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中国企业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一、中国企业家应具备什么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王雅静[1](2021)在《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问题的“主力军”,企业家才能是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充分肯定了企业家才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积极作用,认为具有较高企业家才能的企业家,通过识别市场机会,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良性发展。但是,现有研究大多忽视了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动态变化关系。一个可观察到的经验事实是:尽管每个企业家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企业家才能,但是,随着企业家通过理论学习和“干中学”,其企业家才能的属性特征发生了变化。企业家才能的属性特征不同,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影响就会不同,企业家才能绩效必然有差异性。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要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揭示企业家才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作用机理。本研究通过历史回溯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分析企业家才能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作用机理,揭示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内在关系。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进行文献回顾,并作简要概括和评论;第二,构建“企业家才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企业家才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作用机理和内在关系;第三,运用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回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演进脉络及其发展概况,探寻企业家才能在其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同时利用江苏扬州数据检验和典型案例研究,揭示企业家才能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第四,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企业家才能是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良好经营绩效的关键因素。其作用机理是:其一,捕捉市场机会的才能,是企业家发现市场机会,对此进行识别和预测,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快速反应和行动,及时做出市场决策,为企业带来可能的盈利机会的能力。其二,组织生产要素的才能,是企业家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以较小的要素投入实现高效的产出,实现市场平均利润的能力。其三,创新发展的才能,是企业家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在技术、产品、管理、市场、组织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性的变革,使企业获取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捕捉市场机会、组织生产要素、创新发展三个维度的企业家才能互为影响,贯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全过程。第二,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动态变化关系。具体表现在:其一,企业家才能具有累积性。农业企业家在学习教育和“干中学”中获取知识和经验,累积了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取得良好的绩效,良好的绩效又对企业家才能形成正向激励作用,促进农业企业家再一次累积企业家才能。其二,企业家才能具有异质性。差异化的企业家才能形成不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绩效,企业家才能越高,取得的经营绩效越好。在每一个农业企业家的企业家才能内部,企业家才能的维度结构具有异质性。三个维度的企业家才能应均衡发展,形成企业家才能的整体合力。其三,企业家才能具有匹配性。企业家才能应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发展,动态匹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的发展要求。从本研究中,得出的政策建议是:第一,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政策、项目、税收、金融等支持的同时,要加大培育力度,更加注重培育农业企业家捕捉市场机会、组织生产要素、创新发展的企业家才能。特别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同发展阶段,在农业企业家成长过程中,关注企业家才能的累积性、异质性和匹配性的动态变化,持续不断地进行动态跟踪培养。要改变低层次、重复化的培育方式,加强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农业企业家具备程度更高、维度结构更完整、与企业发展要求更匹配的企业家才能。第二,打破偏重工商企业家、城市专业技术人才下乡兴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思想,鼓励青年农民、农民工、村干部、农村大学生等有乡土根基、有农业创业意愿、有一定企业家素质和才能的群体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者,让乡土农民这个最大的潜在创业群体创成业、创好业,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力量。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现有文献对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作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充分肯定了企业家才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具有的重要促进作用。但是,现有研究大多忽视了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动态变化关系。本研究构建“企业家才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理论分析框架,研究捕捉市场机会、组织生产要素、创新发展三个维度的企业家才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影响,创新性地提出企业家才能的累积性、异质性和匹配性三个维度的属性特征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动态变化关系。第二,现有文献关于企业家才能理论和企业家才能指标体系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研究较少有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才能的测度指标。本研究建立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才能的素质、能力和绩效指标体系,研究谁将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本研究既拓展了企业家才能理论的研究领域,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陈婧[2](2021)在《基于三晋文化的山西企业家精神培育研究》文中认为“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宝贵、稀缺的社会资源,不仅是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基石,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培育企业家精神对于进一步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家精神培育离不开文化的涵养,文化为企业家精神提供了价值指引和规范基础,地域文化更是使企业家精神具有了文化特色与地域标识。因此,从地域文化视角出发,研究企业家精神培育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山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省份,当前正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和重大挑战。山西成功转型离不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这迫切需要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和一大批具有卓越企业家精神的优秀企业家。培育山西企业家精神要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在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功能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三晋文化的丰富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功能,为培育山西企业家精神提供文化动力和精神支撑,形成具有山西标识的企业家精神,这对于山西实现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论文以马克思关于企业家的相关论述和习近平关于企业家精神的重要观点为指导,借鉴西方企业家精神相关理论,在对山西企业家精神及其培育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山西企业家普遍缺乏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开放精神等问题,从市场竞争环境、社会文化氛围、培训教育机制等方面分析原因,并从山西地域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培育相结合的视角进行研究,提出充分利用三晋文化的精神实质、基本内容、文化特色、教育功能等,从价值指向、基本原则、社会文化环境、教育培训机制等四个方面论述培育山西企业家精神的总体思路与具体措施。