿真与实验验证
        5.4.1 常用的窗函数电能量值测量算法
        5.4.2 NOLM-CM算法的仿真验证
        5.4.2.1 不同动态瞬时功率测试信号条件下的仿真验证
        5.4.2.2 NOLM-CM算法与窗函数算法的对比分析
        5.4.3 NOLM-CM算法的实验验证
    5.5 小结
第六章 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的似然函数间接测试方法
    6.1 引言
    6.2 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的似然函数间接测试算法
        6.2.1 畸变波形伪随机动态功率测试信号的游程似然函数
        6.2.2 动态误差的似然函数间接测试算法
    6.3 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的似然函数间接测试系统
    6.4 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实验
        6.4.1 畸变波形伪随机动态测试信号产生的实验验证
        6.4.2 智能电能表的动态误差测试实验结果
        6.4.2.1 不同模式的动态测试信号条件下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结果
        6.4.2.2 不同功率因数的动态测试信号条件下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结果
        6.4.2.3 不同被测电能表的动态误差测试结果
        6.4.3 电能表动态误差似然函数间接测试系统的不确定度评估
        6.4.3.1 P_k~m(t)条件下的不确定度评估
        6.4.3.2 p_k~(OPRM)(t)条件下的不确定度评估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博期间完成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附件

(4)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行为与公司财务困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基本概念界定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1.5 结构安排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管理者过度自信
        2.1.1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基本内涵
        2.1.2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
        2.1.3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其他决策
    2.2 财务困境
        2.2.1 财务困境理论
        2.2.2 财务困境成因实证研究
    2.3 中介效应
        2.3.1 中介效应及其应用
        2.3.2 中介效应分析法对本研究的适用性
        2.3.3 中介效应检验方法
        2.3.4 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2.4 文献评述
        2.4.1 指标选取问题
        2.4.2 过度自信的双重效应
        2.4.3 过度自信与财务困境
第3章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财务困境
    3.1 引言
    3.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3 研究设计
        3.3.1 模型设定
        3.3.2 变量选取
        3.3.3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3.4 实证检验
        3.4.1 描述性统计
        3.4.2 变量相关性分析
        3.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5 稳健性检验
        3.5.1 过度自信度量方法的适用性
        3.5.2 其他度量过度自信的方法
        3.5.3 样本自选择偏误问题
    3.6 基本结论
第4章 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规模与公司财务困境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过度投资
        4.2.2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4.2.3 投资规模中介效应
    4.3 研究设计
        4.3.1 模型设定
        4.3.2 变量选取
        4.3.3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4.4 实证检验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变量相关性分析
        4.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5 稳健性分析
        4.5.1 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的适用性
        4.5.2 实证结果与分析
    4.6 基本结论
第5章 管理者过度自信、多元化经营与公司财务困境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多元化经营决策
        5.2.2 多元化经营与公司财务困境
        5.2.3 多元化经营中介效应
    5.3 研究设计
        5.3.1 模型设定
        5.3.2 变量选取
        5.3.3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5.4 实证检验
        5.4.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多元化经营决策
        5.4.2 多元化经营与公司财务困境
        5.4.3 多元化经营中介效应
        5.4.4 进一步分析:多元化经营导致财务困境的持续时间
