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一些实践

浅谈对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一些实践

一、谈谈对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几点做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华[1](2020)在《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调查研究 ——基于呼和浩特市三所中学的实践》文中指出初中数学新教师是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有力后备军,而新老教师更替,推陈出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做好新教师培训工作,使新教师逐渐成长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关系到新老交替的有序更新,关系到学校教育的长远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本文基于呼和浩特市三所学校进行调查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切实改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帮助新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换,促使其尽快成长,希望为推动呼市地区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比较发达的先进地区,各学校对初中数学新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更是关注的重点,总结其优秀的做法,更好地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呼和浩特三所水平不同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学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培训现状、培训效果以及新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该地区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建议。调查结果表明,三所学校都很重视新教师培训工作,均制定了各种培训措施来促进新教师成长,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并且各校数学新教师培训工作有自己的特色:1.金山学校以课堂为中心,注重实践,注重名师引领;2.二附中采取的岗前培训与职后培养相结合的形式,培训过后进行的跟踪考核及对培训资源的充分挖掘值得借鉴;3.启秀中学特色之处在于“新教师”认定特色,稳定的师徒关系以及特色“磨课活动”等。但三所学校对初中数学新教师的培训工作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忽视了新教师的培训需求,“师徒帮带”实现困难;对培训方案的部分内容落实不足。2.二附中针对数学教材、数学本身知识和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培训不足;师德师风内容培训形式单一等。3.启秀中学相较于其他两所学校,校外培训资源利用少;数学文化、数学史内容培训不足;对新教师专业发展关注程度不足。基于调查结果分析,提出以下5条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1.深入了解初中数学新教师的培训需求,提高培训内容针对性;2.校际之间互相借鉴优秀培训形式;3.充分挖掘校内外培训资源;4.以课题研究促进新教师职业发展;5.对新教师采取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形式。

余美卿[2](2020)在《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对策研究 ——以中山市坦洲镇X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校合作研究是世界各国实现教育发展和学校改革的关键,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家校合作实现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三维合一,三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监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平稳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意识不断提高,农村人们逐渐意识到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与社会力量的支持与配合。大部分农村小学为促进家校合作的发展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是由于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家校合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笔者旨在通过本论文为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通过对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优化策略,为教育参与者提供实践性指导。中山市坦洲镇X小学是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学,本文以此为例,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其家校合作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问题形成的原因,最后重点探索符合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实践需要的优化策略。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篇章进行论述:第一章是绪论,包含七个方面内容:一、选题背景;二、研究的意义;三、核心概念界定;四、国内外研究综述;五、研究的内容及设计线路;六、研究的方法;七、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第二章是针对X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师与家长的基本信息情况、双方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双方选择的家校合作方式、双方家校合作的频次、双方家校合作的内容、双方对家校合作制度的了解。以此统计数据,为后文的阐述奠定基础。第三章是根据调查的结果和分析,指出农村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问题:合作观念保守、方式不恰当、内容不全面、地位不平等、制度不完善。以上问题是影响农村小学家校合作有效开展的根源所在。第四章是探讨家校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分析得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都存在着不利因素,影响着合作的顺利开展。第五章是基于以上调查分析,站在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优化策略:发挥学校的主体地位,展示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大社会的协助力度。通过这三方面的完善,全面提升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水平。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文化开放程度也不同,从而拉大了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违背了国家提出教育均衡的政策要求。因此,通过优化家校合作的方式,以此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工具,对推进农村小学教育改革、乃至我国的教育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张小信[3](2020)在《主题班会提升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愈加激烈。现代人才必须具备强大的抗挫折能力才能更好应对各种挑战。因此,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抗挫折能力是指当个体面对挫折时,仍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能良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能力。抗挫折能力的发展能够使个体有效应对各种生活压力,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力。当下小学生的成长环境,面临较多的问题,会经历失败与挫折,而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又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主题班会是基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一个中心,培养一种道德品质的活动。