论文研究成果对于充分挖掘三晋文化的时代价值和育人功能,培育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束玉莉[3](2020)在《儒家责任伦理视域下企业家社会责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在全球的扩张与统治,利润、利益成为压倒一切的至上选择,出现了很多企业家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违背伦理道德、忽视社会责任的现象。在原本指导企业家社会责任行为的道德标准已抵御不住市场冲击的今天,如何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新的道德资源,构建起适合国情的企业家社会责任内容已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儒家责任伦理作为我国传承千年的责任文化,考察其对于企业家社会责任问题的内在价值,不仅对于构建我国企业家社会责任内容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于规范企业家社会责任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之法,首先阐释了儒家责任伦理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内涵,梳理了儒家责任伦理的个体、家庭、国家、社会、生态五个层面的内涵,界定了企业家作为普通公民、企业经营管理者、特殊企业家三个层次的社会责任,分析了企业家社会责任的特点与辨析了易与之相混淆的概念;其次,根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9)》、社会热点问题,对比企业家应承担的三个层次社会责任,总结出企业家社会责任产生的四大问题:责任意识淡薄,对义务责任的漠视;责任管理缺失,对员工缺少人文关怀;责任行为单一,唯经济利益至上;责任思维匮乏,忽略生态责任,并分析产生的具体成因;再次,提炼儒家责任伦理不同层次的核心,分析其对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内在价值:即“良心”之于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仁”之于企业家社会责任管理、“和”之于企业家经营责任行为、“公”之于企业家慈善责任行为、“生”之于企业家社会责任思维;最后,针对企业家社会责任产生的问题,基于儒家责任伦理之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内在价值上提出儒家责任伦理视域下的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构建:即基于“良心”为核心的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基于“仁”为核心的企业家社会责任管理的培养、基于“和”为核心的企业家经营责任行为的培养、基于“公”为核心的企业家慈善责任行为的培养、基于“生”为核心的企业家社会责任思维的培养。研究发现,尽管随着时代变迁,儒家责任伦理中的某些内容已不再适用于现代企业家社会责任,但其核心内容仍对解决企业家社会责任问题具有内在价值,故儒家责任伦理可以作为道德资源指导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行为,以儒家责任伦理为核心建构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内容是可行的。在未来社会,必将指导企业家社会责任行为以抵制工具理性的泛滥。

徐静[4](2019)在《企业家文化资本对企业成长影响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家与企业成长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层面探讨了企业家与企业成长的关系,形成了企业家人力资本、企业家社会资本、企业家精神等视角的企业成长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企业家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理想信念等个体文化资本对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和企业成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其作用机理是什么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改革开放41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创造经济奇迹的“1.0版”、“2.0版”、“3.0版”的三次飞跃,极大彰显了中国经济在全球的突出地位。这当中,中国企业家队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不断成长壮大的中国企业家队伍中也出现了大量违背企业社会责任的决策行为甚至犯罪。尽管产生这些现象的因素有很多,如制度的缺失、监管的疏漏、决策的失败、资金链的断裂等,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企业家行为失当甚至犯罪的诸多诱因中,占比最多的是道德失范、诚信和责任的缺失。法国着名学者布迪厄认为个体价值观、道德修养、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知识技能等均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文化资本,是推动企业成长的重要内生力量。中国企业家缺失的道德、信仰、诚信和责任正是企业家文化资本缺失的显现。文化价值观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文化资本的持续积累。作为企业的核心,企业家的价值观、信念、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成长,因此从文化资本的视角探讨企业家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对新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与企业家队伍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企业家和企业成长理论,通过对文化资本与经济发展、企业家与企业成长相关文献的梳理,深刻挖掘了企业家文化资本概念的内蕴,解构了企业家文化资本的构成要素及功能作用,剖析了企业家文化资本与企业家人力资本、企业家社会资本、企业家精神的异同性,同时基于企业家创新行为中介作用的视角阐释了企业家文化资本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有待于检验的研究假设并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提出问题,阐明学术观点,解释本研究的目的、背景和意义,明确本研究的核心内容,说明研究的技术路线、方法路径及本研究的创新。第二章基础理论及文献综述。在简要概述文化资本理论核心观点的基础上,梳理出文化资本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强调了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理论贡献,以文化价值观为视角从宏观上剖析了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具体表现,探究了作为经济增长理论重要解释变量的文化资本的度量,并基于价值观、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企业家个体特质等层面,从微观上分析了文化资本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作用;结合企业成长的诸多理论,明确了新人力资本理论、企业家、企业家创新行为等相关概念,归纳出企业成长的企业家论并对现有研究做出评述。第三章企业家文化资本对企业成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从理论上界定和明确了企业家文化资本的概念内涵,剖析了企业家文化资本的影响因素、构成要素、主要特征、功能作用和结构维度。在探究企业家文化资本内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解构了企业家文化资本的构成要素;通过构成要素的差异性,比较分析了企业家文化资本与企业家人力资本、企业家社会资本、企业家精神的区别与联系,以厘清彼此的理论边界;探讨了企业家文化资本影响企业成长的作用路径,为后续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章研究假设和变量选择。本章基于企业家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探讨了企业家文化资本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作用。通过企业家文化资本的结构维度,提出企业家文化资本对企业成长影响的研究假设、企业家创新行为对企业成长影响的研究假设,以及企业家创新行为在企业家文化资本与企业成长中的中介效应的研究假设。本研究在借鉴现有成熟量表的基础上,进行了变量的选择,以此构建出企业家文化资本对企业成长影响的概念模型。第五章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假设进行了检验和相关性的分析,从而得出主要的研究结论。第六章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分析存在的局限,进而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及管理的启示。本研究的创新首先是从文化资本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企业家资本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企业家文化资本的概念,阐明了企业家文化资本的内涵及功能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企业家理论的研究范畴;其次揭示了企业家文化资本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路径,构建了企业家文化资本对企业成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将企业家文化资本、企业家创新行为和企业成长纳入同一研究的框架之中,探究了企业家创新行为在企业家文化资本对企业成长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从而丰富了企业家对企业成长影响的理论研究。

