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系统中的电磁干扰抑制

电力电子系统中的电磁干扰抑制

一、电力电子系统电磁干扰的抑制(论文文献综述)

肖迪[1](2021)在《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相关控制问题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以及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大规模发展电动汽车是必然趋势,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必须解决电动汽车快速稳定充电问题。因此大功率直流充电桩是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启动冲击电流大、电源模块并联和IGBT模块并联电流均流以及电磁干扰等问题制约了其发展。因此,针对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相关控制问题展开研究,对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首先针对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系统中出现启动冲击电流的问题,在深入研究冲击电流产生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改进的PI闭环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输出电压采样值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利用PI控制对晶闸管触发角连续调节,使整流电路输出电压平缓达到系统稳定运行时的期望值,从而抑制冲击电流。该方法解决了触发角为定值时引起的启动冲击电流过大的问题,通过仿真验证了改进控制方法能够很好地抑制启动冲击电流,并且通过数字化输出触发角的步进角来调整启动过程时间长短。其次针对大功率直流充电桩扩容方法中存在的均流问题,从电源模块和IGBT模块两个层次对并联模块均流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在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方法中,该方法利用信号采集电路采集检测电阻的电压值,根据电源模块输出外特性和从模块检测电阻与主模块检测电阻的电压差值来调节从模块输出电压;在IGBT模块并联均流方法中,该方法通过改变并联模块电源线出入端的接线位置,使出入端不位于IGBT模块的同一侧,从而避免的并联支路阻抗对电流均衡的影响,从而实现了并联模块的电流均衡。最后针对大功率直流充电桩中存在的电磁干扰问题,结合充电桩的具体结构分别对控制器辅助电源、信号通道以及涡流热效应所产生的电磁干扰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可以采用共模抑制电路对干扰进行吸收抑制,并且在排线布局时,尽可能减小金属导体周围产生的磁场强度,另外也可以采用数字滤波算法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降低干扰对信号通道的影响。

姜伟豪[2](2021)在《混沌频率调制降低高频隔离准Z源光伏并网微逆变器EMI水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传统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能源匮乏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光伏发电因其资源丰富、绿色清洁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微逆变器集成结构能够减小光伏电池板损坏和逆变器故障对系统的影响,拥有传统集中式逆变器不可比拟的优势。隔离型准Z源微逆变器作为一种新型拓扑逆变器,因其具有电能转换高效、高升压比以及电气隔离等特性,适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通过提高逆变器工作频率的方式可以减小逆变器电感电容体积,从而使逆变器拥有更高的功率密度。然而,高频的开关动作会产生大量的电流电压突变,导致电磁干扰(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的产生,影响其他元器件或者整个系统以及电网的稳定运行。混沌频率调制是一种从源头降低开关变换器电磁干扰水平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混沌信号的宽带连续频谱特性,能够将电磁干扰噪声能量尖峰拓宽到周围连续的频带上,从而降低频谱峰值使电路拥有更优的电磁兼容性能。本文以高频隔离准Z源光伏并网微逆变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混沌频率调制技术对该逆变器进行电磁干扰抑制。首先,分析了高频隔离准Z源光伏并网微逆变器工作原理,基于器件行为表现分析了逆变器中各个器件的高频特性,并给出了各个寄生参数的计算方法,基于对高频隔离准Z源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传导EMI测试原理以及传导EMI分析,明确了高频噪声的干扰源和电磁干扰传导路径。其次,分析了蔡氏电路产生的混沌信号,设计了一个新的偶对称分段型Chen系统多涡卷混沌,并给出了电路实现方案,通过仿真得到了两混沌系统产生的混沌信号及其频谱波形,从数值分析和频谱概率密度角度上对两者进行对比,为后续抑制高频隔离准Z源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电磁干扰提供混沌频率调制扩频信号。然后,详细分析了传统PWM调制和混沌频率调制模式,从频谱量化角度分析了混沌频率调制抑制高频隔离准Z源光伏并网微逆变器EMI水平的特点,通过仿真得出了该逆变器在常规定频、正弦扩频和混沌扩频下的PWM驱动脉冲频谱,验证了混沌频率调制抑制高频隔离准Z源光伏并网微逆变器EMI水平的有效性。最后,设计了隔离型准Z源逆变器的主电路、外围电路以及DSP软件系统,搭建了一台300W实验样机。通过Saber-Simulink协同仿真,验证了将偶对称分段型Chen系统多涡卷混沌产生的混沌信号作为混沌频率调制的扩频信号时,对该逆变器的EMI水平有明显的抑制。同时仿真验证了不同扩频调制系数对EMI水平和并网电流的影响,最后在实验样机上验证了理论和仿真的正确性。

夏春俭[3](2021)在《低压大电流整流模块传导干扰的分析与抑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低压大电流电源在船舶、航天和工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PWM整流模块作为低电压大电流电源的关键部件,其高速工作的开关器件MOSFET成为模块产生电磁干扰的主要干扰源。电磁干扰的超标不仅会缩短整流模块自身和周围电子设备的寿命,严重时会导致其性能下降,甚至将其毁坏,而且还会影响长时间和设备接触的人体的健康。因此,本文以低压大电流电源中PWM整流模块为载体,研究其传导干扰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国内外鲜有对考虑MOSFET自身封装寄生参数的PWM整流模块传导干扰的研究,同时现有的寄生参数的提取方法对计算机硬件和处理速度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具有在计算开域问题时不能强加截断边界条件等局限性。同时,现有的传导干扰抑制方法具有电路结构复杂,PWM整流模块体积和重量增加等缺点。本文以低压大电流发电系统的PWM整流模块为研究对象,建立其传导干扰仿真模型,并基于仿真模型完成共模干扰抑制。首先,研究了低压大电流发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它主要由12极54槽的同步发电机及两个汇流圆盘构成,在汇流圆盘表面装有散热导条,散热导条上并联安装整流模块。在该系统结构基础上对其传导干扰的主要干扰源和传播路径进行分析。