因此班主任可以根据具体的形势和学校的基本工作,利用主题班会来帮助学生提升抗挫折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基于文献综述的深入学习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实验前测,进而采用教育实验法,开展主题班会提升抗挫折能力的实验,目的是通过主题班会对抗挫折能力的提升实验班和常规班会课教育对照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如积极认知、积极情绪、坚韧性和意志力、问题解决和寻求支持五个维度的量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主题班会提升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价值,进而对提升抗挫折能力培养的主题班会教学的具体实施进行积极性实践探索,为以后主题班会提升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研究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指导依据。研究中首先对四川省成都市某小学的404名小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基于调查结论,选取了6年级中的两个班级(6.4班和6.3班)的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通过提升抗挫折能力的主题班会教育的实验班和常规班会课教育的对照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如积极认知、积极情绪、坚韧性和意志力、问题解决和寻求支持五个维度的量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发现:(1)主题班会有利于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积极认知维度;(2)主题班会有利于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坚韧性和意志力维度;(3)主题班会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问题解决维度有一定的提升;(4)主题班会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积极情绪的维度提升不明显;(5)主题班会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积极寻求支持的维度提升有待进一步检验;(6)主题班会对抗挫折能力总体有一定提高,但效果并不明显。综上所述,本研究中利用主题班会提升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尤其是在积极认知以及坚韧性和意志力这两个方面,但整体效果并不明显。根据以上的实验研究,为何这次主题班会提升抗挫折能力的效果不明显?我们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如主题班会的设计方案的有效性;施教者的个体教学水平差异性;家庭教育的理念与学校教育不一致性;实验者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干预时间、被测样本的控制、检测时间的科学性等方面,可能是导致本次主题班会提升抗挫折能力实验效果不明显的原因。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主题班会提升小学生抗挫折能力教育的几点建议:((1)足够的社会及学校支持,保障关于抗挫折能力提升的主题班会有效开展;(2)提升教师能力素养和职业心理素养,提高主题班会提升抗挫折能力的效果,比如树立抗挫折能力培养意识,提升专业水平,起到引领作用;(3)从设计和实施主题班会对抗挫折能力的课程出发,优化主题班会的开展,比如建构抗挫折能力主题班会课程,结合学生个体实情、融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教学各个环节渗透抗挫折能力;(4)家校携手强化主题班会效能,促进学生抗挫折能力积极寻求支持的提高,如树立父母的榜样作用,转变父母的教育观念;(5)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促进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积极情绪提高。本研究我们分别从学校、教师、家庭、社会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更好地开展主题班会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促进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以助力于学生优秀人格品质的塑造,同时对主题班会提升抗挫折能力教学的具体实施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为主题班会提升抗挫折能力的研究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指导依据。

马义米[4](2018)在《当代中学生的荣誉观研究 ——以海南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荣誉观是反映价值观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但是一些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出现荣辱错位的现象,分不清什么是荣,什么是耻,潜伏着失调与混乱的危险。荣誉观总是受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不同家庭的中学生,他们的荣誉观是不同的。研究中学生的荣誉观,把握社会转型期中学生荣誉观的特征及成因,进而对培养他们正确的荣誉观提出合理的建议,这对个人成长、学校教育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学生的荣誉观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成为研究的对象。中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荣誉观?这是研究者关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选取海南省三亚市、海口市、文昌市、儋州市、琼中县和澄迈县的中学生作为调研对象,本次共发出调查问卷10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994份是有效问卷。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首先探索了中学生荣誉观的特征。研究发现,中学生荣誉观具有“崇高性”和“传统性”两个积极特征,同时还呈现出“功利性”、“不合理性”、“盲目性”三个消极特征。具体结果如下:1.具有崇高性,他们以遵循热爱祖国、敬业、诚实守信、友善这些核心价值观为荣;2.具有传统性,他们以热爱劳动、生活节约、孝敬父母、尊敬老师这些传统美德为荣;3.功利性,他们以钱多、官大为荣;4.不合理性,他们也以仇富、仇官为荣;5.盲目性,他们以外表美、攀比、炫富、早恋等这些所谓个性张扬的方式为豪。其次,研究者在将近三年的时间内,采取与学生、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家长、教师、研究者等多方位的多次调查、访谈、作品分析,并尤其选择了30多位高中生进行深度访谈,并加入生活史研究等方法,力图探索中学生荣誉观的成因。研究发现,中学生的荣誉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家庭方面,父母的价值观、教养方式、父母双方的教育理念等对中学生荣誉观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学校方面,班主任的言谈举止、不良的校风和班风、教师的人格魅力、学校的管理文化等都直接影响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荣誉观。同辈群体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荣誉观,同学的不良观念对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荣誉观构成极大的威胁。在社会方面,社会的正能量有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荣誉观,而反映在社会层面的负能量(例如社会中的一些负面和丑恶的现象、媒体对社会负能量的推波助澜、网络上不良信息的煽动等)则都不利于中学生正确荣誉观的形成。第三,作为一项教育博士论文的研究,除了必要的理论指导外,研究发现还应透过教育行动研究加以正面佐证。为此,本研究在不断完善研究发现和研究结果的同时,还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应用于所任教的政治课上,这一部分的教育行动研究发现:为培养中学生正确的荣誉观,家庭、社会、学校等需要多方面形成正面教育的合力、共建荣誉教育或榜样教育联合体,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三个方面:第一是家庭育人功能的正面发挥依赖于教师的积极参与;第二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耐心的积极人生指导对于中学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第三是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对于大多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影响力十分重要。