季祥[5](2019)在《中国企业家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对商人的文化及舆论压制极大地限制了商业水平的进步,也深刻制约了企业的诞生与发展。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才逐渐允许、鼓励其自由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证明:企业家们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科技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西方国家对企业家研究起步较早,而国内学者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关注企业家问题;到目前为止,中国学者的研究往往注重于某一方面,国内并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构架,对企业家素质评价也没有成熟的指标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都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区别,照搬西方国家企业家的研究理论来研究中国企业家素质特点,并不能客观反映中国企业家的特点,因而构建中国企业家素质模型是研究中国企业家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本研究基于企业家理论,借鉴素质词典的相关知识,结合不同学者关于研究企业家素质能力问题时所选取的不同关注点,筛选中国企业家应该拥有的各项素质能力,针对这些素质特点对中国企业家素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获取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因子降维;通过回归分析构建中国企业家素质能力的回归模型,通过模型探究企业家素质特点,基于构建的企业家素质模型指标体系,对亚企业家群体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亚企业家成长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再次访谈,了解亚企业家群体成长中存在的困难,并对其成长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通过本研究发现中国亚企业家成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培养企业家后备力量提供参考意见。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彭泗清,李兰,潘建成,郝大海,韩践[6](2014)在《中国企业家成长20年:能力、责任与精神——2013·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20年调查综合报告》文中认为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年的问卷追踪调查显示,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在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急剧变化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家队伍的成长轨迹有3条清晰的主线,一是能力素质的提升,二是责任担当的扩展,三是企业家精神的弘扬与企业文化的蕴育。在能力提升方面,企业家迈出了三大步,同时也存在3个方面的不平衡;在责任担当方面,企业家对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付诸实践;在精神追求与创新动力方面,企业家大多具有比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同时,企业家期待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步伐,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营造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和企业家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徐海棠[7](2014)在《我国企业家能力成长的演化及成长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实行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这一艰难的改革实践过程,需要大批有着创新精神、冒险精神的企业家。企业家资源作为经济社会中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一再表明,在工业社会时期,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来说,丰富的资源,充足的资本,雄厚的技术实力固然重要;但单纯的资源、资本、技术优势并不一定会使一个国家经济出现高速增长。这里需要对生产要素进行一个组合且要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承担这一组织任务的人就是企业家。因此,一个工业国家企业组织完善与否,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关键要看它有没有一个成熟的企业家群体。许多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失败教训就是只把眼睛盯在生产要素上,而忽视了企业家的培养。企业家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一种特殊的社会阶层,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能实现推动国家的发展。因此,对我国企业家的成长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如何提高企业家的素质能力、构建企业家能力成长机制、促进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企业家调查系统连续20年对我国企业家调查问卷数据为依托,采用了统计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相结合,对我国企业家素质能力成长轨迹、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并针对我国企业家能力成长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同时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试图提出有利于我国企业家能力健康成长机制的构建的策略与建议。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导论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以此为基础来说明文章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部分,从不同学科视角对企业家理论及企业家能力理论进行了理论回顾,并提出了作者对企业家及其能力的理解以及界定。第三章描述了我国企业家素质及能力成长的演化,依托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年的连续完整的调查数据,对我国企业家构成现状、企业家精神的发展、企业家能力维度进行了历史序列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及对策。第四章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CSR)引进,论述了我国企业家素质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阐述了我国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第五章以前文分析结论为基础,分别从企业家个人层面、企业层面以及社会层面试图提出我国企业家能力成长机制的构建策略与建议。第六章总结全文研究内容、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余兴[8](2011)在《我国现代企业家成长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是社会最稀缺资源之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席卷全球,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正剧烈改变着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企业首当其冲。作为市场的主体,我国企业能否顺应时代潮流,顺利地由传统企业金蝉脱壳成为现代企业,将直接决定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与后劲。而传统企业的这种蜕变又取决于我国现代企业家的成长状态。现代企业家成长问题的研究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主题。现代高科技因素和全新的时代特征规定了现代企业家与传统一般企业家的区别,也凸显了现代企业家成长要求与一般企业家的很大不同。本文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指导下,从企业家的本质入手,通过分析现代企业家劳动的性质和现代管理劳动的特征与属性,提出了现代企业家成长状态事实上就是企业家现代管理劳动素质的成长状态,并构建了企业家现代管理劳动素质体系,规定了现代企业家成长标准。依此标准,本文对我国现代企业家队伍成长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剖析了形成现状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环境调适与优化以及机制构建与运行等三个方面来作为改变现状、推动我国现代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

毛惠媛[9](2009)在《转型时期的企业家管理机制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众所周知,国有企业经过近30年的改革已经取得巨大的成果,目前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开始着手探索和解决多年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其中企业家问题就是国企改革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1]国有企业改革成功与否关键是国有企业是否拥有大量的合格企业家,以实现企业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随着渐进式改革与国有企业转轨转型,企业和企业家的功能角色和评价机制的不断变化,导致理论和方法的不确定性;伴随产权制度改革,企业家培养、选拔、考评、激励的机制体制必然与时俱进,因此,要完成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造就、建设和管理好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需要创新企业家管理机制。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关于企业家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集成创新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和经验教训,对企业家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确定了企业家在市场中的角色定位和社会地位。在国内外关于企业家能力和素质相关文献研究并与4家企业的12位高层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家能力资本的构成因素。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对收集到的各项素质、能力进行整理,经过编码分析,初步得出企业家能力资本的理论框架。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能力资本的内容包括4个要素及32项条目。