    5.5 稳健性检验
        5.5.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归核化
        5.5.2 过度自信管理者归核化后的财务状况
    5.6 基本结论
    附表
第6章 管理者过度自信、并购决策与公司财务困境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决策
        6.2.2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行为特征
        6.2.3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主并公司财务困境
        6.2.4 并购行为中介效应
    6.3 研究设计
        6.3.1 模型设定
        6.3.2 变量选取
        6.3.3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6.4 实证检验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变量相关性分析
        6.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
    6.6 基本结论
    附表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非线性压制与抗干扰受限控制方法研究及其在热工过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热工过程控制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2 反馈线性化与非线性压制控制
        1.2.3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抗干扰控制方法
        1.2.4 最优控制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非线性压制控制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预备知识
        2.2.1 齐次系统理论
        2.2.2 一些重要引理
        2.2.3 加幂积分方法
    2.3 区间单调齐次度
    2.4 区间幂指数非线性系统的镇定分析
        2.4.1 一些关键假设及引理
        2.4.2 系统稳定性分析
        2.4.3 仿真算例
    2.5 热工过程应用示例分析
        2.5.1 简化分析
        2.5.2 控制性能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高阶滑模干扰观测器的非线性抗干扰控制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锅炉--汽机协调系统及问题描述
    3.3 控制器设计及稳定性证明
        3.3.1 复合控制器设计
        3.3.2 渐近稳定性分析
        3.3.3 结论扩展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1 控制器与观测器参数选取
        3.4.2 控制性能分析
        3.4.3 仿真结果分析总结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Galerkin受限抗干扰最优控制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Galerkin最优控制方法
        4.2.1 Galerkin方法
        4.2.2 基于Galerkin的最优控制方法
    4.3 滚动Galerkin最优控制方法研究
        4.3.1 滚动Galerkin最优控制问题描述
        4.3.2 基于状态观测器和独立模型的滚动Galerkin最优控制方法
        4.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 基于高阶滑模干扰观测器的滚动Galerkin最优控制方法
        4.4.1 控制算法实现
        4.4.2 控制性能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附录
    命题2.1
    命题2.2
    命题2.3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6)汇率变动、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构建
    2.1 概念界定
        2.1.1 汇率变动
        2.1.2 国际化企业
        2.1.3 国际化程度
        2.1.4 创新投入
        2.1.5 企业价值
    2.2 理论基础
        2.2.1 汇率传递理论
        2.2.2 企业国际化理论
        2.2.3 创新理论
        2.2.4 价值增长理论
    2.3 概念模型与研究框架构建
        2.3.1 概念模型构建
        2.3.2 研究框架构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汇率变动、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机理分析
    3.1 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机理
        3.1.1 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影响的驱动力分析
        3.1.2 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影响作用机制分析
    3.2 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
        3.2.1 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外在驱动力分析
        3.2.2 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内在驱动力分析
        3.2.3 创新驱动国际化企业价值增长的过程分析
        3.2.4 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的作用路径
    3.3 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