本研究的研究结论为:当代中学生的荣誉观是社会荣誉观的晴雨表,一方面折射并反映了社会荣誉观,表现为“崇高性”与“传统性”的主流与“功利性”、“不合理性”、“盲目性”的支流并重;另一方面在不能把握宏观社会教化环境的现实情况下,微观教育环境的创设和行动仍然具备引领和改变中学生荣誉观的可能,尤其是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通过创设家校正面教育合力、教师对学生的正确人生指导教育、加强同辈群体的教育功能等措施,有助于直接或间接地引导中学生正确荣誉观的养成。当然,如果能够结合宏观社会教化环境,强化政府的教育责任,控制各类媒体和舆论的正能量影响力,则更有利于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唐丽霞[5](2017)在《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合作的调查研究 ——以常熟市昆承小学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以常熟市昆承小学为例,调查研究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合作情况。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阐述了选题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价值以及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对沟通情况进行调查。先简要说明调查对象,其次介绍调查目的和主要内容,最后调查对象班主任和家长基本信息作介绍、双方的沟通方式、沟通频率、沟通内容、沟通地位、沟通意识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统计。第三部分为调查的结果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主要问题有:沟通方式不恰当、沟通效率低、沟通内容较片面、沟通合作的关注点不一致。另外,还分析了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第四部分介绍沟通情况的策略。从优化沟通方式,丰富沟通内容,讲求沟通艺术,改良沟通行为,以及在沟通前明确沟通主题、沟通后及时制定改进策略五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易春秋[6](2005)在《建国十七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大量资料为基础,将建国十七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置于中国社会变动的历史背景中,以时间为线索,分为五个阶段对建国十七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建国十七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历史评价,并提出了若干思考。 论文由绪论、正文(共五章)和结语组成。 绪论。阐述了本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研究现状,说明了研究方法、写作框架以及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国民经济恢复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1949 年 10 月~1952 年底)。党和国家继承和发扬老解放区学校教育和长期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在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和借鉴苏联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新民主主义思想教育,主要锋芒指向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思想,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普通中学中的重要地位。此时,加强了对师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通过政治课和各科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结合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健全了学校内的共产党、青年团、学生会、少年儿童队组织,形成了以普遍开设政治课为主体,密切结合各项政治运动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 第二章,社会主义改造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1953 年初~1956 年底)。新中国在恢复国民经济基础上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第一部《宪法》,着手实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此相适应,中学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提出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通过各科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举措,一方面加强了各科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另一方面,也使政治课的地位日益弱化。此时,加强了时事政策教育,在实践中开辟了学生守则教育、劳动教育、榜样教育、校外教育等多种途径,逐步形成了在党支部领导下,由班主任、团、队、学生会等各方面配合的经常化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第三章,“左”倾政治运动冲击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1957 年初~1960 年底)。这一时期,曾一度强调加强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恢复政治课,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部《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但 1957 年反右斗争开始后,紧接着进行的“大跃进”和“教育革命”、“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斗争,“左”的思想开始抬头,并逐渐占了上风。由于“左”倾政治运动的冲击,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严重影响,一切围绕着运动转。在政治课教学上,以开设“社会主义教育课”代替了原来设置的政治课,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章还阐述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第四章,调整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1961 年初~1963 年底)。以贯彻“八字方针”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为标志,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开始逐步扭转前一时期“左”的倾向,政治课也开始进行调整,并继续通过各科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此时期,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德育和智育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好,既切实贯彻教学为主的原则,又不放松德育。在德育工作中既重视政治教育、榜样教育、劳动实践,又加强了以学生守则为中心的道德品质教育,既继续发展并逐步完善校内各教育阵地的作用,又开始重视校外教育,逐步形成了较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开始构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但是 1962 年召开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后,强调阶级斗争为纲,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左”的影响,开始加强贯彻阶级教育,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波折。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既伴随着正确的内容又交织着“左”的偏向。第五章,“反修防修”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1964 初~1966 年 5 月)。1964 年春节,以毛泽东就教育问题发表的“春节谈话”为始,发表了一系列对教育问题的指示,其中很多内容对中国教育的改革有积极意义,但同时,讲话内容也包含一些“左”的因素。随着中苏分裂,美国采取反共的“和平演变”战略,毛泽东日益重视“反修防修”,并展开了一系列“反修防修”的运动,一时间,“反修防修”席卷教育领域,开始批判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改革教育制度。在此背景下,毛泽东提出 “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同时在城乡社会主义教育(“四清”)运动的影响下,使本已从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后日益加强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意识更加强化。1964 年 7、8 月间,全国高、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的召开,阶级斗争教育成为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迷误之中。本章还阐述了以政治课为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活学活用毛主席着作、学解放军、学大庆运动的情况,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继续加强和校外教育、家庭教育的情况。