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理论框架的结果加入了个体特征变量后形成企业家能力资本调查问卷,以某省范围内的企业家为样本,分别对268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这4个要素及32项条目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某企业拟候选的10个企业家结合该量表进行选拔评价,通过因子萃取,找出在多因子分析中影响企业家能力资本发挥的主因子,为了使选拔招募来的企业家与实际岗位的需要相匹配,笔者从培养理念、培养途径和培养机制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对国内外同类关于企业家绩效评价理论研究文献的归纳总结,进行理论集成创新,构建了动态的企业家绩效评价体系,根据笔者自编的企业家绩效评价的初始问卷(共包括24项条目),对发放回收的229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保留了20项条目并对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这20项条目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通过分析以往绩效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方法应用创新,运用先进的统计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SVM),以某省市国资委控股的14家企业的企业家作为样本对企业家进行绩效评价的应用过程,对企业家进行绩效评价是实施激励机制的基础和依据,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为获得一个更高的业绩水平而实行的手段,而激励则是为了更好地改进业绩尽力使业绩最大化,笔者从薪酬、控制权、声誉、市场竞争几个方面对企业家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对企业家培养选拔机制、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的研究最终促进企业家的职业化、市场化发展,建设企业家队伍。针对企业家发展现状和国企“政治化”属性阻滞企业家职业化发展的分析,提出了企业家职业化的机制需求与机制优化及“党管企业家”与企业家市场化的实现形式。为反映企业家职业化的现实状况,在集成创新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家职业化进程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企业家市场化与职业化对应关系来测量企业家市场化进程,对企业家职业化阶段做出定性的判断。最后,指出本研究的创新性工作及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刘亮[10](2008)在《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文中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家精神在经济运行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家精神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当前的企业家精神研究也随着新增长理论的兴起,从“个人”转移到企业过程或企业事件(即新公司的创立)等“关系经理人”上来。对企业家的研究从个体扩展到组织层次,再扩展到社会和空间层次,即企业家精神产生和成长空间背景,与地区集聚及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受到空间单位(地点、地域和国家)的地理相似性或生态特点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中国企业家阶层和企业家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应有的成果,而这又反过来推动改革的前进。但目前还没有文献使用中国的省级企业家的面板数据对企业家的创新行为、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相关的研究,而国外多数基于发达国家的研究结论也需要用发展国家的实践来检验,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的中国而言,正在经历着剧烈的经济变化,所以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变动也较发达国家更为明显,这也为作者从动态和产业的角度去考察企业家精神、集聚与增长的关系提供了更好的试验场。因此,我们在本文将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主要有:1、针对目前对于企业家精神的度量在方法上的差异,建立一套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适合中国数据可获得性的企业家精神指标评价体系。2、通过对相关的企业家精神数据的分析去检验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这种互为因果关系,探讨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这一重要源泉,为经济增长的企业家理论提供中国的经验支持。3、使用中国的数据来检验企业家精神、集聚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新经济地理学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提供基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理论支持。4、使用面板数据,以克服跨国截面数据异质性问题。为了更加全面地回答以上问题,我们对本文的内容作了如下安排:第一部分是导言。在这一部分,我们通过描述中国企业和技术创新的相关情况,对企业家精神的性质进行科学的定义,并引出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及框架结构。第二部分力图回顾在不同层次企业家精神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通过归纳总结探求不同层次企业家精神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为综合考察企业家精神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力图在对以前学者对企业家精神度量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可得数据的实际情况,对与企业家精神状况相关的指标进行注意分析和介绍,从而建立能够较好度量企业家精神状况的指标体系,为后续的研究建立数据基础。第四部分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使用1998年至2006年各年的相关数据,对指标体系中各变量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给有关企业家精神状况的各因子赋值,得出能够描绘出中国总体企业家精神变化状况的计量模型。我们使用该模型对各省级区域1998—2006年的企业家精神状况进行了计算,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各区域的企业家精神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第五部分在前面几章建立起来的企业家精神综合指标的基础上,使用动态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工具变量对经济活动中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从而证明了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有着正的影响。我们回归的结果也显示,随着企业家精神活跃程度的提高,企业家精神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将呈加速作用,从而形成“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局面,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这将导致东西部地区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第六部分引入空间地理概念,将经济的空间集聚理论引入到对企业家精神的分析框架中来,阐述空间地理集聚对企业家精神影响的内在机制,从而描绘出集聚对企业家精神影响过程的示意图,并在Romer(1990)和John(1995)以及Ace等(2005)模型的基础上分别使用与集聚有关的资本密度、技术密度、人口密度、企业密集度、私营企业投资者的密度和市场密集度等指标对技术变迁的影响进行检验,从而证明了集聚对区域企业家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正的影响。第七部分总结全文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二、中国企业家应具备什么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企业家应具备什么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思路
    1.3 论文结构
    1.4 研究方法、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样本选择
        1.4.3 数据来源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家才能
        2.1.1 企业家
        2.1.2 企业家才能
    2.2 农业企业家才能
        2.2.1 农业企业家
        2.2.2 农业企业家才能
    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3.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组织形式及基本特征
        2.3.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影响因素
    2.4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2.4.1 企业家才能与家庭农场发展
        2.4.2 企业家才能与农民合作社发展
        2.4.3 企业家才能与农业企业发展
    2.5 简要的研究评述
第3章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3.1 概念界定
        3.1.1 企业家
        3.1.2 企业家才能
        3.1.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2 企业家才能理论
        3.2.1 风险与不确定性理论
        3.2.2 创新理论
        3.2.3 人力资本理论
    3.3 企业理论
        3.3.1 分工理论
        3.3.2 生产函数理论
        3.3.3 契约理论
    3.4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理论分析框架
        3.4.1 企业家才能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子
        3.4.2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维度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3.4.3 企业家才能的累积性、异质性和匹配性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变迁:历史回顾
    4.1 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概略