其次,为建立精确的传导干扰仿真模型,本文提出矩阵提取法,并通过Ansoft Q3D对压接式Si C MOSFET封装建立3D模型,仿真获得压接式Si C MOSFET各极和极间的寄生参数矩阵,从而精确提取寄生参数。在提取的寄生参数基础上建立高精度PWM整流模块传导干扰仿真模型。对比分析理想状态下、添加无源器件寄生参数和本文所建立高精度的PWM整流模块的交直流侧共模干扰。再次,在所建立的高精度PWM整流模块传导干扰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利用二级EMI滤波器、扩展频谱技术和基于三相四桥臂SVPWM跳变后移控制策略抑制方法进行共模干扰的抑制,并进行性能对比。最后,搭建5V/1000A低压大电流发电系统的实验平台,并根据仿真结果进行传导干扰的测试。实验证明共模干扰的主要来源是PWM整流模块的直流侧,且证明基于矩阵提取法确定模型寄生参数的准确性,为功率变流器系统传导干扰的预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更简单有效的参考方法。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证明了基于三相四桥臂的SVPWM跳变后移控制策略能够保证桥臂的输出平衡,且使共模干扰达到理想状态。

李阳[4](2021)在《基于EMI滤波器设计的噪声源阻抗在线测量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磁兼容是电气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条件。随着功率器件在电力电子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且朝着高频化、小型化的趋势发展,电磁干扰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抑制电气、电子设备的传导电磁干扰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滤波技术是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保证设备局部或整体能够可靠运行的主要辅助措施。为了评估电磁干扰滤波器的性能,一般使用50Ω的信号源作为干扰源,50Ω的频谱分析仪作为负载测试电磁干扰滤波器的性能,但是现实工况与实验工况有很大差异,50Ω-50Ω系统很难实现,这使得滤波器的实际工作性能与实验条件下不符。由于设计完成的滤波器阻抗不能改变,但当噪声源阻抗发生改变,这可能导致滤波器的性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阻抗关系对于滤波器的设计至关重要,测量和分析噪声源阻抗是设计滤波器的先决条件。为了更加准确测量噪声源阻抗,本文分析了不同噪声源阻抗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并在传统测量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阻抗测量方法。首先,基于二端口网络理论,分析了该测量方法的原理,改进了电流探头的校准方法。其次,分析了该测量方法的端口结构,利用微波传输的理论计算噪声源阻抗。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及可行性。该方法解决了传统阻抗测量方法中测量带宽窄、探头校准过程复杂等问题,这将有利于完善电磁干扰滤波器的设计理论,提高电磁干扰滤波器的工作性能,进一步提高电气电子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促进电气电子设备朝着高频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功率损耗、环境温度、周围设备温度变化而引起EMI滤波器的工况温度波动,会对EMI滤波器中常用的共模扼流圈、电容、电阻的阻抗频率特性产生影响,进而使得整个滤波电路的特性发生变化。基于此,本文在对电容和共模扼流圈进行建模的基础上,测量了不同工况温度下的电容器和共模扼流圈的阻频特性,研究了模型参数的提取方法,并分析各个参数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

毛晓娟[5](2020)在《新能源汽车Z源逆变系统传导EMI的分析与抑制》文中指出近年来,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汽车尾气一直被各级环保部门和环境保护机构视为最主要的污染源,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为了人民的健康,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成为了一个比较广阔的发展形势,成为未来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与传统燃料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虽然更加环保,但是因为在汽车内增加了很多的电力电子零件,在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的同时使得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问题越发的明显,与之相关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也越来越严重。如果在汽车运行中,系统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不仅影响自身系统的正常工作,还会对车内其他系统产生干扰,这对汽车的安全行驶构成重大隐患。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重点研究新能源汽车Z源逆变器系统所产生的传导EMI,对其的产生原因与抑制方法作出分析。主要研究的内容有以下几点:首先对新能源汽车Z源逆变器传导EMI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介绍了电磁干扰产生的三个基本要素,对Z源逆变器的拓扑结构、Z源逆变器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Z源逆变器电磁干扰源产生的原因和传导EMI的耦合路径。其次对新能源汽车Z源逆变器传导EMI进行了研究,在传导EMI频率范围内,构建了Z源逆变系统中干扰源模型、电机模型、线缆模型和LISN的模型,并将这些模型在MATLAB软件中分别搭建出来,从共模干扰、差模干扰这两方面将干扰电压和干扰电流的传导干扰频谱图进行了分析,同时对Z源逆变器中开关管对地寄生电容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开关管对地寄生电容的大小,分析了电磁干扰随着寄生参数的变化而产生的改变。最后对新能源汽车Z源逆变系统传导EMI的抑制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个滤波结构用来阻断传导电磁干扰传播途径,从而达到抑制传导EMI的目的,并且通过MATLAB软件搭建完成的电路,实现仿真验证,仿真结果验证了无源EMI滤波器的抑制效果,表明该无源EMI滤波器能够准确、有效地抑制传导电磁干扰。