张洪燕,张少英,朱玉霞[7](2003)在《谈谈对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几点做法》文中研究表明 1 对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班主任是学校的骨干力量,是直接向学生施行教育者,是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各项工作的具体贯彻执行者。他们肩负着“传德、受业、解惑”和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重任。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列宁有一段话讲得十分中肯,他说:“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的,也不由教育大纲等等决定,而是由教育人员决定的。”(见《列宁全集》十五卷)而班主任就是职业教育人员。由此可见,班主任在学校中所处的位置是何等的重要了。据此,笔者认为,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该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条件。

吴顺娟[8](2020)在《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X中学为例》文中认为全面发展是新时期社会给学生教育培养提出的新的挑战,而学校班级作为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阵地,已然成为了当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突破口,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探索全新的班级管理方式就显得至关重要。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教育强国的建设作为支撑,要求能切实将教育事业置于国家建设发展的优先位置,构建现代化的符合民众需求的教育。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社会乃至民族综合实力的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切实有效的帮助我国中学教育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对学生教育培养中立德树人的落实也发挥着良好作用。而通过相关的实践证明,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能有效提升初中生自主管理能力以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探寻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及优化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对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及优化策略的研究,不仅能丰富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相关理论,同时还能为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提供相应借鉴,这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也有所裨益。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法的方式搜集了班级自主管理的相关资料,这为本论文研究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方式,以X中学为例,通过对初一到初三共381名学生和30位班主任进行调查,研究了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发现,当前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对班级自主管理的满意度不高;学生缺乏自主性;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参与度低;班主任对班级自主管理的认识不足;班主任不重视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以及班级自主管理程度低等。并对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阐述:学生层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意识不足、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学生对班级自主管理缺乏正确认识;班主任层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班主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班主任缺乏合理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基于此,文章分别从初中班级管理的目标和内容以及班级管理提出的要求出发,针对初中生的班级自主管理提出了:确立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目标体系;构建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组织模型;创设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活动平台;建立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制度;健全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反思实现自我进步的策略与建议,以期能为今后班级自主管理的实现提供参考。

刘大兴[9](2015)在《水穷山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谈谈中学德育管理的几点做法》文中研究表明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德育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困境。本文仅从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德育的一些有效手段与方式,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等具体层面进行探讨,并寻求对策,以有利于以后的中学德育实践。

陈建红[10](2011)在《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的班级管理 ——基于一个特殊群体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南京市Z校是一所民办初中,地处城郊结合部,生源复杂特殊。尽管学校一再强调要抓好教学质量和常规管理,但效果还是不理想,老师们普遍反映学生习惯差、素质低,班级管理难度大。作为该校的一名教师,笔者深切感受到初一阶段养成教育的成功是提升班级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养成教育的缺失是制约学生全面发展、影响其健康成长、导致班级管理困难重重的主要原因。笔者在查阅了大量资料、文献的基础上,了解了一些养成教育和班级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动向,在当前班级管理和养成教育研究相对独立的情况下,试图摸索出一种班级管理与养成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和方法,拓展教育空间,以学生的养成教育促进班级的有效管理,为Z校或同类型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提供参考价值。笔者以南京市Z校初一(2)班这个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从班级日常管理的细节入手,分析了当前养成教育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Z校特殊群体的适应性做了深度调查和研究,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自身的坏习惯有关。以此为切入口,本论文重点研究了特殊群体在做人、做事、学习三方面应养成良好习惯,并通过班会课和班级活动的开展以及个案分析对养成教育的实施办法进行反思与改进,并通过自评、他评、互评不断检验学生养成教育的效果,提出了“量化考核与多元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以期能摸索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养成教育方法。实践得出,特殊群体养成教育的土壤在班级,班级管理的核心在于养成教育。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榜样示范、强化训练、环境熏陶、家校合作等方法与途径不断提升养成教育的质量。