        3.3.1 汇率变动对企业价值的直接影响路径分析
        3.3.2 汇率变动对企业价值的间接影响路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影响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
        4.1.1 汇率变动与创新投入
        4.1.2 融资约束与创新投入
        4.1.3 融资约束对汇率变动与创新投入的调节作用
    4.2 研究设计
        4.2.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4.2.2 变量选取
        4.2.3 模型设计
    4.3 实证分析
        4.3.1 融资约束指数测度
        4.3.2 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影响的静态分析
        4.3.3 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影响的动态分析
        4.3.4 稳健性检验
        4.3.5 实证结论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实证研究
    5.1 研究假设
        5.1.1 国际化经营与企业价值
        5.1.2 创新投入与企业价值
    5.2 研究设计
        5.2.1 指标和样本选取
        5.2.2 模型构建
    5.3 实证分析
        5.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基本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5.3.4 分组门槛效应分析
        5.3.5 实证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实证研究
    6.1 研究假设
        6.1.1 汇率变动与企业价值
        6.1.2 汇率风险对冲与企业价值
        6.1.3 创新投入的中介作用
    6.2 研究设计
        6.2.1 主要变量选择
        6.2.2 数据来源
        6.2.3 模型构建
    6.3 实证分析
        6.3.1 变量相关性分析
        6.3.2 描述性统计
        6.3.3 实证结果分析
        6.3.4 实证结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提升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对策建议
    7.1 构建有效的汇率风险预控机制
        7.1.1 汇率风险预控目标与流程
        7.1.2 汇率风险预控信息监测
        7.1.3 采用适当方法预测汇率变动趋势
        7.1.4 制定合理的汇率风险预控策略
    7.2 构建持续创新机制
        7.2.1 利用非线性规律开展研发投资
        7.2.2 以组织学习累积创新知识存量
        7.2.3 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为先导开展研发
        7.2.4 为持续创新提供充分条件保障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具有输出约束的非线性切换系统输出反馈自适应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与预备知识
第一章 绪论
    1.1 非线性切换系统研究概述
    1.2 具有输出约束的非线性切换系统研究概述
    1.3 具有未建模动态的非线性切换系统研究概述
    1.4 非线性切换系统的预设性能控制研究概述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具有未建模动态和输出约束的切换系统输出反馈自适应控制
    2.1 问题描述及基本假设
    2.2 非对称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
    2.3 基于神经网络的滤波器与观测器的设计
    2.4 自适应动态面控制器设计
    2.5 系统稳定性分析
    2.6 仿真实例
    2.7 结论
第三章 具有输出约束和输入未建模的切换系统自适应动态面控制
    3.1 问题描述及基本假设
    3.2 观测器和滤波器设计
    3.3 非线性映射
    3.4 自适应动态面控制器设计
    3.5 系统稳定性分析
    3.6 仿真实例
    3.7 结论
第四章 具有预设性能的切换系统的输出反馈自适应动态面控制
    4.1 问题描述及基本假设
    4.2 预设性能
    4.3 滤波器和观测器设计
    4.4 自适应动态面控制器设计
    4.5 系统稳定性分析
    4.6 仿真实例
    4.7 结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8)多动力定位船避碰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动力定位船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1.3 船舶避碰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船舶避碰控制概述
        1.3.2 单船自律型避碰
        1.3.3 多船协调避碰
    1.4 课题的研究难点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2章 考虑船间水动力干扰的DP船运动模型
    2.1 引言
    2.2 无水动力相互干扰的DP船运动模型
        2.2.1 坐标系定义
        2.2.2 DP船三自由度运动模型
    2.3 两船之间水动力干扰的理论分析
        2.3.1 三维线性势流理论
        2.3.2 物体上所受的流体动力
    2.4 两船之间水动力干扰的计算模型
        2.4.1 相遇条件下的干扰力计算
        2.4.2 追越条件下的干扰力计算
    2.5 考虑水动力相互干扰的DP船运动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无源导航函数的多DP船编队避碰控制
    3.1 引言
    3.2 多船编队避碰控制问题描述
        3.2.1 基本概念
        3.2.2 相关假设