        4.1.1 1949年到1978年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概略
        4.1.2 1978年至20世纪末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概略
        4.1.3 21世纪初至今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概略
    4.2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变迁
        4.2.1 企业家才能与家庭农场发展变迁
        4.2.2 企业家才能与农民合作社发展变迁
        4.2.3 企业家才能与农业企业发展变迁
    4.3 企业家才能的累积性、异质性、匹配性与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变迁
        4.3.1 企业家才能的累积性与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变迁
        4.3.2 企业家才能的异质性与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变迁
        4.3.3 企业家才能的匹配性与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变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典型案例研究
    5.1 案例介绍
    5.2 企业家才能与家庭农场发展关系的阐释
        5.2.1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维度与家庭农场发展
        5.2.2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属性特征与家庭农场发展
    5.3 经营绩效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案例研究
    6.1 案例介绍
    6.2 企业家才能与农民合作社发展关系的阐释
        6.2.1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维度与农民合作社发展
        6.2.2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属性特征与农民合作社发展
    6.3 经营绩效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典型案例研究
    7.1 案例介绍
    7.2 企业家才能与农业企业发展关系的阐释
        7.2.1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维度与农业企业发展
        7.2.2 企业家才能的三个属性特征与农业企业发展
    7.3 经营绩效
    7.4 本章小结
    7.5 三个案例讨论
第8章 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江苏扬州数据检验
    8.1 理论基础
        8.1.1 关于企业家才能理论的认识
        8.1.2 关于企业家才能指标的研究现状
        8.1.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才能指标体系
    8.2 数据来源与检验
        8.2.1 数据来源
        8.2.2 信度效度检验
    8.3 描述性统计分析
        8.3.1 企业家才能素质指标特征描述及讨论
        8.3.2 企业家才能能力指标特征描述及讨论
        8.3.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才能绩效的差异性分析
        8.3.4 讨论
    8.4 实证分析
        8.4.1 变量选择与含义
        8.4.2 实证结果与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主要研究结论
    9.1 讨论与结论
    9.2 理论贡献
    9.3 政策建议
    9.4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三晋文化的山西企业家精神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
        1.4.1 主要工作
        1.4.2 论文的创新之处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三晋文化
        2.1.2 企业家精神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关于企业家的相关论述
        2.2.2 邓小平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相关论述
        2.2.3 习近平关于企业家精神的论述
        2.2.4 西方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相关论述
    2.3 当前山西培育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
        2.3.1 培育企业家精神是山西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2.3.2 培育企业家精神是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2.4 小结
第3章 三晋文化与企业家精神的内在关联
    3.1 三晋文化是影响企业家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3.1.1 三晋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
        3.1.2 三晋文化是企业家精神的价值源泉
    3.2 三晋文化是影响企业家行为方式的文化基因
        3.2.1 三晋文化包含着丰富的企业家行为规范
        3.2.2 三晋文化有助于规范企业家行为
    3.3 三晋文化是提升企业家个人素质的精神资源
        3.3.1 三晋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企业家人格特征
        3.3.2 三晋文化有助于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
    3.4 小结
第4章 山西企业家精神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4.1 关于山西企业家精神现状的调查问卷与分析
        4.1.1 调查问卷设计
        4.1.2 问卷调查结果
        4.1.3 问卷调查结论
    4.2 当前山西企业家精神存在的问题
        4.2.1 企业家队伍创新精神不足
        4.2.2 企业家队伍普遍缺乏工匠精神
        4.2.3 企业家队伍总体缺乏开放精神
        4.2.4 企业家队伍缺乏冒险精神
        4.2.5 企业家队伍缺乏担当精神
    4.3 当前山西企业家精神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3.1 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待建立健全
        4.3.2 激发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文化氛围有待形成
        4.3.3 企业家精神培训教育机制有待健全
    4.4 小结
第5章 以三晋文化为依托培育山西企业家精神的对策
    5.1 传承三晋文化精神,明确培育的价值指向
        5.1.1 发扬经世济民传统,培育实业报国的爱国精神
        5.1.2 继承以民为本传统,培育奉献社会的担当精神
        5.1.3 传承晋商精神,培育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5.2 创新三晋文化内容,坚持培育的基本原则
        5.2.1 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5.2.2 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5.2.3 坚持统一性与地域性相结合
        5.2.4 坚持精神性与功能性相结合
    5.3 发挥三晋文化特色,优化培育的社会环境
        5.3.1 包容——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发展的文化环境
        5.3.2 务实——创设鼓励企业家干事的政务环境
        5.3.3 尚法——构建企业家守法经营的法治环境
    5.4 突出三晋文化教化功能,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5.4.1 注重家庭教育,培育企业家优秀品格
        5.4.2 强化学校教育,培育企业家创新创业精神
        5.4.3 开展企业培训,塑造企业家职业素养
    5.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附录
    附录1 基于三晋文化的山西企业家精神培育现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3)儒家责任伦理视域下企业家社会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儒家责任伦理与企业家社会责任一般概述
    2.1 儒家责任伦理的内涵
        2.1.1 “修身”的个体责任伦理
        2.1.2 “齐家”的家族责任伦理
        2.1.3 “治国”的国家责任伦理
        2.1.4 “平天下”的社会责任伦理
        2.1.5 “天人合一”的生态责任伦理
    2.2 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内涵
        2.2.1 企业家
        2.2.2 社会责任
        2.2.3 企业家社会责任
        2.2.4 企业家社会责任的主要特征
        2.2.5 企业家社会责任辨析
第三章 当前企业家社会责任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当前企业家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3.1.1 责任意识淡薄,对义务责任的漠视
        3.1.2 责任管理缺失,对员工缺少人文关怀
        3.1.3 责任行为单一,唯经济利益至上
        3.1.4 责任思维匮乏,忽略生态责任
    3.2 当前企业家社会责任问题的成因
        3.2.1 多元价值取向的冲击
        3.2.2 多重管理手段的矛盾
        3.2.3 多重角色责任的冲突
        3.2.4 多样理解视角的不同
第四章 儒家责任伦理之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内在价值
    4.1 “良心”之于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
        4.1.1 天赋良心
        4.1.2 存心养气
    4.2 “仁”之于企业家社会责任管理
        4.2.1 忠恕之道
        4.2.2 齐之以礼
    4.3 “和”之于企业家经营责任行为
        4.3.1 和为贵
        4.3.2 致中和