二、谈谈对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几点做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对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几点做法(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调查研究 ——基于呼和浩特市三所中学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评述及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2.1 呼市地区中学教育发展简史
    2.2 呼市地区数学新教师的选拔
    2.3 相关概念界定
        2.3.1 新教师
        2.3.2 校本培训
    2.4 新教师的特征
    2.5 新教师的职前培养现状
    2.6 新教师培训的理论基础
        2.6.1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2.6.2 教师职业专业化理论
        2.6.3 终身教育理论
    2.7 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7.1 专业知识
        2.7.2 专业精神
        2.7.3 专业能力
    2.8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第3章 金山学校初中数学新教师培训的调查
    3.1 学校介绍
        3.1.1 基本概况
        3.1.2 办学理念及教学管理
        3.1.3 初中数学组教师介绍
    3.2 调查结果
        3.2.1 培训现状调查结果
        3.2.2 培训效果调查结果
        3.2.3 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3.3 数学新教师培训的特色与问题所在
        3.3.1 数学新教师培训活动的特色之处
        3.3.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4章 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调查
    4.1 学校介绍
        4.1.1 基本概况
        4.1.2 办学理念及教学管理
        4.1.3 初中数学组教师介绍
    4.2 调查结果
        4.2.1 培训现状调查结果
        4.2.2 培训效果调查结果
        4.2.3 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4.3 数学新教师培训的特色与问题所在
        4.3.1 数学新教师培训活动的特色之处
        4.3.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5章 启秀中学调查
    5.1 学校介绍
        5.1.1 基本概况
        5.1.2 办学理念及教学管理
        5.1.3 初中数学组教师介绍
    5.2 调查结果
        5.2.1 培训现状调查结果
        5.2.2 培训效果调查结果
        5.2.3 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5.3 数学新教师培训的特色与问题所在
        5.3.1 数学新教师培训活动的特色之处
        5.3.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6章 完善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制度的建议
    6.1 了解初中数学新教师培训需求,提高培训内容针对性
    6.2 校际之间互相借鉴优秀培训形式
    6.3 充分挖掘校内外培训资源
    6.4 以课题研究促进新教师职业发展
    6.5 对新教师采取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形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对策研究 ——以中山市坦洲镇X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 农村小学
        (二) 家校合作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情况
        (二) 国内研究情况
    五、研究的内容及设计线路
        (一) 研究的内容
        (二) 设计线路
    六、研究的方法
        (一) 文献分析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访谈法
        (四) 比较研究法
    七、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一) 研究的创新点
        (二) 研究的难点
第二章 坦洲镇X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一) 调查的对象
        (二) 调查问卷的内容
        (三) 调查的目的
    二、坦洲镇X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结果统计
        (一) 教师与家长的基本信息情况
        (二) 双方对家校合作的认识
        (三) 双方选择的家校合作方式
        (四) 双方进行家校合作的频次
        (五) 双方进行家校合作的内容
        (六) 双方对家校合作制度的了解
第三章 农村小学在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合作的观念保守
        (一) 学校的管理理念固化
        (二) 教师的工作理念守旧
        (三) 家长的教育理念传统
    二、家校合作的方式不恰当
        (一) 过分依赖通讯软件
        (二) 沟通方式不统一
        (三) 缺少持续追踪
    三、家校合作的频次较低
        (一) 家长和教师沟通的频次低
        (二) 教师与教师沟通的频次低
        (三) 学校管理层与教师沟通的频次低
    四、家校合作的内容不全面
        (一) 侧重成绩,忽略品德兴趣
        (二) 负面指责多于正面肯定
        (三) 缺少深入探讨
    五、合作双方的地位不对等
        (一) 家长与教师的地位不对等
        (二)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落实不对等
    六、家校合作的制度不完善
        (一) 制定过程的不完善
        (二) 制度落实的不完善
        (三) 制度改革的不完善
第四章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一) 家长文化水平的影响
        (二) 家长教育素养的影响
        (三) 家庭经济水平的影响
        (四) 家庭结构组成的影响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一) 学校管理层方面的原因
        (二) 学校教师方面的原因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
        (一)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二) 社会意识形态改变
        (三) 社会经济结构改变
第五章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优化策略
    一、发挥学校主体作用
        (一) 提高学校的管理能力
        (二) 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
        (三) 整合学校外部资源
    二、展示教师专业素养
        (一) 制定班级家校合作方案
        (二) 规范家校合作活动的流程
        (三) 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
    三、加大社会协助力度
        (一)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合作制度
        (二) 纳入招聘体系,扩大师资力量
        (三) 加大教育经费,实行专款专用
        (四) 开展公益活动,促进家校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主题班会提升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问题提出
        1.时代背景和教育政策
        2.培养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