向洋霄[6](2020)在《三相两电平变换器传导电磁干扰的建模与抑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基于脉宽调制的电力电子设备在能量转换场合的不断渗透,电力电子设备中高频、高速通断的开关器件给能量转换系统带来了愈发严重的传导电磁干扰(Electromegnetic Interference,EMI)问题。EMI问题不仅会延长设备的设计研发周期,同时还可能威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学术界和工业界对EMI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MI预测技术和EMI抑制技术两方面,虽然当前EMI相关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EMI预测技术方面,现有EMI预测方法无法同时满足预测精度、速度、收敛性等性能指标,极大地限制了EMI预测方法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在EMI抑制技术方面,现有抑制方法难以实现高频段电磁干扰的经济、高效抑制,导致电力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发射难以在全频段满足电磁兼容标准。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相两电平电力电子变换器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三相两电平变换器中共、差模电磁干扰的形成机理以及传导路径,并对当前EMI预测技术和抑制技术中的一些技术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深入剖析了典型三相两电平变换器中各有源关键部件和无源关键部件的物理结构特性,推导了各关键部件的高频等效模型,并利用阻抗测量和有限元计算等方法实现了各关键部件高频模型中杂散参数的精确提取。然后,基于各关键部件的高频模型,深入分析了变换器共、差模传导EMI的形成机理及传导路径,并最终建立了系统等效EMI模型,为电磁干扰的预测和抑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本文提出了一种时频域混合EMI预测方法,以解决现有EMI预测技术无法快速精确地预测多频点振铃效应的问题。首先,分析了三相变换器中开关器件的动态开关过程,并进一步对动态开关过程中的多频点振铃效应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展开了深入研究,基于上述研究,分别建立了共、差模干扰源的数学模型。然后,以所推导的干扰源模型为理论支撑,提出一种时频域混合EMI预测方法,该方法创新性地使用了一种时域干扰源合成电路以实现含变斜率梯形波、多频点振铃信息的干扰源的快速精确合成,并借助频域预测思路进一步加快了传导EMI的预测速度。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时频域混合EMI预测方法能够显着提升现有EMI预测方法的预测性能。3.为了消除死区效应对有源EMI调制抑制方法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H8拓扑的有源EMI调制抑制方法。首先,考虑H8变换器开关管的寄生电容,通过建立状态方程的方法分析了H8变换器在零矢量状态下的稳态共模电压。然后,基于所推导的共模电压数学模型,从拓扑结构和调制策略两个角度对传统H8变换器进行了改进。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改进型H8有源EMI调制抑制方法能够有效消除死区效应的影响,实现了三相变换器进出零矢量状态时的零共模电压跳变,进而抑制了由共模电压跳变所引起的兆赫兹级共模传导电磁干扰。4.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相浮地散热器的无源EMI分频抑制策略,解决了无源EMI滤波器在兆赫兹级以上频段的性能难以达到抑制要求的问题。该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为分相浮地散热器无源EMI抑制方法。通过合理的参数设计,分相浮地散热器无源EMI抑制方法在不引入额外阻性损耗的条件下实现了干扰源高频振铃效应的完全抑制,同时,所提出的抑制方法能够有效阻断带任意负载的三相变换器高频共模干扰的传导路径。然后,基于分相浮地散热器无源EMI抑制方法,本文设计了无源EMI滤波器从而对分相浮地散热器无源EMI抑制方法未能完全解决的低频段EMI进行有效抑制。实验证明,通过较低的设计复杂度和制造成本,基于分相浮地散热器的EMI分频抑制策略能够实现十兆赫兹级频段范围内的传导EMI高效抑制,使三相变换器在全频段满足电磁兼容标准。论文深入揭示了三相两电平变换器中电磁干扰的形成机理,系统性地对现有电磁干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改进方法的有效性,为未来相关工业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杨志昌[7](2020)在《基于连续型混沌脉宽调制的电力电子变换器电磁频谱量化与性能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力电子装置功率密度的不断提高,电力电子变换器面临的电磁干扰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瓶颈。混沌脉宽调制能够从电磁干扰源抑制电磁干扰,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但是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混沌脉宽调制在推向实际工程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混沌脉宽调制的电力电子变换器频谱分析和混沌信号选择方法上还存在不足,尚没有一个能够准确衡量频谱分布特性的标准,不利于混沌调制信号的选择;另一方面,对于混沌脉宽调制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性能分析方法还存在空白,系统建模与稳定性分析,损耗分析等关系到变换器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分析与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提出了混沌脉宽调制的电力电子变换器干扰源电压的频谱量化方法。首先分析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传导电磁干扰产生机理和传导路径,并建立传导电磁干扰的等效电路,确定干扰源电压。介绍了混沌脉宽调制的一般实现方法和抑制电磁干扰机理。根据混沌脉宽调制的调制原理,基于傅里叶变换理论,提出了电磁干扰源电压频谱量化方法,并基于频谱量化解析表达式,分析了混沌脉宽调制中影响频谱分布的因素。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频谱量化方法的正确性。基于多涡卷混沌系统,提出了多涡卷混沌脉宽调制抑制电磁干扰优化方法。针对传统混沌脉宽调制频谱扩展范围过宽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涡卷混沌系统的混沌脉宽调制抑制电磁干扰方法。首先,基于混沌理论实现了多涡卷混沌吸引子的生成,通过对混沌吸引子的采样获得混沌调制信号,实现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多涡卷混沌脉宽调制。基于频谱量化解析表达式,定义了平均序列变化量参数用于揭示混沌信号特征对于频谱分布的作用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涡卷混沌脉宽调制的混沌调制信号选择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多涡卷混沌脉宽调制抑制电磁干扰的优化效果,并验证了混沌信号选择方法的有效性。基于所提出的多涡卷混沌脉宽调制,不仅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电磁干扰峰值,同时保证频谱扩展范围在设定频率偏移范围内,实现了更为有效地抑制电磁干扰。基于描述函数法,提出了混沌脉宽调制建模与稳定性分析方法。针对混沌脉宽调制的电力电子变换器系统建模与稳定性分析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描述函数法的系统建模与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基于描述函数法建模原理,建立了考虑开关频率混沌变化和开关过程非线性特征的描述函数模型。依据描述函数法的稳定性判据,判定了变换器由稳定状态通向不稳定状态的临界稳定状态。同时,分析了混沌脉宽调制和定频脉宽调制的稳定性范围。进一步地,从机理上揭示了开关频率偏移量对于稳定性范围的作用效果。