        3.2.3 控制目标
    3.3 基于分散式导航函数的避碰控制
        3.3.1 分散式导航函数设计
        3.3.2 收敛性分析
    3.4 基于无源导航函数的多DP船编队避碰控制方法
        3.4.1 总体研究思路
        3.4.2 无源一致性性编队控制器的设计
        3.4.3 基于无源性协调框架下导航函数的设计
        3.4.4 稳定性分析
    3.5 仿真试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圆形避碰区域的多DP船绕平台避碰控制
    4.1 引言
    4.2 DP船绕平台作业任务描述
        4.2.1 相关假设
        4.2.2 控制目标
    4.3 椭圆形避碰区域最近距离的计算模型
        4.3.1 椭圆形避碰区域对于避碰结果的影响分析
        4.3.2 基于拓扑不变性的最近距离计算模型
    4.4 基于光滑阶跃函数改进的避碰势函数
        4.4.1 光滑阶跃函数
        4.4.2 作用边界可设定的避碰势函数
    4.5 基于改进的避碰势函数的反步避碰控制律
        4.5.1 考虑水动力干扰的DP船模型变换
        4.5.2 基于光滑阶跃函数的反步控制器设计
        4.5.3 稳定性分析
    4.6 仿真试验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分散式NSB的多DP船搜救避碰控制
    5.1 引言
    5.2 多DP船搜救任务描述
        5.2.1 任务要求及相关假设
        5.2.2 搜救任务基本行为集定义
    5.3 包含避碰的多控制目标动态选择方法
        5.3.1 多船搜救分层控制结构
        5.3.2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动作切换策略
    5.4 基于任务函数的NSB分散式避碰控制
        5.4.1 NSB算法及其稳定性分析
        5.4.2 基于任务函数的NSB多DP船搜救导引算法
        5.4.3 避碰控制器设计
    5.5 仿真试验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9)建筑企业动态能力对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研究 ——基于战略路径演化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动态能力理论综述
        2.1.1 竞争优势理论发展阶段回顾
        2.1.2 动态能力的定义提出
        2.1.3 动态能力的内涵界定
        2.1.4 动态能力的维度划分
        2.1.5 建筑企业的动态能力
    2.2 路径依赖理论综述
        2.2.1 路径依赖的涵义
        2.2.2 路径依赖的特征
        2.2.3 路径依赖在组织研究中的应用
        2.2.4 建筑企业的路径依赖
    2.3 演化观理论综述
        2.3.1 战略演化理论
        2.3.2 演化视角下的企业竞争优势
    2.4 环境不确定性研究综述
        2.4.1 环境不确定性的概念及研究视角
        2.4.2 环境不确定性测量维度相关研究
        2.4.3 环境不确定性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2.5 本章小结
3 基本概念、关系的界定及总体分析框架
    3.1 竞争优势、惯例和路径依赖:演化中的逻辑统一
        3.1.1 持续竞争优势的概念界定
        3.1.2 持续竞争优势与路径依赖
        3.1.3 惯例与战略路径演化
    3.2 演化观下动态能力与路径依赖:矛盾及其消解
        3.2.1 动态能力与组织惯例的逻辑统一关系
        3.2.2 动态能力与路径依赖的矛盾提出
        3.2.3 动态能力与路径依赖的矛盾消解
    3.3 基于战略路径演化的持续竞争优势分析总体框架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建筑企业战略路径演化周期的动态能力体系建立
    4.1 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历程及其路径依赖分析
        4.1.1 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4.1.2 建筑企业发展的路径依赖特性分析
    4.2 建筑企业战略路径演化的全过程分析
        4.2.1 建筑企业战略调整的决策条件
        4.2.2 演化开端:感知判断能力作用
        4.2.3 路径变异:学习吸收能力作用
        4.2.4 路径选择:试错匹配能力作用
        4.2.5 路径留存与复制:知识应用能力作用
        4.2.6 演化的组织保障:战略柔性能力作用
        4.2.7 动态能力五维度构成体系的建立
    4.3 本章小结
5 建筑企业动态能力对竞争优势作用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5.1 系统动力学的结构描述
    5.2 建筑企业战略路径演化系统的结构描述
        5.2.1 选择系统动力学建模的依据
        5.2.2 建筑企业战略路径演化系统问题描述
        5.2.3 建筑企业战略路径演化系统边界限定
    5.3 建筑企业战略路径演化系统的模型建立
        5.3.1 建筑企业战略路径演化系统的结构分析
        5.3.2 建筑企业战略路径演化系统的模型建立
        5.3.3 建筑企业战略路径演化系统的关系建立
    5.4 基于战略路径演化系统模型的动态能力对竞争优势作用研究
        5.4.1 建筑企业战略路径演化系统模型运行的基础数据
        5.4.2 建筑企业动态能力体系的作用效果:模型仿真的初始分析
        5.4.3 建筑企业动态能力体系的作用验证:模型敏锐性测试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建筑企业动态能力对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分析及假设提出
    6.1 建筑企业路径依赖对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假设
    6.2 建筑企业动态能力对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假设