    4.4 .“公”之于企业家慈善责任行为
        4.4.1 博爱
        4.4.2 公正
    4.5 “生”之于企业家责任思维
        4.5.1 “生”意
        4.5.2 和生
第五章 儒家责任伦理视域下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构建
    5.1 基于“良心”为核心的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5.1.1 鼓励企业家珍爱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5.1.2 激励企业家自强不息,努力提升自我责任感
        5.1.3 增强企业家道德自律,保持良好道德情操
    5.2 基于“仁”为核心的企业家社会责任管理的培养
        5.2.1 培育企业家“仁爱”精神,将心比心体恤他人
        5.2.2 推进企业家“以礼治企”,规范企业管理方式
        5.2.3 强化企业家诚信理念,主动遵守契约规定
    5.3 基于“和”为核心的企业家经营责任行为的培养
        5.3.1 促使企业家和谐竞争,维护国家健康市场秩序
        5.3.2 引导企业家把握责任宏观整体性,实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协调发展
    5.4 基于“公”为核心的企业家慈善责任行为的培养
        5.4.1 鼓励企业家心怀天下,积极参与支持慈善事业
        5.4.2 倡导企业家关心弱势群体,协助社会创造机会平等
    5.5 基于“生”为核心的企业家社会责任思维的培养
        5.5.1 树立企业家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企业生态环保责任文化
        5.5.2 促进企业实现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发展企业绿色生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企业家文化资本对企业成长影响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研究的创新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础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新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2.1.2 企业家概念界定
        2.1.3 企业家创新行为
    2.2 企业家与企业成长理论
        2.2.1 企业家理论概述
        2.2.2 企业成长理论概述
        2.2.3 企业成长的企业家论
    2.3 文化资本与经济发展
        2.3.1 文化资本理论研究概述
        2.3.2 文化资本理论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分析
        2.3.3 文化资本对经济发展宏观层面的影响:文化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3.4 文化资本对经济发展微观层面的影响:企业文化资本与企业成长
    2.4 个体文化资本与企业成长
        2.4.1 个体价值观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2.4.2 个体认知能力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2.4.3 个体心理特质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2.5 研究评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企业家文化资本对企业成长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企业家文化资本的内蕴
        3.1.1 企业家文化资本的基本定义
        3.1.2 企业家文化资本的主要类型
        3.1.3 企业家文化资本的主要特征
    3.2 企业家文化资本的影响因素、构成要素、结构维度与功能作用
        3.2.1 企业家文化资本的影响因素
        3.2.2 企业家文化资本的构成要素
    3.3 企业家文化资本与企业家人力资本、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区别与联系
        3.3.1 企业家文化资本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主要区别
        3.3.2 企业家文化资本与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主要区别
        3.3.3 企业家文化资本与企业家人力资本、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内在联系
    3.4 企业家文化资本与企业家精神的区别与联系
        3.4.1 主要区别
        3.4.2 内在联系
    3.5 企业家文化资本影响企业成长的作用路径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企业家文化资本对企业成长影响的研究假设
    4.1 企业家文化资本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4.1.1 价值性企业家文化资本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4.1.2 认知性企业家文化资本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4.1.3 情感态度性企业家文化资本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4.2 企业家创新行为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4.2.1 企业家创新行为需求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4.2.2 企业家创新行为动机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4.2.3 企业家创新行为能力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4.3 企业家文化资本对企业家创新行为的影响
    4.4 企业家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
    4.5 概念模型与变量选择
        4.5.1 概念模型
        4.5.2 变量选择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问卷设计
        5.1.1 问卷调查的对象
        5.1.2 问卷设计过程
        5.1.3 问卷设计内容
    5.2 问卷发放及调查
        5.2.1 问卷发放
        5.2.2 预调查和正式调查
    5.3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1 测量对象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测量问项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4 信度分析
    5.5 效度分析
    5.6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5.7 假设检验与结果
        5.7.1 企业家文化资本、企业家创新行为与企业成长的关系检验
        5.7.2 企业家文化资本与企业家创新行为的关系检验
        5.7.3 企业家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检验
        5.7.4 主要研究结论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论文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中国企业家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企业家理论的相关研究
        1.2.2 企业家素质模型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企业家理论
    2.2 亚企业家理论
    2.3 素质模型理论
        2.3.1 冰山模型理论
        2.3.2 洋葱模型理论
    2.4 素质评价理论
第3章 中国企业家素质模型的构建
    3.1 当前中国宏观环境的独特性
    3.2 构建中国企业家素质模型的必要性
    3.3 中国企业家素质特点调查问卷的设计
        3.3.1 企业家素质指标的获取与筛选
        3.3.2 问卷的设计
    3.4 问卷发放与收集
        3.4.1 问卷发放对象
        3.4.2 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3.5 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与模型构建
        3.5.1 信度、效度分析
        3.5.2 中国企业家素质的因子分析
        3.5.3 中国企业家素质回归分析与模型构建
第4章 基于素质模型的亚企业家成长研究
    4.1 亚企业家素质情况调查
        4.1.1 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4.1.2 问卷数据的基本情况
    4.2 基于素质模型的企业家与亚企业家的对比分析
        4.2.1 企业家素质模型指标体系一二级指标关系分析
        4.2.2 亚企业家与企业家各项一级指标得分差异分析
    4.3 亚企业家成长存在的问题
        4.3.1 亚企业家各项素质参差不齐
        4.3.2 亚企业家能力素质明显差于企业家群体
        4.3.3 亚企业家知识素质提升的困难所在
        4.3.4 亚企业家政治素质严重不足
        4.3.5 亚企业家社会责任感不足
        4.3.6 亚企业家与企业家群体心理素质的差异原因
第5章 促进亚企业家成长的建议
    5.1 企业应构建和完善学习机制
        5.1.1 为亚企业家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
        5.1.2 打造有助于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
    5.2 完善亚企业家的晋升机制
        5.2.1 完善亚企业家晋升时的考核工作
        5.2.2 进一步加强晋升机制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化
        5.2.3 减少高层干预
    5.3 亚企业家群体应提升自我学习的自觉性
        5.3.1 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5.3.2 提高学习自觉性
        5.3.3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5.4 注重案例学习和情景模拟
        5.4.1 注重案例学习
        5.4.2 加强情景模拟训练
        5.4.3 提高危机意识
    5.5 关注身体健康