最后,利用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描述函数系统建模与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正确性。提出了混沌脉宽调制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开关器件损耗计算方法。基于离散损耗计算模型,对混沌脉宽调制的开关器件损耗进行理论计算。首先,基于损耗计算模型和混沌脉宽调制原理,提出适用于混沌脉宽调制的开关器件损耗计算模型;其次,根据损耗计算模型对比了不同开关频率、不同变换器拓扑的混沌脉宽调制和定频脉宽调制损耗,揭示了混沌脉宽调制对于开关器件损耗的作用规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开关器件损耗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明,混沌脉宽调制对于开关器件损耗的影响很小,在电力电子变换器中引入混沌脉宽调制,不需要额外考虑热设计。综上所述,本文致力于解决混沌脉宽调制在电力电子变换器应用中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从混沌频谱量化、混沌信号选择和电磁干扰抑制效果优化、系统建模与稳定性分析、损耗计算方法等方面对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设计与控制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唐建博[8](2020)在《磁控电抗器控制电路板电磁兼容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芯片集成度和信号处理速度的不断提高、电路功能的不断增加以及印刷电路板体积的不断缩小,同时大部分印刷电路板所搭载的电路数模混合、高低频共存,所处的电磁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这给电路和电路板的设计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电磁兼容性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在设计电路和电路板过程中进行电磁兼容性问题的分析与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磁控电抗器控制电路板为例,进行电路板的电磁兼容性研究。首先,从磁控电抗器控制电路板的结构与原理入手,结合电磁兼容基本要求以及印刷电路板电磁兼容性问题,分析了改善印刷电路板电磁兼容性的一般方法,并对控制电路实际工作时的电磁干扰源进行了探究。然后,针对磁控电抗器控制电路,从电路和电路板两个层面进行电磁兼容性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关于电路层面的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了干扰源对控制电路正常工作的影响。关于电路板层面,通过Cadence仿真工具对电路板进行建模与仿真,模拟实际工况下干扰源对控制电路板产生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干扰源和观测点位置的近场辐射情况,之后根据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提出改善电路板电磁兼容性的具体措施。最后,根据磁控电抗器控制电路和电路板的电磁兼容性分析、计算与仿真结果,对电路进行改进;对电路板的器件位置、线层、走线布局和结构进行整改优化,并对优化后的电路板设计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控制电路板具有更好的电磁兼容性。

刘时易[9](2020)在《三电平变频器电磁干扰抑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IGBT作为功率开关器件的三电平变频器,因为其工作时开关损耗较小、效率高、输出谐波含量少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大功率变频调速系统。但随着设备功率越做越大,开关频率越来越高,由其引发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问题愈加突出,这不仅影响着其自身的安全稳定运行还会影响其周围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迫切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并加以抑制。本文依托大功率变频调速系统,以三电平变频器为研究对象,对其电磁干扰抑制技术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对IGBT及其栅极驱动电路寄生参数加以分析,基于Simplorer建立了IGBT动态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针对驱动电路对器件开关特性的作用机理,详细分析了IGBT的开关过程,并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栅极电阻和栅-射极外接电容对IGBT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为驱动电路参数的电磁兼容性优化设计提供支持。对由于驱动电压过冲引起的栅极驱动电路EMI进行分析并提出抑制方案,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抑制方法的有效性。其次,论文从物理模型角度对系统传导干扰源进行分析并给出干扰传播路径,介绍了变频器传导干扰的限值标准及测试结果。针对结果中干扰超标现象,从传播路径着手在产品设计阶段提出一种基于增大功率器件对地共模阻抗与阻断(改变)干扰流通路径兼备的系统传导共模EMI抑制方法。先后通过MATLAB和CST软件对采用该抑制方法前/后的系统干扰特性变化和散热器表面场强变化进行仿真,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系统传导共模EMI发射。然后,论文认为EMI滤波器是在产品整改阶段从干扰传播路径着手的最有效的抑制办法,阐述了EMI滤波器的相关理论并详细分析了影响其插入损耗值的因素。针对系统传导EMI部分超标的现象,设计并逐步优化了单级滤波器、两级滤波器和带有匹配网络的两级滤波器,通过Multisim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设计EMI滤波器的有效性,使得系统的传导电磁干扰值满足国标要求。最后,论文对三电平变频器辐射干扰的干扰源进行分析并给出干扰传播方式,介绍了变频器电磁辐射干扰的限值标准及测试结果。针对系统辐射EMI超标的现象,基于电缆屏蔽技术对其进行抑制。通过CST电磁场仿真对有无屏蔽层时电缆周围电磁场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场路协同仿真从屏蔽层的接地方式、具体结构、端接方式和地环路等几个方面对影响其干扰抑制效果的因素进行研究,将所得结论应用于系统整改,使得系统的电磁辐射干扰值满足国标要求。该论文有图105幅,表10个,参考文献74篇。