        3.利用主题班会提升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明显优势
        4.基于个人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与研究兴趣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四)文献综述
        1.关于抗挫折能力的研究
        2.关于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研究
        3.关于主题班会的研究
        4.小结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问卷调查法
        3.教育实验法
        4.数理统计法
    (四)研究工具
    (五)实验设计
        1.实验假设
        2.实验变量
        3.实验方案
        4.实验数据处理
    (六)研究假设
三、实验步骤与实施
    (一)实验步骤
        1.实验前测
        2.实验过程
        3.实验后测
    (二)实验教学干预
        1.设计理念
        2.主题班会提升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实施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1.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性检验
        2.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性检验
        3.实验组前、后测的比较
        4.对照组的前、后测比较
    (二)讨论与分析
        1.主题班会有利于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积极认知维度
        2.主题班会有利于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坚韧性和意志力维度
        3.主题班会有利于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的问题解决维度
        4.主题班会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积极情绪的维度提升不明显
        5.主题班会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积极寻求支持的维度提升有待进一步检验
        6.实验班后测总分上均略高于对照班,但统计学意义上不存在显着差异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教育建议
        1.足够的社会及学校支持,保障关于抗挫折能力提升的主题班会有效开展
        2.提升教师能力素养和职业心理素养,提高主题班会提升抗挫折能力的效果
        3.从设计和实施主题班会对抗挫折能力的课程出发,优化主题班会的开展
        4.家校携手强化主题班会效能,促进学生抗挫折能力积极寻求支持的提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小学生抗挫折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二:主题班会提升抗挫折能力的教学设计
致谢

(4)当代中学生的荣誉观研究 ——以海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中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时代的要求
        三、正确的荣誉观是中学生树立“三观”的基础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问题
        一、初始的研究问题
        二、研究问题的转换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荣誉
        一、荣誉的内涵
        二、中学生的荣誉称号
    第二节 荣誉感
        一、荣誉感的内涵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荣誉观
        一、文献综述
        二、中学生荣誉观的内涵
        三、对已有文献的分析
第三章 中学生荣誉观的特征
    第一节 崇高性:中学生以遵循核心价值观为荣
        一、中学生以热爱祖国为荣
        二、中学生以敬业为荣
        三、中学生以诚实守信为荣
        四、中学生以友善为荣
    第二节 传统性:中学生以弘扬传统美德为荣
        一、中学生以热爱劳动为荣
        二、中学生以生活节俭为荣
        三、中学生以孝敬父母为荣
        四、中学生以尊敬老师为荣
    第三节 功利性:中学生以钱多、官大为荣
        一、中学生以钱多为荣
        二、中学生以官大为荣
    第四节 不合理性:中学生以仇富、仇官为荣
        一、中学生以仇富为荣
        二、中学生以仇官为荣
    第五节 盲目性:中学生以个性张扬为荣
        一、中学生以外表美为荣
        二、中学生以攀比为荣
        三、中学生以炫富为荣
        四、中学生以早恋为荣
第四章 中学生荣誉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父母的家庭育人教育对中学生荣誉观的影响
        一、父母的品德决定中学生的荣誉观
        二、父母的言行催生了中学生的荣誉观
        三、父母的教养方式参与中学生荣誉观的形成
    第二节 学校的人生指导教育对中学生荣誉观的影响
        一、校园文化滋养中学生的荣誉观
        二、教师塑造中学生的荣誉观
        三、同辈群体是中学生荣誉观形成的参照物
    第三节 社会环境对中学生荣誉观的影响
        一、官场不正之风为中学生形成错误的荣誉观提供生存的土壤
        二、扭曲的价值观是中学生形成错误的荣誉观的舵手
        三、非主流文化全面冲击中学生正确的荣誉观
        四、不良媒体强势参与中学生荣誉观的建构
第五章 培养中学生正确的荣誉观的建议
    第一节 父母要重视中学生的家庭育人教育
        一、父母要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
        二、父母要培养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三、父母要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第二节 学校要加强中学生的人生指导教育
        一、要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要培养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要加强中学生的羞耻观教育
    第三节 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国家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二、要净化媒体舆论,宣传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三、要传播社会正能量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中学生的荣誉观整体上是正确的
        二、中学生的荣誉观存在消极因素
        三、中学生的荣誉观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影响
        四、家庭、学校、社会要共同培养中学生正确的荣誉观
    第二节 研究反思
        一、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二、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是荣誉观研究的源泉
        三、观念与行为存在反差
        四、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更适合中学生荣誉观研究
    第三节 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三、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科研成果
后记

(5)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合作的调查研究 ——以常熟市昆承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文献综述
        1.关于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合作的意识
        2.关于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合作的内容
        3.关于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合作的方法
        4.关于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合作的影响因素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四)研究意义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1.沟通