    5.6 自觉注重政治素养的提升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企业家调查问卷
附录C 亚企业家调查问卷
附录D 访谈提纲

(6)中国企业家成长20年:能力、责任与精神——2013·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20年调查综合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家的能力提升
    (一)职业化企业家队伍的形成
    (二)企业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转型时期的变革领导力
二、企业家的责任担当
    (一)企业家的职业目标与责任意识
    (二)履行全面的企业社会责任
    (三)助推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
三、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
    (一)创新意识与企业家精神
    (二)企业家的精神境界与价值取向
    (三)企业文化与商业文明
四、结语:迈向企业家队伍成长的新阶段

(7)我国企业家能力成长的演化及成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创新之处
        一、内容上的创新
        二、视角上的创新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企业家理论
        一、经济学视角的企业家理论
        二、管理学视角的企业家理论
        三、其他学科对企业家的研究
        四、本文对企业家的界定
    第二节 企业家能力理论
        一、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家能力的界定
        二、本文对企业家基本素质及能力维度的界定
第三章 我国企业家能力成长的演化
    第一节 我国企业家群体基本构成
    第二节 我国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
        一、企业家精神的实质
        二、我国企业家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
    第三节 我国企业家的能力维度
        一、我国企业家能力结构特点
        二、我国企业家的创新能力维度
        三、我国企业家的学习能力维度
        四、我国企业家的决策能力维度
第四章 我国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一、企业社会责任及其理论
        二、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节 我国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现状
        一、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
        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五章 我国企业家能力成长机制的构建策略及建议
    第一节 基于个人层面构建企业家能力成长机制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卓越的企业家精神
        二、建立学习型企业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建立自我测评体系,提高对自身能力的认识
    第二节 基于企业层面构建企业家能力成长机制
        一、建立完善的企业家培训机制
        二、确立科学规范的企业决策程序
        三、建立基于“绿色责任”的企业创新机制
        四、构建企业内部社会责任调控机制
    第三节 基于社会层面构建企业家成长机制
        一、建立激励保障机制,优化企业家创新环境
        二、健全企业经营法制环境,保障企业家合法权益
        三、构建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创造良好经营氛围
第六章 总结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我国现代企业家成长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Contents
绪论
    一、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基本方法
    三、本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从现代管理劳动视角研究现代企业家成长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石
    第二节 西方学者关于企业家成长的理论借鉴
第二章 现代企业家劳动属性及我国现代企业家成长目标
    第一节 现代企业家劳动的性质
    第二节 现代管理劳动的发展状态与趋势
    第三节 我国现代企业家的成长目标
第三章 我国现代企业家成长的现状及成因
    第一节 我国企业家成长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我国现代企业家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我国现代企业家队伍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 我国现代企业家成长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一节 现代企业家成长的文化诱因
    第二节 传统文化的扬弃——我国现代企业家成长的文化基础
    第三节 文化创新——我国现代企业家成长的重要拉力
第五章 我国现代企业家成长的环境调适与优化
    第一节 我国现代企业家成长环境的构成
    第二节 我国现代企业家成长的关键环境障碍
    第三节 我国现代企业家成长良好生态环境的构建
第六章 我国现代企业家成长的机制构建与运行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民早期教育机制
    第二节 我国现代企业家的选聘机制
    第三节 我国现代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
    第四节 我国现代企业家培训与储备机制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转型时期的企业家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与研究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家理论
        2.1.1 J.B.Say的企业家理论
        2.1.2 Alfred Marshall的企业家理论
        2.1.3 Joseph A.Schumpeter的企业家理论
        2.1.4 Israel M.Kirzner的企业家理论
        2.1.5 Frank H.Knight的企业家理论
        2.1.6 Edith Penrose的企业家理论
        2.1.7 H.Leibenstein的企业家理论
        2.1.8 M.C.Caisson的企业家理论
        2.1.9 张维迎等人的企业家理论
    2.2 人力资本理论
        2.2.1 Jacob Mincer的人力资本理论
        2.2.2 Theodore w.Schultz的人力资本理论
        2.2.3 G.S.Becker的人力资本理论
        2.2.4 Denison的人力资本理论
        2.2.5 人力资本理论的新发展
        2.2.6 人力资本理论与企业家
    2.3 管理激励理论
        2.3.1 内容型激励理论
        2.3.2 过程型激励理论
        2.3.3 强化激励理论
        2.3.4 综合激励模式理论
        2.3.5 管理激励理论与企业家
    2.4 本章小结
        2.4.1 以往研究的主要结论
        2.4.2 以往研究的不足
第3章 企业家涵义及企业家角色定位
    3.1 中国的国有企业及其改革
        3.1.1 国有企业的定义与分类
        3.1.2 国有企业的制度特征
        3.1.3 国有企业改革的变迁与思考
    3.2 企业家的涵义和本文企业家的界定
        3.2.1 企业家概念的历史考察
        3.2.2 中西方企业家概念的差异
        3.2.3 本文企业家涵义的界定
    3.3 企业家的角色定位
        3.3.1 企业家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
        3.3.2 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定位
        3.3.3 企业家在企业中的掌门人角色定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家培养选拔机制创新
    4.1 企业家选拔评价要素探索
        4.1.1 国外相关研究
        4.1.2 国内相关研究
        4.1.3 半结构化访谈
        4.1.4 问卷条目及量表的形成
    4.2 企业家选拔评价要素构成体系的因子分析
        4.2.1 企业家选拔评价要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4.2.2 企业家选拔评价要素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4.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4.3.1 信度分析
        4.3.2 效度分析
    4.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企业家选拔评价
        4.4.1 常用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4.4.2 因子分析法的数学模型构建
        4.4.3 因子分析过程
        4.4.4 评价结果分析
    4.5 创新企业家培养机制
        4.5.1 创新培养理念
        4.5.2 企业家培养的途径
        4.5.3 企业家培养机制的实施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企业家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创新
    5.1 企业家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
        5.1.1 企业家绩效与绩效评价
        5.1.2 企业家绩效评价与企业绩效评价
    5.2 企业家绩效评价的内容构成探索及分析
        5.2.1 企业家绩效评价内容构成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5.2.2 企业家绩效评价内容构成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5.3 信度和效度分析
    5.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企业家绩效评价
        5.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5.4.2 支持向量机特性及原理