何季霖[10](2020)在《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电磁兼容寄生参数研究》文中指出以IGBT为核心器件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具有更高的耐压特性,良好的运行特性,在大功率场合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随着半导体器件的发展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开关频率的不断提高,IGBT在导通关断的瞬间产生过高的电压变化率和电流变化率,由此带来的EMI问题对自身及周围设备构成了严重威胁。论文首先分析了传导EMI的产生机理以及耦合路径,分别介绍了系统中的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的分别流通路径,指出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的电磁干扰很大程度决定于系统的高频寄生参数。寄生参数实验测量对设备和测试环境要求较高,寄生参数的精度不能保证则会导致传导干扰分析的精度难以保证,因此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Q3D提取的方法提取系统的寄生参数。其次基于有限元软件提取寄生参数的方法,分别对电阻、电容、电感、电缆、直流层叠母排和异步电机等元件、设备进行建模分析,建立了高频电路模型,同时采用型号为Agilent E4980A阻抗分析仪对以上元件设备进行实验测量,将测量结果与ANSYS Q3D提取的结果对比,得出结论,寄生参数软件提取方法更具有稳定、精确的优势,尤其是对已安装成型的设备,采用实验测量不方便,软件提取法可弥补这一不足。在准确提取系统的主要寄生参数的基础上,基于“场”和“路”相结合的思想,“路”的控制策略和“场”的电磁过程相结合,采用了Simplorer与Maxwell场路的联合仿真对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的传导干扰进行仿真分析。同时介绍了大功率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中的传导EMI的测试方法,分析了基于高压探头测量传导干扰与基于LISN测量干扰的区别以及各自的适用场合;本文在实测中采用基于高压探头的测量方法,在场路联合仿真时采用基于LISN网络的方法,最后,将场路联合仿真结果与基于高压探头的实测结果对比,不仅验证了场路联合仿真的正确性,得出场路结合的方法对传导干扰的仿真预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的结论。该论文有图85幅,表9个,参考文献90篇。

二、电力电子系统电磁干扰的抑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电子系统电磁干扰的抑制(论文提纲范文)

(1)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相关控制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充电桩的发展现状
    1.3 国内外大功率充电桩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抑制冲击电流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1.3.2 IGBT均流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1.3.3 电磁干扰抑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直流充电桩的系统结构及相关问题
    2.1 引言
    2.2 直流充电桩整体结构框架
    2.3 直流充电桩的技术参数范围及功能
        2.3.1 充电桩的技术参数
        2.3.2 直流充电桩的功能
    2.4 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系统的相关控制问题
        2.4.1 启动冲击电流问题
        2.4.2 多模块并联均流问题
        2.4.3 电磁干扰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启动冲击电流控制方法的研究
    3.1 引言
    3.2 冲击电流产生原理分析
        3.2.1 三相不可控整流电路原理分析
        3.2.2 三相不可控整流电路参数计算及器件选择
        3.2.3 产生冲击电流的原因及仿真分析
    3.3 冲击电流抑制方法及原理分析
        3.3.1 三相全控整流电路对冲击电流的控制方法分析
        3.3.2 三相半控整流电路对冲击电流的控制方法分析
    3.4 基于半控整流电路抑制冲击电流方法的研究
        3.4.1 晶闸管半控整流桥控制电路的控制原理
        3.4.2 影响冲击电流的因素及其模型建立
    3.5 基于PI算法实现冲击电流抑制方法的研究
        3.5.1 数字化的PI控制方法研究
        3.5.2 改进的PI闭环控制方法研究
        3.5.3 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多模块并联均流控制方法的研究
    4.1 引言
    4.2 大功率充电桩IGBT并联及存在问题
        4.2.1 大功率逆变桥对开关管的功率需求
        4.2.2 大功率电源IGBT并联的技术要求
        4.2.3 大功率充电桩中模块并联存在的问题
    4.3 电源模块并联均流的控制方法研究
        4.3.1 电源模块的并联方法
        4.3.2 并联电源模块电流不均衡原理分析
        4.3.3 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控制方法的研究
    4.4 IGBT模块直接并联均流控制方法的研究
        4.4.1 IGBT并联扩容的方式
        4.4.2 影响IGBT模块并联不均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4.4.3 IGBT并联均流控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充电桩抑制电磁干扰控制方法的研究
    5.1 引言
    5.2 控制器辅助电源干扰控制方法的研究
        5.2.1 控制器辅助电源干扰来源分析
        5.2.2 控制器辅助电源电磁干扰源带来的危害
        5.2.3 控制器辅助电源电磁干扰源抑制方法的研究
    5.3 信号通道电磁干扰控制方法的研究
        5.3.1 信号通道电磁干扰来源分析
        5.3.2 信号通道受电磁干扰带来的危害
        5.3.3 信号通道电磁干扰抑制方法的研究
    5.4 电涡流效应影响分析及抑制方法
    5.5 干扰抑制方法的优化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混沌频率调制降低高频隔离准Z源光伏并网微逆变器EMI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开关变换器的电磁干扰问题
        1.2.1 开关变换器电磁干扰三要素
        1.2.2 开关变换器电磁干扰的形式
        1.2.3 开关变换器电磁干扰的抑制方法
    1.3 混沌理论在开关变换器上的应用
        1.3.1 混沌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1.3.2 利用混沌连续频谱特性降低电磁干扰水平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2 高频隔离准Z源光伏并网微逆变器分析
    2.1 隔离型准Z源逆变器稳态工作原理
    2.2 高频隔离准Z源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电路元件高频特性
        2.2.1 功率场效应管MOSFET和功率二极管高频特性
        2.2.2 电阻高频特性
        2.2.3 电感高频特性
        2.2.4 电容高频特性
        2.2.5 变压器高频特性
    2.3 高频隔离准Z源光伏并网微逆变器传导EMI
        2.3.1 高频隔离准Z源光伏并网微逆变器传导EMI测试原理
        2.3.2 高频隔离准Z源光伏并网微逆变器传导EMI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蔡氏混沌与偶对称分段型Chen系统多涡卷混沌
    3.1 混沌信号与随机信号的区别与联系
    3.2 蔡氏混沌