        2.家校沟通(班主任和家长为主要参与者)
一、常熟市昆承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1.调查对象
        2.调查目的
        3.调查内容
    (二)常熟市昆承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现状的调查结果统计
        1.班主任与家长的基本信息情况
        2.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方式情况
        3.班主任与家长沟通频率情况
        4.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内容情况
        5.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地位情况
        6.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意识情况
二、常熟市昆承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常熟市昆承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不恰当
        2.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频率低、时间较短
        3.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内容较片面
        4.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合作的关注点不一致
    (二)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过多依赖现代通讯手段,缺少面对面交流
        2.班级人数过多,沟通效率低
        3.沟通双方看待学生角度不同,容易产生分歧
        4 沟通双方过度关注学生智育培养
        6.部分家长基本教育素养不足,难以沟通
三、关于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情况的策略
    (一)多种途径沟通,丰富沟通形式
        1.以“拨打报喜”电话和短信留言来丰富电话沟通的形式
        2.以花式家长会和适当家访来丰富面对面沟通的形式
        3.以短日记和成长档案袋来丰富书面沟通的形式
    (二)丰富沟通内容,拓展沟通广度
        1.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发展
        2.保障学生身体、心理均能健康成长
        3.统一规范学生校内、校外的行为表现
    (三)讲究沟通艺术,增强沟通满意度
        1.相互尊重,坦诚相对,注重沟通态度
        2.追求沟通方法的“因人施教”
        3.追求沟通氛围的“恰到好处”
    (四)班主任与家长共同成长,提升沟通质量
        1.家长改变观念,提升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
        2.班主任多学习,提高沟通质量
    (五)制定沟通计划,商讨解决策略,提升沟通效率
        1.沟通前制定沟通计划
        2.沟通后商讨解决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致谢

(6)建国十七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论文研究方法、写作框架及学术创新
第一章 国民经济恢复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1949 年10月~1952 年底)
    一、新中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确立
    二、通过政治课和各科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政治运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发挥党、团组织和少先队、学生联合会等的作用
    小结
第二章 社会主义改造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1953 年初~1956 年底)
    一、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提出
    二、学习苏联,通过各科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时事政策教育
    四、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途径
    小结
第三章 “左”倾政治运动冲击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1957 年初~1960 年底)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
    二、“左”倾政治运动的强大冲击
    三、政治课与各科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途径展开
    小结
第四章 调整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1961 年初~1963 年底)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整
    二、调整中的波折
    三、政治课的调整及各科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小结
第五章 “反修防修”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1964 年初~1966 年5 月)
    一、“反修防修”席卷中学教育领域
    二、“以阶级斗争为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以政治课为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四、其他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小结
结语
    一、历史评价
    二、几点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8)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问题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问题
        1.3.3 技术路线
        1.3.4 创新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核心概念界定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章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及其理论基础
    2.1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主要内容
        2.1.1 班级管理
        2.1.2 学习管理
    2.2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2.1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可能性
        2.2.2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2.3 班级自主管理理论基础阐述
        2.3.1 马斯洛需求理论
        2.3.2 人本管理理论
        2.3.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3.4 自我教育理论
        2.3.5 学生自治理论
第三章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3.1 X中学概况
        3.1.1 X中学基本情况
        3.1.2 X中学管理状况
    3.2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3.2.1 学生问卷调查
        3.2.2 班主任问卷调查
第四章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问题的原因探析
    4.1 学生层面
        4.1.1 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不足
        4.1.2 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4.1.3 学生对班级自主管理缺乏正确认识
    4.2 班主任层面
        4.2.1 传统观念的影响
        4.2.2 缺乏合理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
第五章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优化策略
    5.1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目标及要求
        5.1.1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优化目标