        5.4.3 企业家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处理
        5.4.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企业家绩效评价的应用
    5.5 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现状分析
        5.5.1 薪酬激励约束机制现状分析
        5.5.2 控制权激励约束机制现状分析
        5.5.3 声誉激励约束机制现状分析
        5.5.4 市场竞争激励约束机制现状分析
    5.6 创新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
        5.6.1 增强对企业家获得剩余索取权的合理性认识
        5.6.2 完善既有的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
        5.6.3 创新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制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企业家职业化与市场机制创新
    6.1 企业家的发展现状
        6.1.1 文化结构
        6.1.2 年龄结构
        6.1.3 能力素质
        6.1.4 收入状况
    6.2 国企"政治化"属性阻滞企业家职业化发展
        6.2.1 企业家选拔、任用标准的"政治化"
        6.2.2 企业家管理和考核中的"政治化"
        6.2.3 企业家非正常化的"政治偏好"
    6.3 企业家职业化的机制需求与优化
        6.3.1 企业家职业化的机制需求
        6.3.2 企业家职业化的机制优化
    6.4 市场化是企业家职业化的前提
        6.4.1 企业家走向职业化、市场化道路的历程
        6.4.2 市场化促使企业家实现了由职务向职业化的转变
    6.5 "党管企业家"与企业家市场化的实现形式
        6.5.1 构建"党和政府服务市场、市场调节配置企业家"的宏观管理体系
        6.5.2 建立和完善企业家的三个机制
        6.5.3 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的企业家市场体系
        6.5.4 建设企业家"进"与"出"的畅通渠道
    6.6 企业家职业化进程的测度
        6.6.1 企业家职业化的含义
        6.6.2 企业家职业化进程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6.6.3 企业家职业化进程的阶段划分与评价指标的构建
        6.6.4 企业家职业化进程的测度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科研及获奖情况
作者简历
附件1:企业家能力资本选拔评价要素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附件2:企业家能力资本调查问卷
附件3:要素对应变量
附件4:企业家绩效评价调查问卷
附表
    附表1 专家打分获取的组织知识原始数据
    附表2 专家打分获取的环境知识原始数据
    附表3 专家打分获取的智力原始数据
    附表4 专家打分获取的个性特征原始数据
    附表5 专家打分获取的政治素质原始数据
    附表6 专家打分获取的精神素质原始数据
    附表7 专家打分获取的专业知识原始数据
    附表8 专家打分获取的健康原始数据
    附表9 提取后企业家能力资本构成要素评价指标体系原始数据
    附表10 K-S检验
    附表11 相关系数矩阵
    附表12 总的解释变量

(10)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引子
第二节 “企业家精神”的概念及普遍特征
    一、企业家、个体企业家精神及区域企业家精神
    二、企业家精神的普遍特征
第三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结构安排
    一、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的框架
注释 第二章 企业家精神研究的四个层次: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个人层面企业家精神的理论研究
    一、企业家个人特质的研究
    二、个体企业家精神的分类研究
    三、个人特质的企业家精神度量
    四、企业家精神特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五、研究中的不足及原因
第二节 公司层面企业家精神理论研究
    一、企业组织结构的研究
    二、企业家及企业目标定位、技术创新的研究
    三、企业营销策略的研究
    四、企业文化的研究
    五、企业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度量指标的研究
第三节 社会层面企业家精神理论研究
    一、金融及资源可获得性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
    二、政府政策对企业家精神影响的研究
    三、知识文化和技术对企业家精神影响的研究
    四、社会网络对企业家精神影响的研究
    五、产业结构对企业家精神影响的研究
    六、企业家精神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七、企业家精神度量方法的研究
第四节 空间层次企业家精神理论研究
    一、关于企业家精神趋向于集中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
    二、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不足 第三章 企业家精神的度量及方法的改进
第一节 单一指标的企业家精神度量
    一、自我雇佣比率
    二、企业或商业所有权比率
    三、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比率
    四、市场参与创业人数
    五、小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及其他
第二节 复合指标的企业家精神度量
    一、C—S模型度量方法
    二、C—S模型的完善与扩展
    三、社会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度量及其发展
    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指标体系——RIS指标体系
    五、公司层面和社会层面度量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节 企业家精神的综合度量指标体系
    一、度量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二、企业家精神表现的框架结构
    三、度量指标体系的构成
    四、度量指标体系的具体说明
注释
附一 新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注释 第四章 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度量
第一节 关于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简介
第二节 相关数据来源及特征说明
    一、数据来源
    二、数据特征
第三节 主成分分析的过程及结果
    一、因子个数的确定
    二、因子系数的确定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精神发展状况
    一、中国整体的企业家精神状况呈上升趋势
    二、区域企业创新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但变化的情况各不相同
    三、各省区的企业家精神都有所提高,但发展不平衡状况并未改变
注释 第五章 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模型的建立及数据描述
    一、模型的建立
    二、数据的说明
第三节 回归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六章 集聚影响企业家精神的机制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集聚影响企业家精神的理论分析
    一、知识和技术外溢导致的集聚对企业家创新的影响
    二、资源的可获得性和降低交易成本
    三、社会资本集聚与社会网络导致的企业家创新动力
    四、集聚导致的制度变迁对企业家精神的推动作用
    五、集聚的区域文化特征导致企业家精神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集聚影响企业家精神的过程
第四节 集聚影响企业家精神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
    二、回归结果及结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附二 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
注释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二节 研究的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中国企业家应具备什么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家才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D]. 王雅静. 扬州大学, 2021
  • [2]基于三晋文化的山西企业家精神培育研究[D]. 陈婧.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儒家责任伦理视域下企业家社会责任研究[D]. 束玉莉. 南京财经大学, 2020(08)
  • [4]企业家文化资本对企业成长影响的机理研究[D]. 徐静.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4)
  • [5]中国企业家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 季祥.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2)
  • [6]中国企业家成长20年:能力、责任与精神——2013·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20年调查综合报告[J].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彭泗清,李兰,潘建成,郝大海,韩践. 管理世界, 2014(06)
  • [7]我国企业家能力成长的演化及成长机制研究[D]. 徐海棠.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9)
  • [8]我国现代企业家成长问题研究[D]. 余兴. 福建师范大学, 2011(05)
  • [9]转型时期的企业家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 毛惠媛. 东北大学, 2009(06)
  • [10]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D]. 刘亮. 复旦大学, 2008(03)

标签:;  ;  ;  ;  ;  

中国企业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