    3.3 偶对称分段型Chen系统多涡卷混沌
        3.3.1 偶对称分段型Chen系统多涡卷混沌的系统设计
        3.3.2 偶对称分段型Chen系统多涡卷混沌的电路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高频隔离准Z源光伏并网微逆变器调制模式
    4.1 传统PWM调制与混沌频率调制模式分析
        4.1.1 传统PWM调制模式
        4.1.2 混沌频率调制模式
    4.2 不同扩频方式下高频隔离准Z源光伏并网微逆变器驱动脉冲频谱量化分析
        4.2.1 传统PWM周期性扩频下频谱量化分析
        4.2.2 Chen系统多涡卷混沌扩频下频谱量化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高频隔离准Z源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硬件设计
    5.1 主电路参数设计
        5.1.1 电容的参数选择及设计
        5.1.2 电感的参数选择及设计
        5.1.3 变压器的参数选择及设计
    5.2 外围电路设计
        5.2.1 开关管驱动电路设计
        5.2.2 信号采样电路设计
    5.3 DSP软件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高频隔离准Z源光伏并网微逆变器传导EMI抑制仿真及实验验证
    6.1 仿真环境设计
    6.2 混沌频率调制降低EMI水平仿真
    6.3 不同扩频调制系数对降低EMI水平影响
    6.4 混沌频率调制对并网电流的影响
    6.5 实验验证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3)低压大电流整流模块传导干扰的分析与抑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电磁兼容研究现状
        1.2.2 MOSFET寄生参数研究现状
        1.2.3 整流模块电磁干扰研究现状
        1.2.4 传导干扰抑制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低压大电流发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传导干扰分析
    2.1 多三相永磁发电机的发电及整流系统的基本框架
    2.2 传导干扰分析
        2.2.1 传导干扰的干扰源
        2.2.2 传导干扰的传播路径
    2.3 传导干扰的测量仪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MOSFET寄生参数的提取
    3.1 矩阵提取法
    3.2 MOSFET封装模块
    3.3 提取MOSFET封装模块内部寄生参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矩阵提取的高精度PWM整流模块传导干扰研究
    4.1 PWM整流模块的工作原理
    4.2 高精度传导干扰仿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分析
        4.2.1 高精度传导干扰仿真模型的建立
        4.2.2 高精度传导干扰仿真模型的仿真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PWM整流模块直流侧共模传导电磁干扰的抑制
    5.1 二级EMI滤波器
        5.1.1 二级EMI滤波器方案的确定
        5.1.2 二级EMI滤波器的仿真分析
    5.2 基于扩展频谱技术SVPWM控制策略
        5.2.1 基于扩展频谱技术SVPWM控制策略方案的确定
        5.2.2 基于扩展频谱技术SVPWM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
    5.3 基于三相四桥臂的SVPWM跳变后移控制策略
        5.3.1 三相四桥臂方案的确定
        5.3.2 三相四桥臂的仿真分析
    5.4 抑制方法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验研究与结果分析
    6.1 低压大电流直流系统实验平台
        6.1.1 共模传导干扰的测试
        6.1.2 引入各抑制方法的共模传导干扰测试
    6.2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致谢

(4)基于EMI滤波器设计的噪声源阻抗在线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工作内容
第二章 EMI理论基础与测试方法
    2.1 传导电磁干扰
        2.1.1 电磁干扰的分类及产生机理
        2.1.2 传导干扰的分离方法
        2.1.3 传导干扰的抑制方法
    2.2 传导电磁干扰测试
        2.2.4 电压法
        2.2.5 电流法
    2.3 滤波器的种类及技术指标
        2.3.1 EMI滤波器的种类
        2.3.2 EMI滤波器的技术指标
    2.4 EMI滤波器的阻抗失配原则与调整原则
    2.5 EMI滤波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噪声源阻抗的测量
    3.1 噪声源阻抗的测量方法
        3.1.1 谐振法
        3.1.2 插入损耗法
        3.1.3 双电流探头法
    3.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种基于网络分析仪的噪声源阻抗在线提取方法
    4.1 测试原理
    4.2 实验验证
        4.2.1 实验设备
        4.2.2 实验平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温度工况下无源器件的高频特性
    5.1 无源器件的高频特性
        5.1.1 温度对电容的阻抗频率特性的影响
        5.1.2 温度对共模扼流圈的阻抗频率特性的影响
    5.2 共模扼流圈寄生参数的提取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新能源汽车Z源逆变系统传导EMI的分析与抑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汽车电磁兼容
        1.1.1 汽车电磁兼容定义
        1.1.2 汽车电磁兼容分析
    1.2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1 研究的背景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Z源逆变器传导EMI的理论基础
    2.1 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
        2.1.1 电磁干扰源
        2.1.2 电磁干扰的传输途径
        2.1.3 电磁敏感性
    2.2 Z源逆变器的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2.2.1 Z源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2.2.2 Z源逆变器工作原理
    2.3 Z源逆变器电磁干扰源分析
        2.3.1 功率开关管
        2.3.2 功率二极管
    2.4 Z源逆变器中传导EMI耦合路径分析
        2.4.1 共模传导干扰
        2.4.2 差模传导干扰
    2.5 小结
3 新能源汽车Z源逆变器传导EMI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3.1 传导电磁干扰建模