        5.1.2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优化要求
    5.2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优化内容
        5.2.1 班级日常事务管理
        5.2.2 班级学习管理
        5.2.3 班级活动管理
    5.3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目标、平台与制度建设
        5.3.1 确立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目标体系
        5.3.2 构建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组织模型
        5.3.3 创设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活动平台
        5.3.4 建立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制度
        5.3.5 健全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评价机制
        5.3.6 引导学生反思,实现自我进步
    5.4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保障
        5.4.1 实现教育整体性合力
        5.4.2 实施协调与共同抓管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9)水穷山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谈谈中学德育管理的几点做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二、学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1.学生品德情况简析
        (1)过分溺爱导致孩子低能 。
        (2)不健全的家庭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
        (3)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严重 。
    2.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佳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可忽视
三、德育工作应注重的几点做法
    1.重视班主任工作
        (1)精挑细选人才 。
        (2)量化考核管理 。
        (3)评优绩效倾斜 。
    2.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1)无声的墙壁 ,有声的教育 。
        (2)班班有歌声 ,活动有口号 。
        (3)开主题班会 ,展素质教育 。
    3.重 视生管工作
    4.注重校园建设 ,创设环境育人
        (1)有色的字体 、无声的教育 。
        (2)小小展示厅 、诚信大课堂 。

(10)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的班级管理 ——基于一个特殊群体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一、前言
    (一) 问题的提出
        1. 养成教育存在误区
        2. 班主任管理工作急功近利
        3. 特殊群体缺少老师的关心、家长的关爱、社会的关注
        4. 特殊群体在新环境下适应艰难
    (二)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
        1. 养成教育的研究
        2. 班级管理的研究
        3. 特殊群体的适应性问题研究
    (三) 研究内容及方法
    (四) 个人研究特色
二、班级管理中养成教育的问题及原因
    (一) 养成教育的问题及原因
        1. 养成教育的问题
        2. 养成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二) 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原因
        1.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2. 班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 初一新生适应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
        1. 初一新生适应过程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 初一新生适应过程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实践
    (一) 建设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的新型班集体
        1. 新型班集体
        2. 新型班集体的养成教育
    (二) 新型班集体建设中的养成教育实践
        1. 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
        2. 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班级管理中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 榜样示范
        1. 注意教育者的言传身教
        2. 多沟通,鼓励与榜样共同进步
    (二) 行为训练
    (三) 环境熏陶
        1. 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2. 教育者要具有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四) 家校合作
        1. 充分利用"校讯通"短信平台
        2. 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3. 电话访谈
        4. 家长访校
五、班级管理中养成教育的评价
    (一)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二)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三) 严而有度,管而不包
    (四) 奖依"多元",惩亦有道
    (五)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谈谈对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几点做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调查研究 ——基于呼和浩特市三所中学的实践[D]. 王春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2]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对策研究 ——以中山市坦洲镇X小学为例[D]. 余美卿.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3]主题班会提升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实验研究[D]. 张小信. 西南大学, 2020(01)
  • [4]当代中学生的荣誉观研究 ——以海南省为例[D]. 马义米.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1)
  • [5]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合作的调查研究 ——以常熟市昆承小学为例[D]. 唐丽霞. 苏州大学, 2017(04)
  • [6]建国十七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易春秋. 中共中央党校, 2005(05)
  • [7]谈谈对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几点做法[J]. 张洪燕,张少英,朱玉霞.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3(04)
  • [8]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X中学为例[D]. 吴顺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8)
  • [9]水穷山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谈谈中学德育管理的几点做法[J]. 刘大兴. 考试周刊, 2015(54)
  • [10]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的班级管理 ——基于一个特殊群体的实践研究[D]. 陈建红. 南京师范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浅谈对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一些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