        6.2.1 动态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的线性关系假设
        6.2.2 相关维度与持续竞争优势的非线性关系假设
    6.3 环境不确定性对线性及非线性关系的调节作用假设
    6.4 本章小结
7 建筑企业动态能力对持续竞争优势作用的实证及策略建议
    7.1 结构方程提出及假设成立条件
    7.2 问卷设计及变量测量
    7.3 数据收集与问卷有效性分析
        7.3.1 数据收集
        7.3.2 问卷有效性检验
        7.3.3 模型拟合优度检验及最优模型选择
    7.4 关系检验与讨论
        7.4.1 线性关系检验
        7.4.2 倒U作用检验
        7.4.3 中介作用检验
        7.4.4 调节作用检验
        7.4.5 假设检验结果
    7.5 研究结果讨论
        7.5.1 关于建筑企业动态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讨论
        7.5.2 关于建筑企业路径依赖对持续竞争优势中介作用的讨论
        7.5.3 关于环境不确定性对相关作用关系调节作用的讨论
    7.6 我国建筑企业提升动态能力的策略建议
        7.6.1 提升感知判断能力的策略
        7.6.2 提升学习吸收能力的策略
        7.6.3 审慎提升试错匹配能力的策略
        7.6.4 提升知识应用能力的策略
        7.6.5 提升战略柔性能力的策略
8 结论和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调查问卷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基于模型的二维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和缩写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2D系统综述
        1.2.1 2D系统基本情况简介
        1.2.2 2D系统特性与难点
    1.3 故障诊断文献综述
        1.3.1 1D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1.3.2 2D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1.4 容错控制文献综述
        1.4.1 1D系统容错控制方法
        1.4.2 2D系统容错控制方法
    1.5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2D线性时不变系统状态和故障的同时估计
    2.1 引言
    2.2 问题描述
    2.3 观测器设计
        2.3.1 渐近收敛观测器
        2.3.2 一致最终有界观测器
    2.4 仿真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一类2D非线性系统的传感器故障重构与故障补偿
    3.1 引言
    3.2 问题描述
    3.3 传感器故障重构
        3.3.1 渐近收敛的观测器
        3.3.2 H_∞观测器
    3.4 故障补偿
        3.4.1 无扰动时故障补偿
        3.4.2 带扰动时故障补偿
    3.5 仿真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2D离散变时滞系统的传感器故障主动容错控制
    4.1 引言
    4.2 预备知识
    4.3 故障诊断
        4.3.1 问题描述
        4.3.2 集成故障诊断设计
    4.4 容错控制
    4.5 仿真研究
    4.6 本章小结
    附图
    附录
第五章 2D线性离散时变系统的H_∞故障估计
    5.1 引言
    5.2 问题描述和预备知识
    5.3 故障估计
    5.4 仿真研究
    5.5 本章小结
    附图
    附录
第六章 2D线性离散时变系统无偏最小方差故障和状态估计
    6.1 引言
    6.2 预备知识
    6.3 状态估计
    6.4 状态和故障的联合估计
    6.5 仿真研究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四、非线性控制系统无反馈转换为一类p-范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约束问题的随机非线性切换系统有限时间控制研究[D]. 王欢. 辽宁科技大学, 2021
  • [2]轻工企业研发行为与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 秦亚敏.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1)
  • [3]伪随机动态测试信号建模与智能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方法[D]. 王婧. 北京化工大学, 2020
  • [4]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行为与公司财务困境[D]. 王宁. 吉林大学, 2020(08)
  • [5]非线性压制与抗干扰受限控制方法研究及其在热工过程中的应用[D]. 赵刚. 东南大学, 2020
  • [6]汇率变动、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研究[D]. 武志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4)
  • [7]具有输出约束的非线性切换系统输出反馈自适应控制研究[D]. 师路欢. 扬州大学, 2019
  • [8]多动力定位船避碰控制方法研究[D]. 徐玉杰.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04)
  • [9]建筑企业动态能力对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研究 ——基于战略路径演化的视角[D]. 穆文奇.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9)
  • [10]基于模型的二维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D]. 赵东. 北京化工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非线性控制系统到一类 p 范式的无反馈转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