        3.1.1 干扰源建模
        3.1.2 电机绕组模型
        3.1.3 线缆模型
        3.1.4 LISN模型
    3.2 传导EMI的仿真
        3.2.1 差模干扰仿真分析
        3.2.2 共模干扰仿真分析
    3.3 寄生参数对共模干扰的影响
    3.4 小结
4 新能源汽车Z源逆变系统传导EMI抑制方法研究
    4.1 新能源汽车电磁干扰的抑制方法
    4.2 滤波器插入损耗
    4.3 滤波器的反射损耗
    4.4 滤波器的设计
        4.4.1 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4.4.2 共模电压信号检测
        4.4.3 无源滤波器的电路设计
    4.5 新能源汽车Z源逆变器共模干扰抑制的仿真分析
    4.6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三相两电平变换器传导电磁干扰的建模与抑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电磁干扰简介
    1.3 三相两电平电力电子变换器电磁兼容研究现状
        1.3.1 三相两电平电力电子变换器电磁干扰预测技术
        1.3.2 三相两电平电力电子变换器电磁干扰抑制技术
        1.3.3 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总结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
2 三相两电平变换器关键部件高频建模及电磁干扰分析
    2.1 引言
    2.2 各关键部件建模
        2.2.1 有源部件高频建模
        2.2.2 无源部件高频建模
    2.3 电磁干扰产生机理和传导路径分析
        2.3.1 电磁干扰产生机理
        2.3.2 电磁干扰传导路径
        2.3.3 系统等效EMI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三相两电平变换器时频域混合EMI预测方法
    3.1 引言
    3.2 时频域混合EMI预测方法的干扰源数学模型推导
        3.2.1 开关管动态开关过程数学模型
        3.2.2 三相两电平电力电子变换器振铃效应
        3.2.3 三相两电平电力电子变换器干扰源建模
    3.3 时频域混合EMI仿真预测平台搭建
        3.3.1 时域干扰源合成电路
        3.3.2 基于扫频分析的传导路径建模及系统EMI预测
    3.4 实验验证与性能总结
        3.4.1 实验验证
        3.4.2 性能总结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改进型H8拓扑的有源EMI调制抑制方法
    4.1 引言
    4.2 改进型H8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改进方案
    4.3 改进型H8电力电子变换器调制优化策略
    4.4 实验验证和性能总结
        4.4.1 仿真分析
        4.4.2 实验验证
        4.4.3 性能总结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分相浮地散热器的无源EMI分频抑制策略
    5.1 引言
    5.2 分相浮地散热器无源EMI抑制方法
        5.2.1 实施方法简介
        5.2.2 对共模干扰源的影响分析
        5.2.3 对共模传导路径的影响分析
    5.3 无源EMI滤波器设计
        5.3.1 源阻抗和负载阻抗
        5.3.2 EMI滤波器插入损耗
        5.3.3 EMI滤波器设计
    5.4 实验验证和性能总结
        5.4.1 分相浮地散热器无源EMI抑制方法
        5.4.2 EMI滤波器设计
        5.4.3 性能总结
    5.5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B 主要参与的项目

(7)基于连续型混沌脉宽调制的电力电子变换器电磁频谱量化与性能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电力电子变换器传导EMI研究的发展现状
        1.2.1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EMI基本概念和电磁兼容标准
        1.2.2 电力电子变换器传导EMI机理和特征分析
        1.2.3 电力电子变换器传导EMI建模与预测
        1.2.4 电力电子变换器传导EMI抑制方法
    1.3 电力电子变换器混沌PWM的研究现状
        1.3.1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混沌现象研究
        1.3.2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混沌PWM研究现状和关键问题
    1.4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混沌PWM实现方法与频谱量化方法研究
    2.1 电力电子变换器传导EMI机理分析和建模方法
    2.2 混沌PWM基本原理与实现方式
    2.3 混沌PWM频谱量化方法
        2.3.1 混沌PWM Boost变换器的频谱量化
        2.3.2 混沌PWM单相AC-DC变换器的频谱量化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连续型多涡卷混沌PWM抑制EMI研究
    3.1 多涡卷混沌PWM的实现方式
        3.1.1 多涡卷混沌PWM的实现原理
        3.1.2 多涡卷混沌吸引子的生成
    3.2 多涡卷混沌信号对EMI频谱的影响机理分析
        3.2.1 频谱分布影响因子分析
        3.2.2 多涡卷混沌信号选择方法
    3.3 多涡卷混沌PWM仿真分析
        3.3.1 Boost变换器多涡卷混沌PWM控制仿真
        3.3.2 AC-DC变换器混沌PWM控制仿真
    3.4 多涡卷混沌PWM实验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描述函数法的混沌PWM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4.1 基于描述函数法的系统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4.1.1 基于描述函数的非线性环节建模机理
        4.1.2 基于描述函数法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4.2 混沌PWM的描述函数建模
        4.2.1 基于描述函数的Boost变换器系统建模
        4.2.2 混沌PWM环节的描述函数推导
        4.2.3 描述函数公式的参数范围确定
    4.3 混沌PWM对电力电子变换器稳定性影响分析
        4.3.1 混沌PWM与定频PWM稳定范围对比
        4.3.2 混沌PWM频率偏移对稳定性影响分析
    4.4 仿真与实验验证
        4.4.1 混沌PWM与定频PWM稳定范围验证
        4.4.2 频率偏移范围对稳定性影响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混沌PWM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开关器件损耗研究
    5.1 开关器件损耗分析基本原理
        5.1.1 Si C MOSFET损耗计算方法
        5.1.2 IGBT损耗计算方法
    5.2 混沌PWM开关器件损耗计算方法研究
        5.2.1 Boost变换器Si C MOSFET的损耗计算
        5.2.2 AC-DC变换器IGBT的损耗计算
    5.3 定频PWM与混沌PWM的开关器件损耗对比分析
        5.3.1 Boost变换器Si C MOSFET的损耗对比
        5.3.2 AC-DC变换器IGBT的损耗对比
    5.4 实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磁控电抗器控制电路板电磁兼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印刷电路板电磁兼容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电磁兼容性研究内容现状
        1.2.2 电磁兼容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电磁兼容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磁控电抗器原理及干扰源分析
    2.1 磁控电抗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磁控电抗器本体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1.2 控制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2.2 磁控电抗器控制电路干扰源分析
        2.2.1 电磁干扰三要素
        2.2.2 PCB电磁干扰的产生机理
        2.2.3 控制电路干扰源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磁控电抗器控制电路电磁干扰分析
    3.1 控制电路传导干扰分析
        3.1.1 过零检测电路电磁干扰分析
        3.1.2 晶闸管触发电路电磁干扰分析
    3.2 控制电路辐射干扰分析
        3.2.1 电磁辐射计算方法
        3.2.2 磁控电抗器电路板的仿真建模
        3.2.3 磁控电抗器电路板EMI仿真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磁控电抗器控制电路电磁兼容性优化
    4.1 控制电路板传导干扰优化
    4.2 控制电路板辐射干扰优化
        4.2.1 信号回流路径对电磁干扰的影响
        4.2.2 电路板结构优化
    4.3 控制电路PCB优化结果仿真验证
        4.3.1 优化前后传输线阻抗检查仿真验证
        4.3.2 优化后的PCB电磁干扰仿真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三电平变频器电磁干扰抑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栅极驱动电路的三电平变频器EMI分析与抑制
    2.1 引言
    2.2 IGBT栅极驱动电路结构
    2.3 IGBT模块及其驱动电路寄生参数分析
    2.4 基于Simplorer的 IGBT动态特性影响参数分析
    2.5 IGBT栅极驱动电路EMI分析与抑制
    2.6 本章小结
3 三电平变频器传导共模EMI的分析与抑制
    3.1 引言
    3.2 传导共模干扰分析
    3.3 变频器传导干扰的标准及测试
    3.4 三电平变频器传导共模EMI抑制方法分析
    3.5 仿真分析与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EMI滤波器的三电平变频器传导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插入损耗
    4.3 传统EMI滤波器分析
    4.4 三电平变频器无源EMI滤波器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三电平变频器输出电缆辐射EMI的分析与抑制
    5.1 引言
    5.2 电缆辐射干扰机理分析
    5.3 变频器电磁辐射干扰的标准及测试
    5.4 基于电缆屏蔽技术的辐射干扰抑制方法分析
    5.5 基于电缆屏蔽技术的辐射干扰抑制方法应用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电磁兼容寄生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电磁兼容概述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热点及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传导干扰机理分析
    2.1 引言
    2.2 干扰源分析
    2.3 电磁传导干扰耦合路径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Q3D元件的高频模型分析
    3.1 引言
    3.2 无源器件高频模型
    3.3 电缆的高频模型及寄生参数提取
    3.4 异步电动机的高频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变频调速系统主要寄生参数提取研究
    4.1 引言
    4.2 母排的寄生参数分析与提取
    4.3 散热器寄生参数分析与提取
    4.4 地回路耦合寄生参数的分析与提取
    4.5 基于巨变灵敏度的有效参数辨识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场路耦合传导干扰仿真研究
    5.1 引言
    5.2 三电平变频器电压空间矢量控制
    5.3 基于LISN的传导干扰场路联合仿真
    5.4 基于电压探头的传导干扰测试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电力电子系统电磁干扰的抑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相关控制问题的研究[D]. 肖迪. 辽宁工业大学, 2021(02)
  • [2]混沌频率调制降低高频隔离准Z源光伏并网微逆变器EMI水平研究[D]. 姜伟豪. 重庆理工大学, 2021
  • [3]低压大电流整流模块传导干扰的分析与抑制[D]. 夏春俭.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4]基于EMI滤波器设计的噪声源阻抗在线测量方法研究[D]. 李阳. 天津理工大学, 2021
  • [5]新能源汽车Z源逆变系统传导EMI的分析与抑制[D]. 毛晓娟.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2)
  • [6]三相两电平变换器传导电磁干扰的建模与抑制方法研究[D]. 向洋霄.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2)
  • [7]基于连续型混沌脉宽调制的电力电子变换器电磁频谱量化与性能分析方法研究[D]. 杨志昌.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8]磁控电抗器控制电路板电磁兼容性研究[D]. 唐建博.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9]三电平变频器电磁干扰抑制研究[D]. 刘时易.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10]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电磁兼容寄生参数研究[D]. 何季霖.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电力电子系统中的电磁干扰抑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